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形象之浅析毕业论文
找星星-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题 目
(中、 英文)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Du Liniang
摘 要
杜丽娘形象之浅析
杜丽娘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
寄托着作者
的至情理想。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她冲破封建伦理束缚大胆追求爱和幸福,她成为
了中
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同时,她又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人性
的舒展和理学的压抑在她身上
交织着。情与礼的矛盾冲突,直指程朱理学对人性
的压抑和摧残,这种对人性和生命独立的思考,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对现代人
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牡丹亭》诞生于明末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时期,采用
传统的“私定终身后花园,进京赶考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的模式,寄托着
汤显祖对真情的
执着追求,体现了其浪漫主义文艺观。
关键词:
杜丽娘;人性化;自我意识;情理矛盾
Abstract
In the Ming dynasty playwright Tang xianzu Du
is created in the peony pavilion
is the image
of women, she hopes the author's to affection
ideal. Strong sense of self
that she breaks
feudal ethics bound bold pursuit love and
happiness, she became the
ancient Chinese
women's struggle with the typical
a bundle of
contradictions, human stretch and neo-confucianism
repression was
woven in her body. Feeling the
conflicts and ritual of neo-confucianism, directly
to
the repressive and human nature to trample
upon, the human nature and life
independent
thinking, has the universal social significance,
the creation of modern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he peony pavilion was born in late
Ming romantic
thought popular period, the
traditional
besides the decree that
happy,
pursuit, reflected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Art.
Keywords:
contradictions
Du Liniang; Humanity;
Self-awareness; Reasonable
目 录
摘
要.................................................
..................................................
......................... I
Abstract .........
..................................................
..................................................
............. I
一、自然真淳人性化的价值观.................
..................................................
................. 1
二、大胆真诚的爱情观................
..................................................
.............................. 3
三、强烈的自我意识....
..................................................
.............................................. 5 <
br>四、“情”对“理”的反叛与屈从................................
............................................ 6
HYPERLINK l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94891613 h
9
谢 辞.................................
.......................... PAGEREF _Toc294891614
