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运算律

玛丽莲梦兔
843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21: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家公务员职位表-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



第四单元 运算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运算 律。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类推的思
想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简便运算。在这一单元中除了 有最基本的运算顺序以外,
还要对加法、乘法运算律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即探索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 法
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领域,运算律的内容非常重要,它的学习即丰富了学生
以后对于简便 计算的经验,又是后继学习计算理论的基础,而探索加法、乘法运
算律的过程同样为学生积累宝贵的研究 算式规律的经验。
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的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
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总第 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7~49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认知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并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中括号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图中的信息。
计算器每个22元,铅笔盒每个18元 ,圆珠笔每枝4元,钢笔每盒24元,
羽毛球拍每幅35元,足球每个40元。
问:如果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你们能帮我算算吗?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1)、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2)、22×3+24÷6
=66+6
=729(元)
两个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
1、不同点:列式的方式不同,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
相同点: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板书:没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道算式:“9÷3×5-2=1”你能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吗?
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算5-2=3,再算3×3=9,最后算9÷9=1。
只有一个小括号无法使等式成立。怎么办?
如果用一个符号,把小括号里的减法、小括号外的乘法都放进去就行了。(引
出中括号)
9÷[3×(5-2)] 能说说现在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号外边的。
3、归纳概括。
通过刚 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中括号也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那么你能不能
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呢?
三、巩固练习
出示教材第48页的练一练。
2



1、运用教材“买文具”的情境图,尝试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2、根据提议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买文具
5-2=3 9÷[3×(5-2)]
3×3=9 =9÷[3×3]
9÷9=1 =9÷9
=1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知道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能根据交
换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能有条
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发展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
法。
3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部完全归
纳法的演绎推理能力和运算较合理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数学书第50页主题图的两组算式:
4+6= 6+4= 3×5= 5×3=
请学生口答算式结果。
我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快速地计算出了结果,那么加法和乘法,还有很多有趣
的知识等待 着我们去学习,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并猜想。
(1)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2)引发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的得数相同。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研究。
出示研究活动具体要求:
看清每组算式中的运算符号。
观察每组算式中的两个数,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结果没变?
(3)学生小组学习后,有序汇报。
2、举例验证。
(1)通过观察上面一组算式,我们感受到如果交换加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
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成其他的数,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吗?
激励学生尝试举出不同的算式来验证这一现象。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自己验证的算式,轻声交流验证的思路。
(3)学生汇报个人的验证过程。
4



3、归纳概括。
刚才我们利用很多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发现,那么,你能用一段话概括地
说说这一发现吗?
如果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中你觉得需要特殊注意哪些问题?
4、尝试应用。
你能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验算下面两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吗?
出示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汇报指正。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4题。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8+17=45 7×8=5×6
17+28=45 8×7=5×6
17+28=28+17 7×8=8×7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教学反思:

5






总第 课时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 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
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渗透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
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数学书第52页主题图中的两组算式:
(4+8)+6 4+(8+6)
=12+6 =4+14
=18 =18
(19+62)+38 19+(62+38)
=81+38
=119
=19+100
=119
(4+8)+6=4+(8+6) (19+62)+38=19+(62+38)
请同学们过程淘气、笑笑写的式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一组这样的
算式吗?
6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写一组这样的算式。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仿照淘气和笑笑也写出了一组这样的算式,
但为什么算式间会有这样的 联系,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种加法运算定律,叫做
“加法结合律”。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概括。
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如果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a+b)+c=a+(b+c)
2、举例巩固。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加法结合律吗?
学生自由思考,自编题,自解答后,集体汇报,全班订正。
3、活用定律。
学习加法结合律,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哪些方便呢?
出示:57+288+43
请同学们做题前,先仔细观察数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能发现57如
果先加上43就正好等于10 0)
这题可不可以先算57+43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结:我们再算这样的连加题时, 一定要先观察,看看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
整十整百数,就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改变它们的 运算顺序,这样
就使计算更加简便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汇报第2、3个时,问:你是怎 么想的,还可以
怎样填?运用了什么定律?
2、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3题。
提示学生在做题前,必须先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然后再计算。
3、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4题。
7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12+8)+23=12+(8+23) (30+23)+40=30+(23+40)
(a+b)+c=a+(b+c)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使学生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数学书第54页主题图中的两组算式。
8



