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北欧四国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备 课 本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
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
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
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
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
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
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
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
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
、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
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
体情境,初步认识
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
则
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
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
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
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
到的物体的形状有
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
、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
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
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
体
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
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
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
、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
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
画图形等方
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
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
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
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
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
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
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
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
的特征、测量
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
br>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
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
觉检
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
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
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
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
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
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
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表内除法(一)9课时
厘米和米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期末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7+3+6?
19-6-7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
正在折纸船比赛
,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
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
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
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
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
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92-44-23?
2、9+4-6?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
,由其他学生对其完
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
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3: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35-7?35+6?
45-20?68+9?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
26个
28个 24个 26个
30个
五、作业:P5:第2题。
课后反思:
22个
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
就公平了?
2.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 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 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
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
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 想想做做第3题
4.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
系,并能
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
解答
二、探究新知
3. 出示例题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4. 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5.
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6.
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6.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7.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8. 想想做做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为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完成。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
教学三维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
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
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
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
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5题,学生
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
尝试进行解答。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练习二第1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
国”。 (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 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
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 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
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
一摸)再拿 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
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 ,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
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 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 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
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 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 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
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 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 后用剪
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
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
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br>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
一位新朋友(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
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
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
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
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教科书第16—1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
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我知道了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
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
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
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
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3题,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4题,学生先判断,再交流
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
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有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
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
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试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19页的几幅图。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形式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
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
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
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二、 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
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
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就是求3个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
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
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提问:横着一排
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
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
乘法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
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
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
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
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
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
4=8”或“4×2=8”,读作:“2乘4”,“4乘
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小题图,学生根据图意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3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3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练习四第1-4题。
教学三维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展示学生摆法,集体讨论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出示第2题图,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填空,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老师巡
视,了解学生解题情
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的图,学生观察后问
:横着看,每行有几个花片,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
竖着看,每列有几个花片,有几列,是几个几相加
?然后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交流:
两次填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练习四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四(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个()相加
()×()=()或()()=()
3、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四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四第6题,指名板演。
3、练习四第7题。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根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
法计算?
(
2)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
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四第8题
(1)出示第8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2、3、4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5—2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
义,初步
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
乘法算式?(可
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
一二
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
么写?(2×2=4)联系
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
,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
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
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
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人 数
1
4
2
3
4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教学试一试
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27页“想想做做”。
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
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手中拿有1
-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
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练习五)
教学三维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
算。
2.
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熟记1—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2×3=4×1=2×2=
1×4=4×3=2×4=3×3=
二、拓展。
1.课本第28页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出示第5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
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
×3=9和4×2=8。
(4)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5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人数
1
5
2
3
4
5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
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5×1=5一五得五
2个5想加5×2=10二五得十
3个5想加3×5=15三五十五
4个5想加4×5=20四五二十
5个5想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
随着乘数一
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秘密:积的个位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四、想想做做
1、第1题,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订正。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5题,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
们学的真不错。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
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
鱼缸里有4条金
鱼,一个鱼缸里只有1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
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4×3+1)板书4+4+4+1=13条4×3+1=13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
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四、归纳
像4×3+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
减,我
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
减法。
五、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
六、课堂作业
教材32页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练习六,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2×43×45×2
2×55×35×13×3
4×41×54×5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1、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订正。
4、第6题
出示第6题
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
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7、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8、第10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9、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学会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
3.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3个4相加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
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
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3)
以坐6
几个6?
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1×6=6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1和6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2×6=12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
多几? <
br>(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
呢?请学
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
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
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
的积都比它上
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坐的次数
人数
1
6
2
12
3
4
5
6
一次可
人,是
怎样列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6×5=()
(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
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
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4、完成“想想做做”5。
出示第5题,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想想做做”6。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练习七(1)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练习七第1~7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
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课。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七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
题目,读算
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七第3题。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七第4题。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
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
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
×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
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
,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
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七第5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
计哪几题错
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作业:
练习七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练习七(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练习七第8~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
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
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七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七第10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
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
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
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
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
做
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
个数
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4)练习七第11题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
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
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
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复习1~7。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2.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
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
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1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2。
(1)出示1~6的
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
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
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
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
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
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
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
小到大排列,也就1
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
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
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
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
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
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
和1、3和2、3和3、3和4……
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3。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
题。
4、复习5。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
,讲
讲是怎样想的?
