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别妄想泡我
974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9: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肇事者-浙江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课题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1、使学生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
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
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
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学习
使 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 位
目标
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
教学重点
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一、导(复习导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如: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
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

这里有多少存款? 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
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数位
……万千百十个 →计数单位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 内
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

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与教:
1



1、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

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
几个省,直辖市 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投影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学生自学5分钟回答问题。

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
问题需要提的?

2、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

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
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19612368这个数有多大呢?

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

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
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请同学们用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
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
关系?
a.认识数级: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
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
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为
一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个 级左边一级
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
b.认识“数值”



2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
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识。

2. 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3. 基础训练相应练习。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数位

……万千百十个 →计数单位
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
显示”亿”。
每4个数位为一 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个级左边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


教学
后记
























3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第2课时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二)

亿以内数的读法。(课本第5页的第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
一的第2~5题)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
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
感。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
理解读数的规则。 。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级中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
ppt课件、数位顺序表 。
一、导(复习导入)
1、数位顺序表知识.
让学生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
含哪些数位?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 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个级数的读法.
下面这些数怎么读:
4000 2008 105 120 3025
3、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二、学与教
1、教学例2。(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
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
先让学生尝试读法
2、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 的”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2496是个级上的数。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4






























3、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6表示6个万 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 2表示2000个万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
读法。
讨论:2496与26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 :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
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 1。
即时训练.
读一读:50000 180000 2350000 40000000
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各数(可以画出分级线);
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
4、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 都是含两级的数.
不同点 : 6407000个级上有7000;24960000个级上是0.
老师: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教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多
少万)再读个级上的数.
板书 :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万级上的数是”640”,
就按照个级 来读─六百四十,在添上”万”字,然后再接着读个级
上的数.)
小结: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着读个级上的数.
即时训练.
读一读:1205000 2358700 18006500 256050
每级中见有0的数的读法.
写出85000300
5、讨论,尝试读法.
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
分别:8500┆0300
读万级的数:八千五百万 读个级的数:零三百.
启发: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正确读法: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即时训练.
读一读:2430800 23000050
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 每级中间有0(不管是连续两个0,或是3个
0)的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的不读零.

5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
2、课文第8页第2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不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
不同。
3、练习一的第3-5题。
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
方面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先哲合适的读数方法。
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正确地 读出图下面的数,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亿的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读数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体会和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先读
万级的数,在读个数的数.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
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中间有 0的应该读零(联系两个0
或着三个0的只读一个零),没级末尾的0不读.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二)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640┆700 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万级上的数是”640”,就
按照个级来读─六百四十,在添上”万”字, 然后再接着读个级上
的数.)
小结: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着读个级上的数.
每级中间有0(不管是连续两个0,或是3个0)的都只读

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的不读零.


教学
后记

6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 3课 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亿以内数的写法.(课文第6页的例3、第7页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内容
一中的第6~8题)

1.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目标

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ppt课件 、 练习题
教学准备










一、导(复习导入)
1、亿以内数的读法.
(1)先要求学生读出下面各题的数.
32000 1200000 1050000 30080000
40500000 186400 1086400 10086004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
的数的读发.
2、万以内的数的写法.
(1)出示9650,学生读:九千六百五十
擦去”9650”,让学生根据”九千六百五十”写数.
(2)出示”7080”,学生读:七千零八十”.
擦去” 7080”,让学生根据” 七千零八十”写数
(3)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体会.
学生可能回答:
从高位写起,那一位上是几就写几,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就写0占位.
要注意含有0的数的写法.
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刚才我们写的几个数 ,都是万以内的数的写法.同学们掌握
了这些方法,还谈到了写数的体会,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很好!这 对
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写数很有帮助.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
容─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 :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学与教
7


















2、教学例3.
投影出示: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手拉手活动.
尝试写六千八百五十万.(对照数位顺序表)
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如:
六千八百五十万含有几级的数?(两级)
你怎么知道?根据什么?(读数时有”万”字)
万级数位上是多少?个级的数是多少?
写数步骤:先出示数位顺序表.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写万级上的数.
问: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在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生:6850.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6850
写个级上的数.
问:个级数位上有没有数?(没有)
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
如果不写0,就剩下”6850”行不行?为什么?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在6850后面写上”0000”,即68500000.
读一读.
同样,把68500000分级,在读做:六千八百五十万,然后和原来的读
数(原题目)进行比较,检验.
显示: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让学生尝试写数;
3、引导启发:含有几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个级上的数字
是多少?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要注意什么?
(同样,这也是含两级的数,万 级上的数字是”3080”,个级上的数
字是”0000”.在写数时要注意:万级上的“零”要用0表 示,个级
数位上要用0占位.)
写一写: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同样,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学出这两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检验;
提出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或来势来讲解;
全班交流,板书正确写法: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写作:6723112
看数读一读.

