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电子教案(表格式设计)

别妄想泡我
789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20: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傣族泼水节-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 亿”,类推每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
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启发式.探究式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内容

复习
数数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
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
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
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教学环节






























巩固新知
教学内容
认识计数单
位“万.十万.
百万.千万和
亿”


























巩固
数数
教师活动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
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
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
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
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
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十 个

万 万 万
学生活动


10个一万是十万

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
同桌互相数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全班交流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
进关系。


数级 说出数位顺序表

数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
学生说出数位上的数表示什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
么。
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


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
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
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教学环节

小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两人一组,按要求数数,互
四.小结:
相检查。

学生举例说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 书 设 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1.10个一千是多少?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引

卡片和计数器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
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复习
读数,
数的组成
教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7216.
10000.3003.5400.4009.5800.
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 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
来。
五千零四 八千九百 六千三
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
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 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
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读数说组成

总结读数方法


在练习本上写数

说出写数的方法





教学环节
探究新知
教学内容
读数













教师活动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学生活动









写数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2 4 9 6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2 4 9 6 0 0 0 0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读作:_______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 br>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
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
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


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
学生述说读数方法
“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

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

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

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


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

只读一个0 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
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
“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读题找出数据学生尝试写数




教学环节








巩固新知


小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
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
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写数的方法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查。



板 书 设 计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
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探究法、比较法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新授课
学生活动












亿以内数的
大小比较


1.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
学生展示收集的数据
息,请你把收集到的数和同学说


一说?

2.引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

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

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例4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

积的情境图。
观察图片,读出数据


黑龙江:4548000 青海:720000

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教学环节



















巩固新知
教学内容






归纳概括
比较方法











巩固比较方

教师活动
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小组
交流。
大小吗?试一试
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
1210000 〉 72000
454800 〈 48500
的?
问;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
1100000 〈 1660000
1660000 〉 11720000
什么?师归纳概括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
组的比较方法
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

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

二位上的数……

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92504〇103600

50140〇63140

28906〇28890

620300〇307300



三.巩固新知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比
书后练习二
较大小的方法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

小。


98965〇100000

208808〇99999

70060〇70201

30500000〇305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
独立完成,说出比大小的方法

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3.写出几个大于99987的五位


数?
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4.你知道比最大的五位数大,

而且比最小的七位数小的数共

有多少个吗?
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环节
总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
么问题吗?
五.作业:
自主练习比大小的题
学生活动
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 书 设 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黑龙江:4548000 青海:720000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1210000 〉72000 454800〈 48500 位数不同 位数多的数大

1100000〈 1660000 1660000 〉11720000 位数相同 看最高位

如果……

如果……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改写和省略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
“万”后面的 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 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掌握省略和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
与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旧知








探究新知
题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练习写数









改写下面各
数:(以万为
单位)

教师活动
一、复习旧知
学生活动



1.写出下面各题:

二万 六十万

四百五十万八百零七万
学生写数汇报
三千六百四时万

2.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为了读数

方便,经常将数进行改写。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改写,板书课

题:改写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改写下面各数:(以

万为单位)

出示人体血液的构造图;介绍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红.白细胞的作用。
一滴血液中含有:5000000个红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细胞;含有10000个白细胞。
小组讨论
1)读出数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
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2)有时为了读写方便,可以将万位
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 br>“字,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
作单位的数。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3)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
的数。
250000 3200000 7580000
4)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新疆的塔克拉
玛干沙漠,面积约320000平方千米。
5)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高原,面积约2400000平方千米。
2.例6.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1)展示太阳和地球图
2)读出太阳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
3)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
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4)启发学生:用以万做单位的数进
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师: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
太阳的直径约为1389000千米
12756≈10000 =1万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
写成0。
1389000≈1390000 =139万
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
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5)这 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
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
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 5
或大于5
6)问: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
之处吗?(补充课题:省略)
7)书后做一做完成
学生活动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
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观察收集图中的信息,描述太
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讨论后交流汇报












叙述求近似数的方法。



说说四舍五入法。




改写成以
“万”作单
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值



教学环节

巩固新知




小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巩固新知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汇报
练习二第3题改写以万作单位的数
改写和省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练习二第4题:下面画线部分哪

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完成后说省略的方法
3练习二第5题:求下面各数的近

似数第五次人口普查:
学生自由发言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五.作业;练习二第6.7.8题
板 书 设 计
改写和省略
例5改写下面各数 例6.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教 学 反 思
在复习铺垫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课上我用纸条出示了一些整
万数 和一些非整万数,让学生先通过读数和写数发现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引出本节课的课 题,效果很好。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图片.数位顺序表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
数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小组合作研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




记数符号

自然数的认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我们已经学习了近3年的数学,
学生思考
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


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学生汇报
1.数的产生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人数.物< br>师: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
体个数和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
哪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数是
就产生了数。
怎么产生的?生:介绍 师:补