5、复习6。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
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
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
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
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6、复习7。
引导学生弄清图意,交流后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
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
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四、作业:复习第4题。
教后小记:
第十三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复习8—12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二、综合复习。
1、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9题。
(1)出示第8题图,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集体汇报。
3、第10题。
A、出示第11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B、小组交流,说说该怎么算?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第12题。 出示第12题,根据图意,学生小组间自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
巡视进行指导。
5、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
法计算。
四、课堂作业:第12题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
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
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
明,分的办法最多!
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
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
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
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
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
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
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
“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
手摆,不仅帮助了
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
再到黑
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
黑板上)
小
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
不同,但是每一份
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
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
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
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
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
桃子就是了。
师
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
份,就是分给了4个
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
br>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
一份的方法来
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动手
“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
的操作方法。
教学用具: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
给()个学
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
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
,再分给每
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
br>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
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
步感悟平
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
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
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苹果
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4、第6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
几份地分”,但无
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
也可以平均分成几
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
分。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5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
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
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
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
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
( )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
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
(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
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
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
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
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
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
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
÷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
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
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第1—8题。
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填一填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
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
(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
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
: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
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
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活动三: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完成第51页第2、4题;第52页第6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五: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活动六:拓展练习
1.完成第52页的第7题。
出示例图,学生结合图意,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完成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53、5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以及除法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二()得八三()十二二()十二
2×()=8()×3=122×()=10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
少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
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
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8÷2=)
提问: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呢?
(3)小组讨论:8÷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
小结: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
快的求出
商。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2÷3、10÷5
请学生们读一读。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0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六、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九(1)
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
教学三维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二、计算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它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完成练习九第3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5.完成练习九第6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说说这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四、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4、8两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九(2)
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学会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口算。10÷5=6×2=4×3=4×6=
15÷3=5÷5=12÷3=2×3=
3×6=5×5=3×5=12÷2=
6÷3=18÷6=8÷4=30÷5=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口答。
2.出示练习九第10题的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3.练习九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再独立完成计算,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
一句口诀。
4.完成练习九第13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思考
完成,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根
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一共有多少盆菊花的?
三、课堂作业:练习九第12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说说乘法算式
和除法算式
之间的联系。
2.第2题,学生同桌合作完成,一人说口诀,另一人根据口诀写出
两道除尘算式。集
体交流时说说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道?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
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
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完成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
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
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
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
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
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3.完成第7题。
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然后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书上的问题,全班交流后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作业:复习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第一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
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
、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
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
线都不能说
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
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
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
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
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
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准备:直尺。
4.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
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
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
厘米”。(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
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
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
。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
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
用字母“cm”表示。(板书:1
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
?
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
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
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
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
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
米?为什么?蓝线呢?
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
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
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教学例4。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米
教学内容:认识米,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厘米,宽()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
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
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
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今天我
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
1m。 <
br>(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
米长的绳子量
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
的端点开始,一直
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再加以总结。
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实际进行测量,老师给予适当帮助。
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5。口答,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
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
时用米做单位?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十
教学内容:练习十,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让学生养成仔细解题的习惯,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
体长度或距离。你能
举出例子吗?(学生举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二、课堂练习
1.我会填:
填“米”或“厘米”
床长2(?????)粉笔盒高8(?????)黄瓜长20(?????)旗杆高15()
2.我会画:
(1)先估计红习十第3题两条线段的长度,再实际量一量,集体交流反馈。
(2)完成练习十第7题,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3.我会算:??
完成红习十第5题、第6题。
第5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进行解答。
第6
题,引导学生观察第二排的图,让学生说说它表示是由哪两个物体摞起来的,怎
样知道这个物体的高是多
少厘米。然后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4.学生动手,完成长方形纸的测量,教师进行指导。
三、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第2题、第4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更
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
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
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
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
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
么?