8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7页”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完成,请4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全班校对.
2.课文第7页:“你知道吗?”
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对学生形成数感,感受数
字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素材。
3、练习一的第6题的一、二排
第6题“看计数器写数”要求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看珠
子写数2、练习一的第7题,
本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数位线或数位格来
代替,逐步过度到直接写出.
4、练习一的第6题的第三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 3课 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在写数时要注意:万级上的“零”要用0表示,个级数位上要用0
占位.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写作:6723112


教学
后记

9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 4课 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读,
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
学习目标
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树的读,写法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数位顺序表、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基础练习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9 ┆ 0 0 0 0
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________
1 0 5 ┆ 0 0 0 0
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 3 0 0 ┆ 0 0 0 0
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 ┆ 0 0 0 0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___
“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
1 0 2 0 ┆ 0 8 0 0
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
10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 二十三万五千 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13090034,96000000,860100,13909000
(2)写一写:九千六百万 一千三百九十万九千
八十六万零一百 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
行连线?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表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1)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度到直接写数.
如:第一步,先明确有几级的数.
第二步,划线表示万级,个级万级 个级,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
每级含有死个数位.
第三步,分级填上数字:10250600万级个级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 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 二百万零六十三
2.课本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让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课本练习一中第9题.
要求:
(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比如第(1)小题.
提出问题:最高位是什么位?
(对照数位顺序表)百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十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千位上写什么数字? 其余各个位写什么数字?
(3)第(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11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10.12.13.15题.
第10题呈现了一个读,写数的实现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
数.教材这样设计题目的目的既可使学生感到有趣,也为教师组织
合作学 习提供了素材,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并组织开展活动.
第11题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读,写其中 的数.图片的内容可使学
生了解有关知识,扩大视野.
第15题是判断题,同过呈现的4个数 据让学生说出是否合理,不仅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了学生对大数的数感,而且训练
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2.作业 课本练习一的第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
后记






12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 5课 时 比较大数的大小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文第13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
教学内容
习二中的第1.2题)

1.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两(或
两个以上)大数的大小
教学
2.通过探索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两(或两
学习目标
个以上)大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多个(两个以上)大数的比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复习导入)
读出下面各数.
32800 230008 1230080 3200000
要求:
1.题目用课件逐一出示;
2.学生看数后,读数(每小题可请1.2位学生来读);
3.课件出示每一题读法;
4.全班对照数字,齐读一遍.
二.学与教
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并回答问题.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4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1)读一读:400000读作四十万
4000000读坐四百万
(2)回答问题.
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十万)
13

























百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百万)
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示的大小一样吗?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4)想一想:如果去掉数位顺序表,你能否一下看出这两个数谁大
谁小?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说:从数位的比较可以容易看出谁大谁小,一个是七位
数,一个是六位数,七位数大于六位 数.
这种想法很好,也很正确,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
比一比
700000和6000000 9999和111111
2.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紧接着出示:
6500000和5600000
问: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那么,又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6500000大于5600000.
问: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读 数.根据数位顺序得出六百五十万大于五百六十万.(两个
数的最高位都在百万位,一个是6,一个是5 ,6个百万大于5个百
万.)
引导探索:可是5600000中的第2个数字是6.而650 0000的第2个
数字是5,6比5大.我说5600000大于6500000行不性?为什么? < br>(对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判断,很容易说出理由.老师引导的目
的,是让学生概括出位数相同时 ,两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
启发: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位数相同时,看最高位 (学生可能会表达成”第一位”,教师要
予以改正.)最高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最高位数字小的, 这个
数就小.
紧接着,教师再出示:
3306558和3380000
问:那个大,那个小?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等学生争取回答结果并说出比较方法后,老师再问,从中你又知道
了什么?
应到学生 概括出:最高位上数字相同,就看后一位数字,后一位又
相同,就看再后一位的数字,这一数位上的数字 大,这个数就大;反
之亦反.
3.教学例4(出示中国地图册挂图.)
先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以下几个省的位置;
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
(2)问:你去过这些省吗?看到了什么?给同学做个简单介绍.(学生
知道什么就讲什么)
(3)幻灯出示各地区特点的形象图片,教师先对这些文化名胜作简
单介绍,然后再呈现各省的 面积数.
(4)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5)随意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
如: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14





















经过以上的 基本题练习,学生根据位数多数字大,位数少的数字
小,很容易得出结果.这时再要求学生用”>”号表 示,得
1100000>454800
又如比较:西藏:1210000和新疆1660000.
学生根据,位数相同,从最高我诶开始比较,也很容易得出结果.
1210000<1660000
(6)引导归纳大数的比较方法.
(7)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出问题:根据面积大下,将这六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你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
程.
(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七位数的有:1100000 1210000 1660000
六位数的有:454800 720000 485000
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先出现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个七位数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七位数:1660000>1210000>1100000
六位数:720000>485000>454800
正确排列:
1660000>1210000>1100000>720000>485000>454800
三.练习
1、课文第1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树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
的方法.
2、课内外作业.课文练习二的第1.2题.
这两题是配合”比较大小”安排的练习题.