2.记数符号
学生看图,古代人的计数方法
看图片,三种古代数字。
3.自然数的认识
师:表示物体个数的

1.2.3.4.5.6.7.8.9.10.11…
介绍自然数的含义和特点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
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
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
的。


教学环节
十进制计
数法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探究十进制
计数法


































巩固练习数
位顺序
教师活动
三.十进制计数法
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
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例如:(1)我国人口:
1295330000人
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
(2)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结果,我国人口总数是十二亿
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
(3)1999年联合国公布世界
人口已达到六十亿,世界上每
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 国人。
(4)北京的密云水库可以容纳
四十三亿七千五百万吨水。
看来,用我们以 前学过的知识,
不能知道这些数字是多少了,
所以,要学习比亿还大的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亿级的数位
和计数单位,拿出数位顺序表。
(出表)
1.小组合作研究:
(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
万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br>根据它们的特点,顺序填上亿
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反馈
3.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
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出千
亿以内的数位
学生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全
班交流。



学生试着读一读
借助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汇报交流








学生记数位顺序表,互相提问
练习。







相同点:每级都有四位,四位
的顺序是个.十.百.千。
不同点:每级表示的数目大小
不同,即计数单位不同。









说数位顺序




教学环节








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2.回答下面各题:
(1)个级.万级.亿级各有哪
些数位?
(2)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
位?第几位是亿位?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
是什么位?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
么问题吗?
学生活动
同桌互相回答,再全班交流。




板 书 设 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万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每级都有四位,四位的顺序是个.十.百.千。
不同点:每级表示的数目大小不同,即计数单位不同。

教 学 反 思
通 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
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
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 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
算的基础。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引入













探究新知
题卡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
2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
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读.写亿以上的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小组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
读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
的大数, 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
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
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
集的数 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
些数的。
2. 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读写方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例
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49600000千米。
学生活动


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
一些搜集的数据





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
组的比较方法




学生说数据的来源
说读写数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


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





3700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



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




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



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




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吗?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要



求:
学生试着读,再在小组内互相



(1) 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
读读。


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




相读读。



(2) 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




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



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 全班反馈: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
交流说读数的方法。


法:



5. 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


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
读数。


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



6.下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



读出下列各数:

练习读数
指名读数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 1



62 4600800000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

亿以上数的
你能试着写出下面这些数
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写法
写法
吗?


(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
练习写数
说)



教学环节






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
写作:
四百八十亿 写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 写作;
三十亿零六十万 写作: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写作;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
么问题吗?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 学 反 思
在教学读写法时,首先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
我让学生把父母的 手机号写在纸上,学生不知道我什么意思,很新奇。觉得挺有意思,迅速
完成。接着,请个别学生把手机 号码读出来,一个个都是报出了11个数字。我这时请个别
学生读出这个11位数,这时有的学生傻眼了 。于是我让他们根据以前的知识分组学习,很
快学生通过四位分级,自主学习,读出了这些数字。同时学 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多了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把 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
较熟练的进行改写。2使学生能正确用四舍五入方法省略亿位后面 的尾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掌握省略和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
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应用数学的意识。
掌握改写的方法,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与改写的区别
探究法

题卡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数的改写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50000=( )万 口答结果
70450≈( )万 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再加上
204000=( )万 单位“万”字,“0000”代表
296780≈( )万 “万”
什么叫改写?怎样改写?
什么叫四舍五入到万位?怎样
四舍五入到万位?
这节课我们来学:亿以上数的改


写和省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数的改写
学生读数
1.自主学习:
出示:人类用最大的望远镜可以

观测到天空中1000000000颗行

改写
星。
小组讨论交流改写的方法
(!)谁愿意先读读这个数?
(2)你有好办法一下就读出这
汇报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个数吗? 这个数怎样改写成以
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求近似数















练习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结并板书:1000000000=(10)


亿
注意:只去掉亿位后面的8

个“0”,不要有几个“0”


去几个“0”。

改写后,不要丢掉原题的单位

名称。

2.练习:
独立练习,订正结果
69000000000=( )亿

4200000000=42( )亿


8000000000元=( )亿元

3.小结: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

以亿作单位的数?什么样的数

可以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二)求近似数

1.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下面


各数的近似数。

235000000 284000000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求?怎
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样求?学生汇报并板书:出示


线段图

想:这两个数在2亿和3亿之
观察线段图,确定方法。
间,哪个数更接近2亿呢?哪

个数更接近3亿呢?
就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把它四
舍五入,
所以:235000000 ≈ 2亿
284000000 ≈ 3亿
2.练习: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
到亿位。
1276270000≈_____亿
2≈_____亿
3.小结:怎样省略亿 位后面的
尾数,求近似数?根据省略尾
数的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来决
定四舍还是五入, 并且五入时
不要忘记进1,而且有时还会
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总结省略的方法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小结
教学内容
练习
教师活动
三.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后,同位互查。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作
交流方法

单位的数。

500000000 48000000000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独立完成后,同位互查。
交流方法
65400 ≈ ( )万

452081750 ≈ ( )亿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学生自由发言
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
习,你有什么想法?


