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理论基础:自我心理学

温柔似野鬼°
940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9: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含沙射影游戏-等待戈多读后感


第二章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理论基础




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好理论更加实用
——寇特•列文( Kurc Lewin )

就像一个没有六分仪的水手,一位精神科医师如果没有理论就启程航向无意识的暗潮,
则很快就 会迷航。精神分析理论是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基础,它为病人表面上浑沌的内心世
界带来秩序、使精神科 医生够填补并超越描述层次上的症状分类与诊断标签,并提供了一种
进入与理解心灵深处的方法。理论不 只引领临床工作者去诊断与了解病人,也提供关于如何
治疗的信息。理论的理解帮助精神动力取向的精神 科医师决定他要说些什么、在什么时候说、
该如何说,以及哪些东西还是别说比较好。
当代动力取向精神医学最少包含四个广泛的精神分析理论架构:一、从佛洛伊德古典
精神分析理论衍 生而来的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二、从梅兰妮•克莱茵与其他“英
国学派”成 员的著作所衍生而来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ry);三、源于汉斯
•寇哈特及其后许多贡献者的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四、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 )。
< br>虽然已有许多著作讨论这些学派,这里我们将只检视这四个理论架构的显著特征。接
下来各章则会 为这里的讨论再“添增血肉”,阐释如何在临床情境下应用它们。

自我心理学

作为一位精神分析的探索者,佛洛伊德早年深深受到地志学模型(如第一章所述)的影
响。歇斯 底里症状被视为是意念或事件的记忆被潜抑的结果。佛洛伊德假设心理治疗的介入
会解除潜抑而唤起记忆 ,接着,经由详细地以言语来描述一个被忆起的致病意念或事件,伴
随着强烈的情绪,可导致症状的解除 。例如,一位年轻人的手臂瘫痪可能源于潜抑了想动手
殴打父亲的欲望;根据这个模型,这个年轻人可以 借着从无意识忆起这个欲望,谈论它,表
达对父亲的愤怒,从而恢复手的功能。这个宣泄方法(carh artic merhod),即所谓的消散作
用(abreaction),将无意识的致病记忆带回到意识当中。

然而地志学模型很快就让佛洛伊德感到受挫,他不断遭遇病人抵抗他自己的治疗操作。
有些记忆无法被带回到意识中,因为造成这种阻抗的防卫机制本身也是无意识的,所以也无
法触及。这 些观察使佛洛伊德断定自我同时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成分。

随着《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的出版,佛洛伊德引入他的自我(ego)、本
我(id)与超我(s uperego)三重结构理论(tripartite structural throry)。在这个取代 地志
学模型的结构模型里,自我被认为殊异于本能驱力。自我的意识面是心灵的执行机体
(ex ecutive organ),负责决策与整合知觉资料;自我的无意识面则包括防卫机制(例如潜
抑 ),以抗衡藏匿在本我之中的强大本能驱力——特别是性驱力(libido即原欲)与攻击性。



本我是全然无意识的内心动源(intrapsychic agency) ,只对释放张力有兴趣。能够控
制本我的,只有自我的无意识面,以及超我——结构模型中的第三个动源 。超我大多是无意
识的,但某些部分的确为意识所觉知。这个动源含有道德良心与自我理想,前者禁制< br>(proscribe) (也就是基于内化的父母与社会价值,而命令什么不应该做);相对的,后者则
指定(prescribe) (也就是命令人该做什么,或该成为什么)。相较于自我,超我往往对于 本
我的对抗更为敏感,因此多半浸淫在无意识中(图2-1 )。


< br>自我心理学将内心世界界定为一种动源间的冲突。当原欲与攻击性力求表达与释放时,
自我、超我 与本我就互相交战。动源之间的冲突产生焦虑,这个焦虑信号(signal anxiety)
改变了 自我,此时便需要防卫机制的作用。精神官能症状的形成正可以这种方式来理解:冲
突产生焦虑,焦虑进 一步造成防卫,防卫则导致本我与自我间的彼此妥协。症状就是一种妥
协的形构,抵制来自本我的欲望, 但也用一种伪装的方式满足了欲望。

