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温柔似野鬼°
614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9: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中语文知识点-实习个人总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
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
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 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
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
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 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
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 顺序表
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比
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 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
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 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
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


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 生快乐地获得知
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
含义。
四、教学难点
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
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
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
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的理解。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请读出下面各数。(指名读)
8256 302 2005 7600
2、数一数:(开火车)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0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00
3)从6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3、(1)指名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填空。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
一千是(一万)。
8236是由8个(千)、2( )、3个(十)和6个( )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以上所讲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 br>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那么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
大的数?
你们说的都很正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万更大的数,板
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1)投影出示主题图: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2、教学例1
从同学们刚才 尝试读数中,我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


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
知识点。
(1)投影出示图例: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2)计数单位的认识:
①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 的知识─满
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②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
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 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
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 br>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a、观察图片。
b、思考拨珠过程。
c、交流,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
(4)认识数位顺序表。
①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
②进一步向 学生说明: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为一级,
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个级左边一级 是万级,万级左边
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4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
数级划分的认识。
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四、总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数级:个级 万级 亿级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
教学反思: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 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几种
2、在这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借助计数器,边拨珠,边

新的计数单位。
数数,使学生直观地形成了数位概念。


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P5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
系与区 别,并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
感。
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数位顺序表知识。(指名回答)
(1) 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2) 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
(3) 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读出下面各数并想一想,万以内数的读法。(指名回答)
5432 4000 105 2008
刚才我们重点复习的是上节课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2 4 9 6
2 4 9 6 ┆ 0 0 0 0
(1)2496 读作: 两千四百九十六
(2)教24960000的读法。
这个数是含有两级的八位数,个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级的数
表示多少万,万级数按 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必须要在后面加上一个
“万”字.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板书)
(3)即时训练。
读一读:50000 180000 2350000
(4)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数(可以画出分级线);找出万


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的异同。
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
字。
(3)级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
①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 都是含两级的数,而且级末尾都有0。
不同点 : 6407000个级上有7000;24960000个级上是0。
②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③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教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
(多少万)再读个级上的数。
板书 :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万级上的数是“640”,
就按照个级 来读─六百四十,在添上“万”字,然后再接着读个级上的
数。)
小结: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④即时训练。
读一读:1205000 2358700 256050
(4)级前面或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写出85001030
①讨论,尝试读法。
②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
分别:8500┆1030
读万级的数:八千五百万
读个级的数。一千零三十
启发: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正确读法:八千五百万一千零三十。
③教读85000300。读作 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④即时训练。


读一读:3638006 23000050
通过 练习,使学生懂得每级中间有0(不管是连续两个0,或是3个
0)的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的不 读零。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
2.课文第8页第2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不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
法不同。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教学反思:
1、在学习万级数的读法时,引导学生 利用旧知识按个级数的读
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
迁 移能力,让他们明白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
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讲解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最后


级的末尾加一个“万”字。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读数的规则。
第三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P8_P9的: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
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谁能说出亿以内数的数级、计数单位和数位?(指名回答)
数级:个级 万级 亿级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
2、亿以内的数位是怎样分级的?(指名回答)
亿以内的数位分为个级和万级。个级包 括个位、十位、百位、
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3、读出下 列各数。(要求:说出万级和个级上各有什么数,分别
表示什么,然后再合起来读。指名回答)
32680 145800 5205000
32680读作三万二千六百八十
145800读作十四万五千八百
5205000读作五百二十万五千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分别说出下面每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表
示什么?
72650 5624500 2845000


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72650中2在千位上,表示2个一千;
5624500中2在万位上,表示2个一万;
2845000中2在百万位上,表示2个一百万。
2、说出下列各数是由几个千万、百万、十万、万……组成的。
567000 7035000
40080000 30200000
3、投影出示:读出下列各数,注意让学生先分级再读数。
4050000 90083000 38000400
405 0000 读作:四百五十万
9008 3000 读作:九千零八万三千
3800 0400 读作:三千八万零四百
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
(1)56850549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从左往右起,
5分别表示( )请读出万级上的数。
(2)在54后添( )个0,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63后添( )
个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12345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
该( )。在9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
3、游戏:用0、1、3、5、7组成四个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数级:个级 万级 亿级

教学反思:
1、通过学前准备学生进一步明确计数单位,数位和数级,并知
2、通过练习,能够强化学生亿以内数的正确读法。知道数的组
3、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写读作的时候不熟练,经常忘记在万级

道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
成。
的末尾加一个“万”字。
第四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课本P6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0占位的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问答。(指名回答)
(1) 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2) 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
(3) 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指名板书)


