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萌到你眼炸
535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6: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遂宁市人才网-开学自我介绍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求比 一个数
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 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
算,掌握比较简单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
择笔 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br>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 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
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
多样性 。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
惯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
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 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的方法,理解求比
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
课时安排:6课时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3、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课时
4、练习二„„„„„„„„„„„„„„„„„„„„„„1课时








- 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连加、连减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
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 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
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揭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幅图, 从图中你能知道
些什么?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9+27+26
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你能列
竖式算出结果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让计算出现错误的和一名计算正确
的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
组织交流:
(1) 指计算错误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并相机提示学生在用竖
- 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式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 指计算正确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完成书p1的两个竖式连写的填空。
提问:这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 分开写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 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
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2、教学“试一试”
出示: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 :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自己现在下面试一试,再在
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 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
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 算连加、连减两部计算试
题,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
反馈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同时注意纠正其他同学
中出现的错误。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 出示场景图和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说解题时是怎样
想的。
(2) 出示第 (2)题,提问: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还剩多少个西瓜?追问:
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 瓜,怎么办呢?
- 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并核对答案。
提问:请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
不同?
再问: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连加、连减
(只)
1 9 3 6
+ 1 7 + 2 6
3 6 6 2
- 4 -
19+17+26=62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加减混合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笔算100以内的加减
混合运算算式。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会折纸飞机吗?瞧,这儿有两位心灵手巧的小朋友。
出示例题::仔细观察画面,你能从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生互动:
补充条件与问题:送给幼儿园33只,问:还剩多少只?
根据题意,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38+42-33=
“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理解题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算法,比较评价:
(1)比较、探究、出示课题
耳朵请听好
这道题与昨天所学的有什么不同?含有哪几种运算?
直接口算容不容易?怎么办?
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分两次完成[板书课题]
(2)心灵手巧做一做
你打算怎样算?
可能说从左到佑依次计算;
也就是说先算,再算
追问:你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都想到了吗?请听好老师的要求:可以直接在作业本上列竖式;觉得有
困难的同学打开书P3完成填空 ,动手吧。
动手计算与板演(师巡查,关注不同方法)
- 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自评与互评,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注意:解决问题时,得数后面带上单位,齐答。
看来,你们已经会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老师真的是心服口
服。下面请看:
(3)数学门诊部,由我来作主: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过来。
(1)77-26+19=76 (2)25+47-18=90
7 7 7 7 2 5 2 5
- 2 6 - 2 6 + 4 7 + 4 7
5 7 5 1 7 2 7 2
+ 1 9 + 1 9 -1 8 - 1 8
7 6 7 0 9 0 5 4
评价:你们的数学医术水平很高明,能不能再经得起检验,请完成:
(3) 教学“试一试”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为什么第二步不需要列竖式呢?
小结:能口算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列竖式!
三、积累运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列竖式计算。想想做做第1题前两题。(摘水果)
2、上山寻宝:夺红旗(想想做做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明确:两位数
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直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看图理解图意,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明确数量关系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与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而且可以用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遇到
的新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探索数学王国的 奥秘,使自
己变得更聪明!
五、课后作业:第2题的两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 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加减混合
38+42-33=47(只)
3 8
+ 4 2
8 0
教后记:
















课题:练习一 第(3)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P.5
教学目标: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
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丰富计算经验,提高计算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第一题)

- 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直接在书p5上写出得数(计时2分钟)
汇报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时的思考过程。
明确:在今后的计算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是可以口算的。
二、谁是开锁小能手


金钥匙配金锁游戏

看哪把锁和钥匙能配在一起,改写成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式题?
3 92 9
4 3


2 9

5 1

3 9
1 08 0
4

6 82 0
2 2


2 9

2 3
+
7
3 94 3
2 9



三、连加练习(第3题)

题目要求是求什么?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四、巩固应用(第4题)
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怎样求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计算吗?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五、思考题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教后记:


- 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第(4)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意境学过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的基础上,探索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加、减法含义,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 活性和敏捷性。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 交
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意境学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
基础上,探索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熟练掌握解决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
样多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2、探索: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 再和同座位同学交流一下。操作:在
第一排摆圆片表示小军做花的朵数,可以怎么摆?(指名在黑板上摆 圆片表
示小英做花的朵数,让其他同学跟着摆一摆)怎样摆圆片表示芳芳做花的朵
数呢?怎样摆 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3朵?先在小组讨论,再动
手摆一摆。(提示学生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两 个人所穿的彩珠数量)
提示:在第一排圆片下面一个对一个地摆。
提问: 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呢?看
着自己摆好的圆片和同桌讨论一下。
鼓励学生尽量去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归纳:
(1)小军再穿4个
(2)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
(3)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
每一种方法学生说出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 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特别引导学生探索第三种方法,根据相差数,从多的里面拿出相差数的
一半给少的,可以达到同样多的效 果。(归纳:跟两步想(1)相差多少个(2)
相差数的一半是多少)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根据两个数的相差数进行调整。
让学生看着图把三种方法边摆边说给同桌听一听。
3、引导学生发现: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
4、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摆出两行不一样多的圆片,说一说要让两行圆片一样多你有
哪些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先让学生按要求摆出两行小棒
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两行小棒同样多?自己摆一摆,填一填。
交流,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第1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先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想一想要使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可以怎么做?请学生自己填一填(如
果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填一填)
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是怎样调整的,为什么调整。
(2)第2题
出示题目,请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特别问一问:除了明明送给大力10枚这一方法,还可以怎么
使两人邮票的枚数同样多。
3、第3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
(2)第2题
- 10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出示题目
提问:说说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就是求什么?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4、第4题
(1)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组合交流
(2)第2题
出示题目,先想一想两排盆花排列的样子,怎样调整。
组织交流
三、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答了什么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
体会?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第一排 (8个圆片)
第二排 (12个圆片)

教后记:










- 1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第(5)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 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
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
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
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
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
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的数是多少的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
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
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整理成如下的板书: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谈话:想一想,根据这些已经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提出问题)
2、出示第(1)题: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完整地复述题目。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知道小华做花的朵数?
操作:在第一排摆圆片 表示小英做花的朵数,可以怎么摆?(指名在黑板上
摆圆片表示小英做花的朵数,让其他同学跟着摆一摆 )怎样摆圆片表示小华
做花的朵数呢?怎样摆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3朵?先在小组讨
论,再动手摆一摆。
- 1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反馈:你是怎样摆的?摆圆片表示小华做花的朵数时要注意什么?(指
名在黑板上操作)
提示:在第一排圆片下面一个对一个地摆,摆出与第一排同样多的圆片
后,还要再摆3个,表示小华比小 英多做了3朵。
谈话:请大家看着摆出圆片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花?
学生列式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数可以看作哪
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
的和,所以要用加法算。
谈话:干才我们用圆片代替花,通过操作找到了求小华做了多少朵花的
方法,并算出小 华一共做了14朵花,上面的解答正确吗?可以怎样检验?
学生交流后,明确:要知道解答的结果是不 是正确,可以用求出的小华做花
的朵数减去小英做花的朵数,看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
3、出示第(2)题:小平做了多少朵?
提问:你能先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列式解答。
反馈:你是怎样摆圆片表示小英和小平 的朵数的?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指名到投影前汇报摆圆片和列式计算的过程,并组织讲评。)
再问:摆圆片时要注意什么?这道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提问:要知道上面的解题过程对不对可以怎么做?
4、比较: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5、小结并揭示课题:
根据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我们求小华做花的朵数,要把11朵 和多3朵合
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求小平做花的朵数,要从11朵里去去掉少的3朵,所
以用减 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实
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做做各是怎么画的。
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两部分相加的和?三角形的
个数是从哪一部分里去掉几个?
- 1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先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再说说图中表示松树棵数
的直条包括哪两部分,可以怎样求松树的棵树。
(2)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组织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组织反馈,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说要知道解答得对不
对,可以怎样做。
四、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答了什么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
体会?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11+3=14(朵)
11-3=8(朵)


教后记:










- 1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二 第(6)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一个数多(少)几 的数是多少
的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熟练解决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
确列式解答,运用不同 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 br>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 步掌握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
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熟练解决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
式解答,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三位学生板书。
集体交流
2、出示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题,然后集体核对。
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仔细观察第3题,想一想最容易填的方框是哪一个?填这个方框
时可以怎么想?
带领学生填写前两个空,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独立填写完整个数列
组织交流
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第3题
组织交流: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要用到题目中的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解
决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不同?
2、第4题
出示题目
独立读题
独立解决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 1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3、第5题
出示题目
独立读题
独立解决第1题,组织核对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组织交流。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练习二
- 1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二、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 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
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 图形的名
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
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自信心 ,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折、剪、拼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钉子板、牛筋、三角尺一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片、
七巧板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多边形„„„„„„„„„„„„„„„„„„„„„„1课时
2、认识平行四边形„„„„„„„„„„„„„„„„„„„„1课时
3、练习三„„„„„„„„„„„„„„„„„„„„„„„„1课时
4、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 1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12-14.

