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教(学)案1

余年寄山水
598次浏览
2020年08月09日 17: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家卫生人才网-选修课论文



《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教案1
美 英
教学目标:
1.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 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3.把握“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等句式的特点,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
译。
4.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孔子教育思想中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容、教育方法和原则、
教者素养五方面容;
2、重点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的思想价值和现实 意义;
3、结合孔子的政治倾向,深入分析“述而不作”的思想及其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 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施
教”,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 系统的
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即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骞(qiān) 亢(gāng) 不悱不发(fěi) 隅(yú) 绚(xuàn)
2、孔子一生中 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
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 。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
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 思想?
明确: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素养等。
3、生齐读课文
三、文本研习: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1.结合注解,自读课文第1-2章,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句。
明确:
17.2章节
性——天性
习——习惯、习性、习染
17.3章节
唯——只有
上知——“知”通“智”,上等的智者
下愚——下等的愚人



小结:这两章分别强调了教育中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的影响。孔子十分重视< br>教育的作用,这在前面已学的章节里也有体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子曰:“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
小结:关于这个“类”,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无论出身的贵贱,都能
接受教育;一种是无论品行的善恶,都能进行教育。可见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
普及的思想,与 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围
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 “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
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也是相通的;
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
们今天主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三)关于教育容
1、过渡:在“应该教”“ 可以教”“必须教”等问题上,我们听到了孔子精
辟的论述,那么“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呢? 下面我们继续听孔子的“教
诲”。
2、讨论:那些章节涉及到了孔子教育的容的?
明确:7.25及16.13章
3、分析:
子以四教——以:用
文——礼乐制度、法令条文、历史文献
行——社会实践
异闻——特别的听闻,特别的教诲
鲤趋而过庭——而:表修饰
无以言——无以:没有……的办法
无以立——立:立身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离开,这里指没有偏爱
小结:孔子认为要闻《诗》、闻礼,让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规,即立言、
立身。
4、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容”的“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容
的评价。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新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小结: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容上是以 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
行修养。他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 多说话,说则
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还
认 为要从学习礼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他尤为重视学诗,更可贵 的是不讲鬼神迷信。孔子在那个迷信思想很流行的时代,
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 孔子的教育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他尽管
自己博学多识,但不重视科学知识 ,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容的
消极方面。
(四)关于教育方法和原则
1、思考文中哪些章节提及孔子的教学方法和原则的?
明确:11.3 7.8 5.9 3.8及11.22章节
2、思考并概括章句中所蕴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明确: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1.3章节
德行——道德修养好的
言语——辞令,善于辞令的
政事——善于政事的
文学——熟悉诗书礼乐等文化典籍的
11.22章节
闻斯行诸?——诸:之乎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如之何,其:表反问
求也退,故进之——退:退缩,畏缩;进:使……进,鼓励
由也兼人,故退之——兼人:敢作敢为,勇气过人;退:使……退,约束
小结:因材施教就是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孔子在教育实
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的 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
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
B、启发式教学
7.8章节
不愤不启——愤:想懂而未懂;启:开导
不悱不发——悱:想说而说不出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方位;反:还复
小结: 孔子认为要抓住教育的契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来达到触类旁通
的目的(举一隅以三隅反)
C、激发式教学
5.9章节
女与回也孰愈——女:通“汝”;愈:较好,胜过
赐也何敢望回——望:仰视,敬仰
吾与女——与:赞同
弗如也——省略了“之”
小结:孔子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激发学生要独立思考,举一反三,闻一知



十。
D、讨论式教学
3.8章节
巧笑倩兮——倩:面颊美好
美目盼兮——盼:黑白分明
素以为绚兮——以素为绚兮;素:白色的底子;绚:色彩繁盛的样子(这句
当为逸诗)
绘事后素——绘事后于素
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讨论:“素以为绚兮”和“礼后乎”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子夏由“素”与“绚”的先后关系 ,自然联想到了礼与仁义的先后关
系,提出了礼后于仁义,得到了孔子的肯定与赞扬。
小结:孔子和学生子夏一起讨论,态度谦和,气氛轻松,正面激励学生去思
考。
(五)关于教者素养
1、文章里面剩下的章节是孔子关于教者素养的阐述。7.34 1.15 17.19
7.1 9.15
2、具体分析:
7.34章节
若圣与仁——若:连词,放在句首引起下文,可以解释成“至于”、“说到”。
抑不过为之不厌——抑:不过,只不过
诲人不倦——诲:教导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唯:助词,表肯定
孔子认为,教师最基本的态度是教导学生时要耐心、敬业。
1.15章节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未若:比不上,不如
其斯之谓与?——其:大概,表推测;斯之谓:谓斯,宾语前置句;与:通
“欤”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代词“之”,代子贡
孔子希望人们能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 理想境界,各安其位,社会
就可以安定了,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 子
的赞扬。
17.19章节
则小子何述焉?——小子:弟子;何述:述何,宾语前置句
7.1章节
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作;而:连词,表转折
信而好古——古:古代文化
窃比于我老——窃:私底下;比于我老:于我比老,状语后置句
思考:结合孔子的政治倾向,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他“述而不作”的思想的?
明确:孔子的政治 倾向比较保守,主克己复礼,恢复周朝礼乐制度。述而不
作这种主与这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就 是对古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
的典籍进行整理、阐述和传授。而这正是恢复周礼的需要,表现出孔子性 格中好
古的一面。但同时也显出孔子思想上的保守。
9.15章节



吾自卫反鲁——反:通“返”
然后乐正——正:厘正,订正
四、总结课文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
较完整的教学容体系 ;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
典。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乃 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早在16
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就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欧洲 ,引起巨大震动。欧
洲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称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化身。
五、作业
1、背诵7.8及11.22章节
2、完成课后练习

欢欣鼓舞-小学生读书手抄报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分数线-教学心得体会


犹太教和基督教-五四讲话


尼古丁英文-乔迁花篮


中班科学教案-禁毒漫画


柳林风声读后感-语文工作总结


风波庄-督导方案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香料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