(1)出示9650,板书读作:九千六百五十
擦去“ 9650”,让学生根据“九千六百五十”写数。
(2)出示“ 7080”,学生板书读作:“七千零八 十”。
擦去“7080”,让学生根据“ 七千零八十”写数
(3)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写的几个数,都是万以内的数。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方法,
还谈到了,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很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写数很有
帮助。今天,我们就进一 步学习新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
亿以内数的写法。
2、教学例3。
(1) 投影出示:
语音播出:”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
动。
① 尝试写六千八百五十万。(对照数位顺序表)
② 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③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如:
六千八百五十万含有几级的数?(两级)
你怎么知道?根据什么?(读数时有“万”字)
万级数位上是多少?个级的数是多少?
④ 写数步骤:
先出示数位顺序表。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写万级上的数。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在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6850。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6850
写个级上的数。
个级数位上有没有数?(没有)
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
如果不写0,就剩下“ 6850”行不行?为什么?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在6850后面写上“ 0000”,即68500000。
⑤ 读一读。
同样,把68500000分级,在读做:六千八百五十万,然后和原来的
读数(原 题目)进行比较,检验。
(2)显示: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① 让学生尝试写数;
②引导启发:含有几级的数;
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个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要注意什么?
(同样,这也是含两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 3080”,个级上的
数字是“ 0000”。在写数时要注意:万级上的“零”要用0表示,个级
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占位。)
(3) 写一写: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① 同样,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写出这两个数;
②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检验;
③ 提出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或老师来讲解;
④ 全班交流,板书正确写法: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写作:6723112
⑤ 看数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7页“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完成,请4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讲评,全班校对。
2.课文第7页:“你知道吗?”
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对学生形成树感,感受数
字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素材。
3、练习一的第6题的一、二排
第6题“看计数器写数”要求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看
珠子写数 2、
4 、练习一的第7题,
本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数位线或数位格来
代替,逐步过渡到直接写出。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写作:6723112
教学反思:
1、学习了整万数的写法,使学生体会到只要按照个级数的写法
2、在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时 ,教学生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来写,再在后面加上四个0就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
强调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了读法和写法的不同。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6-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读,
写亿以内的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巩固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9 ┆ 0 0 0 0 9在什么数位,表
示什么?这个数读作______
1 0 5 ┆ 0 0 0 0 1表示什么?5
表示什么?
2 3 0 0┆ 0 0 0 0这个数读作
2 3 4 ┆ 0 0 0 0 2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
“ 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1 0 2 0 ┆ 0 8 0 0 这个数读
作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 二十三万五千 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2.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13090034,96000000,860100,13909000
(2)写一写:九千六百万 一千三百九十万九千
八十六万零一百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
连线?说出你的策略。
3、练习一的第6题的一、二排
第6题“看计数器写数”要求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看
珠子写数 2、
4 、练习一的第7题,
本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数位线或数位格来
代替,逐步过渡到直接写出。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表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1)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如:第一步,先明确有几级的数。
第二步,划线表示万级,个级。万级、个级,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
每级含有几个数位。
第三步,分级填上数字:150¦3000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 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 二百万零六十三
2.课本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让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课本练习一中第9题。
要求:
(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比如第(1)小题。
提出问题:最高位是什么位?
(对照数位顺序表)百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十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千位上写什么数字?
其余各位写什么数字?
(3)第(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10. 12.13.15题.
第10题呈现了 一个读,写数的实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
数。教材这样设计题目的目的既可使学生感到有趣,也 为教师组织合


作学习提供了素材,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并组织开展活动。
第11题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读,写其中的数。图片的内容可使
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扩大视野。 第15题是判断题,同过呈现的4个数据让学生说出是否合理,不
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培 养了学生对大数的数感,而且训练
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9 ┆ 0 0 0 0 9
1 0 5 ┆ 0 0 0 0 1
2 3 0 0 ┆ 0 0 0 0
2 3 4 ┆ 0 0 0 0 2
教学反思: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
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六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两
(或两个以上)大数的大小
2.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读出下面各数。(指名回答)
32800 230008 1230080 3200000
要求:(1).题目用课件逐一出示;
(2).让学生先分级后再读数;
2、在○里填上“>”,“<”或“=”,并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
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999○1010 601○564 687○678
(1)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最高位,最高 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
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以此类推。
二、讲授新课
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并回答问题。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4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1)读一读:400000读作四十万
4000000读作四百万
(2)回答问题。
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十万)
百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一百万)
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示的大小一样吗?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4)想一想:如果去掉数位顺序表,你能否一下子 看出这两个数谁
大谁小?你怎么想的?(回答正确的应给予肯定,表扬)
从数位的多少比较可以容易看出谁大谁小,一个是七位数,一个
是六位数,七位数大于六位数。
巩固练习,比一比。
700000和6000000 9999和111111
2.针对学生的回答,紧接着出示:6500000和5600000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6 5 0 0 0 0 0
5 6 0 0 0 0 0
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那么,又是哪个大哪个小呢?
6500000大于5600000。
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读数。根据 数位顺序得出六百五十万大于五百六十万。(两


个数的最高位都在百万位,一个是6,一 个是5,6个一百万大于5一个
百万。)
引导探索:可是5600000中的第个数字是6。 而6500000的第2
个数字是5,6比5大。我说5600000大于6500000行不行?为什 么?
(对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判断,很容易说出理由。老师引导的目
的,是让学生概括出位 数相同时,两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
启发学生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位数相同时 ,看最高位(学生可能会表达成“第一位”,教师要
予以改正。)最高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最高位 数字小的,这个数
就小。
紧接着,教师再出示: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3 3 0 6 5 5 8
3 3 8 0 0 0 0
比较3306558和3380000
问:那个大,那个小?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等学生争取回答结果并说出比较方法后,老师再问,从中你又知
道了什么?
引导概括 出:最高位上数字相同,就看后一位数字,后一位又相同,
就看再后一位的数字,这一数位上的数字大, 这个数就大;反之相反。
3.教学例4
投影出示: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各省的面积数。
(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2)随意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


如: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经过以上的基本题 练习,学生根据位数大于位数少的数,很容易
得出结果。这时再要求学生用“>”号表示,得
1100000>454800
又如比较:西藏:1210000和新疆1660000。
学生根据,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也很容易得出结果。
1210000<1660000
(6)引导归纳大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 数比位数少的数大;若位数相同,就从最高
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看,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 大。
(7)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省份中随意选取两个省份,比较 它们的
面积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拓展练习: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出问题:根据面积大小,将这六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你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
程。
(3)引导 概括比较方法。(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
别丢数。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 后再一组一组的进行比
较)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七位数的有:1100000 1210000 1660000
六位数的有:454800 720000 485000
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先出现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个七位数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提问学生回答比较方法,过程,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②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
③然后再比较别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最小的数。
七位数:1660000>1210000>1100000
六位数:720000>485000>454800
正确排列:
1660000>1210000>1100000>720000>485000>45480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1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数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
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文练习二的第1.2题.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4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3 3 0 6 5 5 8
3 3 8 0 0 0 0



