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导学案 全册
高考总分-浙江金华教育网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线与角 能识别线段、
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识别平行线、垂
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间所有边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画指定度
数的角。
第三单元 乘法 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
用所学
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
法,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认识加法、乘法运算律。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将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
换制作出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进行
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第五单元
除法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在
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
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
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
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体会中括号的应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
整数四
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
用数对
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
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第八单元 统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
必要性,并进一
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
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
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综合应用 通过本册综合应用活动,鼓励学生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
问题的信心,
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逐步理解数学在实践中的
作用。
学生成绩登记表:
学号
姓名
一
单
元
二
单
元
三
单
元
期
中
四
单
元
五 六
单 单
元 元
七
单
元
八
单
元
学生成绩汇总表:
测
试
内
容
100分
90-99分
分
80-89
分
数
70-79
分
段
60-69
分
0-59分
考 生 人 数
最 高 分
最
总
平均
低分
分
分
一
单
元
二
单
元
三
单
元
期
中
四
单
元
五 六
单 单
元 元
七 八
单 单
元 元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
平
秀
均
率
差
标准差
课 题
教 学
年 月
新授
日
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1) 课 型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目 标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
系。
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教
具 1立方分数正方体3个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教学方法 指导、讲解、演示
学 生 活
动
分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教
学
步
骤
每一个1dm的正方体可以分
割成1000个1cm的小正方体
观察老师展示的正方体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有二个千,九个百和九个十。
分组阅读
合作探究
3
3
教 师 活 动
一、导课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物体吗?
引导学生讨论老师所展示正方体的特征。
二、指导探究
展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教具:
1000个1cm 1000个
1cm 900个1cm 90个cm
引导:如果分割成1cm的小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
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拔珠子表示出2990、并读出数字。
读作:二千九百九十
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例,分组探究。
对小组进行学习指导:图例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
怎样数出来的?
年 月 日
3
3333
教
学 生 活 动
小组汇报交流
教 师 活 动
组织交流探究结果。归纳讲解:
学
步
骤
巩固记忆
学生识记
学生独立练习
练习
分组交流
交流巩固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小结
十个一是十 十个十是一百
十个一百是一千 十个一千是一万
十个一万是十万 十个一万是十万
十个十万是一百万 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四、指导学生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五、实践练习。
练一练:第1-第7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辅导。
3、组织分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六、引导课堂小结: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
br>千百十亿千百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万万
位位位
位
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位
作
1、计算训练本
业
2、练习册
认识更大的数
板十个一是十
书十个一百是一千
设十个一万是十万
计
十个十万是一百万
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十个十是一百
十个一千是一万
十个一万是十万
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
尽力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反
思
课 题
教 学
年 月
新授课
日
人口普查 课 型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目 标
2,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
教 具
数位顺序表、计数器直尺
教学方法 指导、讲解、演示
学 生 活 动
学生汇报收集的较大的数
学生观察板书
教
学
步
骤
观察板书
尝试读一读
练习读数
评仪
对板书数据进行分类
讨论读法
一、导入
1、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较大的数
2、教师板书
二、指导探究
1、展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
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
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2、 指名读数
3、 师生评
4、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5、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年
月 日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生 活 动
分组讨论
教 师 活 动
6、 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学
步
骤
让学生据读法练习读数
分级讨论:
四位数是一级
识记
指名学生上黑板先分级再读数
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
将这些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7、让学生据读法练习读数
8、出示数位顺序表:
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讲解:
在读数是我们按照四位一级,用分级线把它分开,
然后再读,比较容易和准确。
三、探究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巩固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并比较数据大小
五、引导课堂小结
作
1、练习册
业
2、同步训练
大数的读、写
板 亿级
万级 个级
书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设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学生把思考的过程,结果有条理的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
教
学
的思维空间。
反
思
课 题
教 学
年 月
新授课
日
国土面积 课
型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表示大位数。
目 标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学会把数改写成为用万、亿做单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把数改写成为用万、亿做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 具
数位顺序表数据卡片
教学方法 指导、讲解、演示
学 生 活 动
学生汇报数据:
教
学
步
骤
比较、讨论
一、导入
1、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数据
2、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
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教 师 活
动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祖国西部的省、 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询问学生对国土的了解情况,
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学生练习读一读
学生试改写:
九百六十万
一百六十六万
一百二十二万
四十五万
并逐步引出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2, 让学生读一读
3,
引导:
如果要记录方便,应怎样进行改写
年 月 日
教
十万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分组讨论
交流方法:
5、指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总结改写方法
将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只要求把
万级后面的尾数省略掉,再在后面
加上一个万字
6、把数怎么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数?