板 书 设 计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1000000000=(10)亿
235000000 ≈ ( 2)亿
284000000 ≈ ( 3)亿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共同 探讨。通
过对比,引导学生了解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略写其实和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是一样的。为了帮助学生区别改写与略写,我在板书设计时,重点用对比的方法总结改写与略写的方法,学生
基本有了 操作的指南,效果不错。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介绍计算
工具








算盘的认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 .算筹等)2.向学生介
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 个
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指导法.练习法
算盘.计算器.图片

课型
新授法

教学内容












认识算盘
教师活动

一.介绍计算工具








(一)算盘的认识
1.认识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
工具,其中(1)算盘是我们中
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
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
有哪些了解?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
少?
学生活动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
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
用这些算筹 摆成不同的形式,表
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
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
形式 。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1)算盘各部分名称



教学环节






















计算器的
认识
教学内容








介绍计数方
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
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
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

请你在算盘上表示出1—9(学
生动手)



3.练习:
老师说数,请你拨,比比谁拨
的快
2468 6890 5632 学生进行拨珠比赛
76890 两人一组,相互出题拨数
3456 7894 20948
23098
(二)计算器的认识
1、 导入: 介绍计算器
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
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2.介绍功能键 由学生分小组演示介绍

3.计算操作 先输入题目,然后按 = ,显
示结果。
4.利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估计得数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小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
3849+29563 739×254
24010-18925 297756÷919
6389×74 1572×639
51000-29814 25488÷236
四.小结:计算器 的使用为我
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
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
具备哪些功能就 更好了?


板 书 设 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算盘的认识

计数方法:

教 学 反 思
整节课的安 排上,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参与者。让学生进一步去探 究更新的计算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所以在这个环 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
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师生互动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 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
机会。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亿有多大”
< br>知识与技能: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
验一亿的大 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
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
信心。

感知一亿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数感。
操作实践法
课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
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
课 :“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
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
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新授课

学生活动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情境导入
想象1亿有多




探究新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研究一亿张
纸摞起来的
高度
教师活动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
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
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
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
少棵大树?
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1、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
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
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
记录在记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
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
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
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 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
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
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
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教学环节



小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一亿有多大
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教 学 反 思 < br>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
从而 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
对‘1亿’的猜 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然有些不
太合理,但老师不要遏制学生 的想象,而是给予一个宽松的空间,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
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认识公顷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纸
公顷的认识
1.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2. 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 在计算.游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想象推理能力。

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
积单位。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
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你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师的
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
积单位比较合适?学 校的占地
面积有多大? 用什么面积单位
比较合适?
(3)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
组图片。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公顷。
(板书:公顷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认识公顷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公顷的意义


认识1公顷的
含义








体会1公顷的
实际大小








尝试单位换
算。
教师活动
(1)公顷的意义。
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
常用公顷作单位。
(2)认识1公顷的含义。
①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
积就是1公顷。
② 算一算:1公顷有多少平
方米?
a. 学生自己计算:100×
100=10000(平方米)
b.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公顷
=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①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
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
形。
指出: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
100平方米。
② 想一想:1公顷大约是多
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再次想象
一下,1公顷大约有多大。
(4)尝试单位换算。
①(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
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
算一算。
②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50
×160=40000(平方米)
③ 应该怎样把40000平方米
换算成以公顷为单位呢?
④ 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
数量,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进
率10000,或者直接把原处 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学生活动





学生猜测



学生自己计算




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
方形。





学生想象




用计算器
算一算。




教学环节
积累运用,
巩固测评

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积累运用,巩固测评
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你又有了那些新的收
获?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

学生发言



板 书 设 计
公顷的认识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出示教学
情境图,让
学生初步
感知
多媒体课件

平方千米的认识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
习惯。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课型
学生活动

学生简单说一说
教学内容










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 br>我们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
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
公顷有了哪些认识?(让学 生简
单说一说)
师: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土地的面积。
同学们想象一下100个这样的
正方形面积有多大?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
认识的另一个比公顷更大的面
积单位“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平方千米的认识)
二.出示教学情境图,让学生初
步感知




教学环节









自主探索,
认识平方
千米的含
义。
教学内容










认识平方千
米的含义。













单位换算
教师活动
1.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
数据和文字。
2.师: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到“平方千米”
这个测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在生
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
测量很大的土地面积时,要用
到平方千米作单位。板书: 平
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
2
”表示。
三.自主探索,认识平方千米的
含义。
1.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
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
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
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
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
方形的面积,大家想象一下,
是不是非常大啊
2.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
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
计算)
3.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
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 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
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
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1000000平方米
4.试一试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
据和文字












大家猜想








大家想象





交流反馈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四.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
练习六的第6.7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分组小结本节课堂学到
什么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

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板 书 设 计

平方千米的认识
测量很大的土地面积时,要用到平方千米作单位。
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
2
”表示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 0000平方米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


