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683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9: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
象 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
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 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
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 经基本
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
学习常规好,喜 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 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
的 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 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
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 br>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 段、射
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
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 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
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 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
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
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
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 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
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 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
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 的确定性和
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有些事件 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
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
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
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 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
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 数进行估
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 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 计算;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经历探 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
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 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
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经历交换律和结合 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
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价值,培养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
中的现象。
6 .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 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
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 角器量
(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 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 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
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
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 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
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
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内容
一、认识更大的数
一、认识更大的数
二、线与角
二、线与角
三、乘法
国庆节
三、乘法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
期中考试 四、运算律
四、运算律
四、运算律
五、方向与位置
六、除法
六、除法
六、除法
七、生活中的负数
八、可能性
总复习
期末考试
课时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备注



















第 一 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 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 了数一数
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
单位的关系。 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从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之后,组织学生收 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
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
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 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与精
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由此使学生体
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
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
会正确 的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舒的近
似数。








课 题
数一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认识“万”“十万”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十进制计数
法。

教学目标
2、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观察、分析能力。

3、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1、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方法
新授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自由回答
这些单位叫
计数单位。


一生在黑板
上贴出万以
内的计数单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5







10





时间
分配

一、旧知迁
移导入

二、学习新



我们数数:100个可以怎样数?1000
呢?10000呢?
第一次数是以谁为单 位?第二次呢?第
三次呢?我们数数时的这些单位叫什么
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 小青的妈妈是银行的收银员,
在清点人民币时,把100张“1 00
元”的扎成一叠,是多少元?一共
扎了9叠,是多少元?
(2) 问:再加一叠是多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 借助计
数器认识
“十”“万



(1) 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
师师小节: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
万”,10个一万是“十万”
举例说说身边的大数?





四、布置作
(1) 教材第三页“练一练”1、2、3、4



(2) “练一练”第5、6题



五、思维训
1、 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棒,你用什么方

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

质疑:万位满十


生自由回答
这些单位叫计
数单位。
生答:一万元
九叠是九万

生答:十万

小组讨论,达
成共识。
生齐读计数单

个别学生读




多种形式练习
同桌之间你说
我拨,师说生





12





10




3


数一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设计
10个一万是十万


教学
反思
课 题
认识更大的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2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2、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方法
新授法 主动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计数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复习旧


二借助计
数器,认识
“十万

1、一千一千的数,九千五百数到十万。
2、一个一个的数,从四万九千九百九十八数到五
万零五。

学生数数


小组讨论,达成
共识

5








10


(1) 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



生上黑板,在计
(2) 师小节: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数器上演示。
就是“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 认识(1)出示汽车挂图
“百万”“千一辆车卖10万元,2辆车卖多少元?
万”和“亿” 3辆、4辆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辆汽车呢?

小节;10个十万是一百万

(2)认识“千万”“亿”
学生根据经验,自己推理出。提示:数到
四、小结:
十个一千万时,告之是一亿。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等都是计数单位。

五、课后交
强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举例说说身边的大数?

六、布置作
(1) 教材第4页“练一练”1、2、题


(2) “练一练”第3、4题

七、思维训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棒,你用什么方法表示
出“12345”这个数?





自由数数认识
更大的数




生齐读计数单

个别学生读






多种形式练习
同桌之间你说
我拨,师说生

独立完成,集
体订正



8



7







8



2
板书设计
数一数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计数单位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
反思
课 题
人口普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配给样学生的数感,集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亿内数的读数和写数方法,能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方法
新授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探究新




教学环节

(1)回忆计数单位
(2)读出下列各数:
742、4600、10000、3215、5009、7010
说一说读数 的方法。


1、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
2、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及数位表
个位、十位、百位、千 位…叫数
位。
问:同一个数字,把他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
示的意义相同吗?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名回答

同桌互说



将数据展示在
幻灯机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分类
可能会有几种情况,都肯定。
只要能说出道
理。)
二次备课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小结
四、作业
(2)认识数位分级
师说明: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
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
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出示制作好的数位顺序表(3)末尾有0的数的
读法
师指导1265830000的读法
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
三万,合起来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生试读:1295330000、6780000、13820000
问: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
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
问:0在什么位置是不读?
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问:含有个计、万级、亿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
什么位置上的“0”读?
(5)学生自学亿以内数的写法,师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6页和第7页的第一题。


亿 级 万 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亿亿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生自己读,多
读、反复读,
归纳数的读
法。

同桌讨论,交
流。






小组讨论、交
流结论
(百位上的零
必须读出来)
例:40067读
作:四万零六
十七




5





10






8






2
板书设计
个 级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0
0
0
0
0
0
0
0
0



1


2


6

1
5

3
8
4
8
3
4
2
0
0
0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国土面积
第四课时
总课时
第4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的方法,发现问题。
3、 体会较大书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



二。、探究
新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课前查找了很多有关国土

面积的资料,对资料上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
数字太多,读写
起来很不方便。






1、 出示一张地图,引出一些省、市的土地面积。
生读一读、写一
师:末尾的0比较多时,可以把 它们改写成以“亿”
写、想一想并说
或“万”为单位的数。
出数据的特点。


2、 出示实例,进行比较。
雅典有400万人口,奥运会安全保卫投入了125

亿元。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布置作业。
3、 学习改写
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想;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位
后面有几个0?
肯定: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可
以了。
4、 练一练
(1) 将新疆、西藏、黑龙江、江苏的土地面
积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2) 教材第 6页的说一说。
5、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1) 出示数据:我国的总人口约13亿,这
个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数?以“亿”为单位的
数要把末尾 的几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 就可
以了?
结论: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熟,就要把末
尾的8个0 去掉,添上一个“亿”单位就可以
了。

1、教材第7页的1、2题
2、 思维训练:伦敦2001年人口约7188000人,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该是多少?


学生思考,回
答:右起第五
位,后面有4
个零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说一说是
怎样想的。



生先读出来,
再改写。



学生独立思
考,自主探究
集体订正




5




10







6



4

国土面积
9600000=960万
板书设计
1=100亿


教学
反思
课 题
近似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五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5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通过观察,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成,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新授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注意 过没有,我们在听新闻、看
电视时,会听到或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
是精确数,有些是近 似数。我记录了这样一条信
息,请你们帮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
近似数?

