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要录笺注
小叶樟-2017年高考时间
《法书要录》校录笺注
陈璐媛(上海大学 美术学院
10123085)
【整理说明】《法书要录》记载了王羲之的自论书,而王羲之在中国书
法史上的
地位不言而喻,对其自论书加以评注,望能在此过程中略得学习书法的的要法,
加之,
张彦远的书法理论能力在千年之后仍得到公认之好,其鉴赏之法望能略知
一二。故择其序及自论书加以校
录笺注,以助书法之学,共同探究。
《法书要录》
①
序
彦
远
②
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公
③
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异,尤能大书。
本
① 《法书要录》共十卷,是书“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
。
为书法学论著总集,唐朝张彦
远编撰。而今出版版本颇多,如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版 1984年5
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社、辽宁
教育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各种版本。《法书要录》辑录了从东汉
至唐元和(806--820)年间的书
法理论著作共三十九种,其中有的只存其目,实只三十四篇。著
录了大量书法名迹,采掇宏富,编
辑精审,许多有关书法的记述著作,均赖此书以存留,是目前研究中国
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的
重要文献。记录共28位书法名家:赵壹、王羲之、卫夫人、宋羊欣、王僧虔、王愔
、萧子云、虞龢、
梁武帝、庾元威、庾肩吾、袁昂、释智永、江式、虞世南、褚遂良、李嗣真、武平一、
徐浩、何延之、
崔备、李约、高平公、蔡惲、颜师古、张怀瓘、韦述、卢元卿。其中赵壹的《非草书》、
羊欣的《采
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论书》、张怀瓘的《书断》等皆为古代书论中的名篇,流传甚广的
传为卫铄
的《笔阵图》和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亦收入其中。《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之“采摭繁复,
后之论
书者,大抵以此为据”。
② 张彦远(815—907年)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
。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于缙绅大
族,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皆曾为相,
有“三相张家”之称,曾祖雅善书画,人称“妙合
钟(繇)张(怀瓘)”,墨迹高古,祖父善书法,“书
体三变,为时所称。”亦喜藏书法名画,轴帙满架。
张彦远出生在三代相门,钟鸣鼎食的宦族,其家又世
代喜好和注意书法绘画的艺术实践和收藏鉴赏,
拥有大量的古今字画佳作,几乎可以与皇室的收藏媲美。
在这种家庭文化的氛围中,使张彦远在书法
及绘画方面,尤其是在书画理论和书画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张彦远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
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他博学有文辞,尤工书法,擅长隶书。曾
书有《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
等作品。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
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
笺诗集》等。张彦远撰成《历代名画记》和《法书要录》二书后
,不无自豪地宣称:“有好事者得余二
书,书画之事毕矣!”而“观其编次之差,果非虚语。” 张彦远
用力最勤,笃于成癖的主要还是在书画
收藏鉴赏及书画理论、书画史著述方面。他自云:“余自弱年鸠集
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
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粝食。妻
子僮仆切切嗤笑。……爱好愈笃,
近于成癖。每清晨闲景,竹窗松轩,以千乘为轻,以一瓢为倦。身外之
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
未忘情。既颓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观阅。”这段自述真实地
反映出张彦远对书画艺术热爱之深和在体验
艺术的神奇境界时超然物外的胸怀。
③
高祖河东公即张嘉贞,唐蒲州猗氏人 (665年--729年)。他历仕武则天、唐睿宗、中宗和玄宗四朝,累
封河东侯,开元年间官至中书令,生平喜收藏书画,善书法,尤长于大字,“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
br>。
传云:“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定州《北岳碑
④
》为好事所
传。)曾祖魏国公
⑤
少禀师训,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镇蒲陕,
迹类子敬。及处台司,乃同逸少。书体三变,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悉购
④
《北岳碑》,文字残灭尤甚,莫详其所载何事,第其隐隐可见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其文
断续不可次序,盖多言币牲酒、黍稷丰穰等事,似是祷赛之文。其后有二人姓名,偶可见云“南阳冠
军
冯巡字季祖,甘陵夏方字伯阳”,其余则莫可考矣。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书。
⑤ 张延赏是唐(727-
787)蒲州猗氏人。嘉贞子。本名宝符,玄宗赐名延赏,取“赏延于世”之意。
历事玄宗、肃宗、德宗
,仕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特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延赏
博涉经史,达于政事。侍中、韩
国公苗晋卿惊其才能,以女妻之。肃宗临朝,拜为监察御史,赐绯鱼
袋,转殿中侍御史。王思礼为关内节
度使,请为从事,又为太原少尹,兼行军司马、北都副留守。谥
曰成肃。
⑥ 钟繇,(151
-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
魏文帝
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
博取众长
,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
大书法家胡昭
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
见万类,皆
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
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
三曰行
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
行书。钟
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
地认为有“五表”、“
六帖”、“三碑”。
⑦ 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
肃酒泉)人。出身官宦家
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
分离的草法,改为上
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
迹传世,仅北宋
《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韦诞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认为:“杜氏
杰有骨力,而
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
圣。”说明
张芝虽以杜、崔为师,但后来居上,“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唐开元时著名书法家和评论家
张怀瓘,
在其名著《断书》这部中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专著中有数百字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张芝,其他历代书
法家
大都引用和认同韦诞、张怀瓘等人的论述,张芝草圣的地位自此就赫然屹立于华夏书坛之上。
⑧ 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少数用三棱形木柱)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