例如,一个有强迫性人格疾患的会计师总是担忧上司对 自己发怒。其实他暗地里憎恨
着上司,他这种想对上司发飙、告诉上司自己是如何看待他的欲望,转而投 射为他对上司发
怒的焦虑。作为一种无意识的防御,他百般阿谀、谄媚迎合上司,以确保自己绝不可能被 归
咎对上司发怒,上司却反而被他这种行为惹恼,结果两人之间总是存在一种紧张关系。换句
话 说,会计师的奉承方式抵御了他自己怒气的爆发,但是它也包含了一种攻击欲望的和缓表
达,从这种方式 在上司身上所造成的反应便可以得见。

这种妥协的形构是正常的心理过程,精神官能症状只 是一种异常的变体。诸性格特质
也可以是这种妥协形构,并代表一种对内在冲突的适应性与创造性解决方 案。


防卫机制

佛洛伊德承认防卫机制的存在,但他把 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潜抑(repression)此一
机制上。佛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在她的代表性著 作《自我与防卫机制》里扩充了佛洛伊德的工
作,详尽地描述了九种防卫机制:退化、反向作用、抵消、 内射、认同、投射、自我对抗、
逆转与升华。更重要的是,她强调对自我的防御运作做更细腻地审视在治 疗上所具有的意涵。
精神分析师不能只注意去揭露那些来自本我、不被接受的欲望,而必须对于自我所呈 现的防
御努力当中的种种变化,也给予同等的关注,它们会在治疗过程中以阻抗的方式表现出来。

将精神分析的重心从驱力转移到自我的防御时,安娜•佛洛伊德预见了精神分析与动力
取向精神医学从精神官能症状形构转向性格病理的运动。我们现在仍部分地根据典型的防御
运作来界定 许多形式的人格疾患。因此,动力学派的精神科医师必须广泛熟悉诸防卫机制,
因为它们对了解精神官能 症问题与人格疾患是很有帮助的。

所有防御的共通点,是保护自我免于本我的本能要求。我 们没有一个人没有防御机制,
而我们用的是哪些防御手法,则透露出许多关于我们自己的讯息。防御机制 的分类方式,通
常是依据一个阶序,从不成熟或最病态的一直排列到最成熟、最健康的,而且一个人的防 卫
机制侧面图是判断其心理健康的良好指标。最普遍的防卫机制,即依照这种阶序列于表2-1
中。

表2-1 防卫机制的阶序
原始防卫
分裂:将自我或他 人的经验区隔开来,而无法整合两者。当一个人被面质其行为、思
考或情绪上的矛盾时,他(她)会以淡 然否认或漠视态度来响应。当自我或他人的两极化面向
因彼此不兼容而引起冲突时,使得以用这种防卫来 避免。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内在的防卫机制,也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这种现象牵涉到一
种行为模式,它把微妙的人际压力施加给另一个人,让对方承担自我的某个面向特征,或将
某种 内在客体投射给对方。而成为投射对象的那个人,就会依照被投射的方式来行为、思考
或感受。

投射:面对内心无法接受的冲动及其衍生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感知与反应,就好像这
些冲动是外来的一样。跟投射性认同的差别,在于投射的对象没有转移。

否认:籍自忽略某些感官讯息,去逃避难以面对的外在现实。

解离:个人在自我认 同、记忆、意识或知觉等各领域之连续感的瓦解,是在无能为力
与失去主控的情况下,一种维持心理掌控 感之假象的方式。虽然跟分裂相似,但在极端的案
例中,解离会使人对事件的记忆也产生改变,因为自我 与事件之间已经完全脱节。

