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

绝世美人儿
633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2: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湖南二本学校-托福考试报名时间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
堂上有的放矢 ,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 57人,其中女生2 6人,这些学生来自周围多个自然村。他们
大部分天真活泼,有礼貌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 业。也有一部分学
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主动回答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 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
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 ,认识11——20各数,理解
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 面内容:
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
求和、 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
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 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
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
知这些几何体的 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
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 ”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
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 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
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
加深对有关教学 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
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 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
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 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 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
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
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 br>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 以内数的
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
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 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
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算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
单实际问题。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 )在具体情景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 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 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
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
的基本特征。
(3) 联系具体情景,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
表和简单的象 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 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
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
感受数的组成, 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 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
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 行计算,初步学会
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 br>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 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
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 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
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 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 、推理,学会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 )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
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 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
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
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 )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
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 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
验。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 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
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 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
《认识10以内的数》单元备课



一、单元分析
1、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单元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建 立数感
的开始。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
的,而10以内数的认识 ,是培养数感的开始。由于学生年仅6
岁,又刚刚入学,所以教材精心设计了与本单元的内容相适应的、
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景――参加儿童乐园活动的主题图。让他
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 学生在具体事务中抽象出10以
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
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
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用数表示物体个 数和交流的作用,让学
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为进
一步学好 数学打下基础。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定位:
本单元的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如,写 好数字0-9、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数的正确写法,教材提
供了范字 ,用带有箭头的虚线表示笔顺。另外,分与合是学习
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直 接关系到10
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程度。
3.本单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数数、序数、比较大小都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目标
1、单元整体目标:
熟练的数出10以内各数,会读、会写0-10各数;会用这些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
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
小。
通过认数、数数等数学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
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
2、课标对此目标的相关阐述及要求:
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 的物体
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 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 成,了解
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 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
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
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二、单元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 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
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 br>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
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 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
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
基 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
组 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
位)的计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 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
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 感


官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
教材充分尊重 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 材,是
一幅小学生在给海鸥喂食的场面。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
只海鸥”,展开对11— 20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
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 掌握基
本的内容,再认识11-20各数。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有多少
个小朋友”和“岩石 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
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为了突出重 点,
分散难点,有些内容有意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如在自主
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 数”,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
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 渗
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从认
识10 以内的数 到认识11-20的数,是数的认识的扩展.而认识新
的计数单位“十”和数位“十位”,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理解同
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很困难的,也是真正掌握
20以内的数概念 的关键。为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
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 立起


1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来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
义和产生的 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概念。
2、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教学十几加几(不 进位)和十几减几
(不退位)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
体验算法多样 化,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
题的习惯。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 感和估计的意识。教学中,可以
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1—20各数的大小,培养用这些数
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除结合“自主练习”的有关习题和“我
学会了吗”提供的素材进行估计外,还 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
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
各数,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能否 正确地计算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
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 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主要学习: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
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 多少、轻重、高矮、长短、
宽窄、粗细、厚薄。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
发学 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
和比较,把数学志士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的第
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
理衣服呢?” 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第二信息窗“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 朋友的对
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
中提供的物品还可以比 较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在“我学
会了吗?”栏目
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 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 br>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
析、比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
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
法 。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


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
惯。
三、教学重、难点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
多少、 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是本单元的重点。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 的数学问题,能
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
想法是难点。
四、课时分配:
帮妈妈整理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帮妈妈放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我学会了、丰收园————————————1课


本单元是在10以内 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
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 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
分知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
响。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
退位减 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学习本单元
内容留有较大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选取学生熟悉的
校园生活为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口
算方法,提倡算 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并且通过练习题初步渗透函数思 想。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运动会报名”。通过提出“需要写 多少个
号码”的问题,引出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探索,
并通过“自主练习”进行 巩固。2课时
第二个信息窗是“领饮料”。通过解决“一组一共要多少瓶
饮料”等一系列 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巩固加法的口算
方法。2课时
第三个信息窗是“射门大赛 ”。借助“谁赢了”的问题,探
索20以内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在“自主练习”中进行巩
固。2课时
第四个信息窗由解决“赛跑分组”情境中引出的“怎样分组”等
问题,加强20 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
义,巩固算法。2课时
第五个信息窗是“ 投沙包比赛”。借助“谁赢了”的问题,
探索20以内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在“自主练习”中进行
巩固。2课时


第六个信息窗是“领奖”。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
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 单元所学知识,体验本单元知识
的应用价值。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
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的口算;能结合
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减法的过程,体会
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方法;
通过算法多 样化,初步学习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3、能正确的口算。
课时安排:16课时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
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
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 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
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单元重点:
通 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 和区别这些形
体。
单元难点: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
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 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
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
行 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
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 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
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 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
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 br>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
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
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的对话,提出了“我用
了哪几 种形状的物体”这一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
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 友摆“火车”用的
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
学生有了初步 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 种形体,
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连一连” 、“圈一圈”等动手
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建议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
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体。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拼搭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
的时间, 保证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手中
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不仅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
建立形体的表象, 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
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地寻找生活中包含以上几种几何
形体的物品,在对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的基 础上抽象出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基本形体。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观察、比较,
培养学生 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特征
和直观认识。
3.对于本单元 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
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地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
球),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以及与
同伴合作的情况。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单元教材解读
统计 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本单
元初步统计知识,是在前面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 编写的,是学
生第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单元的初步统计 知识是在前面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编排的,
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知识,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 识非
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
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 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为今后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做准备。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 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
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是学生很关心的事
情,但 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因此
选取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 现统计的必要
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本单元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 呈现的是许多小朋友
换牙的情境,通过“有3人换了4颗牙”等信息,引发学生统计
的欲望,为 解决“你说我讲”中红点标示的问题所做的一系列活
动,让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 分析问题、
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


动的 人数,加深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
类统计的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资料” ,介绍换牙期间的
生活常识和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 。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 ,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
思的学习 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图形
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统计初步知识等。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是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总和
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 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
“回顾整理”、“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
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
的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一幅对开形


式呈现的、具有明显时 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
在这一情景图中,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第二
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 ,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
回顾与整理的内容。采取引导、题诗、点拨、指导的方式,启发
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借
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中所学过的内容 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
识内容 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
到具体落实,以此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
单元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
系,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逐
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
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情境图的解读:


情境图以雪山为背景,呈现的是看雪景 、堆雪人、
打雪仗的情形。在本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
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
容,是全册最为综合的情境图,这幅图粗看上去感觉可能乱一些,
无处下手,实际上这幅图是井然有序、活而不乱。
1.区域划分。以中间滑雪场为界 ,左侧是堆雪人、打雪
仗活动区,右侧是冰雕园,远处有高山、小鸟、亭子、炊烟和台
阶,各种 高矮、粗细不同的树木相衬其间。
2.图中信息。图中的信息相当丰富,每一个对话框后面< br>都代表了一个知识板块,如我走到第10个台阶了主要是针对
20以内数的认识设计的,有数数( 共20个台阶)、基数、序数;
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主要针对减法的意义和20以内退位减
法设计的,11个同学滑雪,我们看到6个,可以算出后面还有
几个;瞧,多美的冰雕引导同学在欣赏冰 雕美的同时,自然会
做出前后左右位置方面的判断;另外一些较直观的信息,为不再
破坏画面的 美感,没再写出对话框,如小鸟及打雪仗的人数等。
3. 画面的切入。画面以两个刚刚来到雪山乐园 的小朋友的
对话切入,哇!真漂亮一是说画中的小朋友被美丽的雪景所征
服,同时也引导我们的 孩子先去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去亲近大自
然,感受自然美。山上有一座小房子是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前
言:长出数学的眼睛),山上有房子,远处的山上还有什么……,
近处有什么,左边有什么等等 都可联想。


