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伊斯兰教圣地-难忘的一件事300字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
立,平行分开,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不可前俯后仰;两臂
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太极拳体用全书》要求:“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胯,
尤
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
要 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
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
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
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
,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
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
后仰,因此就在
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
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放松:就是全身关节要松开和消除不
必要的肌肉紧张,使四肢
自然伸长。感觉好象在举手投足之中,只用能使其运行开的力就
行了,这点力一卸掉,手足就会自然落下
来一样。)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
注意。
第二式 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
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
平视。
要 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
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
的“先在心,后
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
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
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亦即意念引导
动作。
2.练习太
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
一文)。如
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
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
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
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
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
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
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
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
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
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
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
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
,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
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
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
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
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
停顿现象,亦即
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
微呈凹形。
第三式 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
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
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
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
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
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
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
形。眼随转体平视
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
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
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
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
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同时,
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
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
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
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
动作一、二
为左掤,动作三、四为右掤。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
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
时,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
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
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
方,与左掌成抱
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平视。
动作四:右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
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上掤,右掌
高与肩平
,肘稍低于掌;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棚。
注:关于动作说
明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重述。
臂外旋,如以右手心朝里为例,
就是把拇指的一侧向掌背 (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
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离开尺骨而向“外旋
”转;臂内旋,就是把拇指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
面旋转,使手心转朝里,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
”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
要 点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
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
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
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
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
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
致笨重。这
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
直。凡弓步,以弓
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
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于前棚,要
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
先不后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
要保持“立身中正”。
“棚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棚”的劲法特点是“圆撑”,主要体现在腕要圆、肘
要圆、肩要圆,周身都要圆。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
,使右掌心翻朝
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
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
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
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
始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捋至尽
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渐转向前(西)视。
要 点