总结把数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方法: 示例:1=100亿
学生练习:
20500000
8000000
120000
学生练习: 900000000
3600000000 1
自我评价
作
1、练习册
业
2、同步训练
板大数的改写
书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设
9600000 = 960 万
计 1 = 100 亿
教
1、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特点,并且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学
激活他们的思维。
反
思
2、还有几个后进生未掌握,需要课后辅导
课 题
教 学
年 月
新授课
日
三、巩固新知
1、把下列的各数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指名学生上台写,其他在本子上写,巡回指导
2、把下面个各数改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近似数
1,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课 型
目 标
2、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 具
数位顺序表数据卡片
教学方法 指导、讲解、演示
学 生 活 动
识记
教
学
步
骤
阅读插图
分组讨论
理解、记忆
全班交流收集的近似数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
今天就来学习近似数的相关知识。
二、指导探究
1、认识近似数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
下列信息中为什么要用“约”来表示呢?
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
全国小学生人数约1亿300万
北京市人口约1400亿
全国人口总数约13亿
讲解:因为不是准确数
这些数都是近似数。
2、谁能说一说你们收集的数据中有那些是近似数?
年 月 日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生 活 动
三、巩固练习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学生体会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得到所
1、引导练习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得
需要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学生独立练习后
并分组交流思考过程
分组讨论,再派代表回答
到所需要的近似数。
练习中讲解: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2、引导练习试一试1
订正讲解
3、引导练习试一试2
先让学生说出上述各数据的精确程度,并让学生体会。
到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的
4、指导讨论:
全班交流:分析那些是“四舍”的, 49( )835≈50万
那些是“五入”的
学生自我评价
作
1、练习册
业
2、同步训练
板
书
设
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148000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150000棵
49(
)835≈49万
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教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
那几个后进生未完全掌握,还需要课后辅导。
反
思
课 题
教 学
年
月
新授
日
线的认识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课 型
目 标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学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 具 直尺、三角板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指导
学 生 活 动
思考
全班交流
教
学
步
骤
识记
观察
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
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
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问学生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线有几种,都是些什么线?
讲:线有直线、线段与射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直线、线段与射线。
二、指导探究
1、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让学生辨认从实际中抽象
出的直线、线段与射线。
2
、认一认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这3种图形的特征。
3、说一说
出示图形,辨认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 师 活 动
年
月
日
教
学 生 活 动
学生辨认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学生练习读
学生练习后,师生共同订正。
引导: 那么怎样读这些线呢?请同学试读
教师强调,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
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与线段的读法有两种
强调:射线必须从端点O读起
三、巩固新知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
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的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
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B、线段CD等
在比较线段的长短时,避免学生受视觉的影响,可逐
学生讨论,最后用尺量一量来验证
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分组自我评价
复述加强记忆。
作
完成练习册,
业
板
书
设
计
线的认识
直线:
线段:
射线:
四、自我评价。
指手学生作出自我评价。
解说本课重要知识点
教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描述,培养学生的
学
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比较,强化三种线的特点,并会加以区分。
反
思
课 题
教 学
年
月
新授课
日
平移与平行1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课 型
目 标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
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 具 三角板、直尺、米尺、铅笔,一张方格纸。
教学方法 讲解、引导、演示
学 生 活 动
一、移一移
1、用两支铅笔在方格纸上平平移。
教 师 活 动
1、用两支铅笔在方格纸上平平移。 平移后的两支铅笔是什么关系?
教
学
步
骤
2、用火柴棒或小棒,放在下面图形
2、用火柴棒或小棒,放在下面图形中的一条线段上
中的一条线段上平移,然后说一
说哪两条线平行?