出示: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
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 建三
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问:你是怎么区分的?
说明:393亿和120与万,这些数据在统计时
都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舍弃了尾数。
1、 引导看书,书中的信息,哪些是精确数,哪
些是近似数?
2、 探索两类数的特点。
学生活动




生观察、思考
答:共有四个数
据。“26”是精
确的,其他是近
似数。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0



教师活动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举例(举出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4、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近似数是怎么得到的?

出示“说一说”

精确到千------以千为单位

精确到万------以万为单位

精确到亿------以亿为单位

精确到哪一位就看他的下一位按四舍五入法保

留。

师:如果精确到千,就要把哪个数位后面的尾

数省略?

师:比万大的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近

似数。

强调:只要根据要省略尾数的最高位,而不要


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问:224318570≈22432万中间为什么用约等

号,而不用等号?

问:精确到亿位,应该把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

舍五入?最后是多少亿公顷?

1、教材第11页1、2题
三、布置作业。
2、思维训练:
49( )835≈50万
49( )835≈49万










生讨论交流
(因为这是四
舍五入后的数,224318570
不等于
224320000




生自己总结






18












12
板书设计

近似数

精确到千------以千为单位-------省略千位后面的数------- 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精确到万------以万为单位-----省略千位后面的数 -------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精确到亿------以亿为单位------ 省略千位后面的数-------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
反思
课 题
从结绳记数说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六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6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践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产生。

教学目标
2、
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的发展。

3、让同学体会到数学方面探索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同学体会到数学方面探索乐趣。

让同学体会到数学方面探索乐趣。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绳子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
发言。



看书阅读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用什
么方法来 计算的呢?(生答)谁知道我们
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学生交流
探索新授祖先的计算方法
二、新授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




教学环节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生共同小结古人的计算方法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当十个手指都用完了,有什么方法来

表示呢?如果还有更大的数那我们还能
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通过学生的交流,了解数
小组讨论
学是劳动人民从实践中创造出来
的。) 下面我们一起

来看一下古埃及和玛雅的象形数字。
为什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阿拉伯数
字表示数学运算?
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你们这节课了解了什么?
个人汇报


数学书13页练一练。

自主完成



5



10








8



2

从结绳记数说起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习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七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7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读、写 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改写的方法,求
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比较大 小,求近似数,改写等,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更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改写的方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正确、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多位数有了一定的
认识,今天你们先谈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认识更大的数(数数、读法、写法、比较
大小、数的改写、求近似数)

背出整数数位表,并提问几位一级 ,共学了几级,
分别包括什么数位?

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怎样读、写大数?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交流、
归纳,集体反馈







指名回答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总结归
纳。











15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 练习
题。


















三、小结
(1) 14页 第1、2题
补充:进一步将第2题改写成以“亿”为单位
的数。
问;次表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 14页第3题
活动分两步 :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
生写;之后两人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
数,另一个学生 读数,在交换角色。

(3) 14页第4题
(4)15页5---8题。
(4) 补充题
80000=( )万
7300000=( )万
2106000≈( )万
6501000≈( )万
49000≈( )万
3( )0000=35万
68( )000=68万
4( )5000( )≈47万
4( )9万≈489000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独立完成,集
体订正










同桌进行,选
出优秀者










23















2

练习一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第 二 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认识
较抽象的平面图形。在让学生感 悟两点之间的所有线段中线段最短时,出
示小狗吃骨头的画面,有三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学生可以 用三种不
同颜色的细线摆出三条路线,在将三条细线拉直比较,从而认识两点见线
段比曲线和折 线都要短。同样,在角的认识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活动
角”动手操作,理解各种角的形成与角的两边 有关系,从而理解锐角、直
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 情境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
活动,“说一说”的活动,都是学生身边常 见的现象。将这些现象上升为数
学语言,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


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
段与射线。

2、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
垂线;体会两点间所 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 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 大小之间的关系;回用量
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叫尺画30度,60度,
90度的角。







教学
注意
事项


课 题
课 时
线的认识

第一课时
总课时
第8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教学目标
2、能区分直线、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让学生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体会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 单
图形中的线段。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2、射线的读法。
教学方法
新授法 自我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直尺 三角板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畅所欲言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谈话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线的知识,你对线有了
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生仔细观察,思

1、看一看

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这些都是什么?要告诉

我们什么?

举例说明什么是线段、直线与射线?

2、认一认

师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

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

师:(1)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在连接两点,
生:是直的
这是线段。

二、探究新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2)同(1),并A、B两点反方向无限延
伸,会得到什么线?
(3)同(1)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
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
(3) 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线段
是什么样的?
指导:头和伪是生活语言,数学语言叫端点。
(4) 问: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板书
3、说一说
板书三条线,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吧。
直线读作:直线AB(或 BA)或L
线段读作:线段CD (或 DC)
射线读作:射线OF
问:你发现了什么?
4、画一画。
5、练一练。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那三种?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1、教材第16页第一题
(指导学生有规律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数。)
2、第二题
3、教材第16页第三题

生思考,指名
回答
集体订正








5












10


8



2


生自己总结,
互相补充
先独立完成,
之后同桌之间
互说互读

学生动手操作
独立完成,集
体汇报

线的认识

板书设计
名称
直线
线段
射线
共同点
都是直的,
是直线的一部分。
不同点
没端点,可无限延长
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教学
反思
课 题
平移与平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0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教学目标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平行线的由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学方法
新授法 自主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直尺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习的平移,谁愿意
演示一下。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平移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旧知导
入。

二、探究新
知。




教学环节

生举手演示,情
绪高涨。

生思考,交流讨
板书“平移与平行”



发现这两条线
1、 看书第20页的“说一说”思考:国旗的升降
永不相交。
和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互相平行。
动手操作,亲身
2、 移一移
体验
(1) 拿出火柴棒或小棒移一移,说一说哪些线

段是互相平行的?
动手操作,同桌
(2) 讲解读法。如果AB与线段CD 互相平行,
合作
我们就说AB平行于CD。
(3) 平移方格内复杂的图形,平移后说一说,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 、哪条线与哪条线平行?
3、 折一折
(1) 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看看哪些折痕是
平行的。
4、 说一说
(1)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线,想一想书中的图
案哪些线互相平行?
(2)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的平行线吗?
5、 画一画
(1) 师板演如何画平行线,并说出画法: 先
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板的直角
边抵住直尺的另一条边,再沿着三角板
的直角 边平行移动直尺到指定位置,花
另一条平行线。
(2) 指导学生练习画。


