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萌到你眼炸
570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6: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清明节的来历50个字-入学申请书范文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课本P1、2,例1
总第 1 课时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 。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 br>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来经历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
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
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
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
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
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
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
测量的结果可能会 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
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
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
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 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
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 ,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
个这样的物品长。爱护公共财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
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
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 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
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厘米—— 1厘米有多长
六、作业设计:
学会用尺子量学习用具,且说出各自有几厘米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 课时
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 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
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
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 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
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
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



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
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
要正确。同时,同学们要 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尊重别人,这是我们的权利和
义务。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
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
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
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
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
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1米=100厘米

六、作业设计;
1、画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线段。
2、15厘米-9厘米= 厘米 30米+12米= 米
1米= 厘米 40米-30米= 米= 厘米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A)

一、 填空题(1-2每题 2分, 第3小题 4分, 共 8分)
1. 100和99+1( ).
2. 一个数的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 ).
?3. 98的个位上是( ),表示( ).十位上是
( ),表示( ).
二、 口算题( 8分 )
36+4= 56+9= 55+6= 28+9=
46+7= 3+47= 7+85= 85+33=
三、 计算题(1-12每题 3分, 13-14每题 8分, 共 52分)
1. 98-34+35= 2. 96-23-20=
3. 61+34+5= 4. 24+45+20=
5. 57+13-20= 6. 28+35+20=
7. 52-30-14= 8. 70-31-16=
9. 43+(28-13)= 10. 79-(13+11)=
11. 67-19+21= 12. 74-(30+17)=
13. 2+88= 42+58= 40-7= 100-4=
49-9= 3+19= 27+14= 66-16=
14. 66-50= 36+14= 80-25= 3+37=
8+72= 48+6= 38-16= 78-65=
四、 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32分 )
1. 大生上午做了47道数学题,下午做了46道,一天一 共做了



多少道?小立做了98道,小立比大生多做了几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天一共做了( )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小立比大生多做了( )道.
2. 幼儿园买来84件玩具,分给小班28件,剩下多少件?
又分给大班12件,现在还剩多少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剩下( )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现在还剩( )件.
3. 校园里种月季花34棵,串红 19棵,美人蕉47棵,一共种
了多少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共种了( )棵花.

4. 学校买来白粉笔50盒,彩色粉笔30盒,一共买来多少盒粉
笔?用去16盒 白粉笔,白粉笔还剩多少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共买来( )盒粉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白粉笔还剩( )盒.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3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
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
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 的同学听一听。全
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告诉学生:我们在公共场合乘车时 ,要遵守公共次序,学会扶老
携幼,爱护公共财物。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 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



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十 个 十 个
3 6 1 5
+ 3 0 + 2 3
------ ------
六、作业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35 36+13 65+24 31+68 65+32
2、一辆中巴车上有21人,现在又上来11人,现在中巴车上共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4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
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
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通过独 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式巩固所
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
书课题:进位加法。
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
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 ,并说明计算方法。提示学生:在获取小棒时,希望
大家不要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不要乱砍滥伐,要保护 好地球 家园的花草树
木。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 结: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



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
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
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笔算加法要注意: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六、作业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25 63+29 76+15 45+39 83+18
2、某学校二年级(一)班有36名同学,又转来15名同学,现在二年级(一)
班一共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5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课本P14---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 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
的能力上到不同的发展。< br>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
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
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
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
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
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
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 完成填表。指名
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
桌听 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



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
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板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玩具飞机36元,小汽车18元, 直升机46元,火箭38元。
小明任意买两件玩具,他有几种卖法?各种卖法各花多少钱?请
你 一一帮他解决。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6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 3
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 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观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
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
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
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 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
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
说再回答
四、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
个位,十位减十位。
五、作业设计:
1、用竖式计算线面各题
65-32 53-31 50-30 98-78 79-65 68-36
2、一辆中巴车上有36人,中途有12人下车,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7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本P18 ---P19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 少多少票?思
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祖国如果不强大,我们的生活能过得安稳吗?
不会的 。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
学,祖国彩绘强大起来。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br>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 位
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
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
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减,如果个位不够减,就
从十位退1.
六、作业设计:
笔算下面各题
39-29 46-37 58-49 59-37 64-28 65-48 48-39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8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完成,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 你
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研究 。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 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 回答。板书算式:32-11。
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
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
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
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指名汇报,
并说明算法。
1、 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 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
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
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