独立完成。
分组讨论
分组练习
交流讨论
移,然后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2。
让学生认真观察特别是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关系
谁能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二、折一折
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打开看看那些折痕是
是平行的。
年
月
日
教
学 生 活 动
三、说一说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学生阅读教材
分组完成并交流
展开观察后发言
分组合作完成
练习交流讨
独立完成
讨论订正
引导:生活中有很多的平行线,想一想下面那些
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在教室中寻找平行线,并分组派代表回答
四、指导小结本课知识
五、实践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同步训练
辅导
组织交流巩固
作
数学练习册
业
板
书平移:
设平行:
计
平移与平行
教
本节课我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描述,培养学生的
学
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比较,强化三种线的特点,并会加以区分。
反
思
课 题
年
月
日
平移与平行2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
找平行线,画平行线
找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板、米尺、方格纸、纸盒
讲解、演示、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小组、全班复述:在同一
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
直线叫平行线
先让学生讲讲怎样来观
察,讲的不准确的老师再
给予提示
学生回答:
BC与FG平行;
AB与DC平行;
EF与HG平行
学 生 活 动
一、激情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谁能说说什么是
平行线?(复述巩固记忆)
二、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给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
体盒子的每个顶点旁标上字母,
并说一
说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那些边是互相平行
的。
据正方体讲解:观察立
体图形时可以先
从其中的一个面开始,然后让学生按老
师的提示找平行线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步
骤
观察老师的演示
分组练习
交流讨论
练习操作
理解记忆
分组练习。
三、画一画
演示:画一组平行线。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由老师巡回观察,
再让画的
正确的学生讲讲自己的画法和
想法,再指导不会的学生进行学习
老师让学生把纸盒展开,再让学生观察
又有哪些在同一平面内是平行的。
四、小结:
观察立体图形,找平行线,不能只在表面找
平行线,还要想到,图形可以
经切割而得到
新的平面以及其上的平行线
五、指导练习
找出教室里的平行线。
作
业
数学练习册
板
书
设
计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本节课学生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练习画平行线,
通过加强练习,学生对过直线外(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已掌握。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相交与垂直1
课 型
新授课
1、
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的问题。
认识垂直线
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的问题。
小棒、三角板、正方形纸一张
演示、讲解、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识记
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
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
出相交的概念。
分组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探究
交流方法
复述,记忆
学 生 活 动
一, 激情导入
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
可以搭很多的图形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引导探究
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
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
概念。
2、让学生观察教材第一行图形、讨论
这
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
其中的特殊角———直角。
3,引导:哪些是直角吗?用直尺怎样检
验直角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
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
垂足。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步
骤
作
业
完成后全班交流:
有的学
生沿边对折,然后再沿边
对折;有的按角对折,再
按角对折;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分组探究交流
分组讨论
数学练习册
三、指导学生折一折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
相互垂直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
痕的关系,看看哪些线是相互垂直的?
四、巩固知识
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
吗?
2,说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五、实践操作
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
色,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
。
板
书
设
计
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叫垂足。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
学生认识垂线,并能根据点与线之
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相交与垂直2
课 型
新授课
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的问题
画垂线
画垂线
三角板一副、米尺、方格纸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一、导课
上课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垂线,那么你们
知道应该怎样来画垂线吗?
识记
二、画一画
1,引导:已经有一条直线,你们知道怎
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画
样画出它的垂直线吗?
教师订正
指名学生上黑板画
2、教师示范: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
用三角尺的一个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
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
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线。两
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O表
示
教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学生实践练习
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的线最
短,并尝试画几条线,看
看、量一量什么线最短。
学生独立完成
分组小结
全班交流
背诵强化记忆
3、指导学生练习:过A点分别画直线L
的垂线。
三、小实验
出示教材的小实验题
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
四、指导学生练习:完成练习册训练题。
巡视辅导
讲解订正
五、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
作
业
完成同步训练
相交与垂直
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直现象,
能用三角尺画垂线能根据点与线之
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旋转与角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活动旋转学具,钉子板、三角板、直尺
演示、讲解、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学生积极回答
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尝试练习:
(锐 )角
(直)角
教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1、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旋转与平
移吗?请大家说说。
2、以前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
二、探究新知
1,用自己的旋转学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一个锐角、直角、再旋转到一个平角、
周角。
巡视辅导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周)角
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平角
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
2、细观察你们发现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
上,周角的两边从重合又
点?
