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绝世美人儿
936次浏览
2020年08月09日 18: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招聘-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题
中括号内。

1. 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大学》
2. 《学记》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乐正克
D. 墨子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出自()
A.《中庸》
B.《师说》
C.《论语》
D.《学记》
4. 重视启发性教学,提出“助产术”的教育家是()
A. 亚里斯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昆体良
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代表作()
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理想国》
D.《政治学》
6.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 》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 被人们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 乐正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8. 1806年首次发表的,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论》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民主主义与教育》
9. 首次提出“教育学的两个基础是: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斯宾塞
10.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小说体教育名著是()
A. 《理想国》
B. 《爱弥儿》
C. 《灵魂说》
D. 《教育漫话》
11.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 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
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的教育家是()
A. 斯宾塞
B. 康德
C. 杜威
D. 卢梭
12.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的教育家是( )
A. 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康德
13. “教育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提出者是()
A. 赞可夫
B. 巴班斯基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凯洛夫
14. 我国最早将“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
A.《孟子-尽心上》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15. 狭义的教育专指()
A. 家庭教育
B. 社区教育
C. 学校教育
D. 社会教育
16. 在人类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便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的教育,体现了教育的( )
A. 继承性
B. 永恒性
C. 历史性
D. 阶级性
17.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了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
A. 不平衡性
B. 超越性
C. 历史性
D. 永恒性
18. 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 生物起源论
B. 神话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劳动起源论
19. 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0. 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A. 斯巴达
B. 埃及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21. 教育具有森严的等级性是下列哪一社会教育的特点()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2.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学制
D. 六三三制
23. 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
B. 政治制度
C. 文化传统
D. 科技发展
24. 教育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 ()
A. 现实中的劳动力
B. 强大的劳动力
C. 高效的劳动力
D. 复合的劳动力
25. 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
A. 教师文化
B. 课堂文化
C. 课程文化
D. 学生文化
26. 教育对文化的间接选择表现在教育对()
A. 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B. 对教育方式的选择
C. 对教育方法的选择
D. 对教师的选择
2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教育
B. 环境
C. 遗传
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社会活动
28.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 )
A. 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 社会环境的要求
C. 教育要求的内化
D. 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29.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A. 主导作用
B. 动力作用
C. 制约作用
D. 巨大作用
3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家庭教育
B. 后天学习
C. 成熟机制
D. 环境因素
31. 心理学家华 生曾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
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各种 类型的人。他所持的观点是典型的()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二因素论
D. 教育万能论
32. 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代表的是 (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二因素论
D. 外铄论
3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稳定性
D. 个别差异性
34.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人的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35. 在教育工 作中,教育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具体任
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 容和方法。这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可变性
36.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的教育现象,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稳定性
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7. 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相互联系性
B. 可变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38.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心理学家是 ( )
A. 洛克
B. 华生
C. 荀子
D. 格赛尔
39. 我国古代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有( )
A. 孟子
B. 韩愈
C. 荀子
D. 孔子
40. 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A. 课程目标
B. 教育目的
C. 教育原则
D. 德育目标
41. 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 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 调控功能
B. 评价功能
C. 导向功能
D. 激励功能
42. 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3. 主张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为( )
A. 教育无目的论
B. 个人本位论
C. 实质教育论
D. 社会本位论
44. 教育无目的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 )
A. 赫尔巴特
B. 卢梭
C. 孔德
D. 杜威
45.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A. 脑体对立
B. 脑体重大差别
C. 社会分工
D. 旧式劳动分工
4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
A. 封建社会
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B. 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47. 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
A. 示范性
B. 广泛性
C. 创造性
D. 主题性
48. 首创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的是( )
A. 斯滕豪斯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陶行知
49.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 )
A. 起主导作用
B. 起决定作用
C. 起中心作用
D. 起基础作用
5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 创造性
B. 协作性
C. 周期性
D. 示范性
51. 从整个教育结果和教育质量看,学生 的全面发展又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每个教师所做的
工作只是人才培养的全部劳动过程中的一部分,这 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 协作性
B. 个体性
C. 主动性
D. 创造性
52.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 主动性
B. 示范性
C. 积极性
D. 创造性
53. 教师劳动对象具有()
A. 被动性
B. 主动性
C. 主体性
D. 个体性
54. 现代教师关系的实质是()
A. 教与学
B. 服务与被服务
C. 爱与被爱
D. 相互尊重
55.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 忠于教育事业
B. 热爱学生
C. 团结协作
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为人师表
56. “亲其师则信其道”表明师生之间首先要建立起( )
A. 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B. 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
C. 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
D. 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
57. 下列哪项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A. 因材施教
B. 加强素质教育
C. 教师的专业发展
D. 爱岗敬业
58.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表明教师应当()
A. 做主动的教育教学反思者
B. 做勤奋的学习者
C. 做有效的研究者
D. 树立教师专业意识
59.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A.《学记》
B.《论语》
C.《五经正义》
D.《朱子全书·论学》
60.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
A. 斯宾塞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柏拉图
61.最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A. 教科书
B. 教学参考书
C. 课外读物
D. 练习册
62.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称为()
A. 分科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经验课程
D. 综合课程
63.课程权力的分享,意味着课程由统一化走向多元化,这反映了()
A. 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B. 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C.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D.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64.实质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 裴斯泰洛齐
B. 斯宾塞
C. 杜威
D. 卢梭
65. 形势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
A. 赫尔巴特
7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B. 夸美纽斯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66. 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的流派是()
A. 传统教育派
B. 现代教育派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67. 教育史上曾经存在的“形势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反映了下列哪种关系()
A.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B.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
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D. 发展智力与提高思想
68. 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 引起学习动机
B. 感知课程内容
C. 理解课程内容
D. 应用知识技能
69. 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是()
A. 教学目的
B. 科学理论
C. 教学规律
D. 教学经验
70. “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7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教 材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使教学内容有一定
的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符合下 列哪项的基本要求。()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3. “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违背了教学过程中的()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4.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循序渐进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8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启发性原则
75.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 学不躐等
B. 各因其材
C. 开而弗达
D. 长善救失
76. “一刀切”的教育现象,违背了什么教育原则()
A. 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7.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
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 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练习法
78.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 演示法
B. 实验法
C. 练习法
D. 讲授法
79. 学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 br>了教学的()
A. 循序渐进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80.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 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终弄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读书指导法
81. 我国中小学各科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A. 谈话法
B. 读书指导法
C. 讲授法
D. 练习法
82. 中小学教学方法中直观性最强的是()
A. 讲授法
B. 演示法
C. 参观法
D. 练习法
83. 下述教学方法中最有利于培养技能技巧的是( )
A. 讲授法
B. 演示法
C. 参观法
9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练习法
84. 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魏书生创造的语文教学方法是()
A. “学导式教学法”
B. “八字教学法”
C. “六步教学法”
D.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85. 萌芽于十六世纪、兴起于十七世纪,经夸美纽斯做了阐述和论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特朗普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86. 在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集体教学
B. 个别教学
C. 班组教学
D. 班级授课制
87.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教学
C. 复式教学
D. 分组教学
A. 复式教学
88. 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班级授课
B. 特普朗制
C. 道尔顿制
D. 开放教学
89.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的布置与修改
D. 课外辅导
90. 德育可以使每个个体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望, 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
上的享受。这体现了德育对个体发展具有()
A. 生存功能
B. 发展功能
C. 享用功能
D. 促进功能
91.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也是看到了德育具有()
A. 导向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社会发展功能
D. 促进功能
92. 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A. 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 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 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1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9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交往实践法
C. 榜样教育法
D. 道德叙事法
E. 知行统一原则
94. 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 交往实践法
B. 道德叙事法
C. 交往实践法
D. 说服教育法
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 ()
A. 发展教育事业
B. 提高全民族素质
C.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6. 表明某人专业学术水平的证明文件是()
A. 学历证书
B. 学位证书
C. 培训证书
D. 结业证书
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中的初等教育即指()
A. 学前教育
B. 小学阶段的教育
C. 初中阶段的教育
D. 普通高中教育
98. 《教师法》规定,教师为履行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权利是
A. 学术研究权
B. 教育教学权
C. 报酬待遇权
D. 进修培训权
99. 教师待遇中最主要 、最基本的待遇是()
A. 医疗保健待遇;
B. 津贴和补贴待遇
C. 工资待遇
D. 教师住房;
100.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师德的灵魂是 ()
A. 爱岗敬业
B. 关爱学生
C. 为人师表
D. 教书育人