1.两臂须随腰左捋。左掘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
可贴着肋部;沉肘起
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
困住。
2.左捋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
不
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
3.在捋的动作过程
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
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
下”搌。这点在循着棚、捋、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
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
)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
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
不相符合的。
4.捋时左臂松松捋住,捋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
,也就
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搌化的距离相等,不可
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
(三)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
同时体重渐渐移向右腿,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着转体,
右臂外旋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内旋使
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
腕,左掌在右小臂里侧,以右小臂与左掌向右(西)
挤出;左掌随挤随着贴近右脉门内侧;眼
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臂。
要 点
1.前挤时1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2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3臀部不可凸出;4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于腕。
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需要注意的是,“挤”的动作手臂略斜,而“棚”的动作手臂要平。
(四)按式
动作一:右臂微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
离稍
狭于肩,两掌心皆朝下,两肘渐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渐渐后移,坐实
左
腿;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
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弓右
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
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
要 点
1.重心渐渐后移时,右胯根 (股骨头关节)微向后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
角。后坐的时
候,要收尾闾,命门向后拱顶,“蓄劲如张弓”是也。
2.两掌要随重心后坐抹回。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即两手采住
对方两手下按,随按随推,以腰顶肘、肘顶
手,要用腰劲、肘劲、掌劲同时的收和放来完成。这就是“腰
攻”,“腰攻”是对按势的一个具
体要求。
《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速用两手心按其(敌
人)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伸左
腿腰变同时往前进攻。”
“按”的劲法特点就是“腰
攻”,即“按在腰攻”。意思是说按推的时候不要只用局部动作,不要
只用掌力去推,要用整体的动作劲
去完成。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腰顶亦即腰攻。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
时,呈微
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肘不可用力挺直,身
体不可前俯或后仰。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
沉,拇指一
侧微往后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后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
还
要练习运劲。
第四式 单鞭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身体左转;同时,
右脚尖微翘,以脚跟为轴随转体脚尖尽量
里扣踏实,重心随即移回于右腿;同时,两肘微沉稍屈,两掌心
微下复随转体向左抹转半个
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
眼神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须要顾及右手。
动作二:身体微
右转;两掌随转体向里经胸前向右弧形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
平;眼随转体平
视转移,眼神要关顾右掌。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向里提起;同时身体右转。随重
心右移时,右掌渐渐
右伸,随伸随着五指尖下垂撮拢成吊手;身微左转;左掌向左弧形上移,随移随着臂
外旋
使掌心渐渐转朝里,左掌暂驻腰间,与吊手相抱。眼神关顾左掌左移。
动作四:
身体继续向左微转,左脚向左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左移而至全
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
成左弓步。同时,右吊手继续松肩右伸;左掌经面前(距面部一
市尺左右)左移,随移随着臂内旋将掌心
翻朝前,即向左微微推出。眼平视左移,稍先于左
掌到达左方,但眼神要关及左掌左推。松腰胯、沉肩、
坠肘、坐腕,眼神随之往前,俱要同
一时动作。
前(左)手拂面挥去,后(右)手钩手向右后
钩挂,必须形成对拉之势,足具张力,才能使
左手拴法发劲有力。“双手推出拉单鞭”、“回身拉成单鞭
势”、“扭颈回头拉单鞭”。
要 点
1.两掌前后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 (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
两掌抹转而屈
伸。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后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当两
掌向里抹转经胸前时要含
胸转腰才能圆活。要做到手臂伸缩转圈松柔圆活,首先要求肩关节
放松,松沉。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
并要注意胸部不可平板,所以拳论说:“意气须换得
灵,乃有圆活之趣。”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后仰或向左歪斜。
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
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
朝右前斜方;膝
部不可超出脚尖。鼻尖、脚尖、手尖要三尖对齐。
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弯曲,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咸一垂直线;
第五式 提手上势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45度踏实,坐实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右脚提起,落于左脚前一
步,以脚跟着地,
脚尖自然微翘,右膝微弓,成右虚步。在转体时,右吊手仍变掌,与左掌
分别自左右坠肘,即由肘部带动
两掌下沉,并随着向前合拢、上提,右掌在前,高与眉齐,
掌心朝左;左掌在后,高与胸齐,掌心朝右,
正对右肘关节。眼神通过右掌向前平视。成提
手式。
动作二:腰微左转,左胯根(股
骨头关节)微内收,右脚提起;同时,左肘向左后撤,随
撤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右
掌也同时随转体自前而下向左前弧形移于左手下侧,随移随
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稍顾左肘后撤,
即转向前平视。
动作三:右脚向前仍于原地落下,先以脚跟着地,腰渐左转,右脚尖以脚跟为
轴渐渐里
扣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屈膝下蹲坐实;在上步转腰的同时,右臂向前挤出,随挤随带肩靠,左掌附于右小臂里侧随右臂前挤。眼先随右臂前挤,即渐渐移视右掌。
要
点
1.由单鞭过渡到提手上势定势动作时的两手动作是合劲,其用法犹如两手合抱地向上提起,状如提物。主要劲别是合劲、提劲、搓劲。脚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仅要做到“坠
肘”和
“张肘”,要注意“虚腋”,肘不离肋、肘不贴肋。
2.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应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前方。脚跟虚
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
挺直。要坐腕。重心应全部坐于
左腿上。
3.由单鞭过渡到提手上势时,由于左胯根
内收,身体微左转,左腿要有继续微微下蹲
的现象。在挤的同时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身要正直,
不可前俯。
要求神志清逸,头脑冷静,善待机势。静中要寓预动之势,守中须寓攻击之意,前手主守,
主掩护,后手主攻,主突击。
第六式 白鹤亮翅
动作:左脚稍提起,移
至右脚前(东),以脚尖点地,左膝微弓;身体向左微转。同时,
右掌向前上提,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