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
回顾整理。
教材首先设计了“雪 山乐园”这样一幅综合情景图,呈
现了全册的知识内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
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整理”中
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 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 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
独立的思考,回顾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在整理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
的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 点,教师就要为他们高兴,
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功感,
提 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与适当的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全册教材进行回顾整理, 学生受观察能力、
认知水平、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 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
整理知识或顾此失彼。教学中,教师要对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作
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指导。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



主备教师:教师
本学期总第1课时 本学期第1单元 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海底世界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9、3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为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
2、通过准备课使学 生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唤起孩子的好奇心,使
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
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 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
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 相
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 具,工人师傅修路、
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


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
一比谁发现的多。
通过谈 话让学生认识数学,初步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
(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 的海洋生物的数量。师:你是怎样数的?(生
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
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
“○”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 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
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一 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
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20以内的数数。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我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
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 生的数数情况进行
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主题 图,吸引其注意力,激
发学习兴趣。我先 让学生观察图上都画了什么,然后让学生
自己数数,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是课程标
准的一个基本要求。由于一年级学生小,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
识来源于生活,这样消除了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的陌生感与
距离感,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和学生数完主题图上


的各种海生物后,我又组织学生寻找“身体上的 数”“教室
里的数”“校园里的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教师在组织这一活动中,比较注意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
的 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
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主备教师:教师

本学期总第2课时 本学期第1单元 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9、6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能规范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
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
习 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数10以内的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会写1~5各数。
教学难点:1~5各数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咱们美丽的校园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那就是你们,来到学校里高兴
吗?遇到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生说)有好多小学生也和你们一样,
在学校里觉得非常快乐,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板书课题 )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数数: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数学信息,防
止其他信息的干 扰


1、出示“快乐的校园”图,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 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同桌互相说,比一
比谁观察的仔细,说的全面。
(生观察图,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
3、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谁能帮老师 解决它?(师提问题:天上有
几架飞机?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变换问题)
指名回答。 4、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生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
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进而引导学生模仿图中小女孩所提出的问
题,试着提出关于数数的问题,教师按顺序板书在黑板上。根据
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2、3、……
5、在图中,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
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2呢?……
6、引导学生读数,(正数、倒数)
7、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的书写1——5各数。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师示范写法。重点 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
每个字在格中的布局。
(3)引导学生进行写数练习。重点指导“3、5”的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先说说图中有什么,然后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
2、本题是认数、写数 的综合练习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
数,在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子图,最后进行1~5的写 数练习。
3、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数家中物品的数量。
可先在小组内(或同桌)进行,然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的基础上来 学习的,它们
的内容有共同的地方所以教法、学习上也有共同的地方。在
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 生联系上一课时,对知识进行迁移,
对学法进行对比体会,所以学生在过程中感到较轻松。课堂
上针对学生刚入学、年龄小的特点,在书写上要多下功夫,
特别是数字3、5 书写格式,其次
还要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进行强化,
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 的基础。





主备教师:教师

本学期总第3课时 本学期第1单元 本单元第3课时
课题:练一练 课型:练习 授课日期:9、7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流畅地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意识。
4、巩固用10以内的数描述 身边事物。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
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 数学的乐
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10以内数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
1、指导学生正数、倒数10以内的数。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1~5各数。
二、练习巩固
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了解5的组成。
可以拓展到其他数的组成。


第4题练习时,只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结合实物图填上合适的数就可
以了。
第6题,练习时,只要学生涂的个数与数对应起来就可以了,不要求学
生涂的方法。涂完后,引 导学生主动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
双数。渗透相邻数。
第7题,鼓励学生独立完 成,然后在相互交流和订正中,完善自己的想
法。练习时,教师可以设计相似的题目,扩展到其他数的分 与合的练习。
5、第8题,提供的数的信息很多。练习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
问题,可 先在不数的情况下说出大约的数量来,然后再进行数数验证,
以此训练学生的估计意识。


通过练习的形式
三、课堂小结
课你学会了什么?

主备教师:崔晓红
期总第4课时 本学期第1单
巩固学生们的新
知识。

在练习的过程中,
这节
本学
元 本单元第4课时 课题:
注重学生们的表
老鹰捉小鸡(1)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
达。
9、8
教学目标:
识6、7、8、9、10,能正确地书写6、7、
数的分合,让学
生明白数的分合< br>1、认
8、9、
的方法,在进行练
10、 2、能
习,在扩展练习
用6、7、8、9、10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
3、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

体。
数和
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 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活动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今天,有一个班的同学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在电脑上出示第8页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用数学的语言来叙
述。
1、图上有些什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的表述。
2、请同学们 数一数,图中做游戏的、看游戏的、操场上跑步的各有多
少人,图中有哪些数。(你是怎样数人数的?还 可以怎样数?)
3、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
活动二:认识6、7、8、9、10、
1.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6、7、8、9、10。
2、你能拿出表示 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生拿
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 师选有创意的表扬,
然后展示)。
3、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
演示,5拨上1是6)。
4、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 能拿出表示7的学具
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5、8、9、10的教学同上……
活动三:基数序数的意义
1、你能从1数到10吗?从10数到1呢?
2、观察主题图,数一数扎长辫女孩排在第几?(分组活动:学生之间相
互交流,集体交流。)
3、你是从什么方向数的,还可以从什么方向数她排第几。(小组交流


后汇报)
4、你能说一说图中做游戏的其他人各排第几,你是从什么方向数的。
(小组活动后集体交流。 )
5、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积极发言,那谁能说一说图中运动员身
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体会6表示6号,不是6个人或者跑第6
就可以。)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 ),也可以表示
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活动四:教学6、7、8、9、10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 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
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8、9、10各像什么?
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活动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主备教师:教师
本学期总第5课时 本学期第1单元 本单元第5课时
课题:老鹰捉小鸡(2)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9、10

教学目标:
1、熟练数、读、写6、7、8、9、10各数,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掌握6、7、8、9、10的顺序能区分几和第几;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数、读、写6、7、8、9、10各数。
2、掌握6、7、8、9、10的顺序能区分几和第几。
活动一:自主练习
1、第 4题彩虹图。练习时,请每一位同学按要求从上向下数一数,添
一添,涂一涂,明确几个和第几,做完之 后,还可以变换方向再让学生
从下面向上数一数。
2、第1题趣味练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 按数的顺序连线,连完后互
相说一说连出的图是什么。
活动二:应用练习
1、小鸟回家。
出示第6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题里的两个数表示的
意思一样吗?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2、写数练习。
出示第7 题练习(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按照什么顺序写,
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 ,明白后再正确的写数)。
3、借助正方体图,渗透数的组成。
出示第8题(练习时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理解数得分与合)。


4、交流饭前准备筷子。
引导学生体会数数方法的多种多样,可以一个一个地 数,也可以两个两
个地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注意引
导学生 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
活动三:发展性练习:
1、结合应用练习第3题的情境图,引导学 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事物举例
说一说类似的情况。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并说出自己的实例。
2、找规律。
(1)出示第7题(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他们是怎样
排列的,同位相互交流排列的规律,然后做一做)。
活动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2)出 示第8题(利用小动物坐滑梯的情景图,进一步巩固几个和第
几。通过填写前面、后面、中间的小动物数 ,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3)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小动物,再让学生按要求添数 ,
对于位置知识不要要求过高。
活动五: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6课时 本学期第1单元 本单
元第6课时