教学反思:
教材呈现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数据并配 以反映该地区特
点,形象的图片由小精灵提出问题,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自己探究亿
以内的数的 比较方法,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
到了学习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 较好地掌握了比较亿

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第七课时 多位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例5、“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
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
识。
教学重点:
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6000=( )千 8万 =( )千 9000+1000=( )万
2、读下面各数,并说出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指名读数,集体订
正)
2000000 读作
3500000 读作
86000000 读作
说明:像这些个级全是0的数叫整万的数。
3、导入新课。
有的同学 一见大数就害怕,位数越多会感觉越麻烦。其实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生产中,为了读数、写数的方便,有 时需要把整万的数
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这样读、写起来就方便,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这 个本领。板书课题:多位数的改写
二、探究新知 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
洁血液;红 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
个,白细胞:10000个。
板书:5000000个 10000个。
2.学写改写
①观察数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
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②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两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③改写方法:将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位后面的4
个0省略,换成一个万字。
④说明:改写后,只是计数单位由“一”变成了“万”,而数的大小
没有改变。所以,改写前后 是用等号连接。
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仔细观察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
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
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
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注意:改写后原来的单位
名称不能丢)


280000= 32000000= 40460000辆= 640000人=
三、拓展提高
我们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那 如果是整亿的
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你们会吗?
四、课后作业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
体评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多位数的改写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 程中,首先自己具有科学性地讲解,让学生感
知血液成分及它们的数量,从而有效的开展教学,使他们充 满学习的
欲望,有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
亲自实践,大部分 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知识和技能。


第八课时 多位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例6、“做一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
它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能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用“万”作单位的近似
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指名板书)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国共生产自行车40450000辆。
2、写出几个大于50000的整万的5位数并用万作单位来表示?(指
名板书,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6。
观察图片问题导入: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太阳呢?
“大 约”是让我们求地球和太阳直径的近似数,就是把地球和太阳直
径改写成整万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将整 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
的数,而地球和太阳的直径不是整万数,如何把非整万的数改写用
“ 万”作单位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多位数


的改写
一个接近准确值的数(比准确值略大一些或略小一些),叫近似
数。求非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 近似数,我们用“四舍五入”
法。(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1、明确“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它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 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5或大于5。如果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
把尾数舍去, 添上相应单位或相应个数的0;如果省略尾数部分的最
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要向前一位进1,就把 尾数舍去,添上相
应单位或相应个数的0。使用这种方法求近似数,就叫做“四舍五入”
法。
2、依据“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并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1)地球直径
12756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要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是2,小
于5,属于“舍”的 情况,就把千位及后面的数舍去,改写成0。改
写后的数是接近于准确值的数,大小发生了变化,所以中 间不能用等
号连接,而用“≈”。如果把近似数改写成用用“万”作单位的数,
因为这个数是以 近似数为标准进行的改写,所以改写后的数与这个近
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板书:12756≈10000=1万
(2)太阳直径
1389000,省略万位 后面的尾数,就要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9,大


于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千位和 后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约等于1390000,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39万。
板书:1389000≈1390000=139万
观察这两个数,同样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 数,求它们的近似数,
为什么有的“舍”,有的“入”呢?
三、归纳总结
求一个数 的近似数首先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然后看清省
略部分的首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可忘写单位名
称“万”、“亿”)
说明: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 式,但它们的实质
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
数的表现 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四、拓展提高
我们学习将非整万的数,运用“四舍五入 ”法求出近似数的方法。
那如果是非整亿的数,求它的近似数你们会吗?
五、巩固练习。
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②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写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3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
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 不同。(只有当非整万的数改写用
“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时,才可以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
数以及求一个数 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多位数的改写
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内容之前,我复习了以前学的找两位数或三位数的近
似数,帮助 学生回忆找近似数的方法,所以对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需要看千位这一环节没有过多强调,使得有些学 生没有完全理解;而
紧跟其后的做一做要分别省略不同数位后的尾数,则让学生不知所
措。在教 学例6时,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方法,教学过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明白:难点部分教学节 奏一定要慢,要留足够
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消化。




第九课时 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
近似数。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
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
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回答)
首先要看 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
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 止。如果数位不相
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指名板书)
1100000=110万 1210000=121万 720000=72万
注意: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一定要
在末尾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师:“大约16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2.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2345≈10000=1万 1362000≈1360000=136万
≈12000=12千 =1362千
① 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 不满5就舍,
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 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 个数位,然后看到
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
数位上的计数 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 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
求说明过程。
3.第6题是大数的大小比较,是对上一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练习。


4.第7题 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
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
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五、 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
12345≈10000=1万 1362000≈1360000=136万
≈12000=12千 =1362千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 握较好,提高了
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根据学生已有的认
识基础和认 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
学,可能效果比较好。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 给学生积极发言、积
极参与的同学鼓励。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
肯定。


第十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
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 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
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
顺序表。
教学用具: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
(1)提问:从右往左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每个数位上的计
数单位? (指名回答)
(2)亿以内的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
回答)
2、思考: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要用到数?(自由回答)
3、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 了三年多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数
的产生。(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
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 ,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
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 始还不会用一、二、三
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因
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①计数方法
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
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
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
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
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
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
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
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
了一些记数符 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
不同的。(观察图片)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
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集体订正。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无限的就是一个一
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
它多1的 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 序。在日
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
人口已有50多亿 ,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亿”左面的计数单位是谁?补齐数位顺序表。
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认识数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 级有哪些数位?万级
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
做十进制计数法。