教学
后记

15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 6 课时 大数的改写

大数的改写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

1.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改
写整万的数.
2.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
教学
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3.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目标
4.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1.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改
写整万的数.
学习
2.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
近似数的方法 .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目标

教学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做范围
教学重点
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教学难点

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写作:
二百零四万五千 写作: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写作: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吨 写作: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个 写作:
写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幻灯补充正确写数.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 读作:
3500000 读作:
10200000 读作:
86000000 读作:
学生读数完成后,教师板书补充读数.
二、学与教
1、教学例5
16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
胞的作用.如图: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
书。
一小滴血液含有:
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
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学生明确了整万数与非 整万数后,不仅对改写以”万”坐单位的
数有帮助而且对将非整万数”四舍五入”到以”万”作单位的近
似数做了铺垫.)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
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 ”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个”万”字.这样照
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
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立改成.老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
点进行强调.
2、教学例6.
(1)投影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
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
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 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
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怎样把这两个数改为整万的数?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 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
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10 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17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6)想一想:怎么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该写成以”万”作
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在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
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陪.
(7)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 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写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3、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 6 课 大数的改写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390000=139万
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教学
后记

18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数的生成 第1课时 数的产生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材第19-20页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
顺序。

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是
整数的一部分。
2.使学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 的
含义,3.掌握数位的顺序和 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
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
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 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顺序表。

一、导入
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 顺序吗?谁能从右往
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 2006
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 (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
(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
自然数?为什么?
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追问:哪些数是整数?
二、学与教(十进制计数法)
1.教学计数单位。
19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 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计数
单位有哪些?(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想一想,这些计数 单
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 今
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
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
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
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
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 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
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
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少?接下去一千万 一千
万地数。数到10个一千万时,说明向前一位亿位上进1,是一亿。
这时计数单位是什么?
提问: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每位满几就向前一位进 l?
③我们还可以这样数下去。师生共同一亿一亿地数到十亿、
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亿?十亿 十亿地数到一百亿。提问:l0个
十亿是多少亿?谁能说一说,这里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
①小结: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有哪些计数单位吗?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的数位按顺序说——说有哪些计数单位。
2.说明十进制计数法。
刚才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几就要向前一位进l?想
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 系是怎样的?
说明: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像这样每相邻的
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法。
追问:怎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在十进制计数法有哪些
计数单位?





三、教学数位顺序表
1.讲解数位。
(1)提问:阿拉伯数字有哪几个?
说明: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例如386,是一个数,它
要用三个数字3、8、6。
追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几个数字?
板书1529。提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些数字 ?这个数从右往左
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指出: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 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
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0













(2)下面数里各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多少?2625
313
说 明:数字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数字3
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在百位上表示3个 百。一个数字所在的数
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2.教学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
除了已经知道的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外,多位数的数位也是按一
定顺序排列的。请看整数的数位顺序。
提问:从右往左除了已经学习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外,依次
还有哪些数位? 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认识数级。
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 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
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右往左,哪些数位是个级?哪些数位是万级?
哪些数位是亿级?
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3)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3.认识多位数的组成。
(1)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 样分
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2)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一说各有哪些数位,最 高
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3)下面各数亿级、万级、个级上的数各是多少?
263004 2063245 12304325
引导学生先分数级,再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数级上各是多少。


教学
后记

21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2课时 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21页。
教学
目标
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上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ppt课件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导入

1、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学生口答。
2、投影出示:

(1)、10个亿( );10个十亿是( )十个百亿是( )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二、学与教
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7690000 读作:
7002000 读作:

1、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一直拨到九千万。
问:九千万加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

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2














3、教学例1
(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
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
(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
法读出这个数。







三、练习
1、要求学生读出“做一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
2、完成基础训练相应练习。
四、小结:
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学
后记


23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1、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
计算方法。
教学
2、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目标


学习目标
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ppt课件。
一、导入(谈话导入)
1、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那买了生活和
学习用品后 ,兴高采烈地去结帐时,结帐处的阿姨是怎样给你们
算帐的呢?用计算器算帐有什么好处吗?想一想,什 么土地方,
哪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呢?
2、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调查作业提前布置)
教师:昨天让大家回家调查发结帐时所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
说说。
算盘也是一种计算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算盘的知
识呢?
二、学与教
1、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
(课件简单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
2、珠算
(1)介绍珠算
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珠算。珠算是我国劳动人
民在 长期的生产、计算实践中,首创的一门科学的计算技术,是
我国珍贵的历史产物之一。据记载,十五世纪 初期,珠算已经得
到广泛的应用,并先后流传到朝鲜、日本、韩国等邻邦,成为东
亚各国广泛使 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梁、档、框、顶珠、上珠、下珠、底珠。
24
























3、算盘的计数方法。
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做个位,定
位是有算盘计数的特殊要求,再从个位 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
千位等与整数的数位顺序一致。
使用算盘时,只有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算珠
都靠框时,表示没有数。 说明:“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一个上珠表示,“10”
一般不用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 表示,也不用两个上珠表示,而用
十位上的一个下珠表示,这一点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一致的。
4、珠算拨珠方法
用拇指拨上1、2、3、4、
用食指拨去世、2、3、4、
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有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
7、8、9。
5、了解计算器的知识
(1)了解计算器的外观
(2)说说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
(3)认识计算器的面板。
三、练习巩固
练习用算盘拨数:67 80 12 121
四、板书设计:
算盘各部分名称:梁、档、框、顶珠、上珠、下珠、底珠。
用拇指拨上1、2、3、4、
用食指拨去世、2、3、4、
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有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
7、8、9。