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
巡视。指名汇报、订正、 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 学问题?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
同学互相交 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保护野生动物,敢与违法行为 作
斗争,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说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设计:
小华的爸爸今年41岁,姐姐12岁,爸爸和姐姐相差多少岁?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课本P23 例4
总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际问题,自主探讨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
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
并说明解题思路。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 到的信息。指
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
全班 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 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六、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四第2、3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0 课时
第二单元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课本P24---P25,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
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际问题,自主探讨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 学,二(1)班
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 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 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
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 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
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
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 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 听一听。并
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 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
以知道小 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
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中国公民 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公民的
光荣职责,国家提倡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
六、作业设计
先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
44和27 56和38 46和38 59和26 32和41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连加、连减课本P26---P27例1、例2
总第 1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
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 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
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 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
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 br>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
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
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六、作业设计:
练习五第2、3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课本P28例3
总第 1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重点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 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
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 br>竖式。坐车是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我们要遵守交通秩序,做一个好
公民。
2、 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
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 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 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
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3、完成
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
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 加减混合运算时需
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从 左 往 右 算
六、作业设计
1、口算下面各题
60+7-20 36-4-32 64+6-30 38-5+5 23+32-12
2、63 + 9 ( ) - 30 ( )
59 ( ) ( )
76 ( ) ( )
57 ( ) ( )
64 ( ) ( )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加、减法估算课本P34例4
总第 13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方法及措施:
联系实际问题,解决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
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 ,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
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 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
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 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
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
生汇报想法。勤谨节约光荣, 铺张浪费可耻,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节俭,
学会爱护财物,学会精打细算。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
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
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
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板书设计
加、减法估算
六、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4 课时
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课本P33及练习七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复习、练习、归纳总结 ,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100以内数的加减
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
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
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 纳:笔算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
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
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
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
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 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笔算加、 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上的数加
满十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要向十 位借1.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我长高了 课本P36、37
总第 15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及措施:
动手测量,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 br>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
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 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
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 谁
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
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 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
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 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
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是祖国的栋梁,现在我们要好
好学习,保护好自己的身 体,长大了才能保家卫国,为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
的力量。
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 要放在
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 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
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板书设计
我 长 高 了
厘 米、 米
五、作业设计
同学们互相量身高,并做好记录,单位可用厘米、也可用米。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26 ( )+13=26
( )-12=30 22+( )=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
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 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
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 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



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 人。学校合唱
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7、








8、










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6分)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6 课时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
画角。
2、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方法及措施:
实图观察,利用三角尺绘图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
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
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
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



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
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
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
么画?
(2 )、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
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
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 br>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
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 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P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
能用角创作出 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 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 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
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 体会并
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两条边一个顶点
六、作业设计
画不同的角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科 目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总第 17 课时
第三单元
直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方法及措施:
动手操作、实践绘图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 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
听听。以后我们都要成为光荣的劳动者,直角时时都会伴随着我们,因 为生
活离不开直角。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 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
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 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
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 可以得到
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 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 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
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 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
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 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
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 判断直角、画
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
画法引 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
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特殊的角-----直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有关吗?
六、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角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科 目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8 课时
第三单元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完成,合作练习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
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
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 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 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
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
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 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 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
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
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给大家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离不开直角
六、作业设计
说一说直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_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一填。
(14分)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一个长方形有( )角,有( )个角是直角。
4、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
)个角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个角 有( )个角 有( 有(
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有( )个角
( )

二、辨一辨。
(16分)

1、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三、选一选
(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12分)









三、数一数。(28分)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四、比一比。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里填上“>”“<”
或“ =” )(10分)
① ②



五、画一画。
(20分)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
给下面的图形添上一条线段,使它符合要求。试一试,你一定能行!