(2×4)×3 2×(4×3)
=8×3 =2×12
=24 =24
(7×4)×25 7×(4×25)
=28×25 =7×100
=700 = 700
2×4)×3 =2×(4×3) (7×4)×25 =7×(4×25)
请同学们观察出示的式子,你能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写一组这样的算式。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仿照淘气和笑笑也 写出了一组这样的算式,
但为什么算式间会有这样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有关乘法的运算定< br>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概括
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如果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a×b)×c=a×(b×c)
2、举例巩固。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自由思考,自编题,自解答后,集体汇报,全班订正。
3、活用定律。
学习乘法结合律,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哪些方便呢?
出示:125×9×8请同学们做题前 ,先仔细观察数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发现125如果先乘8就正好等于1000)
这题可不可以先算125×8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结:我们再算这样的连乘法题时,一定 要先观察,看看哪两个数相乘能凑
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就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它们的 运算顺序,
使它们先算,这样就使计算更加简便了。
9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汇报第 2、3个时,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是
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填?运用了什么定律?
2、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4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的 生活经
历,试讲这道题是什么意思。要在学生完全明白题意之后,帮助学生找到其中所
隐藏的两 种数量关系,就能找到相对应的两种算法,使乘法结合律再次被体现。
3、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5题。
五、全课总结
1、说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 3×4)×5=3×(4×5) (7×8)×9=7×(8×9)
(10×4)×20=10×(4×20) (125×8)×4=125×(8×4)
(a×b)×c=a×(b×c)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0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
法分配律。
2、让学生在过程、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
力,增强用符号代表数字规 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
简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数学书第56页主题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面墙上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这样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列式,再汇报。
3×10+5×10 (3+5)×10
= 30=50 =8×10
=80(块) =80(块)
3×10+5×10=(3+5)×10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今天遇到的这组算式,和以往的好像不太一样,既有加法又有乘法,但他
们之间是否 也有联系,得数都相同。这里面又有怎样的运算定律呢?这节课我们
来学习乘法分配律。
二、探索新知
1、探索与猜想。
引导学生结合题意说出算式:3×10+5×10 是先求红色瓷砖和黄色瓷砖分别
有多少块,再相加就求出一共需要的瓷砖数量。算式:(3+5)×10 ,因为红色和
黄色瓷砖每行都有10块,所以,可以先求黄色和红色瓷砖一共有几行,再乘以
每 行10块,求出一共的瓷砖数量。
11



概括特点:我 们明白了以上算式的具体意义,那请说一说为什么数学家们会
把这种运算定律起名叫“分配律”呢?你能 通过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过程说说为什
么吗.
2、举例验证。
通过观察什 么算式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算式
都应用呢?(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举出 不同的算式来验证这一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自己验证的算式。交流验证的思路。
学生汇报个人的验证过程。
3、归纳概括。
提问:刚才我们利用很多的例子,充分 证明了这一发现,那么,你能用一段
话概括的说说这一发现吗?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小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 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
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汇报中提问学生,为什么
这么做,怎么想的?
2、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要提示学生做题前必须先观察。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10+5×10 (3+5)×10
= 30=50 =8×10
12



=80(块) =80(块)
3×10+5×10=(3+5)×10
a×c+b×c=(a+b)×c
教学反思:









13

道士塔-铜陵三中


夏至是哪一天-春节慰问信


中国教师节-元旦祝福语


含羞草的资料-中考时间安排


小学运动会作文-徐师大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励志成才


买衣服-管理科学与工程排名


贺炜-江门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