课题:拔河比赛 课型:新
授 授课日期:9.15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景感 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
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 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
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 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大于 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
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展台、彩色圆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 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
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今天,有 两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
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你想说什么?问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 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
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鼓励学生交流< br>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对拔河的认 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
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活动二
你说我讲: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 才能够让别人一下
子看出哪边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
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 要正确
就应该给予肯定。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
描述操作的 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 一对孪生兄弟,
长得可像啦!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 /p>


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
孪 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
大 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
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
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能够从课件中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能够正确读出这 两个关系式。
能够认真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为什么?你能和同桌说
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 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
的数一样大。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 。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学生进行
操作。板书“10=10”。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 设计意图: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能够用自己的
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 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
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还可以比什么?互相 说
一下。学生独立尝试,教师随机指导。能标出其他比较的问题,能正确进行比较。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
问题解决不了的 ,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本节中的收获。 能用自己的话小
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 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
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


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整理、深化,构建严 密数学网络,所以引入新课时尽可能地
发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不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为此我设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
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 知道谁比谁大,
谁比谁少,知道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
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 地表达出来。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
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往往在读符
号时会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只会写不会
读等等。所以,我用一首儿歌“大口朝前大 于号,尖尖朝前
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让学生加深了
对“>”“<”记忆 。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
心理特点,设计了拔河比赛为什么还没开始,比较水果和小< br>动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在本节课中也 存在很多的不足,有
些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练习比较少,没有
让学生得到充分 的锻炼。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8课时 本学期第1单元 本单
元第8课时
课题:0的认识 课型:新
授 授课日期:9.2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 动,使学生知道0的各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较
能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
联系。
教学重点:
0的含义
教学难点:
写数字0
教学准备:
1—9数字卡片,一张空白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电
脑出示)
师:仔细观察,不出声音的数一数,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用数几来表示?举哪
张卡片?
师问生答。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 听的仔细,摘
的正确?
师: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指答后师操作摘苹果。
师:谁能摘下这几个苹果中比5大的数的苹果?(指答)
树上还剩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生举卡片)
师:谁能摘下比5小的数的苹果?(师操作)
树上还剩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生举卡片)
师:摘下最后一个苹果,树上还有苹果吗?(生:没有)
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我们就用0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0的有关
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
认知冲突。)
二、教学0的含义
1、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谁能说说0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答后师板书:没有
同位再互相说说0的含义。
师出示两个笑脸,问:老师手里有几个笑脸?用数几表示?奖励给两名同学。
师:现在老师手里一个笑脸也没有了,用什么来表示呢?(生:0)
师:你能想办法把桌面上的铅笔盒用0来表示吗?(生操作)
怎样用0来表示桌面上的书?
师: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生举例)


师:你在哪里还能找到0呢?
0除了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教学0的第二种含义
出示直尺图
师:直尺很长,我们只取了前面的一部分,下 面拿出你的直尺,找一找,0在哪
里?在几的前面?同位互相指一指。
师:用尺量东西的长度,这时0就表示起点,板书:起点
要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师:在尺子上,0表示什么?
师:0的后面是几?3的前面是几?和6相邻的数是几?。。。。。
谁能象老师这样提问题?
齐读:0-9,9-0
出示运动员跑步、跳远的图片:
师:运动员在干什么?(生答)
师:运动员跑步的起点相当于0起点,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3、联系生活
师:你在哪儿还见过0呢?(生举例,再出示图片)
4、教学0的其它含义
师:0除了表示什么也没有,起点,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温度
计图片)
师:仔细观察,0在哪儿? 指生到前面指。
师:在温度计上,0表示分界线,板书:分界线


0摄氏度以上,称为零上多少度,0摄氏度以下称为零下多少度,冬天来临,天
气变冷,开始结冰,人们要穿上厚厚的棉衣,气温要在0摄氏度以下了。想一想,
现在气温是在0度以上 还是0度以下呢?在温度表上,在哪个位置呢?指生说。
师:我们学习了0哪几种含义呢?
5、0与其它数比较
师:0与其它数字娃娃比较,是大还是小呢?怎样给它们排排队呢?(出示0—9
卡片)
师:拿出你准备的0—9的数字卡片,按顺序给它们排排队。摆完后,和同位交
流一下。
全班展示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怎么摆的?
师:为什么你把0排在最前面呢?(电脑操作)
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认识到0存在于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
三、教学0的写法
1、师:我们认识了0,知道了0的作用以及0的大小,我们还应该掌握好0,写
好0.。
出示在田字格里的0.
2、师:仔细观察,0象什么?
3、谁能说说写好“0”应注意什么?
4、师示范写0,边写0边讲明要点。(一笔写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要写
的倾斜,圆滑)
(1)书空 (2)描红 (3)在田字格里书写两个。(4)学生评价(5)在
本子上写3个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学会0的正确写法。)
四、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第17页第1题,说明要求,独立完成。
2、第18页第3题,出示图,观察,最后可能剩几个球?学生讨论,指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教学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并给予了孩
子们大量的时间与空间,他们通过自己发现、探究、讨论交流、
汇报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过程,在“0的另一个含义”
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别人
交流, 这样不仅认识到“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还认识到各
数之间的位置、顺序、大小关系,这所有的结果都 是孩子通
过自己的努力探究所获得的。教学中我不仅从情景的创设上
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 系,而且在两次“0的含义”教学
中,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有
这 些情况,这样拓展了孩子的思维,没有把孩子们局限在课
堂内,局限在所学知识之内,让孩子思维异彩纷 呈,充分把
已有经验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充分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 课的不足之处有:1、要注重在学
生认知基础上更好的设计教学,要设计提问,注意培养学生
的 问题意识。 要训练学生根据知道的信息,会提出要解决


的问题。2、课堂上要训练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但要防止说
套话。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去表达。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9课时 本学期第1单元 本单
元第9课时
课题:练习课 课型:练
习 授课日期:9.26
教学目标:
1、在实践练习中,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掌握0-10各
数字的应用。
2、通过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的系统,并能在生活中对知识进
行实际的应用。
3、在交流与订正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对知识形成一定的系统。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0”。
2、比比谁写得漂亮,指名让学 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0-10各数)。
师:(投影出示情景图)同 学们写得非常棒,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看看谁能从这幅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练习、巩固 、应用


