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还要这么重视英语吗

余年寄山水
631次浏览
2020年08月09日 03: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纪检干部-最新党章




中国人还要这么重视英语吗

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愫不再,当“大江东去,
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不再,当“我 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
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思念不再,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 流。”的诗意不
再……试问,当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时,中国人还能剩下什么?自从学习英语的热
潮席卷中国大地,英语越来越被重视。然而,我们的母语却一再被冷落,尤其是
在高等教育领域…… < br>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曾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
它的文化,首先消灭 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然而,在中国没有一个学校是不开设英语 课的,甚至连幼儿园都开设英语课!这
简直是赤裸裸的奴化政策!
目前,英语已成为一个巨大 的考试毒瘤!正吞噬国家的巨大财富,并不断扩
张。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人们开始自觉地学习
英语。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主管部门开始头脑< br>发热,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
其害,浪费大量的 时间,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的
打击,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百亿的巨大财 富打水漂,真是祸国殃民。
2010年,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东华等 六
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居然不考语文,但必须要考英语,理由竟是“怕给考生增
加负担”!< br>①
这是何等的荒唐,也是十分地令人惊愕!这也许是世界上所有有自己



母语的国家中独有的闹剧,难道上海这个由全体中国人共同建设起来的国际大都
市又再次沦陷为 英、美的“租界”了吗?汉语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明的
载体,虽然她没有英语的覆盖面那么广 泛,但她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使用者,更是
联合国规定的6种官方语言之一,是全世界最具魅力最优秀的语 言之一。如果说
其它国家的高考对汉语还没有完全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几千年历史和承
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汉语居然已经成了中国某些人眼中的“负担”?真怀疑这些
人是不是中国人。 中国的人才如果视汉语为“负担”,那他们将来如何为中国服务?难道中国必
须要靠会英语的人才来 支撑吗?几千年来,中国的进程都是由生活在中国的地地
道道的说母语的中国人推动的,中华民族的成就 都是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
儿女创造的。教育部在允许部分高校有“自主权”的同时,决不能允许那 些高校将
中国的部分地方置于“英语附属国”的地位。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都禁止用外国
语言 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澳洲、加拿大等国家,不少移民正在争夺自己的
母语教育权。然而在中国,我 们的汉语却逐渐失去低位。有些人动不动就谈什么
“国际化和西方化”,但是在法国,不要说选人才,即 使你在任何国际场合作演讲,
如果不用法语,那么就会要遭到巨大的民意压力和强烈的谴责。而我们的上 海,
不但在其举办的国际会议上禁止用汉语发言,现在居然发展到自主招生也不考语
文了?这是 一种什么样的“西方化思潮”?1950年,代表毛泽东在联合国发言的
伍修权坚持使用汉语发言,并对 用英语发言的台湾代表表示了蔑视。伍修权后来
回忆说:“事后有人说我演说时嗓门很高,劲头特足,不 论是发言的内容,还是演
说的声音,都把会场给震动了,就像把中国人民憋了多年的气,一下子吐出来了 。”

试问,参加国际会议的中国人有多少用汉语发言了?


中国人普遍认为,学好英语就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试问,
学好了英语就一定表示能 跟上国际发展的最新潮流吗?就一定能学到先进科技
吗?其实不然,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很多 很多。但是,在近现代史中
能创造巨大科学成就的也就英国和美国,语言在科学的进步中只能起到一种交 流
和沟通作用,它本身是与科学无关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等
国家,他们都 是用自己的语言创造出举世公认的现代科学文明的,他们的科技成
就并不是依赖英语取得的,要取得科学 成就,本身在于一个国家从事科学研究的
科技人员的科学精神,近几百年来,中国对现代科学文明的贡献 微小,并非是汉
语出了问题,而是科学精神出了问题,如今又把语言与科学联系在一起,再一次
证明了某些人对科学精神的错误理解。中国人现在学英语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看
得懂英语资源,能“偷” 得来他人的科学成就,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我自己要如
何热爱科学”上面,况且外国人也不会傻到将 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让中国人“剽窃”
吧,所以中国人学到的只是皮毛,或者仅仅是拿来主义!中国人如果 不把眼光立
足于自我创新,就算全中国人都用英语讲话,中国也只不过是一个新的“英语联
邦国 ”罢了,永远也不会产生中国人自己的牛顿。印度、巴基斯坦的国民英语好
不好,他们为什么还是那个科 技水平?日本人的英语好不好,好像不怎么样吧,
但他们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现代科技文明?中国 人必须要明白英语在科
学发展过程的“工具属性”,而不是“决定因素”。中国需要一部分人精通英语, 但仅
仅一少部分人就够了,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要懂英语。
看看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 。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还
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搞企管的、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 专业能力,也
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

