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银行卡新规-四川二本大学排名
二次备课
常 规 训 练 课
课 型:训练课
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
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我们踏入了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
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二、进行常规训练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工作。
(2)课堂上的要求
(3)作业规范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和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课堂常规,以后同学们认真做好,争取做一名好
学生。
二次备课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
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数学的意
识。
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难点:
按照从少到的顺序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教具:
教学挂图、小棒。
课时划分 :
1课时
数一数
1课时 练习
二次备课
数一数
课 型:新授
课 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
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
分别数出这
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
难
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
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方法:
直观画面与实物数数相结合。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
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
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
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
们快快向前去,小
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看图了解挂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
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
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
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
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
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5.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
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三、巩固运用
二次备课
1.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
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
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2.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
玩玩。
游戏方
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
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
后面接着往下报,
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
停,说对
了再通过。
3.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
数
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
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
尝吧!
四、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
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个滑梯、2个秋千、3个小木马、4架小飞机、5只蝴蝶、6只小鸟、
7朵花、8棵树、9个
气球、10个小朋友
作业设计:
1.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检
察对不对。
2.填空
(1)我家有( )口人。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 )个小朋友。
(3)教室里有( )扇窗,( )扇门。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数一数练习
课
型:练习课
课 题:数一数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
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各种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
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
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加深巩固。
教学重
难
点: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方法:
直观画面与实物数数相结合。
教学手段:小黑板、相应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练习
1.请你选出表示“5”的图,在图后的○里画上“☆”.
2.下面的数字你认识吗?
上面一共有( )面小旗.
3.请你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二次备课
4.先数一数,再照样子画一画.
5.请你把与图中数量相同的○涂上颜色.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对应内容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
比较大小、轻重。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
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
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
1.使学生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关键:
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
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和大小、轻重。
课时划分:
1课时 比一比
1课时 复习课
二次备课
比一比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和高矮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
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3.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
通过对实物的比划与日常生活中比人的高矮来帮助学生建立
比较的概念。
教学手段:实物、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
短和比它长的两
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
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
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第4页的主题图,提问: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训练学生说出比
较的结果:( )比( )长、(
)比( )短、( )和( )同
二次备课
样长或( )比( )高、(
)比( )矮、( )和( )同样
高。)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
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
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
样,
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
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三、巩固运用
1.完成课本第5、6页的“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
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比一比
哪根绳长?长的画“√”
作业设计: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复习
课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
过练习使学生准确熟练的数个数是1-10的物体,能准确地比
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
长或短,高或矮,重或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数数的方法,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教学手段:小黑板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板演(小黑板出示)
1.数一数,再画“○”表示。
□□□□□ ☆☆☆☆☆☆☆
△△△△△△
△△△
( ) ( )
( )
2.大的画“√” ,小的画“○”
( ) ( )
二、练习(小黑板出示)
1.数一数,涂一涂。
☆☆☆☆ △△△△△△ □□□□□□□□□□
○○○○○○○○○○ ○○○○○○○○○○ ○○○○○○○○○○
2.长的画“○”,短的画“√”
3.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1)
(2)
三、总结评价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分一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
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分类。
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教具:
教学挂图、学具、文具等。
课时划分:
1课时 分一分
1课时 复习课
二次备课
分一分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
作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感悟分类方法。
教学手段: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放在课桌上。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说一说每天做完作业后怎样整理学习用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一分”。
(!).学生独立观察图,想一想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2).集体交流:说一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3).小结:商店的物品是归类放好的,玩具归一类,学习用
品归一类……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
图中画了哪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的生活的动物圈出
来,独自完成并集体订正。
(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有青蛙、鱼、虾、螃蟹、海豚。)
三、巩固运用
1.做“想想做做” 第2题。
(1)图中画了哪些交通工具?他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
(3)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和水里航行的分。)
(4)小结:这些交通工具我们根据行驶的地方不同分为天上飞
的、公路上行驶的和水里航行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图中画了些什么?你可以怎样分?用线连一连。
(2)还可以怎样分?