2、
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
br>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
熟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挂图、卡片、小三角形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
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
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7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
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
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
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
1个77×1=7一七得七
2个77×2=7二七十四
3个7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
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可以计算7×3=21,还能算出3×7=21……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
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
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做教科书第70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做教科书第71页上面“想想做做”第1题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完成第2题
4.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
5.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
算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
20÷5= 36÷6=
7×3= 5×7=
7×4= 24÷4= 18÷3= 7×7=
3÷3=
6×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
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
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
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
口诀,然后写出商。
3.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
商呢?这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
环?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28÷4= <
br>(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
道题的商吗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
所以2
8÷7=4、21÷7=4。)
教师板书:28÷7=4 想:(四)七二十八
28÷4=7 想:四(七)二十八
(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
学习
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
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
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十一(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乘除法练习
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
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
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出示:7×()=()
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
明白,第2个
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1)÷(7)=7?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十一(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
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
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
借助
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
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
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
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7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
中熟记8
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
样的大正方体。学生
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
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
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
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
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
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
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
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1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
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2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
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
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
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
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3。
谈话:看看题中的
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
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
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
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6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
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4题。
教后小记:
第六课时:用8的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8的口诀求商,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的图,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师:这是一
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第段长多少
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
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
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79页的练习十二。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
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四、完成第4题,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问题:(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面包车6元货车8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二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
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
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
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
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第80页)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
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
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
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
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的练习十三。
教学三维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
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体验成功、
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4、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
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
情况下,比较另一个
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联系情境图
中的信息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完成后组织学生比
较这几道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
乘法口
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第3题。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
-9的乘
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
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
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那你知道这些信
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想一想,自
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
序去填。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牌游戏
(1)规则:同桌各出1-9中的一个数,一起说出这两个数相乘的的积。
(2)学生活动,完成第1题的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
3、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
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
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
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课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
我出的题目,就能免
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
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
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
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
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
比一次。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的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
棒了。
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的练习十四。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
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口诀
1、指名背。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
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
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采用游戏方式完成。
3、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5、学生口答第6题,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
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
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四第3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
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
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
,要想
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是
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
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
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
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
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
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
,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
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
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
进行相应的
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
说说自己的想法
。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
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
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
看到哪些不同的
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的练习十五。
教学三维目标:
1.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到结果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
不同的。今天我
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档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
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
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的第3题。
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
片,你觉得哪幅图是
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果。
小结: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
br>1.练习十五第1题,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教
室前面和后
面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第5题、第7题,集体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第3题的经验判断第4题,交流时说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总结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以及乘加
、乘减、
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结合具体情境惧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
系统
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回顾与整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会这些内容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全班交流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2.整理练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写算式,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
据。 (2)第2题,先组织学生采用对口令、分角色等形式背一背乘法口诀,然后问:你
觉得哪句口诀不
好记?如果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该怎么办?最后完成第(2)小题的写算
式。
(3)学生完成
第3题的填写,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得出: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
个位可能是5或0,2和一个数相
乘,积的个位可能是2、4、6、8或0。
(4)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计算练习
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的计算,集体校对。
四、总结提升
“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
计算解决问题,只有学
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
中不断努力,争取学得更好。
五、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5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复习数与代数(2)
教学内容:教材第95页的第7-9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
1.用竖式计算
63-27-1824+56+1895-46+2357+38-19
46+25+1755+38-1693-27-4646+27-29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
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
一位进“1”,计算减法
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
算时要细
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的计算,逐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出示期末复习第9题
引导学
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求面包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
座”和“面包车比中巴车
少6座”这两个条件;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
座”和“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这
两个条件。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8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
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
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
“图形与几何”部
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
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
,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
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期末复习的第16—20题.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的简单实
际问题。
2.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
一起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
二、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交流时让学生明确求3人浇了多少棵
实际上就是求“3个
4相加的和”;5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5个4”;9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求“9个
4”。然
后由学生独立列式完成计算。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读题。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
的?为什
么都是除以2?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用三句话完整地描述题中的三个
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条件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4.完成期末复习第20题。
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联系所列式子,找到点子个数的变化规律
,然后独立完成最后一个
点子图及后面两个算式的填写。完成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就到此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
在今
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18题。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