1.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角的意义
角的意义
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复习线段的
特点
认识射线





认识直线




线段.射线和
直线三者之
间的联系和
区别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
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
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学生汇报
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
延长。
学生自由发言
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
光线等等。
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学生画直线
得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教学环节















认识角
教学内容







练习












举例见过的



建立角的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线段

射线

直线
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

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

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学生认真观察。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


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
学生回答:是角

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学生汇报。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
例课 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
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
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
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 br>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
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
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
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
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
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
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学生举生活中角的实例




学生独立画角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画角的
的方法。


学生说角的概念及角的符号。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练习



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三.巩固练习:
1、 P3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
容?你知道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

学生发言




板 书 设 计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教 学 反 思

在认识角时,学生举 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
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这样的设计 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个别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言不多,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度不是很自然。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猜谜激趣
引入新课













引导发现
探究新知

教学内容
线段.射线.直线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
同点。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空
间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让学生形成“无限” 的观念
情景创设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
课件
教师活动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
们来猜一个数学谜语,好不好?
课件出示(有始有终),打一线
的名称
师画出一条线段。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及线段的特
点。
师:手中拉紧的线和弓上绷紧的
弦都可以 看做线段,为了表述方
便,可以用字母表示线段。例:
线段AB(课件出示)
2.课 件出示一条直线和一条射
线,问学生:这些线我们知道叫
什么名字吗?它们又有什么特
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

课件演示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
得到一条射线。

课件出示射线的特点。
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认识射线



学生猜出后说说线段的特点

学生读一读线段的特点。











根据线段的特点试着说说射线
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一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来表示射线。课件出示
师: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
看成射线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汽车灯.太阳.手电筒
等图片,师:汽车灯.太阳.手电
筒.探照灯等射出来的光线, 都
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师:就这么长吗?
师:我们画射线的一部分来表
示射线。

课件演示把线段两端无限延
伸,得到一条直线。
谁能课件出示直线的特点。学
生读一读。
师:直线除了用直线AB来表
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直线l

师:我们画直线的一部分来表
示直线。






课件演示
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说说。







认识直线









直线.线段.射
线之间的相
同点与不同




学生画一条射线
思考回答




试着说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画一条直线

小组合作找出直线.线段.射线
这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 br>点,并将结果填入学习表中。

交流

学生猜想:过任意一点可以画
多少条直线?画一画

过任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
线?画一画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
线?画一画

课件演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日常生活
中有什么应用呢?课件出示垒
墙.跑步图片


课件演示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深化新知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闯关练习1.分别指< br>出下面的图形是直线?是射
线?还是线段?闯关练习2.
我来填空。闯关练习3.我来判
断闯关练习4. 下图中一共有
( )条线段,( )条直线,
( )条射线。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内容?出示课题 。你有什么
收获?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谈收获

板 书 设 计
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图略)线段AB
射线(图略)射线AB
直线(图略)直线AB 直线l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直线的形成
与 认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三线的空
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 数学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对
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自主探究,
认识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 它的度
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实际操作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认识量角器
的中心.0刻
度线.内外圈
刻度。




建立1°角的
观念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
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
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
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中
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
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 的角
用细丝游戏棒在课桌上摆一摆
大约有多大。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
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
想法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
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
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
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
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
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
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
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
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
1°角。
认识几度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
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
么?
(2)在量角器上出示
60°.120°角。
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
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
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
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
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
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
30°.100°.135°的角。
尝试量角,量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
探求量角 法。
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
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
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
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
骤去量角。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
比较角的 四.比较角的大小。
大小 比较角的大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
小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
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
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
数,然后验证。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
面度数的角。 学生动手用三角板拼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
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板 书 设 计

角的度量

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教 学 反 思


《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
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本节课让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
看看别人是 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这样通过互助互动环节,大部分学生学会
量角了,辅以多媒体课件 的演示,形象的演示让孩子们的印象很深,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要
领。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角的分类
1.学习角的分类,使 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实际操作法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复习角的知

















把角进行分
类。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
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
角:
2
1
3

5 6

4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
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
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
行分类。








探究新知


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学生观察汇报
分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按角的度数
进行分类





选择适当的
学具,画一个
直角。

一个锐角.一
个钝角。






认识平角和
周角
教师活动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
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
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
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
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
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
些角各 有什么特点?在这三
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
(直角)请大家在生活中常见
的物体 身上找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
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
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
一个钝角。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
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
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
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
直角很重要。
6.认识平角和周角。
打开书P41,自学例2.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做
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
=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
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
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
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
充?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
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直角



学生小结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
小的角叫锐角





学生画直角,并说明算法。



三角板.量角器.折,借助有直
角的物品画。








同桌检查画的对不对



学生自由汇报后
看书自学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学环节
巩固认识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个角的大小。
2.P43.4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3.P43.1。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学生发言
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P43.3.5

板 书 设 计
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
目测.量.比三角板
平角=180°周角=360°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教 学 反 思

通过“ 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
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 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
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 达
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检查