翻朝外;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于左胯旁。眼稍关及右
掌上提,即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
右臂上扬亮掌,左臂下落按掌;右腿坐实,左脚虚点。一足虽提踵虚点,而提踵踮足之劲输
于两臂;另一
腿虽坐实,而意含周身气血川流,通体无滞。两手有分意,有棚意,而又两膊
相系。精神团聚,含胸拔背
,劲贯两臂,意注四梢,心手双畅,舒展安适。
“满身轻灵顶头悬”,“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
要 点
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这样就
有着上下对拉、身
肢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神就提得起;沉
气落胯,下体就稳重;左脚尖要虚
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悬顶坐身。
2.成白鹤亮翅式时,两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右
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可抬肘、
耸肩,腕不过发、肘不过肩。要松肩沉肘、坐腕;在右手上举的时就要
同时收住肩窝,特别
是身体右边,肋部肌肉放松,将腰胯收住沉坐,根于足下。身体仍须
保持中正,不可前俯、
后仰,不可挺胸、凸臀。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动
作一: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身往下一沉。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
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
(经右胯侧),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同时左掌也随转
腰自左下向前而上(高与横膈膜齐
)弧形右移。眼随转腰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
动作二:左脚提起,上体继续向右微转;
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右斜角上移,左掌继续向
右弧形落于腹前;眼稍关及右掌即移顾左掌。
动作三:左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也
同时渐渐左转,弓
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下经左膝前以半圆形搂至
左胯旁;右掌也随着体重前移和
身体左转继续弧形向上经右耳旁向前
(东)推出。眼关及左
掌搂过膝部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右掌前推。
要 点
1.两手必须随腰转动而动作;腰部由右转变为左转时,切不可摇晃,因为一摇晃,上
体势必或侧或倾或仰或俯,与“立身中正”的要求不符。向前迈步时,上体也仍要正直,避免
前俯、后仰
。在迈步过程中,因为只有下蹲的一腿作支撑,所以往往会为了照顾身体的平衡
而把臀部凸出,这就不符
合“敛臀”和“尾闾正中”的要求了,这点必须注意。定式时两手应该
同时到齐,不要一只手已停着,另
一只手还在运转。
2.右掌自下向右上移要与左脚提起一致;体左转、变弓步与右掌推出要一
致。整个搂
膝拗步动作要做得协调、圆满、柔和,不可有滞顿或棱角的现象。
3.
右肩往下松沉时,不可形成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整套动作中双肩须平齐。
4.凡搂膝拗步中
搂膝的一臂要呈弧形,避免伸直;要以腰带肘,以肘带手,坐腕平掌
搂至膝旁。推出的右掌,经耳旁,张
掌,手心向前,沉肩坠肘,坐腕松腰前进。眼神亦随之
前往,向敌人胸部按去。身手各部须合成一劲,意
亦扬长前往,便为得力。右掌还要微微旋
转而推出,但到定式时,掌心不可正对前方,须稍朝左斜;两掌
要坐腕。
5.“搂膝拗步重下势”。即提醒此式的体用者必须注重下盘,突出下沉的气势,通过坐腰落
胯,圆裆敛臀等措施,也就是通过蹲坐姿势,保持两脚虚实分明,齐整踏实,端正身法,气
沉丹
田,虚胸实腹,取得支撑八面,稳固厚重的“底盘”。
第八式 手挥琵琶
动作: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如前所述,弓腿的一足负担重心约百分之七十,
要完全
落实),右脚稍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体渐渐右转;右
脚稍提起,向前也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成左虚步。同时,
左掌随转体
向前弧形上举,随举随着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右掌也同时随
转体向下后撤,臂稍外旋使
掌心朝左,收于左肘里侧,两掌心前后遥对,如抱琵琶状。眼通
过左掌向前平视。
要
点
1.由搂膝拗步变为手挥琵琶时,重心前移和后坐都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
2.右掌后撤收回时,要以腰为轴,要松肩、坠肘、沉腕这样节节贯串地收回;要以身
领手,不可先将右
掌撤回而不顾肩肘部分。
3.左掌上举要带弧形,右臂也不可挺直。
4.做手挥琵琶动作时要有下沉的气势,但精神仍要具有轻灵活泼的意思。
5.同前提手上势要点2,惟左右式相反。
侧身虚步,两膊相系,前后手参差成合抱之势,如怀抱琵琶。
主要劲别是“缠绕劲,穿化劲。”
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动作一: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
右掌弧
形下落经右胯侧,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自前弧形向右下
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腰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
动作二、三:同前左搂膝拗步动作二、三。
要点同前左搂膝拗步。
(二)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随转体,左掌
渐渐弧形向
左后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同时右掌也随转体自前弧形向左下移,随移随着臂<
br>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
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身体继续微左转;随转体,左掌弧形
向左斜角上移,右掌继续
向左弧形落于腹前;眼神稍关左掌即移顾右掌。
动作三:右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
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也
同时渐渐右转,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掌随转体
向下经右膝前以半圆形搂至
右胯旁;左掌也随着重心前移和身体左转继续弧形向上经左耳旁向前(东)推
出。眼一关及右
掌搂过膝部,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
要点与左搂膝拗步同,惟左右式相反。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前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式相反。
要 点
1.同前搂膝拗步要点。
2.练习该拳套时,其步型中弓步、虚步的两脚不可站在一条横线上
,这样容易产生重
心不稳和别扭的现象;必须后一脚与前一脚彼此稍微离开横线。所以每当上步或退步时
就应
注意落步的地点要稍开一些,才显得平稳。“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意即重心平衡)”(引
自《太极拳论》)这句话,也包括步型与步法的正确性在内。
三次迈步前行,后腿从提起到前伸,轻
轻落地,都是均匀缓慢地前进,犹如猫蹑足潜行。动
作一个接一个,圆活连贯,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
环无穷。
第十式手挥琵琶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八式“手挥琵琶”相同。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中(一)左搂膝拗步相同。
第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随即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右脚跟离地(开始上步)。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左下(低与胯齐)移,随移随变拳并随着臂内旋使拳心朝下;
左掌也
随转体向左后移。眼神关及右手下移,但不可低头。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
前提起。同时,右拳自右前向左下绕;左掌向
左而上划弧,高不超过耳部,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
右面下方。眼稍关右拳向左下绕,
即渐渐转向右平视。
动作三:右脚
向右前(东南)斜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
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
身体同时渐渐右转。随转体,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前搬出,
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渐渐翻朝里面上方,
随即渐渐向下弧形抽回;左掌也同时随转体弧形
向右经右臂里侧前拦,掌心朝右。眼神关顾左掌前拦。
动作四:左脚前上一步,先以脚跟着地;同时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左掌继续向前探
出,右拳弧形收回于腰际,拳心朝上;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前探。
动作五:随即重心
渐渐移于左腿,左脚渐渐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
时身体渐渐左转。随转体,右拳向前
打出,虎口渐渐转朝上;左掌微里收,坐腕,指尖斜向
上前,附于右小臂里侧。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
右拳打出。
要 点
1.在连续进步时,要求“迈步如猫行”,并要求速
度均匀,上下相随;上身要正直,不
可歪斜和仰俯;右脚前上一步时要比一般步型更开得阔一些,并要避
免上体随右脚上步而向
右倾斜。
2.步法和手法要随腰转动;右拳搬出时不可离身体太远
,并注意不可抬肘;右拳打出时