1、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找出情景图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若学生不理解数学信息,
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
2、在学生数完第1次后,进行一次集体交 流,可能会出现许多学生数据不一样
的,鼓励学生进行第2次的数数,并要求学生在第2次数完后,要检 查一次,以
确保数据的准确。
3、教师指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数据的整理。
4 、在进行完数据的整理后,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自
己无法解决,暂时放入问题 口袋。
5、涂色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三、丰收园
1、让学生先同桌两人相互说 说(你学到了什么,什么知识还不太明白,你又知
道了哪些新知识),再进行集体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根据时间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字的来历。
四、布置作业:
通过看、问、找、查等各种途径搜集数字的表示方法(如罗马数字、
古代的数字等)。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0课时 本学期第2单元 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分类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9.27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
动。
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的标准。
教学难点;
掌握分类的标准。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
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 。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
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 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
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 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
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 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
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 的标准,而你的
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并初步感知对
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 分类。】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 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
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 学站起来。现
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
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
来。现在 ,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
的同学。”
师:“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
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 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
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 我想请教同学
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
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想一想,分一分。
(1)出示第1题的事物图片,引导:先认一认图中 各是什么,再想一想你
打算怎样分,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引导:还可以怎样分?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3)选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圈一圈,将同一类的圈在一个大圈里。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分一分,圈一圈,再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是怎样分的?
3、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我力求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从观察学具用品店摆放,引出分类的意义。
搭建平台,让学生们亲手动手摆一摆玩具,让学生根据形状、
颜色等直观形象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动手操 作中体会分类的
方法。美中不足之处是由于玩具较少,应该设计让每一位同
学都能够摆一摆,提 高动手操作率。其次,让学生分铅笔,
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听清要求,仔细观察,只要找到
一个不同点就可以分了;第二次分,鼓励学生找到不同的分


法,根据一头尖,两头尖或 有没有橡皮擦,是否是彩笔等标
准进行分类。通过递进的阶梯式的观察学习,使分类的标准、
方 法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头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
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在本节课中,也有 很多改进之
处:课前,对一些教学环节的准备不够充分,例如活动人员
人数的安排;在组织教学 时没有完全放开手,对有些知识点
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语言也不够精炼;对学生学情了
解 不够透,课时内容过大,导致超时,练习中的难点,应安
排在第二课时。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 了我所意想
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
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 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
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如何使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
导性相得益彰”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1课时 本学期第2单元 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比较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9.28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 物的大小、多少、
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几个量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等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同一个物体如果与之比较的对象变化,比较的结果一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 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
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
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设计意图:连接上节课的情景,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学习。】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
较的结果:妈妈的衣 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
对性。)
这三人中谁的衣服最多,谁的衣服最少?
【设计意图:从衣服堆放的高矮推出衣服数量的多少 ,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
推理过程,同时也在比较的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提问:还可以将衣橱中的那些东西进行比较?
3、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比较什么?
伸出各自的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长,
谁最短?) 4、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
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 想法。)
三、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
断出一 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
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

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 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
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 问
题好。)
四、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2课时 本学期第2单元 本单元第3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9.2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
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
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


教具学具:
投影、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主要学习
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说:同学们学会得可真不少! 想不想做一些问题考考自
己 ?
二、巩固练习
1、分一分(投影出示)
红苹果 绿桃子 绿萝卜
绿苹果 红萝卜 红桃子
学生独立分类,同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分法:
(1)按水果、蔬菜分成两类
(2)按颜色分成两类
(3)按树上、地下分成两类
2、投影出示25页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故事吗?
(2)仔细看一下 大树的表情,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重猴
子轻)小朋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学生 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3)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淡绿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
会发现什么? 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①高树叶子多,矮树叶子少;
②高树叶子颜色深,矮树叶子颜色浅。
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学的分类与比较的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 说说你在什么时
候用过这些知识?
1、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我整理书包时,摆积木时,整理玩具时……)
2、汇报
3、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能用我们学的知识继续帮爸爸妈妈干一些事情吗?下一节课再来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解决问 题。从观察学具用品店摆放,引出分类的意义。
搭建平台,让学生们亲手动手摆一摆玩具,让学生根据形 状、
颜色等直观形象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分类的
方法。美中不足之处是由于玩具 较少,应该设计让每一位同
学都能够摆一摆,提高动手操作率。其次,让学生分铅笔,
动手操作 之前,我引导学生听清要求,仔细观察,只要找到
一个不同点就可以分了;第二次分,鼓励学生找到不同 的分
法,根据一头尖,两头尖或有没有橡皮擦,是否是彩笔等标
准进行分类。通过递进的阶梯式 的观察学习,使分类的标准、
方法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头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
能够互 帮互助,共同提高。 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改进之
处:课前,对一些教学环节的准备不够充分,例如活 动人员
人数的安排;在组织教学时没有完全放开手,对有些知识点
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语 言也不够精炼;对学生学情了


解不够透,课时内容过大,导致超时,练习中的难点,应安
排在第二课时。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
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 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
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
思维更开 阔、更活跃;如何使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
导性相得益彰”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3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来到花果山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9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
2、交流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教学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10以内两数想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思考两个数相加的算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 br>课件播放,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提出的
是什么问题。在图 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那个地方美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
去花果山游览一下。(板书课题:走进花果 山)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及对小猴子的喜爱,创设问
题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仔细观察,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
2、谁能指着画面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树上有3只猴子,地上有5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3、你能利用学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 自己试试看。
4、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5、哪一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6、教学加法算式。(出示课件)
把5和3和起来,用加法计算。你能试着写出加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加法算时,你认识“+”符号吗?怎么读?这个算式你会读
吗?
你们会读了吗?自己读一读。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和摆正方体让学生在直观 中体会加法
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列加法算式经历了扶——带——放的
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 中掌握知识。】
【教学策略:结合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
7、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有4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台阶上有4个同学,上面有1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3)、树上有7个桃子,树下有2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8、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会列算式吗?
反馈并订正(课件订正)。
9、“一共有几个同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答。
10、对于其他没有解决的问题,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自己解决,做完后在小组里面
交流。
三、自主练习
第1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边摆边说:左边2个,右边1个,合起来是3个。
2、指导学生将算式填完整。
3、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四、课后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 去花果山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要装进问题口袋吗?
学生交流收获,质疑。
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1、一共有几只小猴? 2、一共有几只小鸟?
3+2=5(只) 读作:3加2等于5。
3、一共有几多花?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4课时 第三单元 本单元第2课

课题:来到花果山(2) 课型:练习 授课日期:
10、10
教学内容:28-2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巩固10以内的加法,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 加法,今天就来复习一下。教师
说算式,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处理练
习题做准备。】


【教学策略: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
习效率。】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出示课件),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练习,引起学生口算
的兴趣。
2、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加强练习。
3、第5题(出示课件)让学生进行算式与数的大小比 较。先让学生独立做,然
后说说怎样比较的。
4、第6题是小老鼠找鼠标的情景,根据得数连 算式,练习时,让学生知道图上
画的是什么,并弄清题意再做题。
5、第7题。让学生看图讲 一个数学故事,所谓“数学故事”,具有一定情节的、
包含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的故事。教材中第 一次出现这样的练习形式,注
意加强指导,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 ”。
三、出示课件,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连线。
四、小结。(让学生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加法练习
3+1=4 3+3=6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5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
第3课时

课题:野餐 课型:新
授 授课日期:10、11


教学内容:课本30-31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 式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交换两个
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0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事情。让学生交流 图意,引出小
朋友正在野餐,分火腿肠引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让学生有序的观察图中的信息,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说。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朋友们正在野餐,一个小朋友要分火腿肠,每人一根,需要几根?可以引导学

看 看有几个同学,就可以分几根?小组讨论,指名说,可以先分4个同学,再分
另外3个,怎样列式?4+ 3=7,也可以先分3个同学,再分另外4个,怎样列式?
3+4=7。
引导学生观察4+3 =7和3+4=7这两个算式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
组长回答讨论结果。大部分组都说4 加3和3加4得数一样。交换两个加数的位
置,和不变。
3、试一试
老师左手伸出 4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学生答,4+2=6,
2+4=6。