二次备课
(3)小结:同样的一
幅图,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也可以
按颜色的不同分为两类,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
,
分的的结果不同。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
先分一分,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来分一分,分类
时可以根据用途、种类、颜色等等标
准来分,同样的东西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第8页第5题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复习课
课
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学会按一定
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感悟分类方法。
教学手段: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放在课桌上。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
是同类物品,(出
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
)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
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
物品。而铅笔是写字
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4)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
于同类,应该怎么圈?
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
在一起
,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
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
(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
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二、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
,参观
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
教学楼、办公楼、树
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
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认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
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
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
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
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关键:
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
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使学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
单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课时划分:
1课时 认位置
1课时 复习课
二次备课
认位置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
比较准确地确定物
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
的
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
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
难
点:
辨认物体之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辨认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手段: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
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
认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
)教室里有
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
置?
(2)各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
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二次备课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
的位置关系。
如:(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 )在( )的上面
( )在(
)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上面,
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
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
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
前、后认得准。
三、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 ),坐在
后面的小朋友是( )。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 ),坐
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
2.“想想做做”第4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看图,对你的同桌说说冰箱里东西的位置关系,老
师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5题。
情景2:小动物们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
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
个同学?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认位置
上
前 后 左 右
下
作业设计:
第10页第六题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复习课
课 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能在具体
情境中准确熟练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按不同标准分类,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手段: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类连线
□ ○ △ ■ ○ △ □ ● ▲
二、把正确答案圈出来
■ ★ ◇ □
● ☆
●在□的(左、右)面
■在★的(左、右)面
三、画一画
在△的左面一个○,右面画一个●;
上面画一个□,下面画一个■
△
四、总结评价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认识0-10各数。
2.认识“几和第几”。
3.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
第几个。了解“同
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 、>、<的含义。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
的顺序,并进行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
里,初步培养用数的
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
各数。
难点:
1.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
“少”的含义。
关键:
使学生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课时划分:
9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第二课时 几和第几
第三课时 0的认识
第四课时 等于、大于、小于
第五课时 练习一
第六课时 6—9的认识
第七课时 10的认识
第八课时 练习二
第九课时 综合练习
第十课时 复习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独立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体会数来源于生
活实际。
2.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重点:
独立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难点:
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方法:
利用学具,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1—5每个数的
实际含义。
教学手段:学具盒。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
教师节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
(出示庆祝教
师节图)。结合进行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的教育。
提问:仔细观察,与同桌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哪位同学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
(1个男孩拉琴,3个女孩跳舞,4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数“1”。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并说出:图中拉琴的有1人,有1架手
风
琴,有1块黑板。要求学生拿出1块铅笔、1本练习本、伸出1
个手指头等。
说明:刚才我们
数的人或物都是1个。1个可以在计数器上拨1
颗珠表示,(拨出1颗珠)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板书出“1”)
领学生读“1”
指导学生用“1”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写“1
”:分析字型,说明写“1”时要写得稍微斜一点,
笔画要直,然后带领书空练习;在课本上描“1”。
描数、写数时,
注意学生的姿势和执笔方法,指导规范的写数。
2.认识数“2”。
二次备课
认识了1,接着我们要认识几呢?刚才图里什么东西数出来是2个?让学生指着图里的花数一数是几盆。
请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出2枝铅笔、2块橡皮、2个文具盒放
在一起。
每个小朋友伸出2个手指。
提问:刚才数的都是几?
说明:2个可以用计数器上的
珠子表示。原来有1颗珠,再添
上1颗珠就是2颗珠。(教师边说边拨珠)
大家一起看一看,计数器上现在一共拨出几颗珠?
