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期末考试试卷
化验室-wfrsks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论语》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40分)
1、《论语》“论”字作何解?( )
A、说 B、议论 C、选择语录 D、通“伦”
2、《论语》现存多少篇?(
)
A、10 B、15 C、20 D、25
3、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 )
A、2008年 B、2006年
C、2005年 D、2004年
4、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5、《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6、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 )
A、《尔雅》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8、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1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
)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坚”字作何解?( )
A、坚硬 B、坚定
C、坚决 D、坚深
12、《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
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
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3、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 )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14、孔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其中的“学”就是( )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 B、指增加各种知识
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 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
15、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16、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
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7、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
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18、“名不正,则言不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
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
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
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
20、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3.子曰:“人无远虑, 。”
4.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
7.孔子曰:“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
;陪
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 ”。
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
。人不堪其
忧, ”。
9.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 , ”
10.子曰:“ ,仁者乐山。”
11.子曰:“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则
以学文。”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1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
共,
。”颜渊曰:“愿无伐善, 。”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1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16.子曰:“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19.子曰:“ ,小人同而不和。”
20.子曰:“君子坦荡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