【设计意图:这两个算式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让学生
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两 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加法计算打下了基础。】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两个加
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4、引导学生看2棵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学生答, “左边树上有
几只猴子,右 边树上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怎样列式?学生独立解答。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索 ,列出了5+0= , 5加0,0,表示一个也
没有。5+0=5。
【设计意图:这是0的 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利用0表示一个
也没有的意义进行一个数加0的计算。】
【教学策略: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
三、自主练习
第1题看图列式计算。练习时,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列算式。
第2题是让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数量列出算式并计算的练习。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加法计算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一个有多少个桃子?
3+5=8(个) 5+0=5(个)
5+3=8(个) 0+5=5(个)




主备教师:崔晓红
本学期总第16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
第4课时
课题:练习课 课型:练
习 授课日期:10、12
教学内容:课本32-33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以及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
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难点:加深对加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加法的口算速度。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做一下数学课本第3题,先让学生计算出得数,再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并总结。
总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第4题。
进行抢答,伸手指说算式。游戏规则:同桌二人做游戏,每人任意伸出几个手指
(最多伸5个,不伸表示 0个),说出自己的手指数和对方的手指数相加的算式,
谁抢先说对谁就赢。
第5题,是小朋友踢足球的情景,练习找算式的对应得数。练习时,向学生说明
做题要求。 < br>三、第6题。看图填位置数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说明做题要求,重点让学
生明确,画图时, 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确定要画出的图形。


第7题,看图列式 计算牵牛花朵数。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
再根据题中提供的花的位置和颜色等信息列出不 同的算式。
第8题,是城市十字路口的街景,对10以内数的加法的综合练习。
四、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加法练习
学生板演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7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6课时

课题:游水帘洞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13

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 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 联系。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激情,引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花果山上和小猴子 们一块边玩边学,大家
高兴吗?今天,小猴子们又向我们发出邀请了,它们要请大家去水帘洞玩。你们< br>想去吗?

教师出示:“游水帘洞”的挂图,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你能指着画面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设计意图:以花果山为主题 创设情境,不仅保持了教材编写上的连续性,也让
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连续性。)


活动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1、老师:你能利用学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利用已有的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2、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想法。

3、哪一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有:用小方块摆,从7块里面去掉4块;用画一画的方
法,画出7个 圆,再划掉4个;也可直接算出答案等。

4、教学减法算式

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计算。你能试着写出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减法算 式,你认识“一”符号吗?怎么读?这个算式你会
读吗?读算式

7- 4 = 3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和摆方块让学生在直观中体会减法就是从总体中去掉
一部分 。列减法算式经历了“扶—带—放”的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
知识。)

活动三:知识延伸,集体交流。

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可以用减法解决 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
提出的问题板书:

①刚才洞外有8只猴子,现在还剩3只。跳进洞里的猴子有几只?

②树上有9个桃子,小猴子吃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桃子?

③明明带了7个香蕉,小猴子吃了4个。还剩几个香蕉?

④原来树上用6只猴子,跳下来2只。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⑤有5个小朋友去花果山玩,桥上有3人。桥下有几人?

2、我们先来解决“跳进洞里几只猴子,你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解决并列在书上。

3、“树上还剩几个桃子”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

4、对于其他没有解决的问题,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自己解决,做完后在小组
里面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学过的减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
解。)

活动四: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

你能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图意吗?该怎样解答?独立填写算式,在教师的引
导下进行小组交流,说 说自己的想法。

2、第2题“一图一式”练习,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列出相应的加法< br>算式和减法算式,并交流想法。

活动五:合作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7- 4 = 3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18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7课时

课题:小猴子下山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15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
的加、减法。

2、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1.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 直在花果山上和小猴子们一块边玩边学。大
家高兴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前几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10以内数的加减


2、我们再和小动物一块做题,好吗?

活动二:趣味练习

1、口算比赛。教科书第36页的第3题,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 。评出口算速
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并加以奖励,对于其他学生加以鼓励。

活动三、实际应用

1.“小鸡回家”。(教科书第36页的第4题)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把小鸡送回家,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说出自己的
想法。
< /p>


师: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小鸡,有的没住小鸡,请同学们帮助小
鸡找到 家。

最后,请全班学生在书中连一连。

2.小猴分桃子(教科书第37页的第5题)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帮助两只小猴分桃子。

(2)交流想法和分法。

(3)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把分的过程用算式表达出来。 (通过汇报交流,
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科书第37页的第6题)

(1)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都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小鸡吃虫子、兔子吃萝卜、小鸟飞走了等信息。)

(2)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交流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

活动四。走进聪明小屋:比价钱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比价钱

本学期总第19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7课时

课题:小猴子下山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15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 内数的
加、减法。

2、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1.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花果山上和小猴子们一块边玩边学。大
家高兴吗?同桌之间相互 说一说前几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10以内数的加减


2、我们再和小动物一块做题,好吗?

活动二:趣味练习


1、口算比赛。教科书第36页的第3题,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出口算速
度最快、正确率 最高的小组,并加以奖励,对于其他学生加以鼓励。

活动三、实际应用

1.“小鸡回家”。(教科书第36页的第4题)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把小鸡送回家,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说出自己的
想法。

师: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小鸡,有的没住小鸡,请同学们帮助小
鸡找到家。

最后,请全班学生在书中连一连。

2.小猴分桃子(教科书第37页的第5题)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帮助两只小猴分桃子。

(2)交流想法和分法。

(3)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把分的过程用算式表达出来。 (通过汇报交流,
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科书第37页的第6题)

(1)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都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小鸡吃虫子、兔子吃萝卜、小鸟飞走了等信息。)

(2)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交流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

活动四。走进聪明小屋:比价钱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比价钱

主备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20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8课时

课题:小猴子下山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18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10以内数减法.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 习有关0的减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
究,交流各自的计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br>


教学重、难点:关于0的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猴子下山

)的情境图、小棒、画有各种图案的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激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 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哪位小朋友能
告诉老师这部动画片描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让学生讲故事。 板书:小猴子下山。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小猴摘了几个桃子? 篮子里还剩几个? 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花上还
有几只蝴蝶

(设计意图:通过看动画片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入减法的知识学习:

(1)

师:画面上、树上共有多少个桃子,摘后剩下2个,小猴摘了几个桃
子?

(2)

师:“哪位小朋友能够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
生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再列出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板书:
5-2=3

(3)

引导学生观察第3、4幅图,明白事情发生的过程,原来贪玩的小猴子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把篮子里摘的桃子丢得一个也没有了。列出算式,并让学生用学 具操作,算
出得数3-3=0。

(4)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因基础和思维的差异 ,因而在计算方法上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基础上提炼最优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思 维能力。)

活动三:知识延伸,集体交流。

1.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 学习的重点。板书:关于0的减法。同学们能否
根据画面提供的数学信息,继续提出一些用减法来解决的 问题?

让学生再次观察第3、4幅图,提出数学问题,说说原来岸上有几只青蛙,跳入
河中几只?岸上还有几只?


花上原有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还有几只?

