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598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6: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时事评论-新郎新娘致辞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
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1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
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对话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
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
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 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
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 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 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
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 br>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 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
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
在,老师提 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
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 一下。
练习设计:
教材第 3 页。
教学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
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 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
2


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 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
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 做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
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 会表达自
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3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2课时 秋游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 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 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
这个问题呢?
4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 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
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 3 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
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5 页
板书设计:

秋 游
90-45-25=20(个) 90-25-45=20(个)
教学反思:
要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学生做 得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
怎么想的;学生做得不对,就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犯 错误的
同学对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去优化哪
一种,而 是让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
会,选择最佳方法。


5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3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
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比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


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
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 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 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 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
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 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7 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
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 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
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学习 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7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4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
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 1 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8、9 页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
8


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
间。

9


第二单元 购物
第1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
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
系。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对人民币的认识,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 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
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 元=10角 1 角=10分
2、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 元以内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10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 1 元的硬币或一张 1 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 2 张 5 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 1 角的。因为 1 元= 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 1 张 5 角、1 张 2 角和 3 张 1 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 1
0 角,就是 1 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 1 元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 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
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 元钱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
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


买 文 具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 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
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 br>


11


第二单元 购物
第2课时 买衣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
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
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12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
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 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
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3 页。
板书设计:

买 衣 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 br>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
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
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 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13


第二单元 购物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 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
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 15元。
1 个足球 72元,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坦克,
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 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14


3、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 小 商 店
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教学反思: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 生活问题呈现
在学生面前,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
题的办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他们选用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学 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
上得到了满足。

15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1课时 有多少块糖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结 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
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 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
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 教师巡视了解不同
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 、15 、20 、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16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 + 7 = 14 (块) ;
第二幅图应该是 4 + 4 + 4 = 12 (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
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
生 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
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7 页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 简单,
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 br>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 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7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2课时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
体会乘法运 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 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 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
18


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 2×4=8 或 4×2=8 ,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
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 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
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9 页
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2+2+2+2=8(人) 2×4=8(人)或4×2=8(人)

2×4 = 8 读作:2乘4等于8

4+4+4+4+4+4=24(人) 6×4=24(人)或4×6=24(人)
3+3+3=9(人) 3×3=9(人
教学反思:
创设问 题情境,把乘法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
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相同加数 求和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
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根 据情境提出问题,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联< br>系。

19








20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3课时 有多少点子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数,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准确列出乘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点子图、小圆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将下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2+2+2= 5+5+5=
7+7+7+7+7= 1+1+1+1+1=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白板出示一幅电子图)
生:点子图。
师:你们玩过点子图吗?
生1:没有玩过。
生2:玩过。
师:今天,淘气和笑笑就在玩有多少点子的游戏,你想去看看吗?
生:想。
(板书:有多少点子)
三、学习新知
1、用点子图照样子做一做,说一说。(出示图片)
2、师:这是10×10的点子图,淘气盖住一部分点子,你知道露出来的这部分
21


是由多少个点子组成的呢?
生:6个。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①生:2+2+2=6
师:这里的2从哪里来的呢?
生:每行2个。
师:每行2个,说明你是横着看的。
生:是的。
师:每行2个,有3行,所以用加法算式2+2+2=6来计算。
师:谁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生:3×2=6或2×3=6
师:刚才我们是横着看的,每行2个,有3行,可以列出加法算式2+2+2=6。
乘法算式 3×2 =6 或 2×3 =6
②师:同学们除了能横着看,还能怎么看呢?
生:竖着看。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竖着看,每列 3 个,有 2 列。
加法算式:3 + 3 = 6
乘法算式:2×3 = 6 或 3×2 = 6 。
师:你真聪明。
师:一幅点子图既可以横着看,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又可以< br>竖着看,也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每次列出的乘法算式都相同。
师:嗯,你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结论:一幅点子图,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能写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3、你们能像淘气和笑笑一样做一做,说一说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游戏规则,当我说开始的时候才开始。
游戏规则:
(1)同伴两人玩同一副点子图。
(2)其中一人用两张白纸盖住点子的一部分,从横着或者 竖着两个角度去
观察露出来的点子,并写出加法算式,另外一人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3)两人交换角色。
师:开始。
22