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认识多边形的 过程,知道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并能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 动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乐于合
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
教学准备:课件、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设计精美的古代建筑,请看老师给大家
带来一幅图案(出示主题 图)。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上一种常见的窗格图案,见
过这么漂亮的图案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起, 用一个个简单的图形就
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图案。你知道怎样从图案找出图形吗?从这个图案中能找
到哪些图形呢?我们今天就来找找隐藏在窗格图案中的图形。(出示课题:四
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 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
1、描图形
(1)你能从窗格图案中照出一个自己认识的图形吗?(交流)
(2)要清楚地说明自己找到 的是哪个图形,可以像这样用笔把它描出来。(示
范描图形的方法)你能把自己找到的图形描出来吗?( 注意要沿着图形
的边描,要不图形的边描直。)
(3)你能从窗格图案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先找一找,再描一描。
(4)你找到的图形有几条边?描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按照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 边形的顺序,展示自己描出的图形,
并数出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数。
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让学生说说还找到哪些与这些图形边数相同
- 1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的图形。
2、认识四边形。
(1)刚才每个同学都找到了一些边数相同的图形,在 这些图形中,有些图形
有3条边(出示抽象的三角形),它们都是三角形;有的图形有4条边(出
示抽象的两个四边形),像这样有4条边的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还能在窗
格图案中找到四边形吗?
(2)在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中,有四边形吗?
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也是四边形。
3、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出示一个 一般五边形和一个正五边形,数一数这两个图形各有几条边?
你知道它们是几边形吗?
明确:这两个图形都有5条边,都是五边形。
(2)你能在窗格图案中找出不同的五边形吗?
(3)出示一个一般六边形和一个正六边形,你能说说这两个图形是几边形
吗?
明确:这两个图形都有6条边,都是六边形。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五边
形和六边形呢?
如果一个图形有7条边、8条边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再说说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围成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各是什么图形?
你能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有 一些图形,你能根据边的条数把它们分类吗?先数每个图形有几条
边,照样子写在图形里,在分类统计并 填表。
4、“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1小题。把一个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可 以怎样剪?把一个四
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可以怎样剪?
(2)出示第2小题。从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 1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还可以怎样剪?剩下的又是什么图形?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图形,你能找出这个图形中的四边形吗?找一找,能找到几
个四边形?
你有办法数出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四边形吗?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你是怎样学会的?
如果有一个平面图形有8条边,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你能通过围一
围、折一折或剪一剪的方 法,做一个这样的图形吗?

板书设计:
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有4条边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有5条边的图形都是五边形。
有6条边的图形都是六边形。
















- 20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14、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知道平行四边 形,并能正
确地识别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动手操作能 力、语
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乐于合
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看、拼、围、搭、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一副,钉子板、6根小棒、4根纸条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人们会经常把一些图形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出示主题图)
它们是什么?你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种四边形。
二、自主探索
1、指一指、描一描三种物体中的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别之处。这是
什么图形呢?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现在我们手里都有两个一样的三角尺,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图形?
(2)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展示不同的三 角尺拼出的不同图形。。





(3)我 们要认识的这个新朋友就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画出一
个平行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就是 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 2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先说说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再在四边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2、“想想做做”第5题。
照样子用4根纸条做一个长方形框,再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
可以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也相等,并感知平行四边
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3、“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你能在钉子板上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展示不同的摆法)
用8根小棒呢?(展示不同的摆法)
5、“想想做做”第3题。
在图形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画一画。你还能找到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吗?
(展示不同位置、不同个数三角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是怎么认识它的?你有哪些
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












- 2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三 第(3)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P16、17,第1—6题。
教学目标: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 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
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
精神。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2张、三角形纸4张、钉子板、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用一张长方形纸照样子折一折,在分别数一数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并填
一填,注意使用汉字书写。
2、第2题。
把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分一分,看看能分成几个三角形?
先分平行四边形,说说分图形的过程和方法,再独立分五边形和六边形,
让学生从图形的 一个顶点出发,与其他不相邻的各个顶点连线。
3、第3题。
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第4题。
判断围出的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怎样将它们改成平行四边形?(调整一边,使得对边相等)
5、第5题。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是怎样做的再按要求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剪一
剪、拼一拼。
(2)观察第二组图,按要求完成操作,再说说是怎样做的?
(3)我们是怎样把长方形剪开 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从长方形的一个定点
出发剪开,拼一拼)
(4)还可以怎样使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6、第6题
- 2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1)独立拼一拼。
(2)交流思考过程,特别是不符合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3)还能拼成哪些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很多活动,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后记:























- 2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第(4)课时 课型:实践
教学内容:P.18、19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拼图形的活动,加深对已经学过的一些 图形的特征
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
2、使学生在用七巧板拼图形的活动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br>培养与同学合作的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的拼图形
教学准备: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小明最喜欢玩拼图游戏,看,现 在他又
在拼图。(电脑出示拼成的图形——人、鱼、帆船)这些图漂亮吗?这些漂亮
的图其实都 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通过电脑将人、
鱼、帆船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 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
对!这是一副七巧板,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老的智力游戏 玩具之一。
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请你数一数,每一种图形各有几个?
五个三角形中哪些三角形的大小是一样的?
二、自主探索,开发潜能。
1、组织竞赛。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拼一拼?今天我们临时分成6个小队来比一比。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到一起,选出小队长,并为自己的小队取名字。
小队长,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队的名称吗?(小队长汇报)
今天6个小队就来举行一次夺星大赛,哪一队得到的红星多就是今天的
冠军队。
2、用两块板拼图形。
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可以选用哪 两
块图形来拼成正方形?从剩下的几块中还能选出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统计一下你们小队 拼出两种正方形的人数,注意统计在心里。谁能代表
你们小队来说说统计的结果。
谈话;刚才我们小组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
- 2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吗?拼好后先在队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每队拼成几种图形就贴上几颗星。
3、用三块板拼图形。
谈话:如果拿出七巧板 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
你试一试一个小队内的同学拼的最好不一样,拼好后贴在 磁性黑板上。(采用
小组围坐的形式,每组发一个小磁性黑板,竖在教室的两边,要使全班学生
都能看到。)
谁来说说你们小队拼成了哪几种图形?
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板拼图形。
谈话: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 图形,你想
试一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队内说说拼
成几种图 形,再在班内交流。
每队拼成几种图形就贴上几颗星。
5、用七块板拼图形。
谈话:用七巧板中的七块拼成的图形就更漂亮了,看看课本上的四幅图,
说说拼成的图形像什么?
你们喜欢哪些?照着拼一拼。
用七巧板你们还能拼出其他图形吗?6个小队来比一比,看哪 一队的小
朋友拼出的图形最漂亮,最多。
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在参观的基础上放手让
学生来评比。
6、回顾活动过程,你觉得七巧板“巧”在哪里?
(1)能拼出学过的图形
(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有趣的图形。
7、介绍“你知道吗”的相关知识。




- 2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三、 表内乘法(一)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
法的联系与区别,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
写乘法算式;经历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1—6 的
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乘法;知道乘加、乘减
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连 加、连减式题。
2、使学生在认识乘法和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经历根据乘法 的
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 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
立思考等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
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
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4和6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16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时
2、练习四................................. ...................2课时
3、1——4的乘法口诀............ .............................1课时
4、练习五........ ............................................1课时 5、5的乘法口诀........................................ .......1课时
6、乘加乘减............................. .....................1课时
7、练习六................ ....................................1课时
8、6的乘法 口诀...............................................1 课时
9、练习七...................................... ..............2课时
10、复习....................... ..............................2课时






- 2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内容:P.20、21、2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个几个相加的基础上初步 认识乘法的含义,知
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使学生经历由生活 中的几个几相加的实例,抽象出乘法概念的
过程,初步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
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日常生 活的联系,
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认识几个几个相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由几个几相加抽象出乘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创设动物学校的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动物学校的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
出示加法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2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吗?5+5+5中的三个数呢?你能根据加数的 特
点办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走进动物学校,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这些小动物是怎
样排列的?
(2)兔子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
(3)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要求兔子一共有多少只,鸡一共有多少只,分别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算式:兔子的只数:2+2+2=6(只),鸡的只数:3+3+3+3=12(只))
(5)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相同加数连加)
(6)2+2 +2这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板书:
3个2相加)3+3+3+3这道算 式呢?(板书:4个3相加)
(7)3个2相加得几?4个3呢?
- 2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8)出示5+5+5、4+4+4+4、2+2+2+2+2,这几道算式分别又是几个几相加?
2、教学“试一试”
(1)每堆摆2根,摆5堆小棒。一边摆,一边数是几个几。
(2)一共摆了几个几?如果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可以怎样列式?这个
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5个 2相加得几?
(3)再摆一摆每堆4根,摆2堆;每堆5根,摆3堆,并根据摆出的小棒列
加 法算式,算出得数,说说是几个几相加得几?
三、认识乘法: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
(2)要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求几个几 相加的和?可以怎样列式?(板
书:2+2+2+2=8)
(3)求4个2相加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
乘法)
(4)(板书乘法算式:4×2=8或2×4=8),介绍乘号以及乘号的写法。
(5)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
小结: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教学“试一试”。
(1)根据图意先写出加法算式,并概括出是几个几相加,然后列出乘法算式。
(2)如果有 6对这样的小鸡,怎样列加法算式?是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又
该怎样列呢?如果有7堆、8堆呢?
3、小结:现在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葡萄每串有几颗?一共有几个几颗?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鲜花有几束?一共有几个几朵?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按要求用圆片摆一摆,在根据每次摆出的结果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
式。
3、“想想做做”第3、4题。
- 2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独处第3题中的乘法算式,并分别说出每道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各是
多少?再根据第4体重的读法写出 乘法算式。
4、应用乘法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可以用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你能
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
数补P.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兔 2+2+2=6(只) 3个2相加 3×2=6 2
鸡 3+3+3+3=12(只) 4个3相加 4×3=12 3
2+2+2+2=8 4×2=8 2 × 4 = 8
乘号 乘数 乘数 积















- 30 -
×3=6
×4=12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四(1) 第(2)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P.23、24,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记 叙经历“找出几个几相加——列
出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含
义的裂解,培养学生操作、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理解几个几
练习四第1题。
(1)一边摆小棒,一边数出有几个几?
(2)摆好后再指着每一堆数一数有几个几,说一说。
(3)分别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摆出小棒的根数。
二、乘法含义的理解:
1、练习四第2题。
(1)说说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2)分别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练习四第3题。
(1)出示图,看图想一想题目要求什么?可以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花片?
(2)横着看,每行几个?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怎样列加法算式?乘法算
式怎么写?
(3)竖着看呢?
(4)观察写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练习四第4题。
(1)说说图的意思,题目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2)比较左右两题,你有什么相同步不同之处?
4、练习四第5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
三、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乘法 ,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几个几相加,可以用
乘法计算。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乘法解决,所以我们一定 要好好学习乘
法,掌握好这种计算方法。
- 3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四、作业:
数补P.12..

