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灵魂尽头-打屁股女生作文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并且不依赖
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列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
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
所复写、摄影、反映。
如何理解“客观实在性”
第一,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与意识相比只有一个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第二,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第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最根本的特性,其他特性处于从属的地位。
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一)运动
1、含义: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标志宇宙中所发生的一
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承认运动而不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不是唯物主义;承认客观实在性,不
承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就不是辨证唯物主义。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
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静止
1、静止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
事物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看,静止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
2、静止的两种表现形式:
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没有发生质变
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2)
.不了解相对静
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3).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
br>和利用事物。(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首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总是暂时的
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其次,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
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
的一面.讨论:稳定与发展
一、稳定是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表明社会发展状况的合理性存在;
二、发展是稳定持续存在的保证;
三、发展要不断打破旧的稳定,创造新的稳定。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
2、
空间的含义和特点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3、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第一,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性由物质运动所决定。
第二,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没有空间和时间特性就没有可感知的物质运动。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第一,实践是对象性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客观的、感性的形式和性质。
(二)实
践:人的存在方式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实践构
成人的存在方式从人类生存的前提
看,实践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看,人因为实践而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从人的本质看,人在实践中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三)实践的基本特征
1 、实践的客观实在性
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和前提,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实践后果即通常所说的“事实”,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2
、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自觉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创造性活动。3、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一
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人总是凭借社会总体力量同自然
发生关系、从事实践活
动的。
实践的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四)实践的基本
形式1、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二、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结构1、实践的主体
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实践的客体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实践的中介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二)实践主客体的
相互作用及其实质从特点和实质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是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
从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
动实现的。
三、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
1、
自在世界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既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又是人
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人类世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
和社会的统一体
。
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首先,二者是统一的。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
有客观实在性,其中,自在
世界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基础;
其次,二者是有区别的。自在世界是
独立于人的活动的自然界,其运动是自
发的;人类世界则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自觉的。
(二)人类世界的辩证关系
1、人类世界中的自然人类社会中的自然,是被人
们“加工”了的自然,因此,
自然是被社会所制约的。自然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
是社
会的自然。
2、人类世界中的社会人类社会的运动也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基础
,社会的目的
要借助自然过程的中介才能实现。因此,社会也要受自然所制约,是自然的社会。
3、实践在人类世界中的导向作用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都是实践活动的产物。
因此,实践在人类世
界的运动中具有导向作用。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为意识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语言是在社会劳动中产生的;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第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第二,意识存在着主观差别,但有其客观根源;
第三,意识存在着主观特征,但有其客观基础。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一)、意识的结构(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动物的行为是本能的,是适应环境;
人从利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因此也就从适应环境发展到改造环境。意识能动
性的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第三,意识能动性还突出表现在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物质世界本身演化和发展的结果,它们都同源于物质世
界本身。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但又不归
结为
其中的某一种形态或某一层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在客观实在的基础上的统
一。
首先,世界是统一的;
其次,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最后,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三、实事求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
的结论。
“实
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
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
第一,实事求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反映论;
第二,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机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