探究新知
角的画法和 角的巩固练习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操作演示法.练习法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复习有关角
的知识












教学角的画

教师活动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
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
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
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学生观察汇报
分类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学生汇报:量角器
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
P42
(2)试一试 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自己尝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试画角
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
画一画。
说一说 汇报画角的方法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
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
注意画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全班订正
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
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学生画出 指定的角,并互相检
画出15°.75°.150° 165°查
的角。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
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活动
学生发言



板 书 设 计
画角




教 学 反 思


利用量角器画角时,本节课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比较成功的 是新知的探究。
整节课中我都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生动手练习上。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图片
教师活动
笔算乘法(例1)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复习导



一.复习导入;
学生口算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
学生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
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教学环节
探究新知.
教学内容


学习例1
教师活动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
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
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
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
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
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
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
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
么?
145×12=1740
145
× 12
-------
290
1 45
-------
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
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
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
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
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
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
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
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
的积加起来。
学生活动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
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
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笔算乘法
145×12=1740
145
×12
-------
290
145
-------
1740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 整理,为探究新
知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5×1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
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 br>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图片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探究法.指导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口算






笔算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学生口答结果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
708×6= 790×8=
成。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

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
读题理解题意

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

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
160×30= 106×30
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习
160×30=
的计算方法















学习
106×30=
的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
末尾有0的乘法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计算。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
决,自己试一试
程。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
汇报: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
算的过程。
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
1)160×30= 问:写竖式时,
添1个0。
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或:16×3=48,再在 积的末尾
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
添写2个0

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思考并回答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

么不写成106

× 30

————
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
(2)计算106×30时,既然
的过程
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

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

写这一位的积?
学生尝试计算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汇报计算过程,思考并回答问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
行检查。
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
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
个0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
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八第3.4.7题
学生活动

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


全班汇报



板 书 设 计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 时各行多少千
米?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教 学 反 思
用简便的写法来进行坚式的计算,刚开始 有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掌握。因为长期以来老师
都是教育学生写竖式时一定要数位对齐。学生对这一点有点 根深蒂固。到了这里,却可以不
对齐了,但是在教学时,我还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换了一句话说,是把0 前面的数对齐就行
了。在这种题目中,0可以先不管,只看0前面的数,乘完之后才把0一个个数清楚, 把它
们一共的个数添上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研究“两数
相乘,其中
一个因数
变化 ,它们
的积如何
变化饿规
律。
图片

积的变化规律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
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观察算式。
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
同伴听。
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
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说明写算式的理由


学生讨论因数变化的规律


汇报交流规律

教学内容



研究问题,概
括规律
教师活动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
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
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
化。
学生完 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
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
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
吗 ?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
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
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 ,
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教学环节






















研究“两数
相乘,两个
因数都发
生变化,积
变化的规
律”。






巩固新知
教学内容










验证规律





应用规律
教师活动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
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
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
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二.研
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
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
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
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
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
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 4倍,
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
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活动












完成计算,并述说自己发现的
规律

















学生概括规律
独立填写各题的商,再交流自
己的想法。


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





教学环节
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积的变化规律
(1) 6×2= 8×125= (2) 8×4= 25×160=
6×2 24×125= 40×4= 25×40=
6×200= 72×125= 20×4= 25×1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

教 学 反 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 解,
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
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
整.准 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
建起完整的认知体 系。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 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
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法

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速度的
概念,学会速
度的写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学生阅读
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

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
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
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
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

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

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

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
学生叙述
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
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

示速度)




教学环节



























巩固新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普通列车每 小时行106千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
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6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
千米。 小时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
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 分钟都表示单
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
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60
米。

独立写出订正。



速度.时间和
路程之间的
关系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
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
度。
的速度,在班上交流。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
80×2=160(千米)
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

/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

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
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25×10=2250(千米)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


速度。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

110千米,可写作——
独立完成汇报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
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
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
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
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教学环节

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
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 = 路程
路程÷ 速度 = 时间
路程÷ 时间 = 速度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找题目中 的
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列出算式,然后对应地找出算式中的三个量,很自然地就
找 出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一等量关系式。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探索比较,
掌握特征
白板.灯片

垂直和平行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 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理解和运用平行和垂直:
观察法.探索比较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会自由发言









学生用铅笔画图,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动手操作,
反馈展示
教师活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线段.射线.直线找出直
线与前两者之间的差异。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师:老师在白版上画了一条直
线(感知白版是一个平面,了解
平面这一个术语。接着又画一条< br>直线,帮助学生说出同一个平
面。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画一画,两根直线在
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什么样的
位置关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
况。
3展示同学们所画的图形。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交
流,探索图形
特征。
教师活动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
形特征。
学生活动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方法
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

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

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

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
汇报分类方法及分类标准。

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


说明分类的标准)


3.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


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


分类。


4.学习相交和不相交。



归纳特征,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构建新知1.通过同 学们自己的探索研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
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