教学
后记



25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___数学__教案
课题
用计算器的计算 第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课本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教学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目标

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ppt课件
一、导入(练习导入)
投影下列题目。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 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
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 br>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二、学与教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
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演示动 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
些初步 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
的计算器)
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26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
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6+179 825-138(板书)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1548÷43= 49×39= 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
号就可以了
2、教学例题2
出示:9999×1 9999×2
9999×3 9999×4
(1)独立计算,把结果写出来。
(2)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出示:9999×5 9999×7 9999×9
(3)按照找出的规律,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这些题的答案。
(4)运用计算器对答案给予验证。

三、练习巩固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
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
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教学
后记





27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第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的练习

练习课,课本第28页到32页练习三的内容。
1.使学生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目用简便方法比
计算器还要快一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计算器,数学卡片
教学准备

一、基本练习
1、回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法。
2、学生相互启发、补充。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3、完成教材第28页的第5题。

投影出示,读题。
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
4、写出下列各数。

(1)一亿三千八百万 写作:( )
(2)四亿零八十万七千 写作:( )
(3)六百亿九千零二万 写作:( )
(4)一千零二亿零二十万 写作:( )
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1)300000000 =( )亿
(2)2800000000 =( )亿

(3)8 =( )亿
(4)5 =( )亿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第15题

(1)四人一组,分组游戏。
(2)讲明游戏方法

每人用数字卡片摆出一个多位数,其他三人分别读一读。
28

















反复摆、读,交流自己的读数的方法。
2、把下面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2045000000 七亿
32100000000 七十亿零八百零五万
700000000 三百二十一亿
350070000 二十亿四千五百万
7008050000 一百零三亿
1 三亿五千零七万
用3、6、0、0、0、0、8、9、这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最大的数。 ( )
(2)最小的数。 ( )
(3)不读0的数。 ( )
(4)约等于1亿的数。 ( )
(5)改写成8369万的数。( )


4、教材第30页第13题。
5、教材第31页第14题。
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6、教材第32页的第19题。
(1)看清题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口算结果
(3)出示题目的下部分。
(4)看看结果是否合理,分析一下错误原因。
(5)计算出精确值进行验证。
(6)谈谈做题感受。


教学
后记
29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活动课 1亿有多大

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建立数感。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
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
感。

教学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一、导入(问题导入)
老师提问:我们已经认 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
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
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 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
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
山那么高吧。

二、学与教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研究选择
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
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 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
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
算1亿张纸的高度;
30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
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
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 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
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
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 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
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

三、练习
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
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板书设计: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教学
后记







31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所学内容 1、通过练习巩固的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大数的读写、
比较、改写、省略等有关知识。 。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掌握大数的读写、比较、改写、省略等有关知识。
1、通过练习巩固的第一单元所学内容, 进一步掌握大数的读写、
比较、改写、省略等有关知识。 。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练习题
教学准备













一、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是( )。
A.数位名称 B.计数单位 C.计数法
2、下列数只读一个0的是( )。
A.6041607 B.25 C.9100200
3、10个一万是( )。
A.十万 B.一万 C.一百万
4、下列各句子中,画线的数是近似数的是( )。
A.四(3)班有52名学生 B.小红身高约130厘米
C.学校图书馆有图书12658册
5、在1和2中间加上( )个0,这个数读作:十亿零
二。
A .9 B.8 C.7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从个位起第八位是亿位。 ( )
2、500123>05万。 ( )
3、用5、8、1、2、0写成一个最小的五位数是
12580。 ( )
4、2406230中的6表示6个
万。 ( )
5、89463800000的近似数是90
亿。 ( )
32
















三、填空。(27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五位是( )位,计数单位
是( ),与“亿”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 )和
( )。
2、数320023003左边的“3”在( )位上,表示3个( ),
中间的“3”在( )位上,表示( )。
3、一个数由1个百万,5个万和4个千组成,这个数写作( ),
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6
分)
4、按要求写出下面各数:最小的九位数:( ),
最大的七位数是( ),比1000000小1的数( )
5、38□800≈38万,□里可以填( ),19
□2000000≈20亿,□里可以填( )。
6、2500000000=( )万=( )亿
7、用0、4、8、2、9、6这些数字(每个数字都必须用上),组成
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的六位数
是( )。 8、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
小的顺序排列起来。(4分)
5050150 50501050 5051500
5150050 5515005