4.认识多位数的组成。
(1)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
的?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2)下面各数亿级、万级、个级上的数各是多少?
263004 2063245 12304325
引导学生先分数级,再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数级上各是多少。
四、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
是(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
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 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
习多位数的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

第十一课时 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
地读出多位数。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
感。
3.让学生在活 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
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 br>教学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法推广
到亿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 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出示数位顺序表,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读数的方法。(指名回答)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6 5 3 ┆ 2 4 9 6
2 4 9 6 ┆ 6 0 0 0
2、说一说含两级数的读法。
3、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
常用到比亿大的数。比亿大的数如何读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亿
以上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1 6 5 0 ┆ 0 0 0 0
1 6 5 0 ┆ 0 0 0 0 ┆ 0 0 0 0
1、指名读数:一千六百五十万
2、回忆含两级数的读法,类推到三级数的读法,让学生试读。
读作:一千六百五十亿
3、思考:为什么0不读?(指名回答)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1 0 0 6 ┆ 0 0 0 0
1 0 0 6 ┆ 0 5 5 6 ┆ 0 0 0 0
1、指名读数:一千零六万(说出读法)
2、指名试读含三级数的数:一千零六亿零五百五十六万
3、思考:为什么读0?三级数的读法和两级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
4、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
字或“万”字。
③每一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
末尾的零都不读。
(二)、巩固练习。
(1)读法练习。(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610 0000 0000 读作:
36 0600 0000 读作:
5010 4000 2000 读作:
70 0000 5000 读作:
5080 0060 0000 读作:
(2)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万以内数 的读法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
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 深的理
解,这为本节课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教材的编排上为学生自主探索

第十二课时: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2、做一做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
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
级,能正确写亿级的数。
教学用具: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名回答)
2.写出下面各数。(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二、导入新课
和交流留下了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
仅会读 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
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板书课 题)
三、教授新课
回忆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
题?
我们学习了亿以 内数的写法,那么,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
法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看下面 这些数该怎么
写?
1.整亿数的写法。板书:三亿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3 ┆ 0 0 0 0 ┆ 0 0 0 0
(1)请学生在计数器拨出三亿。
(2) 观察计数器拨出的是几位数?
(3) 让学生试 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
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 0就可以了)
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
2.非整亿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会写整亿的数,还总结了方法,下面这些数
又该怎么写呢?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这两个数比较复杂,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来,
有没有信心?打开课本22页, 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
几个问题:
① 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 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
位。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③ 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
3.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
总结: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
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占位。
四、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四百八十亿 写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 写作:
三十亿零六十万 写作: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写作:
2.课本练习三,6、7、8、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评。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三亿 写作: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

教学反思: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写起来也比较困难。 本节课中,我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
步感受,在学 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后对大数写法有了进一步认
识的前提下,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综合知识,使学 生对大数的写法得
到进一步巩固。


第十三课时 改写和省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掌握用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3、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 掌握改写的方法,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教学难点: 四舍五入与改写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期准备
1、回答。(指名回答)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2)把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2、填空。(指名回答)
3000000=( )万 5376000≈( )万 27602676≈( )万
3、导入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单位的改写,之后,我
们又 学习了亿以上数,那么亿以上的数的单位改写又该如何改写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亿以上数的改 写。(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板书 300000000=( 3 )亿
2600000000=( 26 )亿
(1)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亿的数)
(2)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两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3¦0000¦0000 26¦0000¦0000
(3)说一说300000000里面有几个一亿?2600000000里面有几个一
亿?
(4)请同学总结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先分级,将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换成一个“万”字。
2、板书 1236270000≈( )亿
2≈( )亿
(1)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都是非整亿的数)
(2)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两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12¦3627¦0000 208¦9700¦0000
3、全班作业本上完成,交流方法。
1236270000≈( 12 )亿 2≈( 209 )亿

4、请同学总结非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 后面的尾数,先分级,再看千万位是否满
5,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最后写上“亿”字。
三、巩固练习
1400000000立方米=()亿立方米
23000000000=()亿
1170000000=()亿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改写和省略
300000000=( 3 )亿
2600000000=( 26 )亿
1236270000≈( 12 )亿
2≈( 209 )亿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学习把整万和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学


习,学生 已具备了大量关于大数的改写和省略的直接经验,这为本节
课的学习教学做好了铺垫,通过举一反三,使 学生获得了改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第十四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
行计算。
教学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你和 家人去超市购物后,兴高采烈地去结账时,结账处
的阿姨是怎样给你算账的呢?(利用计算器结账)用计 算器来结账有
什么好处呢?(操作简单,计算又快又准)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我
们这节课就来 学习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认识计算器。
二、新授: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
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
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 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
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记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 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
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 横是表示,百位
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由于算筹需要不断改变算筹的
摆列形式, 计算速度比较慢,因此,人们就不断对算筹进行改革,直
至演变为珠算。
(一)珠算。
1、介绍珠算。
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珠算。
2、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
具。早在公元 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
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 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
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课本第23页,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 位(做个记
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
的数位顺序完全 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计数时要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 盘上有数。一个下珠表示
1,一个上珠表示5。请你在算盘上表示出1—9(学生动手)
同样 ,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
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4、珠算拨珠的方法。
用拇指拨上1、2、3、4.
用食指拨去1、2、3、4.