11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
项 填写在题中括号内。

1. 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
A. 教育哲学
B. 教学论
C. 教育研究法法
D. 学校管理学
E. 外国教育史
2. 在教育学逐渐走向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教育家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洛克
C. 赫东巴特
D. 卢梭
E. 夸美纽斯
3. 赫尔巴特强调的教育学基础是( )
A. 哲学的伦理学基础
B. 人类学基础
C. 心理学基础
D. 社会学基础
E. 生理学基础
4.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观点有( )
A. 教学相长
B. “泛智教育“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 学以致用
5.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分哪三步(
A. 苏格拉底讽刺
B. 定义
C. 解释
D. 助产术
E. 概念
6. 具有启发性意义的观点有( )
A. 教学相长
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 因材施教
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 长善救失
7.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 )
A. 教师中心
B. 学生中心
C. 教材中心
D. 经验中心
E. 课堂中心
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 )
A. 认知目标
B. 态度目标
1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情感目标
D. 动作技能目标
E. 价值观目标
9. 广义的教育包括( )
A. 国家教育
B. 社区教育
C. 家庭教育
D. 学校教育
E. 社会教育
10.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规律
D. 教育措施
E. 教育目的
11.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
A. 永恒性
B. 历史性
C. 阶级性
D. 传承性
E. 相对独立性
12. 当前我国普通学校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学制主要是(
E. “3 + 2”模式
F. “六三三制”
G. “五四二制”
H. “五二三制”
I. “3 + X模式”
13.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 )
A. 保护和传递文化
B. 选择和整理文化
C. 活化文化
D. 交换文化
E. 更新文化
14. 学校文化包括( )
A. 班级文化
B. 课程文化
C. 课堂文化
D. 教师文化
E. 学生文化
15. 学生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
A. 过渡性
B. 非正式性
C. 多样性
D. 统一性
E. 互补性
16. 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
A. 教育的领导权
B. 受教育的权利
1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教育目的的性质
D. 考试评价手段
E. 思想教育导向
17. 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力观包括 ( )
A. 内发论
B. 成熟机制
C. 外铄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E. 遗传决定论
18.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有( )
A. 孟子
B. 弗洛伊德
C. 荀子
D. 格塞尔
E. 洛克
19.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包括( )
A. 机遇
B. 手段
C. 条件
D. 途径
E. 对象
20. 下列选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观点的是( )
A.“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严师出高徒”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E.“大器晚成”
21.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 桑代克
B. 洛克
C. 霍尔
D. 华生
E. 孟子
22. 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 )。
A. 闭锁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体差异性
E. 互补性
23. 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包括( )
A. 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发展
B. 自我意识的发展
C. 社会性的发展
D. 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E. 独立性的发展
24.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B. 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
1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D. 意志力的发展
E. 认知能力的发展
25. 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
A. 导向功能
B. 调节功能
C. 评价功能
D. 宣传功能
E. 激励功能
26. 教育目的的类型包括( )
A. 国家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E. 教育方针
27.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是(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E. 劳动技术教育
28.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 身体素质
B. 心理素质
C. 审美素质
D. 劳动素质
E. 社会素质
29. 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不同主张包括(
A. 形式教育论
B. 个人本位论
C. 实质教育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E.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理论
30.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 身体素质
B. 心理素质
C. 审美素质
D. 劳动素质
E. 社会素质
31.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
A. 教育对象的全民性
B. 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C. 教育空间的广泛性
D. 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E. 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32. 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 )
A. 传道、授业、解惑者
B. 示范者