学生独立解答,将算式列在本子上,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减法的意义。)

活动四: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看图列式。(39页第1题)

呈现出两次从鱼缸里捞金鱼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图画,弄清图画的意思,列
出算式:3-2=1 1-1=0

2.口算比赛(40页第2题)

同桌两人共同来完成,一人一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看图列式(40页第3题)

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写出算式,并通过观察4个算式 的特点,使他们体会加
减法之间的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七星瓢虫吗?下面听老师介绍七星瓢虫的知识,发
挥你的想象,编出数学问题,列 出算式。6-2=4(只)

活动五:谈话小结

本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5-2=3

本学期总第21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9课时

课题:小猴跳水(1)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 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
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实物投影演示情境图

师:

观察情境图,图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包含的数学信息。(如三组分别 是4个,3个,2个小朋友都
在看小猴子跳水;5只小猴子在跳水;6只青蛙;7条鱼;还有各种花)。

师: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
们能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再一次以新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策略】:师生谈话,烘托气氛。

(二)、

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请学 生仔细观察。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河边有几个同学?小朋友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树上 有几只猴子?猴子在什么地
方?

(2)、分析问题:河边有几个同学?要知道 一共有几个同学,我们可以用什
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3)、尝试列出算式。

a.指一名学生口头列式。4+3+2=

b.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c.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
一样? ——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d.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书:连
加)

(4)、 探讨算式的计算方法。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4+3
等于7,再算7+2等于9)
(5)、用数学语言表述出。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探究连减

(1)、说图意。观察小猴子们,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原来树上有几只小猴子,先跳到河里1只,又跳到河里2只,还剩下几只?)

(2)、写算式。

a.师: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减法,为什么?

学生列式。(板书:5-1-2=)齐读算式。

b.师:这道算式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
连减)

c.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几个数,用连减。

3、说算理。

师:你会算吗?(先算5-1等于4,再算2-2等于2)

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环节认识”连加”的知识中,学习了 连加的读法和计
算方法.这里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连减的读法和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 br>力,感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策略】:学生交流,深化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4+1 6+4+0 4+3+2 2+2+4


8-5-3 9-5-4 10-6-2 8-0-6

2、小游戏。

(1)8个同学学小燕子飞:第一次飞来了4只,第二次来了2只,第三飞来了
2只,一共飞来多少只?

(2)8个同学学小燕子飞:第一次飞走2只,第二次飞走3只,树上还剩几只?

3、

出示各种物品

(1)选择几种物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连
加。自己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再全班交流)

(2)、如果妈妈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连减。4人小组讨

论,并把算式记下来)

(四)、总结。提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指多名同学说一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连加 连减和一步计算的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策略】: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五)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

4+3+2=9 5-1-2=2


《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
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
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 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
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 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
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 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
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 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
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 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
阻的现象。 由于课前对学生计算能力估计过高,教材理解也不够透彻,导致 在巩固连减环
节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整堂课不能很好地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 br>标。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21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10课时

课题:小猴跳水(2)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10.2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
减式题。

2、在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2、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图,改动的41页图。各种卡片根据情况粘贴。复习连加、连减的
有关知识。

师:

观察情境图,把图上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把它们编成数学故事。提< br>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请上节课掌握较差的学生口答)老师随即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同学们讲了故事,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
你们用学到多的数学知识解决 很多的实际问题。

2、学生把卡片根据情况粘贴在相应的位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图 的意思。
列出算式。指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3、计算黑板上的计算题

【设计意图】:再一次以新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策略】:师生谈话,烘托气氛。

(二)、解决问题

1、出示学生用彩纸作纸花的情景图。

(1)讨论图意,指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说出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3)分组讨论如何列式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2、出示课本43页第3题的情景图。

(1)看图说题意

(2)老师读题解释题意

(3)第一小题可以列几个算式?指名回答


3、出示西红柿、菜椒、茄子的图示



(1)引导学生数出各种蔬菜的个数,明确表格填写的内容及方法。

(2)学生填写表格。

(3)、根据整理的数据,让学生列出连加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4、出示44页第5题的情景图。

(1)看图说图意,比赛提问题,列算式

(2)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5、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草地上多匹马在吃草的情景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

(2)、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结合学生的讲解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连加 连减和一步计算的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策略】: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请你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下评价。

(四)板书设计:

小猴跳水

4+3+2 2+2+4

8-5-3 9-5-4



小猴跳水一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
培 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
说出怎样计算的 ,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
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
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 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
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 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
到新的知识。


本学期总第22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11课时

课题:小猴学钓鱼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2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注意力运动(口算)

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
计算过程)

4+3+2= 5+3+2= 5-2-1= 7-2-3=

今天小猴子又要和咱们同学见面了,这一 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
看这幅情景图

【设计意图】:再一次以新的故事情 节吸引学生,并创设故事的悬念,激发学生的
参与热情.

【教学策略】:师生谈话,烘托气氛。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2、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然后充分发挥自 己的想像力,编一个故事,
看谁想的好,编的好。

3、编好后,同位互相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杨璐箐)

4、提出问题:

(1)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2)一共掉了几条鱼?

5、让学生列出算式,然后用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并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 进一步理解连加的意义。

5-3 +1=3

提示:先算5-3=2,再算2+1=3.

2+3-1=4

提示:先算2+3=5,再算5-1=4.

1.

继续观察画面,谁还能根据其他的事物提出问题?在班上交流。

7交流:(在投影)

板书算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再一次以新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策略】: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算式: 48页的自主练习1—2题:首先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出
算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口算:完成自主练习49页第3题。

【设计意图】:”审题”是做题时能否做对 的关键,教师应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
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适当讲解.

四、全课小结:
< br>小朋友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小猴了学会了钓鱼,而有些小猴子没学会吗?
谁能说一说?你想对 没有学会的小猴说点什么吗?

【设计意图】:借故事情景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将思想教育和知识学习融为一体.

【教学策略】: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小猴学钓鱼)

(1)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2)鱼缸里现在有几条鱼?

5-3+1=3(只) 3+2-1=4(条)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23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12课时

课题:小猴学钓鱼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10.22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意义。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连一连。

49页第4题。


2、小猫钓鱼(课本49页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再说图意,最后算得数,连线。

3、小羊过河(课本50页的第6题)

让学生说一说小羊怎样过河,再进行练习,注意兴趣性与知识的结合。

二、巩固练习

出示连加连减的口算卡片,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三、探索规律

1、3+2=5 □+▲=9
2+3=□ □+▲=□

2、涂一涂课本(51页第2、4题)

注意多让学生说。师加以引导。

3、填一填(51页第3题)

0 2 4 □ □ 10填出后说一说这是什么数?

9 □ □ 3 1 这又是什么数?

四、拓展练习

课本51页的聪明小屋,做此题前,先找几 名学生站成一排,让学生进行练习,
再做此会有很大帮助。做完,注意引导学生总结

五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3+2-1=

反思:
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受过看图提出问题的训练,本情景 图不再出现提示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
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情境图,讲述图中
的故事,明白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启发学生提出“有5只小猴学钓鱼,跑了3 只,又来了1
只,现在有几只小猴?”的数学问题,引入对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当学生列 出
算式后,在用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并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进
一 步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



本学期总第24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13课时

课题:回顾整理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0.23

教学目标

1、 结合综合信息图, 体会加减 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
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题。
< /p>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
验学数 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0以内数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难点:10以内数加减法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1

出示:

(1)
(2)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
计算.