式。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最常见的是1平方市尺、厚度为1
市寸,即“一尺一寸”,有“尺牍”
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
⑨ 张弘靖(760—824
)唐代人,字元理,延赏子,彦远祖父。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至820年)
中拜刑部尚书,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迁太子少师。工书法。元和
六年(811年)裴琯
所撰唐魏博田绪遗爱碑,为其正书。
⑩ 元常即钟繇见注释⑥
⑾⑿
⑥⑦⑧⑨⑩
⑪ 子敬即王献之,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
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
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
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
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
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⑫ 逸少即王羲之见注释⒅
图书。古来名迹,
存于箧笥
⒀
。元和十三年,宪宗
⒂
累访珍迹,当时不敢缄藏,遂
皆进
献。长庆初,又于豳州散失。传家所有,十无一二。先君尚书少耽墨妙,
备尽楷模。彦远自幼至长,习熟
知见,竟不能学一字。夙夜自责,然而收藏鉴识,
有一日之长。因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名曰
《法书要录》。又别撰《历
代名画记》
⒄
十卷。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岂
敢言具哉!
○晋王右军
⒅
《自论书》
⒀
箧笥为藏物的竹器(多指箱和笼)
⒁ 元和十三年——818年,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
史称“元和中兴”。
⒃
⒂
唐宪宗(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李纯。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
。贞元四年(788)
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
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公元820年,
元和十五年,迷信神仙,不务朝政,被宦官陈宏进所杀。
⒃
唐顺宗李诵,
汉族,唐德宗的长子,(761—806)。曾用年号:永贞;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期
间被逼传位,在位不足200天,用“二王”搞革新。
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
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
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
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後的里程碑的意义。其中画家传记及有关
的资料的一部分在全书占篇幅较多。所记画家包括从远古的时代开始而截止到作者的生活年代(唐武
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其中最重要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一段,此书中保存的资料中包括史书
的载,南朝人士的评论,画家自己的著作和唐代尚在的画迹,这些资料成为后世研究古代绘画史的仅
有的根据。
⒅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
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
族书
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他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
“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任江州刺
史时(公
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
校内),宅内挖有生
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
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
《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兰亭集序》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
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
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
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
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
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吾书比之
钟
⒆
、张
⒇
,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
21
犹当雁行。张精
熟过人,临池学
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
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
仆书次之。须得书意转深
,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
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平南,即右军叔平南
将军王廙也。李式
22
,晋侍中
23
。)
(19).钟繇见注释⑥
(20).张芝见注释⑦
(21).张芝的今
草,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
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王)献之尝对父云:
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 <
br>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从甲骨文到篆成熟于秦,始出隶体,西汉隶书盛行,但已
有草书,可谓篆、隶、草、行、真各体具备,但此时行竺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
章草都已不能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代之而兴的是书写起来快捷而流美的“今草”,社会上形成
了“草书热”。张芝从民间和杜、崔那里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萃,创造了跨时代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
的“一笔书”,当时亦称“今草”,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张芝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
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
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露”;“若
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
”;
“伯英即草书之祖也”。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
(22).
王廙(276—322年),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
也是一名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廙是东晋丞相王导的从弟、晋元帝的姨弟,并与王导一起倡导晋室
南渡。晋室过江,廙书、画为第一,为晋明帝的图画老师,他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转任参军。建
p>
武初,擢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晋元帝永昌元
年(322
年),王敦以王廙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世有“王平南”之称。他死于同年,谥曰康。享年47岁。
(23).