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

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

与“垂直”的特征。

3.判断平行和垂直。(出示灯

片)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
学生归纳“平行”与“垂直”
平行线打交道 。同学们,你们
的特征,并提出问题
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
有哪些物体的边是 互相垂直
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
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
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述说
6.出示图片,走出我们的教室,
出去看看,还 有哪些垂直和平
行的现象呢?(出示灯片)同
学上台找。


教学环节
解释应用,
巩固新知



全课总结,
完善认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1.出示灯片,过马路应走哪
条线呢?(垂线距离最短)
2.拓展练习:书 59页2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
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和体会?
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讨论交流




板 书 设 计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叫做垂足。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画垂线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 垂线最短。学会
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
的兴趣。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
教学难点
垂线最短。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三角板.直尺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过直线上一
点画这条直
线的垂线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
吗?
2.看我们的数学 书,每两条边都
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
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
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
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
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 先画一条直线。 < br>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
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
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 线的
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
给定的这点上。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汇报


互相垂直







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尝试画垂线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过直线外一
点画这条直
线的垂线
教师活动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
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
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 角板,右手画
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
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
板的边与已 知点之间可稍留一
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
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
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
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
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
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
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
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 br>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
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1页4题画一画
2.62页6题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
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3页11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
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学生活动





学生叙述画垂线的步骤

学会画垂线的技巧






学生画垂线并互相交流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研究交流特点
全班汇报。


学生独立画出垂线,组内同学
互查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
会?
五.作业
练习画垂线.
学生活动

学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动手画垂线。




板 书 设 计
画垂线
画垂线的方法: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 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
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直尺和三角板

画长方形

1.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长方形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3.通过活动,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
的兴趣。

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实际操作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复习垂线的
画法









怎样画长方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
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
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
线段。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
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
的长方形?
2.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长方形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两个端点在线段的 同侧分
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
的线段;
(3)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
接起来。

学生叙述画垂线的步骤




学生讨论画法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
画。



说画长方形的步骤。





教学环节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
的正方形所学的画垂线的方
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
2.利用
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长方形,你有什么
体会
五.作业:63页12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画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画长方形
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步骤:
(1) 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 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
(3) 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平行四边形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
的兴趣。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
图表示。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实际操作法.观察法。
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尺或三角板;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画四边形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例1的主题图
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
说出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
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
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
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
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教学环节






探究新知
教学内容







学习平行四
边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
形之间的关








认识平行四
边形的特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按边的特点:对边平行的;
可以分成几类?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不
学生讨论交流 平行的;
二.探究新知 对边不平行的。。。。。。
1.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按角的特点:4个角都是直角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的,不是直角的。
边形? 学生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学会叙述定义
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
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
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的四边形。
2.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学生动手画
3.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
形吗?为什么?
4.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
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你能用
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
系吗?
5.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
形。( ) 判断后订正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6.出示用四根吸管串成的一个
长方形,然后用双手捏住长方
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
拉。
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
了什么图形?
动手演示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
会和收获?
四.作业

把一个平行四 边形剪成两个
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
几种剪拼的方法 ?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动手操作



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

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检查



探究新知
梯形
1.使学生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 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
的兴趣。

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实际操作法.观察法。
尺和三角板;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复习有关平
行四边形的
知识


教学梯形的
概念
教师活动
一、复习
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
二.探究新知
1.你见过下面这样的图形吗?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例3的主题图
提问:
① 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
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
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
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
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如果有,是什么?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有关概念




学生观察汇报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学习梯形各
部分的名称


用集合图表
示四边形之
间的关系











练习
教师活动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
做梯形。
2.学习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
梯形
3.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
关系。
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
行四 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
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
关系吗?
4.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
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
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
行。( )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
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
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①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②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
行四边形
3.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
小不同的梯形。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活动







学生说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判断。
全班订正







学生完成,并互相检查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
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67页第4题
学生活动
学生发言


板 书 设 计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教 学 反 思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探究法
口算卡片
教师活动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学习例1


一.复习:
1.20.50.120.150分别是几学生口答结果
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

的:

60÷2 80÷4 90÷3

120÷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
80里面有4个20,商4
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

想?80里面有几个20?

怎样列式?

80÷20 如何计算?
方法一:想20×4=80,所以
小组交流讨论。
80÷20 =2
小组汇报。
方法二:8÷2=4,所以
练一练:
80÷20 =2
80÷48= 90÷30=
83÷20≈ 80÷19≈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
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
列式: 150÷5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50里面有几个50?
几个50是150?
150是15个10,50是5个10,
15个10除以5个10,商3。




(3)练一练:
120÷40 120÷3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
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
可 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
必免出现150÷50=30的情况,验
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
50×30=150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80÷40 450÷50
360÷90 810÷90
学生活动


可以分给几个班?
150÷50
150里面有3个50,
商3
3个50是150,商
3
150是15个10,50
是5个10,150个
10除以5个10,商
3。
独立完成后全班订










巩固练习

练习

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
体订正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