2 近段时间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尽可以引导学生找到 自己成功的地方,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
生,更应该借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师生谈话,烘托气氛。

二、回顾整理:

1、 回顾整理加减法的意义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时,教师可出示一
组数字卡片,如3、6、9并提出 问题:看到这三个数,你会想到加减法的那些知
识?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各抒己见。学生会想到“把6和 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
或想到“从9里面去掉6用减法计算|”,还可能想到6+3=9,3+6=9 ,9-6=3,9
-3=6等。教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与交流中进
一步理解巩固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回顾整理10以内数的加法表时,重点要让学生观察算 式特点——分类整
理成表——发现排列规律的过程。教师在课前多准备几套十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卡
片,或让学生自己准备,整理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每人先提出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整
理方法,然后通过合作 共同完成。

3、整理10以内数的减法表时,可以参照上述加法表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教学时,要适当的联系加法算式。如说出9-5=4时,联想到5+4=9,4+5=9。进一
步体 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4、回顾整理0以内数的加减法两步计算时,教师可 写出5、3、2三个数,让
学生用这三个数写出所有能两步计算的算式。如:5+3+2,

5-3-2 , 5+3-2 ,
5-3-2 , 5-3+2等。通过 开放性练习活 动,唤起学生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两
步计算的回忆,并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借助帮蚕宝宝 回家的连线练习,
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两步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看着表 观察并发现规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
力,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帮助记忆加减法, 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按规律写一写几加几或几减几的算式,然 后一起总结,帮
助记忆.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谁能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四 板书设计:10以内数的加法

(1)加法表 (2)减法表








本学期总第25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14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10.2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
法以及连加、连减。

2、 培养合作意识,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 程

教学重、难点: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利用口算卡片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4+3= 3+4= 7-3=

7-4= 7+2= 2+7=

9-2= 6+4= 10-7=

做后集体订正,有错的个别改正。

2、定时计算: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

3、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第1题的第一幅图:图中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整幅图表示什么意
思?(先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叙述的完整
性 .即图中已的两个量和要求的量.用什么方法计算?)

(2)出示第2幅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10 3 7各表示
什么,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我们就用加法 计算;从一个数里减去一部分,
就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出图中告诉的两件事和
问题,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不采用数学名词”已 知条件”,但要让学生从一
开始接触应用题时就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至少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

【教学策略】:重点是让学生能说出看图写算式的规律,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来.

二 综合练习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 5 6 7题.

1

第11题.请同学们仔细看题,你能看懂题目的要求吗,是什么意思?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订正.

2

比一比,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12题.

三 补充练习

1 在○里填上“〉”、 “〈”或 “=”。

2+6 ○ 9 7-3○3

8—8○0 3+0○3-0

5○2+8 7+0○6

4+5○5+4 9+1○5+5

2、直接写得数

2+3+4= 9—7+5=

10—2+3= 3+3+0=

5+2+3= 6+0-4=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策略】:注重”做”和”说”的有机结合.

四、课堂总结:

本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在哪些知识上面还有困难(学生交流
汇报.)

五 板书设计:

1一架玩具飞机和一个玩具鸭子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支笔和一本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

3用10元钱刚好买哪些文具?

2+8=10(元)

6+3+1=10(元)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26课时 本学期第3单元 本单元第15课时

课题:探索规律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日期:10.27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周 围的数。深化对1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
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 br>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与
同伴合作的习惯, 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建立数感,养成与同学之间交流
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上了一年级这么长时间了,都学习了那些课程?(右语文、
数学、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音乐),那么谁知道数学中有什么?(有数字、
有加号、有减号、有情 景图),下面请同学们看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教学策略】:师生谈话,烘托气氛。

二、 读情境图:


师:数字在数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请同学们看图,从图中你能找到那些数
字?

生:我看到第一幅图中有个小孩说:“他有10个手指、两只耳朵、两只眼睛、
一张嘴、一个鼻子”。

师: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数字?(引导学生说出从身上找数字)

生:我从第二幅图上看到汽车上、公交车站牌上、楼房上、门窗上都找到了
数字。

师: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数字?(引导学生说出从大自然中找数)。

生:我从第三幅图上看到1个沙发、1台台灯、1部电话、照片上有3个人、一
块钟表。

师: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数字?(引导学生从家中找数)
生:我从第四幅图上看到运动员身上有数字。

师: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数字?你能从周围找到数字吗?

【设计意图】:数的 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是学生学习数的一个难点,借助具体的情景来认
识和分辨这两种意义,符合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学策略】:找同学到前面做示范,会调动起其它同学的参与热情.

三、练习寻找周围的数

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中找数,(1)电话上有数字、(2)有 时我们说的话里有数
字、如:天上飞着2架飞机,(3)人民币上有数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策略】: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探索规律

1、按照下面排列的规律,接着画下去。

(1) ○◎◎ ○◎◎ ○

(2) △○□△○

(3) ○●○●●○●●●

2、接下去怎样涂色?

(4) ●○●○●○○○○○○○○○○○

(5) ▲△▲△△▲△△△△△△△△△△△

3、找规律填数

(1)0__、 3 、 、 7 、

(2)10、 、 6 、 、 、 、


4、能力提高,从1连到10,看像什么?

3•

1• 2•

4• 5•

10• 6• 7•

9• 8•

【设计意图】:”规律”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 较抽象,因此要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
教师作适当引导,最后在归纳的基础上给出”规律”一词,以便 以后的准确表达.这里
的数字排列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对这一类知识的分析方法以及检查 方法
很重要.

【教学策略】: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规律达到掌握的目的. 并让其说一说,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都不错,发言很大胆、积极,希望 学们继续发扬。

七、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

找找生活中的数

电话里 人民币上 说的话里


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中 ,“循环排列”的规律呈现更加复杂,不仅是图形的颜色,而且在形
状和数量上也都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分析、
推理等活动过程,从而发现图形的颜色,形状和数量 上也都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一年级
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 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
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颜色变化的规律时,先由老师“扶”着说出:第几行 的头是第
几行的尾,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本学期总第27课时 本学期第4单元 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 形,知
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 、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
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
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在家里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搭积木的游戏。 屏幕显示:小朋友搭积
木图。同学们想不想搭积木?现在,我们也准备了一些积木,同学们想搭什么就< br>搭什么,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看谁发现的多!

二、探究新知:

(一)拼一拼,搭一搭。

(学生小组间可合作进行操作活动,然后汇报拼搭出的形状,并说明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同时放音乐,增强氛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进行汇报。

生:旅馆、幼儿园、别墅……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
木?

生: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师: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些积木特别爱滚动?拿起来看一看是什
么?

生:球、圆柱。

师:从积木中找出形状不规则的积木,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点学生找 。我们一块
研究剩下的积木。据你搭建积木过程中的观察分分类。

【设计意图】:对 于新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小组活动经历得很少,对小组活
动的内容、形式、要求都不能准确地把握, 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和组织,为今后类
似的活动打下基础。

【设计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二)分一分。

学生分组分类,教师指导。

指名学生分类,投影显示。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原因。

学生甲:长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学生乙: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正正方方的。

学生丙:球的形状象个皮球,面是曲的。

学生丁:圆柱的形状像个筒,它的两头是圆 的,它上下一样粗,它的中间圆的,
很光滑,像个柱子。


【设计意图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交流碰撞,
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 进行互补、互学。

【设计策略】: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拓展应用。

学生拿出学具盒放到面前,打开。

教师:里面有没有这四种形状的物体?有圆柱吗、球、长方体、正方体吗?

让学生数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面前。

师: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看谁搭的好?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对于学生的摆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
定。

师:用8个小正方体,能摆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要求学生把学具收拾好。

师:这四种形状物体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屏幕出示。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些形状的朋友吗?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 处都能有这些形状的朋友。可见,认识物体的作用可
真不小!”