h 10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
动机很明确,即歌颂人特别是青年男女的真情、至情。用作者
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女子有情,宁有
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
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
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
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记题词》)的确,汤显祖是把杜丽娘作为真情、至情的
化身来加以
塑造的。她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端庄秀雅的一面,又有渴望情感宣泄而反抗现实的一面,<
br>因而,杜丽娘这个形象经过时间的涤荡仍旧光彩照人。
一、自然真淳人性化的价值观
杜丽娘位于一个呆板僵化的包围圈中央,父母的价值观是封建礼教熏陶出来
的那一套,先生陈最良更是一
个酸腐的老学究。父母先生试图把丽娘培养成一个
典型的封建闺秀。杜老夫妇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当时社会
的主流价值观,即女孩子
要知书识礼,相夫教子。他们要求丽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教规范,
以便将来能嫁个好人家。这要求当然是出于对女儿的疼爱,可是这种疼爱的方式
却过于程式化,
过于生硬了,过于看重外界的需求而忽视了女儿自身的需求。从
这个意义上来讲,杜丽娘仿佛是一块招牌
,教育不是对人性的发掘而是对招牌的
擦拭。人和物的区别在于感情和思想,丽娘是有感情的,恰恰她的
思想和价值观
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完全出自天然,少受世俗成见的影响。她懂得欣赏自然风光
的
美,认为亲近自然是很有意义的,甚至在梦中的恋爱也是人性的自然抒发,有
浓浓的人情味。
杜丽娘一出场就开口:“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可见纵使接受着严肃呆板
的家教,丽娘内心的情感还是非常丰富的。窗外莺儿啼
叫报春,她理解为鸟儿想要张嘴与自己对话。她将
鸟儿人格化实际上是她自己人
性化价值观的反映,她的内心有着热爱自然崇尚人性的美好种子,种子一旦
发芽
必然开出人性的花朵,散发出人性的幽香。杜老夫妇和陈最良的价值观却并不人
性化,多受
书本和社会的影响,带有明显的社会化和规范化的因素,因而他们不
可能理解杜丽娘青春觉醒后对生命本
身的热爱。丽娘之父南安太守杜宝,二十岁
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多年的宦海沉浮使杜
宝对人对事的态度
有很强的目的性,他治家如同治政,冷静地维护着自己的权威,不单要求丽娘的
女工精巧过人,还要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俨然一副封建
家长的样子。杜老夫人
完全是杜太守的附庸,自己没什么见识,对丈夫又或多或
少存着畏惧之心,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完全遵从
杜太守的意思,这从她的回答“但
凭尊意”中就可以看出来,她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更别说人性化了
。陈最良
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酸腐儒,他将前人总结的条条框框背个滚瓜烂熟,丝毫没
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讲解《诗经》不外后妃之德思无邪之类毫无生气压抑人性
的陈词滥调。在
《闺塾》一出中,丽娘活泼自然的天性得到了首次抒发,表面上
是春香调皮闹学,丽娘管教不住,实则春
香就是丽娘内心的外化,丽娘也反对陈
最良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只是碍于师生情谊不便开口罢了。丽娘
潜意识里有着
逃离这个束缚人性的牢笼的渴望,去寻一个真正懂得自己适合自己的人性化的天
地
。当她听说府上有一座花园时,爱好天然的个性再也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地
去看看那亭台六七座秋千一
两架是个什么模样,绕的流觞曲水太湖山石名花异草
是个什么景象。
一日,丽娘避过双亲自作
主张去后花园玩赏美景,她顺应着自己的天性,同
时也顺应着人性,没有被陈俗滥调束缚了手脚。她的行
为标准不是师傅、父母的
那一套,而是顺乎人性、发自天然的一种价值取向,她看来,亲近自然比死读书
更有意义,感受春天的气息比后妃之德更值得珍视。【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
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
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
芯看的这韶光贱!”她深深的被自然的美
[1]
景所吸引,陶醉其中。“她懂得欣赏美,出自于
自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当她
看到了姹紫嫣红的鲜花,发现了春天景色的无限美好,而这些又引出了她
的无限
感慨,抱怨这大好春光却无人赏识,而身居闺房的她却无权欣赏,自己的情绪由
喜转悲,