2.71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订正


学生发言



板 书 设 计
口算除法
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80÷20=4( 个 )
(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能提什么问题?怎么计算

教 学 反 思

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课上
放 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
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 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
到成功的欢乐。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
教学内容







学习例1
图片.小棒

笔算除法(例1.例2)

1、 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生口算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
几?
40×( )<83
60×( )<508
二.探究新知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
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出示例1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
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
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
一算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
先看被 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
除数的前两位。




探究新知




先口算,
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学习
178÷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

生:3个30是90,商3。商写

在什么位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竖式?
3

30 )9 2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9 0
92÷30≈3
2
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棒算一
练一练

20 )80



40)85



40)85


(2)出示:

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

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算。
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程,讲解
178÷30=5……28
5
计算的方法。
30 ) 178

150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
28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
学生说计算的方法
办?
30×5=150〈178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
30×6=150〉178
生:5个30是150,商5。商写
所以应商5。
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20)140

50)280

80)565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总结计算方法

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

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


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练习:





教学环节




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学生独立计算后,自我检查相互
2.P73 1. 2
检查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






板 书 设 计
笔算除法
例1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92÷30
(2)178÷30=5……28

教 学 反 思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
交流.实践等活动, 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
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
力。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教学内容









学习例3
84÷21
的计算方法

图片

笔算除法(例3) < br>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 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掌握试商的方法。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学生列式
除数不是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讨论汇报计算
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
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
少个?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
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
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
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

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
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
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叙说试商过程,讲解
计算的过程

















指名板演,讲述计算的全
过程
观察后汇报计算过程









总结试商方法









来试商, < br>这样把84÷21转化成
84÷20,商几?商
写在哪一位上?试
商4。因为除 数21,
不是20,因此,商
是否合适,还要看
商与除数相乘的情
况,可以在 商的个
位上先轻轻地写上
“4”然后把4与21
相乘,看结果是否
等于或小于 84。因
为21×4正好等于
84,说明商4合适,
这时将4写清楚。
(2)一个台灯62 元,430
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
少元?
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反馈练习
2、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
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
个位数分别 是几?你把它
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
怎样计算的?
3.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
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
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
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
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
的。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练习计算
教师活动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课本 76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
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
时怎样试商?
学生活动


独立计算后互相检查,讲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笔算除法
例3: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
84÷21=4(个)
当除数的个 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
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 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教 学 反 思

复习铺垫是数学 课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
有效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上课一 开始,我通过多媒体首先呈现了练
习题,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 识作好正
向迁移准备。
本节课我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 新知
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
养学生知识 迁移的能力。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一.
复习
图片

笔算除法(例4)
1.使学生学会“四舍 ”“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 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掌握试商的方法。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学生列式
除数不是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讨论汇报计算
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例4
197÷28
的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61÷20 84÷40
198÷22 215÷31
二.探究新知
3、 出示例4:
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
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
排?还剩几人?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
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
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197÷28等
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
讨论
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
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
了。
28最接近30,把28看作30
导入






二.
探究
新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来试商,
这样把197÷28转化成
197÷30,商几?商写
在哪一位上?试商6。
因为除数28,不是30,
因此,商是否合适,还
要看 商与除数相乘的
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
上先轻轻地写上“6”
然后把6与28相乘,< br>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
于197。因为28×6等
于168,说明商6不合
适,商 小了;这时将6
改写7,然后把7与28
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
或小于197。因为2 8×
7等于196,说明商7
合适。这时将7写清楚。
4、 反馈练习 : 63÷18
90÷39 245÷78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
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
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
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 br>的?
3.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
6.7.8.9时,把除数的个位数
舍去 向十位近1,看作整十数
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
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
试得 的商是合适的。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
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
的整十数 来试商。初商容易
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学生活动
学生叙说试商过程,讲解计算
的过程















指名板演,讲述计算的全过程
观察后汇报计算过程










总结试商方法














教学环节
三.巩固练






四.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97÷17 89÷27
199÷28 297÷59
2.课本 77页做一做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
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6.7.8.9
时怎样试商?
学生活动


独立计算后互相检查,讲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笔算除法

4:
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97÷28=7(排)……1(人)
7
28)197
196
1
当除数的个位是6 .7.8.9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向十位近1,看作整十数
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 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 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
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教 学 反 思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
能力.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
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 ,作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忽视了学生
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领会理 解知识。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多媒体课件.图片。

笔算除法(例5)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
灵活地试商。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 进行试商的方法。
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探究法
课型
学生活动

学生口答结果



指名板演

教学内容






复习笔算除






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15×2= 15×3=
25×4= 15×4=
15×5= 25×8=
2.笔算:
326÷81 294÷58
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
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
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4 :学校礼堂每排
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
2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
人?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学习
240÷26
的试商方法

