四、连一连。(8分)
80080000 88000000 8000008000
8080080000
八十亿零八千 八千零八万 八千八百 八十亿八千零万
五、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8分)
1、一千万、三百万、六十万和五百组成的数
( )。
2、五亿、三千万、五千和二十组成的数
( )。
3、二百亿、二百万和二十组成的数( )。
4、六千万和四百组成的数( )。
六、按要求改写下面各数。(12分)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4分)
(1)3880000= (2)24100000=
(3)74600000000= (4)1400000000=
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4分)
(1)45632800000≈ (2)8056210000≈
(3)42≈ (4)9956000000≈
3、某市植树节期间共植树3 64865棵,把“364865”这个数按下
列要求取近似数。(4分)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 )棵;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四舍五入到十万位:约
( )棵。
33


七、在○里填上“>”“<”或“=”。(8分)
9980○10010 20030○9896 74560○47560
15026200○15100000 240万○2396000
8475○8万 89万○890000 ○130万
八、用计算器计算前三小题,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结果。
(9分)
8888×1= 8888×2= 8888×3=
8888×4= 8888×5= 8888×6=
8888×7= 8888×8= 8888×9=
九、用0、0、0、2、3、4、5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只
写 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8分)
1、所有的0都不读:
2、只读一个0:
3、只读两个0:
4、读三个0:


教学
后记






34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
小。
教学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形象感知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使学生了解1公顷、
1平方千米的大小 。
ppt课件(让学生课前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和宽)
教学准备

一、导入(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球赛吗?(学生自由谈一谈,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让我们一起看一幅体育场的图片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35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数学信息。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个体育场的面积有多大,你们能帮助
老师想一下办法吗?
生:……(生可能会说,这么大,怎么量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 位,公顷和平方
千米。师板书课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学与教
活动一:学习公顷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对操场的长和宽进行了测量,谁能说一
说自己测量的数据?
生:我测量操场的长是140米,宽是100米。
根据你们测量的数据,你能计算出后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大。
140×100=14000(平方米)
师:你认为用平方米去测量像操场这样大的面积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其实有 一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多大的面积
是1公顷呢?谁能估计一下,你认为1公顷有多大?
生:教学楼那样大。
生:象操场那样大是一公顷。
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
教师边说边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估计我们的教学楼大约 是一公顷,在你知道了一
公顷有多少之后,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不正确, 因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而
我们的教学楼的长不到100米,宽更不到100米, 所以它的面
积没有1公顷。
36












师:你怎么知道教学楼的长和宽都不到100米,你进行测量了
吗?
生:没有。因为 我们对操场进行了测量,操场的宽是100米,
而教学楼的长和宽都没有操场的宽长,所以我认为它的面 积不
到1公顷。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你认为呢?
师:那么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是什么进位关系呢?谁能说一说?
师:那么2公顷=( )平方米,30000平方米=( )公顷
活动二:学习平方千米
1、师:在生活中 ,公顷是否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呢?并不是,如
果人们要进行较大面积的计算时或是测量时常用比公顷还要 大
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课件出示: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师:从字面来分析,你认为多大才是1平方千米?它和公顷
有什么关系呢?学习
注意:这里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也可能是比较直接。
当学生的回答效果较差时,教师 可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学习的面
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它们都是边长的
多少 的正方形。(平方千米也可以写成km2及1平方千米=100
公顷)

三、练习(方法应用:学习小知识)





教学
后记

课件出示,让生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板书:
1公顷=10000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7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第二单元课堂检测

第二单元所学内容练习
1、通过练习复习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
算。 。
2、熟练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改写。 。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


教学重点
熟练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改写。
熟练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准备
练习题
38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你能进行单位换算吗?
7公顷=( )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公顷
( )平方千米=400公顷 ( )公顷=50平方千米
44公顷=( )平方米 720000平方米=( )公

4、填空: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500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平方千米=( )公顷
12公顷=( )平方米 110000平方米=( )
公顷

5、你知道吗?
(1)、东营区新区广场面积大约有20( )。
(2)、区一中操场面积约26400( )。
(3)、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
(4)、中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 )。
设计意图:课堂上设置小检测,不但 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况,而且还可以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补救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目标达成情况,而且还达到了对所学知
识的巩固练习的目的。

检测题答案:
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答案略。(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师当场点评。)
3、70000、2、4、5000、440000、72
4、300、600、50000、200、120000、11
5、(1 )、公顷( 2)、平方米( 3)、平方千米( 4)、
平方千米

39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课题
第1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课

教学内容
文第35-36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

40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教学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
目标
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
处学。

1、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
2、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准备



一、导入(复习导入)
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二、学与教 (学生先自学教材内容10分钟)
1、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2、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3、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41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三、练习
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
作铺垫。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射线:是直的,只有一个端点,一端可无限延长。
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___数学__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认识角

42


教学
目标
学习
目标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
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
的形成过程。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
学。

1、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准备




一、导入(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射线、直线。
(学生独立整理完成)





二、学与教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

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 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
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 各部分名称。






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 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
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



43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1、2
2、P39、2、
3、课后作业:P40、8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3课时 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
“做一做”)
教学内容
37-38页的内容,

44


1、认 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
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
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教学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
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目标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
学习目标
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情景导入)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 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
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
宇航 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

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学与教

(一)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
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
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


< br>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 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