要随腰转动,并随打随着臂微内旋,使虎口转朝上;右拳打出时中间经由
心口向前打出,这
叫做“拳从心发”。
3.练该拳套时,拳要自然握实,不可用力握紧。
4.《体用全书》:“设敌人用右手来击,我即将左足微向左侧分开,腰随往左拗转,左手即
往后翻转至左耳旁,手心向下。右手俯腕,随转至肋间,握拳,翻腕向右转腰,右拳随之旋
转至右肋下
,此谓之搬;同时提起右脚侧右踏实,松腰胯沉下,左手即从左额角旁侧平向前
击,谓之拦;左足同时提
起踏出一步,坐实,右足伸直,右手拳即随腰腿一致向前打出,谓
之捶。
5.一搬二拦三捶三
招连环加进步。1此势之“搬”,腰臂连运,化中有打。2此势之“拦”,臂随
腰出,追、封、截、打。
3此势之“捶”,顺势进步跟上,捶击胸胁。
第十三式 如封似闭
动作一:右腿弯屈,重心渐渐向后移到右腿。同时,左掌经右肘下向右外伸,并沿右臂向
前掠出,随掠随
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拳变掌,沉肘向里弧形抽回,随撤随着臂外旋使
掌心也翻朝里,两掌高与肩平
,指尖朝上,两臂交叉,右臂在里。眼神关顾两掌。
动作二:重心继续后移,
坐实右腿;两掌向左右分开,稍狭于肩,随分随着两臂内旋渐
渐使两掌心翻相对。
动
作三,重心渐渐前移,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按出,随按随着两
臂继续内旋使掌心翻
至斜朝前,手腕高与肩平;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
要 点
两手呈斜
十字交叉,如贴封条状,故曰“如封”。沉肩垂肘,两掌微里收引进,以化解敌力,
分而即合,以闭劲向
前按出,似关闭门户,故为“似闭”。此“按劲”又叫“闭劲”。
1.两臂须随身体后坐回收
;两臂交叉时要避免两肩缩拢或耸起;要松肩坠肘,两肘略
分开,腋下须留有余地,约可容一拳,但肘部
不可外凸或抬起;同时两肘不可后撤到身体后
方,以免把自己困住。
2.重心后移要
坐实右腿,松腰胯,不要做成重心没有后移,单是仰身;后坐仍要保持
上体正直。松肩、含胸、竖腕。重
心前移和后退时,要注意胸、腹的齐进齐退,不先不后,
身法就能保持中正,不致形成前俯后仰。
先防后攻,防后反攻,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典型拳势。
眼前看,腰进攻。
3.同前揽雀尾中按式要点1、2。
如封似闭的“按”与揽雀尾之“按”的区别:1揽雀尾之“按”,
劲点在掌根、腰、腿、手长驱直
逼,关键在“逼按”,劲长而雄浑。2如封似闭之“按”移动距离短,变
动快,势在突发,手掌
如两扇门,门轴在掌缘。
第十四式 十字手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同时身体右转;随转体,两肘弯屈分开,带动两掌移至额前 (距
额部约本人两拳
左右);随移随着两臂微内旋使掌心朝前,两臂呈环形;眼随转体通过两掌
之间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脚跟先离地,渐至全脚提起左移(与肩同宽),以脚尖
先着地渐渐全脚
踏实;随即重心右移,两腿渐渐起立,两膝微屈,成开立步;随着重心左移,
两掌分别自左右而下经腹前
向上划弧合抱交叉于锁骨前,右掌在外,交叉点距锁骨约本人两
拳半;两掌经腹前时,即随划弧随着两臂
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先关及两掌划弧,当两
掌将要交叉时即向前平视。
要
点
在胸前交错环抱,呈斜十字交叉,故名。
1.当左脚尖里扣渐至
踏实时,右脚跟即渐渐离地提起,须象翘翘板一样此伏彼起。这
也是步法中分清虚实的锻炼方法的一种。
当右脚一踏实,就接做下一动,即左脚尖里扣。
2.整个十字手的动作,要上下相随(手动、
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
之上下相随。)要同时开始动作,同时完成,务求协调一致。
3.结成十字手时,同时腰膝稍松,往下一沉。十字手的两臂须呈环形,须松肩沉肘,
不可耸肩抬肘。
4.两腿起立时,身体各部都须放松。
第十五式 抱虎归山
(一)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两腿渐渐屈膝下蹲,随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渐
渐提起(脚
跟先离地);同时身体右转。随转体,左掌自胸前下抽,向左弧形举至与左肩齐平,掌心朝<
br>上;右肘下沉自然带动右掌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先关及左掌左举,即转
向右平
视。
动作二:右脚向右前(西北)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
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掌继续向下经膝前搂至右胯
旁,
左掌自左而上经左耳旁随转体向前推出;眼稍关右掌搂膝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
掌前推。
要点同前搂膝拗步。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
向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同时,左肘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
上;右掌自右胯旁弧形向前经左臂里侧
举于左掌前,掌心朝外下。
动作二:与前第三式“揽雀尾”(二)掘式动作二相同,惟方向不
同,前揽雀尾的弓步、虚
步是朝着正西方,此动作以及后面挤、按各动作是朝西北斜方进行的。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二)捋式要点相同。
(三)挤式、按式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三式“揽雀尾”(三)挤式和(四)按式相同,惟方向不同。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动作一、二同第四式“单鞭”动作一、二,惟方向正斜不同。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
实右腿,身体微左转,左脚提起向左后(正东)方摆出。
随转体,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
掌心翻朝里;右掌也紧跟着向左弧形平移,
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两肘稍沉、微屈,使两掌心遥
对。眼神关及左掌左移。
动作四:左脚向左(东)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左
转;右脚提起,向前
微移落下,重心即渐渐移于右腿;随转体,两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侧时即弧
形向左
下移,两臂随移随着内旋使两掌心翻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当右掌将移至胸前时即顾
右掌。
动作五: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略提,稍移向左前落下,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
左
微转。随转体,左掌自左而下向里经右前臂内侧向前上圆转穿出,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
与鼻尖对准;右掌向左经左掌外侧下盖,随盖随着握拳,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
眼稍关左掌
向左下绕,当左掌经右臂里侧将要穿出时,即向前平视,眼神仍要关及左掌穿出。
要 点
1.自抱虎归山过渡到肘底看捶的动作须根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和“绵绵不断”的要求进行,勿使有棱角和停顿处,要做得圆满、协调。步法和手法均须随腰转动。“力
由脊发
,步随身换”,两脚不要双重,要此起彼落,象翘翘板一样。
2.当两掌向左平移时,要注意
勿使右掌荡下,在平移过程中右掌须坐腕;平移时左手
去、右手跟,距离要均等。
3
.定势时,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两肩不要上耸,松腰胯;两臂须呈弧形,不可挺直;
胸部不要正对前方
,要侧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
4.“肘底看捶缠绕沾,趁隙一拳莫失机。”寓用拳看守于肘底,以
静待动,伺机趁隙,蓄而后
发之义。其“看”即看守对方动静,蓄势待发。
第十七式
左右倒撵猴
(一)右倒撵猴
动作一:身体右转,右胯根内收,左脚尖仍稍
离地。同时,左掌向前微伸;右拳变掌自
左肘下经腹前向右下弧形抽至右胯旁,随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
渐翻朝上。眼关左掌前伸。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提起;身体继续
向右微转;同时,右
掌向后稍偏右弧形举至与肩齐,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眼神关
顾右掌后举。
动作三:左脚后退一步,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而至全脚踏实(
脚尖朝
东北);身体渐渐左转;右脚尖以脚跟为轴随即移向前方(东);用沉劲松腰胯,随转体,左掌弧形向后抽回于左胯旁,右掌弧形向上经右耳侧向前推出;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
要关及右
掌前推。
(二)左倒撵猴
动作与前右倒撵猴动作二、三同,惟左右式相反。
(三)右倒撵猴
动作与前右倒撵猴动作二、三相同。
要 点
1.在连续退步时要注意,
两脚不要踏在一条线上,要稍离开些。当一腿提起准备退步
时,另一支撑腿不可起立,须仍保持虚步时的
高度;注意上体不要前俯。
2.当一掌后抽时,须经胯旁,初学者往往做成经肋旁,那样手臂
就成直角而不成弧形,
就显得不宽舒和别扭。
3.按上述倒撵猴动作是三个,后退三
步。为了加大运动量也可以做五或七个(必须逢单
数才能衔接下一拳式),但是如果倒撵猴五或七个,后
面的“云手”也必须相应地增加为五或
七个,否则收势时就会收不回原地。
4.“左右倒撵猴
”是连续退步,以守为主,以守为攻,边退边打,闪展腾挪。此势之奥妙在于
发沉劲,腰松胯落。劲起于
脚,而腿而腰而脊达于手。《体用全书》谓之“其要尤在松肩沉气
也。”
第十八式
斜飞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并坐实,往下沉合蓄劲,右脚向后提回。右腿提起的同
时腰胯渐渐右转。同时,左掌自左而上向右划弧,屈臂置于左胸前,掌心朝下,手与肩平,
臂呈
弧形,肘部微坠;右掌自前而下经腹前向左划弧,掌心朝上。与左掌相对合抱。眼神关
顾左掌划弧。 <
br>动作二:身体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后(南稍偏西)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右脚落地位置
要正
确,不要过小,过小腰就会别扭。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
腿
,成右弓步。随转体,右掌以大拇指一侧向右后上方(扌列)出,高与额齐;左掌向左
