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温柔似野鬼°
536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6: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易三仓-会议营销主持稿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10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
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
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
难点
估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
准备
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课时
安排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教学补充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

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
铅笔、铅笔盒等。
1.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
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2)测量统一长度: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 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师提
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
呢?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 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
进行测量。
(1)测量不同的长度: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 /p>


品的长度。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 他们的长度不
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
位去量。
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
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
功的喜悦。
教学估测长度
重点
教学
估测长度
难点
课前
练习本,铅笔,PPT,尺子
准备
课时
1课时
安排

教学补充
一、测一测


1.我的文具盒有( )个橡皮的长度。


2.我的课桌有( )个数学课本的长度。

3.我的胳膊( )拃。


4.我的数学课本有( )个曲别针长。

二、量一量
测一测你走一步有几拃长?
三、想一想,你能行!
教室门的宽有二个步伐那么长?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三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知识与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
度。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比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
目标
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初
重点 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
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课前
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课时
安排








1课时
一、 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为了准确、
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 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
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可以 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 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
上用不同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
好是1 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
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教学补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
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
厘米长的?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
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
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
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
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四、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四课时 认识厘米练习
知识与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
际长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
重点 初步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
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课前
准备
练习本 铅笔 尺子
课时
1课时
安排


、填一填。

1.图钉的长大约是( )。


2.回形针的长是3( )。

3.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4.筷子长15( )。

5.图钉的长是1( )。
二、 在 里,填上“>”“<”或“=”。
32厘米 40厘米 45厘米 54厘米
35厘米 25厘米 66厘米 67厘米
三、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 )厘米
40厘米-30厘米=( )厘米
38厘米+12厘米=( )厘米
13厘米+31厘米=( )厘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
72厘米+8厘米=( )厘米

教学补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五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的实际长
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学
重点 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
教学
难点
用米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课前
准备
课件 米尺 直尺
课时
1课时
安排

教学补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


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 米并让学生拿出
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
比一比,将两臂伸平 ,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
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
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 “1米里有多少厘
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
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四、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六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练习课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的实际长
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学
重点 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
教学
难点
用米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课前
准备
课件 米尺 直尺
课时
安排








1课时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扇门高约2() 一辆公共汽车长9( ) 图钉的长大约
是1( )
课桌高是70() 小明的身高是135( )
二、计算
15厘米+8厘米=( )厘米 16厘米-9厘米=( )厘

6米 -5米=( )厘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 )
米( )厘米
1米7厘米+2米 =( )米( )厘米
三、将下面的长度从大到小排列
5米 50厘米 50米 10厘米 5厘米
( )>( )>( )>( )>( )



教学补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七课时 认识线段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物体,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过程与方法:
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刻度尺,绳子,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 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铅笔、绳子,看一看、
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
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 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
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
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
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 点对着尺
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教学补


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
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
面写上3厘米 。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
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八课时 认识线段练习课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物体,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过程与方法:
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刻度尺,绳子,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条线中,( )是线段。



② ③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 ②45米
二、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教学补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九课时 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强化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能正确选用长度
单位。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估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
难点
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
课前
准备
课件 刻度尺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复习引入

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1米各有多长。


出示课件:高大的长颈鹿图片。

二、探索新知


想一想:你和长颈鹿比谁高?

议一议: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通过手势比划得知,长颈鹿不可能有5个大拇指的宽
度,所以应该是5米。
学生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米,还没有长
颈鹿的脖子长,应该是5米高。
辩一辩: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在括号
1.黑板长:3厘米( ) 3米( )
2.橡皮长:2厘米( ) 2米( )
3.大树高:10厘米( ) 10米( )
教学补


三、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十课时 第一单元考试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9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
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
在口算基础上,利用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材料,让学生经历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的
目 标
过程,加深对竖式计算方法和格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 点 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
难 点
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课前
准 备
课件 小棒
课时
一课时
安 排

一、情景导入
教学补充


师:今天我们去参加博物馆(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回答。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习例1: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
少人?
学生列式:35+2,怎样计算35+2?借助小棒、计数器试
一试。
学生汇报交流。
(4)学习竖式
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
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