1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管理者
D. 服务者
E. 研究者
3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是( )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课程的开发者
C. 课程的研究者
D. 课程的管理者
E. 学生发展的全面引导者
34. 教师的劳动特点表现在( )
A. 广泛性
B. 个体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E. 合作性
35.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 ( )
A. 因材施教
B. 以身示范
C. 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处理上
D. 教师的教育机智
E. 学生的成绩
36. 教师应具的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
A.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B. 现代的教学观
C. 正确的学生观
D. 科学的育人观
E. 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37. 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包括( )
A. 精深的专业知识
B. 教育科研知识
C. 广博的文化知识
D. 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E. 自我调控意识
38. 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 )
A. 语言表达能力
B. 组织管理能力
C. 教育科研能力
D. 自我调控能力
E. 组织管理能力
39. 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括( )
A. 网络知识
B. 教育学知识
C. 学科教学法
D. 教育心理学知识
E. 计算机知识
40.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 )
A. 教育的主体
B. 教育的客体

1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学习的主体
D. 学习的客体
E. 学习的共同体
41. 当代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 )
A. 自主性
B. 能动性
C. 创造性
D. 合作性
E. 实践性
42.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表现在( )
A. 主动意识增强
B. 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C. 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D. 同辈的影响较大
E. 交往的空间增大
43.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
A. 必修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经验课程
D. 校本课程
E. 综合课程
44.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课程类型有(
A. 国家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校本课程
D. 经验课程
E. 地方课程
45. 新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会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46. 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包括( )
A. 前言
B. 课程计划
C. 内容标准
D. 实施计划
E. 附录
4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 )
A. 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B. 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C. 回归自然的课程生态观
D.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E. 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8. 衡量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是( )
A. 能否适应社会需求
B. 具体课程的编制
17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 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E. 课程结构的设置
49. 普通高中课程构成包括( )
A. 学习领域
B. 科目
C. 组块
D. 系列
E. 模块
50. 学校教育任务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指发展学生的( )
A. 注意力
B. 观察力
C. 创造力
D. 思维能力
E. 想象力
51.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 )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目标
D. 教学手段
E. 教学内容
52.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 )
A. 引发学习动机
B. 感知和理解课程内容
C. 巩固知识和技能
D. 应用知识和技能
E. 检查和评定
5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
A.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
C. 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规律
D.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E. 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辩证统一规律
54.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学习的( )
A. 主动性
B. 积极性
C. 自主性
D. 独立性
E. 选择性
55. 制定教学原则的其它依据有( )
A. 教学规律
B. 教学实践经验
C. 教育教学目的
D. 现代科学理论
E. 教学方法论
56.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包括( )
A.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强化性原则
D.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E. 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7. 以下观点体现出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 )
A. 学而时习之
B. 不凌节而施
C. 学不躐等
D. 产婆术
58. 教学过程中,直观主要包括( )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语言直观
D. 目的直观
E. 手段直观
59.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B. 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C. 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
D. 实验法、暗示法、练习法
E. 实习作业法
60.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
A.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
B. 提有启发意义的问题
C. 讲究语言艺术
D. 恰当运用板书和教具
E. 掌握提问的技巧
61. “讲授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内容包括(
A. 讲述
B. 讲评
C. 讲解
D. 讲读
E. 讲演
62. “发现法”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 )
A. 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B. 教师创设问题环境
C. 学生自己提出解答问题的假设
D. 反复试误,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E. 得出结论
63.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
A. 讨论的题目要有价值
B. 讨论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C. 讨论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D. 讨论结束时,由学生进行小结。
E. 教师还可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讨。
64. 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新特点是( )
A. 学法化和探究化
B. 综合化和具体化
C. 主体化和个性化
19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心理学化
E. 现代化
6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自我调控
D. 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E. 学会生存
66.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包括( )
A. 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
B. 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
C. 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D. 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E. 以“教室”为教学主要场所
67.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类型包括(
A. 讲授课
B. 单一课
C. 演示课
D. 练习课
E. 综合课
68. 课的结构包括(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学习新教材
D. 巩固新教材
E. 布置课外作业
69.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A. 小队教学
B. 个别指导
C. 复式教学
D. 开放教学
E. 现场教学
70. 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 课外辅导
E. 学生学业评价
71.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工作是( )
A. 备教材
B. 备教法
C. 备教具
D. 备学生
E. 备板书
72. 教师备课时需要编制的计划包括 (
A.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 单元计划
C. 课时计划


