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912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6: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风的作文-九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 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
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
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 br>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 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学时:
教学过程:
分物游戏
7—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 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
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 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
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 只小猴吃几个好呢?
(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 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
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 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 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
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 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
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练习课
7—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习题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猴子分桃子吗?他们是怎么分的?你认为它她们怎样
分才不会导致吵架?
引出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
二、习题巩固。
1、老师这里有9朵花,3个 花瓶,现在来时要求每个瓶子里必须装有同样多
的花朵,请你给老师分一分,看看每个瓶子里放几朵?可 以怎样分?
一只一只,两只两只……
2、有14支铅笔,要把它放在2个文具盒中,平均每个盒子放几支?
3、淘气家的柜子有三层,这天,妈妈在超市买了15个杯子,你打算怎么样
分?
⑴小组内说一说。
⑵说一说哪一种分法最合理?(平均分)


4、有 16个气球,老师要把它分给4个小朋友,想一想没人分几个、怎样
分,他们才不会发生纠纷?
⑴小组内说一说。
⑵说一说哪一种分法最合理?(平均分)
5、用小圆片代替橘子摆一摆,,填一填,18个橘子。
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有()个。
6、小组内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问题。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平均分的事情?与同学交流一下。
分苹果
7--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形式,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独立操作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
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结果。
生1:我1个1个分,,每堆分4个。
生2:我2个2个分,,每堆分4个。
生3:我用口诀“三四十二”来解决的,知道每个人分4个。
2、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 平均分问题,这个办法,值得大家学习。这
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平均分,这里有一个新问题,你们敢挑战 吗?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塑料袋?
学生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再与全班同学交流。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深化、升华。
小组讨论:分 得的份数与每份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知
识想一想吗?引导学生说出:
每份的个数×分得的分数=苹果的总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分苹果练习课
7—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习题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独立操作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平均分?含义有两层含义:
一是平均分成几份;
二是每份分得的同样的。
二、习题巩固。
1、小兔运萝卜。课本61页第1题。
出示第一题的“小兔运萝卜”主题图。
这两只小兔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 费了好大的功夫,拔
到了12根萝卜。但是它们好像有点不开心,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问题,让它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
还 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问题。
2、小松鼠分松果。课本61页第2题。
出示第二题的“小松 鼠菜松果”主题图,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
一数,最后提出问题:
⑴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⑵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让学生圈一圈或用学具摆一摆,把结果写在书上的方框内。汇报交流时,用
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有3× 6=18个的。
3、圈一圈,算一算。课本61页第3题。
⑴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⑵每个纸箱装4个西瓜,需要多少个西瓜?
4、这些小朋友可以怎样站队?课本61页第4题。
有24个小朋友上操站队,可以怎样排?
每排站3人,站8排;
每排站8人,站3排;
每排站4人,站6排;
每排站6人,站4排。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在练习中你又收获了什么?
分糖果
7—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
性。
2、认识有余数的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表格记录平均分具体的过程,并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朋友 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个小客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老师
还准备了50块苹果来招待他们。如 果分的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应该怎样分
呢?


二、问题探究
1、自由分。
⑴用四个小圆片代表4个小朋友,拿出50根小棒代替糖果,两人一组分一
分。
⑵找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生1:可以1块1块的分;
生2:可以2块2块的分,分6次,每人分得12块,最后剩2块;
生3:这么多,可以5块5块的分,分2次再2个2个分,每人分得12块,
最后剩2块;
......
2、探索用表格记录平均分。
⑴投影显示淘气和笑笑的两种表格,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⑵找学生说说淘气和笑笑分的方法。
3、尝试用表格记录平均分。
⑴你是怎样分的?填一填。
⑵投影显示学生的记录结果。
⑶用表格记录平均分有什么好处?
生1: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
生2:看上去很清楚。
4、孩子们,你们真的很棒,即分的准确又记的认真,4个人都很满意。
三、体验感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教学反思:
分糖果
7—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 p>
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
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豆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帮四个小朋友糖果,我们认识了表格,并学会记录表< br>格,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利用表格平均分。
二、问题研究。
1、分一分,填一填。
把3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可以怎样分?(为了方便起见,
4人1组)
⑴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⑵分一分,把分过的过程记录下来。
姓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2、学校买来70本图书,平均分给二年级3个班。
⑴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⑵分一分,把分过的过程记录下来。