同桌之间进行,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在刚刚的游戏中,你们一人做加法, 一人做乘法,那你喜欢那
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用乘法计算)
生 1:乘法。
生 2:乘法
生 3: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乘法简单。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很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积是一样的。
师:你真会观察,还发现了什么?
生:乘数倒过来了。
师:倒过来了,是交换位置的意思吗?
生:是的。
小结:两个乘数前后交换位置,积不变。
4、现在我们去看看淘气和笑笑又在怎么玩游戏!请仔细观察。
(1)4×7 用点子图怎么来表示?
①(淘气:遮住一部分,露出 7 行 4 列。 )
师:请仔细看,谁知道淘气是怎么摆的?
生:他每行摆了 4 个,摆了 7 行。
师:每行 4 个,有 7 行,也就是几个几?
生:7 个 4。
②(笑笑:遮住一部分,露出 4 行 7 列。 )
师:请仔细看,笑笑又是怎么摆呢?
生:她每行摆了 7 个,摆了 4 行。
师:每行 7 个,有 4 行,也就是几个几?
生:4 个 7 。
师:通过这两种摆法我们可以知道4×7可以表示4个7,也可以表示7个4。
师:你们能照样子做一做吗?(想一想,摆一摆)
生:能。
师:同桌两人各用一种方法摆出白板上的乘法算式。 (学生动手操作,教
师巡视)
3×6 5×8 5×4 4×9
5、圈一圈,在点子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3×8 。
师:机灵狗看到大家做游戏做得如此开心,就想考考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
23


挑战吗?
生:愿意。
①给学生分析题意,圈起来的部分表示 3×8 。
②学生独立完成,同时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
③讲评。
四、巩固应用
1、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图上表示算式
2×7= 3×9=
2、我说你摆
两人一组,一人说算式,一人摆积木。
3、看图写算式
(1) 你能算一算玩游戏的一共有几人吗?(出示图片)
加法算式:4 + 4 + 4 = 12(人)
乘法算式:4 ×3 = 12(人) 或者3 ×4 = 12(人)
(2) 中途,老师为大家送来了饮料,一共送来了多少瓶呢?(图片)
加法算式: 7 + 7 + 7 + 7 = 28 (瓶)
4 + 4 + 4 + 4 + 4 + 4 + 4 = 28(瓶)
乘法算式: 4 ×7 = 28 (瓶)
7 ×4 = 28 (瓶)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片)
学生观察,汇报。
能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同伴交流、最后代表汇报。
可能:
① 第一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② 第二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③ 第三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④ 3 张桌子一共有几条腿?
⑤ 3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独立写出两个,并解答。
5、在教室中找一找,提出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
1、一幅点子图,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能写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4


3、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4、一个乘法算式有两种表示方法。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9 页
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横着看:
都能列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竖着看: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4个7相加
4×7表示
7
教学反思: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在
课堂上,应始终与 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
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 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良好
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5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4课时 动物聚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 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
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 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
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26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
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理解乘法,会运用乘法算式来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2.知道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列两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3.会用加法来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练习设计:
教材第23页。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1)一共有几只小鸟?3+3+3=9(只)
(2)一共有多少个松果?3+3+3+3+3+3=18(个)
27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6+6+6=18(个)
(4)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4+4+4=12(根)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 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创设
宽松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看图提问的活动,让学生 自己列出算式,调动学生发现
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8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5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8 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1:买了 2 把香蕉,每把有 5 根。
生 2:买了 4 捆萝卜,每捆有 4 根。
生 1:买了 5 个馒头,每行有 4 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29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6 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
受、收获。
练习设计:
教材第 24 、25 页
板书设计:

练 习 二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帮助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结合
具体情境练习,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感受到在加数
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 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生在 画图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
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 感受成功的喜悦,
体会成长的快乐。





30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1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 图
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 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
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在图案中,添加彩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 并用力按一按, 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
一边上。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
么特点?(沿中 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每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本)。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
31


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 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
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 1、2 、 3 和4题。
板书设计:
折一折,做一做