2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E. 课堂小结
73. 有效的教学目标在结构上应包括( )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过程与方法目标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 探究水平目标
E. 记忆水平目标
74.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
A. 教学目的明确
B. 教学内容紧凑
C. 教学方法恰当
D. 教学组织得好
E. 师生互动得好
75. 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包括(
A. 认知学习的评价
B. 技能学习的评价
C. 情感学习的评价
D. 操作能力的评价
E. 学习方法的评价
76. 对学生情感学习评价一般采用(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问卷法
D. 实验设计
E. 作品表现法
77. 德育对个体的发展功能包括(
A. 生存功能
B. 学习功能
C. 发展功能
D. 享用功能
E. 实践功能
78. 德育目标的特征包括( )
A. 阶级性
B. 历史性
C. 社会性
D. 价值性
E. 教育性
79. 制约德育目标的主要因素有(
A. 社会因素
B. 文化因素
C. 教育因素
D. 人的因素
E. 政治因素
80.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德育目标





2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德育内容
E. 德育方法
81.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包括( )
A. 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B. 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 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的矛盾
D. 德育与体育的矛盾
E. 德育与美育的矛盾
82. 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要求是( )
A. 叙事前,有备而来
B. 叙事中,运用技巧
C. 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D. 叙事后,价值引导
E. 提出正确的价值观念
83.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德育包括(
A. 思想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政治教育
D. 法律教育
E. 心理健康教育
84. 学校德育的方法有( )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教育法
C. 道德叙述法
D. 社会实践法
E. 道德讨论法
85. 新时期班主任的胜任力包括( )
A. 教育教学能力
B. 班级管理能力
C. 自我调控能力
D. 道德反思能力
E. 精神关怀能力
86.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的内容包括( )
A. 关心
B. 理解
C. 尊重
D. 呵护
E. 信任
87. 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结构分那些层次( )
A. 班级骨干
B. 班干部
C. 小队长
D. 小组长
E. 小组一般成员
88. 班级组织发育的阶段包括( )
A. 孤立探索阶段
B. 非正式阶段
C. 群体分化阶段
2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 高度集中阶段
E. 组织整合阶段。
89. 班级规则的类型包括( )
A. 道德规则
B. 律性规则
C. 强制性规则
D. 民主性规则
E. 契约性规则
90. 班级的非正式结构通常分为( )
A. 亲社会型
B. 民主性
C. 自娱型
D. 反社会型
E. 自由型
91. 按照功能发挥作用的领域,班级功能可以分为班级的( )
A. 内部功能
B. 外部功能
C. 社会化功能
D. 团体化功能
E. 个体化功能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立法依据可分为( )
A. 宪法依据
B. 客观依据
C. 政策依据
D. 理论依据
E. 事实依据
9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包括( )
A. 小学阶段
B. 中学阶段
C. 初等教育阶段
D. 初级中等教育阶段
E. 高中教育阶段
94. 《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
A. 教育教学权
B. 学生管理权
C. 报酬待遇权
D. 教育监督权
E. 进修培训权
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保护未成年的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A.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C. 严禁体罚未成人
D.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 因材施教

96.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包括( )
A. 遵守法规义务
B. 教育教学义务
2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思想教育义务
D. 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E. 尊重学生人格义务
97. 《教师法》中关于教师待遇的规定包括( )
A. 工资待遇
B. 教师津贴
C. 教师补贴
D. 教师住房;
E. 医疗保健待遇
98.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意义包括( )
A.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B. 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
C. 是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
D. 是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E. 是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需要
99.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 行政责任
D. 教育责任
E. 经济责任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包括( )
A. 生存权
B. 发展权
C. 受保护权
D. 参与权
E. 受教育权




















