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的

玛丽莲梦兔
849次浏览
2020年08月09日 17: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八妇女节放假通知-托班班务计划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 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
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 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
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
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 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 ”是要劫富济贫,
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 名分
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
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 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
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 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
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 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
况人呢?

(四)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
正因为社会动乱 、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
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
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 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
“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五)
1.知其不可而为之
2.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六)
⑴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
游列 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
⑵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 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 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
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 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七)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
境界不可追求 。

(八)
1.①管仲之器小哉 ②管仲是仁者
2.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
忽略他的小节 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

(九)
1.安贫乐道


2.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 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
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 无足轻重。
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十)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 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
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 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
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 “义”之事,获得利益。

(十一)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 ,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
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 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十二)
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 不复也。”
(即不再教他)的态度。(1分)
⑵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 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
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 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
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 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3分)

(十三)
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 是:得知学《诗》的重要
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2.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
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十四)
⑴如:形容词词尾,释为:……的样子。
⑵高徒济济一堂 ,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
满喜悦。
⑶①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
②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 折,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
的忧虑与牵挂。
③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因为儒 家主张温柔敦厚利于养身修行,这里可能是孔子由
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
(答出三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一点不给分)

(十五)
1.孔子 叔孙武叔
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 叔孙武叔的诋毁,
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十六)
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2.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 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
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 子和小人各安其分。
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

(十七)
1.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
2.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共有三叹。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老师善教,三叹“入门之难”。

(十八)
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 牛刀割
鸡,大材小用。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十九)
①子路是素怀大志才抢先答的。孔子曾说“由也,千乘 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如果说他自负,
那他也是有资格的。
②孔子倡导谦让,也不必用在课 堂讨论上,否则,谁来充当出头鸟?又如何形成热烈活跃的
课堂气氛?孔子的这一番开场白岂不失去意义 ?
③当年毛遂如果怕被人斥为“不让”,不敢自荐也就无法发挥他的作用,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
年被灭掉。
④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像子路那样大胆言志、敢于献才,不怕别人哂笑,才有机会让社会了 解
自己,挑选自己。
(答对3点给满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1点,言之成理给2分)

(二十)略

(二十一)
过犹不及。赞 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
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
情理亦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3 分)

(二十二)
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
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
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二十三)
示例一:一 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
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 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
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 br>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
决不是 唯一的依据。

(二十四)
“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 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
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
“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

(二十五)
1.示例:人生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清苦的生活也会自有情味;现代 的生活充满了太多的诱
惑,在物欲面前,保持心理的安宁、安详,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真正的快乐不以 物质的富
足为必要条件,快乐的本源来自精神的追求。
2.颜回安贫乐道(第一则);颜回好 学(第五则);颜回最能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
理想。(第二则与陈蔡之厄)

(二十六)
1.率真(直率)、不谦逊。(答“胸无城府”、“粗野”不给分。)
2.因为孔子非常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节。

(二十七)
1.阳货想通过送孔子一头小猪来迫使孔子见他。他见孔子的目的是劝孔子出来为他办事。
2.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八)
1.反复
2.第一,孔 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
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 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日本研修生-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英语面试问题及回答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股份合作协议书范本


爱祖国爱家乡-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爱就爱


四川专科-预可研报告


江苏省高校排名-基督教圣诞节歌曲


财政学就业前景-搞笑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