对称图形
对齐、描线、剪

教学反思:
让学 生在折、剪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一些有趣的几何现象或问题 ,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
习兴趣。这些操作活动的本质是借助直观表象重现那些 已经认识的图形,进一步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组织这种操作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有关图形特征的感
知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富有个性的尝试和探索。重要的是活动本身要体现一
定的层次性,以 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32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2课时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
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
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 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
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33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 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
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 中的美。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平移
旋转

教学反思:
让学生做游戏的目的是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 生充分活动
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丰富了感性认识,发展
了 空间观念。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
经历知识的发展进度,尤其 是动手环节,为学生提供判断思维的空间,有猜测,有验
证,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 与。



34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数松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
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 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5的乘法口诀,会用 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 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
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 1 个 1 个地数。
②5+5,10+5,15+5,20+5,? 连续加 5算出得数。
③5,10,15,20,? 5 个 5 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35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
什么想法?( 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 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 “一
五得五”。你们能编出 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
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 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
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 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板书设计:

数 松 果

51045
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36


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 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运用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
的方法。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虽然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
相 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对5的乘法口诀甚至是脱口而出,所以教师把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
础上记忆和运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37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做家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 摆筷子” 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
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2 的乘法口诀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
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
明也过来帮着 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 2 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
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
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 次)要
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 2根,2 双筷子有 4 根?
38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 ,18根;
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 ,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
3、填一填。 (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 双筷子 2 根也就是几个2?(1个 2),那么1 个 2 是 2,用乘法算式
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 双筷子呢?(2个2)2个 2是 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 3双、4双、5 双? 9双所对应的
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 的乘法
口诀。想一想,5 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 9 个乘法算式编出
对应的 2 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 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
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 的乘法口诀” ;仔
细观察,同桌讨论 “2 的乘法口诀” 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 老
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39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
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综合拓展题(15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
想的。
四、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做 家 务
2的乘法口诀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2×3=6 二三得六 2×4=8 二四得八
2×5=10 二五一十 2×6=12 二六十二
2×7=14
2×9=18
二七十四 2×8=16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教学反思: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重视 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
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
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知识的学习过程< br>中,重视培养能力。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
学习数学的思维 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0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3课时 课间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 口诀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 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与方法:
课件、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背诵2的乘法口诀。
我能准确口算:
2+2+2+2+2+2+2= 7×2= 2×5= 7+7+7+7+7=
二、学习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乘法,而且还学习了 2 和 5 的
乘法口诀。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些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来帮助老师一起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灵活运用,巩固复习。
1、出示“课间活动”主题图,引导观察。
请你先认真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具体的数学信息?
41


学生看图交流汇报
2、引导完成活动一:说一说, 5×2 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呢?
(幻灯片呈现问题:说一说, 5×2 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先说说 5×2 表示什么意思吗?
那么在这幅图中, 你知道 5×2 要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
在情境图中,找一找哪里有 5 个 2,哪里有 2 个 5 。 )
3、引导完成活动二: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第二部分两幅图。
师:老师从操场上单独取出了两幅图,请同学们看一看,你能不能根据图中
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数学问题呢?
(2)提问: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交流,师提问, 你用到了哪个口诀计算?能说说你列的算式表
示什么意思?
4、引导完成活动三:一共有多少盆花?
(1)找数学信息
师:老师还想统计一下操场上的花一共有多少盆。咱们先来找一找,看看哪
里摆着花,这些花都是怎样摆放的?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解决。
(3)学生列完算式,跟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交流
完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
(三)练一练,突破难点。
1、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1 题: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每图表示
几个几,注意与第三幅图的区别进行对比。
2、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2 题:算一算。
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3 题。
3、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4 题:他们各需要付多少钱?
板书设计:

课 间 活 动

5×2:表示操场两边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表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5+5+5+3=18(盆) 5×3+3=18(盆)

教学反思:
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 象地说明乘加的运算顺序。这
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 发展
创造、讨论交流,在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
42


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主线 ,为
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资源,体现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能力,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共同
提高。





43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4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
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 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
系,学习“3 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 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 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 辆呢?9辆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
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
一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 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 辆车呢?9 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
44


