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人版
关于亲情的素材-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人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3—14页
【教学目的】: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
和
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
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
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
【重点难点】:
重点: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根据条件提问并列式解答:
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 〕?
师:利用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师:怎么列式呢?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放了28本书, 〔
〕?
师:这里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读一读吗?
师:利用这三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看看。
出示两种不同的方法:
〔1〕2×3=6 〔本〕
〔2〕28×3=84
〔本〕
6×28=168〔本〕
84×2=168
〔本〕
答:一共有168本书。
答:一共有168
本书。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我们能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小结:同学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
老师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馆看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实际问
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
础知识,两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对本课新
知的学习能起到迁移和渗透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看书吗?学校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
理
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
〔1〕师: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一共放
1、观察分析:
224本书。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3〕师: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个忙。〔课件出示问题:平均每个书
架每层放多少本?〕你
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导思卡:
2、
合作探究:
〔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
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
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4
×2=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
8本书。
师:好,谁能完整地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如果学生出现方法三224÷4÷2,那
么请他说出理由,如果他说不上
理由,就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看看谁能帮助他解释清楚!〔师适时指点:
这
位同学的看法很特别,他把两个书柜拼起来,看做一个整体,先算出每一
大层有多少本,然后
再把两个书柜搬开算出每个书柜每层有多少本书,最
后再把它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
和解释,建议他及其
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一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
目的火花,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既给学生提供
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又让一些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得到伙伴的帮助。
4、引导列综合算式
①这里的两种解法都很好。
②解答特点是每一种解法都有2个算式,分两步计算。
③能不能将两个算式合二为一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综合算式。
a.224÷2÷4 b.224÷(2×4)
5.检验与反思
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结果是正确的呢?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可能有的方法:
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看两种方法
算出的结果是不是相同,
也可以把算出的结果作为条件,看两个书架上是不是一共有224本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进行检验。
6.讨论比较。
师:这两种解决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
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
本书〞。
★设计意图:及时地安排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养成
及时反思的好习惯,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
种方法解答呢,虽然解法不同,
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最后都求
出了〝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
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
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
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要清楚
每
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7.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孩子们有哪些体会啊?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四个步骤:
①整理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列式解答
④检验与反思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师;你们帮图书管理员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不过
他还有一个问题,
想请你们再帮帮他,好吗?明天是周末,上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他想把
三年
级168人分成4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1
题图〕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你们能再次帮图书管理员解决
这个问题吗?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
解题过程〕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
〞〝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
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
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
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
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
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
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
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
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
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
〝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智力大冲浪
图书馆共6层教学楼,每层8个教室,一共放了480盆花。
①平均每层楼放多少盆? 6×8
②平均每层楼每个教室放多少盆? 480÷6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啊? 480÷6÷8
每个茶杯8元,小红和小丽每人买了2个,一共需要多少元?
A、240÷〔3×2〕 B。240÷3÷3
第三关,真刀实枪
有三只燕子,他们一星期吃924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
害虫?
3.小小设计师
补充条件和问题,使他为我们今天所学的两步连除应用题。
①植树节要植树300棵,我们班有6个组,
,平均每人
植树多少棵?
②图书馆共有126本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
,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难.
今天我
们一起探究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学的都很好,会选
择合理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的解题,还有什么
问题课后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
探讨,也可以和老师探讨。
板书设计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4
×2=8〔层〕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
周一换。要求学
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
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
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
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
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
的鲜活生动的材料,
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12÷4=28
〔本〕
224÷8=28
〔本〕
a.224÷2÷4
b.224÷(2×4)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
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
师资也〞。这儿的〝师
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
变〞其〝师长〞当
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
仍说
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
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
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
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
人生、价值、理想、学习、
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
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
写起文章来还用乱
翻参考书吗?2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人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3—14页
【教学目的】: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
和
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
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
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
【重点难点】:
重点: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根据条件提问并列式解答:
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 〕?
师:利用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师:怎么列式呢?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放了28本书, 〔
〕?
师:这里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读一读吗?
师:利用这三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看看。
出示两种不同的方法:
〔1〕2×3=6 〔本〕
〔2〕28×3=84
〔本〕
6×28=168〔本〕
84×2=168
〔本〕
答:一共有168本书。
答:一共有168
本书。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我们能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小结:同学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
老师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馆看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实际问
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
础知识,两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对本课新
知的学习能起到迁移和渗透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看书吗?学校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
理
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
〔1〕师: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一共放
1、观察分析:
224本书。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3〕师: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个忙。〔课件出示问题:平均每个书
架每层放多少本?〕你
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导思卡:
2、
合作探究:
〔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
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
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4
×2=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
8本书。
师:好,谁能完整地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如果学生出现方法三224÷4÷2,那
么请他说出理由,如果他说不上
理由,就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看看谁能帮助他解释清楚!〔师适时指点:
这
位同学的看法很特别,他把两个书柜拼起来,看做一个整体,先算出每一
大层有多少本,然后
再把两个书柜搬开算出每个书柜每层有多少本书,最
后再把它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
和解释,建议他及其
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一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
目的火花,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既给学生提供
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又让一些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得到伙伴的帮助。
4、引导列综合算式
①这里的两种解法都很好。
②解答特点是每一种解法都有2个算式,分两步计算。
③能不能将两个算式合二为一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综合算式。
a.224÷2÷4 b.224÷(2×4)
5.检验与反思
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结果是正确的呢?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可能有的方法:
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看两种方法
算出的结果是不是相同,
也可以把算出的结果作为条件,看两个书架上是不是一共有224本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进行检验。
6.讨论比较。
师:这两种解决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
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
本书〞。
★设计意图:及时地安排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养成
及时反思的好习惯,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
种方法解答呢,虽然解法不同,
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最后都求
出了〝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
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
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
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要清楚
每
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7.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孩子们有哪些体会啊?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四个步骤:
①整理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列式解答
④检验与反思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师;你们帮图书管理员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不过
他还有一个问题,
想请你们再帮帮他,好吗?明天是周末,上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他想把
三年
级168人分成4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1
题图〕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你们能再次帮图书管理员解决
这个问题吗?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
解题过程〕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
〞〝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
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
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
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
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
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
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
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
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
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
〝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智力大冲浪
图书馆共6层教学楼,每层8个教室,一共放了480盆花。
①平均每层楼放多少盆? 6×8
②平均每层楼每个教室放多少盆? 480÷6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啊? 480÷6÷8
每个茶杯8元,小红和小丽每人买了2个,一共需要多少元?
A、240÷〔3×2〕 B。240÷3÷3
第三关,真刀实枪
有三只燕子,他们一星期吃924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
害虫?
3.小小设计师
补充条件和问题,使他为我们今天所学的两步连除应用题。
①植树节要植树300棵,我们班有6个组,
,平均每人
植树多少棵?
②图书馆共有126本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
,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难.
今天我
们一起探究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学的都很好,会选
择合理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的解题,还有什么
问题课后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
探讨,也可以和老师探讨。
板书设计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4
×2=8〔层〕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
周一换。要求学
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
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
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
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
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
的鲜活生动的材料,
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12÷4=28
〔本〕
224÷8=28
〔本〕
a.224÷2÷4
b.224÷(2×4)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
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
师资也〞。这儿的〝师
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
变〞其〝师长〞当
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
仍说
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
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
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
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
人生、价值、理想、学习、
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
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
写起文章来还用乱
翻参考书吗?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