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 2。2应对着35的3还是5?
让学生回答。最后再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
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 ,学生
汇报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
齐。
三、提高恐固
课本12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同的数位要对
齐,从个位加起。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练习题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
算。

过程与方法:
教学
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
归纳能力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
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课前
准备
课件 小棒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1.直接写出得数。
45+31= 6+22= 71+6=
52+25= 93+6= 59+20=
34+3= 19+50= 64+35=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5=60+( ) 74+( )=96
88=82+( ) 39=32+( )
3.列竖式计算。
28+41= 95+3= 56+32=


33+53= 4+83= 40+37=




教学补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自主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自己探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
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课前
准备
课件 小棒
课时
1课时
安排

教学补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



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
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
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 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
导学生总结: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
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
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练习题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自主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自己探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

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时
安排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课件 小棒
1课时
一、我会说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
(1)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要( )。
(2)两位数加两位数,先从( )加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 ),要向( )进一。
25+38= 67+16= 9+37= 29+48=
28+46=


二、在下面的○填上“>”、“<”或“=”
64+8○26 35+34○34+25
37+38○48+29 56+9○46+19
41+19○52 23+69○90
三、我会解决问题
1.小红和小明去钓鱼,小红钓了17条鱼,小明钓
了24条鱼,小明和小红一共钓了多少鱼?
2.本周李叔叔卖出了34筐水果, 还剩下28
教学补充


筐。李叔叔原来有多少筐水果?
3.一架玩具飞机29元 , 一把伞16
元 , 一辆玩具车30元
(1)买1把伞和1辆玩具车需要付多少钱?
(2)买1把伞和1辆玩具飞机需要付多少
钱?


板书设


作业设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
式的写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竖式中数位要对齐的重要性,
标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争取额计算。
教学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课前
准备
课件 小棒
课时
1课时
安排

教学补充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
式:56-22,思 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
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 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


怎么想的
3.完成练 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
现。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
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 回
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
十位减十位。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练习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
式的写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学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竖式中数位要对齐的重要性,
目标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争取额计算。
教学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课前
准备
课件 小棒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口算。

25+5 38-8


90+5




50+30 50-30

33+4
40+19 25-25
35+35
36-20 79-19
43+9
二、列竖式计算
39-21= 74-34= 99-14=




教学补充


三、明明买了一个新书包,付给售货员45
元,找回了3元,一个书包多少元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退位减的计算法则。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
重 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难 点
课前
主题图、小棒
准 备
课时
1课时
安 排

教学补充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


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
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
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 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
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
减, 就从十位退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
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七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练习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退位减的计算法则。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
重 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难 点
课前
主题图、小棒
准 备
课时
1课时
安 排

教学补充
一、列竖式计算。


91-74= 98-59= 53-28=





64-59= 85-27= 36-19=




55+22= 90-28= 37=38=


二、列式计算。
1.减数是15,差是35,被减数是多少?
2.和诗46,一个加数是28,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车上有26个空座位,上车17人,还有多少个空
座位?

2.小红和妈妈一共摘了92箱苹果,运走68箱,还
剩多少箱?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八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知识与能力: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 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经历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领悟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课前
准 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 排

教学补充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


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二、合作探究


(一)

1.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
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
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 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 图,在小组内交
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
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 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
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 前
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
理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
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
并说明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九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
知识与能力: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 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经历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领悟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课前
准 备
课件
课时
安 排








1课时
1.计算
63+15= 88-45= 53=28= 36-8=
70-45= 35-28= 39+25= 66+9=
51-43= 17+43=
2.列竖式计算
( 1 ).比70少54的数是多少?
( 2 ).甲数是36,乙比甲多17,乙数是多少?


3.二年一班有男生38人,女生比男生少6人,二年
一班有多少名学生?


4.草地上有36只白兔,比灰兔少7只。白兔和灰兔
一共多少只?