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 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 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利用“表格” ,独立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 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
记住3 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3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 4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3×9=27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2和5 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
性与自信心。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 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而3个
3个地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要特别 强调如何记住
3的乘法口诀。探索记忆口诀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而且有
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是通过发现知识间
45


的内在联系而获得深化和发展的。


46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小熊请客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
难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
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 要求帮帮忙?我想
给每桌小朋友串 9串果子,每串请串 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 4 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 2 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 串、4 串、
9 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 2 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
送给自己一些掌声! 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 你感
47


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 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
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
书:4 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
开书 38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 4 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 2 至 3 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 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 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
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 4 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 2 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
法。
4、“练一练”第 3 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
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
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48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 4 条船,每条船只能坐 4 人,有 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4的乘法口诀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教学反思:
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 在解决“穿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的过
程中,主动探索穿的串数与所需的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并 把得到的结果填入表格
内,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 br>去尝试,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9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6课时 回家路上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
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 图)。真巧,正
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
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猫? 4×4=16(只)
桥上有多少只小狐狸? 6×2=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5=10(朵)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50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 1~3题。
(第 2 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
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 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 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
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 欣喜
地发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综合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
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
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 条件省略。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
境中的相关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 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问
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 学问题的习
惯。

51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7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 1~5 的乘法口诀和 1~5 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 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
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 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
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 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 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
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52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新家。
1、“找新家”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找新家”。
2、对号入座。悄悄的进入新家,然后说明原因。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练 习 三







×
2
3
4
5
1
2
3
4
2
4
6
3
6
4 5 6 7 8 9
8 10 12 14 16 18
9 12 15 18 21 24 27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乘法口诀。结合具体
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
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 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生在观察思考
的活动中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在不 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
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53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1课时 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 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
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书、铅笔、尺子、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说一说。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我们的教室有几扇门?
2. 揭示课题:
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呢?(板书)
哪里是教室的长?(请生演示)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小组讨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活动一:量一量。
(1)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
(2)尝试用字的方法进行测量。
(3)汇报结果:教室有( )本数学书长;教室有( )把尺子长。
(4)交流测量结果: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
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6)小结: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54


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8)小结:统一测量工具。
3.活动二:游戏——比一比,看谁摆得高。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 50页 2题。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 br>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同。
统一长度单位非常必要。
教学反思: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 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
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 br>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认识
应遵循人类认知 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
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 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
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 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地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55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
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
长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
师: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你能利用身
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 认识尺子。
①投影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即
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认识刻度0、刻度 1、刻度 2等,认识厘米,使学生
对尺的认识更加深刻。
揭示课题:认识厘米
②认识 1 厘米。
指出:从 0 刻度线到 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 1厘米,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也可写作cm。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 1 厘米的长度。
组织讨论: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 1厘米?相互说,指名说。
③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56


先指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 1厘米的长度。再联系生活实际找 1厘米长的物体,
也可以在教室里找一找。
④认识几厘米。
引导认识 2 厘米,5 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 厘米和 5 厘米哪

长一些?你还知道其他的几厘米吗?
2. 学习测量方法。
①出示一支铅笔。你怎么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②PPT出示 4 只小熊测量铅笔。你发现了什么?
③那应该怎么测量呢?
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 刻度线,再看物体的
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④怎样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1.完成“估一估,量一量”。
2.画一条长 8厘米的线。
3.练一练第五题。
怎样用断尺画出一条长 6厘米的线?
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做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 br>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
意测量时要 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
哪些长度是1厘米 的物品。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
方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体验, 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7



58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
观念,掌握 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 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 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 ,或者
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二、互动新授
1. 认识米。
①课件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 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
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 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59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 1米。那 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 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 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 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 1 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 想一想: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
米?
生:1米有 100厘米,1米等于 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②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 ”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
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①课件出示 53页例 3。你选什么做单位?
门高约2( ) 黄瓜长约20( )
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②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 4小题。
三、巩固练习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
独立完成课本54页的试一试,估一估, 量一量。
完成课本54页练一练的题目,和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解题的。
四、作业设计
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约 2( )
一辆公共汽车长 9( )
图钉的长大约是 1( )
课桌高是 70( )
60