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 提下列问
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

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 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
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 约有多

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45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 (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
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
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
么?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 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
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三)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
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4课时 角的分类


认识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课文
教学内容
底41页的例2、例3及相关的练习)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
教学
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46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
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
学习目标
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目标
教学准备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
(分类)


二、学与教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
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 三类角中,
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 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
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
47







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练习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
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5、课后作业:P43、3、5。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第5课时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课题

按给定的度数画角。(课文第42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第
教学内容
2题,以及练习五的第2、3、5、6题。

48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
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
有关知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
趣。

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准备

一导入
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

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学与教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
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
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
意画的步骤。








49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
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
角。
3、课后作业:P44、7。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50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
1、让学生通过测试进一步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知识。
2、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3、通过测试后的讲解总结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 。
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知识
巩固和掌握第二单元所学内容。
练习题
一、填空。(63分)
1、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 )作单位,计算较大
土地面积用( )作单位。(6分)
2、常用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排列为
( ),其中,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为( ),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为
( )。(9分)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5分)
(1)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
(2)杭州西湖面积大约是650( )。
(3)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4
( )。 (4)东北三省总面积约是80( )。 (5)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420(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3分)
3公顷=( )平方米 1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0平方千米=( )公顷
6500公顷=( )平方千米 40平方米=( )平方厘米
50公顷=( )平方米 280平方米=( )平方
分米
9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21平方米6平方分米=( )平方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千米。 ( )
2、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 )
3、一个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
等。 ( )
4、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公顷。
( )
5、测量土地面积常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 ( )
6、一台计算机屏幕面积大约是780公顷。 ( )
三、解决问题。(25分)
1、李叔叔承包了一个面积为2公顷的桃园。如果每4平方米可种
51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
























1株桃树,那么这个桃园一共可种桃树多少株?

2、某条高速公路长是 420千米,宽是50米,这条高速公路占地
面积是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3、一台收割机每小时行驶6千米,收割的宽度是2米。这台收割
机一天工作5小时,可以收割 多少公顷小麦?

4、通翔街心广场面积为9公顷,如果用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 形
花砖铺地,需要用多少万块花砖?

5、一个长方形牧场长8千米,张 叔叔开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
速度绕一圈需要半小时,这个牧场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52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所学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 直线,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区
别。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画角和量角的技巧。
3、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学思想。 。
加深对角的认识,巩固画角和量角的技巧,培养作图能
力。 。

教学重点
巩固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知识。
让学生学会画角。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测试题
一、判断题(9分)(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 )
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 )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 )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 )
5、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
6、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 ( )
7、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 )
8、小军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 ( )
9、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 )
二、填空。(38分)
1、直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 ),它有( )
个端点。 3、射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
长。
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这两
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5、锐角的度数小于
( )度;大于( )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
做钝角;( )度的角是直角,( )度的角是平
角,( )度的角是周角。 6、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
条射线。
7、从一点引出两条(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
的( )。
8、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是直线,( )是射线,
( )是线段。
53























9、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钟面上( )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10、把下面这些角分别填入适当的圈里。
920 340 1150 860 150 1210
1350 900 640 1600 390 990
11、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这
一点是角的( ),两条射线是角的( )。
12、通过一点可以作( )条直线,两点之间可以作( )
条线段,从一点出发可以作( )条射线。
13、我们学过的角有( )、( )、
( )、( )和( )。
14、3点整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
角。 15、已知∠1+∠2=125°, ∠2=35°,那么∠1=
( )。 16、∠1与46°的和是一个直角,∠1=( )度。
17、如果∠1是∠2的3倍,∠1=96°,那么∠2=(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6分)
1、线段有( )个端点。
A、1 B、2 C、无数
2、通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
A、1 B、2 C、无数
3、平角的两条边( )。
A、在一条直线上 B、在两条直线上 C、无法确定
4、下面( )是射线。
A、米尺 B、手电筒的光 C、D、竹棍
5、小强画了一条( )长5厘米。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角
6、把直角、钝角、平角、锐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是
( )。
A、直角、锐角、平角、钝角 B、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C、钝角、平角、直角、锐角 D、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7、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 )。
A、15° B、20° C、135° D、150°
8、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
A、160° B、40° C、120°
四、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6分)
( )个 ( )个 ( )

五、画一画,量一量。(24分)
1、请分别画出90°、40°、125°的角。

2、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A .

3、过B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54


B .