2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2.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及的一门社会科学。
3. 1939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以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规律的教育学。
4.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里。
5.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以的《大教学论》为开端。
6.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教学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7. 1776年,在德国 的哥尼斯堡大学开设了教育学的讲座,他也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
座的教授。
8. 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的教育家是。
9. 赫尔巴特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的教育学。
10. 实 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创始人,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
统一,主张在“ 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11. 近代教育家于1930年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
著作。
1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
13. 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
14. 十八世纪著名的 教育家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
赋力量。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 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15. 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的是。
16. 教育的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动物界。
17.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是的社会活动。
18. 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9.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一是教育具有;二是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
平衡性。
20.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也叫。
21.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的基本要素。
22. 教育最根本的源泉首先是。其次,教育也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23. 在欧洲,学校最早出现在较早进入奴隶社会的文明古国。
24.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和两种。
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26.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始于。
27. 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二是。
28.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即壬寅学制制定于年。
29. 我国《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30. 《中华人名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
31.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
32. 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33. 义务教育的,是实现教育普及的必要手段。
34. 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和教育结构。
3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的关系。
2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6.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和归宿。
37.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
38. 学校教育是培养一定社会所需各方面人才的。
39.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40. 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1. 学生文化是学生交往中的和行为方式。
42. 教育能够生产和科学技术。
43. 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是民族。
44.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处于的战略地位。
45. 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战略。
46.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7. 根据个体发展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内,应施以相应的教育。
48.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出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9. 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主要是因为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50. 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因是个体的。
51.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观点。
52.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
53. 外铄论的基本观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
的教育。
54. 格赛尔用“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55.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是。
56.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
活动。
57. 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发展和。
58.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59.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
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发展的不平衡性。
60. 在少年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中,有两 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十分重视对自己的评价
和看法;二是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
61. 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62. 个人本位论亦称。
6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需要与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必须体现这一辩证统一关系。
64.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也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65.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是制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66. 《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7. 对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功能。
68. 马克 思主义创始人心目中理想的人是,即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
自由发展的人。
69.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精神和的培养。
70.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
71.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20 10—2020年)再次确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
2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战略主题。
72. 劳动技术教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观点,形成,并使受教者初 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
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73. 首次在中央文件使用“素质教育”概念是在年。
74. 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 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开展丰
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和谐发展。这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特征。
75.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为根本目的
的教育。
76.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的职业。
77.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78.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
79.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80.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81. 教师的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82. 学 生具有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的 作用。
83. 教师劳动最根本的特点是。
84. 世界各国都把热爱教育作为衡量教师职业道德品质优劣的基本标准。
85.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素质修养的。
86.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客观地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87.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指教师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88. 当代学生的显著特点是的增强。
89.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
度。
90. 是师生关系的内容与核心。
91.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92. 课程是指课业的内容和进程,即学生所应学习的科目及其的总和。
93.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94.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由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95. 经验课程又称、或儿童中心课程。
96.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和特色。
9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而不是最高要求,它的对象是所
有学生。
98. 新的课程标准将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并将课程目标、内容及要求、课程实施放在同等地位。
99. 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中的亮点之一是设置为必修课程。
100. 在学校,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和教材的方式表现。
101.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
102.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学 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学生以类似科
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
103. 学校的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两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活动。
104. 教学是以教材为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105. 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
27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6. 实质教育论认为学校的重要任务是。
107. 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认知能力系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它是认识活
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08.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的过程。
109. 在教学实践中“双基”教学是指和的教学。
110. 培养学生的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
111.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112. 片面强调教师的地位和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的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是。
113. 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是广大教师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 br>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114.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是社会主义新型的。
115. 《学记》中提出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116. 直观性原则在阶段最为常用。
117. 循序渐进原则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反映。
118.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的总称。
119. 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120. 在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中,教学内容和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中介。
121. 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122. 是指教师运用口头 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
种主要教学方法。
123. 学生的智力、和的培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124. 常用的教学方法中,谈话法只适用于的学习。
125. 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是的基础。
126. “发现法”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 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
材料,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从而发现所要学习的结论。
127. 运用“发现法”教学,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索问题。
128. 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是和启发式。我们提倡启发式,并将其确
定为我国教学 方法的指导思想。
129. 是制定教学原则的最原始依据。
130.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31.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132.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
133. 班级授课制又叫。
134.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
135.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说明了教学基本环节中的意义。
136. 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37.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即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或不易掌握的。
138. 备课应写的三个计划是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计划和。
139. 是备课的记录、上课的依据、课堂教学的设计图。
140. 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
141. 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42. 掌握和利用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43. 课外辅导是适应中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它是上课的一种

28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44. 是使用最多、最经常和最便利的认知学习评价的方法。
145. 狭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专指。
146. 在我国,采用的道德概念,即一种大道德教育的思路。
147. 是德育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是教育活动本身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培养所要遵循的规格要< br>求或质量标准。
148. 德育目标的特征是历史性、社会性和。
149. 的制定必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150.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151. 是一种德育的活动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开。
152.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德育目标的体现者,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起。
153. 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处于受导地位,是德育的对象及。
154. 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 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
的各种道德的观念。
155.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156. 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157.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58. 德育过程内部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159. 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160. 重视在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德育活动,符合德育工作的原则。
161. 对学生的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基础和动力。
162. 榜样示范法是指教师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
163. 是沟通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的桥梁,对于顺畅地开展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164. 循序渐进原则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这说明< br>了德育要求和内容的选择在受教育者的内进行。
165. 道德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展开讨论的德育方法。
166. 加裔 美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认知、行为和
环境三者的过程。
167. 德育原则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强烈的。
168. 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169. 班主任是学生发展潜质的发现者和学生自主发展的。
170. 班主任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
171. 班主任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审美观和知识观念等方面的教育总是在社会总体
价值观念和的指导下进行的。
172.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
173. 新时期教育要求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74. 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175. 班级建设目标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兼顾远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
176. 是班级成员在 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经过长期的班级生活而创造的本班成员所共同认同的价
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177. 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178. 是一个班级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定的集体作风,是班级成员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整体反映。
179. 班级的结构存在正式结构和两种类型。
180. 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实 际需要,将一定规模的学生组织起来,编织成相对正式的团体,
以便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教学和管理。
29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81. 班级舆论就是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
182. 运用榜样教育法的依据在于,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
183. 班级是师生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兼具自功能性与。
184. 通常情况下,班级的正式结 构在班级的人际关系系统中起,非正式结构具有满足成员个体需
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促进个体 心理健康等功能。
185. 班级功能实质是通过实现的。
186. 是调节班级主体关系,规范班级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行为准则。
187. 《教育法》中规定,我国教育是性质的教育。
188. 《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
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适用对象是教师。这里所说的教师必须是取得的人员。
190.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决定。
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实施时间是。
192. 教育督导制度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所辖地区教育工作进行 监督 、检查、、
的制度。
193. 教师的权利可分为普通公民权和两个方面。
194. 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教师执业许可制度。
195. 初级中等教育包括初级中等普通教育和初级中等。
196. “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要求。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在我国承办各种考试的部门是实施教育的考试的机构。
19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2008年9月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布。
1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适用范围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教育教学工作的
教师。
200.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对为√,错为×)。