作业:教材21页的思考题
(1) 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并说一说
每个面上有几组平行线。
(2) 讨论不同面上的平行线。当发现对角平
行线时可以切开橡皮泥观




平移与平行
同桌互说,
小组讨论如何
说明两条折痕
是互相平行
的。


独立思考,同
桌交流



生练习画,师
巡视,并展示



学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体
验快乐




5






10



8



2
三、实践活






平行:在同一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画法 :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板的直角边抵住直尺的另一条边,再
沿着三角板的直角边平行移动直尺 到指定位置,花另一条平行线。


教学
反思
课 题
相交与垂直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9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教学目标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 三角板 直尺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 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
两条直线。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
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相交 与垂直。板书

1、量一量
(1) 布置任务,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2)问:这些相交的图形 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
动手量一量、画一画。从而引出一个特殊的角------
直角
如果把两根小棒或两支铅笔看成是两条直线A和
直线B,它们相交是出现了一个交点O,直线A
和直线B相交后形成了直角。边
(3) 讲解边板演,画上A、B、O及直角符号。
说说两幅图的意思。
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是垂线?

学生活动
学生解答不出,
激起学习新知
的兴趣。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设疑导
入。

二、探究新








动手尝试



观察、讨论
动手操作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指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
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AO和BO互相垂直,
我们AO垂直BO,O是垂足。
2、折一折
(1) 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
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
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 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
3、说一说
(1) 观察一个正方体的实物,说说每个面上
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2) 不同面上互相的垂直 的线。指导学生沿
着对角线切开橡皮泥,可以发现其他的
垂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4、画一画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小结

四、实践应用
(1)教材第19页的练一练

(2)教材第19页的小实验
目的: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
中的具体 问题。从而体会让学生体会点与线段
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相交与垂直
垂直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AO和BO互
相垂直. 我们AO垂直BO,O是垂足。















自由发言


动手操作

同桌互说


学生利 用上节
课发现平行线
的知识和经
验,很容易发
现这样的垂
线。


自主学习同桌
互练:你说我



动手操作,得
出结论



5



10









10

板书设计
垂直线的画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 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
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 给定
的点重合。)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习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1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通过练习,进一步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学目标
2、能按要求画出所给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3、能进一步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明确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的概念。
理解掌握画平行线与垂线的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题。

1、填空:
(1)( )无端点,无限延长。

(2)( )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长。
(3)( )有两个端点,
学生自主
(4)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 )。
完成
(5)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
条直线叫做( )。

(6)点到线的( )最短。
2、画图:

是直线的有( )
是射线的有:( )

是线段的有:( )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判断:
(1)一条直线长4米( )
(2)直线和射线一样长 ( )
(3)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 )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
(5)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
行线。( )
(6)AB垂直与CD,AB是垂线。
( )
4、画图: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5、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了互相平行和互
相垂直的实例。
6、思维训练:
请你运用垂直和平行画一个长3.5厘米,宽
2厘米的长方形。说明你是怎么画的?








互相检测




自主评议



5



10



8



2

板书设计
练习题
教学
反思


本节是根据所学内容自编的一节练习课,通过形式多样,贴近生活 、富有挑战
性的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直线、射线、线段,进一步巩固画平行线和垂
线的方 法,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 题 旋转与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五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2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用运动的观点来说明平角、周角的概念。
3、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几种角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知道几种角形成的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新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 谈话
导入




二、探究新
知,动手
操作
教师活动
在生活 中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图形,那就是
“角”,你还记得什么叫角吗?它是由哪
几部分组成的?

1、 拿出自制的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
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 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
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帮助。
3、 问;请摆出一个锐角
你是怎样验证这是锐角的?它和直角有什么关
系?
问:你能再摆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活动
生举手发
言。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同桌之间互相
研究,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

答:锐角小于直

生甲:钝角
生已:平角
生丁:周角
5





10









它们和直角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环节












三、课堂小结


四、课本24页
练一练

教师活动
4、 试一试:
课本23页的第一题
(1)引导学生看图,运动员在做什么运动?
(2)找一找角在哪里?是怎么形成的?
(3)形成了什么角?
(4)钟面上有角吗?是什么角?还能形成什
么角?
课本24页的第二题
(1)你发现了什么?
(2)每个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5、你还知道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角?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平角和周角吗?

(1)启发:还有那些时候,时针和分针组成的
是直角?锐角?钝角?
(2)时针和分针可能会组成周角吗?
(3)书上画第二题
(4)补充:
角越大,边越长。( )
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 )
1周角=2平角=4直角( )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生:1个平角
=2个直角
1个周
角=2个平角

生观察图,思
考并回答

小组讨论,交


生:他们做的
是旋转运动,
都是围绕中心
进行旋转的。
生:打开的折



生独立完成,
展示作品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5



10



8



2


旋转与角
板书设计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










角的度量(一)

教学
反思
课 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六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3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认识量角器。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教学目标
2、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认识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 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
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新授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量角器 课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
角,你们还记得吗?

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问:这两个角谁
大谁小?
究竟谁大,老师也看不出来,今天我们就来
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

1、试: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
小。用什么方法?
提示:可以试一试课本的办法。
质疑:为什么有两个结果?
怎么办?
(有的同学想到把中介角折得再小些)
2、认识量角器
试:为了使角度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
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 量角器。板书量角

学生活动
生自由回答
按从大到小的
顺序排列:周
角、平角、钝角、
直角、锐角

生:角1大
生:角2大

动手操作,亲自
量一量



有的同学仔细,
较精确;有的同
学心粗,认为两
个一样大。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二、探究新知





教学环节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练一练



四、思维训练

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并讲解量角器。
量角器是半 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
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每10小格标 上一个数,一右为起点的是内刻
度,一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谁还来补充?
师:计量角的单位“度”, 板书“度”
3、试一试,量一量
(1)用量角器量一量角A 角B的大小?怎样
测量呢?
(2)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3)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
度?
师小节: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首先把量
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把0刻度
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最后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
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
1、课本25页第一题
2、课本25页第二题
3、课本25页第三题
你发现了什么?
课本第25页的第四题。

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

生动手操作,
并交流汇报。

生:因为角的
方向有不同,
所以才会出现
内外圈刻度。

生观察,交流
(不一样)