增加2个直角 增加3个直角 增加4个直角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科 目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9 课时
第四单元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1、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 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
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 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
识乘号、会读 ,写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及措施:
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激 一、激趣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 们来看看吧。这
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
1)1+1+1+1+1+1+1+1 +1+1+1+1+1+1+1+1+1+1+1+1=20
有1+1+……+1+1=20 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
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
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
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 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
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20×1或 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 1乘20, 5
乘4,4 乘5, 2乘10, 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
中 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三、尝试练习 :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2、 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 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
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 些漂亮的图
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 这与 其
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
式简写成乘法算式 ,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设计意图]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三、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
作业设计



第3、4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0 课时
第四单元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课本p4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
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了解
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物教学,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
数?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
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识。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5+5+5=15
5×3=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乘以3 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 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
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卡片,应制成 不同内容的
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有利理解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47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 出:相同的加
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
算式。
做练习九第3~8题。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
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
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 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
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 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
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练习,及计算过程的强烈对比,达到熟练计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地写出乘法
算式。
五、
板书设计
3 × 5 = 15
因数 × 因数 = 积
六、作业设计
练习九第7、8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1 课时
第四单元 练习(一)教科书第48、49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
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 ,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
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及措施:
从动手操作过度到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
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
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赛龙舟 :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 ○○ ○○
○○○ ○○○ ○○○
乘法算式:( )×( )或( )×( )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 )
(2)3+3+3+3+3=( )×( )
(3)8+8+8+8+8+8+8=(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 )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 )



6和4相乘。 ( )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
三、课堂作业:做一做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2 课时
第四单元 练习课(二)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
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并能计算

教学难点:
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合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5个4相加 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读一读。
4×5 6×3 5×2 3×4
三、看图写算式
★★★ ★★★ ★★★ ★★★ ◆◆◆◆◆ ◆
◆◆◆◆
算式是( )×( ) 算式是( )
×( )
读作( )乘( ) 读作( )乘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修订、增减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3 课时
第四单元 5的乘法口诀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学重点:
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记住5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及措施:探讨
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 )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
法口诀”。
1、 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
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 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 )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
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 5=5 5×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 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
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 + 5 10 2×5=10 5×2=10
4、教学口诀 “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
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 口诀。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 一五得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
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 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 +5 15 3 ×5=15 5× 3=15



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 +5 20 4× 5=20 5× 4=20 四五二十

20 +5 25 5×5=25 五五二十五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
几句?怎样才能 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
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
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
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教材51页《做一做》 3、教材52页3、4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
四、拓展性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一五得五
( ) ( ) ( ) ( )
( ) ( ) ( ) ( )
2、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 5+5+5+5=□×□
6×3=□+□+□=□+□+□+□+□+□
4×5=□+□+□+□+□=□+□+□+□
3、教师出示 。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
乘以这 个 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 学生回答“5乘以4
等于20”。开始练习时,可以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设计意图]强化练习有利发挥学生积极动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科 目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4 课时
第四单元 2、3、4的乘法口诀 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及相应的
“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方法及措施:
了解乘法的来源,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 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
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 小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l=2 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
是2,我们可以说成 '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 ?加法算式和乘法
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
成 '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4× 5=20 5× 4=20 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
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可以
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
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 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
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
出口 诀:“三三得九”。
[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
板书: 1×4=4 4×1=4 2×4=8 4×2=8 3×4=12 4×3=12 4×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3)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 一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 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
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 得四;那么,1乘
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乘程中,由易 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 订正。这样的练习
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
算, 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 练学
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
后再指定学生说 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
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 br>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科 目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5 课时
第四单元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十一第57~58页的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方法及措施:
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来源,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 五五( ) 四五( ) 二四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 三
五( )二五( ) 四四( ) 一一( )
一四( )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 ×5=10 ●× 5=25 ■×2=10 4×◎=20
1×5=□ △×5=15 ☆ ×5=20 ◇×◆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 表示5,那 么 表示( ),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 2乘3得几?
b 3个4是多少?
C 5个3的积是多少?
D 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随练
练习十一第2-6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第四单元 乘加和乘减 课本第56页例5
总第 26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
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
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
4 4×3
3)引 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
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 米呢?你会解决吗?民以食为天,
我们要学会爱惜粮食,不能铺张浪费。
4)引导学 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
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 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
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
上的铺垫。
请大家在 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
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 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 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
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 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
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 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7 课时
第四单元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59页例6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探讨、合作完成、班上汇报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 2+2+2 5+5+5+5+5 3+3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 盖房子呢。他们请
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
2、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
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
家能够试一试, 并把你的想法在4 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2+2=6(根)
3×2=6(根)2×3=6(根)
5、教 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
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 根据乘法的大意一,求几个几是多
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学
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 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
成长。
三、巩固练习
1、课本 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
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本60 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
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乘法解
决数学问题。
四、拓展性练习
1、填一填,再写出乘法算式。
2、1副手套有2只,5副手套有□只。□×□
3、1颗五角星有5个角,3颗五角星有□个角。□×□
4、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4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5、1个笼子里有3只小鸟,4个笼子里有□只小鸟。□×□
1)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