1. 教育学以人的教育为其研究对象,最初是作为关于儿童和青年的科学而产生的。 ( )
2.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出自《论语》。 ( )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 )
4.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
5.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6. 我国首倡“因材施教”原则的思想教育家是孔子。( )
7.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教育。( )
8. 1806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 )
9. 柏拉图被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大量反映在其著作《政治学》中。( )
10.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思想,是传统 教育
学派的创始人。( )
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1.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的过程。( )
12. 班级授课制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论证的。( )
13. 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
14. 教育首先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
15. 我国的学制产生于商朝,发展于秦汉,完善于隋唐两宋。( )
16. 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
17.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是随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而起源发展的。( )
18.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 )
19. 教育终身化是近代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
20.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的要求。( )
21. 教育学与教育是同时产生的。( )
22. 专职教师出现在奴隶社会。( )
23.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
24. 学校产生于原始社会。( )
25. “明人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 )
26.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独有特征。( )
27. 不同社会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反映了教育的历史性。( )
28. 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艺”。( )
29. 封建社会的教育教育目的具有双重性。( )
30. 封建社会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
31. 教育最早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32.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 )
33. 教育的主要职能就是生产劳动经验的学习。( )
34. 社会主义的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所掌握。( )
35. 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 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
相互之间的关系。( )
36.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
37. 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是一国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
38. 《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
39.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 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40.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总体来说,是教育决定和制约经济。( )
41. 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 )
42. 教育机构通常反映包括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
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
43.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
3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
44.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 )
45. 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
46.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有系统地、高效率地学习文化的最佳途径。( )
47. 教育对文化具有保护和传递作用。( )
48. 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
49. 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
50.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唯一途径。( )
51. 教育能使科学知识转化为潜在的生产力。( )
52.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荣格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
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
53. 人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都受制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不同的年龄阶段反映出不同的生理
与心理特征。( )
54. 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之一,所说的环境是指社会环境。( )
55.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
56. “虎父无犬子”是环境决定论观点。( )
57.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及所付
出的精力。( )
58. “染于苍则苍、染于茫则茫”说明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59. 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 )
60. 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是关键因素。( )
6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62. 遗传因素在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
63. 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技能的差异造成的。( )
64.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
65. 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应该抓住关键期。( )
66.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
67. 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应因材施教。( )
68. 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 )
69.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 )
70. 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放在家庭实施的心理学家是洛克。( )
71. 青少年儿童在兴趣、智力和才能、性格方面存在着共同差异。( )
72. 人的发展,只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 ( )
73. 培养目标是指在教育 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
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总体要求。( )
74.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 )
75. 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 )
3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76. 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这体
现了教育目的 的导向功能。( )
77. 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
78. 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是马克主义的教育目的理论。( )
79.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 )
80. 福禄贝尔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
8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 )
82.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是对立统一的。( )
83.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是德育和素质教育。( )
84.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社会制约性。( )
85. 课程目标是指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
果。( )
86.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
87. 智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
非认知因素的 教育。( )
88. 普通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只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
89. 德育即思想教育。( )
90. 美育就是美德教育。( )
91.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92. 首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是在1995年。( )
93.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 )
94.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95.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
96. 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关键在教师。( )
97.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特殊化。( )
98.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只体现在他的品德修养方面。( )
99. 真正的教师威信的建立首先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
100.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师指专职教师。( )
101. 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奠定了基础。( )
102.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 )
103.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104.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
105.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
106.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
107. 教师 威信的建立首先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性
格,即具有童心、 公正力、自制力。( )
3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8. 从整个教育结果和教育质量来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每个教师所作< br>的工作只是人才培养的全部劳动过程中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合作性。( )
109.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
110. “爱与被爱”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 )
111.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 )
112. 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 )
113. 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课程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
114. 课程目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 )
115.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编制的结构,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 )
116.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
117. 培养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 )
118.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
119. 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中的亮点之一是设置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 )
120. 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包括探究性学习。( )
121.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
122. 在学校,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和教材的方式出现。( )
123. 中小 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
力等方面的教育, 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潜力的教育。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 )
124.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共同生
活,学会创造 ”。这体现出了怎样的课程改革理念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
125. 教学工作是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 )
126. 教学目标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最优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
127. 中学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的基本途径。( )
128. 学校教育是智育发展的唯一途径。( )
129.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 )
130. 在教育中,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核心。( )
13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
132. 学校教学是智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
133. 教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把德育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完成教育教
学的任务。( )
134.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
13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获取直接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 间接
经验。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
136. 教学原则是制定教学规律的客观依据。( )
3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37.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体现的是启发性教育原则 。( )
138.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 )
139. 基础知识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 )
140.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 )
141.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142. 巩固性原则就是要求学生背熟记牢所学过的知识。( )
143. 注入式和启发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
144.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
145. 每一节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一个教学原则。( )
146.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教的方法。( )
147. 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或作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叫实验法。( )
148. 启发式主要是研究教师的教,注入式主要研究学生的学。( )
149. 发现法是由布鲁纳提出来的。( )
150. 教学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讲、写、画 、评等方面。( )
151. 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提出了“暗示教学法”。( )
152.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间接经验的过程。( )
153. 综合课就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种主要的教学任务。( )
154. 个别指导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
155.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 )
156.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方式的总和。( )
157.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
158.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实验法。( )
159. “参观法”直观性最强。( )
160. “产婆术”是典型的谈话法。( )
161. 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评、讲演。( )
162.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
163. 班级授课制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
164. 班组教学是教学组织形式从个别教学发展到班级授课制的过度,但还不是正规的班级授课制。
( )
165. 课外辅导 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的重复。( )
166.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167. 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是国 家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培养所要遵循的规格要
求或质量标准。( )
168.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 )
169.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由此实现个< br>体的社会化。这个体现了德育的生存功能。( )
3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70. 发展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
171. 道德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交往的产物。( )
172. 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是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
173. 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互对立相的,又是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的。行是基础 ,知是关键。( )
174.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 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
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这体现了德 育的教育影
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
175. 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热爱 、关心学生,同时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
和谐、融合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 面发展。这体现的是德育的爱和民主原则。( )
176. 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应协调 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
177. 在德育过程中,既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使二者有机结< br>合起来,体现的是德育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互作用原则。( )
178.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 )
179. 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是榜样教育法。( )
180. 德育内容是德语的首要问题。( )
181.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德育的重要 特征,也是衡量、判断人的思想品德发展
状况的重要依据。( )
182. 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
通。( )
183. 班级功能实质上是通过自我教育力实现的。 ( )
184. 班级舆论和班风是班级团队认知水平和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 )
185. 班级的社会化功能有助于学生个体获得全面系统的发展。( )
186. 班主任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主导者。( )
187.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 )
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
189.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教育部决定。( )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 )
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是指国家教育制度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 )
192.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教师教学许可制度。( )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实施时间是1996年9月1日。( )
194. 《教师法》是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 )
195. 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
196. 世界上许多国家又把义务教育称为强迫教育或公民教育。( )
3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97.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质要求。( )
198.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
199. “忠于教育事业”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 )
200. 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C
2. C
3. C
4. B
5. C
6. C
7. C
8. B
9. C
10. B
11. C
12. C
13. B









