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检测版)

萌到你眼炸
857次浏览
2020年08月09日 17: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情人节图画-财务管理专业介绍


《诲人不倦》(检测版)

姓名: 学号: 得分: 批改人:


一27

二10

三16

四47

得分100
一、选择题:27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
1、下列字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诲人不倦(huì) 素以为绚(xuàn) 矜而不争(jīn) 三年之丧(sāng)
....
B、不悱不发(fēi) 贫而无谄(chǎn) 人焉廋哉(shòu) 钻燧改火(suì)
....
C、如切如磋(cuō) 信而好古(hào) 刑罚不中(zhòng) 曲肱而枕(gōng)
....
D、巧笑倩兮(qiàn) 向隅而泣(yú) 驷不及舌(sì) 虎豹之鞟(kuò)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B、女与回也孰愈
C、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B、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4、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②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B、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C、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D、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②见之,虽少,必作
..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敢作敢为,一人相当于两人。
..
B、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起:启发

C、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愈:更加

D、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移:改变

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子路问:“闻斯行诸”
..
B、①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C、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②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D、①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②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7、下面句子,属于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好犯上而不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C、子曰:“莫我知也夫!” D、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件事对 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文不名的瓦片。
....
B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
C、近几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撰写出版的自传屡见不鲜,始作俑者是节目主持人赵忠祥。
. ...
D、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 为
....
百姓服务。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10年全国卷1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 已去世。我们斟酌以
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 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
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 、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
校教育 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 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
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二、名句填空:(周而不比)10分,每句1分
0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
0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益矣。
, , ,损矣。” ★
0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 ★
0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
05·子曰:“群居终日, , ,难矣哉!”
06·子曰:“ ,则远怨矣。”
07·子曰:“君子矜而不争, 。”
08·子曰:“人之过也, 。观过, 。”
0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 。”
10·子贡问友。子曰:“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三、翻译句子:16分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子曰:“有教无类。”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四、思考题:40分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孔子为什么主张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4分




2、这一主张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3分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
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请指出“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内容4分


2、孔子对儿子的教育并无偏私,孔子这样做是否少了些父亲的温情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 p>
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从文中可知子路和冉有的性格有何不同4分

2、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此你有何评价4分


(四)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 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
盾4分



2、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4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
子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跟子贡、子夏“言诗”了4分



(六)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
子 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

< br>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4分

2、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矛盾的4分



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题号
答案
1
B
2
D
3
A
4
B
5
C
6
B
7
D
8
D
9
B
10
——
二、名句(略)
三、翻译句子: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而使品行智力相差很远。”
2、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诲,而没有种类的差别。”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想 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去不能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却不能 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还比不上贫
穷却仍很快乐, 富有却能够谦逊好礼。”
四、思考题:47分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孔子为什么主张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 4分
2、这一主张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3分
【答案】
1、孔子主张教学应充分激 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精神和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
现问题,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只有在学生进 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下适当予以点拨启发,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只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 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
的发展。


2、这一主张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
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不学礼,无以
立。’鲤退而学礼。闻斯 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请指出“ 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
说明。4分
2、孔子对儿子的教育并无偏私,孔子这样做是否少了些父亲的温情请就此谈谈你的看
法。3分
【答案】
1、“一”指: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所提的问题:“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与众不同的 教诲
吗”“三”指:陈亢听了伯鱼的回答后所得到的三点启发,即要学好《诗经》,否则无法
讲 话;要学习礼仪,否则没法立身;君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私。
2、孔子教子并不乏温情。孔子远其子 ,正体现了孔子对儿子与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
的宽阔胸襟和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大爱精神的体现;不偏 爱,正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父
母对孩子的溺爱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案例可说比比皆是。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
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1、从文中可知子路和冉有的性格有何不同2分
2、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此你有何评价6分
【答案】
1、子路:勇 气过人却失之冲动鲁莽,即孔子所说的“兼人”。冉有:优柔寡断,做事畏
缩,即“退”。
2、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评价:好。每个学生在德行、才智、个性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 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科教育,定向培养,使其各有所长,才能取得良好的 教学
效果,学生才可能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孔子对同样的问题,视不同对象给出了不同的
回答 ,因材施教,正体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四)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
之间有什么 矛盾4分
2、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4分
【答案】
①“性相近,习 相远”强调后天习染的作用,是实践论的观点;“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是天才论的 观点。两种观点侧重点不同,局部看有矛盾对立的一
面;从大处看却是可以统一的。
②我更认 同“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天资聪慧的人,不通过后天长期的努力,也会
变得平庸愚钝,如王安石笔 下的神童仲永;生来愚钝的人,经过后天的刻苦磨砺,也能
变得聪慧干练,成就一番事业。禀赋固然会有 愚智之别,但后天的习染能改变这一切,
因而显得更为重要。
(五)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
子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 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①素以为绚:在素的基础 上画彩色花纹。②绘事后素:绘画的事后于素地,即有了底子
然后绘画。
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跟子贡、子夏“言诗”了4分
【答案】
1、比喻一个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习,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2、子贡 由人生的道理领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子夏从“绘事后素”领悟到了“礼后于仁”。
他们都能举一反三、融 会贯通,所以孔子认为可以跟他们谈论《诗》了。
(六)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
子 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4分
2、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矛盾的4分
【答案】
1、在第一章节中孔子强调教育要坚持 “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节中孔子却说“举
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 再教他了。


2、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第一章节,诲人不倦是在强调教学态度,老师对 学生的教育
要尽心尽力,不知疲倦。第二章节则是在讲教学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先积极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学生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老师则不应勉强施教,否
则会养成学生 的依赖性,阻碍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重庆文理学院地址-徐鹤宁简介


解放军外语学院-初中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诸葛亮的名言-电子商务专业介绍


洛阳公务员-邀请函怎么写


新疆高考分数线-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大连海洋大学就业网-成人小笑话


介绍信范文-入党表态


红军博古的简介-拟人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