小明的身高是 135( )
B. 计算。
15厘米+8厘米=( )厘米
16厘米-9厘米=( )厘米
6 米-5米=( )厘米
1 米 5 厘米+1米 3厘米=( )米( )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 br>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
米=100 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 米 m
教学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
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己发
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61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4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
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生对 1 厘米、1 米的直观认识。
2. 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谁能给大家说
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 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
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课,老师
就来考考大家。
二、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完成教材 56页第 1 题。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结果。
(3)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
(5)小结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 56页第 2 题。
(1)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填写。
62


(2)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3)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
(4)说一说填写的原因。
(5)小结: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二)量一量,填一填。
学生自主完成 56页第 3题
(三)做一做,量一量。
1.完成教材 57页第 5(1)题。
读题,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2.完成教材 57页第 5(2)题。
①随意选择 5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
②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 5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
③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完成教材 57页第 5 题(3)题。
①指名一个学生从自己座位处走到讲台处。
②估一估长度。
③用老师的卷尺量一量。
(四)读一读。
1. 指名读一读教材第 57页第 6题的内容。
2. 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用“尺” 或“寸”计量物体长度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
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 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作业设计
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大树高约 8( )。 ②操场跑道长约 100( )。
③文具盒长约 25( )。 ④床的长度大约是 2( )。
⑤小华今年 7 岁了,身高约 1( )20( )。
⑥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1( ),伸开两臂的长约是 1( )。
⑦讲台的高大约是 80( ),门高约 2( )20厘米。
B. 判断题。
63


①大人一步长 5米。 ( )
②铅笔长约 15厘米。 ( )

③1 米和 100厘米同样长。 ( )
④火车每小时行驶 900厘米。 ( )
⑤操场跑道长 100米。 ( )

板书设计:

练 习 四
找已知条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后,就能正确地运用“米”进行估
测,也容易掌握米 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分享、相互学习
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64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1课时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教材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 程中出现的
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平均分。
难点:体验平均分。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每人20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 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4个桃子,回
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65


1.同学们 帮他们想一想,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
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黑板上贴4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
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兔分萝卜”,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第 1题师问:要求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个花瓶应该差多少朵花呢?不会
的学生可以用小圆片摆一摆。
2.第2题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
上课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
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4题,分一分,把自己分的过程和同学交流交流。
2.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
友说一说。
五、小结
66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的第2、3、5题。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 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教学反思:
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
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
促进学生认知 水平的发展。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
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 “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或替换它。
教学时必须要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 验平均分的意义。

67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2课时 分苹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教学重难点: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
分。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 )个,需要 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试一试第2、3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五、实践应用
68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教学反思:
结合“分苹 果”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分法:一是知道平均分成
几份,求每份分到几个;一是知道每份 按几个来分,求能分成几份。在进一步体会平
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 包含除”。通过变式练习,注
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


69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3课时 分糖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 br>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
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对较大数目物品的平均分。
难点: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一分”都是数目较小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对较大数目进
行分一分。
小天家买了许多糖果,他想请小朋友们吃糖果,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
怎么分了,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 这节课我们帮小天一起分糖果
吧。(课件出示图片)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4个小朋友”和“50块糖果”。
现在小天就是想将这5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的平 均分,都是将一些比较小的物品平均分的,比如
2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口诀 “四五二十”来分,结果每
人5块糖果。(让学生回答)
可是,现在有50块糖果,要求分给4个小朋友,这个数目有点大,用乘法
70


口诀,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有点困难,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1、来,我们看看笑笑跟淘气是怎么分的?(课件)
2、聪明的笑笑和淘气把他们的分法记录 在表格内,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记
录的吧。(课件)同学们,你们看得懂他们是怎么记录的吗?(老师讲 解表格)
有没有同学的想法跟笑笑或淘气的是一样的?举手给老师看看。(学生举手)
3、 哦,也就是说没有举手的同学有不同的分法,那好,下面我们用我们准
备好的50跟小棒代替糖果,在桌 面上摆一摆,把它们分成4份,摆好之后将自
己的分法像笑笑和淘气一样记录在表格中。记得第一次分要 尽可能分多一点,这
样就会分得更快。(像上一次分苹果,一个一个分很慢)
4、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学生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记录的表格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你是
怎么分的?(学生展示记录)
你能了解这些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当然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
种?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
多次分完的。
既然,我们学会了用表格记录我们的分法,那老师问你们,用表格记录这些
分法有什么好处啊?
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这样记录很清楚;这样很明白地看出分的过程,结果
也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来。
好,既然这样,我们翻开书本P63做一做练习。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分一分,填一填(给适当的时间操作)每组4、5个人
2、做游戏。
每组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
收获?
引导 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
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 捷地完成任务;有时会正好分完,也可能会有
剩余…