理想化:把完美或接近完美的属性加诸于他人,以作为一种避免 焦虑或其他负面情绪
(诸如轻视、嫉妒或愤怒)的方式。


动作化: 无法自制地将无意识的欲望或幻想表现出来,以作为一种逃避痛苦情绪的方
式。

身 体化:将情绪痛苦或其他情感状态转化为身体的症状,并且集中关注于身体的(而不
是内心的)问题。

退行:回到更早期的发展阶段或运作方式,以逃避跟当前发展阶段相关的冲突与紧张
状态。

分裂幻想:退缩到自己私密的内心世界,以逃避对人际情境的焦虑。

高阶精神官能性防卫

内射:将一个重要他人的某些方面加以内化,以作为当失去该 位人士时的一种响应方
式。人也会内射一个有敌意的坏客体,作为一种让自己对该客体拥有虚幻控制感的 方式。非
防御性的内射是正常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认同:以变得像另一个人来内化 对方的属性。内射所导致的内化表征,仍会被体验为
“他者”,反之,认同则是被体验为自我的一部分。 和内射一样,非防御性的认同也是正常
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置换:跟某个想法或客体相关的感受,被转换到另一个在某些方面相似的想法或客体
上面。

理智化:以过度、抽象的思考来逃避痛苦感受。

隔绝情感:将某个想法和与其相关的情绪状态分离开来,以避免情绪的骚动。

合理化:将不被接纳的态度、信念或行为加以正当化,使其得以为自己所容忍。

性 欲化:将性的意义赋予在一客体或行为上,而把负面的经验变成刺激且令人兴奋的,
或是藉此挡掉与该客 体相连的焦虑。

反向作用:把无法接受的欲望或冲动转换成与之相反的另一面。

潜抑:驱逐无法接受的欲望或冲动,或将它们挡在意识之外。这种反应跟否认的不同
之处,在于 后者(即否认)跟外来的感官讯息有关,前者则与内在状态有关。

抵消:借着详细解释、一 再澄清,或是做出完全相反的事,以试图否定某个先前的评
论或行为所包含的带有性意味、带有攻击意味 或让人羞愧的意涵。

成熟的防卫


幽默:在困苦的情境 中找到滑稽且或讽刺的成分,来减少让使人不快的情感与个人的
不安。这个机制可让人与事件之间多一点 距离与客观性,使个人得以反思正在发生的事。

压抑:有意识地决定不去注意特定的感觉、 状态与冲动。这种防御与潜抑和否认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是有意识而不是无意识的。

禁欲主义:试图消除经验的享乐面,因为该享乐产生了内在冲突。就像独身主义一样,
这机制可以有助 于超验与灵性的目标。

利他主义: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戮力以赴。利他的行 为可用于解决自
恋的问题,但也可以是伟大成就与对社会产生积极贡献的泉源。

预期:籍着对未来成果与成就的计划与思考,来延迟立即的满足欲求。

升华:把遭社会所反对、或是自身内心无法接受的目标,转化成社会可接受的目标。

自我的适应面

自我对心灵的重要性不只限于防御运作而已。海因兹•哈特曼(Heinz Hartmann)因为关
注自我的非防卫面向,而成为当代自我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他让自我远离本我,而
重新 把自我聚焦于外在世界。哈特曼坚持自我有一个“无冲突的领域”是独立于本我驱力与
冲突之外而发展的 。给定一个“一般可预期的坏境”,那么某些在出生时就出现的自主性自
我这些功能包括思考、学习、知 觉、动作控制与语言等等。因此,哈特曼的适应性观点,即
认为自我存在一个自主、无冲突的领域,实是 衍生自他的观念。哈特曼相信,借着消解性欲
与攻击的能量,甚至某些防御也会切断与本我本能驱力的关 连,而衍生为自主或可调适的防
卫能力。

戴维•拉帕坡与伊迪丝•贾克森针对哈特 曼尚未完成的,进一步将他对自我心理学的开
创性贡献加以精炼。今天,作为病人精神动力评估的部分例 行程序,亦即临床工作者需考虑
到的自我功能、自我强度及自我脆弱度等等,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贝拉 克等人系统化地将
自我功能变成可供研究与临床评估的量表。最重要的自我功能包括现实感、冲动控制、 思考
过程、判断力、综摄—整合功能、掌握—胜任、一级与次级的自主能力等等。

承包经营合同-元宵节活动主题


初一优秀作文-推荐信留学


美丽贺卡-贺词格式


业绩评价-欧美个性签名


考试之后作文-铁皮鼓读后感


大学生就业情况-中秋促销


我的名字作文-小班上学期工作计划


抒情散文精选-教师节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