李式,字景则,江夏钟武(今河南信阳东南)人。充从兄,卫夫人侄。东晋(317―420)初仕至侍中。
善楷、隶,王羲之云:“李式平南之流,亦可比庾翼。”《书继》、《晋书·李充传》
参考文献
1、《法书要录》 张彦远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版 1984年5月1日
2、《中国书法通论》 徐利明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6月
3、《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 刘涛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02年11月
4、《中国文明史2》 张维青 高毅清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5、《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9月1日
6、《书概评注》 刘熙载原著
金学智评注 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1版2007年7月
《法书要录》校录笺注
陈璐媛(上海大学
美术学院 10123085)
【整理说明】《法书要录》记载了王羲之的自论书,而王羲
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
地位不言而喻,对其自论书加以评注,望能在此过程中略得学习书法的的要法,加之,张彦远的书法理论能力在千年之后仍得到公认之好,其鉴赏之法望能略知
一二。故择其序及自
论书加以校录笺注,以助书法之学,共同探究。
《法书要录》
①
序
彦远
②
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公
③
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异,
尤能大书。本
① 《法书要录》共十卷,是书“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
。
为书法学论著总集,唐朝张彦
远编撰。而今出版版本颇多,如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版 1
984年5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社、辽宁
教育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各种版本。《法书要录》辑
录了从东汉至唐元和(806--820)年间的书
法理论著作共三十九种,其中有的只存其目,实只三
十四篇。著录了大量书法名迹,采掇宏富,编
辑精审,许多有关书法的记述著作,均赖此书以存留,是目
前研究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的
重要文献。记录共28位书法名家:赵壹、王羲之、卫夫人、宋羊欣、王
僧虔、王愔、萧子云、虞龢、
梁武帝、庾元威、庾肩吾、袁昂、释智永、江式、虞世南、褚遂良、李嗣真
、武平一、徐浩、何延之、
崔备、李约、高平公、蔡惲、颜师古、张怀瓘、韦述、卢元卿。其中赵壹的《
非草书》、羊欣的《采
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论书》、张怀瓘的《书断》等皆为古代书论中的名篇,
流传甚广的传为卫铄
的《笔阵图》和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亦收入其中。《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之“
采摭繁复,后之论
书者,大抵以此为据”。
② 张彦远(815—907年)中国唐代画家、
绘画理论家。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于缙绅大
族,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
皆曾为相,有“三相张家”之称,曾祖雅善书画,人称“妙合
钟(繇)张(怀瓘)”,墨迹高古,祖父善
书法,“书体三变,为时所称。”亦喜藏书法名画,轴帙满架。
张彦远出生在三代相门,钟鸣鼎食的宦族
,其家又世代喜好和注意书法绘画的艺术实践和收藏鉴赏,
拥有大量的古今字画佳作,几乎可以与皇室的
收藏媲美。在这种家庭文化的氛围中,使张彦远在书法
及绘画方面,尤其是在书画理论和书画史上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张彦远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
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他博学有文辞,尤工书法,擅
长隶书。曾书有《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
等作品。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
作品传世。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
笺诗集》等。张彦远撰成《历代名画记》和《法书要
录》二书后,不无自豪地宣称:“有好事者得余二
书,书画之事毕矣!”而“观其编次之差,果非虚语。
” 张彦远用力最勤,笃于成癖的主要还是在书画
收藏鉴赏及书画理论、书画史著述方面。他自云:“余
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
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
减粝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爱好愈笃,
近于成癖。每清晨闲景,竹窗松轩,以千乘为轻,以一瓢为
倦。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
未忘情。既颓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观阅。”这段
自述真实地反映出张彦远对书画艺术热爱之深和在体验
艺术的神奇境界时超然物外的胸怀。
③
高祖河东公即张嘉贞,唐蒲州猗氏人 (665年--729年)。他历仕武则天、唐睿宗、中宗和玄宗四朝,累
封河东侯,开元年间官至中书令,生平喜收藏书画,善书法,尤长于大字,“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
br>。
传云:“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定州《北岳碑
④
》为好事所
传。)曾祖魏国公
⑤
少禀师训,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镇蒲陕,
迹类子敬。及处台司,乃同逸少。书体三变,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悉购
④
《北岳碑》,文字残灭尤甚,莫详其所载何事,第其隐隐可见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其文
断续不可次序,盖多言币牲酒、黍稷丰穰等事,似是祷赛之文。其后有二人姓名,偶可见云“南阳冠
军
冯巡字季祖,甘陵夏方字伯阳”,其余则莫可考矣。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书。
⑤ 张延赏是唐(727-
787)蒲州猗氏人。嘉贞子。本名宝符,玄宗赐名延赏,取“赏延于世”之意。
历事玄宗、肃宗、德宗
,仕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特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延赏
博涉经史,达于政事。侍中、韩
国公苗晋卿惊其才能,以女妻之。肃宗临朝,拜为监察御史,赐绯鱼
袋,转殿中侍御史。王思礼为关内节
度使,请为从事,又为太原少尹,兼行军司马、北都副留守。谥
曰成肃。
⑥ 钟繇,(151
-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
魏文帝
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
博取众长
,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
大书法家胡昭
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
见万类,皆
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
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
三曰行
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
行书。钟
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
地认为有“五表”、“
六帖”、“三碑”。
⑦ 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
肃酒泉)人。出身官宦家
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
分离的草法,改为上
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
迹传世,仅北宋
《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韦诞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认为:“杜氏
杰有骨力,而
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
圣。”说明
张芝虽以杜、崔为师,但后来居上,“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唐开元时著名书法家和评论家
张怀瓘,
在其名著《断书》这部中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专著中有数百字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张芝,其他历代书
法家
大都引用和认同韦诞、张怀瓘等人的论述,张芝草圣的地位自此就赫然屹立于华夏书坛之上。
⑧ 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少数用三棱形木柱)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
式。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最常见的是1平方市尺、厚度为1