由叹转怨。【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
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咸凝眄
,听生生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歌溜的圆。”丽娘
因花鸟而生情,她在园中看到了杜鹃、荼蘼早开花了,而
牡丹却开得太迟而没能
占先,实际上是暗语自己虽美丽却无人欣赏,流露出她对虚度春光的惆怅,有对<
br>美丽青春被耽误的幽怨和感伤。“杜丽娘空有青春美貌,却无人欣赏,不由得感
到生存的荒芜和生
命的空虚。而后笔锋一转,‘听生生……’这两句使得明丽的
[2]
春日时光又辗转而归。”丽
娘人性化的价值观使得她热爱大自然,美妙的自然
风光引发了她对青春的热爱,热爱生命的她发出了对自
己命运的感伤。然而她没
有令自己陷入感伤无法自拔,而是寻求解脱,这解脱之法便是爱情,梦中的爱情
虽然虚幻却是真实情感的喷发,是人性的自然舒展,没有什么“礼教之大防”、
“男女授受不亲
”之类非人性化的价值观在头脑中作祟,她让自己的情感自由燃
烧,充分释放了人性中爱的激情,她是如
此的肯定这种合乎人性的情感,甚至为
了这种感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可见,杜丽娘这个形象有着自然
真淳人性化的
价值观。
二、大胆真诚的爱情观
杜丽娘身上
寄托着汤显祖的至情理想,她是一个至情的化身,她为了追求爱
情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用汤显祖自己的
话来讲就是:“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
杜丽娘者乎!”话说回来,丽娘爱情的起点不得不说是许久以来的
压抑的欲望的
释放,封建闺秀突破传统贞节观,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她因爱成梦,因梦即病,
病死复生,生而力争,战胜书生的懦弱和父亲的反对,终于赢得了自由的爱情,
谱写了一曲至情的颂歌。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经过了灵与灵相恋,人与鬼相
[3]
恋,人与人相恋三个阶段。”杜丽
娘对爱情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最初的朦胧随性
到鬼魂阶段的真挚主动直到再世为人时的大胆捍卫这样的演变
轨迹。穿越生死只
为情就是她大胆真诚的爱情观的体现。
杜丽娘奉父母之命读书,顺应了当时
的社会风气。她学习的第一课《关雎》,
就点燃了少女对爱情的朦胧渴望,这与杜老夫妇约束女儿行为的
初衷背道而驰。
“她凭直觉体味出了《关雎》是一首爱情恋歌,她说:‘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
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她背地里悄然费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
[4]
此矣。今
古同怀,岂不然乎。’表现了杜丽娘爱情心灵的初步觉醒。”《惊梦》
一出中,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
春色满园时节踏春游园,她发现自己和春天一
样美。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杜丽娘的青春彻底的觉醒了,
青春的活力使她将对
爱情的渴望和周围美好的景物完全融为一体了。朦胧中她忘却了自己,化为一缕魂,走入一个梦境,随性中初尝爱情的禁果,生命的欲望得到了舒展。“大量的
精神分析表明,梦是
睡眠状态下的精神活动,是潜意识活动的产物,平时受显意
[5]
识压抑的欲望意念的释放。”
因此,杜丽娘感春生情,情是她梦中幽会柳梦梅
的动因,尽管此时的情是说不清道不明来由的。在《寻梦
》一出中,杜丽娘冲破
了封建思想枷锁,为刚刚萌芽还不甚明了的爱情进行了一次勇敢而冒险的探索。<
br>她做了那样一个被传统道德视为有失体统的梦,丝毫没有自责反而故地重游重温
旧梦,置一切闺禁
于不顾,这便是她追求自由爱情迈出的大胆的一步。她细细回
味梦中与柳梦梅欢会的情景,由喜悦转入悲
伤:“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阳台一
座登时变。”梦中的情景已经不在,只有将心事向树诉了:“偶然间
心似缱,梅树
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的结果
喜
忧参半,喜的是揭开了爱情的神秘面纱,忧的是对爱情只能渴望而无法实现,
不由得懊悔万分:“春归人
面,正相看无一言,我待要折,我待要折的那柳枝儿
问天,我如今悔,我如今悔不与题笺。”表现了她对
梦中爱人的痴情。激情过后,
丽娘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处境,家庭社会不会认可自己的爱情。“杜丽娘在强
大的
[6]
自然爱欲和强大的封建社会制度的双重压力下日渐憔悴直至红绡香断
。”尽管
她的躯体已经死亡,但对爱执着的精神依旧存活,她愿死后葬在梅树下,表达了
为实现
爱情理想视死如归的决心。她为自己描下了一幅二八春容,完成了与柳梦
梅的灵魂恋爱,之后,在中秋之
夜踏入冥界。
从《冥判》到《回生》是人(柳梦梅)与鬼(杜丽娘)恋爱的阶段,这时杜
丽娘
对待爱情已经不是懵懂随性的态度,而是深情主动大胆追求。鬼魂身份没有
令丽娘自惭形秽,更没有令她
退而却步,她将至情体现地淋漓尽致。面对冥界判
官的盘问,丽娘不卑不亢对答如流,且大胆问询自己丈
夫的姓氏。判官查了婚姻
簿,告诉丽娘她的丈夫叫柳梦梅,并放她出了枉死城,寻找柳梦梅,又令花神保
护好她的肉身,为回生做准备。在《幽媾》一出中,丽娘听到一书生念诗曰:“他