(表格:略)
3、做游戏。拿出事先准备的豆子若干,2人以小组合作完成。
⑴把一些豆子放在袋子中,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
⑵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 分;能平均分成3份,得3分;
如果既能平均分成2份又能平均分成3份,得6分;其他的情况不得分。
⑶每人做3次试验。
⑷总分搞得获胜。
⑸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
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分香蕉
7—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 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
说给大家听?
学生说图意。(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
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算式:12÷2=6(根)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
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2÷2=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12÷2读作:12除以2
在题中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之间说一说。
4、体验感悟。
这时候 ,猴兄弟俩最好的一个好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3人
平均分着吃,它们一个怎样分呢?你 能用除法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解析:也就是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4根,
除法算式是:12÷3=4(根),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这里12表示香蕉总数,3表示份数,4是
个数。
5、智慧老人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他把这些香蕉装在4个
盘子里,你能帮他算一算每 个盘子里放几个香蕉吗?
⑴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
⑵交流订正。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
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分香蕉练习课
7—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实践练习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再次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题目中解决完成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除法各部分名称:
12÷2=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12除以2等于6
明白各部分在具体题中所表示的意义。
二、练习巩固。


1、圈一圈 ,填一填,出示图,让学生在题中自己提问题。并说一说算式中
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⑴现在有8根骨头,要把它平均分给2只小狗,平均每只小狗得到几根骨
头?
8÷2=4(根)(口诀:二四得八)
⑵16条金鱼,每4条分成1份,可以分几份?
16÷4=4(条)(口诀:四四十六)
2、12架飞机。写出算式后,说一说每一部分在题中所表达的意思。
⑴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2×6=12(架)6×2=12(架)
⑵每3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几组?
12÷3=4(架)(口诀:三四十二)
⑶每4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几组?
12÷4=3(架)(口诀:三四十二)
⑷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12÷6=2(架)(口诀:二六十二)
3、有一共18块橡皮。
⑴每6块橡皮装1盒,可以装几盒?
18÷6=3(盒)(口诀:三六十八)
⑵平均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装几个?
18÷3=6(盒)(口诀:三六十八)
说一说每一部分在算式中的意义。
4、说一说,画一画。
16÷4=4围绕这个算式,编写题目。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
忆和应用能力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你们觉得自己的表现怎
么样?
练习五


7—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除法各部分名称:
12÷2=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12除以2等于6
明白各部分在具体题中所表示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
1、引导学生看图义,左图 ,一共有10个扣子,每件衣服上订5颗扣子;右
图,一共有21个果子,由3只小刺猬来运。可以就自 己获得的信息,提出除法问
题,并解决。
2、蓝黄两种汽车,共16辆
⑴每2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16÷2=8(辆)
⑵每4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16÷4=4(辆)