板书设计:


3个2


3×2=6
2×3=6




















练习一(1)
2个5
2×5=10
5×2=10
- 32 -
5个2
5×2=10
2×5=10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四(2) 第(3)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P.24,练习四6—8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应用乘法的含义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
运算应用的广泛性,初步感受简单乘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
系,发展 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 )个( )相加
( )×( ))或( ) ×( )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练习四第6题
(1)5+5+5+5=( )

( )
2+2+2+2+2+2=( )

( )
(2)说明:同样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列乘法算式押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
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四(2))
二、完成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根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根?
(2)完整地说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
(4)集体交流时,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
什么用乘法算?
2、练习四第8题
(1)出示第8题图,图中画了些什么?每种分别有几处?每处有几个?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所列的算式是求
- 3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的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作业布置:
数补P.13.

板书设计:
练习一(2)
每堆有( )个,有( )堆,一共有( )个。
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

教后记:




















- 3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1

4的乘法口诀 第( 4 )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内容:P.25、26、27
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 来源,理解每句乘法
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
以内的两个 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
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4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
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 乘
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
成一句乘法口 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 ?(2
×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1×2= 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 ,2个3是6,怎样用乘
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
相说一说) 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
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
- 3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人 数 4
2

3

4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试一试
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3、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
4、第3题。
出示算式,指名说口诀
5、第4题。
学生独立根据算式边说口诀边写得数。
6、第5题。
先说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解答,注意找准单位名称。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 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四、作业:
数补P.14.


- 3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板书设计:
1—4的乘法口诀
1×1=1 一一得一
1个2 1×2=2 一二得二
2个2相加 2×2=4 二二得四
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相加 2×3=6 二三得六
3个3相加 3
1个4 1
2个4相加 2
3个4相加 3
4个4相加 4




















×3=9
×4=4
×4=8
×4=12
×4=16
- 37 -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五 第(5)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P.28,练习五。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4的乘法口诀的含 义,并在熟记相
关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正确的应用乘法口诀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的程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1 --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 男、女生背 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 2×3= 4×1= 2×2=
1×4= 4×3= 2×4= 3×3=
二、拓展。
1、练习五第2题。
2分钟内口算。边说口诀,边写得数,注意正确率。
2、练习五第3题。
(1)独立计算,注意计算符号。
(2)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练习五第4题。


=
□ □
×4=
□ □
×

=4
(1)分析填的是什么类的 算式?你能按照顺序说说算式该怎么填吗?
(2)任意填写一个算式。
4、练习五第5题。
(1)看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求“坐小飞机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计算?
5、思考题:
(1)仔细看题,你发现题目中的图形、数、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 3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2)横着看一看,从第一格方格图到第三个方格图,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3)根据规律第四个图形应该是什么样的?数又是几?算式是什么?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四、课堂作业
数补P. 。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教后记:
















- 3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5的乘法口诀 第(6)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P.29、30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 乘法的意义。
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整理乘 法口诀以及练习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
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编出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乘法。
1、指名说出1—4的乘法口诀。
2、口算 1×3 2×2 4×3 3×2
二、出示情境图,探求新知。
1、出示情境图。
(1)图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 式计算?说出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上坐
多少人?3只船„„„
(2)出示表格: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填写方法,引导填写与船的只数用对应的人数。
2、讨论。对照所填表讨论怎样编5的乘法口诀。
(1)师板书
1个5 1×5=5 一五得五
2个5相加 2×5= 二五( )
3个5相加 3×5= 三五( )
4个5相加 4×5= 四五( )
5个5相加 5×5= 五五( )
(2)指名先算出乘法的积,再说出乘法口诀。并说说为什么要那样编口诀。
3、探究发 现乘法口诀的编写特点。
(1)指导:口诀分两步:如“一五得五”,“一五”部分是几个几相加“得 五”
部分得数即结果。
(2)讨论交流其余四句的含义。
(3)观察五句口诀看两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记住这些口
- 40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诀?
4、练习“想一想”,尝试用口诀解决问题。
出示5×1= 5×3= 5×2= 5×4=
各用哪一句口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口令练习5的乘法口诀。
2、想想做做第2题。
(1)根据算式说说、写写乘法口诀和得数。
(2)说明: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算两道算式的得数。
(3)根据乘法口诀说说能算什么算式?
三四十二、一五得五、二三得六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说说每道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诀。
4、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幅图,图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2)按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3)交流:每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最后的箭头指向15表示 什么?
(4)独立完成第二幅图,交流画图的过程和结果。
5、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问题,逐一解决。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编乘法口诀了吗?编写口诀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数补P.7.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个5 1×5=5 一五得五
2个5相加 2×5=10 二五一十
3个5相加 3×5=15 三五(十五)
4个5相加 4×5=20 四五(二十)
5个5相加 5×5=25 五五(二十五)
- 4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乘加、乘减 第(7)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P.31、32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 具体意义,
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
验.
教学重点: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 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这些金
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说说图意,该怎样计算?(板书:4+4+4+1=13(条))
(2)还可以怎么列示?(板书:3×4+1)为什么这样列?
明确:四个鱼缸中有三个鱼缸 里的金鱼都是4条,可以用3×4表示,
第四个鱼缸只有1条金鱼,所以要再加1.
(4)追问:3×4表示什么意思?再加1有表示什么意思?
(5)3×4+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4×4-3
独立计算,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像3×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 4×4-3有乘
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图意列出乘加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后说说第一列2题先算什么?
- 4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3、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计算。
(2)观察第一组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3)明确: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可以依次增加或减少几得出得数,所以我
们可以用一句口诀 推算出与它相邻的另一句口诀的得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1)观察画出的圆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2)你能按规律再画出5个圆吗?
(3)求一共有几个蓝色的圆,就是求什么?求一共有几个圆,就是求什么?
(4)接下去再画2个圆,一共画了多少个圆?独立列式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计算。
(2)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乘数有什么关系,积有什么关系?第三组的算
式该怎么填?
6、教学“你知道吗?”乘号的演变过程。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数补P. 。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4+4+4+1=13(条)
3×4+1=13(条)
4×4-3=13








- 4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六 第(8)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P.33、34,练习六
教学目标:1、整理1-5的乘法口诀,练习用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的计算,使学
生学生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发展计算
能力。
2、用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乘
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学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方
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背诵1---5的乘法口诀。
1、同桌合作练习
2、全班交流,板演写口诀
二、练习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1、了解题意:
(1)教师指导:每朵花中间的数要分别与花瓣上每个数相乘。
(2)学生各自练习后,指名分别说出每朵花的每个乘式的得数及所用口诀。
三、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要求边说口诀边比较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四、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第4题)2分钟内完成。
1、要求:看算式说得数,并说是用了哪句口诀。
2、指名开火车口答。
五、练习第五题
1、指导:读算式,说说分成哪两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个算式是什么
意思?如3×2+3,3×2表示2个3 ,“+3”再加上一个3,2个3再加
上1个3表示一共是2个3相加得9。
2、同桌讨论每个算式含义。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六、练习第6题
1、指名说图意,各自列算式
- 4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2、集体交流,计算时用的乘法口诀,说说算式说出为什么
3、小结: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 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
清楚是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七、练习第7、8题。
1、练习7、8题,要求说图意后,再联系乘法含义列式计算
2、说明列式理由。
八、练习第9题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说 明:画正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运用到,因为正字正好是5笔,我
们可以很快地计算出统计的结果。
九、练习第10题。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图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并列式计算。
2、集体交流。
十、思考题:
1、你发现什么规律?独立思考后交流。
2、根据规律完成填空。
十一、总结谈话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十二、作业:
数补P. .
板书设计: 练习六
3×3+9=18 2×4+8=16 5×5-5=20
4×3-6=6 5×2-2=8 1×5+20=25
教后记:







- 4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6的乘法口诀 第(9)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P.35、3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加深 对乘法含义
的理解,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编乘法口诀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
分析、综合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你能按顺序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新知:
1.呈现情境。
(1)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旋转木马上每次可以坐几个人?2次可以坐几个人?3次、4次、5次、
6次呢?
(3)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分别计算出结果。
2、(1)出示表格:


坐的次数 1 2 3 4
人数
5

6

(2)题目告诉我们,旋转木马上每次可以坐6人,(板书:6)2次可以做
多少 人?3次、4次、5次、6次呢?
(3)你能张样子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4)交流是怎样填的,是怎样算的?
3、编乘法口诀。
(1)1次可以坐6人, 人数就是“1个6”(板书: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
表示1个6?(板书:1×6=6)你能把它编成 乘法口诀吗?(板书:
一六得六)一六得六是什么意思?
(2)2次可以坐12人,就是几个6相加?乘法算式怎样列?怎样编乘法口
- 4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诀?(板书:2个6相加 2×6=12 二六十二)二六十二这句口诀表
示什意思?
(3)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你能仿照上面的样子编出其他几句乘法口诀
吗?
(4)交流出示其他口诀。
4、归纳小结,记忆口诀。
(1)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读一读、背一背6的乘法口诀。
(3)指名背6的乘法口诀。
(4)在背6 的乘法口诀时,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容易记住?哪几句比较难记?
你打算怎样记住它们?
5、完成“想一想”中俄两道题,说说计算时分别用了哪一句口诀?
补充:6×1、6×3、6×4,说说计算时所用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成。
(2)比较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数为什么相同?
(3)从左往右看,中间一组都表 示几个6相加?4个6相加比3个6相加
多多少?比5个6相加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1)在书上填一填,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2)你能照样子说说2个6比1个6多几,比3个6少几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1)直接在书上填写得数和乘法口诀。
(2)计算每一组两道乘法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二六十二”这句口诀能计算 哪两道乘法算式?用“五六三十”这
句口诀呢?6的乘法口诀中哪一句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计算并核对。
5、“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体并独立填写算式。
(2)比较:这两道题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2小题求的是几个6相加的和?
- 4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读题,说说摆1个这样的长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根据题意列式
解答。
7、“想想做做”第7题。
(1)读题,说说每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求买蛋糕用去多少元,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解答?
(3)求买巧克力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4)买蛋糕用去多少元?你是怎样知道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作:
数补P. .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1个6 1×6=6 一六得六
2个6相加 2×6=12 二六十二
3个6相加 3×6=18 三六十八
4个6相加 4×6=24 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 5×6=30 五六三十
6个6相加 6×6=36 六六三十六












- 4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七(1) 第(10)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P.37、38,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利用6 的乘法口诀计算,培养学生计
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课件、乘法口诀表空表、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基础性练习:把不完整口诀填写完整。
四五( ) 五六( ) 四六( ) 六六( )
( )二十五 ( )三十 ( )二十 ( )十八
2、运用性练习:根据算式写出口诀
4×5( ) 6×6( ) 5×5( )
5×6( ) 4×6( ) 3×5( )
3、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 ) ( )
( ) ( )
二、应用练习:
1、练习七第1题。
将6的乘法口诀填入乘法口诀表,背一背。
2、练习七第2题。
闯关游戏:利用口算卡片让学生任意抽取一张直接说出计算时所用的乘法
口诀。
3、练习七第3题。
让学生观察,把得数相同的结果连接起来。再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4、练习七第4题。
(1)怎样判断哪个得数大?
(2)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练习七第5题。
(1)限时2分钟完成。
(2)核对,订正。
- 4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6、练习七第6题。
独立完成,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7、练习七第7题。
(1)说说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独立解答,校对。
三、作业:
数补P. .
板书设计:

练习七
3×2 6×2 3×4 6
6×4 1×6 6×1 2
4×3 4×6 5×6 2



















- 50 -
×5
×3
×6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练习七(2) 第(11)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P.38,练习七第8—11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6的 乘法口诀,运用6的乘法口
诀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欲望。
1、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让学生复述,看谁回答的正确。
2、把不完整的口诀填写完整。
四五( ) 六六( ) 四五( )
( )二十 三( )十二 三( )十五
3、计算。
5×6 6×6 4×3 6×3
4×6 2×4 3×4 3×6
4、四六二十四可以写出哪两道算式。
5、练习七第8题。
独立完成,说说乘法口诀。
二、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9、10题。
(1)说说第9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你有什么发现?独立列式解答。
(2)比较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3)说明:只有加数相同时,才可以用乘法计算;如果家属不同,就要用加
法计算。
(4)独立完成第10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练习七第11题。
(1)观 察图明确,一班种了4行花,每行是5棵,二班种了4行花,每行是
6棵,由此作出判断。
(2)进行计算验证。
三、作业:
数补P. .
- 5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板书设计:
练习三
6×2=12(个) 6+6=12(个)
6+5=11(个)
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后记:

























- 5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复习(1) 第(12)课时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P.39、40,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1—6的乘法口诀,复习用口诀算乘法;
2、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说“动物王国”的成员正忙得不可开交!它们在忙什么呢?我们一起去
看看吧!
二、深化主题
1、复习第1题
(1)我们学习了乘法,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
说明:只有在同数相加,即求几个几 相加的和时,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2)完成第1题。并说说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怎样列式?
(3)说说第1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这两题分别用哪句乘法口诀
计算?
2、复习第2题
(1)先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乘法口诀,再指名背诵。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组织横着、竖着观察口诀表,发现其中的规律.
(3)指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找一找哪些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
式?
(4)哪几句乘法口诀容易记错?相互练习。
3、复习第3题
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分成两组进行,看哪组先过河。
4、复习第4题
限时1分半钟,让学生独立计算。
5、复习第5题
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确定○里填什么符号?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6、复习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并提出:你能填出几道算式?有顺序的说一
- 5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说。
7、复习第7题
(1)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列式计算三人各用去多少元?
(4)求小明一共用了多少元,能用巧克力的价钱乘饼干的包数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你发现了什么?你打算还要怎样复习?
四、作业:
数补P. .






















- 5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复习(2) 第(13)课时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P.40、41,复习第8—12题。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仔细观 察,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并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摸口诀说算式。
2、背口诀比赛。
二、拓展应用
1、复习第8题
(1)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计算。
2、复习第9题。
(1)看图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校对,并说说还可以怎么列式?
3、复习第10题。
(1)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2)要想知道哪家载的桃树多,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比较哪家 栽的桃树多?
怎样求出多多少棵?
(3)列式解答,说说为什么求两家栽的棵数一个用乘法, 另一个却用加法?
4、复习第11题。
(1)指名读第1小题,列式算出第一问。
(2)要求第二问必须知道什么?列式解答。
(3)第2小题要知道够不够,要求出什么?再比较什么?
5、复习第12题。
(1)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一生提问题,另一生解答。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 55 -


主备教师:
复习
几个几相加,用乘法。
- 5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数补P. .
板书设计: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四、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
的过程,体会平均 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
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
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 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的
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 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
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课时安排:9课时:
1 、认识平均分............................................ ....3课时
2、除法的初步认识............................. ...............1课时
3、练习八...................... ..............................1课时
4、用1—6的乘法口诀求 商.....................................1课时
5、练习 九................................................. ...2课时
6、复习................................... ...................1课时










- 5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平均分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42-- 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 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
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
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
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
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 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
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
合、抽象、 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 新内容的乐
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
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① 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
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
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听了孙悟空
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 ?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
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②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
分法分成两类吗? 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
类是每份同样多?
按每份个数 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
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 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
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①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同桌
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 5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你是怎样平均分的?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
( 1)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
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 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
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
朋友了呢?
(2)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 )里填一填,
再和大家交流。
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
份。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12根小棒,每 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
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
来:每( )根一份,分成( )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 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
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 每(4)根一份,结
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板
书: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 )份]
(3)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 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
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 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
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 5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2)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3)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
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
并结合演示)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
份。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
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把结果填在( )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
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
会?
小结:今 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 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
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 ,分
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 60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平均分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44 --45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动手
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
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 方法,并
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
内涵。

2.使学生联系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表达等活动过
程,体 验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
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和比较、综
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 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
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 br>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
1.操作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现在就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
(1)请拿出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
交流:8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
(2)追问:这是平均分吗?这里的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指出:这里的平均分是按每2根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板书:按
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2.谈话揭题。
像上面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的平均分是知道每 2
根一份,要每次拿2根摆成一份,结果分成4份,这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
那平均分还可以怎 样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
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 法不同的地方:
二、动手实践,
1.教学例3。
(1)学生操作、交流。
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
- 6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这里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现在请大家
先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再拿 出2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个小朋友。
追问:摆2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动手分一 分8个桃,按照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来分.把桃分完,
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 )里填一填。
把8个桃按几个小朋友平均分的?接下来你是怎样分的?
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2)明晰分法。
提问:刚 才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先摆2根
小棒表示要按什么平均分?(按2份平均分 )
说明: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要平均分成2份.所以先摆小
棒或画圈确 定分2份,再按2份平均分。
小朋友按2份平均分的分法有一些不同,有的每份先分1个,有 的每份
先分2个„„再把剩下的这样分完;也有的每份一次分4个,刚好分完。过
程不同,但都 是按2份分,把每份分得同样多。
引导:想一想,每次摆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把每份个数分得一样多呢?
演示、操作,统一方法: 刚才小朋友的分法,都是按2份分,做到了每
份同样多。现在请小朋友再跟老师一起分一分:8个桃要按 2份平均分,先
确定分的份数是2份;为了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可以这样分:每份先分1
个, 接着每份再分1个„„现在正好分完。
提问:8个桃按2份平均分,结果知道了什么?
(3)回顾小结。
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分法,把8个桃按几份平均分的?我们是怎样分
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说明:今天把8个桃平均分是这样分的:按指定的2份平均分,分完后
看到每份分得4个。
启发: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分法,和前面学的“按每几个一份地分”一样
吗?有什么不一样?
说明:今天学习的平均分,先确定好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

