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人须在事上磨”
彭文坚-升国旗感想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人须在事上磨”
《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
一段对话。问:“静时
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
己
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
定,动亦定。”的确,许多人都有这
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
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
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
长。
现在
的年轻干部,学历相对较高、书本知识丰富,特别是身处互联
网时代获取大量信息,谈起道理头头是道。
然而,有人却慨叹“懂得许
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道理的供给和做事
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所懂非所用,所需非所有。在未经历具体
的事之前,知识和经验都停留于
观念层面,是潜在的、异己的、尚未唤
醒的;惟有经过事的检验,人的观念才会受到触动,才会对哪些道
理尚
不透彻、哪些信息与做事并不相干有清醒认知,才会去更富针对性地读
书学习。所谓“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干部来说,平时保持良好状态与平和心态并不难,难
的是在面
对矛盾和问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还能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
干部说,能提前
想到的,都不是问题;临时碰到的,才是问题。许多问
题难就难在突发性、偶然性,无法提前做出预测和
准备,没有规律和经
验可循;难就难在无序性、叠加性,往往是“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
甚至“多点冒烟、到处起火”。诸多不确定性,对干部的心理承受力、
综合协调力、局面把控
力提出了全方位考验。有的年轻干部之所以不够
成熟,正是没有过好这一关。提倡“在事上磨练”,就是
要学会在实践
中而不是口头上、在战场上而不是舞台上摔打和进步。
想舒舒服服、无忧无
虑,就不要当干部;受不了苦、吃不了亏,也
不要当干部。在事上磨练,需要经历漫长痛苦的过程。从遇
到问题之初
的吃惊慌乱到分析研判的艰辛思索,从协调各方的劳碌奔波到最终解决
前的耐心等待
,压力不可谓不小。然而,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尝试和
失败、等待和希望、煎熬与奋起中,在经受各种
委屈或批评后,年轻干
部的身板才会更加健硕,实现从茧到蝶的飞跃。成长的烦恼,谁也不能
跨
越,无人可以替代,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惟有迎头而上、勇
敢经受。
应当看到,
经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就自然而然提升。有的人碰壁不
少、成长缓慢,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问题不是出在
不经事上,而是做事
不过脑、不走心,看似经历十年,经验只有一年。要破解这一困境,关
键是
学会找规律、想办法,举一反三,在同类的事情上不被同一块石头
绊倒。同时,开阔胸襟、强大内心,把
自己的心磨出厚厚一层茧子,努
力不为诱惑所困、不为琐事所烦、不被情绪所扰,做到定力不减、初心<
br>不改。
在谈到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时,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过“墩墩苗”的比<
br>喻。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在普通岗位上经历过一些难
事、急事、复杂的事,能够
更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大事难事
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多在事上磨,年轻干部就能不断获
得持续成
长的动力。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4日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