2)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 □+□+□+□=18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8 课时
第四单元 6的乘法口诀 教科书第61页例71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
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6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操作排列、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 )五十五 三( )十二 ( )四得八
( )四十六 四( )二十 ( )五一十
( )三得九 五( )二十五 ( )三得六
[设计意图]巩固前面所学的乘法口诀
3.写出乘法算式。
(l)5个3是多少?
(2) 4乘以5是多少?
二、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6的乘法
口诀”。
鱼(条) 1 2 3 4 5 6
(个)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连加法,得出有关6的口诀的结果,为编制口诀打
下基础。
2 、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示
有几个几?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 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
行板书:1×6=6 6×1=6 2×6=12 6×2=12 3×6=18 6×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
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1×6=6 6×1=6 一
六得六
2×6=12 6×2=12 二六十二”。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7中的乘法算式和乘
法口诀填完全。 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
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修订、增减



3×6=18 6×3=18 三六十八
4×6=24 6×4=24 四六二十四
5×6=30 6×5=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一遍。 请
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 个算式?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有利于熟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1、 摆小棒。课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
诀。
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
的。提问:
“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
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
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
回答后,让学生接着 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
4.做练习十三第l~3题。
(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关于6的乘法口诀。学习记忆乘法的有效方法。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9 课时
第四单元 6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4~11题。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练习熟背口诀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11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用数学”。用实物与 给
学生提?
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
填写算式。
2、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3、第7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
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第11题,“用数学”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结 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
6、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 上,看着
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
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
三、 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
2)6+6+6+6+5可以写成6×5+5。 (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
[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用数
学”的要求。
四、智慧亭
1、已知△×△=25 △+□=13 求△+△=( ) □=( )
2、已知□+○=9 □×○=18 求□=( ) ○=( )
[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



去想。
五、练习作业
练习十三第6、7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 课本第65 ~ 66页
总第 30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 复习有关用口 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规律熟背口诀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 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 乘法口
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
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
示卡片学生算 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
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
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
一规律。在掌握 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
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 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
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 br>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这个单元我们看到很多五角星,你想到
了什么?国旗。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们每个人
都要尊重和爱护国旗。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 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五、作业设计
背1—6乘法口诀表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口诀:
2.一个因素是3,另一个因素是6,积是( )。
3.4×3,读作 . ( )与5相加得30。
4.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6+6+6+6=
里填上“>”、“<”、“=”。 5.在
3+3 3×3 6 6×1 5×3 10+5
6 + 6 6×2 15-6 3×3 65+35 100
6、写口诀。
二三( ) ( )得九 三( )十五
四( )二十四 ( )四十二 五六( )
7.在 里填上“+”、“—”、“×”。
2×6=18 6 18 2=5×4 5 1=3×2
3×4=6 2 27 9=6×2 4×6=20 4
9.计算。
5×4-7= 3×6+20= 5×5-5= 4×3-9=
二、判断题。
1.5与3的和是多少? 写成:5×3=15 ( )
2.4个6相加。 写成: 4+6=10 ( )
3.8+4+4+6+2=4×6 ( )
4.2乘6,写成: 6×2 ( )
5.一个因素是2,另一个因素是4,积是6。 ( )




三、列式计算。
1.6与6的积是多少? 2、 6个4相加是多少?


3、一个因素是6,另一个因素是3,积是多少?


四、看图列式计算。
1.☆☆☆☆ ☆☆☆☆



3、


五、用数学。
1.
一条6元



2. 一笼装5只鸡
?元
2. ♂♂ ♂♂ ♂♂
?个 ?个
= =



3笼共装了多少只?



3.


一共有多少条鱼?



4.



5.一件衣服有6个扣子,两件衣服共有多少个扣子?



8.

一共植树多少棵?


一间屋里有5只小狗,共有多少只?






9. 一共有多少钱?