说明:2盆花、2枝铅笔、2块橡皮、2个文具盒、2个手指、
2颗珠子,都可以用“2”来表示。(板书“2”)
领学生读“2”让学生摆出2根小棒,数出2个圆片,画2个圆
圈。
指导学生用“2”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写“2”:分析字型,说明写“2”时要在哪里拐弯,
拐
弯时要写的流畅一些,然后带领书空练习;在课本上描“2”,独立
写“2”。
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知道规范地写数。
3.用类似的方法认识3、4、5各数,
可以适当放开一些。在指
导学生写“3”时,要说明3的字型像2个半圆,开口向左。在指导
学
生写“4”“5”时,要说明4的字型像小旗,5的字型像秤钩,它
们都是由2笔写成的;讲清每个数字
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还
要注意5和3的区别。
4.生按顺序齐读1~5各数。
你能在周围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之间吗?找出
来数一数并和同学说一说。
指导学生用1~5各数分别说一句话。
三、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黄瓜有几根。
说明:有3根黄瓜,就和数“3”连一连。后面的每种蔬菜你也
能数一数,再像这样连一连吗?
让学生完成,再组织交流各是怎样连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看第一格,上面写的几,下面涂几个圆?
你能看着每一格里上面的数,再在下面涂出几个圆吗?自己涂
一涂。
二次备课
让学生完成后交流涂的对不对。
3.做“想想做做”第3、5、7题。
(1)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再在相应的“日”字格里写数。
(2)让学生说说图画意思,再数图形,再在相应的“日”字格
里写数。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一读,再说说排列的顺序。
5.
做“想想做做”第7题。
指名说说写数字的注意点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表扬写的好
的同学。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几个数。
从学具盒里拿出1~5的数字卡片,按次序摆在桌子上。
再数出1个三角形、2个正方形、3个圆片、4根小棒放在桌子
上。伸出5个手指。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作业设计:
你能回家用1~5这5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吗?回去试
试看。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认识几和第几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体会到一个
数可以表
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并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难点:
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方法:
利用学生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
不同含义。
教学手段:1—5的数字卡片、水彩笔、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数第一排从( )同学到(
)同学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5个)
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是谁?这里的5个和第5个相同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
板书:几和第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
在排队买票?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板书: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
(2)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排在第几?
(3)排在第2个的是谁?
第5个的是谁?
2.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5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
个小朋友是否相同?为什么?
3.游戏: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将孙悟空及各种妖怪的头饰摆成一行,让学生选。
三、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二次备课
图上画的是什么?第1排涂4个和涂第4个相同吗?有什么不
同?
独自完成涂色练习,集体校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女孩住在第几层?
一共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是第几只?
3.“想想做做”第3题。
它们各是第几名?
小狗第一名,小猪第二名,大象第三名。
4.“想想做做”第4题。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5.“想想做做”第5题。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是几号车?
你还能说什么?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归纳:“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一排中的某一
个。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补充练习第6页第2.4.5题.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 0的认识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没有”用0表示。
2.在认识“0”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意义,
掌握关于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0的含义,重点突出一个也没有要用0
表示。
教学难点:
书写时0的起笔、运笔顺序。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直尺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直尺图、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
期天,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让我们
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
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
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
一个数。并强调0就
是什么都没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及0的写法。
(1)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
再跟同桌说一说。
地上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老四采了几个萝卜?
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2)教学写0。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
格里书写0。
2.教学例3。
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
数是怎
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谈一谈。
三、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1。
二次备课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数是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
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
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也吃了,现在该用几表示树上的桃
呢?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
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3。
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4。
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见过0?
四、总结评价
小朋友,通过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0可以表示哪些意思了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四课时 认识= 、>
、<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
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
“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
用直观形象的描述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同
样多”、“多”、“少”的含义
教学手段
:挂图、小棒、圆片、三角形若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讲述故事:第二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
比较
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
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
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
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四朵蘑菇,妈妈没得吃
怎么办?