教学补充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课时 连加、连减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
目 标 程中恐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 点 竖式的书写。
教学
进位和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的正确计算。
难 点
课前
实物投影仪
准 备
课时
1课时
安 排

教学补充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口答 : 7+6+5 8+9-13 24-10-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
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 呢?学生试算并在
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
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 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
图中发 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
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


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
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
减法。
四、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一课时 连加、连减练习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
目 标 程中恐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 点 竖式的书写。
教学
进位和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的正确计算。
难 点
课前
实物投影仪
准 备
课时
1课时
安 排

教学补充
1.直接写出得数。


45+20+7= 46-4-30= 12+43+5=


15+(32-30)= 80-50-9= 72-8-23=


58+30+8= 38-(13+17)=

2..列竖式计算。

16+34+15= 29+9+47=


45-21-9= 70-46-12=


3.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下面是每个展区的票价。
军事展区24元 艺术展区27元
科技展区17元 历史展区18元


带100元去参观这4个展区,钱够么?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二课时 加、减混合
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式题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学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恐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目 标 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 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
难 点
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课前
准 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 排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


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
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 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
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
算应该怎样进行计 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
生归纳、总结。
3.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
教学补充


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
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
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
引导梳理。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三课时 加、减混合练习
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式题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学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恐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目 标 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 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
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难 点
课前
课件
准 备
课时
1课时
安 排
1.竖式计算,在( )里填上得数.
教学补充



(1)25+37+19= (2)90-37-28=







(3)5+94-49= (4)75-38-19=



(5)49+24-65= (6)39+45-57=



2.依次在□里填上得数.

3.在○里填上“>”“<”或“=”.

(1)43+7+16○65 (2)54-(24-14)○44
(3)36+40-35○32 (4)75-(85-25)○20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四课时 加减混合的运用
知识与能力:
教给学生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方法,掌握这些条件之间的联系,会
列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
目 标 方法解决其他的生活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 点 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
难 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 备
课件


课时
一课时
安 排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


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

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
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
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 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
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
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
剩 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
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
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3.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
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
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
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教学补充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五课时 加减混合的运用练习
知识与能力:
教给学生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方法,掌握这些条件之间的
联系,会列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
目标 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的生活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备
课件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8-50-9= (2)72-2-30=
(3)35+6+40= (4)47+9-20=
(5)17+3+15= (6)75-50+14=
(7)49-9-30= (8)28+20+2=
二、计算下面各题.
(1)85-39-28 (2)82-35+29
(3)84-(27+38) (4)35+(64-39)
三、应用题
1.果园里有8行苹果树,每行9棵,一共有多少棵?
又种了20棵,一共有多少棵?
2.每个人做6朵小红花,4个人一共做多少朵?把这些
小红花平均装在3个塑料袋里,每 个塑料袋装几朵?

教学补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的整理和复习,
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 标 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
重 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
难 点
提高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 备
课本
课时
1课时
安 排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


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也可从
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
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 够减,向十位退一。学
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
出错的地方,在小 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
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
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
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
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
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 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
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
教学补充


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十七课时 第二单元考试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7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角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
教学上的角;学生通过摸角认识角的各 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
目标 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
重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
难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课前
准备
课件、三角板
课时
1课时
安排

教学补充
一、情境导入


一、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


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

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小朋友找
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
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
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
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
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
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
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
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
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
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 ).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
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
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2、
完成P40页的1、2、题。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
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
看。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角的认识练习课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
教学
上的角;学生通 过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

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 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
重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课前
准 幻灯机

课时
安 1课时


一、数学书P43

1.第一题


指一指哪里有角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达到练习的效果。


第一幅图中路标:有三个角存在。

第二幅图自行车:有个三角形,还有直角
第四幅图纸船:由多个多边形组合成。
第五幅图红路灯的三角形标志。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达到练习的效果。
3.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给出学生熟悉的图形
长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四边形、还有个有一条弧
形的四边形。
关键在于最后一幅图的弧线所在的角,学生能不能
判断正确。
4.打开折扇,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形象的在学生面前展示角的变化过程,为下面学习锐
角、直角、、钝角做铺垫。
教学补充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三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过程与方法:
教学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
难点
正确画直角。