《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14. A 27. B 40. B
15. C 28. A 41. B
16. C 29. A 42. D
17. A 30. C 43. B
18. C 31. B 44. D
19. B 32. B 45. D
20. B 33. D 46. D
21. C 34. C 47. C
22. B 35. C 48. A
23. A 36. A 49. A
24. A 37. D 50. C
25. C 38. D 51. A
26. D 39. C 52. B
37
53. B
54. B
55. B
56. B
57. C
58. A
59. C
60. A
61. A
62. C
63. B
64. B
65. D


66. A 73. C 80. C
67. A 74. B 81. C
68. C 75. C 82. B
69. C 76. B 83. D
70. C 77. B 84. C
71. D 78. B 85. B
72. C 79. D 86. B

二)、多选题

1. ABCDE 22. BCDE 43. BCE
2. ACD 23. ABC 44. ACE
3. AC 24. ABC 45. ABCDE
4. CE 25. ACE 46. ACE
5. ABD 26. ABCD 47. ABE
6. BD 27. ABCDE 48. AD
7. ACE 28. ABE 49. ABE
8. ACD 29. BDE 50. ABDE
9. CDE 30. ABE 51. ABDE
10. ABD 31. BDE 52. ABCDE
11. ABCE 32. ABCE 53. ABD
12. BC 33. ABCE 54. ABD
13. BCE 34. BCD 55. BCD
14. BDE 35. ACD 56. ABDE
15. ABCE 36. ABCDE 57. BC
16. ABC 37. ACD 58. ABC
17. ACD 38. ACD 59. ABCE
18. CE 39. BCD 60. ABCD
19. ACE 40. BC 61. ACDE
20. AC 41. ABC 62. ABCDE
21. BD 42. BCD 63. ABCE
二、填空题

1. 教育学 12. 发现学习
2. 教育现象;规律 13. 一般发展
3. 马克思主义 14. 裴斯泰洛奇
4. 《论语》 15. 孟子
5. 夸美纽斯 16. 生物起源论
6. 夸美纽斯 17. 培养人
7. 康德 18. 教育措施
8. 赫尔巴特 19. 继承性
9. 科学形态 20. 劳动起源论
10. 杜威 21. 教育活动
11. 杨贤江 22. 劳动
38