4、过A点画一条射线,然后在这条射线上截取一段2厘米长的线
段。


5、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
·
· ·
6、量出下面各角分别是多少度,并在图上标出来。再写出它们各
是什么角。


教学
后记















55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课文
,及练习六的第1-3
教学 内容
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
题 。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教学
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目标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图片、题卡、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情境导入)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
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学与教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
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
56













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3、作业: 第48页6--9。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
后记






57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2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
教学内容
算。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埋下伏笔。
教学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
力。
目标
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计算规律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准备














一、基础练习
(一)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 教师以口算卡的形 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
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 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二)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
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 br>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
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58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
钱,得到4棵小树)
2、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3、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
思维。
4、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
后记













59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___数学___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第3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例1)(课文第49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
—4题)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图片、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2、笔算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
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学与教
课件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 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 12
-------
290
60

















1 45
-------
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
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 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
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
后记









61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第4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练习

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文练习七的第5
—11题)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
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题卡、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
150= 15×6=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
8=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 152 246
× 16 × 23 × 34
---—— ———— ————
804 156 964
62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 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
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
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 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
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三、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 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
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 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3、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

教学
后记










63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5课时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2页(例
教学内容
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
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目标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
学习目标
中的特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练习题、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908×4=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学与教
课件出示例2:
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
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64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
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 看乘数末尾共有几
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
后记






65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第6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文第54页内容及练习
八的第5—9.题)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
它去解决问题。
3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
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ppt课件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 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
(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
速度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学与教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
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
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66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练习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
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教学
后记






67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7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
“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内容
第58页的例4,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
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概括和表达能
教学
力。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
力。
目标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
探索的良好习惯。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图片、ppt课件。
一、导入(问题导入)
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
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
也要乘几。
(2)两 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
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 什么?
8×4= 25×160=
68




















教学
后记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学与教
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
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 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
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3、作业:第59页4、5。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
也要乘几。两数相乘,一个因 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
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69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8课时 乘法估算

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文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
教学内容
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
教学
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目标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情境导入)
师: 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
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 年级全年级共有1
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二、学与教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
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
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
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 运水多少桶?

70







教学
后记
三、巩固练习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 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
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
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
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5、作业:第63页8、9、10、11、1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
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71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9课时 练习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
教学内容
页的第7—11题)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
的进行运算。
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规律。
教学 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 性。
目标
4、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运
学习目标
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

教学重点
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应用知识解决 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
教学难点
用的能力。

练习题
教学准备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到
人人参与。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 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的零在笔
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又
是怎样变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 12 × 18 = 216 (1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详
72











细的讲解。
2、那么(2)(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
想的?
3、而(3)(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 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
克)或(400×3)×10=12000(千克)。
用笔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
(千克);(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
此400×30 =12000(千克)。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
谁来说一说。

教学
后记














73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第四单元所学内容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的全过程掌握其算理。
第四单元测试卷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

测试题
教学准备















一、知识游乐场。
1.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425×36,积是( )位数。400×30积的末尾有( )
个0。
4.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作
( );6小时可奔跑( )千米。
5.一个篮球的单价是123元,买了26个,一共要用( )元。
6.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它的速度是( )
元。
7.在○填上“>”、“<”或“=”。
180×5 ( )160×6 10×500 ( ) 550×
10
8.计算12×400时,可以先算( )×( )=
(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
9.( )×速度=( )。
10.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 620×1600=
992÷16= 620×( )=9920
二、我是公正的小法官。
1.如果两个因数末尾各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至少有两个0。
( ) 2.一艘轮船的速度是340千米。 (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都是四位数。 ( )
74

















教学
后记
4.0×100的积一定大于0×50的积。 ( )
5.小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50米分,2小时行多少米?列式为250
×2。 ( )
6.学校组织198名同学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每人的费用是30元。
这些同学 的总费用大约是6000元。 ( )
三、精挑细选考眼力。
1.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2.竖式计算456×65时,456与6相乘实际是( )。
A.456×6 B.2×456 C.456×60
3.学校买了4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56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要求的是( )。
A.数量 B.单价 C.总价
4.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 )。
A.扩大10倍 B.扩大100倍 C.不变
四、计算训练营。 1.直接写出得数。
25×40= 50×13= 34×3= 73×20= 70×50=
600×12= 80×40= 0×50=
2.我会用竖式计算。
208×35 = 182×47 = 430×80 =
407×30= 93×220 =
180×73 =
3.估算下面各题。
59×42≈ 32×61≈ 993×19≈
45×99≈ 185×31≈ 101×23≈
4.列式计算我最棒。
(1)134乘12,积是多
少?
(2)17个504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350,另一个因数是48,积是多少?
(4)216的45倍是多少?
五、走进生活。
1.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 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
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2.一 个粮食加工厂碾了一批大米,已经装了96袋,每袋75千克,
还剩2700千克没有装。这批大米共有 多少千克?
3.李大伯家的长方形菜园扩建,长增加到28米,宽不变。扩建后
的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5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__数学__教案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
垂直和平行 第1课时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
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
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
程,掌握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一、导入(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
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学与教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 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
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76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
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
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
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 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 br>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
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 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
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揭示课题)
3、 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
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 平行的。同学们,你
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
哪些物体 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
同学
4、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练习巩固
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 个
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
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 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
是怎样折的?
4、 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
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77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第2课时 画垂线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
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 6题。)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
垂线最 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
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 性质,直线
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 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
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学与教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 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
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 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
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 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
78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
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
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
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
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板书设计: 画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
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
79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第3课时 画平行线、画长方形