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朝思暮想的意中
人。与意中人欢会,身为鬼魂的丽娘表
现地既勇敢又谨慎。因为真诚痴心的爱,
她大胆深夜来访,与柳生共度良宵,将世俗的伦理观念完全抛诸
脑后。因为担心
吓着柳生,她一直巧妙隐瞒自己的身份,直到柳生与自己难舍难分。在人与鬼的
这场恋爱中,丽娘完全占据着主动,她不请自来,她隐瞒身份,她令柳生爱上自
己,这些看起来似乎有些
心机,其实都是出自对柳生真诚的爱恋,出自“至情”,
是无可厚非的。在《冥誓》一出中,生问:“因
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答:“爱你
的一品人才。”生问:“喜个甚样人家?”旦答:“但得个秀才郎情倾
意惬。”至此,
杜丽娘的爱情观可以非常明确的概况为:情倾意惬。她要找的不是门当户对的身
份,而是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她要的是两个人精神上的互相契合,她要的是
一个知己。她对知己和盘
托出了自己的身世,令他帮助自己复生。可即便是知己,
她也不能完全放心,既嘱咐又威胁着说:“妾若
不得复生,必痛恨君与九泉之下
矣。”这小小的威胁也是充满爱意的,因为爱的深,所以害怕失去,这样
的担忧
也是一种至情的表现。至此,杜丽娘再度穿越生死,由鬼还阳成人,与柳梦梅结
为了真正
的夫妻。
从《婚走》到剧终是人与人恋爱的阶段,有情的杜丽娘和柳梦梅成了眷属。
这时的丽
娘不是懵懂的女孩,也不是深情的鬼魂,而是一个身在封建伦理道德规
范下追求爱情自主的女子。她要像
个斗士一样捍卫自己来之不易的爱情,除了勇
气,更需要智慧。要使世俗接受自己和柳生,必须有世俗肯
接受的筹码,丽娘想
到了功名。当柳梦梅得中状元之时,二人的婚姻本应见容于世了。可老父的阻挠却使好事多磨,丽娘据理力争,说明保亲的是母丧门,送亲的是女夜叉,努力使
自己的婚姻得到承认
。甚至父亲提出:“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的条件时,
她也没有动摇,她选择勇敢的与柳生在一起
,足见丽娘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从阳世到阴间,又从阴间回到阳世,这就是杜丽娘爱情
生活的整个世界。她
在出生入死追求爱情的行动中谱写了一曲至情的恋歌。大胆和真诚不足以概括她的爱情观,但至少是两个关键词,引发我们对爱情的无限感慨!
三、强烈的自我意识
<
br>杜丽娘能够穿越生死的重重阻隔追求并捍卫自己的爱情,与她有着强烈的自
我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但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随着自己境遇的变化而萌
发成长起来的。这种自我意识最初表现为对爱情
的朦胧渴望,继而是一种生命意
识和个性解放的自觉,最终表现为一种自我需求战胜传统偏见的行动。
杜丽娘认识自己既是从《诗经》的启蒙,更是春光烂漫的美丽景物的触动。
春天是生机勃勃、万
物生长的季节,正如杜丽娘的青春充满着原始的力量。怒放
的花儿正如杜丽娘猛然觉醒的青春,美丽奔放
不可禁锢!“她以一颗灵慧敏感的
心,通过大自然的触发,认识到了自己。也真正地有了自我存在的意识
,感受到
了本体生命的活力与欲望。正是有了自我存在的意识,她才强烈地追求生命中自
己渴望
的美好爱情,通过爱情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为此不惜付出全部的生命。
她以一缕精魂为自己在梦里创造
出了一个相爱的对象,这是她极力在寻找自我,
[7]
肯定自我的表现。”所以,杜丽娘身上体
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追
寻自己梦中情人的过程中体现为一种生命意识和个性解放的自觉,使
她越来越明
白“我”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清楚“我要的是什么”,“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存
在,不依赖任何人。这一点自我意识的存在就比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有了更
加进步的意义。同样以反叛
姿态出现的崔莺莺就显得略微逊色,她更多表现出了
封建礼法塑造出的贵族小姐意识:含蓄典雅、怯懦犹
豫。她的自我意识较模糊,
决定不是很果断,行动也不是很大胆,如果没有红娘这个军师的出谋划策,她
的
命运也许是另外的一番景象。而杜丽娘不同,她的路是自己选的更是自己走的,
她明白自己要
的是什么,不求助旁人,为自己的幸福奋斗。她独自一人游园,春
光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开始了探寻生
命意义的旅程。寻梦实则是寻找自己,寻
找自我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本身的价值。她领悟到爱情是生命不
可缺少的部分之
后,暂时冰封了那不完整的躯壳。她在离世前为自己描下一幅春容,这样自我欣
赏正是自我意识的最好证明。她以灵魂的姿态去找寻柳梦梅,找寻爱情,同样是
强烈自我意识支配下完成
的。丽娘后来成功与柳生结缘,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没有沦为丈夫的附庸。《圆驾》中,父亲提出“
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时,丽
娘可以选择遵从礼教规范做一个孝顺女儿,也可以选择遵从自我意识的需
求和柳
梦梅在一起,她的回答是“叫俺回杜家,赸了柳衙,便作你杜鹃花,也叫不转子
<