87. A 94. D
88. C 95. A
89. B 96. B
90. C
97. B
91. C
98. B
92. B
99. C
93. C
100. B
64. ACDE 85. ABDE
65. ABDE 86. ABCE
66. ABCD 87. BDE
67. BDE 88. ACE
68. ABCDE 89. ACE
69. BE 90. ACD
70. ABCDE 91. CE
71. ABD 92. ABC
72. ABCD 93. CD
73. ABC 94. ABCE
74. ACDE 95. ABD
75. ABC 96. ABCDE
76. ABC 97. ABCDE
77. ACD 98. ABCE
78. BCD 99. ABC
79. AD 100. ABCDE
80. ABDE
81. AC
82. ABD
83. ABCDE
84. ABCE
23. 希腊
24. 官学;私学
25. 学制
26. 清朝末年
27. 强制性,普遍性
28. 1902年
29. 九年
30. 法律保证
31. 无意识模仿
32. 霍尔
33. 强制性


34. 社会经济发展
35. 政治
36. 动因、尺度
37. 教学内容
38. 专门组织
39. 社会制约性
40. 学校文化
41. 基本模式
42. 再生产
43. 价值取向
44. 优先发展
45. “科教兴国”
46. 环境
47. 不平衡性
48. 环境
49. 个别差异性
50. 主观能动性
51. 内发论
52. 年龄特征
53. 环境
54. 成熟机制
55. 社会环境
56. 社会实践
57. 心理发展
58. 顺序性
59. 年龄阶段
60. 同龄人
61. 教育目的
62. “儿童本位论”
63. 人的自身发展
64. 教育质量
65. 培养规格
6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7. 导向
68. 个性全面发展的人
69. 创新;实践能力
70. 性质和方向
71. 改革和发展
72. 劳动习惯
73. 1994
74. 开放性
75. 基本素质
76. 个体社会化
77. 课程标准
78. 课程的研究者
79. 自主发展
80. 多样化
81. 示范
82. 向师性
83. 培养人
84. 献身教育
85. 最高表现
86. 示范性
87. 专业素质
88. 主体意识
89. 师生关系
90. 教与学
91. 交往
92. 进程
93. 纲领性文件
94. 课程计划
95. 活动课程;生活课程
96. 办学宗旨
97. 基本要求
98. 素质教育
99. 综合实践活动
100. 课程标准
101. 具体化
102. 问题为载体
103. 教学工作
104. 中介
105. 交往和互动
106. 传授知识
107. 智力
39

108. 创生和开发
109.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10. 创造才能
111. 教学过程
112. 赫尔巴特
113. 教学原则)
114. 师生关系
115. 循序渐进
116. 中小学
117. 身心发展规律
118. 共同活动方式
119. 教学方法
120. 教学手段
121. 教学方式
122. 讲授法
123. 情感;态度
124. 从已知到未知
125. 应用知识
126. 亲自去探索
127. 创设问题情境
128. 注入式
129. 教学实践经验
130. 教学组织形式
131. 复式教学
132. 京师同文馆
133. 课堂教学
134. 时间
135. 备课
136. 最基本、最主要
137. 技能技巧
138. 课时计划
139. 教案
140. 备课
141. 上课
142. 现代信息技术
143. 补充形式
144. 测验


145. 道德教育
146. 广义
147. 德育目标
148. 价值性
149. 德育目标
150. 德育实践
151. 时间和空间
152. 主导作用
153. 客体
154. 道德认识
155. 道德行为
156. 活动和交往
157. 思想品德
158. 主要矛盾
159. 德育原则
160. 循序渐进
161. 爱和尊重
162. 优秀品德
163. 德育方法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64. 最近发展区
165. 道德问题
166. 交互作用
167. 现实性
168. 理论联系实际
169. 引领者
170. 整合者
171. 公民精神
172. 关键期
173. 一般能力
174. 精神关怀
175. 层次性
176. 班级文化
177. 交往
178. 班风
179. 非正式结构
180. 班级
181. 言论和意见
182. 模仿性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40

183. 半自治性
184. 主导作用
185. 团体教育力
186. 班级规则
187. 社会主义
188. 提高全民族素质
189. 教师资格
190. 国务院
191. 1994年1月1日
192. 指导、评估
193. 教师职业权
194. 教师资格制度
195. 职业教育
196. 专业发展
197. 国家批准
198. 教育部
199. 专门从事
200. 苏霍姆林斯基




37. √ 55. ×
38. × 56. ×
39. × 57. √
40. × 58. ×
41. √ 59. √
42. × 60. √
43. √ 61. √
44. √ 62. ×
45. × 63. ×
46. √ 64. ×
47. × 65. √
48. √ 66. ×
49. × 67. ×
50. × 68. √
51. × 69. ×
52. × 70. √
53. √ 71. ×
54.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41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江都市-淄博会计网


福州市教育局-十大大将排名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肉麻短信


广铁集团-观沧海原文


滨州人事信息网-入党申请书模板


妈妈的手作文-节目主持词


打篮球作文-岗位职责范本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吉林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