课前
准备
课件、一张白纸、三角板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
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 你准备怎样制
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
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 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
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
下对折, 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 是不是直角的方
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 板上有
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 板上的直角。
教学补充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
直角?
2.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 角
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
样画的。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直角的画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
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
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四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 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重点
教学
难点
正确画直角。
课前
准备
幻灯机、一张白纸、三角板
课时
1课时
安排

教学补充
一、数学书P43-44


1.在两个三角尺上各选一个角,比一比他们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三角板上的各角的特点,并说说自


己的看法。

2.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给出四个角让学生进行判断,可以先让学 生进行尝试
猜测判断,然后再借助工具三角板,进行验证。
3.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4.照右图在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五课时 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与技能:
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出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
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教学通过看、说、折、画、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感知锐角、钝角的
目标 特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情景创设,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
重点 能辨认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
难点
用三角板拼钝角
课前
准备
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小棒、粘纸等。
课时
安排








1课时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画面。
这是美丽的上好杨浦大桥,每根斜拉的钢索和中间的
竹子之间的角度课有讲究了,是许多工程师智慧的结 晶!
你能找出桥上的角吗?
二、探究新知
1.感知角。
学生指出大桥上找到的各种角。老师用课件抽象出角
的形状。
在这些角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们的名
字。
第1个和第3个是我们学过的直角。
2.学习例5,给“角”分类。
先仔 细观察上面的六个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同桌
说一说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然后汇报交流结果。
老师尽量引导往“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细化分类。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3.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4.画角。
动手画一画锐角和钝角,并用三角板进行检验。
5.学习例6,用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和拼法。并检验拼得的钝角。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说给同桌听一
听。(锐 角和钝角)什么叫锐角?什么叫钝角?怎样判断
教学补充


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六课时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在生活实际中找角,运用所学知道它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教学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找角发现角。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
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
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
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 、创设情境

完成第41页练习八的第3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题。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
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
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补充


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
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
图 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
报。
指名汇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 角,右图中有8个角。
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
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四、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七课时 第三单元考试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5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
部分名称。


教学
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前
准备
小棒、图片、学具、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激趣引入
教学补充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


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
1+1+1+1+1+1 +1=20有1+1+……+1+1=20 几个
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
+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
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同 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 多个相同加数
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
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
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 1
乘20, 5乘4,4 乘5, 2乘10, 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5.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
什么?
1. 书上的主题图。
2.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
么?
四、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
重点 部分名称。
教学
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前
准备
小棒、图片、学具、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复习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

么?有几个相同加数?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
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
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
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
5?
教学补充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5+5+5=15
5×3=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
以说明:
5乘以3 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有3个5相加,或者
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 ,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
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
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 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
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的 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
习。)
、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48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 br>填出: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做练习九第3~8题。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
共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
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 式。另外,也


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
是 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
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 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三课时 练习课(一)
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
重点 部分名称。
教学
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前
准备
小棒、图片、学具、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

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

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


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
2.赛龙舟 :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
快列出一道算式?







乘法算式
教学补充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 ○○ ○○
○○○ ○○○ ○○○
乘法算式:( )×( )或( )×( )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 )
(2)3+3+3+3+3=( )×( )
(3)8+8+8+8+8+8+8=(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 )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 )
6和4相乘。 ( )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四课时 练习课(二)
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
重点 部分名称。
教学
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前
准备
小棒、图片、学具、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5个4相加 2和7相乘
3个9相加,和是( )。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
二、读一读。

4×5 6×3 5×2 3×4
三、看图写算式
★★★ ★★★ ★★★ ★★★ ◆◆◆
◆◆ ◆◆◆◆◆
算式是( )×( ) 算式是
( )×( )
读作( )乘( ) 读作( )
乘( )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
教学补


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
知识与技能:
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中体会编制
口诀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重点
教学
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课前
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复习导入

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

那一星期一共做了多少次眼保健操呢?想好后把答案


写在卡片上举起来,看谁算得快?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
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1.教师出 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
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 br>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 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
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 5
×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
教学补