学习平行线,画长方形的方法。((课文第67页的例3、练习十一的地3、4(2)(3)题。)
1、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学
4、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
的能力。
目标
5、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1、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学习目标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
教学重点
一组平行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
教学难点
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准备
80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
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学与教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 骤: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
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
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 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
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在你所画 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
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
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可以
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
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 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
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练习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2、作业:68页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画平行线
步骤: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
着直尺,沿另一条直 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
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81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
教学内容
的例1)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
教学
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目标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目标

82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 的所
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
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
生讨论交流。


二、学与教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
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 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
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
们的关系吗?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三、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



83




教学
后记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
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2课时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学习
画高,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课文第71的例2、第72页的“做
教学内容
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的意义和画高的
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
的兴趣。
目标

84


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学习目标
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
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图形,剪子,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
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
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 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
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学生自 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
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
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
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
用吗
二:学与教
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
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
上?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
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
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
85


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
的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第3课时 练习课

本单元知识的综合练习。(课文第74-76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 形内角和为
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
数学思想。
86


4、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

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
学习目标
律。

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量角器、ppt课件。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87








二、学与教
1、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

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
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

2、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
度数。

3、出示图形,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小
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 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练习

完成基础训练练习。





教学
后记


88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本单元所学内容
1、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行和垂直的相关知识。
2、学绘画垂直线和平行线。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五单元测试卷

1、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平行和垂直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2、学绘画垂直线和平行线。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测试题
一、知识游乐园。
1.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
线。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 )。
3.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 ),相对的两条
边互相( )。 4.平行四边形对边
( )且( );( )和( )都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 )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 )。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等腰梯形的两
( )相等。
7.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一条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
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 )形。
8.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 )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精挑细选出真知。
1.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A.四个角 B.四条边 C.对边
2.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 )垂
线。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长方
89
























教学
后记

4.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这个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 )。
A.大 B.小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5.一条直线既垂直于直线a也垂直于直线b,那么直线a和直
线b( )。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无法确定
三、我是公正的小法官。
1.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 ( )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
4.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如果不互相平行就一定互相垂
直。 ( )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梯形。 ( )
四、操作题我能行。
1.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2.根据下面每个图形标出的底,画出图形的
高。 下底
3.在下面的梯形中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
三角形。
4.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
5.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五、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有( )个三角形
( )个长方形 ( )个梯
形 ( )个平行四边形
六、解决问题我最棒。
1.一只 小羊在河边吃草,口渴了想喝水,请你设计一条从草地
到小河边最近的线路,并在图上画出来。
2. 一个平行四边形两条相邻的边长分别是l4厘米和17厘
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实验小学有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花坛上底长6米,下底长
8米,腰长5米。如果在花坛四 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
米?
4.直角梯形的一个内角是75°(如下图),这个直角梯形另一
个内角是多少度?






90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课题
第1课时 口算除法

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内容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
教学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
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目标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ppt课件。
一、导入(练习导入)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二、学与教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
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 90÷30= 83÷20≈ 80÷19≈
91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怎
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
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
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 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50÷50
360÷90 810÷90 80÷40 40÷20 60÷30 360÷
60
2、书后:(P80 1、2、3、4、5)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4÷2 6÷3 36÷6 42÷7
450÷50
360÷90 810÷90 80÷40 40÷20 60÷30 360÷
60


教学
后记



92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第2课时 口算除法练习课

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内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教学
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目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
教学重点
法。
教学难点: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ppt课件。

1、口算。
30÷1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7200÷90=
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口算。(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提问:“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

4、根据画面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5、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表示什么?
93






























6、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

提问:“大约”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

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

教学
后记



















94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笔算除法

课题
第1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1。
教学内容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目标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40×( )<83 60×( )<508

二、学与教
1、课件出示例2 。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
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
么位置?
3
30 )9 2
95

































9 0
2
(2)课件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
么位置?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
一位上面。




2、P82 1、 2.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第83页1、2.


教学
后记
96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第2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四的练习。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
法。
2、让学生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练习题、ppt课件。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 170 30×( )< 140 80×( )< 360
90×( )<637 40×( )< 83 60×( )< 430
2、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除数是两位数,要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商1,要看前几位?
分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3、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逐题分析错的原因。
4、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5、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后,列式计算。







97





学教







教学
后记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第三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师出题练习。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1、巩固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练习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60 210÷70 350÷50
2、脱式计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笔算:63÷20 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笔算: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20 478÷70 163÷30 294÷60
2、应用题
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
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3)计划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
成任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
98





学教










完?



三、思考:
○×20=□ □×20=○ ○÷20=□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 □×20=○ ○÷20=□
□÷20=○ ○÷□=20 □÷○=20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




教学
后记






99




上坳小学四年级上学期 数学 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
第四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 算除数是
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
法。
教学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目标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
学习目标
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
教学重点
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Ppt课件
教学准备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
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
100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东北大学分数线


天津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重庆巴蜀中学网站


七擒孟获-会计年终工作总结


一分钟自我介绍-读书名言手抄报


我想变成什么的作文-北京二级建造师报名


电信号码百事通-换届纪律要求


感恩日志-广东省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吃的学问-镇江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