弧形下采,高与胯
齐,掌心朝下。左脚尖随右手例出向里扣。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
及右掌例出。
要 点
1.右脚向右后方迈步时,身体平衡较难掌握,往往右脚落地时显得笨重;须坐实左
腿,
松腰胯,先转腰,开胯,随转腰向右后渐渐迈出,才会显得轻灵,同时可避免上体前俯。
2.左臂在两掌合抱时须含有拥意,右掌向右后上方例出时,劲要起于脚,发于腿,主
宰于腰,通于脊背
,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例出,身、手、步协调,说到一齐
俱到,不先不后;不要单以手例出
,丢开其他部分不管,就达不到“上下相随”和劲路上的要
求。例出时右臂要微屈。
3.由于右脚迈步较难掌握,所以还要注意速度上的均匀,避免产生停顿的现象。
4.“斜飞势”此势
为开劲,左手采,右手列。以开劲斜击,并斜迈右步以助其势。“四肢随腰
内外合,立身中正不偏倚。”
第十九式 提手上势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稍提起,向前距原
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
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稍提起,也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着
地,脚尖微抬,膝微
弓,成右虚步;同时,左掌弧形向前上移,右掌沉肘微里收,与左掌向胸前合拢,右
掌在前
高与眉齐,掌心朝左;左掌高与胸齐,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眼通过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三与前第五式“提手上势”动作二、三相同。
要 点
1.由斜飞式过渡到提手上势动作,腰部以及上下肢动作要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2.与前第五式“提手上势”要点同。
第二十二式 海底针
动作一:重
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
于右腿,左脚提起。当重心前
移于左腿时,右臂外旋使掌心转朝左,左掌随重心前移向前上
微荡;随重心后移和身右转,屈右肘,右腕
向里提回,左掌也同时沉腕。眼神关顾右腕提回。
动作二:左脚略里收落下,以脚尖点地,成
左虚步;腰向左转,坐实右腿,左胯根内
收,折腰下沉;同时,右掌随转腰向前下插,左掌弧形下落于左
胯旁;眼前视,眼神要关顾
右掌下插。
要 点
1.左脚提起,略里收落下时,右腿要渐渐下蹲,左脚尖渐渐落下虚点地面,重心须全
部由右腿支撑。
2.右腕向里提回时要防止耸肩抬肘。
3.做海底针时,左掌似乎没有很明
显的动作,因此初学者往往把左掌的动作忽略掉,
其实左掌必须随重心前移、后坐和转腰进行动作,否则
就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另
外,两臂不可伸直,须微屈。
4.右掌向前下插要随右腿下蹲、腰左转和折腰而动作,并要以肩催肘、肘催手,节节
贯串地下插。
5.折腰时,自颈椎至腰脊要保持成一直线,不可低头、弓背。眼视右掌前方,但不可
把头抬起。要注意顶劲和沉气,上下一气贯通。
第二十三式 扇通背
动
作一:身体右转并直起,左脚提回。同时。右掌由体前上提,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
翻朝右;左掌自左胯
旁向胸前上提,掌心朝右,手指朝上。眼神关顾右掌上提。
动作二: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
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左腿渐至全脚踏实,弓左腿,
蹬右腿,右腿随腰胯伸劲送去,成左弓步。同时,
右臂继续微内旋、屈肘,右掌弧形上托,
置于右额前,掌心朝外;左掌沿右臂向前平推。眼向左平视,眼
神要关及左掌前推。
要 点
1.左脚前迈时右腿要坐实,不可站起,落步时不可太快,速度要均匀,并防止身体摇
晃和前俯后仰。
2.变左弓步、左掌前推与右掌上托三动作要一致。
3。右掌上托要防止耸
肩抬肘;左掌推出时,掌心不可正对前方,并要坐腕。要沉肩坠
肘,坐腕,松腰。其劲正由脊发,两臂展
开,欲扇通其背。
4.做扇通背的动作时往往容易挺胸、直臂,这就会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
余”的要求,
同时也不符合“含胸拔背”的要求。所谓“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要使动作还有伸展的余
地,
因此做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时手臂与两腿都不可伸直或挺直。弧形要求圆满,处处要有能“八
面支撑”的意思。
第二十四式 撇身捶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
同时微右转。随转体,右掌自右前而下(握拳)划弧置于
肋前,屈肘横臂,拳心朝下;左
掌弧形上举于左额前上方。眼神稍关右手划弧,即随转体平
视转移。
动作二:重心全
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右而下经
右小臂外侧弧形落下,右拳向右前
撇;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两手动作。
动作三:右脚向前(稍偏右)落下,先以脚跟
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渐至全脚踏实,弓
右腿,蹬左腿,左脚尖微里扣,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同
时,右拳继续随转体向前弧形
下撇,收于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弧形收至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
。眼向前平视,
眼神要关及左掌前推。
要 点
1.手法和步法要随腰转动,并要协调一致。
2.右脚落步时不要与左脚踏在一条线上,并注意右脚尖要正对前方,不要外撇。
3.以肘这轴,轮臂撇拳。
4.转身反背,右手握拳,横臂顶肘,轮臂撇拳,叠劲暗采;左掌
竖落切格,迎面扑探,两手
随腰里外翻转,缠绕连环撇击,所以又名“背反捶”。
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左肘随转体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
渐渐
翻朝上;右拳臂内旋向前上伸于左掌上侧,拳心朝下。眼神关顾右拳前伸。
动作二:重心继续移向左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随转体向左移。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
左腿,右脚提回。同时,右拳自右前方向下经腹前向左绕,
随向左缓缓划绕,拳心转朝下;左掌向左而上
(高不超过耳部)划弧,随划随着臂内旋使掌心
翻朝右面下方。眼稍关顾两手划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
动作四、五、六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惟方向不同:该式为向
西进步,前面的进步搬拦捶为向东进步。
要 点
1.此式与前面的进
步搬拦捶各在其承上的衔接动作上不同,前面的“进步搬拦捶”是上
承左搂膝拗步,而该式是从撇身捶过
渡而来。
2.与前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二十六式 上步揽雀尾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
随转体,
左肘向左后撤下沉,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右拳变掌自前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皆呈弧形。眼略顾左小臂,即转
向右臂前
方平视。
以下掤、捋、挤、按的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即自(一)左右棚式动作四起,
至(四)
按式止相同。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同。
第二十八式
云手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右转。同时,右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划弧;左掌随转体稍<
br>向前下移,屈臂沉肘,手与肩平,掌心朝下。眼神关及右掌下移。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
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起(脚跟先离地);身微左转(转向东南)。
此时身法上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
是左肩低右肩高,身躯向左倾斜,身体易出现摇晃,立身
不稳和僵劲随之产生;二是身躯扭曲,即双肩已
转向东南,而双胯仍朝向正南(或南偏东)。
因此身躯在朝东南即左转动时,要做到坐实左腿,收沉左胯
,逐渐使下腹左侧与左大腿内
侧贴近,这样才能保证肩与胯相合从而避免身躯扭曲之弊。
右掌
随转体自右下向左弧形运转,掌心朝里;左掌也同时向左上弧形运出,随运随着臂内旋
使掌心渐渐翻朝下
;此时右掌也运至近左腕。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左运
动作三:右脚向左半步落
下,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右移而至全脚踏实;身体同
时微右转。右掌随转体自左而上(高处与眉
齐)向右运转,掌心仍朝里;左掌也同时自左而下
向右运,随运随着臂微外旋使掌心渐渐转朝里(稍斜朝
上)。眼神随转体关顾右掌右运。
动作四:。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右腿,左脚提起(
脚跟先离地);身体继续微右
转(朝西南)。同时,右掌随转体向右弧形下运,随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
渐翻朝下;左掌
继续向右上运,向右接近右腕。眼神关及右掌右运。
动作五:左脚向左横
跨半步,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左移而至全脚踏实;身体同时
左转。此时不可前倾、突臀和右斜。
左掌随转体继续自右而上经面前(高与眉齐)向左运;右
掌继续自左而下弧形左运,随运随着臂微外旋使
掌心渐渐转朝里(稍斜朝上)。眼随转体平视
转移,眼神要关及左掌左运。
动作六: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身微左转。右掌随
转体继续自下向左弧形向
上运;左掌继续自上而左弧形向下运,随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
翻朝下。眼神关顾左掌
左运。
动作七、八、九、十是重复动作,与动作三、四、五、六同。