< p>

研究生、攻博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只有两个字:没门。一句话,不会“考
英语”,就不会是人才,真是可悲的结论。在这种无知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再
加上我国加入WTO, 2008北京奥运会,也许世间再也找不到如此壮观的场景了:
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 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
言疯狂,好像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由于无知的“共识”,英 语在大学中被推
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证(更有个别头脑发烧的大学,
要求英语过六级才能拿到学位证),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
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 时间学习英语。四级考过,就准备考六级,六级考过了,
准备研究生考试,或准备考托福、考GRE、考 雅思。然而,《大学语文》 只需
要进行象征性的学习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不开设语文课。我 国人才的
摇篮——高等教育的学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是多懂几个英语单词,而多懂的
这几个 单词本来可以通过查字典很方便地解决,甚是可笑,也很可悲!由于大学
生在大学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使得就业更加严峻,这样自然会导致社会问题。
相对于英语的炙手可热,汉语学习却完全被冷落。许 多孩子从母语还说不流
利的年龄就开始学习英语,为了学好英语不惜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初、高中学生< br>以优秀的英语水平为自豪的理由,却在汉语言表达上频遇尴尬,甚至连最基本的
标点符号以及简单 的“的”、“地”、“得”都不能正确使用;社会上英语培训班火爆,雅
思、托福等英语考场人声鼎沸, 貌似在中国还没有看到一个有关汉语考试的培训
机构……更令人惊诧的是,在上海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 赛上,留学生击败中国
本土学生,夺得冠军!这只能说明,人家在某种程度上比我们更精通汉语。但这< br>也是事实!学者薛涌去美国学习之前,曾经想当然地认为,对于中国研究,美国
学者肯定比中国学 者占有的资料少,他们的长处应该是理论上的。但他随后就发



现错了,美国人 占有的资料远远超过了中国人的想象。今天,最好的汉学研究不
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把汉学传统发扬光 大也不在中国,而是在韩国;最好的汉
史学家也不在中国,而是在美国。
读过法国作家都德《 最后一课》的人都知道,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
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民族的语言 就没有民族的独立自主。语文
是其他各科知识的基础,影响人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发展,基础不行,不会说 不会
写,很难有大成就。没见过有哪个国家连自己的国语都不学,反而强求国民学习
别国的语言 。中国人首先要学好汉语。汉语是中华文化延续的基础,作为文化的
承载工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只有先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才能体会到
汉语的魅力,才有利于汉语的传播和发展。当然我们不可能要 求每个人都成为文
学家、汉语学家、作家。但至少不应该出现写的东西错字连篇,文理不通,别字
成串。通过看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频频出错,就能够看出语文的重要性,不重视
民族语言就是一种国耻 。
英语仅仅是我们同世界交流的一种工具,英语要学,但绝对不能过于重视英
语教育。反而, 中国人应当先学好汉语,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只有学好自
己的语言,才能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 承下去,才能成为真正的龙的传人。

注释:
①2012年1月24日,《新闻晚报》
②伍修权,1950年11月的联合国之行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无论如何


关于爱情的经典名言-实训小结


关于人生哲理的格言-公共安全管理


会计从业资格证成绩查询-假期社会实践心得


2013江苏数学高考-求职指导


华东交通大学分数线-保洁员职责


圆通新闻-聊城市人事考试网


世界无烟日是几月几日-幼儿园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