练习
教师活动
240÷26=9……6
9
26)240
234
6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
26看作30,算的对吗?
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
算试商,9个25是225 ,接近
2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
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
5试商。
225÷25 114÷24
208÷26 135÷15
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最大能填几?
15×( )< 65
25×( )<124
25×( )< 95
15×( )<124
26×( )<150
16×( )<100
2.计算:
405÷15 192÷24
728÷26 496÷14











大家猜想








大家练习


交流反馈




大家练习


交流反馈
学生活动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总结
教师活动
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
以将14.15.16和24.25.26看
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
商速度 。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堂学到什么
知识。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板 书 设 计
笔算除法
例5:240÷26=9……6
9
26)240
234
6
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 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
商速度。

教 学 反 思
课上,在计算14 0÷26,学生多数采用了把26看作30的试商办法,在此基础
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把26看作 25来试商,学生在计算中也发现这样可以
减少试商的次数,使计算速度加快,但是这种算法对学生的要 求相对也较高,所
以教学中不应强加给学生,而应顺其自然,随着学生计算熟练程度的增加,学生
会在自我感悟中掌握不同的试商方法。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
教学内容








学习例6
图片.小棒

笔算除法(例6.7)

1.

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商的位置。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学生

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教师活动
一.复习:
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为什
么?

4)948 4)34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6:
(1)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
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
组成多少组?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
几位试商?
61比18大,18除61个十,商
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
上面?



探究新知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竖式?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学习
940÷31
的试商方法
教师活动
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说明
商3合适。余7是7个十,下
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

数,你发现了什么?(竖式略)

学生尝试计算,
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
讲解计算的方法。

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

总结计算方法
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

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

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


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

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

集了94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


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

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


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

再计算。

2293÷34 9588÷28
学生说计算的方法
独立完成订正



三.巩固新知:




教学环节




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1.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
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3. 笔算第84页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
么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说答案



学生独立计算后,自我检查相互
检查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笔算除法
例6:(1)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612÷18=34(组)
34
18)612
54
72
72
0
例7:940÷31=30……10
30
31)940
93
10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
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
生知识迁移的 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
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 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
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预想的效果。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故事导入







探究新知
图片

商的变化规律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讲老猴子分
桃子的故事


教师活动





发现规律


一.故事导入
学生听故事
讲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

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

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

(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
学生思考发表见解
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

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
观察数字
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发现每天吃的桃子的个数是一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样的。
8 ÷ 2 = 4
用除法来进行计算。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
学生说方法,
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

么?



教学环节


























总结
教学内容























总结规律
教师活动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
相同的数。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
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都乘一
个相同的数,商不变。(教师板
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都”,
“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
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
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
相同的数,商不变。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
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都乘
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
相同的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
现了 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
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
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
有哪些?
2、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
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小结:在商的变化规律中同乘
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是0.
你能举例验证这些规律吗?
学生活动
回答:商都是4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
相同的数。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举例说明

回答: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
一个相同的数。

思考后汇报




学生概括规律
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应用规律
教师活动
四.巩固练习
1.书P87做一做
2.书P89 5
3.书P90 6
五.课堂小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
要注意什么?(“都”,“相
同”。)
学生活动

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商的变化规律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这个数不能是0.)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主要抓住两个切入点:首 先是利用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乘法中积的变化规
律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猜测,进行探 究学习;其次是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吧
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方法渗透给每一个学生,培 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交
流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 的,教师只要稍微点拨,真得大
胆放开手脚,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畅游。“授人予鱼,不如授人 予渔。”在教学中,
教师教的应该主要是学习方法。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复习整理









复习知识

题卡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探究法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除法口

直接说结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

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 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
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

流情况?
学生思考,汇报发言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

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

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 复习除法口算
口答结果,说口算的方法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环节


































练习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口答结果,说估算的方法



学观察,根据被除数(除数)
的变化,确定除数(被除数)
怎样变化,商不变。








先独立笔算,然后在全班说一
说计算的结果和笔算的方法











说试商方法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
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

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
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



2)估算
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350÷68≈455÷70≈

578÷60≈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
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

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直接写出得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

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

变。

2.复习笔算
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 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

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

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

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

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课堂总结和复习(第91
页)
出示图表,问:
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
算方法?



教学环节




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2、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
这样计算?

3、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相说一说题意,独立填写表格,
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完成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整理和复习
1.除法口算
2.笔算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的试商教学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
商五法可视其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 ,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
的正确率和速度。


###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条形统计图1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
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
察的良好 学习品质。
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三角板.直尺

课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根据统计表,
分别完成两
个单式条形
统计图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
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
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
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
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统计表





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
制。




教学环



























教学内容

根据两个条
形统计图你
能发现哪些
信息



展示学生绘
制的纵向复
式条形统计

教师活动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
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
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 习复式统
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
并的?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
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
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
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的绘制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画出垂线,组内同
学互查




徐州工程学院地址-网上交话费


关于春天的对联-幼儿园月工作总结


河北考试院成绩查询-股市放假安排


明治大学-幼儿园大班论文


时评怎么写-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同学会方案


红星中学-关于温暖的作文


海伦凯勒-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