旋转到重合。
3、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角,
平角和周角及它们的特点。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1,说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示例:钟表在六点时,时针和分针是平
练习
后交流:是围绕圆心
角,12点时它们是周角。
转的。
2、指导完成试一试”第2题。
学生自由练习
四、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阅读讨论
订正讲解
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拓展内容。
(平)角
作
业
完成练习册训练题
旋转与角
板
书
设
计
(平)角 (直)角 (锐 )角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认识平
角、周角,并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
与周角,了解平角、周角和其它角之间的关系。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角的度量
课 型
新授课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三角板、直尺、量角器、活动学具
讲解、示范、演示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复述学过的角:锐角、钝
角、平角和周角
分组合作,交流结论。
学生量出两个角都是∠1
的3倍多一点。还是不能
准确比较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角,都有那些角?
如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怎样量
角的大小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A和∠B
A B
引导: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个大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量角的大小。
3、用纸板剪出教材的图∠1,再用∠1分
别度量∠A和∠B的大小。
这就需要我们把∠1做的再小些,那样测
量的结果就会更精确了。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实践后交流:这次可以比
较准确的测量了。角剪的
越小测量的越准确。
背诵强化记忆。
学生自己观察,再互相交
流观察结果。
识记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把∠1对折得到∠2,再来测量。
看看你的结果,请大家交流。
3、讲解:人们把圆分成360份,把其中
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
通常用1°
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三,认一认
1,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
相交流观察结果。
2,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计量
单位和排列特点。
3,教师边示范测角边总
结:角器读数有
两种排列方式,两种的度数顺序正好相
反,一种从右到左排列,一种从左到右<
br>排列量角时,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与
边重合。
四、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巡视辅导。
讲解订正。
作
业
完成同步训练完
板
书
设
计
角的度量
人们把圆
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
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本节课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并学习用量角器测
量各种角的度数,但有一大部分学
生度量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课时
来解决问题。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画角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会用量角器画和三角板画角
会用量角器画和三角板画角
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讲解、示范、演示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画
法。学生口述画法
识记理解
学 生 活
动
一、激情导入
我们现在认识了很多的角,也会量角了,
那么谁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呢?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请同学们画出60°的角
谁能讲讲你们的画法。
教师归纳方法:
(1)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再把
三角板的最长边与直线重合
,60°的顶
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沿60°的另一边
画一直线即可
(2)用量角器
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
角器的中心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并且
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
,再从
直线的一边的刻度上找出60度的点并做
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
记号点相连即可。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步
骤
学生尝试练习:
识记理解
学生尝试练习教材“试一
试”。
处分分组相互倾听评价。
背诵小结,以强化记忆。
完成练习册训练题
2、请你们再画一个150度度的角
巡视辅导
订正进讲解要点:注意区分量角器的内
外圈刻度——作为角的一边的直线与
量
角器的哪个零刻度重合,就以这个零刻
度作在的刻度圈为标准进行度量。
三、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巡视辅导
订正讲解。
四、引导作出自我评价
小结:
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角器
的中
心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并且把量
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再从直线
的一边的刻度上找出6
0度的点并做记
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记
号点相连即可。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角器的
中心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
并且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再从直线的一边的刻度上找出
60度的点并做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记号点相连。
本节课学生学习用量角器画指定度
数的角和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
数的角,但本课学生掌握的并不好,看来有必要分二课时或三课时进行。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卫星运行时间
课 型
新授课
1、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计数器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识记
全班读题,了解条件。
学生列算式
114ⅹ2=
114ⅹ3=
学生列算式
114ⅹ21
学生分组讨论估算并加以
交流
说明列式理由
学 生 活 动
一、激情导入:
联系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由卫星传送,
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
间。
二、探究新知:
1、小黑板示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2、绕地球2圈、3圈、4圈、 8圈┄┄21
圈需要多少时间?
3、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
时间?(如何列式)
首先学生估算并加以交流
说明理由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步
骤
作
业
观察老师的演示
讨论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练习
交流订正
分组总结
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册训练题
4、讲解正确解法
1 1 4
ⅹ 2 1
————
1 1 4
2 2 8
————
2 3 9 4
5、引导小结竖式的写法。
三、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指导完成练习题。
订正讲解
四、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巡视辅导
讲解订正第1、2、3题
五、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ⅹ2= 114ⅹ3= 114ⅹ21
本
节课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探索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还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体育场
课 型
新授课
1、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
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
报纸、黄豆、瓶子等
演示、讲解、示范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教
学生可以谈谈查阅到的有
关体育场的名称及其他知
识。
学生可以试图估计一下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有
关看台的知识
讨论交流:把一个看台分
成几部分,先估一估其中
一部分的座位数,然后再
估
计整个看台的座位数。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
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有关体育
场的知识。
2、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座位呢?