10、妈妈买水果,共花多少元?你是怎么算的?写出来。




11、
5只猫共钓了多少条鱼?

花了5元 花了3元 花了5元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总第 31 课时



课题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 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
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及措施:
从不同方位观察实物,把看到的说出写出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
的故事。
教师 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
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 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
办法吗?残疾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尊重 残疾
人,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遗弃他们。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 ,从
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
察,感受局部和整 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 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
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 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
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1、 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 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
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 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 看到的,使学生很



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 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
面?
3、 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 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 加深印
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学生回答)
六、作业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把自己看到的画或写出来。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32 课时
第五单元 对称图形 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
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及措施:
操作合作画兑称轴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
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 这些图形
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 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
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 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 ——
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
大家能够用剪刀 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 对折的地方
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
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 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在中国, 劳
动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请你说一说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六、
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下来。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33 课时
第五单元 镜面对称 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2、
3、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创设情境,实物教学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
情境。
揭示学习的内容。
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
意境,营造和谐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
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
1)、 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
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 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
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
3)、小结
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
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 生做两
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
的你打个招呼 。)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6)、小结。
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
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拓展性练习。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辨一辨。
(下列图形中,是对称图形的请在□里打“√”)(20分)




二、选一选。
(24分)

1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
、是镜子里看到的图像,请在□里打
“√”











3、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三、画一画。(画出下面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0分)





四、写一写。
(20分)

1、看镜子写数字。






2、看镜子写时间。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课题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七的乘法口决
总第 34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措施:通过直观教学,背诵口诀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 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 期有多少天?3
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
呢? 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板书课题:7的乘法
口诀)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习2 ~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
7的乘法又有什么特点?(学习之间相互交流 )
2、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
流,也可以在小组内 进行交流。
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
生的交流、 教师用课件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 据
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
就几句。
4、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
编乘法口诀等。
5、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诀。
师生交流:
1、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七巧板的图案,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编出了
几句口诀?
1、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7×1=7 7×1=7 一七得七
2×7= 7×2= 二七( )
3×7= 7×3= 三七( )
4×7= 7×4= 四七( )
5×7= 7×5= 五七( )



6×7= 7×6=
7×7=

六七( )
七七( )
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老师指着一个图案
问:
拼一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样编?
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
4、说一说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所用的乘
法口诀是哪一句?
5、拼6个图案需几个七巧板?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所用乘法口
诀是哪一句?
6、“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
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个算式? 对应哪句乘法口诀?
7、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一
个算式?
8、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
差7呢?
学生活动:
1、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
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3、熟记口诀。
同桌拍手背 四人小组背 开火车背 集体拍手背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完成练习十六第1、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六、拓展性学习
□+◎+□=45 □=( )
□+◎=35 ◎=( )
◎+○=45 ○=( )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总第 35 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7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方法及措施:利用实物教具,背诵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3= 6×5= 7×1= 7×0=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 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
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完成口诀。
二七( ) 三七( ) 六七( )
四七( ) ( )七三十五 ( )七四十九
3、第4、9、10、14、15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除15题外,每 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第15题是让学生
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 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
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看谁算得快。
7×2= 5×7= 6×7= 7×5=
4×7= 7×7= 7×4= 6×4=
7×3= 2×7= 6×6= 5×6=
6×5= 7×6= 3×7= 5×5=
5、接龙背口诀。1—7的乘法口诀。
6、指导第1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四、作业设计
背1—7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总第 36 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 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方法及措施: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 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
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 ”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 4根小棒,摆2
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
我 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 等情况。
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
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 :第
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 尝 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
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 用的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总第 37 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求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学方法及措施:利用直观教具教学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 5×6 7×4 3×5
4×6 5×5 6×3 2×6
7×2 3×7 7×7 2×4
6×6 4×4 5×2 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 )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5个4可以说成( )的( )倍。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
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
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画出线段图。
【设计意图 】: 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总第 38 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要求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3、带着练习用口诀计算和巩固两步式题的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7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1、掌握7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及措施:通过实践背诵口诀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7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令。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形式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9题。
1、 第4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数量关系的抽象认识,要使
学生真正明白7的6倍就是6个7,5 的4倍就是4个5。
2、计算。
5=□ 5=□
2=□ 4=□
7 × 4=□ 6× 3=□
7=□ 7=□
6=□ 6=□
7×6+7 7×4-4 7×2+7
7×7-7 7+6+7 5×7+5
三、练习作业。
指导练习第7—8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课题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8的乘法口诀
总第 39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教学方法及措施: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 7×2 3×6 5×6
6×4 3×3 5×2 7×3
7×4+7 5×7+5 6×6+6 3×5-3
7×4-4 6×3+6 4×4+4 5×6-6
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1)7的5倍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6个4相加得多少?
4)7和5相加的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1、出示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