动作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仍是重复动作,与动作三、四、五、六同。
动作十五同动作三。
要 点
1.云手时,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要徐徐转动,不可胡乱摆动
,上体不可倾斜,要
保持“立身中正”。
2.两臂要随腰运转,要自然、圆活。1经
下面向左或右向上运时要含有上抄之意;2运
转到上面的左或右肘不可抬起,小臂要松松掤住而运转。两
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更迭运
转:左手为主时,右手相随;右手为主时,左手相随;不散漫,不僵滞。
3.脚提起时要脚跟先离地,踏下时要以脚尖先着地;当踏下的脚跟一经踏实,另一脚
的脚跟即离地,要此伏彼起,象翘翘板一样。
4.虚实变化旋转时,万不可露有凸凹断续之意。此式之妙用,全在于转腰胯。
4.
自动作三到六为一个云手,后面又有两个是重复动作,共为三个云手。在上述倒撵
猴的要点中已经提到,
如果场地宽阔而要加大运动量,将倒撵猴重复为五或七个,则云手也
要从三个增为五或七个,然后再接着
做动作十五,由动作十五再接下一拳式“单鞭”。
第二十九式 单鞭
动作一:重
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脚跟先离地);身体继续微右转。同时,右
掌随转体向右弧形下运,随
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并随着五指下垂撮拢成吊手;
左掌继续经右上(向右接近右腕)左运,
随运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眼稍关右掌右运,即
移顾左掌。
动作二与第四式“单鞭”动作四相同。
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
第三十式 高探马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左脚尖随重心后移自然离地。同时,右吊手
变掌,屈右肘,
弧形移至右肩前;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转为斜朝上。眼神关顾左掌翻转。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回,但不能在提回时脚底擦地,向里半步落下,以
脚尖点地,松腰含
胸,右腿同时渐渐起立(膝部仍微屈),成高式左虚步;身体随着渐渐左转。
随转体,右
掌稍向左经左臂上侧弧形坐腕前探,(不是直“刺”敌人之双目,而是横掌坐腕高
探敌面。)手指斜朝左
面前方,掌心朝下,高与眉齐;左掌经右臂下侧向下弧形收于左腰前,
手指斜朝右面前方,掌心朝上。眼
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探。
要 点
1.当重心移向右腿时,要坐
实右腿,要以左胯根渐渐里收来带动左脚提起,同时上体
不可后仰;当左脚一经离地收回,右腿即渐渐起
立,顶劲要具有冲霄之意,沉气于小腹,
有上下对拉,拔长身肢之意。
2.(定势动作)右腿
稍屈坐实,脊柱松沉直竖,裆劲下沉,松腰含胸,左脚尖着地,脊背略
耸有探拔前进之意。
3.两臂要呈弧形。右掌前探时不可耸肩。要拔腰,但不可挺胸或弓背。右臂不可挺直;
手指不可朝前,
朝前就会失掉坐腕的意思。
第三十一式 左右分脚
(一)右分脚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渐渐下蹲,左脚提起;身体随着微右转;同时,
右掌随转体向右弧形往里抹转,左掌向左弧形前抹;眼神关顾右掌右抹。
动作二:左脚向左前
(东北)斜方迈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体重渐渐移向左腿,弓左腿,
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继续微右
转。同时,左掌自左而前向右经右臂下侧向里抹转大半个
平圆,左臂横屈成弧形,左掌横置于右胸前、右
肘旁,掌心斜朝里上;右掌自右而里向左经
左臂上侧向前抹大半个平圆,即向右前(东南)斜方探出,掌
心斜朝左前,指尖斜朝上。眼神
关顾右掌抹转探出。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
,右脚向前提起;身体随着微左转(东北)。同时,左
掌微向前方上移;右掌自右而下弧形抄至左掌外侧
,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两手交
叉,左掌在里。眼神关顾两掌交叉。
动作四
:左腿渐渐起立(膝仍微屈),右脚向右前(东南)斜方分出,脚面自然绷平,高与
胯平;同时,两掌向
左右平肩分开,以称分脚之势,掌心皆转朝外,指尖朝上。眼神关顾右
掌分出,并通过右掌向右平视。
注意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
要 点
1.两
掌各抹转一个平圆时,臂要呈弧形,肘部稍沉,抹转平圆要均匀。右臂在抹转后
探出时也
不可挺直。
2.两掌合抱交叉后仍须随左腿起立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才显得轻灵、沉着。
如果
左腿起立时两掌交叉着不动,就会产生呆滞现象。合抱时两掌腕部不可松懈地弯屈。
3.两手分开要和右分脚一致。同时两臂也不可伸直,要微屈肘使前臂稍向身前方弯屈;
肘部也须略沉,
低于腕部,并要坐腕。
4.分脚前,一定要先提膝,再出腿,同时分手。分脚时身体要稳定,
不可俯、仰、倾、
侧;两肩不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紧张,仍须松肩(沉肩坠肘),还要松腰胯,还要“
虚灵
顶劲”、“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于保持平衡。《体用全书》中说“含胸拔背,<
br>定力自足,则敌势不能自支矣。”
5.注意独立支撑腿收胯屈膝,拳桩稳定,如植地生根,而不要完全站煞,实中有虚。
(二)左分脚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送”右腿下落,也使重心下沉下盘稳固,身微右转。
同时,左
掌屈肘右抹,随抹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右掌自右向前抹,随抹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
动作二、三、四同前右分脚动作二、三、四,惟左右式相反。右分脚方向为东北,左分
脚方向为东南。
要点与前右分脚同,惟左右式相反。
第三十二式 转身蹬脚
动
作一:左脚落下,左膝微提,以右脚跟为轴,身体迅速向左后转;同时两掌向胸前合
拢交叉,左掌在外,
两掌心皆朝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
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以脚跟慢慢向左蹬出,脚尖朝
上,右腿随着左脚蹬出渐
渐起立,右膝仍微屈;眼关左掌分出,并通过左掌向左平视
要 点
1.同前右分脚要点3、4。
2.左腿须随转身收回,不可着地;要“含胸拔背”,不可后仰。
3.将身体向左后方转动时
,要含胸拔背、松腰尤须虚灵顶劲。左腿悬提,随腰转动时,脚尖
垂下。两手随腰转动时,由外往内含,
随左脚蹬出时,掌即向左右侧立,平肩分开。
4.左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着力点。
注:杨澄甫老师原来的分脚、蹬脚,都是提膝后迅速踢出,劲透脚尖或脚跟,踢出时都有风
声,后来他改为缓缓踢出或蹬出。
“转身蹬脚”是最难的一节,难就难在独立旋转。完成这一动作主
要靠腰胯的带动,腰是一身
之主宰,是上体转动的关键。
1旋转前,左腿下落虚悬,继而松腰
胯,尤其是左胯向左松开,配合四肢自然产生向左旋转
的拧动力。
2以左足跟为轴旋转时,为
了旋转的稳定,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收敛闾臀,
使腰胯的转动和四肢的配合产生向左转动
的力,不但得到理想的旋转角度,还能使旋转轻
灵。随身体左转的同时两臂外旋,交错合抱于胸前,左腿
微里合,身体保持正直。
3旋转后,右腿下沉(实际上是随身体左转的同时),使重心下降,右全脚掌
着地,下盘稳
固。左腿微里合。
要注意的是:
1转动时左脚不可直腿摆动,不是靠
左腿摆动的力带动身体的旋转,而是要用腰胯领动四肢
旋转。
2旋转后,应起脚即蹬,而不能在动作停顿后再蹬脚,从而失去“机势”。
3分、蹬脚不是用腰胯的劲,而是用提膝出腿弹劲瞬间分、蹬。
4分、蹬脚的关键即根在于站
立支撑腿,支撑腿、脚、腰、胯是踢出脚的基础和发劲之源泉。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
指。)
第三十三式 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收回,右腿渐渐下蹲。同时,左掌向右经:左胸前向左下弧形下搂;右
掌弧形移至右耳侧,
随移随着臂外旋、沉肘使掌心斜朝面部。眼神稍关左掌下搂,即转向左
视。
动作二:
左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同
时渐渐左转,弓左腿,蹬右
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下经左膝前搂至左胯旁,右
掌也随重心前移和身体左转而向前(西)
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
(二)右搂膝拗步
动作与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2)右搂膝拗步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第九
式是面朝东
进行动作,此式是面朝西。
要点
与前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要点相同。
第三十四式 进步栽捶
动作一
:右脚尖外撇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随着渐渐移于右腿,左脚(脚跟先离地)
向前提起;同时,左掌
随转体自前向右弧形下搂,右掌自右胯侧向右向后
(变拳)划弧置于
右腰侧(拳心朝上);眼神关顾左掌下搂。
动作二:左脚向前迈出
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
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同时渐渐
左转.沉腰落胯。随转体,左掌继续弧形而下经左
膝前搂至左膝旁;右拳向前面下方打出,低过于膝。其
时,右腿伸直,腰胯沉下成平曲形式,
含胸,眼向前视,眼神要关及右拳下打。
要
点
1.当左脚前迈脚跟尚未着地时,注意上体保持正直;当左掌搂过左膝时,上体随右拳下打折腰,并沉腰胯。但折腰时,自颈椎到腰脊仍要保持成直线,不可弓背、低头或抬头。
2.眼视右拳前方,但不可抬头。
3.两肘须微屈,不可挺直。
第三十五式 翻身撇身捶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同时直起、右转。随着转体,右拳
屈肘横臂移于左肋前,
拳心朝下;左掌自左而上弧形上举于左额前上方。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
两手移动。
动作二、三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动作二、三相同,惟方向相反。
要点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相同。