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
好吗?
板书:5 + 5 10 2×5=10 5×2=10
4.教学口诀 “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
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
口诀。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 一五得五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 +5 15 3 ×5=15
5× 3=15
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
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15 +5 20 4× 5=20 5× 4=20 四五二

20 +5 25 5×5=25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
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 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
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教材52页《做一做》
五、随堂练习

五五二十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六课时 5的乘法口诀练习
知识与技能:
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中体会编制
口诀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 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重点
教学
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课前
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复习旧知
教学补


1.对口令


一五( )( ) ( )( )一十 四五( )( )


三五( )( ) ( )( )二十五 二五( )( )


学生模仿,同桌同学互对口令,看谁对得又对又快。




2.写乘法算式
正 正 ( )×( )=( )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正 正 ( )×( )=( )

3.填口决。
三五( )( ) ( )( )一十 四五( )( )
五五( )( ) ( )( )二十五 二五( )( )
4.计算
5×3= 5×1= 1×5= 5×5=


5×2= 4×5= 5×4= 2×5=
5.看图写算式。
△△△ △△△
△△△ △△△
二、实践题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三五( )
二五( )
四五( )
三、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七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知识与技能:
了解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能正确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试题。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教学
重点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
难点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课前
准备
课件、图片、小棒等。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 葵
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
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
子,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l=2 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
“1个2得数是2,我们 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
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 ,问;“这是几个2?
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
个2的得数 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
教学补


得四4× 5=20 5× 4=20 四五二十。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
棵向日葵?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 多少棵幼苗,如何
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 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
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 的乘法口
诀进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
写,最后归纳出口 诀:“三三得九”。
3. 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
和结果。
板书: 1×4=4 4×1=4 2×4=8 4×2=8 3×4=12 4×
3=12 4×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
四十二 四四十六
(3)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 一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 3是3,1个4是4,
那么1个1应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
得三,一四得 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
三、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54、55做一做中的练习。
2.做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
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 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
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
4的乘法口诀。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八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知识与技能:
了解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
教学
能正确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试题。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教学
重点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
难点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课前
准备
课件、图片、小棒等。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复习
教学补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 五五( ) 四五( )


二四( )三三( ) 二二( ) 三

四( ) 三五( )二五( ) 四
四( ) 一一( ) 一四( )
3.填一填
5×3=★ ◆ ×5=10 ●× 5=25 ■×2=10
4×◎=20
1×5=□ △×5=15 ☆ ×5=20 ◇×◆ =25
5×★=30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 表示5,那么 表示( )。


二、列式计算
1.2乘3得几?
2. 3个4是多少?
3.5个3的积是多少?
4 .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5.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三、课堂随练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九课时 乘加、乘减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
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
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
重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课件、投影、卡片、图片等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学补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



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
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 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
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
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 到了它的家玉米地
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
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
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 2是刚才用3×4、4×3或3


+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 个算
式,你会写吗?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
不仅列 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
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
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 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
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
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
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 确运算的顺序。
四、拓展性学习
1. 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
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
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十课时 乘加、乘减练习课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
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
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
重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课件、投影、卡片、图片等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数学书P59练习十三

1.计算

5×3-5= 5×3+5= 5×4+5=


5×2= 5×4= 5×5=

二、看图列示计算(解决问题)


一共浇多少棵树?
1.计算
4×2+25= 4×3912= 2×3+2=
2×2-4= 3×3-7= 4×3-2=
2.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人?
5×4+4= 或者 5×5-1=
(2)、一共有多少人?
5×4-3= 或者 4×4+1= 或者 4×5-3=

3.哪个图形中 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教学补充


全部练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再进行讲解。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广告活动策划书-团组织生活总结


猫头鹰王国-党支部党性分析报告


郑州大学专科分数线-幽默搞笑短信大全


浙江财经东方学院-生物教学总结


宅基地合作建房协议-作文300字中秋节


慰问信-租赁协议书


广东农工商学院-滑铁卢大学专业


阜阳师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