71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生1




生2




生3




生4








教学反思:
分的数量比较大时,一次 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
分步完成。虽然学生的分法可能不同,但都可以将分 的过程在表格中记录下来,最
后得出相同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在表格中记录 分的过
程,学会做记录,最后全班交流,体验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



72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4课时 分香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
大家听。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
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1、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73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12÷2读作:12除以2
教学反思: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 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
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
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如何
把平均分的操 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
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 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
果抽象为除法算式的过程。


74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5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课本66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课本66页第2、3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5题。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1、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

75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6题。编数学故事。
机灵狗的鱼缸里面有12条漂亮的小 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
破了,金鱼掉在了地上。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两 个鱼缸里,
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说清算式的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
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 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
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那些知识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在 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答案的基础上,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超越借
助实物操作的水平,尝试用图形 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
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 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除法问
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6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6课时 小熊开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
的好朋友小猫和小兔也来 为它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 ?那位小朋友跟大
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猫 想买4辆玩具车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熊算也
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 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玩具车要多少钱?
77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玩具车?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猫,小兔都买到了玩 具车,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了,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我有36元钱,如果要买洋娃娃,可以买
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78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哪个队做得快!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掌握了什么知识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
么?
(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教学反思:
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从中 提出乘法问题或除法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而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 决除法的计算问题,感
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理解乘除法关系的本质,乘法是求几个相< br>同的数(部分)的总和,而除法恰恰相反,是把这个总和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正因
如此,利用乘 法口诀不仅可以求积,也可以求商。这就是今天教学活动所要发现的
道理。





79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7课时 快乐的动物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
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像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
上,能摆好吗?
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 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
呀?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 小猴的
2倍。
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80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
说9是3的3倍, 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
2、课件出示:P71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
量让学生说完整。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老师引导:这就是 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
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
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 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
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
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
鸭数是松鼠的 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81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71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老师点名学生口
答。
完成练一练第3题,画一画,填一填。
完成练一练第6题,画一画,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4、5题。
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动物乐园”情境, 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
将学生自然地引入收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轻松 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学生动手画图、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交流,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问题。


82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8课时 花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倍”的含义。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中小学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
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课件情景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
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83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2、3、4题。
第2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3题:自己尝试一下。
第4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然后填写。
五、课堂总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花园
蜻蜓是蝴蝶的几倍? 12÷4=3
蜜蜂有多少只? 9×3=27(只)
笑脸有多少个? 4×2=8(个)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 过程进
一步辨别什么样的倍数关系问题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倍数关系问题用除法解决,
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这
样做,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引导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84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9课时 练习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P75第1题
圈一圈,填一填,说出自己列式的意义,并与同学交流。
二、P75第2题
学生自己发掘题目中的调节,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P75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P75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7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 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元
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P75第8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
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85


练习五
(1)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元? 4×6=24(元)
(2 ) 鞋子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体会 “倍”的意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一步辨别
什么样的倍数关系问题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倍数关 系问题用除法计算。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不仅巩固了倍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 发了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6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
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 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
难点: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
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
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87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板书设计:

有多少张贴画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6×8=48 六八四十八
6×9=54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探索6的乘法口诀的 过程中,要体会新旧
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探< br>索,参与研究。前面学生已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本课中采用小
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探究的
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与数学的灵活性。