是每份分得几个;前 面学习的平均分,是先确定好每几个一份,按每几个一
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 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要确定好几份来分,能看出怎
样的结果?平均分成3份、4份呢?
- 6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小朋友能分吗?请小朋友先想好每次分成几份,再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看
每 份几根,并且记录下来:平均分成( )份,每份( )根。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教师画圈或横线表示份数 ),
明确各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根,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 次分法:第一次按2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
——(6根);第二次按3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4根 );第三次按4
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3根)。你觉得这里平均分都是按什么分的,结
果 能知道什么?[板书: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 )个] 让学生一齐
说一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 刚才学习的是平均分另一种分法。大家通
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今天是先看清要平均分成几份.然后 按几份平均
分,结果是看每份几个。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 1个,
接着怎样分;再连线分一分,分完为止,然后填一填。
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每份几个:
提问:这里平均分先看什么,都是按什么分的?
小结:这里的平均分,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
能知道每份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r解题意。
提问:分胡萝卜给几只小兔,要求按几份平均分?
提醒学生可以连一连,也可以用学具表示8根胡萝卜分一分.再把分得
的结果说一说、填一填。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 每只松鼠分得几
个,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对不对一
提问: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个?
4.做“想想做做”第1题。
(1)“{示题目,组织操作。
15个O能平均分成几份?先同桌时论,(可以想几个几是15)想好了一
起交流。
交流:能平均分成几份?(板书:平均分成3份、5份、15份)
你准备按几份平均分?先想一想,再选一个平均分的分法,用圆片分一
- 6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分.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组织交流.深化分法。
根据学生 交流分法,教师演示分法:先确定平均分几份。再分一分。分
完后让学生说说15个O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说明:刚才小朋友用今天的分法平均分,分得真好!都是看要平 均分成
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
(3)观察拓展。
小朋友,如果换 个方法看,用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的方法,分成了3份
的,可以看成是按每几个一份分的。结果是平均分 成3份?(教手势表示每5
个一份地分,并指分成3份的结果,初步体验不同分法)
指出:小朋友,我们从分的结果可以看出分法虽然不同,但也是有联系
的。究竟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 系呢?请小朋友先想想,下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平均分,就能更加清楚不同分法各是怎样分的。
四、完成“动手做”
1.用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 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商量怎样拼,
动手做一做,看看你有几种拼法。
交流拼法,教师演示两种拼法:拼成一排的,拼成两排的。(注意引导学
生明白4×2的两种拼法位置不 同,但却是完全一样的图形)
启发:请看拼成的图想一想,怎样很快想到能拼成2排.每排4个?(引
导用二四得八或2×4=8想)
说明:用几个几是8.想乘法口诀或算式,再把8个平均分,就能想到
怎样拼。比如, 二四得八,或者2X4=8,就想到按2排平均分,一排可以摆4
个;也可以想到按每4个摆一排,可以 摆成2排。
2.用12个、l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用12个、18个能拼成长 方形吗?你选一种个数,用你的方法想一想、
拼一拼,再和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等会我们一起交流怎样 拼的,各有几种
拼法。
交流拼法,教师展示给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拼正方形。
提问:用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话,你最少用凡个就能拼成正方形?
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
五、回顾过程,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的“平均 分”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今天平均分的方法是
按什么平均分,结果是什么吗?和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方法 不同在哪里呢?
你是通过什么活动学会平均分的方法的?
- 6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小结:今天仍然学习平均分。小朋友还是通过动手操作分桃、分学具,
学会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看清 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得
到每份几个。用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是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小 朋友要学会
用学具学数学。

教后记:



























- 6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平均分 第(3)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46~47页例4、“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
分”和 “按几份 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
果。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比较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
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
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 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了解现实情境中具有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培养与同学合
作学习、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感知,初步比较
1.谈话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
分得怎样的结果才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分。(板书课
题)
2.操作激活。
出示8根小棒。要求:把它们每2根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根?
学生用小棒按要求操作平均分,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操作两种分
法。
交流:刚才各是怎样分的?
请小朋友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吗?
3.小结归纳。
说明:一种是按每几根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另一种是按几份平均分,
看每份几根。这 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 “平
均分”。
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
1.教学例4。
引导:老师这里有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12支铅笔平
- 6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均分吗?
请小朋友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再分一分。分的< br>时候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操作)
2.初次尝试。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
际分法进行教学:
如出现:/// /// /// ///
(1)交流:这是平均分吗?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
小朋友听明白他是怎样分的了吗?那来说说他怎样分的。
(2)提问: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
那你怎样分的?你来用不同的分法说说怎样得出这个相同结果的。
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后一令小朋友又是怎样分的?
(3)比较: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 分法不同在哪里呢?大家先
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明 确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一种是把12支铅笔,每3
支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份;另一种是把1 2支铅笔,按4份平均分,结果
每份3支。
(4)小结:小朋友现在看到,虽然平均分摆出的 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却不一
样:一种是“每3支一份地分”,看出可以分成4份;一种是“按4份平均 分”,
看出每份3支。不管哪种分法,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支数相同,因此都是“平
均分”。
3.再次尝试。
引导:12支铅笔平均分,你还可以怎样分,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先 自己
用小棒分一分.再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并互相说说你摆出的结
果还可以用哪种 分法得到。
交流:你分的结果是什么?能说出哪两种分法都能得到这个结果吗?
讨论: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你能有序地说说一共发
现了多少种平均分的结果吗?
小组汇报,将不同的分法分别依次呈现在黑板上:
分成了12份;
每份2支,分成了6份;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每份3支,分成了4份;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

每份4支,分成了3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 6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启发: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 可以是“每几个—份慧分,结
果是分成几份”,也可以是“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有几个”,餐看. 论
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份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分法: 每几个一份地分按几份平均分
结果: 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有几个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操作、填空。
交流每次怎样分的.根据交流演示分法和结果。
提问:这里两种分法摆的圆片结果一样吗?分法有什么区别?
说明:这里平均分摆出的相同结 果,可以用两种分法得到:一种可以每
2个一份地分,另一种可以按5份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把两小题自己读一读,互相说说每题要求按怎样的分法分,
然后看图填空。
提问:看图说说,按哪丽种分法来平均分的,结果怎样?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8个菠萝平均分的图,想想可以用哪些分法分得这样的结果,
再填空。
提问:这两种分法不同在哪里?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小朋友看看有几个苹果呢,想想怎样分的,把结果填在( )里。
提问:分物体要得到平均分的结果,可以怎样分,你能总结一下吗?谁
来说一说。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图上意思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比较:请小朋友自己比一比这三小题不同在哪里,再说给大家听一听:
每小题是怎样看图、怎样想的。
指出:像这样每份个数相同的情境,可以看成有几个儿,一共多少个,
也可以从平均分 的两种分法来看: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或者按几
份平均分,每份有几个。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 6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引导:你从图上看到兔有几个几只,鸡有几个几只?
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同桌先说一说。
交流:你看出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
追问:每幅图都可以看成几种分法?哪两种分法?
指出:这两种小动物都是 几个几是多少的情境,用平均分来看,都可以
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也都可以看成按几份 平均分,每份有
几个。
四、反思过程,全课总结
引导:小朋友反思一下学 习过程,今天学习了平均分的什么内容?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板书设计: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分法: 每几个一份地分 按几份平均分
结果: 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有几





















- 6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认识除法 第(4)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48~50页例5、例6和相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
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 除法
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 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
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
由 。
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
境 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
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 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
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
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新知
(一)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5。
(1)出示例5情境和问题。
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公园里玩,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请小
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告诉大家:你从题里知道了什么?
提问:一共几个小朋友?(板书:6)每几人坐一辆车?(板书:2)要
算出什么结果?
(2)引导思考、解决。
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可以怎样想呢?你能得出要坐几辆车吗?自己 想
一想,有困难可以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得出要坐几辆车,把( )填好;
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结果是要坐几辆车。好吗?
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要坐几辆车?
(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要坐3辆车)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有没有不摆圆片自己想的?来说说你怎样想的。
你们听明白了他说的有6人,每2人坐一辆,要坐3辆车是怎样想的吗?
谁来说说看?
追问:他的想法实际上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分的,结果得到什么?
- 70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用的方法不
同,但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结果 要坐几辆车?(板书:3)
(3)引入除法。
说明:刚才的问题,是把6人按每2 人一份地平均分,结果得到坐3辆
车。(指板书的数)这样把6人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结果是3份,可 以用除
法计算,写成算式“6除以2等于3”。(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追问:根据什么写出“6÷2=3”这道除法算式的?
说明:这样的算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板书课题:认识除法)
这个符号叫除号。(在“÷ ”下面板书:除号)除号可以这样写:先写中间一
小横,然后上面写一点,下面写一点。(让学生跟教师 书空写除号) 教学
算式“6÷2=3”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要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应该 把12个苹果怎样分,得到结果是
什么?(让几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明白:把12个苹果每3个—份地 分,看
分成几份)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
集体读一渎算式。
追问:想一想,为什么算式可以写成“12÷3=4”?这个算式里的12 、3、
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小结。
回顾: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是把6个小朋友、12个苹果怎样分的?
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小结:像刚才两道题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和问题。
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去植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想想从题里
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什么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问:这是要把6个小朋友怎样平均分?(板书:6 3)
(2)引导思考、解决。
把6个小朋友按3组平均分,每组几人呢?看图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
圆片分一分,得出每组几人,填在( )里;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
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组几人。
(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每组2人)
- 7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有没有不摆圆片看图想的?来说说每组几人,你怎样知道的。
追问:他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平均分的,结果每组 几
人?
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但都是把6
人怎样分的,结 果每组几人?(板书:2)
(3)引入除法。
说明:这里的问题,也要平均分。这 是把6人按3组平均分,结果得到
每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把6人平均分成3组,结果是每组2人 ,(指
板书的数)就写成“6除以3等于2”。(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让学生读一读算式。
追问:根据什么写出“6÷3=2”这道除法算式的?6和3各表示什么?
2呢?
说明被除数、除数和商并板书在算式下面,并指给学生说一说。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要知道每人分得几支,要把8支铅笔怎样平均分,得到结果是
什么?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
追问:为什么要写成“8÷2=4”?这道除法算式的8、2、4各表示什么
意思?
3.回顾小结。
回顾: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6个小朋友、8支铅笔都是怎样分 的?
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小结:通过这里两道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 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巩固内化,加深认识
1.选择答案(口答)。
(1)8个同学在跳绳,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列式是( )。
A.2×4-8 B.8÷2=4
(2) 10人打乒乓球,平均分成5组,每组(2)人。列式是( )。
A.2×5 =10 B.10÷5-2
提问:这里为什么都要选除法算式?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说10、2、5各表示
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 7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说明:把10砖按每2块搬一次,求几次搬完,要用除法算。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除数3表示什么意思?商3呢?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还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
学生独立读题并完成算式。交流两道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两小题都用除法算?这两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个朋友知道了只要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
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 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求每份是几个,
都要用除法计算。
5.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除法算式。
三、全课总结
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 容?你都认识了哪些知识?你认为怎样的
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还有哪些体会?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算法,这就是除法。大家都知道了,在生
活里有许多时候需要平均分,平均分的 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一些物体不管
是按每几个一份分、看分成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看每份几个, 都可以
写成除法算式。不过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分法确定哪个做除数,得到的商是多
少。大家还学 会了写除法算式,读除法算式,知道了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
(指“÷”)。那你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现 在这样的除号吗?请小朋友看课本
第50页的“你知道吗”,把了解的内容互相说一说。











