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完美版)

别妄想泡我
692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6: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室内设计论文-清明节的作文200字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电子完美版)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 内
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
的位置观察物体 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
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 的具体情景,
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
愉悦的数学学习 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
索的气 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
发 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
100以内笔算加、 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 乘法口诀,熟练
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
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 直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
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和分析的过程,会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 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
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
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 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
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积极参
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 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
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
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 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
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 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
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
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
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 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第1课时)电教1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 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
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 备的东西
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 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
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 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
们,你们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
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 我们就来认识
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
构)
交流中 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
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 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
来。 < br>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
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
是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
找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
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 米?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 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
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 尺子上比一比1
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 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让
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度) 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
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 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
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3、用厘米量。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
吗?
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 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
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①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
上,同桌检查。
②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③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
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
米。
2、 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
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 把它剪下来。
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布置作业。 < /p>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可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
量或最 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第2课时)电教2
教学内容:
课本3、4,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
=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
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
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
念。
2、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米尺、软尺、绳子
教学过程:

山东分数线-婚礼证婚人词


张充和-论文格式范文模板


工作报告ppt-表白


英语国际音标表-招工启事


搞笑脑筋急转弯大全-森林报读后感


委培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外交学院综合信息系统-演讲致辞


2011江苏高考物理-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