⑶每8辆汽车编成一组,可以编成()组?
16÷8=2(辆)
3、分南瓜。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交流、汇报。
4、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5、根据题目中的 情境,巩固对乘法和除法关系的认识,以及由一个乘法口
诀所引申出来的2个乘法算式和2个除法算式。
三、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 节,在
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
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 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
小熊开店
7—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学会用2—5的乘法口
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下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用收集信息解
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领略数学简洁的思维方法和广泛
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 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
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 ?那位小朋友跟大家
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
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 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生1:买第一辆花费5元钱:20-5=15(元)
买第二辆花费5元钱:10-5=10(元)
买第三辆花费5元钱:10-5=5(元)
买第四辆花费5元钱:5-5=0(元)
生2:1辆5元,2辆10元......
生3:几和5相乘是20得知。
20÷5=4(四五二十)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小猴,小狗 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
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20÷4=5中你发 现了什么?
4、请小猫、小兔各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说说用到哪
句乘法口诀。
小猫:我有40元钱,可以买几个风筝?
小兔:我有21元钱,可以买几个球?
5、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
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6、学生根据图自己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小熊开店练习课
7—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要过冬了,勤劳的小蚂蚁正在吧自己的小家搬到暖和的 地方去,可是库房里有那
么多的粮食,于是蚂蚁妈妈让孩子去搬粮食,一次性把粮食搬走,可是又不知道
到底派几个蚂蚁去合适,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
出示蚂蚁搬家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说说你是怎么解决
的。
共有27粒米,一只蚂蚁一次只能搬3粒米,几只蚂蚁才能一次性搬完呢?
二、实践巩固
1、植树。共有24棵树苗,每行载4棵
⑴可以载多少行?
⑵平均分给3个小组去载,每组载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练一连。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 br>树林里建了4所房子,鸟儿们都将有自己的家,它们带着卡片来找自己的新
家现在我们和小鸟一起 找吧。
疑问:都找到了吗?有些小鸟为什么没有找到自己的家?看来还需要建一所
房子。
3、动物赛跑
采取比赛的形式,说出答案,并说说用了那一句口诀。
三、拓展延伸
结合日常生活及你身边发生的事,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
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快乐的动物
7—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
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
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 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
的课桌上,能 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
小猴的只数是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 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
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生:6 是3的
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
用写 “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
知道 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 br>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
个3,我们就说9是 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
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 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
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
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 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
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
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 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
倍,8÷2=4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教学反思:
快乐的动物练习课
7—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实际问题中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习题练习中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有 几个另一个数,要用
除法计算。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
算。
二、练习巩固。
1、试一试
创设文具店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完成习题,在习题中理解和巩固倍数
的关系。
小兔子:我买了1支铅笔,花了5元;
小花牛:我买了3支铅笔,花了6元;
小狐狸:我花的钱是小兔子的4倍。
理解倍数的关系,读懂题意。
(1)小花牛花的钱是小兔的几倍?
小兔子:2元
小花牛:2元、2元、2元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小兔子:2元
小狐狸:2元、2元、2元、2元
2、练一练
(1)第1、2、3题,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进一步体会倍数的意义。
(2)第4题,看图比一比,完成。
(3)第5题。数一数,根据三角的根据个数来求算倍数。
(4)第6题,算一算。
面包车:我车上有6名乘客;
大客车:我车上的乘客数数是面包车上的4倍;
小轿车: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我车上的2倍。
独立完成后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花园
7—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
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从图中你
知道了什么?
蝴蝶:我们有四只
蜻蜓:我们有12只
小鸟:我们有9只
蜜蜂:我们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
2、提出问题: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1)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2)蜜蜂有几只?
3、解决问题
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代替蝴蝶、蜻蜓、小鸟、蜜
蜂。
(1)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蝴蝶
蜻蜓
√√√√
××××××××××××
也可以用其他符号代替。
(2)蜜蜂有几只?
小鸟
蜜蜂
三、体验感悟
什么是“2倍”,画一画,并举例说一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然后全部同学交
流。
四、课堂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9只
9只9只9只
花园练习课
7—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具体习题中正确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习题中正确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倍数关系,以及可以用倍数解决的问题。
二、习题巩固。74页练一练。
1、第1题。学生直接画在课本上,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
体订正。
2、第2题。读懂题意。
机灵狗:我有5张画片。
淘气:我的画片是机灵狗的3倍。
笑笑:我有10张画片
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画一画,然后回答问题。
(1)淘气有多少张画?
(2)笑笑的画片数是机灵狗的多少倍?
3、第3题,像淘气那样说一说。
淘气:铅笔的价钱是转笔刀的3倍。
订书机:12元橡皮:3元
文具盒:6元旋笔刀:2元
用倍数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4、第4题。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红绳:————————————————————()厘米
黄绳:————()厘米
(1)估一估,红绳的长度是黄绳的多少倍?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2)分别量出红绳和黄绳的长度,算一算,自己估计的准确吗?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六
7—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列式。
1、第1题。读懂题意,再列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18÷3=6(片)口诀:三六十八
24÷4=6(个)口诀:四六二十四
2、第 2题。以直条形式呈现数学信息,左图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倍;右图是已知1份数和 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几份数是多少。
3、第3题。此题的数学信息比较多,需要学生认真审题。
图中乌龟有2只
鸭子:我们的只数是乌龟的3倍
兔子:我们的只数是乌龟的2倍
小鸡:我们的只数是小兔的5倍(得先算出小兔的只数)
4、读懂题意,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5、第3题,像笑笑那样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数间的关系。
有什么是什么的几倍的方法说一说。
二、连一连:
用乘法口诀求商。考察学生的对乘法口诀的背诵及运用情况。
三、看图列式计算。第7题。


1、这是道乘、除法混编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认真审题,选择正确
的数 学信息。
会用题中所给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第8题。这道题是“求一个数是 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的实际问题。解答是注意筛选有用信息。
四、数学游戏
帮助学生弄明白题意,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知识。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与倍数有关的知识,善于 发现,看看生活中哪些问题
是用倍数关系解决的?

缺陷美-校本课程计划


广州华兴银行-自我介绍作文400字


外专局-商检技术


税务师成绩查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一问一世界-应聘自我介绍范文


新年诗-怎样做亲子鉴定


马齿苋的药用价值-晚会主持人串词


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天津中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