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
7、8、9.
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
5、练习:在算盘上拨出下列各数。
2468 6890 5632 76890
3456 7894 20948 23098
(二)计算器的认识
导入:
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 于科学技
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
器来进行计算,由 于它的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迅速,准确被广泛
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正在全面取代珠算。下面就 介绍计算器的
知识。
介绍功能键:
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简单的计算器。自主学习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开关及清除键。用于计算的开
始和全部清除。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关闭键。
CE:清除键。仅消去当前显示的数据,计算过 程中,不影响前面
的数据及运算。一般用于修改输错的数据。
M+:存储键。用于将某些数据的记忆与存储。
M-:减少储存键。用于将储存数据减去。
MC:消除储存键。用于消除数据的储存状态。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 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
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
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
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 根据计算
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 Off关闭键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安排上,我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操
作、交流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计算工具文化发展史的学习上获得了
很大的收获。总之,在本节课中,我 最大限度地去营造数学氛围,让
学生充分地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


第十五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
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抢答。
30+80= 24÷3= 60+50= 250-130= 456×23=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 当口算没有把握时,能想到笔算。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用口算和笔算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你们手 中的
计算工具—计算器来帮忙,今天我们就一起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
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输入数字。
提问:28601这个数你是怎样输的?
生答:按多位数读法输入。
生答:从左到右依次读数,不读计数单位。
提问:你认为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在计算器上按出。
2、利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 386+179=
(1)估算。386+179≈
(2)、讲述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先按“386” ,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
屏幕显示179,按“=”,显示 结果565。


(3)、比较 估算值和准确值接近吗?
(4)、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师生同时操作。
(1)板书 825—138=
师生同时计算,边输入边口述计算过程。
汇报结果: 825—138=687
4、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1)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
是最好的 ,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
了。)
三、练习 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反思:
生活中 ,我们班上有部分学生已经学会简单的利用计算器计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计 算器是生活中常用的
计算工具,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使学生体会到
利用计 算器计算省时、省力,感受计算工具的先进和人类的智慧。

第十六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 器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培养学生善
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
2、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名
回答)
26×39 312÷8 63×7842 365×734
二、探究新知。
1.板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1)板书计算结果。
(2)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9999分别乘2、3、4,积的个位由8开始分别一个比一个小1,


中间三个数位上都 是9,万位上分别由1开始一个比一个大1。
2、板书:9999×5= 9999×6= 9999×7=
9999×8= 9999×9=
(1)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上面各题的答
案。
(2)运用计算器对答案结果给于验证。
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 案都是五位数,最
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混合运算。
(1)板书:4964÷68+36=
286×2+139×3=
(2)叙述你的计算操作想法。
(3)提问: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是要注意什么?(要考虑运算顺
序)
(4)介绍用记忆键操作的方法
(5)提醒同学们计算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教材27页的“做一做”。
(1)出示前四题。
(2)用计算器计算,把结果写在书上。
(3)观察,发现答案中的规律。
(4)投影出示后五题。
(5)运用规律,直接写出结果。
(6)运用计算器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游戏。
用1、2、3、4、5这五个数字,任意 组合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
(不重复),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6= 9999×7=
9999×8= 9999×9=
4964÷68+36= 286×2+139×3=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集中进行了一些大数 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
规律,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景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
算器的 作用。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 认识了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第十七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
感。通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纸张、书、大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 亿有


多大吗?今天我们就学习— 一亿有多大?(板书课题)
投影 100000000=( 10 )个一千万 100000000=( 100 )个一百

100000000=( 1000 )个十万 100000000=( 10000 )个
一万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 实感受一下啊?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 的疾苦,有一次
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
老百姓无家 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
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 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
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
住在一 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
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 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
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
害 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
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 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
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
1 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
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 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
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 谢了皇帝
吗?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让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学生讨论)
导出设计方案


1、数出1000粒大米,称一称有多重。实验测出1000粒 大米重
25克。2、由局部推算整体。
根据1000粒大米重25克,推算1亿粒大米重多少 克,需要先算
出1亿粒大米包含着多少个1000粒,就有多少个25克。
列式“ 100000000÷1000=100000
25×100000=2500000(克)=2500千克
如果二年级的小学生平均体重为25千克,那么2500千克就相当
于100名小学生的体重。
结论:1亿粒大米约重2500千克,相当于100名二年级小学生
的体重。
通过刚 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重,而我国
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 ,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
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
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
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二)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1、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我们不需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
来直接进行测量,可以先测 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
是多少。
2、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师: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师: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
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


第二步:进行实验
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1)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2)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 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
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学生如不了解< br>“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
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 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四、说一说
在小组里说一说,一亿有多大。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六、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
活动 ,使学生在今天情景中体验了一亿的大小。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 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
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了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了数感。通过教学,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第十八课时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1
教学内容: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
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
的数。
教学难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
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白板上投影数位顺序表。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
么?
4.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我们已经学 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
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
不同点: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注意: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a、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b、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
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举例讲解。
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
3.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
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
四、比较大小
1、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第一步分级。
2、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如:20 8090>20 0809
3、数位 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
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4、1900<2万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5、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数就大。
如:3458<123456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
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
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近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和5比较,然后省略后面的数,
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 的数和5比较,然后省
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注意:整数和近似数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上,首先安排 学生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
位顺序表;其次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教学难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
略亿、万后面的数。通过教学使 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
巩固和提高。结合练习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


第十九课时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2
教学内容:复习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 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
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 br>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 的大小,
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
“四舍五入”法把 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
似数。


教学重点:在认数过 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 br>教学难点: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
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 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
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求
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 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
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
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 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
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
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 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 的最小的数是(70123),
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四、课堂总结
五、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
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 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
识近似数。教学中通过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让 学生感受
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
高用数学知识和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 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
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 角和直角,
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 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
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 个阶段,就是本
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
如下:
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2、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
的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
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 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
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 br>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
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 ,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
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
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
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 画角。
(3)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
的作图能力。
教学难点:直角的认识、周角的含义。
课时划分:6课时