生分小组讨
论、汇报


生观察,说明
理由
独立完成,个
别指导
独立完成,集
体交流



5










10



8



2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一0

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度量角的单位------度 记作:1
0


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教学
反思
课 题
角的度量(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7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4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教学目标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画不是整十刻度的角是难点。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量角器等
教学环节
一、问题导
入、创设
情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用量角器量

生:我知道了角
的分类:锐角、
钝角、直角、平
角、周角
生:怎样画角?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二、探究新知






教学环节
谁能回忆起我们昨天学了哪些知识?
这节你最想学习有关角的什么知识?
淘气和笑笑正在画角,我们也加入吧。

1、画一个60度的角
想:60度在哪见过?
利用三角板的特殊角60度画60度。
问:还可以怎样画?
师:试试吧。
适时指导,鼓励表扬
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1)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
线对准射线(两合);
(2) 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点(一看);
(3) 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生:用量角器
小组为单位讨
论画法。
展示不同的画
法。


5







10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课堂小结

(4)
2、你能画出150度的角吗?先说一说怎样
画?
问: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常用?

追问:画什么度数的角使用三角尺方便?
3、练一练
(1)画出60度的角三个,要求是三个方向都
不相同。
(2)教材第27页练习题。
4、实践应用
量一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画出一个
角。
5、思维训练
(1)画两个锐角,使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
一个角的2倍。
(2)小芳要画一个15度 的角,但她只有两
块三角板,怎样利用两快三角板画15
度的角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画角,你能想出几种画
角的方法?



画60度的角。

生:用量角器
直接画。

小组讨论,交
流,发言



自己动手画,
边画 边说出具
体的步骤。(哪
种方法都可
以,只要是正
确的)
同桌互查,展
示好的作品


小组合作完成




5








10



8



2
画 角
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板书设计
1)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2) 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点(一看);
3) 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习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8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5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感受生活中出出有数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量角器 课件等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
发言



自主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二、教材“练
习二”





教学环节
回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
欢哪部分?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吗?
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第一题: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
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第二题:说一说你家附近的道路哪些是互相平行
的?那些上互相垂直的?

第三题:巡视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补充:后两组的度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概括
出规律。

第四题:进一步复习使用量角器

5





10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实践活动。
四、全课小结。

第五题:
1、让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前后对比角的
度数,从中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仔细观
察纸上不同 的角各是多少?
2、有了前一题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
只要说得合理,都应充分肯定。

第六题:
用量角器画出45度,70度,140度,170度的
角。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

第七题:找一找 ,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

第八题:描一描,找一找。
第九题:
(1),请你画出从实验室到教学楼最近的路。
(2),请你画出从实验室到操场最近的路。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数学书29页第10 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动手折纸



学生自己
动手画角

画垂线



5



10



8



2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教学
反思
第 三 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根据
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
位数乘两位数”,因此 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
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题,多让学
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
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
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
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 br>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
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 简便运算。








课 题
卫星运行时间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6课时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教学目标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新授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让学生讲一讲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人造地球
学生讨论
一、激情导入:
卫星和地球方面的故事,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

星绕

学生回学生列算
地球一圈的时间。
学生讲解自己了解的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等方


面的知识,如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

二、探究新知

球一圈需要114分。




2、绕地球2圈、3圈、4圈、8圈┄┄21
114ⅹ2=
圈需要多少时间?

3、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
时间?(如何列式)
① 首先学生估算并加以交流

说明理由

114ⅹ3=

学生列算式
114ⅹ21

5





10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


2、 讲解正确解法
1 1 4
ⅹ 2 1
————
1 1 4
2 2 8
————
2 3 9 4


3、 小结(略)

1、
2、
3、
练习:第31页试一试
第31页第4题
第31页练一练第
1、2、3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估算并加
以交流
说明理由
114ⅹ20=2280
114ⅹ1=114
2280+114=2394
或者114ⅹ21
=114ⅹ7ⅹ3
=798ⅹ3
=2394



学生练习













15



8



2
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教学
反思
课 题
有多少名观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实践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7课时
赵洪艳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教学目标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3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
教学重点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教学难点
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报纸、黄豆、瓶子等

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生可以谈谈查
1、 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知识。
阅到的有
2、 体场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呢?
关体育场的名称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
及其他知
识。

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

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可以试图估
二、实践探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
计一下
可以是50000,


行交流。
也可以是
10000或150000

请同学们观看第





教学环节
36页图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
体育场一个看台的座位
数吗?
你有什麽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5





10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你还有什麽方法?
小结(略)

1、第34页练一练第一题。
三、巩固练
2、第34页练一练第二题。
习。
3、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4、自己拿出准备好


的一份报纸估计一下其
中一版的字数。

你有几种方法?

估一估一瓶黄豆的粒数
四、布置作
第34页第4题









学生可以将报
纸折一折,在知
道一部分的字
数的基础上再
得到整个版面
的字数;也 可以
数一数某一行
的字数与总的
行数,然后相乘
得到整版的字




组织学生进行
交流,倾听他人
的方法,反思自
己的方法。









15




8






2
五、全课小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体育场

板书设计
22×32×28=




教学
反思
课 题
神奇的计算工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18课时
赵洪艳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目标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能解决甚或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计算器等。
教学环节

一、认识计
算器:

二、用计算器
进行四则运



1、小组交流计算器的使用
2、老师适当补充

出示题目:
1+2+3+4+5+……+10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在四
人小组内交
流计算器的
功能键的作


全班交流计
算器的功能
键的作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999×9= 9999×9= 99999×9=
12456+4568-3216= 48412÷19=
46766÷(4728-4661)=




教学环节
小组活动:用
计算器计算
以上各题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操作实


学生可以分
小组讨论


学生谈后并

做自我评
三、巩固:
1、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


组合


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

学生可以用

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你和同学共进行了
431乘52,

几次游戏?你赢了几次?


每次游戏中可能得到最大的积是多少?
也可以用

与同学交流记录的

542乘31。

过程以及获胜的办法。

四、布置作
完成第36页第2题。
业。
然后比较












1、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教师补充说明。
3、
分小组演示。

4、
1+2+3+4+5+6+……+98+99+100、

9999ⅹ9、 999ⅹ9、
99999ⅹ9等题的计算。
5全课小结:你发现
了哪些规律?