(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
应该让妈妈吃,所
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
蘑菇少,“<”)出示:=、〉、﹤。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图。
1.教学“ = ”。
(1)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2)范写法“ = ”。
(3)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2.教学“>”
(1)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
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
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2)教>的写法。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三、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照样子摆一摆、填一填,再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样比的。
二次备课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数的大小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在○里填上“= 、> 、<”。
4 ○ 4 0 ○ 1 2
1 ○ 5 5 ○ 3 3
5 ○ 5
4 ○ 2
教后反思:
○ 3
○ 4
二次备课
第五课时 练习一
课
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对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5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对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5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教学难点:
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直观图片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5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看
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
二、拓展练习
1.练习一1。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怎么填的
?5前面
是几?后面是几?从0读到5,再从5读到0。
2.练习一2。
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把每只小动物套圈个数数出来,并给它们排出名次。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练习一3
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图中花朵、动物的数量。
独立完成比较是、大小。
4.练习一4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练习一5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书写最工整。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
.填一填。
3 > □ 2 = □ □< 5 4 > □
2.▲ 、 ◎ 、 ☆ 、 ◇ 、♀
从左数起◎排第( ),从右数起▲排第(
)。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六课时 6—9的认识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
2.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会写6—9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
教学手段: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谁愿意来抓一抓,看你抓
到了几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6—
9。
二、探究新知
1.认识6—9。
(1)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六个小朋友,七个人,八个套圈,九只长颈鹿)
(2)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
(3)找数字卡片,并读一读。
(4)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
颜色。(“想想做做”第2题。)
2.学写6—9。
(1)提问:我们认识了6—9这几为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
么
?怎么把它们写好呢?(让学生先观察,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
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运用
讲
述:我们认识并会写6—9了,老师带领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
友到闯关乐园去玩玩,咱们出发吧!
1.第一关:看数继续画。(“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释题后,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
学生同桌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老师指名说。
3.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
二次备课
4.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
5.第5关:比大小 第7题
让学生先复习“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后,再独立完成。
6.第6关:比多少。让学生说说你的想法。 第8题
7第7关:看谁写的美。 第9题
四、总结评价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到哪些本领?互
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看图画○。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填空。
□□□▼▼◎◎★●□□◎◎▼★★★
▼有( )个,□有(
)个,●排第(
一共有( )个。
教后反思:
)个。
二次备课
第七课时 10的认识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
大小。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
以内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学方法:
利用小棒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学手段
:小棒、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带来了一
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
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
br>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进一步激起数
数的兴趣,初步探索。让学生数出
10个小朋友。教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
2.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
3.巩固运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
4.写10比赛。
5.小结。
小朋友爱动手又爱动脑,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教
师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三、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讲述: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听一听。
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翻开书第24页,看豆角老师叫我们干什么。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老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
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
十。
二次备课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复习>、<
,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
4.“想想做做”第3、4、题。
摘水果,写数字,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5.“想想做做”第5题。
哪几只戴帽子,哪几只不戴帽子。指名说一说。
6 “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看数画○。
8▁▁▁▁▁▁▁▁▁▁▁
10▁▁▁▁▁▁▁▁▁▁▁▁
9▁▁▁▁▁▁▁▁▁▁▁▁ 5▁▁▁▁▁▁▁▁▁▁▁▁
2.在○ 里画上“= ”、“>” 或“<”。
0 ○ 10 5 ○ 5
10 ○ 9 8 ○ 7 9 ○ 6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八课时 练习二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
.进一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
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顺序位置。
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手段: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书,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
课,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
板书:练习二
二、拓展练习。
1.练习二1。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你会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先分小
组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2.出示练习二第2题。
提问:(1)你是怎么填的?(2)6前面的一个数是几?6后面<
br>的一个数是几?8前面的一个数是几?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3.练习二3。
(1)帮助孩子理解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4.练习二4。
(1)数数第1盆开了多少朵话?第2、3盆开了多少朵?
(2)开4朵的是第几盆?它左边的一盆开了多少朵?右边的
呢?