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观看教材插图
引导:你能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一个看
台的座位数吗? 你有什麽方法?
讲解要点
教 师 活 动
学
步
骤
学生尝试练习
全班交流
分组讨论方法
全班交流方法
实践练习
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方法
三、指导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1题。
拿出准备好的一份报纸估计一下其中一
版的字数。
你有几种方法?
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3题。
估一估图中有多少粒黄豆。
四、学生尝试练习:
让学生尝试练习第2、4题。
巡视辅导
讲解订正
第2题:每日营业额都接近200
200×10=2000(元)
10月上旬的营业额约为2000元。
第3题:把图平均分成12份,每份大约
65粒,70×12=7000(粒)
作
业
完成数学同步训练
体育场
每日营业额都接近200
把图平均分成12份,
200×10=2000(元) 每份大约65粒,
10月上旬的营业额约为2000元。 70×12=7000(粒)
本节课学
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进行估计,并能
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神奇的计算器
1、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计算器、卡片
讲解、示范、演示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全班交流:各自查到的有
关计算机或计算器方面的
知识,有网上查到的、有
书上查到的等等。
学生谈一谈计算器的使用
方法。
学生操作实践
分小组讨论
学生谈后并做自我评价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计算机
或计算器方面的知识。
你会使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究新知:
1、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补充说明。
3、分小组演示。
4、讨论
1+2+3+4+5+6+……+98+99+100、
9999ⅹ9、
999ⅹ9、99999ⅹ9的计算。
5全课小结: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步
骤
作
业
三、巩固:
1、小黑板示题:
、
用1、2、3、4、5这5个数字,
分组操作练习
任意组合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
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
你和同学共进行了几次游戏?你赢了几
小组汇报
次?
每次游戏中可能得到最大的积是多
讨论得出:
少?
52×431=22412最大
与同学交流记录的过程以及获胜的
办法。
全班交流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练习后交流方法
讲解订正:
88×(38) 3000-3400
73×(56) 4000-4200
192×(30)
5500-6000
405×(20) 7200-8200
完成数学练习册
神奇的计算器
88×(38)
3000-3400 52×431=22412最大
73×(56) 4000-4200
192×(30) 5500-6000 405×(20) 7200-8200
本
节课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会利用计算器探
索一些数学规律,学生兴趣浓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探索与发现(一)
课 型
新授课
1、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体会探索的方法。
计算器
讲解、示范、演示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步
骤
识记
先用计算器算,再找规律
1ⅹ1 =1
11ⅹ11 =121
111ⅹ111 =12321
分组观察特点
讨论规律
记忆规律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
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淘
气和笑笑要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
愿意与他们同行吗?
二、 探究新知;
1、 第一关:
1ⅹ1 =
11ⅹ11 =
111ⅹ111 =
让学生观察特点。=
接着让学生讨论
1111ⅹ1111的结果。
讲解规律:
最后安排一些数据较大的算式,让学生
独立进行尝试。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步
骤
尝试练习:
142857ⅹ1=142857
142857ⅹ2=285714
142857ⅹ3=428571
142857ⅹ4=571428
142857ⅹ5=714285
142857ⅹ6=857142
背诵规律
分组练习
全班交流规律
分组练习
交流发现的规律
小结方法
2、 第二关:
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142857分别乘5、6你发现了什么?
订正讲解规律
3、 第三关:
算一算 99ⅹ99
999ⅹ999
9999ⅹ9999
想一想积的特点。
4、 第四关:
寻找神秘的数
指导学生尝试练习
订正讲解规律
三、引导小结发现规律的方法。
作
业
完成同步训练题。
探索与发现(一)
142857ⅹ1=142857 142857ⅹ2=285714
142857ⅹ3=428571 142857ⅹ4=571428
142857ⅹ5=714285 142857ⅹ6=857142
本节课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不仅巩固计算器的
使用方法。还小组合作、经历了解答有趣问题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