br>规红泪洒”显然,自我意识战胜了传统偏见。追求爱情的强烈而持久,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的至情至
性,这就是杜丽娘所具有的感人力量。
“弗洛伊德的意识、潜意识理论,提及了人格的三个层面:本我
、自我、超
我。他认为:‘本我’是原始冲动、欲望以及被压抑的愿望的综合。‘自我’是在
现
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而来的,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成为二者的协调者。‘超
我’ 则是伦理、道德、社
会规范等的汇集。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本我’
更多的受潜意识的支配,受人的原始欲望的牵引
,倍受压抑,它却不安分,要求
[8]
挣脱束缚;而‘自我’受意识的支配,受人的理性、情感
的指引。”仔细研读
《牡丹亭》可以发现,杜丽娘是从本我层面的内心情欲萌动到认识自我再到摆脱超我的束缚导致的自然情感的释放,显示了她在婚姻爱情生活中从本我的觉醒到
自我的觉悟。杜丽娘
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欲:“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
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她的这种本我追求
在现实世界中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只有在梦幻行为中,本我才能突破超我的压制,摆脱人间礼教的束缚,
大胆接受
爱情,满足了自己的本能欲望。之后,欲望的释放促使了自我的苏醒,丽娘获得
了对生
命对自我的体认,“欲”逐渐转化为“情”。强烈自我意识支配下,奔放的
情感才得以释放,人性才可以
舒展。
四、“情”对“理”的反叛与屈从
杜丽娘是一个被历代读者所推崇的形象,她最引人
注目的地方就是突破封建
礼教束缚的叛逆精神。她的叛逆,表现为用“爱情”挑战“伦理”,倡导人性的
复苏和回归,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同时,“杜丽娘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为爱情无法实
现而坚强,又为爱情的有条件的实现下而顺服,人性的舒展与理学
[9]
的压抑在她身上交织着
,从而升华为经典。”然而,“情”和“理”的矛盾纵使
十分尖锐,但也并非不可调和,只要有一方肯让
步,矛盾就可以解决。当时封建
伦理制度的统治力量是强势的一方,杜柳二人处于劣势,况且他们的爱情
要得到
社会以及家人的认可,这样的境况下“情”屈从于“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牡丹亭
》中,情与理既有对立又有调和。“在明代理学思想强化的特定
时代,‘情’指的是生命的欲望,生命的
活力和自然的状态;‘理’指的是社会生
[10]
活构成秩序的是非准则。”程朱理学讲究“存
天理,灭人欲”,维护理而抑制个
性的发展。作为“至情”化身的杜丽娘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一往情深
,出生入
死,起死回生。这异乎寻常的人生经历,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人的感情情欲自我生
命的追
求,其表征是对“理”的冲突和反叛。这种追求力量与“理”的严整秩序
是格格不入的,它昭示了爱情作
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观念的冲突,即“情”与“理”的冲突。
“情”的冲突对象实质上是“理”所建
构的严整社会秩序,是沉淀于社会心理深层的牢固传统意识。但这
种对立和冲突,
《牡丹亭》没有在现实人世中予以展现,而是把它放置在一个超现实的怪诞幻境
中进行展示。这是因为杜丽娘所追求的“天然之情”,追求人性与人的本能的被
体认,这种理想在现实中
是缺乏可能的,只能寄托于幻想,寄托于梦境,寄托于
冥界,一切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都在虚幻的世界
中得以实现。因为杜丽娘的这
种“至情”没有在现实环境中与“理”进行至深至烈的冲突,所以“至情”
的呼
号一旦从理想的幻境中返回现实人世,就显示出手足无措的彷徨与迷茫,最后那
于现实中铸
造的根深蒂固的“理”的意念重于内心深处泛起:“必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秀才,比前不同。
前日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那个为追求爱情而冲击“理”的秩序的杜丽娘,还阳后却
开始维护那个秩序了。
杜丽娘的行动在幻境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表现,让我们看到在她反叛行动中隐约的<
br>屈从于封建势力的意识。丽娘虽然有冲破生死的“至情”力量,但还是想获得父
母对她的婚姻的认
可,因而鼓励柳梦梅去获取功名富贵,以取得社会的支持与承
认。此时,那经过了多少努力和追求才获得
的清醒认识的“情”已经向“理”屈
服了、回归了。这样的结局,反映出至情理想在现实秩序里的无奈、
迷惘,反映
出杜丽娘挣脱传统束缚而终又回落到束缚之中的必然心灵轨迹。
汤显祖的崇高的至
情理想,在经历了天上地下虚实变换后,重重地跌回了现
实,理想终究没有完全战胜现实,理想在现实的
土壤里才能成长。所以,婚姻在
爱情这个骨架的支撑之下还需要礼仪这个血肉来包裹。情和理谁也没有击
败谁,
而是互退半步,达到一种中和的状态。这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在肯定人性