5.练习二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
6.练习二6。左边可以画几个○?右边呢?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填一填。
(1)○○○○○○○ (2)
●●●●
△△△△△ ▲▲▲▲▲▲▲
○有(
)个 ● 有( )个
△有( )个
▲ 有( )个
□ 〉 □ □〈 □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九课时 综合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
写0—10各数。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
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
识符号 = 、>、<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
各数。
教学方法:练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认
识0—10各数,能够正确认、读、
写10以内各数,理解了几和第几的含义,知道了10以内数的顺序
,
这节课,我们再来把这些知识复习一下,看看哪些同学表现最棒。
二、拓展运用。
1.第1题。
看数画○。
8 10
9
5
2.第2题。
在○里填上>、<或=。
0○10 5○5
10○9 8○7 9○6 6○8
3.第3题。
比一比,填一填。
(1)○ ○ ○ ○比□
□
□ □ □ □ 3○5
(2)
比
4○2
4.第4题。
填一填。
9>□ 7=□ □<6 10>□
5.第5题。
看图填空。
二次备课
从左数起,
排在第( ),从右数起, 排在第( )。
一共有( )个水果。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第11页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复
习课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会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会用符号或语言表示10
以内两个数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
与习惯。
教学手段: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应用练习
1.0( )2(
)( )5( )7( )( )( )
2.在○里填上“<”“>”或“=”。
4○7 10○6 8○8 5○3 9○10 2○0
3.把8 3 0 5 9从大到小填在下面( )里
( )>( )>(
)>( )>( )
4.想想画画
☆☆☆☆☆
(1)画△,比☆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比☆多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和☆同样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共有( )个○,从左边起,圈3个,给第3个○涂色。
三、总结评价
四、作业设计:练习册第18页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
物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
出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
主要特征。
难点:
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
关键:
在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能识别这些物体。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第二课时 有趣的拼搭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各自的名
称,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
特征。
教学手段:
1.师生共同准备一些积木。
2.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球羽毛球盒等实物。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积木吗?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那么就让我们在
活动中认一认这些物体吧!
板书:认识物体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
电视
讲述:看到这些
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
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
们今天
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
1.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2.动手摸索: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
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4.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三、拓展运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实物,让学生说说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2)用线把实物图与相应的图形连起来,集体校对。
(3)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二次备课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图中有哪些形状,这些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填一填,完成表格,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说说你有哪些
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作业设计:
同桌小朋友一个说名称,一个拿物体。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有趣的拼搭
课题:有趣的拼搭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
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手段:
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
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滚一滚。
(1)分组实践,把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一个斜面上滚下去。
(2)交流一下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容易滚下去,什么样的不容
易?
2.堆一堆。
(1)每组小朋友用自己所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
堆一堆。
(2)交流一下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容易堆在一起?哪一种最难?
3.摸一摸。
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
摸的是什么物体?为什么?
4.搭一搭。
(1)学生操作。
看看谁堆得高?
(2)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
三、巩固运用
数一数。
先在书上填一填每一个组合图形各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并说
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二次备课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玩得开心吗?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有趣的拼搭
作业设计:
自己动手搭搭小正方体,塔成不同的形体,一边塔一边数用了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练
习课
课 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复习能更深刻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
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图
正方体( )
长方体( ) 圆柱( )
二、说一说
1.说说你家里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是干什
么用的?
2.说说你家里什么东西是正方体,是干什么用的?
3.说说你家里什么东西是圆柱,
是干什么用的?
4.说说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球,是干什么用的?
三、搭一搭,说一说
1.什么东西滚得最快?
2.什么东西能滚?
3.什么东西不能滚?
4.什么东西能堆在一起?什么东西不能堆?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玩堆积木的游戏
教后反思:
球( )
二次备课
复
习课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手段: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前提准备
我们认识了哪些物体?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物体来数一数,比一
比(板书课题)
二、练习
1.说说它们的名字。
2.填一填
(1)从左边数起,第( )个是○,○的左边一共有( )个
图形。
(2)
有( )个,从右边数起, 是第( )
和第( )个。
(3) 有( )个, 的个数比 ( )
3.找找它们的家
三、总结评价
四、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14页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