5



10



8



2
神奇的计算器
板书设计
876+568= 4160000128=
756+685+294=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有趣的算式

第4课时
总课时
第19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赵洪艳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 导入谈
话,揭示课题

电子计算器。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
的算式。 ,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
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一
起出 发。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1、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 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
三个算式与答案。
(2)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
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
系。
(3) 讨论:1111×1111的结果。

学生自由发

5





10





二、 探索交
流,发现规律




学生仔细观察
小组讨论汇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 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
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
明。
1111×1111=1234321
(5) 依据规律填得数。
2、 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
1、2、3、4
(2) 反馈计算结果。
(3) 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依据规律填







(4) 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
数。
3、 第三关:神奇的9。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
(2) 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
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 发现规律并归纳:
(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4、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 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学生使用计
算器计算汇
报结果








(2) 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
4个数字。
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
喜欢数字。












5

















1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 趣味
练习

(3) 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4) “卖关子”。

学生独自按照
规则进行计算
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

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


信吗?


(5) 运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
说说这节课的
收获

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6) 学生探索。
① 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 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
“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
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有趣的算式










8








2
板书设计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练习三
第5课时
总课时
第20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练习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赵洪艳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2、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3、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课堂练习:




教学环节
口算:
30ⅹ6 16ⅹ7 12ⅹ30
50ⅹ60 300ⅹ6 16ⅹ70
12ⅹ300 500ⅹ60
1、 练习三的第一题:读题后说说自己的估算结
果。
2、练习三的第二题:看看淘气和笑笑的计算过程
与同伴说说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3、练习三的第三题;不用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 ) 88*34=318(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生口答




同伴交流你
的计算过程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50*40=600( ) 350*70=2450( )


4、练习三第四题:竖式计算检查学生的笔算能
力。

48*23= 72*124= 102*15= 56*456=
603*34= 25*112= 460*18= 35*440=
5、练习三的第五题:
学生读题后讨论计算

6、练习三的第六题: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数学游戏:抢占阵地。
学士读题,了解游戏规则。小组比赛 选出
优胜小组



练习三的第八题 第九题
(1)、8题探索规律 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
发现什么规律?
(2)、9题看图回答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讨

论汇报



学生板演







小组比赛 选
出优胜小组

数学游戏




拓展探索规






学生自主发
现解决问题




5




10





8



2
练习三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
总课时
第21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赵洪艳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

3、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计算。

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计算。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复习第一、
二、三单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
( 一)、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教师活动
复习第一、二、三单元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1、 请读、写下面个数:
37608704 读作 九亿零四 写作:
2、 请将下面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
的数。
4 = ( )亿 534728 ≈
( )万
927000000 = ( )万 89950000 ≈
( )亿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5





10



教师活动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训练发展:





作业:
(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
(44页)第4、5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可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
第4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
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
(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
第7题用竖式计算、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
简算。
第8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
些条件,问题中蕴含有哪些数量关系。然后解答。



1、你学到了什么?先与同学交流,然后进
行简单的整理。
2、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尝试进行解决,
并在小组内交流。
46页9题 10题。



5




10









8



2
整理与复习(一)
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
板书设计
复习 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
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 没有接触过运算律,使用运算律可以
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说本课内容是一个过 渡,
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
会使用运算律,明 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
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算律对学生来说可 能比较抽象,列举例子,
再举例子中运用,使用各种方法计算答案。

运算律首先告 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
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 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




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 用运算律来解决。运算律有很多种,本节课只
学习加法的交换律a+b =b+c,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上举男
生女生跳绳踢毽子 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 出发,通过不同的提问方法,最
后得到相同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加法的结合律是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又
是一重点,难点。在检查一道加法题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验证是否算
的准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到苏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渔,学生自主思考, 解决问题,老师在旁进行指导,解答疑问。一
到学生自己发现探索问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小 组合作学习,小学生一个人解决问题可能有些困难,让小组同学在
一起,既有利于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一起学习。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

课 题
买文具 (中括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22课时
赵凤云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
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自主探究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电脑出 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
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
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
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
区学生做什么?
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 br>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
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
他们未学[ ],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
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
呢?

学生活动


学生上网查
找资料,分析
处理信息,了
解灾区学生
的困苦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
景、激趣导
入:



二、自主学
习、建立模
型。


首先学生独
立试做,然后
以小组合作
的方式进行
探究



5





10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自由发

言,或者小组
内互相说一

鼓励算法多
样化。指出错
在哪里?怎
样才能改正






认真观察,小
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组内算一算,

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
说一说,比一
四、知识应用
运算 。


及拓展。
2、完成“练一练


五、小结本
你对中括号的作用及用法掌握怎么样?
课: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
2、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 ]
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
常深刻。
三、精讲点拨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

么不同?

2、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

什么?

3、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

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

4题:捐书









5



10



8



2

中括号
板书设计
里面的。


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一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23课时
赵凤云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24×5= 18×30= 200×6= 19×
40=
25×40= 260×3= 14×30= 125
×80=
(1)估计96×42时,这样想:96≈( ),42
≈( )。( )和( )相乘得( )。所以
96×42≈( )。
(2)30800×5的末尾有( )个0 < br>(3)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那么另外一个因数可能是
(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1)370×50与3700×5的积相等。
( )
(2)89×99+89=89×(99+1)
( )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
完成


单独做在
纠正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口算。


2.填空。


3.判断题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选择题。








5.计算









6.应用题



(3)两个三位数相乘,积一定是五位数。 ( )
(1)847+853这道题可以利用( )来
简算。
①乘法交换律 ②乘法结合律 ③乘
法分配律
(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如果其中一个因
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 )
①96 ②2400 ③不能确定
(3)□÷86=240,□里应填( )
①320 ②180 ③210
(1)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5×48= 95×408= 360
×75=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02 23×98+46 25×32
×125
(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
12千克水,照这样 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
水﹖(按365天计算)
(2)运动会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 有4
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5行,每行25人,一共
多少人参加表演﹖




自己试做






小组评议
谁的正确
率高



5








10



8



2
板书设计
练习题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第三课时
总课时
第24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赵凤云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教学目标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情境导入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
些情况就可以交 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
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
1、出示:
8+18 279-17 15×4 16÷8 18+8
17-279 4×15 8÷16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8个算式,观察后您们
能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
2、点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
80+65 65+80 15×4 4×15 279-17
17-279 16÷8 8÷16
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
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前
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5