市寸,即“一尺一寸”,有“尺牍”
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
⑨ 张弘靖(760—824
)唐代人,字元理,延赏子,彦远祖父。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至820年)
中拜刑部尚书,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迁太子少师。工书法。元和
六年(811年)裴琯
所撰唐魏博田绪遗爱碑,为其正书。
⑩ 元常即钟繇见注释⑥
⑾⑿
⑥⑦⑧⑨⑩
⑪ 子敬即王献之,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
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
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
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
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
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⑫ 逸少即王羲之见注释⒅
图书。古来名迹,
存于箧笥
⒀
。元和十三年,宪宗
⒂
累访珍迹,当时不敢缄藏,遂
皆进
献。长庆初,又于豳州散失。传家所有,十无一二。先君尚书少耽墨妙,
备尽楷模。彦远自幼至长,习熟
知见,竟不能学一字。夙夜自责,然而收藏鉴识,
有一日之长。因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名曰
《法书要录》。又别撰《历
代名画记》
⒄
十卷。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岂
敢言具哉!
○晋王右军
⒅
《自论书》
⒀
箧笥为藏物的竹器(多指箱和笼)
⒁ 元和十三年——818年,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
史称“元和中兴”。
⒃
⒂
唐宪宗(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李纯。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
。贞元四年(788)
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
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公元820年,
元和十五年,迷信神仙,不务朝政,被宦官陈宏进所杀。
⒃
唐顺宗李诵,
汉族,唐德宗的长子,(761—806)。曾用年号:永贞;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期
间被逼传位,在位不足200天,用“二王”搞革新。
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
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
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
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後的里程碑的意义。其中画家传记及有关
的资料的一部分在全书占篇幅较多。所记画家包括从远古的时代开始而截止到作者的生活年代(唐武
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其中最重要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一段,此书中保存的资料中包括史书
的载,南朝人士的评论,画家自己的著作和唐代尚在的画迹,这些资料成为后世研究古代绘画史的仅
有的根据。
⒅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
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
族书
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他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
“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任江州刺
史时(公
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
校内),宅内挖有生
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
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
《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兰亭集序》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
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
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
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
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
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吾书比之
钟
⒆
、张
⒇
,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
21
犹当雁行。张精
熟过人,临池学
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
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
仆书次之。须得书意转深
,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
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平南,即右军叔平南
将军王廙也。李式
22
,晋侍中
23
。)
(19).钟繇见注释⑥
(20).张芝见注释⑦
(21).张芝的今
草,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
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王)献之尝对父云:
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 <
br>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从甲骨文到篆成熟于秦,始出隶体,西汉隶书盛行,但已
有草书,可谓篆、隶、草、行、真各体具备,但此时行竺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
章草都已不能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代之而兴的是书写起来快捷而流美的“今草”,社会上形成
了“草书热”。张芝从民间和杜、崔那里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萃,创造了跨时代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
的“一笔书”,当时亦称“今草”,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张芝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
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
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露”;“若
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
”;
“伯英即草书之祖也”。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
(22).
王廙(276—322年),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
也是一名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廙是东晋丞相王导的从弟、晋元帝的姨弟,并与王导一起倡导晋室
南渡。晋室过江,廙书、画为第一,为晋明帝的图画老师,他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转任参军。建
p>
武初,擢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晋元帝永昌元
年(322
年),王敦以王廙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世有“王平南”之称。他死于同年,谥曰康。享年47岁。
(23).
李式,字景则,江夏钟武(今河南信阳东南)人。充从兄,卫夫人侄。东晋(317―420)初仕至侍中。
善楷、隶,王羲之云:“李式平南之流,亦可比庾翼。”《书继》、《晋书·李充传》
参考文献
1、《法书要录》 张彦远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版 1984年5月1日
2、《中国书法通论》 徐利明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6月
3、《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 刘涛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02年11月
4、《中国文明史2》 张维青 高毅清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5、《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9月1日
6、《书概评注》 刘熙载原著
金学智评注 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1版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