0 8 16 24 32 40 48 ……
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口诀,
并和同桌交流。
二八( ) 三八( ) 四八( )
五八( ) 六八( ) 七八( ) 八八( )
【设计意图】:用加法算出相应的结果, 为编制口诀做准备,同时帮助学生
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4、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



5、指导学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6、组织学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81页1~4题。
2、独立完成81页5题。
3、背诵8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性学习:
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 6×6=36 24=□×□
36=□×□ 24=□×□×□ 36=□×□×□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课题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8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总第 40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到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通过练习,掌握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

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七题。
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
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
3、引导完成8~9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4、解答第10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
【设计意图】: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拓展学习。
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 61=□×□+□
39=□×□-□ 6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16=8×□ 5×7+21=7×□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课题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总第 41 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
2、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
2、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利用科学推导法背诵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了令。
2、背一背。
【设计意图】: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出示小黑板)
8×2=□ 7×3=□ 8×6=□ 2×8=□
6×7=□ 4×6=□ 5×7=□ 4×7=□
5×8=□ 8×3□ 8×8=□ 8×5=□
5×6=□ 7×8=□ 6×8=□ 6×4=□
4、第13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
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 交流订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能强国。
5、第14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联系
解决问题。应先引导学 生明白题意,再画示意图,帮助解答。
二、拓展练习
(补充相应的练习)
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 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
带的钱够吗?
3、24=□╳□=□╳□ 16=□╳□=□╳□
4、 6+☆+☆+☆=30 ☆=( )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课题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9的乘法口诀

总第 42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学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推导法背诵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铺垫孕伏:

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1)、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
两个乘法算式。
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
将口诀补充完整:
( )六二十四 二( )十四
七( )五十六 ( )八四十
……
[设计意图]:强化乘法口诀的记忆和有关表内乘法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
1、 谈话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
乘法口诀。
2、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2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
3、(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 用乘法简便。



(2) 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 反馈交流、并展示。
4、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5、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6、出示85页3题: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9的倍数的积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归纳。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图的 意义,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为学习9的乘
法口诀打基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 程,加深对口
诀的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口述:五九( )…… 指名填、抢答等。
2、练习十九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课题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总第 43 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计算强化口诀的记忆,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
掌握。2、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科学背诵,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

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学习任务。
二、引导练习,巩固强化
1、 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1)、完成课本第86页第5题,交流改正。
(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1)、请大家先在书上填出所缺的文字,将口诀补充完整。
(2)、选择一句口诀说出可以列出什么乘法算式。(要求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3、 引导学生完成第8、9题,
(1)、观察第8题的图意,引导学生说出图的意思,重点是理解出工有几个
3。
(2)、学生列出算式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并改正。
(3)、第9题,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
几个几。
[设计意图]:强化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复习巩固
其他表内乘法口诀,体会口诀 的作用。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
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6、10题。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科 目
袁文书 向松发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课题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练习(二)
总第 44 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 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
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教学重点: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 ?体验它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 ?体验它的含义。
教学方法及措施:通过观察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
( )或( )
(2)
( )( )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明确这节课学习内容。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13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3题:
(1) 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3、第14题:
(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
修订、增减



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 同的思考
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三、总结评价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 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
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课题

科 目 数 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2013年 月 日(星期 ) 累计课时
第六单元 乘法口诀表
总第 45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 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
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 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方法及措施:
寻找规律,科学背诵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
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
结果。
2、 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 诀有2句;
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 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
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 式进行简算。)
3、 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 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 的乘法口诀使学生
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在 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



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
多少。
[设计 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
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 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 )=( )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
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中央财经大学招生简章-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总结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简历求职意向


学会看病-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加拿大出国-猫天使


信件查询-电子厂实习总结


陕西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灰太狼语录


七夕节诗句-初中数学手抄报内容


时评怎么写-转让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