10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
境,感受交换

二、自主探
究、初探定律


我是按加、
减、乘、除法
进行分类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
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提出:在8+18=18+8 这道算式中,交换了加
数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在所有的加法算式
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 会发生改变呢?那
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写出几道加
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 置,计算它们
的结果,并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交流回答,师选择算式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没有找到交换加数的位
置,和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 (没有)
师:出示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
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教师板书)


生1:交换加数
的位置。
生2:和不变。

三、合作探
1.加法交换律
究,猜想验证














































生:加法交换
律。(教师板
书,全班齐读
师 :谁愿意为这个规律起个名称?(抽生回答)
加法交换律内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一下
容)
加法的交换 律?(抽生回答)(板书:a+b=
b+a)。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或者
符号来表 示,但我们一般都用a+b=b+a来表示
加法交换律.
及时练习:学生口答。
师及时反馈

2.乘法交换律

学生独立
回答

1、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乘

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个规律呢?

两个数相乘,
2、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 一下。同样地,请
每位学生编出乘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因
数的位置,看看它们的结果有没有积 发生
了变化的这种情况?
师:请学生汇报情况,师板书。通过验证,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
师:谁能给这个规律起一个名称呢?(抽生回
答)
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抽生回
答)
2、及时练习。
3、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加法
交换两个因数
的位置,它们
的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


(a×b=b×
a)










5













1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
究的“交换律”(板书)。下面,我们就要运用
所 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师:利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们可
以检验计算是 否正确。(出示课件),怎样进行
验算呢?请你们完成“课堂学习单”的第一题。

1、运用定律计算。
⑴ 比一比,谁算得快?(对你的同桌说一
说,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你的同桌。)
130+86+70 25×37×4 40
+35+60+265 125×23×8
2、拓展练习:32×125 25×16×125

师: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60和61页,就是
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交换律。你们 还有什么
问题吗?谁来说说你今天这堂课你的收获是什
么?说一说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独立
完成
小组评议


学生自己
总结
四、巩固内
化,运用定律










五、总结全课






8










2
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交换加数的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

两个数相加,

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
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

交换律。
交换律。
a+b=b+ a a×b=b×a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加法结合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4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25课时
赵凤云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5













10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




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
(1)全班试做,
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 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
指名板演。
共有营员多少人?
(2)集体订
正: 42+45+55
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
=142(人)
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
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班试做。
(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
学自己先说一
说每种方法你
是先 算什么?
再算什么?结
果怎样?

二、尝试探究
1.出示例2。 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
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
构建模型





教学环节
两种方法解答)
(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
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 以怎样表
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
书如下:(48+50)+ 49=48+(50+49)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然后全班
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
关系?(投影出示)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4.归纳概括加法结合律。
(1)从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准确口述规律,然后出示加法结合律
内 容。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
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
第一个 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揭示并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4)全班整体感知加法结合律。(齐读)
5.学习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1)自学(a+b)+c=a+(b+c)
(2)弄清a、b、c的意思。
6.做一做。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
130+(70+4)=(130+□)+□
7.探究复习题的另一种简便算法。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复习题怎
样计算更为简便一些?
42+45+55=42+(45+55)。]
8.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
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好。
9.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
算简便。
2.学习例3.计算480+325+75
(1)同学们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并指名说出这样算的根据。
3.学习例4.计算325+480+75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例4怎样算比较< br>简便?与例3有什么不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
三、解决应用

4.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

过加法结合律?

全班试做











学生记忆加法
结合律的概念


记住公式




以敢用,强化
简算意识











全班试做,指
名板演。
























5





























1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练:(做一做)
137+31+63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
定律?
6.读:阅读教材第14一15页,看看还有什么
地方不清楚?
7.结: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
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

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使计算简便。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综合练习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说明:巩固结合律,打好基础。]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 )

△+(○+b)=(△+□)+b ( )

(10+20)+30+40=10+(20+30)+40 ( )











学生试做









独立完成
小组评议







自己回报本节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课的收获














8







2



加法结合律
板书设计
a+b)+c=a+(b+c)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乘法结合律

第五课时
总课时
第26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赵凤云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
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小组内举一
些数据来验
证,可借助计
算器,用一些
较大的 数据
验证。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
一、假设情
境,激趣导入
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

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
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

含着某些规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二、自主探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究,合作交流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

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测评反馈



全班交流,并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
用字母表示

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
结合律



括出简算的方法。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


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让学生尝试


用乘法结合

律解决连乘
3、集体讨论第5题。

运算中的简
4、练一练的第三题。

算问题。然后

进行交流,概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括出简算的

方法。







五、布置作业
53页2题 3题








5



10






8



2

乘法结合律
3×(5×4)=60 15×25×4=1500
(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乘法分配律
第六课时
总课时
第27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赵凤云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 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

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
学生估计墙
一、 激趣导
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面上贴了多

少块瓷砖。
1、 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教师:一


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让学生用不

2、 先让学生独 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
同方法计算,
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探
并引导讨论
究,合作交流
3、 反馈交流情况。由小组派代表汇 报交流结果
为什么方法
(有选择地板书)。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
不同结果却< br>
一样,这其中
意义。
是否蕴含着
4、 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

某些规律。

5、 举例验证。

5





10




教学环节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
例子。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讨论交流:
(1) 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 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 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6、 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
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
教师板书。
(a+b)×c=a×c+b×c
7、 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
配律。

课文第57页的“试一试”。

1、(80+4)×25
三、精彩展示
(1) 呈现题目。

(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

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 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四、 课堂练
2、34×72+34×28

(1) 呈现题目。

(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
求。
(3) 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6×9+4×9
=54+36
=90(块)
(6+4)×9
=10×9
=90(块)





鼓励学生独自
计算




5






10





8



2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习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7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28课时
赵凤云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教学目标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用乘法结

合律、分配律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
法。
进行简算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
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

条件。

学生试做




学生独立完


5





10




二、花圃中的

乘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
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

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
的不同含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试做



观察主题
图说说你
的发现


自我总结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5




10




8





2
三、观察与思
1、60页的第五题、
连线 学生正确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
考:

















四、课堂总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
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2、60页的第六题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
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 的问题。然后
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
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 br>己的发现。

3、60页的第七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完成问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四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二、花圃中的乘法
三、观察与思考:

教学
反思



第 五 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br>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
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 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
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
的表示 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
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 的作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 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
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
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 题
去图书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总课时
主备人
第29课时
仝建梅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体会同一段路往返的方向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后汇报


学生自主
学习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5





10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 课件出示教材61页情境图。提问:小
活动一:情境小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
导入 。 路线?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描述简单路线图
的方法。


活动二:探究
新知。 1、明确描述路线所需的条件。讨论:只明
确行走的方向,就能准确地描述行走的

路线吗?
2、组织学生选择一条路线,画一画笑笑从

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
3、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4、
提问 :你能描述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吗?
你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描述的清楚、准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活动三:巩固1、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1题。(图略) 小组讨论后

练习。 独立完成

小红从家向( )走了( )米到打

谷场,然后向( )走( )米到小树林,

再向( )走( )米到学校。

小红从学校向( )走( )米到( )

,然后向( )走( )米到( ),

再向( )走( )米回到家。

2、62页第2题。

说一说4路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站的往

返路线。 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



3、62页的3题。

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

成订正



62页实践活动
活动四:实
你能描述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吗




5




10






8






2
践活动。



作业:



62页1、2题



去图书馆
描述路线的方法:
1、先看朝哪个方向走;
2、要说清楚在哪里转弯
3、还要说清楚每一段路要走多远。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确定位置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0课时
仝建梅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
新授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激趣导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入,认识数对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位置卡:


第 *列,第 *排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学生根据提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

排与列的数法。
示找到自己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

的座位
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

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二、自主学习
1、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

(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
(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

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
(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
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
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
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2、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用数对怎样表
示?小组交
流。




你能表示出各
个景点在图中
的位置吗?


自己总结

全课小结




5




10



8








2
确定位置
淘气(1,1)
板书设计
笑笑(2,4)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第一课时
练一练
第三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1课时
仝建梅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
教学目标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根据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

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

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

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

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


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 找到礼物后,
学生小组
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

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
试说
第几排。

1、 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

二、自主学习
表的位置。

2、 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

相应的位置上。


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

5





10




教学环节
3、 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
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
示什么意思?
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
并说出理由。
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
的位置。
学生试做,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并让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4、数对学习
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
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
么?那括号又 表示什么呢

2)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
学生尝试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

三、巩固练习
说出理由。
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

出数对。


2)把地图填写完整

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

游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试

做,进行学生
作品展示,并
让学生说出
自己的理由。





学生尝试完







学生汇报




5





10







8



2

确定位置

板书设计

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数对


教学
反思
第 六 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br>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
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 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
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 解决简单的
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
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
索的方法,并能运用 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
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 混合运算。






1、结合实际 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
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课 题
买文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2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目标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
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方法
交流探究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
景,激趣导
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二、自主学
习、建立模
型: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
说一说了解
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了哪些已知
条件

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
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

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呢?
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

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 br>学生独立试
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 合作的
做,然后以小
组合作的方
方式进行探究。
式进行探究。

(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

说。
(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
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

5





10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知识应
用及拓
展。

(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
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2、学生汇 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
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
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 向他发问更
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
在个位上?
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
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
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
行计算。
(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2、完成“练一练”





学生自己小




(1)引导学生
先用估算的
方法,然后再
进行计算。
(2)学生提问
题学生自己
解决


四、最后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
讲一讲。

买文具



5





10









8



2
板书设计










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练一练
第二课时
总课时
第33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课型:练习课
主备人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学生独立
150÷30= 130÷13= 342÷
40= 600÷20=

完成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


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


算理。
二、自主学
1、括号里最大填几?

习、综合练习
30×()<220 50×()<85 40
学生可口算、估
×()<140

算或竖式计算
60×()<306 60×()<200 80
解答。

×()<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56070= 72090= 36040= 24030=
64080= 20050= 18060= 28070=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90030= 80020=
40040= 60020=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5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



四、拓展练习
五、小结:



六、作业布
置: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
讲一讲。





5



10



8



2
62页6题 7题 8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教学
反思
课 题
参观苗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4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目标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教学难点
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
一、情境导入
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

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

引导学生观
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


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自主学
1、欣赏了那么 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
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习、解决问题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
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

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
3、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汇报观察
的收获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反馈交流 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明确:试商的


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 时候,把22

2、用除法竖式你会吗? 当作20来

A、先自己试一试。 试,把154

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看作是150,

20×7=140,
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

最接近150,
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

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
所以商7



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


们的竖式。


3、 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


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



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
独立解决。

说你的算法
花?

和想法。你会
四、精讲点
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
验算吗

70÷31= 381÷54=
拨、趣味练习
272÷28= 89÷22=


2、最大能填几?

38×( )<243 42×( )<213

61×( )<441 59×( )<481




5




10






8






2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参观花圃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一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5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
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



学生说说
1、完成70页第1题。
二、综合练习
先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一
试商的过
算.






教学环节
7031= 15928=
38154= 35147=

程,独立完


5





10



2
、完成70页第2题。
结合17736,和同伴说一说试商和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算的过程.

3、完成70页第3题。
新学期开学了,学校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调拨216
本图书, 为全校24个班级的图书角增加一些
书.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多少图书?

4、 完成71页第5题。
某奶牛场有38头奶牛,8月某一天牛奶产量约
为800千克,这一天平 均每头奶牛约产奶20千
克.你同意淘气的说法吗?

5、 完成71页第6题。
森林医生. 学生在练习本上改.

6、完成71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
7、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


学生读题后小
组讨论汇报解
决的办法



学生在练习
本上改.



估一估,算一









5




10







8



2
三、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第71页4、8题。


练习课
7031= 15928=
板书设计
38154= 35147=


教学
反思
课 题
秋 游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五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6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 的过程。
教学目标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
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

某学校要 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
景、激趣
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 帽
学生以小组
导入:
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
为单 位讨论
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
购买方案

二、自主学
习、建立模
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
中的情境图 ,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
型。
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教学环节
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学生独立试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做,然后以小
探究。
组合作的方
讨论估计试商。
式进行探究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5





1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精讲点拨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 题的关键。明确把除
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
改商“8”的原因。
1、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
巧。
2、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3、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

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

么?为什么会小呢?

4、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知识应用
1、理解试商。
及拓展。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

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五、小结本课

2、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学生自由发

言,或者小组
内互相说一
说。什么时候
商会小?




