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83页)-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题-广东考试院网
第一单元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
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
一个小学生
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
活,
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
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
,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
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
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
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
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
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
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五、巩固练习
让小朋友把书翻到2
---3页,圈出2个小朋友,1位老师,5朵花,7只鸟„„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和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
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
的良好品德。
3、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
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
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
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分西瓜
情境图。
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
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
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
2、小组活动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
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
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
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
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
3、揭题。
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所以一人一块,不够。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
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
西瓜,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
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也许会有两种分法:
a、第一排放8块三角形(西瓜),第二排放6个圆片,再一个一个对齐。
b、先放6个圆,然后一个圆上放一个三角形,一一对应后,最后还多2个
三角形。
⑶再来几个小朋友,西瓜正好分完?能摆一摆,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同样多”。
学生操作学具,八块西瓜,8个人,正好一一对应,我们就说西瓜的块数和
人的个数同样多。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童话故事,解答问题。
A、听故事:在一条蜿
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
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
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
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
情
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你发现图画上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然后随机进
行教学。
B、提问题。
⑴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⑵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⑶小猪搬木头,一次能搬完吗?
⑷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呢?
2、P8做一做1、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
“勾”。
(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问:你是怎样想的?
(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
br>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3、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
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
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
此题是在同
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
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你们
认为哪种最好?
板书设计:
比一比
多 少 同样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
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颜色、长短不同的铅笔、学具(三根毛线、两把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事物的长短: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
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
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
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
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
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
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
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
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
平放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
br>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
什么就比什么,愿意
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比长短
长 短 一样长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比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
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
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准备:积木块、椅子一张。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
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
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
×××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
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
,他的个子就高。)
2.板题:高矮。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比较高矮方法
(一)直接比高矮。
找两对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说说谁比谁高,再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
和
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谁比谁高谁矮。
(二)作记号比高矮。(间接)
(1)请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师问:能不能一眼看出谁高
谁矮?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说出作记号比的方法。
(2)师演示作记号比的方法,再请两个同学上台自己比。
(三)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判断并说明方法。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3)列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教科书14—16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认、会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
能用1—5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
行交流。
3、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1—5、展台或主题图图片、计数器、3个苹果、点子图。
学具:数字卡片1—5、小棒、圆片或其它图片。
教学流程:
一、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看图说数:
教师出示1、2、3、4、5。
问:你认识这些数吗?大家一起读一读。
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数字来说一句话吗?
二、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导入: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去参观“野生
动物园”。
(展台呈现14、15页的彩图)
1、看,我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这里有这么多
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
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学生边数边交流,教师参与到个别
组
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教师
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再次认读,同
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3、说说每个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
像小旗,5像秤
钩。)
三、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
式表
示吗?(如:珠子,铅笔,手指,点子图,画圆圈„)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
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4、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
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5、巩固练习:
(1)“手拉手”游戏:
老师报一个数,你们按这个数赶快把手拉起来组成这个数,看哪一组反应快,
哪一组就获胜。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1)小组交流。(2)汇报。}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
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
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四、指导书写: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
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
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五、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然后集体评价。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内容,18页做一做1题,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4、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教具:展台、小猴图片3个、梨图片4个、桃图片3个、香蕉图片2个。
学具: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们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小猴吃水果”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
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
,于是他们跑到花果
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出示主题图)大家看到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各水果的数量及小猴的个数。)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可是,现在小猴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问
题吗?
(2)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和“=”
①教学“=”(猴和桃比)。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
相应图片及数字。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于号
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②教学“>”(猴和香蕉比)。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
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
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③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②。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3)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
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4)发散思维。
①同学们,现在看出是什么问题了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
力)
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②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3、巩固练习:
①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②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同桌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花和蜜蜂各有多
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③游戏:看谁找得快
教师出示数字2和4
,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
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④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3=3 3﹥2
3﹤4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8页内容,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
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
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
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
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展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展出
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
谁?
(2
)把书向左推一下: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问:
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
?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
数是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巩固练习:
1、贴出5朵花的图片
把左边的4朵花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朵花下面画个三角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3、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
爸排第几?等等
四、课堂小结:
几个和第几的不同: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
示事物的多少。
板书设计:
第 几
贴出的图片(巩固练习的小1)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0页内容,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
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拨数,学生观察
(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
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
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1、主动探索:4 的组成
①请你拿出4根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②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③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
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④读4的组成
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
令——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⑤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然后再发言) <
br>(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
要记2个就可以了
)
2、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①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再增加1根小棒是几?
师:刚才在学习4的组成时
,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
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
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
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②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③学生汇报分的情况。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④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读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好不好?
小老师带读——小组开展竞赛读——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⑤试着背一背
⑥观
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
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
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
听)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
1、第19页的做一做:玩一玩
2、第19页的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
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3、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4、第22页的8题:填一填。
板书设计:
几和几
4
4 4
1 3 2
2 3 1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3、24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