第一课时 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内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
(课文 第35-36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
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 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
条直线。
3、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教具准备:课件、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线段的特点。
(1)找出线段。
(2)什么是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导入。
(1)把线段的一个端点擦去,改画成射线。
(2)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1)谈话。
同学们,昨天老师做了一个小实验,让你们观察穿过小孔的手电
筒的光线。像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


(2)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3)提问:射线有什么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
限延长,边说边画图)
(4)画射线。
想一想:画射线时要注意什么?(射线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5)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2、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一条直线,让学生感知线段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
无限延长。
(2)学生尝试画直线,老师巡视。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3、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1)


图形

线


线

线



端点个数 延伸情况
不能向两端延


只能向一端无
限延伸
可以向两端无
限延伸
长度

两个
一个

可以测量
无法测量
无法测量

4、完成“做一做”。
反馈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 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
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1、学习角的形成。电脑演示角的形成,屏幕上首先闪出一个点,
然后从这个点引出两条射线。
2、提问:如何画角?
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
另一条射线,
3、什么叫做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 两条射
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5、认识表示角的符号。
(1)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首先示范画出一个表示角的符号
“∠”。
(2)讲述画角的方法。
先画一条斜线再折过来画一条横线。横线画的比斜线稍短一些。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两个表示角的符号。
6、学习表示角的方法。
不同的角可用 “∠1”、“∠2”表示,注意书写时,数字1、2…
要写在角的符号的外面,但距离不能太远。
教学生“∠1”读作:角1
教学生“∠2”读作:角2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学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板书设计
认识射线和直线
认识角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通过直线、线段的特征总结,在过渡到
学习射线,进而总结射线的特征,知道直 线、线段和射线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在角的形成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去感悟从一点引出

图形

线




线


线
联系



区别



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概
念。

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3~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
步学会用量器量角。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
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用具:投影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说什么是角?(指名回答)
2.投影出示: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3.引入课题。如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呢?(学生自由谈)
刚才有同学说要想比出这两个角 的大小,就要首先量出角的大
小,那如何量出角的大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1 )同学们都知道,度量线段的长短常用的工具是直尺,量角
的大小也有工具就是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2)学生观察量角器。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半圆)
说明:量角器的中心是一 个点,量角器上有许多刻度,从中心到
个刻度之间的连线叫刻度线。为了方便使用,量角器上有两条“0 ”
刻度线和两圈刻度。一个是内圈“0”刻度线,一个是外圈“0”刻度
线。两圈刻度分别是内 刻度和外刻度。
让学生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量角器的中心。两条“0”刻度
线。看一看内刻度和外刻度。
2、学习角的计量单位。
(1)同学们都知道,计量线段长短的常用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计量角的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用符号“º”。
板书:度 符号“º”
(2 )多大的角是1度呢?我们观察量角器,这个半圆,从0开
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 份?(180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
记作1°
(3)实践找出1°、30°、180°的角(老师巡视)
3、质疑。
为什么要设计内、外刻度?小组讨论。
小结:因为角的朝向不同,开口朝左边的用外刻度,开口朝右边


的用内刻度。
三、教学角的量法
1.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
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
2、讲述角的度量方法。(以课本p37页教学角的度量方法。)
(1)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使量角器的内圈0刻度(或外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
合;
(3)角的另一条边与内圈刻度线(或外圈刻度线)重合,刻度
线所对应的度数就是角的度数。
总结:“两重合,一看数”。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
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数。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第一组角, 虽然两边画的长短不同,但两个角的度数却是相 同
的。第二组,因两边叉开的大小不同导致角的大小也不同,开口越大,
角也就越大。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
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 角越大。
五、课堂作业
P38页“做一做”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度 符号“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 量角的大小
的。由于这节课的概念多,用了大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所
以学生自己操作 角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造成后进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
好。在以后的练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锻炼,根据练习 情况及时作出调
整。
第三课时 量角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四。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
方位的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线段的区别。
教学难点: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量角器,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系?
4.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量角(板书
课题)通过练 习,要进一步掌握“两重合,一看数”的量角方法,能
正确、熟练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
二、量角练习
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
老师作示范量角,强 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
与一条边重合,再让学生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
在学生读刻度时,提问学生要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
数。
指出:量上面这 些角的度数,还是要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
方法来量角。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 圈的刻度,
再读出是多少度。
2.练习四第4题。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练习四第4 题,先想一想,每个角的度数要
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诉大家,每个角是多少度。
指名学生口答角的度数。
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
角的哪个方向的?
指 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


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 着角的“开口”。
3.折一折,找一找。练习四第5题。
(1)学生准备好正方形的纸。
(2)按照题目中的要求对折,打开。
(3)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45°、90°和135°的角。
学生独立找一找,并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是这么多
度。
(4)你还能折出哪些度数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动手折一折,相互交流。
4、拼一拼。练习四第6题。
(1)拿出自己的一副三角板。
(2)说一说每个角的度数,你还记得吗?
(3)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这些角吗?
(4)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5、练习二四第7题。
(1)现在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9题里的角。
量角 器按书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圆对着角的“开口”。量出度数后,
写在角的下面。(老师巡视指导)
(2)这几个角是怎样量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再量一遍,看自
己量得对不对。
用投影仪投影出第7题,逐个量角,得出每个角的度数。
提问:你能说一说刚才按怎样的方法 量角的吗?摆量角器时,量
角器的半圆要怎样摆?读数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四、课时作业
一、量一量下面每个 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分别算一算∠1+


∠2+∠3是多少度。
2

2
1

1
3
1 3 2 3

二、下面的图中,已知∠1=60°,那么你能说出∠2、∠3、∠4的度
数吗?