第三十七式 右蹬脚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
实,身体渐渐左转,坐实左腿,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
起(脚跟先离地)。同时,左掌随转
体向左前上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转朝里;右拳变掌
自右前而下向左弧形上抄,与左掌合抱、交叉,
右掌在外,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转朝里。
眼向右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合抱。
动作二:两
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右脚以脚跟慢慢向右蹬出,脚尖朝上;左腿随右脚蹬出时
渐渐起立,膝仍微屈。眼
关顾右掌分出,并通过右掌向右平视。
要 点
1.与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一)右分脚的要点3、4相同。
2.右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力点。
第三十八式 左打虎式
动作一:右脚
下落,左腿渐渐下蹲。左掌自左而前向右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
心渐渐翻朝里;右掌同时微下移
,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转朝下。眼神关顾右掌。
动作二:右脚落于左脚旁,两脚相距稍
狭于肩,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
而至全脚踏实,左脚随即提起(脚跟先离地);两掌随重
心移于右腿向右继续下移,左掌经右
肱前,随移随着左臂继续微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向前平视,眼神要
关及两掌。
动作三:左脚向左后(西稍偏北)斜方迈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左腿而
至全脚
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腿屈膝坐实,右足变虚,略成斜骑马裆式。身体同时
左转。随重心左移和转体,左掌自右肱前而下向左经左膝前向左(变拳)而上划弧,停于左额
前上方,
当左掌变拳自左而上划弧时,左臂内旋使拳心渐渐翻朝外;右掌变拳,随转体自右
而前向左屈肘横臂置于
胸前,拳心朝里,拳眼朝上,与左拳眼上下相对。眼先关左拳,当左
拳将至左额前上时,即向前平视。
要 点
1.右蹬脚后,右脚下落时,左腿要相应地下蹲来控制右脚轻缓地
着地,这样才符合既
轻灵又沉着的要求;如果单是右脚落下,就显得平板呆滞。
2.左脚迈步时要注意“迈步如猫行”的要求,同时上体要保持正直。
3.两手过渡为打虎式时,弧形要走得圆,不要有棱角。上下肢要相随一致。
4.当左手经过左膝前时,掌心朝上要有搂膝之意。
5.成打虎式时,两臂要呈弧形,圆满地曲蓄,肩部防止上耸。
第三十九式 右打虎式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坐实左腿,右脚渐渐提起,脚跟先离地。同
时,左拳变掌弧形向左下落,掌心朝下;右拳变掌,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移于左肱前。眼
稍关左掌,即
随转体平视转移。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右转,右脚向里提起,然后向右
前(东南)斜
方迈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
,
略成右跨马式。随转体和重心右移,右掌自左肱前而下经右膝前向右 (变拳)而上划
弧,停
于右额前上方,当右掌变拳自右而上划弧时,右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外;左掌同时变拳随
转体自左而前向右屈肘横臂置于胸前,拳心朝里,拳眼朝上,与右拳眼上下相对。眼先关右
拳,当右拳
将至右额前上时,即向前平视。
要点与左打虎式相同,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式
回身右蹬脚
动作一: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磨踏实,身体渐渐左转,重心随着左移;同时,
左拳
随转体向左平移,右拳向右弧形下移(此时两拳已开始松开);眼随转体平视转移。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微左转,右脚提回;同时,两拳变掌,左掌
向左前上伸,右掌
向下经腹前向左与左掌合抱交叉,左掌在里,掌心皆朝里。眼稍顾左掌上
伸即转向前平视。
动作三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
要点与前“右蹬脚”相同。
第四十一式 双峰贯耳
动作一:右脚下落,右膝提起,以左脚掌为轴,身体迅速右转 45
度(向东南斜方);同
时,两掌随转体各自左右弧形移至胸前。随移随着屈肘和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面上
方,两肘
下坠,两臂呈弧形,两掌相距(以拇指一侧为度)同肩宽。眼随转体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合<
br>拢。
动作二:左腿渐渐下蹲,右腿前(东南)迈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
腿渐至
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两掌自前而下经右膝两旁分向左右划弧,随
划随着两臂内旋,随即变拳向前上以虎口勾击,成钳形状,两拳稍高于头,两虎口相对。眼
向前平视,
眼神要关及两拳。
要 点
1.迈步时要坐实左腿,收右胯根,然后以左
腿渐渐下蹲来控制右腿前迈,上身保持正
直。迈步的速度要均匀。(接上势转体后,左腿下蹲,右腿有微
上提之意,这样好收胯,并
要松肩、沉肘,提右腿、收胯一起做。)
2.随着落胯、
沉气、松肩,两掌向下经膝旁时,要以两肘下沉来带动两掌下落,不可
单是两掌下落,要用整体的劲使掌
背沉着松净地下落。
3.两拳向前上勾击要与右弓步协调一致。贯击时要上下相随,手到、身
到、脚到,一
到俱到。
第四十二式 左蹬脚
动作一:右
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微右转,左脚向前提起(脚跟先
离地);同时,两拳变掌分向
左右下落,经腹前向前上划弧合抱。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
随划弧随着两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
先关两掌划弧,当两掌将交叉时即转向左平视。
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以脚跟
慢慢向左蹬出,右腿随左脚蹬出渐渐起立,
膝仍微屈。眼神关顾左掌分开,并通过左掌向前平视。
要点与第三十七“右蹬脚”相同,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蹬脚
动作一:右脚跟离地,以右脚掌为轴,身体迅速向右后转;同时左脚随转体自左而
前右
摆,下落于右踝旁,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而至全脚踏实,随即左腿微下蹲,
右脚提起;同时,两掌随转体自左右向胸前合抱交叉,右掌在外,掌心皆朝里;眼随转体平
视转移。眼
神要关及两掌合抱。
动作二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
要
点
1.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要点相同。
2.转身时须借右脚辗地(一
经辗地,脚跟即离地)和左腿摆动之势,才能迅速圆润地转
向后面。转身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否则会
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3.两掌合抱交叉要与转身动作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右脚下落,腰微右转。同时,有
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弧形左
绕,拳心翻朝下;左掌随左腿下蹲时稍下沉,即自左而前弧形向上(高不超
过耳部)划弧,掌
心朝右下。眼稍关右拳左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
动作二、三、四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
要点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
(一)右分鬃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左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左腿坐实,右脚
收回经
左踝侧向前提起。同时,左掌屈肘弧形移于左胸前;右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向左弧形
抄至腹前,
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皆呈弧形。眼神关顾左掌。
动作二: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身体渐渐右转,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
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掌随转体向右上方以大拇指一侧
弧形例出,
高与眉齐;左掌向左弧形下采于左胯旁,用沉劲以称右手之势。眼神关顾右掌(扌
列)出,稍先于右掌到
达右方。
(二)左分鬃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身微右转,重心渐渐全
部移于右腿,右腿坐实,左脚经右踝
侧向前提起。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移于右胸前,随移随着臂内旋使
掌心渐渐翻朝下;左掌
向右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与右掌成抱球状;两臂
均呈弧形。
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
动作二:左脚向左(西稍偏南)迈
出,身体渐渐左转,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
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
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左上方以大拇指一侧
弧形例出,高与眉齐;右掌向右弧形下采于右胯旁。眼神关顾左
掌(扌列)出,稍先于左掌
到达左方。
(三)右分鬃
动作与前(二)左分鬃动作相同,惟左右相反。
要 点