- 7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认识除法 第(5)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P.51-- 52页练习八第l~8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 察、思考和列算式的练习,能从不同角度说明同
一情境表示的意思,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和问题正确列出 除法
算式,并能说明自己的想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进一步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熟练渎、写除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看情境说明列式理由,体会观察和分析 问题的不同
角度,强化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加深理解除法含义,初步体
会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 系;发展形象思维和观察、分析、概括
等初步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模型思想。
3.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观察、思考等认知活动,感受实际生活里的
除法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 们已经认识了除法,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列出除法算式。今天,我们
就来练习除法的认识。(板书课题) 通过练习,要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表示
的意思,并了解乘法和除法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理解除法含义
1.做练习八第1题。
(1)学生读题。
要求:请同桌小朋友每人用10根小棒,互相合作按题里要求分一分。
同桌用左边小朋友的小棒按第(1)题分,注意分法和结果,填写( )和算式。
用右边小朋友的小棒按第(2)题分,两人检查对不对,再填写( )和算
式。
交流:第(1)题怎样分的,结果是几份?(教师演示,数一数分成几份)
除法算式怎样列的? (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除法算?
第(2)题怎样分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演示,数一数每份几根)除法算
式是怎样列的?(板书算式)
- 7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为什么也用除法算?
(2)比较:请小朋友观察分的小棒,用10根两 次平均分摆成的小棒是一样的,
不过分法不同。你能说说刚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吗?
请根据分法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虽然看到摆成的小棒是一样的,但两 次分小棒的过程、结果不同,
一种是按5根一份平均分,结果是分成2份,除法算式是10÷5—2:另 一种
分法是按2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5根,除法算式是10÷2=5。所以,按每
几个一份平 均分,或者是按几份平均分,都可以写成除法算式,但算式表示
的意思不同。
2.做练习八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里有多少个棉桃,分成了几个几,明确有12个,分成了4
个3。
要求同桌根据两种分法说说,可以看成怎样的分的,并交流不同说法。
追问:为什么都能列成除法算式?12÷3—4表示什么意思?12÷4-
3呢?
指出: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几个几的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分法来观察:
可以看成每4个一份,分成3 份;还可以看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看
成不同的分法.写出的除法算式不同。
3.做练习八第3题。
提问:从图里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列式。让学生说说列式是怎样想的。
指出:根据平均分写除法算式,要 根据图意先想是怎样分的、结果是什
么,再根据分法想算式怎样写,然后正确写出算式。
4.做练习八第4题。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想一共几条金鱼,可以看成怎样分的,同
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为什么要列成除法算式?这两道除法算式是怎样想的?
指出: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列式时要联系分法想算式。
三、感悟乘、除法联系
1.做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观察图意,说说有几个花坛,每个花坛几朵花,一共多少朵。
- 7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填算式。
交流填空和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看图的。
你在图里是根据什么列出两道不同除法算式的?
现在看一看,这幅图可以列出几道算式?怎样的三道?
让学生集体读一读三道算式。
引导:大家讨论讨论,上面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时,每次是怎样
观察这幅图的? 讨论好了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明确每次观察方法怎样看的。
指出:像花坛这样几个几的图,可以看成“有几个几,一共是多少”,列
出乘法算式; 也可以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列出除法算式;还可以
看成“按几份平均分”,列出另一道除法 算式。所以,根据这样有几个几的图,
可以列出一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这三道 算式是有联
系的。
2、口答练习八第7题。
观察:请小朋友仔细看第7题里的图,柜台上有些什么蔬菜,每种蔬菜
是怎样摆的。
交流:哪位小朋友告诉大家,柜台上摆了哪些蔬菜,怎样摆的?
提问:黄瓜是怎样摆 的?能说出哪些算式?(口答、板书)乘法算式表
示什么意思?两道除法算式各是怎样想的?
引导:你能根据图里蔬菜说出哪些算式,在小组里说一说。
交流算式,注意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说,教师板书。
追问:这里每种蔬菜都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和几个除法算式?
让学生集体读一读每组三道算式。
说明:这里根据每种蔬菜写出的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生活 里经常看到
这样摆成几个几的物体,这时都可以写出有联系的三道算式。看成“几个几
一共是多 少”,就用乘法算;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或者“按几
份平均分,每份几个”,都用除法算 。
3.尝试、拓展。
引导:我们看到上面每组里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是有联系的。 你能试着
根据下面的算式,说出有联系的除法算式吗?
2×4=8 5×3=15
- 7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4.口答练习八第8题。
让学生看式子说出几乘几等于多少,说说想的哪句口诀。
四、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1.练习总结。
引导:这节课练习了许多题目,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总结:通过练习,小朋友进一步知道了,平均分的问题要用除法算。平
均分的一幅图,可以看成按每几个 一份,分成几份;也可以看成平均分成几
份,每份几个;根据不同的分法能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算式表 示的意思就
不同。还知道像这样的图,还可以看成几个几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所以
像今天这 样的图,都可以列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这样的三道算
式是有联系的。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思考题,明确有3个圆,要画8个△,每个圆里都有4个。
学生先自己画一画,再交流怎样画的,看看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5题、第8题。
教学反思:















- 7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乘法口诀求商 第(6)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53 -- 54页例7、“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朋
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选 择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
(被除数不大于16)的商:初步学会列式解决简单的除法实际问
题。
2.使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的感受,初步体会乘、除法的
联系,感 受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说明解决
有关平均分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分 析、判断、
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在 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
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
学的 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8根小棒,教师准备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表示平均分和它的结果要用除法算式。那除
法算式的商怎样算呢,这就要学习求商。(板书课题:求商)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7。
( 1)列出算式。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问题。请观察 情境图里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
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交流题意.让学生集体用三句话说出题意。
根据“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要解决“ 分成了几组”这个问题,
你觉得要列怎样的算式,能说说你想到的算式吗?(板书:8÷2-) 为什
么列成除法式子?
(2)引导探究。
根据题目里的分法,你能想到8 ÷2的商是几吗?自己独立想办法.可以
按题目意思摆小棒、厕图形分一分,看看结果分成几组;也可以 看图里的小
朋友想一想,应该可以分成几组。得出商是几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商
- 7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和自己的办法、理南。
(3)理解算法。
8÷2的商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看。 结
合交流板书结果“4(组)”,并相机演示或说明(学生出现几种就演示或说明
几种):
学生画图形分或小棒分的,教师相应嘲图或分小棒,再结合直观说明:
把8个每2个一 份平均分,知道4个2是8,所以可以分成4组。
学生用减法的,教师板书减法算式(得0) ,再结合减法说明:8连续减
4个2得0.说明4个2正好是乳所以也能得出可以分成4组。
学生根据题意说明理由的,教师结合图片说明:4个2人正好是一共的8
人,所以同样得出可以分成4组 。
引导:现在大家的办法、想法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根据几个2人是8
人,得出可以分成4组的?
大家不同的办法其实都是想:4个2人是8人,所以商是4。那4个2
人是8人,就是 几乘几得8,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二四得八)
归纳:因为4个2是8,所以商是4.这让小朋友想到T4×2和口诀“二
四得八”。所以在计算除法 时,我们也可以用乘法口诀算。这道题可以想口诀
“=几得八”呢,二(四)得八,所以8÷2=4(组 )。[板书:二(四)得八
商是-]
学生口答问题,并要求算一算:4组是不是正好8人,检查算得对不对。
通过用乘法检查,说 明用口诀求商的得数是对的。那谁再说说用口诀求
8÷2的商怎样想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追问:计算8÷2等于几,可以想什么算得数?哪句乘法口诀?
小结:通过小朋友自己算8÷ 2的得数是几,发现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
除法的商。(在课题“求商”前增加板书:乘法口诀)在用乘 法口诀求这道算
式商的时候,是看除法算式里除数“2”,想“二几”得被除数“8”,(依次指
算式里的除数、商和被除数)找到和除法算式对应的口诀“二四得八”,想出
商是4。
2.教学“试一试”。
小朋友能不能找和除法算式对应的乘法口诀,求出商是几呢? 现在来试
一试。请看课本上“试一试”两道算式,自己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尝试,(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交流每题得数和用的口诀,结合说说为什么用这句口诀,怎样想到的。
- 7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有错的订正)
提问:你觉得用口诀求商时,除数是口诀里的什么数?被除数呢?可以
怎样想口诀?
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要这样想:除数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
口诀“几几是多少”,正确算出算 式的商。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交流:第一组算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3乘几得9,9除以3就得几,
要用同一句口诀算)第二组呢?
指出:从这里每组算式的联系可以看出,求商的时候可以看除数想乘法,
看它乘几得被 除数,找到对应的日诀,求出商是几。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做,独立填写得数,再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比一比每组题的计 算和得数,你发现三道题有什么联系?(一句
口诀可以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每组j道题是有联系的; 根据上面的乘法
就可以算下面两道除法)根据上面的乘法可以算几道除法算式?
指出 :每组的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都是有联系的一组算式,按上面
的乘法就能求下面除法的商。所以算除 法时,只要想和除法算式有联系的乘
法算式、找到口诀,就能很快求出商是几。
(2)补充:根据下面每组除法算式,你想到哪道乘法,用哪句口诀算?
8÷2= 5÷3- 5÷1=
8÷4- 5÷5- 5÷5-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三组算式,让学生说说想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
每组题指名学生依次看算式,口答得数,结合选择几道说说用的哪句
口诀。
(2)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答商是几。
4.做“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
让学生自己看题,再用三句话说说每题的题意。
要求学生填写算式和结果,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列式和得数,并提问:第5题为什么用除法算?(求平均每天吃多
- 80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少个,要把12个桃按4天平均分)第6题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答结果。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意思思考计算方法。如果是
把一共多少按几份平均分,或者按 每几个一份地分,就都用除法算。
四、全课总结
1.回顾总结。
引导: 今天学习的乘法口诀求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或者体
会?还有什么不懂或觉得困难的地方吗?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反思:





