2

2
3
1
4

1
三、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列度数的角吗?试一试
150° 135° 15° 120°

1

五、板书设计
量角练习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量角的方法 ,能正确、
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
线段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
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认识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2、 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理解周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量出下列每个角的度数。(指名量角)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指名回答)
3、角有大有小,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我们将角进行分类,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角的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上面的这些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
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 三类角中,
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 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
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1)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变化。从锐角到直角到钝角到平角。
当旋转到一边与不动的另一边拉平时,问:这是不是一个角?是
多少度?
(2)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是180°。
(3)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 1平角=2个直角
7、认识周角。
(1)用上面的方法认识周角。
将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与另一条边重合了,就形成了一个
周角。周角是360°。
(2)周角与直角、平角有什么关系?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3)讨论:一条直线是平角,这种说法对吗?一条射线是一个周
角对吗?
(4)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5)下图中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
度吗?
∠2=120º
2

3
1

4

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
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目测、量、比三角板
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 课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
等活动,让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到了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在练习
中我设计针对性的题目,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使学生懂得不
用量角器,也可以利用各角 之间的关系找出角的度数。从而,使学生


的智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第五课时 画角
教学内容:P42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如何判断?(指名回答)

2.我们已经认识角, 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
一定角度的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新课学习
1.教学角的画法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需要用量角器来
帮忙。
怎样画一个65°的角?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共同归纳:(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
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
线。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5°,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
为什么?
在画角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
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 圈65°刻
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5°刻度处点上点。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65°的角步骤。
首先要先画出角的一条边和顶点,然后用量角器确定另一 个边上
的一个点,把这个点与角的顶点相连接,这个角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角
度。
在画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
在画角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量角器的刻度要看准,与角的一遍重 合
的是零刻线,那么角度就是以这一边为零刻线。刚才我们是以内侧刻
度的零刻线开始,所以要 看内侧的刻度,找到65°的位置,点上一
个点,然后再把这个点和顶点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3、再画一个108°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
意画的步骤。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画角
量角器来画角 画一个65°的角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教学反思
在教学画角时,我采取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学
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归纳出画角的具体方法:一画射线,二重合,
三找点,四连线,标出角度 ,再检验。接着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几
个指定度数的角,由同桌用量角器检查度数是否正确,这样也加 强了
画角与量角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学生利用用量角器画角的技能。
第六课时:复习课
教学内容
复习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 复习回顾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
2、 熟练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
回顾整理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一、回顾整理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要点,
小组组长作好记录。
2、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角的度量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
记作:∠1 读作:角1 直角=90°


顶点
锐角<90° 90°< 钝角 < 180°
平角=180° 周角=360°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学生说一说量角和画角的方法、步骤。
二、巩固练习
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做一做。(口答)
1、填空。
(1)90°的角叫( )角;比90°小的角叫( )角;比90°大
又比180°小的角叫( )角;180°的角叫( )角;一个周角
等于( )度。
(2)一个周角是( )角的2倍,是( )角的4倍。
(3)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角的( ),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角
的( )。
(4)九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角。
2、判断。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1度的角。
( )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长的程度有
关系。( )
(3)平角是一条直线。 ( )


(4)大于90的角叫钝角。 ( )
3、把各角按要求填入方框中。
50° 180° 90° 9° 175° 89° 95°
102°


锐角 钝角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5题。
2、练习五第7*题。
四、应用反馈
1、用量角器画出70°、20°、95°和145°的角。
2、用三角板画出120°、75°、150°和15°的角。
五、课堂作业
一、看图填一填。

2
2

3
1
1
4

(1)∠1=40°∠2=( ) (2) ∠1=50°∠2=( ) ∠3=( )
∠4=( )
二、找一找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四、课堂总结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不同的角,运用角的知识也可能帮
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复习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明晰直线、线段、射线、角、
1°角、角的分类 等概念。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和平


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关系。熟练掌 握: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
形成过程;计算角度数大小的方法。在操作实践中按照要求画指定的
直线射线和线段;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
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考和解答问 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二上表内乘法;三上多位数乘一位
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 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
或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三上乘数 是一位数的乘
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到本学期结束,义
务教育阶段的 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
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
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 br>(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
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 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 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
算。
教学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课时划分:约12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
练地进行口算。
2、经历口算过程,体验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
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开火车回答)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2、说一说14×2和130× 2的口算过程。(指名回答,回顾一位数乘
二、三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4×2的口算过程是:10×2=20,4×2=8,20+8=28。
130×2的口算过程是:100×2=200,30×2=60,200+60=260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多少
呢?
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 汽车每小时行约80千米、
火车每小时约行160千米、 飞机每小时约行800千米
观察第45页 的图画内容,学生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用
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千米小时 读作千


米每小时。
2、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列算式:16×3 160×3
(3)16×3怎样口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分别指名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板书:10×3=30 6×3=18 30+18=48
还可以怎样算?
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
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学习例1(2)。
①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同样的方法教学口算160×3。
板书:100×3=300 60×3=180 300+180=480
或16×3=48 160×3=480
②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
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③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④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总结: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先按照两 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算出积,然后再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三、应用反馈
1、口算下列各题,例1后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口算,指名汇报结果,并说一说24×3和150×6的
计算过程。
2、练习六第1题。
3、练习六第2题。


4、练习六第3题。
说一说题目意思,你打算怎么买?列式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课堂作业
一、口算下列各题。
15×3= 18×2= 12×5= 220×4=
240×3= 25×4= 26×2= 160×6=
二、口算
16×4 17×3 240×3 160×5
270×3 160×3 37×3 54×2
五、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6×3=48 10×3=30 6×3=18 30+18=48
160×3=480 100×3=300 60×3=180 300+180=480
16×3=48 160×3=480
教学反思

当有的同学说不明白的时候我
堂教 学的应变性,板书时板书课题错误。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数学课堂
教学中应该努力改正的。