1.野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开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脚尖要与膝盖方向一致。
2.两掌成抱球状时,注意不可抬肘。
3.右或左手例出时要随腰转动,并要由肩到肘、由肘
到手节节贯串地向外(扌列)出。
同时例出与转体、变弓步要协调一致。下采的一手不要离胯部太近,须
稍从后分开,用沉劲
以称右手之势。两臂要呈弧形。
第五十式 揽雀尾
动作一:身体微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
转体屈肘下沉里收
于右胸前,随里收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右肘稍坠,略低于腕;
左掌同时向右弧形抄至腹前,随
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两
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右
臂。
动作二、三、四与第三式“揽雀尾”(一)掤式的动作二、三、四相同。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一)掤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同。
第五十一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
第五十二式 玉女穿梭
(一)左穿梭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同时,右吊手变掌自右向前下划弧,左掌也渐渐下移。
动作二:重
心全部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右转,右脚提起;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而左经
胸前向右弧形上掤,左掌继续
向前下划弧。眼神关顾右掌向右上拥。
动作三:身体继续右转;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
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全部
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左脚经右踝侧向前提起。随转体,左掌经腹前
向右弧形移至右小臂
下侧;右掌也随转体继续稍右棚,即沉右肘,自然带动右掌向下移回。眼稍关右掌后
移,即
转向前平视。
动作四:左脚向左前斜方(西南)迈出一步,以脚跟着地。同时
,左小臂经右小臂下侧向
前上棚;右掌(沉肘)经左小臂上侧穿回,随穿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前面
下方。眼向左
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臂前棚。
动作五: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左脚全部
踏实,身体渐渐左转,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
步。同时,左小臂经面前上翻,随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
朝前面上方,左掌停于额前;右
掌同时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
(二)右穿梭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横臂(臂呈弧
形)移于
胸前,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左臂外旋、沉左肘自然带动左掌下移,并使掌心翻朝里。眼神关顾左掌移回。
动作二:身体继续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
,随转体移动。同时,右臂
随转体右掤;左掌沉肘经右小臂上侧继续向下移回。眼神先关及左掌下移,即
转视右臂前方。
动作三、四与前左穿梭动作四、五相同,惟左右相反,前左穿梭方向为西南,这一右穿
梭方向为东南。
(三)左穿梭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微右转,
左脚向前经右踝侧提起。同时,左掌随转
体屈肘横臂(臂呈弧形)移于胸前,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
翻朝里;右臂外旋、沉右肘自
然带动右掌下移,并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稍关右掌下移,即转视左臂前方
。
动作二、三与前左穿梭动作四、五相同,惟前左穿梭方向为西南,这一左穿梭方向为东
北斜方;
(四)右穿梭
动作与前右穿梭相同,惟前右穿梭方向为东南,这一右穿梭方向为西北。
要 点
1.玉女穿梭共有四个,方向是朝着四个斜角。
2.在每个转身或上步时,不可起立,身体要保持正直,动作要连贯、均匀,上下相随,
协调一致。
3.一掌向前上翻时要防止引肩上耸或抬肘;推出一手的臂部不要挺直,要稍屈。
4.变弓步、一掌前推时,脚尖、膝盖、身体、面目与推出的一掌方向要一致地朝着斜
角。
第五十三式 揽雀尾
(一)掤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
向右经右踝内侧提起。同时,右掌屈肘下沉里收
于右胸前,随里收随着臂微外旋使掌心翻朝下,右肘稍坠
,略低于腕;左掌同时向右下弧形
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
两臂呈弧形。眼神关
顾右臂(参看图5)。
要点与前第三式“揽雀尾”棚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同。
第五十七式
下势
动作: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移向右腿,右腿屈膝下蹲,与腰胯同时坐下,以牵彼<
br>之力,而蓄我之气,成左仆步;同时,左掌随重心后移屈肘弧形里收下移(左手随重心后
移,用圆
活劲收回胸前),经胸前而下,由左腿里侧前穿。眼神关顾左掌。
要 点
1.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须随身体重心后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这样才能节
节贯串带动左掌里收下移。左掌由里收下移到前穿要圆活,掌指要朝前(东),掌心朝南。
2。做下势动作时要防止身体前俯、低头和臀部突出,要仍然保持上体正直,并要注意
不可挺胸。
3.成左仆步时,左膝微屈,左腿不可用力挺直。
4.眼神虽随左掌,但当左掌由下向前穿时,不可低头。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一)左独立
动作:左脚尖外撇,身体渐渐左转,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上体前移而起;左
腿屈膝
前弓,蹬右腿;右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膝,随即左腿渐渐起立,成左独立式。同时,左掌随
着身体前起左转向前上穿,即弧形下搂至左胯侧(掌心朝下);右吊手变掌自后而下,随着右
腿向前提
膝,以右前臂尺骨一侧贴近右大腿上侧向前弧形上托,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
高与眉齐,掌心朝左。
眼先关左掌前穿,当左掌左搂时即顾右掌上托,并稍先于右掌到达,
并通过右掌向前平视。
(二)右独立
动作:左腿渐渐屈膝下蹲,身体渐渐右转;右脚下落于左脚跟旁,脚尖先着地,
随着重
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随即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膝,右腿随着渐渐起立,成右独
立式。随着左腿下蹲和右脚下落的同时,右掌弧形下落于右胯旁,掌心朝下;左掌自下向前,
随着左腿
向前提膝,以左小臂尺骨一侧贴近左大腿上侧向上弧形托起,屈肘置于面前,手指
朝上,高与眉齐,掌心
朝右。眼先关右掌下落,即移顾左掌上托,稍先于左掌到达,并通过
左掌向前平视。
要 点
1.由下势左仆腿起,重心前移时,要左腿渐屈,右腿渐蹬,松腰胯,上体要平行前
移,
然后渐渐前起,形成左弓步的形状,不要两腿伸直而起。
2.在过渡为左独立式
时,先要稳固地屈膝坐实左腿,然后右膝向前渐渐提起,同时左
腿随着渐渐起立;不要先左腿起立,然后
再提膝,形成不协调。由下势变为左独立的整个过
程中,要防止上体前俯,须保持正直。
3.由左独立变为右独立时,注意右脚下落时,左腿要同时下蹲,不要单是右脚
下落而
左腿仍然直立。当左腿提膝时,右腿也要随着渐渐起立。
4.在做独立式时,
须“沉肩坠肘”,“坐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要“肘与膝合”,
即肘与膝上下成垂直,向
前的方向要一致。独立的一腿直立时不要用力挺直。
5.在左右独立式动作说明文字中所用的
“托”字,是按该动作的技击作用而来的,但在
锻炼时不要为了“托”字的意义而将掌心朝上,应该手指
朝上。
第五十九式 左右倒撵猴
(一)右倒撵猴
动
作一:右腿渐渐屈膝下蹲,左脚经右踝内侧下落;同时,右掌向后(稍偏右)弧形上移,
至与肩齐平;左
掌伸臂前移;随移随着两臂外旋使两掌心翻朝上。眼关顾右掌向右后上移。
动作二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一)右倒撵猴动作三相同。
(二)左倒撵猴与(三)右倒撵猴动作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相同。
要点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相同。
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信
动作一、二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动作一、二相同。
动作三:右脚向前(稍偏右)落下,先
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渐至全脚踏实,
弓右腿,蹬左腿,左脚尖微里扣,成右弓步;身体继续
右转。同时,右拳变掌继续随转体向
前弧形下撇至右腰前,掌心朝上,左掌弧形收至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
方向前推出;眼向前平
视。并要关及左掌前推。
要 点
该式除在动作三内的“右拳变掌向前下撇”与撇身捶不同外,余皆相同。所以要点也同前
撇身捶。
第六十七式 搬拦捶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左肘
随转体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
翻朝上;右掌变拳向前上伸于左掌上侧。眼神关顾右拳前伸。
其余动作皆与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相同。
要点与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基本相同,仅衔接动作“右掌变拳”不同,其余动作皆同。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