- 8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乘法口诀求商 第(7)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用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
以内的乘法口诀正确地口算相应除法的商;能根据口诀或乘
法算式 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商,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
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结合口算除法解释求商的方法,通过比较和列式体
会乘、除法闾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表内 除法口算能力;能
联系乘、除法含义说明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
程,发展学生分析 、推理、判断等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能独立思考、与人 交流,获得熟练掌
握新知、应用新知的成功体验,发展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决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信心用口诀把除法算式都
算对吗?
今天 这节课就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大家要进一步熟悉用口
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把除法 算对,还要能根据乘法算式想到相应的
除法算式,能正确解决乘、除法实际问题。
二、计算练习
1.做练习九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读秉法口诀,一组一组写得数。
交流得数,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齐读一遍。
提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算几道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
说明:一句乘 法口诀一般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这两道除法算式是有联
系的。算除法想口诀,可以看算式里的除数,想 它和几乘等于被除数,找到
用哪句口诀,这样就能正确算出得数。
(2)下面每组题用哪句乘法口诀,得数各是几?
6÷2— 30÷5- 1 2÷3-
- 8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6÷3- 30÷6- 12÷4一
指名学生口答,然后让学生集体先说口诀,再说算式、得数。
2.做练习九第2题。
让学生看题。
提问:看第一小题向日葵上3个数,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和哪两道除
法算式?(指名回答后集体说一说口诀和两道算式)
后面每道题你能想到哪个除法算式,叶子上填什么数?自己思考,在叶
子上填出合适的数。
交流得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要求:现在小朋友一起看4道题,先说乘法口诀,再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最后一道为什么只能说一道除法算式?
还能用这里每组3个数说出乘法算式吗?请小朋友看每组里的数集体一
起说一说。
3.做练习九第3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填写得数。
提问:每组题各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指名说一说)
你觉得每组j道题有什么联系?谁来试着说一说。
指出:每组三道题是用同一句乘法口诀算的 ,它是有联系的乘、除法算
式,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下面的鼹道除法算式。
(2)你能根据下面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
4×3 =12 2×5-10 1×3-3 5×5-25
(3)你能自己想3个数,写出一道乘法算式 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再相同桌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说想到哪3个数,写成的哪几个算式。(教师板书)
4.口算除法。
用 除法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选择一些算式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
想的,注意看学生口算掌握程度。( 先指名口算,再试着集体口答)
三、实际问题练习
1.做练习九第5题。
让学生用3个条件说出从每幅图里知道了什么。(如,有2棵树,每棵树
上有3只小鸟,一共有6只小鸟 )
要求学生看每幅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8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交流算式,让学生结合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样的一幅图,可以看成“几个几”是多少,写出乘法算式;也
可以
看成“按每几个一 份地分”和“按份数平均分”写出砥道除法算式,这三道
算式是有联系的。现在大家一起读一读每组三道 算式。(学生齐读)
追问:怎样的实际问题用乘法算?怎样的实际问题用除法算?
2.做练习九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图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指名读两个问题,独立思考可以怎样算。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交流算式和想法,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说明:第一小题求分给多少只兔,就是把 20根胡萝卜每5根一份地分,
看分成几份;第二小题求每只兔分得多少根,就是把20根胡萝卜按4份 平均
分,看每份多少根。所以,都要用除法算。
四、练习小结
1.小结收获。 < br>今天小朋友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表现真棒!现在大家再看课本上练习九,
想想练习了哪些内容,有 哪些收获,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交流练习内容和收获。
2.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4题、第7题和第8题。

教学反思:









- 8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乘法口诀求商 第(8)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第56页练习九第9 --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以内的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能正确选择口诀计算乘法
和除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口算练习提高表内除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了解计
算乘法和除法选择口诀的思考方法,正 确根据方法选用口诀口
算得数。
3.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初步培 养竞争意识,获得掌握口
算方法和能正确口算的喜悦,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数学课,我们要进一步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小朋友通
过练习要比上节课有更大的进步,除法口算要更加熟练,还要和大家比一比
谁算得对、算得快。
二、巩固方法
1.背口诀。
先指名背一背6以内的乘法口诀,再集体背一背。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出示:4×5=20 6×3=18 5×5=25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除法算式。
提问:写除法算式时把哪个数做被除数?哪一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
除法算式?
说明:看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时,把汞法里的积做被除数,除以一个乘
数就等于另一个乘数。
3.练习口算方法。
(1)看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出示: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四六二十四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比较乘法口诀和算式,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和商是口
- 8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诀里的哪两个数?被除数呢?
说明:在比较中可以看出,除数和商是口诀里的两个乘 数,被除数是口
诀里的积,所以算除法要看除数,想它和几相乘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
算出 商几。
(2)看算式,说口诀和得数。
出示:12÷2- 15÷3= 8÷4= 9÷3-
学生口算,结合说说是怎样想乘法口诀的。
强调:口算除法,先看除数是几,想它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出对应的口
诀求商。
4.想口诀填算式,想想能填出几道。
6÷口一口 12÷口一口 口÷口-6
让学生写一写算式,并思考各是根据哪句口诀写的。
交流算式,结合说说口诀。
三、口算练习
1.口算。
(1)做练习九第9题。
出示第9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除数是几。
指名依次口算每组算式的得数,选择几道说说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再让学生自己口算,把每题得数写在被除数旁边,并检查得数。
按每组题让学生集体依次读算式和得数。
(2)看卡片口算。
用除法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再集体口算。
2.做练习九第1()题。
出示第10题,指导看表明确要求,让学生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3.做练习九第11题。
出示算式,要求一组一组地算,并想想每组两道算式各用的哪句口诀。
学生填写得数,指名板演。
提问:每组算式里的数都相同.得数为什么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是乘法还是除法,不能看错运算符号,要不就会算
错。
引导:每组两题用的乘法口诀都相同吗?哪几组用的口诀不同?请小朋
- 8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友找一找,互相说说各用的哪句口诀。
交流:哪几组口诀不同?各用的哪句口诀?请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提问:算乘法怎样想口诀?算除法呢?
指示:算乘法只要看乘数直接想几几得多少,算除法要 看除数,想它乘
几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计算。
4.做练习九第12题。
让学生同时开始,用1分半到2分钟时间填写得数,看谁都能算对。
交流得数,了解学生口算掌握情况,针对实际采取恰当措施帮助学生掌
握除法口算。
5.做练习九第13题。
让学生读题,明确有两个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算式、得数,教师板书。
提问:先根据什么求的一共多少盆,再根据什么求的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解决两个问题的思路。
提问: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除法?
四、练习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 8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复习 第(9)课时 课型:复习
教学内容:第57~58页复习第1~7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除法相关知 识的回顾、练习,加深除法含义的认识;
进一步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根据一句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 br>算式,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掌握解决除法简
单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2.使学生能联系平均分实物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乘
法口诀与 除法算式的联系;提高用6以内乘法口诀口算除法的
熟练程度,发展口算能力;进一步了解除法简单实际 问题的特
点,培养从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和练习,感受正确掌握本单元内容的
喜悦,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 习惯;体会实际生活
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除法含义、口诀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乘法口诀卡片,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我们这一单元“表内除法(一)”认识了除法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复习
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
2.提出要求。
通过今天的复习,小朋友要进一步弄清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要 更
加熟练地用乘洼口诀求商,并且能解决一些除法简单实际问题,了解除法实
际问题的特点,提 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除法含义和计算
1.做复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分别说说有几份,每份几根,一共几根,结合交流
教师分别摆出小棒。
学生看图填算式。
交流算式,板书算式。 提问:这里看一幅图可以列几道乘法和几道
除法算式?
能联系小棒图说说每组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吗?每道除法算式表示图
- 8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里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和大家交流。
让学生交流两组算式列式时的想法。
说明:一幅图可以列一道乘法算式和鼹道除法算式,这样的三道算式是
有联系的。
让学生集体读一读。
追问:想一想,哪些情况可以写成除法算式?
归纳: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或者按几份平均
分,看每份几个,都用~一(除法算)。
2.做复习第2题。
启发:我们 知道了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那这一单元里用什么方法算除
法算式的呢?那你能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 除法算式吗?
现在听老师说口诀,看谁最先想到除法算式,想到几道就说几道。
教师说2~3句可以算两道除法的乘法口诀,指名学生回答。
下面看乘法口诀卡片说除法算式。
出示一张只能说一道算式的口诀卡片,让学生说算式。
提问:为什么这句口诀只能说一道除法算式?哪几句口诀只能说一道
引导: 同桌小朋友能这样一个说口诀一个说算式吗?大家说的时候注意
交换着说口诀和算式。(学生互说)
3.口算除法。
(1)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选择几道引导学生说说用的哪句口诀。注 意
结合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情况,指导看算式怎样想口决。
(2)做复习第3题。
学生同时开始,用1分半钟时间完成,测试学生计算掌握情况。
交流得数,注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口算能力心中有数,有针对
性地采取措施。
三、复习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5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明确有两个问题。
学生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算式,要求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
口答问题。
比较:摆成几行时每行盆数多?为什么它每行的盆数会多?
说明:求每行几盆,要把15盆花平均分成几行,所以用除法算。从算式
- 8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中可以看出,平均分的行数少,每行的盆数就多;平均分的行数多,每行的
盆数就少。
2.做复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知道了哪些条件。
提问:都抬12个南瓜,哪两人抬的次数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我们这样想的,都抬12 个南瓜,男同学每次抬的个数多,抬的次
数就少;女同学每次抬的个数少,抬的次数就多。想得对不对呢 ,请小朋友
算一算,女同学一共要抬多少次,男同学一共要抬多少次。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口答问题。
小结:从上面两题里知道,只要是平均分的问题,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
地分,还是按份数平均分成几份, 都用除法算。而且小朋友还能根据平均分
的份数或者每份个数,估计哪个结果大一些、小一些。
3.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从图里知道了些什么。
(1)学生做第(1)、(2)题,指名板演。
交流:乘法算的题和除法算的题有什么不同?
(2)讨论:根据图里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
问题,教师板书。
提问:这里哪些问题要用除法算?
你明白了怎样的问题要用除法算吗?(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按
几份平均分)
四、复习总结
1.回顾总结。
引导:这节复习课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最点理解“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是什
么意思。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比如每人分得3块糖,小朋友的人数就
是几人?每人分得4块糖,小朋友的人数就是几人?
让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有多少块糖,有多少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
己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 90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交流想法,引导用乘法口诀想: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得出可能是
25块糖, 5个小朋友;也可能是36块糖,6个小朋友。
3.布置作业。
完成复习第4题;列式解答第7题提出的问题。