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
百几十的数的熟练程度。
2、结合口算乘法复习已学过的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开火车练习)
14×4 35×2 310×3 32×3
16×5 14×6 240×2 260×2
指名说一说14×4和260×2的口算过程。
2、四年级共有180名学生,每人发6本练习本,一 共要多少本
练习本?(指名读题,再让学生口述算式计算。)
二、练习体验
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
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投影出示,明确题意。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
间思考,交流讨论。) < br>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
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三、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 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
得到4棵小树,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 元)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
维。
教科书48页的第8*题。找规律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再思考有什么规律?可以
怎样算?
这两题都是求一组等差数列的和,计算时可以用“(头数+尾
数)÷2×数据的个数”来计算。
110+120+130+140+150=(130) ×(5)
220+230+240+250=(235) ×(4)
6、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填一填,再指导学生,先确定三个顶点上
15
的数,再填。

10
40 20

60 30
30
60
10

20
40

15
三、反馈练习
1、填空。
27
×3
120
×6



20
×
3 7
×

×
3




+ +



2、列式计算。
(1)21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2)170乘5的积是多少?
3、一本精装字典26元,张老师要买3本。他带了80元钱,够
吗?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交流评比的形式,
提高了学生的口 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的熟练程
度,并结合口算乘法复习已经学过的两步应用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强化应用数学的意
识。



第三课时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
积的定位。
2、 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
纳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 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
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不那么容
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l 、 学习例1
1、出示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
时约行1 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认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列式计算:145×12
4、经历计算过程
(1)估算
请你估一估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估算一:把145看作150(有的把145看作140来算)
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
而145比150小,所以结果比1800千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作10,
145×10=1450,而12比10大,所以结果比1450千米大。
(2)笔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大家试试列
竖式计算145×12。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第一步先算2乘145,等于290,得数的末位5应与因数中的个位对
齐。
第二步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145个十)。计算中“5”为什么
同十位对齐?计算 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①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
第二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 位对齐。
②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
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 探
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
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 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
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呢?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造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在
本 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 ,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
习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得以很快
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七的2、4、5、8-11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
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28×3= 16×8= 36×2= 46×20=
26×7= 20×19= 200×73= 900×24=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指名板书)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
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
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 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
还是短些?
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找
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分钟)
7200>6726(分钟)
问: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2、出示练习七第4题。
绿色的森林植被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制造氧气,还可以滞尘、吸出
地下的水。
怎样计算这个公园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大约可以从地下吸
出多少吨水?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3、数学小医师,练习七第7题。
学生先观察检查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误,在小组中交流,
再板演改正。
4、观赏植物园,练习七第8题。
出示第8题中各种观赏蔬菜,指名说一说各自的单价和卖出 的盆
数。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第1、2两题,并相互检查。
议一议: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在班上交流。
5、计算火车的载客量,练习七第10题。
说一说火车的车厢有哪些种类?(硬座、硬卧和软卧)
出示第10题的表格,要求这列火车可乘载多少人,应怎样想呢?
(先算出每种车厢可乘载的人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指名说一说,集体订正。
6、购物计划,练习七第11题。
出示第11题,指名读题,强调是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你计
划购买哪种电话机呢?算一算还剩下多 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购买计划,然后算一算,并说一说解答的方法和步
骤。
7、巧算求积,练习七第12*,13*题。
第12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第2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因此计算时,只需用
这个相同的数字去乘第1个因数 ,然后将一个积扩大10倍后与另
一个积相加,即可口算出结果。如:12×13=,10×13=13 0,2×
13=26 130﹢26=156。)


第13题,速算的方法同1 2题雷同,引导学生根据12题的计算方
法试一试,即:121×11= 1210+121=1331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并改错。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进步?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反思
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应用 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尝试、比较、归纳、理解中发展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 过练习学生基本能够熟练进行乘法计算,正确率也较高。但更重要
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 习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我找到学生平时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找错误、说
原因、改错题。


第五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理和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指名回答)
10×5= 210×4= 21×30=
20×3= 130×5= 43×20=
2、说一说口算时你有什么简便方法?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
在积的末尾添上0。那在笔算时末尾有0 的乘法时又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中的图画。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2、我们来看看数学小精灵给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60×30 106×30
3、160×30怎样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可能的方法有:
(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尝试笔算:
(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等等。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的过程:
1 6 0 1 6 0
× 3 0 × 3 0
4 8 0 0 0 0 0
4 8 0 0
4 8 0 0
(4)观察:这两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末
尾都有0)两种计算方法那个 简单呢?(第一种)


为什么要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
明确: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
0。
(5)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
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4、106×30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1)观察例题,这道题与刚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中
间有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0)
(2)竖式怎样写,有简便方法吗? 1 0 6
板书 × 3 0
3 1 8 0
(3)讨论: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
么 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怎样写这一位上的积?(可直接加上个位进
上的数)
5、反馈练习,第53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八第1题。
2、练习八第3题。
出示“神舟”四号飞船的图片,介绍其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
学生计算。
3、练习八第4题。
学生在小组议一议,算一算,先求出大象20天吃多少食物,再
比较。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末尾有零的 乘法计算,在计算
时要重点强调乘法算式的书写格式,凡是末尾有零的乘法在写竖式时

< br>都要把末尾的零甩出来,然后再去对位相乘。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
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
识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简
便算法。

第六课时 行程问题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
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公共汽车 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摩托车 每小时行驶20千米

东直门中学-公务员转正申请书


亚视演艺学院-今天我当家


加薪申请怎么写-我最尊敬的一个人


示儿-策划方案范文


教育部部长-关于梦想的演讲


未来的笔-竞选文艺委员演讲稿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500字-安全部长


关于人生之路的作文-高考户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