六九五十四
88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
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 也快到了。看:投影P80的插图,笑笑
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 高兴?
2、四个星期呢,5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的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89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五、布置作业
1、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况制定统
计表。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教学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小
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
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90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第3课时 买球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
难点:发现8和9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9的乘法口诀得数与整十数之间的
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 据乘法意义记忆;
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第2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 )题,第(3)(4)题在小
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91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
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第1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第1题)
2、“口算游戏车”(第3题)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八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2×8=16 二八十六
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
5×8=40 五八四十 6×8=48 六八四十八
7×8=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九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2×9=18 二九十八
3×9=27 三九二十七 4×9=36 四九三十六
5×9=40 五八四十五 6×9=54 六九五十四
7×9=56 七九六十三 8×8=64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教师依据新课程转 变自身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
“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 ,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自
然而然促成了孩子们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 渡。充分地体验
和主动地思考,使孩子们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通过学生
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合适的规律来记忆口诀,突显“解决问题”掌
握知识的过程与方 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
92


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93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第4课时 做个乘法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
2、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 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
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
共有多少句?你是 怎么算出来的?”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 br>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1)学过的乘法
口诀是:1—9的 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
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 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 ,学生的算法
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
94


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3、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
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 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
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4、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
观的小组给 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
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
(3)依次出示3、4 、5、6、7、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法排好,就形
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 学生横看、竖看、斜看
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
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 (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
“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 是56,又表示几个8相加是56。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 两位数的十
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
数的 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9=63 6×3=18 1×8=8;
一位学生说:“58”:另一位学生口算:5×8=40 4×0=0(告诉学生0和一个数
相乘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95


方法是 :一位学生说一个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另一位学生则说出相应
的口诀。如:一位学生说“24” ,另一位则说:“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这两个游戏可在两人间进行,也可在一人和 全班其他学生(或小组其他成员)
中进行,还可在师生间进行,由教师说数,学生写算式。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
如( )×( )=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4、练一练。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 我们对表内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复习,通过小组
合作把乘法口诀进行了有规律的排列。你 们开心吗?
板书设计:

乘 法 表
×
1
2
3
4
5
6
7
8
1
1×1=1
1×2=2
1×3=3
1×4=4
1×5=5
1×6=6
1×7=7
1×8=8
2
2×1=2
2×2=4
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
3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4
4×1=4
4×2=8
4×3=12
4×4=16
4×5=20
4×6=24
4×7=28
4×8=32
5
5×1=5
5×2=10
5×3=15
5×4=20
5×5=25
5×6=30
5×7=35
5×8=40
6
6×1=6
6×2=12
6×3=18
6×4=24
6×5=30
6×6=36
6×7=42
6×8=48
7
7×1=7
7×2=14
7×3=21
7×4=28
7×5=35
7×6=42
7×7=49
7×8=56
8
8×1=8
8×2=16
8×3=24
8×4=32
8×5=40
8×6=48
8×7=56
8×8=64
9
9×1=9
9×2=18
9×3=27
9×4=36
9×5=45
9×6=54
9×7=63
9×8=72
9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知识,学生对全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把本 单元的知
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
学生 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方面,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阶
96


段性的复习和巩固。

97


第九单元 除法
第1课时 长颈鹿与小鸟(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
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 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
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 鹿和小
鸟的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
准备几间房子 呢?谁能列式呢?
46÷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体验感悟
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24只,36只,48只,54只,那么长
颈鹿要为它们 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42只 ,也不是48只,每间房子里住的
小鸟也不是6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 栋房子
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
98


许多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 第一
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出示:学校有24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
2、说明你们的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8(栋) 六八四十八
48÷7=6(栋)
……
6(只)
教学反思:
让 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其实这个过
程就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 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了问
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



99


第九单元 除法
第2课时 长颈鹿与小鸟(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
行求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
同学们到小白兔 家里去看看。
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X k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 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你们能根
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
师: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重点放在用除法解决的
问题上)。
三、体验感悟
师:好,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
随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24÷4=6(只) 24÷4=6(间) 24÷3=8(只) 24÷6=4(间) 24÷8=3(只)
100

语文高考-个人收入证明格式


科技手抄报-作文素材精华本


2010江西高考数学-辽宁考试之窗查询中心


春天来了作文-保定考试院


革命烈士诗歌-陕西大专院校排名


湖南状元-内蒙古大学教务系统


贵阳红枫湖-北京东直门中学


肇庆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有趣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