教后记:
























- 91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五 厘米和米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认识厘米和米、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长度。 < br>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
正确地识别线段,会 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 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 长度,会
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
的长度,发展初步的空间 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
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 的表象;
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
长度
课时安排:5课时
1、线段的初步认识........................ ....................1课时
2、认识厘米................ ..................................1课时
3、 认识米............................................... .....1课时
4、练习十................................ ....................1课时
5、我们身上的“尺” .........................................1课时










- 92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认识线段 第(1)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
教学 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
的,线段是有长度的,有些物体 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
数出简 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的特点
教学准备: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数学吗?下面许老师想请大家到数学宫游玩,你们愿意吗?那
我们就出发吧!
(出示城堡图)你们想快点儿到数学王国吗?好,走哪条路?为什么?
(截取两条线)我们可 以把这两条路看作两条线,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条
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 :直)
二、新授
1、感受线段的“直”
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手中的一条线(弯曲的),师:你们再看看我手中这根
毛线是什么样子的?
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从抽屉里找出毛线,学生动手
试一试)
谁来演示一下?(指名学生上讲台把线拉直)现在,他两手之间的线是
怎样的?
(课件,边指边说)他两手之间直直的这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
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这是线段的一端,这是线段的另一端,两手捏住的地方 ,也就
是它的端点。(板书: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他手中哪一段
可以看成线 段?谁能完整的指出来?这可以看
- 93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成一条线段,这是它的两端。请同学们把线拉直,互相指一指。(学生活动,
老师巡视。) < br>继续观察我手中的毛线。(老师捏住线的两端,并拉直,手一高一低)问:
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 也能看成线段吗?为什么?(把毛线的一端松开):这
还是线段吗?师:为什么?
3、认识线段的图形
师:(板书)在数学上,我们怎么来表示一条线段呢?请大家仔细看,知
道图上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意思吗?
4、小结线段的特征: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5、想想做做第1题 < br>你们都认识线段了吗?你能一下子把它认出来吗?下面我们来一组判断
题。(逐条出示:有端点、 没端点的、弯的等等)你是怎么想的?
6、生活中找线段
其实啊,线段特别调皮,它经常 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比如说,我手中
的这把尺上就有线段,你能在直尺上找到线段吗?谁来指给大家看 看?还能
找出线段吗?小结:除了尺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
线段?在教 室里找一找,每人找3条,找到后和同桌说一说。
7、折线段
长方形纸上也有线段吗?哪条 边可以看成线段?(指名一学生上来指一
指)拿出长方形纸片,任意地只折一次。将长方形纸片打开,你 发现了什么?
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一看。同
学们手 中的纸片都是一样的,有谁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师:真的吗?
我不相信,你能不能证明给大家看看 ?(学生比较线段的长短)师:谁的折
痕长?看来,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没有比这条还短的?想一想, 怎样折一
条线段比这条短的?
8、想想做做第2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折出了这么 多线段。其实,我们前面学的一些图形
里也有线段,你能找出来吗?(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是 由几条线
段围成的?哪四条?谁来指一指?请同学们打开作业本,下面的图形由几条
线段围成的 就记下几。(逐条出示后三条)
集体核对。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
- 94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图形是„„生:六边形。八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生:八边形。
二、画线段
线段 无处不在,你能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你准备借助什么工具来画
线段?小结:借助物体直的边都可以画 线段,我们一般用尺来画线段。想一
想,你打算怎么画?请同学们打开作业本,用尺画一条漂亮的线段。 如果画
时有困难,同桌可以商量商量。(老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加以指导)
请画得好的 同学介绍画线段的方法。用他介绍的方法拿尺画一条更漂亮
的线段。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 果他画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夸
夸他,如果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
三、连线段游戏
1、想想做做第3题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游戏的名字叫:连线段 。看,(课件)以两点为端
点,能画出线段吗?打开书第49页,想想做做第3题。还能再画吗?连接两
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想想做做第4题
你们真棒,加一个点,三个点,最多能画 几条线段?想想做做第4题,
在书上完成。还能再画吗?三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3、想想做做第5题
你们挺厉害的嘛,加大难度,再加一个点,四个点。想一想,你最多能< br>画出几条?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四条,和我一样的举手?还有不一
样的吗?能不能再画 了,是不是所有的两个点都连接起来了?(课件演示第
5题)
十一、课堂总结、画图案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让我们轻松一下,欣赏用线段组成的美丽图画。
(课件展示)今天,我们一起 认识了线段,(板书:线段)你知道了什么?
课后,你们也可以用线段组成一些美丽的图画,和好朋友分享。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表示
教后记:
- 95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认识厘米 第( 2)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61-6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
长线段。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新授。
1、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 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
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
位“厘米”。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 字表示
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
0到1是1 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
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 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 2是几厘米?3
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
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 96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
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51页例2,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 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刻度对齐,再看物体
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 米?为什么?蓝
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 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
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完成例3。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后记:


- 97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课题:认识米 第( 3 )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64-65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 、操场这些较大的物
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
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再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
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 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
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 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2)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3),先估计,再测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2
2、完成“想想做做”4。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3。
- 98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5。
6、补充
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 ?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
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课题:练习十 第(4)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66-67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 练习巩固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单位之间的换算,能熟
练的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二、复习米和厘米的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自己选择合适的单位填一填
集体核对
自己举例身边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米”作单位,自己举例身边还有哪些
事 物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三、复习单位换算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填写
核对
四、复习量长度
- 99 -


数学学科(二)年级教案 主备教师:
1、想想做做第3题
先估计一下哪一条长一些,汇报
测量长度(教师个别指导测量方法不到位的学生)
提示:我们不能仅仅靠目测量确定长度,测量更准确
2、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题目
先估计,汇报
测量,填写
汇报
请估计比较准的孩子说说估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五、复习简单的长度计算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学生自己完成
汇报核对
2、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自己完成第一问
汇报核对
同座讨论第二问
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3、想想做做第6题
自己完成
汇报,说说怎么算的
六、动手做
同座合作,测量纸的各边长度
汇报
自己折一折,量一量
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十
- 100 -

温州中考分数-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哄女孩子的甜言蜜语-酒店年度工作总结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江苏省教育厅官网


保护视力壁纸-开封大学录取分数线


军训的感受-故乡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卖笑的孩子


莫言演讲稿-国歌的来历


结婚对联大全-幼儿园老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