5




10






8



2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一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六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7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后
交流:你是怎
样想的?

5





10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

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谈话导入
1、完成73页第1题。

不用计算,填上相应的符号。
二、综合练习

26327( )10 60231( )20
48718( )30 36114( )28

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73页第2题。







教学环节

A:没想18千克共108元;
学生根据提
B:没想12千克共84元;
供的数据,自
那种苹果便宜?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
己提出问题
并尝试进行
试进行解决。
解决

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

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完成73页第3题。
36154= 44889=
34243= 21627=
4、完成74页第4题。
先估算,再计算,和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
程。
49263= 23334=
35158= 84035=
63031= 96119=
5、完成74页第5题。
学生自己判断,小组订正。
6、完成74页第6题。
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全班交流。



小组内探讨、
交流解决问
题的方法





自己改正


三、课堂作业
74页的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




10






8





2

练习课
36154= 44889=
34243= 21627=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型:练习课
练习五
第七课时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8课时
高丽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
教学目标
2、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
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基本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口算比赛。

2.同桌一组完成75页第1题和76页第5
题。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二、综合练习
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


完成75页第2题。
2.填一填。

完成76页第4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

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


学生计算后
引导学生对
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
说变化的规


5





10






3.想一想,算一算。
完成76页第6题。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联系实
际,运用数学





四、趣味数学


五、实践活动



六、小结:

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学生独立思

计算

考,写出方

案,再小组交

完成75页第3题。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

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


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
此题方法较
即可。)
多,也可以用

方程解
学生完成76页第7、8题。

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




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

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

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

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学生汇报自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己的收获










5





10



8



2

练习五
板书设计
49263= 23334=
35158= 84035=
63031= 96119=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第一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第8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39课时
高丽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
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
景、激趣
导入:


二、自主学
习、建立模型

1、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
分小组探究、分
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
工合作完成

趣。

2、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
表,提问:你能发现什么?

3、分小组探究、分工合作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
(1)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交流发现,
比较从表格中
发现什么规
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
律?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
么规律?
(3) 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
发现
(4) “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

律。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知识应
用及拓
展。

四、精讲点










(5) 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
少千米?
1、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
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利
用规律再进
行计算



9÷3=
90÷30=
9÷3=
27÷9=
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



900÷300= 81÷27=

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

3、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
认真观察,
组内说一说

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
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五、小结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
第78页第3、4、5题。

业:










5




10







8



2
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9÷3=
90÷30=
900÷300=

9÷3=
27÷9=
81÷27=
教学
反思
课 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9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40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三者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三者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
考,然后小组讨
论,如何解答?
5





10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
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
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
一、创设情
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景,谈话导入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

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

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 自主探索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
路程、时间与
你有什么办法 ?
速度之间的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
关系
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 里就是1小时,
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
包车1小时跑了210÷ 3=70(千米)60<70,因
此,面包车跑得快。

小组交流,明
确:
要想知道谁跑
得快,就要看看
同一时间里谁
跑得远,谁就快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 60千米时,而面包
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
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
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
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

汇报。

四、精讲点拨
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

五、总结谈话
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课堂作业

教材第80-81页其余各题














让学生根据这

一情境学生试
着表述速度、
路程、时间三
者之间的关
系?
速度=路
程÷时间


让学生看图,
根据情境解答




5




10









8



2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一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10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41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

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
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
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
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

展。)


在解决问题
过程中,培养
学生策略意


5





10





学生通过观
察得出结果、
发现规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己
编题,是对所
学知识的再
次巩固和延


列式计算后,
与自己的同
桌再出一组
这样的题并
解答

让学生在解
决问题中体
会路程、时
间、速度三者
的关系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5




10






8



2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
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
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
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
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
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
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练习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11课时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42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试商、改商的算法
教学目标
2、体会发现的商不变规律,运用大小括号进行运算。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
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生抢答,小
口算比赛
一、“热身运
组完成

学生抢答,小组完成。
动”:


1、学生根据课件,独立完成笔算,小组进

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同

二、模型练
学们的正确率高?。
习;
2、引导学生观察,估一估、连一连、算一



学生独立试做,
345÷31商是一位数 312÷54
然后以小组合
商是两位数315÷35 465÷46


(首 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探究。探究时要求学生说自己估算的理由,最好
不 要通过列竖式来得出正确结果)

作的方式进行
探究


5





10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电脑出示情景图:开完 运动会了,四(3)
班的同学获得了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为
此学校奖励500元给你们购买奖 品,你们
能帮老师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运动会采购奖品,让学生大胆想,谁会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在班
上交流。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举

例计算。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三、知识应用
2、完成“练一练”,特别是第7题,要求
及拓展。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说一说从第7题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完成

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它。



四、回顾知
1、各小组完成知识构架图
识:
2、说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

完成实践活动:大数估算问题。











学生独立完

成运动会采
购奖品,让学
生大胆想,谁会有什么不
同的方案?
在班上交流。







学生小组讨
论,合作完成




5




10








8



2
五、小结


练习六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第 七 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
负数,并且只要 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 气
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
际意义。由于负数的 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
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 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
以下特点。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在初步 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 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
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 br>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
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课 题
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
主备人
第43课时
高丽红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教学目标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3、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
景,引入新
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查看
地图找到调
查的城市的
位置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
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
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
二、自主探索< br>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
温度的读法和表
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 零度还要低
示方法。
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

察温度的表示方法。


把学生记录
的温度进行
简单交流


5





1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
分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反馈交流





分小组讨论
怎样读温度,
并读一读,写
一写。



引导学生从
零上温度开
始,逐步过渡
到零下温度
的比较


5




10




8



2
四、精讲点




五、堂训练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
一写。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
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1、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从
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
的比较 。如:2℃ 和5 ℃ 的比
较,1℃ 和0 ℃ 的比较,0 ℃ 和
零下2 ℃ 的比较,零下2℃ 和零
下5℃ 的比较等。
2、小调查。
首先鼓励 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
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
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 这些信息的对应
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
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 1℃○0℃ 0℃〇─2℃ ―2℃〇―5℃


教学
反思
课 题
正负数

趣味对联-本命年祝福语


h7n9是什么病毒-吉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滨州公务员-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良辰美景奈何天-大将排名


美国留学网-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郑州机械研究所-八年级英语工作计划


星星说-社区干部述职报告


山西储备物资管理局-名利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