的同时,
汤显祖的头脑中还滞留着一些传统伦理观念。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
庙记》中公开宣称,戏曲应当为完
善“三纲五常”、为维护封建教化服务。他还
在《南柯记》中大谈女性的“三从四德”。可见,传统的伦
理道德所推崇的节妇
义夫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扩张的伦理规范,使得汤显祖的理想人格潜移默化地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因此,在以“情”抗“理”
的冲突中,也就时
断时续地隐存着不少缓冲地带。所以,“情”与“理”的强烈
冲突和尖锐对立,在《牡丹亭》中并未得到
长久的持续。他在打破传统规范的同
时,想树立起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典型,但在现实中一时又难以
实现。茫然
四顾之际,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占了上风。在显示对“情”高度张扬的同
时也
对传统伦理观念心许默认的过程中,杜丽娘也就慢慢地消融在“情”、“理”
合一的框架里了。这种艺术
构思正展示了汤显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因为无奈,
才借着文学艺术的想象来排遣、平衡他不平静的心理
状态。
文学艺术的想象拥有无限的表现空间,或天上地下,或生死轮回,或创设一种虚实相生的境界,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之真、人性之真,也表达出超现实
的梦幻之美。选择梦
境寄托情怀,一是社会现实复杂不得不用曲笔,二是作者的
理想国过于美好,缺乏现实存在的可能,只有
钟情于梦。他以奇崛的想象,浪漫
的笔法构建了一个以“至情”为中心的瑰丽的乌托邦。《牡丹亭》是一
个美丽到
极致的梦,她的出现使中国古代对爱情的追求与理解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叛逆而
唯美,
散发着人性关怀的光辉,成为了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
汤显祖生活的时代,封建制度已走
向没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地萌发,
而统治者仍奉孔孟之书为经典、程朱理学为正统,以理学取士。
可是,理学发展
到这个时期已日趋教条、僵化,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学术界出现了
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逐渐形成新的观念:把人从神圣的伦理规范和枯燥的
理学观念中拉出来,置身
鲜活的现实世俗生活,体味世俗人情和感性欲望的合理
意义,追求世俗的生活、独立的个体和自由的个性
。新思想的曙光激发着人们的
热情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因此,伴随着对个性解放的号角,在戏剧
创作
中也出现了一股浪漫思潮:高扬“情”帜,打破传统,反抗“理”的秩序,表现
出“情”对
“理”的挑战反抗。汤显祖是该思想的践行者,他在《牡丹亭》中就
以火一般的热情,描写了我意识的重
要性,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具有现
代思想解放张扬个性的精杜丽娘对自由矢志不移的追寻,宣扬
了真情的神圣和超
越生死的力量,高扬起鼓荡于这阵春风中的一面旗帜。
杜丽娘就是这样一个
自其诞生以来就引起极大反响的人物,对女性意识觉醒
有促进作用,对艺术创作有启迪作用。她歌颂了自
然的人性,歌颂了美好的爱情,
宣扬了自由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翁敏华,尤华评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罗建新.“礼”与“理”的叛逆——兼论崔莺莺与杜丽娘的抗争形象[J].重
庆交通大
学学报(社科版),2007,(7):62-69
[3]张兵,杨绪容.牡丹亭爱情观的矛盾和局限
[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4,(2):17-20
[4]赵山林.牡丹亭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汤春华.杜丽娘心态探析[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6,(15):25-29
[6]章颖.汤显祖说情[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7]王永恩.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8
[8]胡佩霞.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杜丽娘与林黛玉爱
情之比较[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84-86
[9]王治浩.杜丽娘的形象及其内涵[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7):69-71.
[10]杨艾明.《牡丹
亭》情与理的冲突融合[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8,(27):65-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