【设计意图】:采用 游戏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立体图
形的认识更进一步。并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活 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强化组织
纪律性。

【设计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四)课间休息

1、“老师说四种物体的形状,你来想他们的模样。”同时放音乐。

2、教师说名称,让学生从桌子上摸出这些物体,举给老师看。

3、请学生在封闭的口袋里摸,并说出它的名字。

4、小组之间进行摸物体游戏。

三、自主练习:

1、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 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两个什么物体,并比较一下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再在每个面上涂上颜色。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28课时 本学期第4单元 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练习课 课型:练习 授课日期:1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
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 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
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立体图形,下面请与你的同桌 互相交流
一下,并从学具中找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策略】: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说一说,你想怎样摆下去。

此题是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正确答案,并
说出理由,其他学生 进行评价。如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

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分类练习旨在对前面所学的分类知识进行巩固。

可先让学 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
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 自的想法。要重视对第三、四组物品分类的
练习。

也可让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摆方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巩固所学 知识。练习时,可让
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 br>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

三、整理评价

1、完成“我学会了吗”,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 独立地分类数出各种形体后,填写简单统计表。了解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情况 进行评价。特别注
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 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
生逐步能脱离实物,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和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策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后小结。

说说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到过我们所学的知识 吗?
今天你的表现怎样?

五、课外作业

1、用形状是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搭出你想象的物体,并介
绍给你的同伴听。

2、观察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

板书设计: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练习课

1、篮球、足球都是球体。 ( )

2、生日蛋糕盒是圆柱体。 ( )




反思:
在教学本节 课时,我让学生带了自己喜欢的实物和几何图形,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加强学生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前,我先让学生用
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长文体、正方体、圆柱 、球等实物,用它们搭建出喜欢的造型。然后
让学生说一说。并鼓励学生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通过分类 从而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使
学生能充分地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想象和创造,充分交流他们的不同 。这样,不仅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几种形< br>体的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对物品分类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 的几何图形。从而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各种立
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


本学期总第29课时 本学期第5单元 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海鸥回来了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1.1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第66—69页,11-- 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 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
“十位” 。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 --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
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情,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
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 ”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
道什么?提出你们的问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设计意图:既创设了 学习新知的情景,又借助情景让学生说“怎样做才能让海
鸥回来”,将环境保护教育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 。)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学生自己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并汇报自己的结果与 过程。教师可提倡学
生多种数法,只要数的正确就可以。
2、教学认识11和数位
(1)、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快来
摆一摆,摆完后并观察 小组内各同学摆得是否与你的相同?若有不同,你认为哪
种摆法好,为什么?
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观察交流体会比较可能想到把10根放在一起,1根独放,这
样便可以一眼看出11根。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出10根在一起,1根独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看着展示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0根表示1个十 ,它对着的位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十位”。十位表
示有几个十,这1根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 叫“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4)、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学生在自己的计 数器上拔珠表示,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教师最后总结:有1
个十,就在十位上拔1个珠子,这1个珠 子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拔一
个珠子,表示1个一。
(5)、教学“11”的写法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学生在田 字格中练习,教师巡
视指导,并选出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3、教学认识19
我们来看“海里和岩石上共有几只海鸥?”学生可以数一数,摆一摆,拔一 拔。
然后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意见,讨论怎样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只海鸥?”那就
写出来,教 师指导学生练习“19”的书写,
4、教学20的认识


刚才我们知道了海里 和岩石上有19只海鸥,现在我们在来看一看天空中一共有多
少只海鸥呢?学生数一数,答20。那20 ,我们应怎样摆,怎样拔?学生操作。可
能出现1个十和10个一组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而 在个位上拨10个珠,
也可能出现在2个十放在一起,或要计数器的十位上直接拨2个珠,这样教师要及
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找出最快最好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 的教学中,摆一摆、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写
数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不能将之分离开来。)
三、巩固练习
1、小组内拨珠比赛,一个小朋友说11、12……20,其余小朋友拨珠。
2、找朋友。教师发给学生数字卡与1个十和3个一,8个一和1个十,2个十,1个
十和6个 一,1个十和1个一,分组活动找到自己相同的朋友。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还想了解什
么?请学生上台说一说,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30课时 本学期第5单元 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海鸥回来了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1.16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两
个数位组成的。能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明确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数数,稳定情绪。

1、从0数到20,从20数到0。(建立数序概念)

2、男女生做接数游戏,可以2个2个的数或3个3个的数。(建立规律概念)

3、 师生共做说写数游戏。教师说数,学生写数。(使学生养成认真听、写数的
习惯)写后同桌交流。

二、教师操作,加强数位练习

1、教师用计数器拨数,学生说出所拨数及数位。

如教师拨17,学生答

17的个位上是7,表示7个一。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反
复练习,增强数位、数的组成 及数的意义的认识)

2、师生做猜数游戏


①1个十和5个一是( )

②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

③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 )

④13的左边是( )右边是( )

三、学生操作,加强交流意识

1、学生用小计数器,每人拨一个数,并比较大小。

如,甲拨15,乙拨18。

甲说我的15比你的18小

乙说我的18比你的15大

......

2、学生用学具数字卡片做猜数游戏(20以内)

如,学生 甲出示卡片11,学生乙说我要出的数比你的大的多。甲猜20,19,
18......

四、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9题------全能练习

1、教师先指导每一个学生明确题意,再让学生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并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拓展练习(完成67页图画内容)——拓展思维练习

1、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都画的是什么?

2、估一估大海里的海鸥和船只各有多少只?

3、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
你愿意试试吗?老师愿意随时帮助你!下节课我们继续共同探讨。


反思:
在教学时,利用课件播放“海鸥回来了”这一情境,再加之老师的语言描述,即使学 生产生
了海鸥保护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在小组中“摆小棒”“拨计数器”,再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理解11
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从而,通过合作、动手、探究、交流,较好的学会了新知。同时,
也突破了本 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总第31课时 本学期第5单元 本单元第3课时

课题:海鸥回来了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1.1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 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
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 看,原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
达出来。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只海鸥,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
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
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
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 共计15根,也就是
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 3+12=15。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
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
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 的名字叫和。因为12
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 过摆一摆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进一步巩固了加法的意义。)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沙滩上原来有17箱鸟食,已经喂了4箱 ,现在沙滩上还剩多少箱?(有
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 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 :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
根加3根就是1 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
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 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
呢?有那么叫什么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 节的教学中,通过摆一摆得出十几减几就是用个位减,再
合上十位的数,进一步巩固了减法的意义。)
三、估算
教师出示小方块,请学生看看,说说大约有几块,学生回答,4块、5块、6块,< br>那么我们再来数一数,1块、2块……5块。教师再出示一大堆方块,请学生根据


以上经验,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块?
生:30块
31块
40块
45块
35块
那么我们让一名学生上来数一数,共计多少块?
5块、10块 …… 40块
象这样我们从实际出发,用眼看大约有多少的过程叫估算。
四、巩固练习
估一估,数一数
65页第5题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32课时 本学期第5单元 本单元第4课时

课题:海鸥回来了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1.18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
两个数位组成 的。能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从0数到20,从20数到0。(建立数序概念)

2、男女生做接数游戏,可以2个2个的数或3个3个的数。(建立规律概念)

3 、师生共做说写数游戏。教师说数,学生写数。(使学生养成认真听、写数的
习惯)写后同桌交流。
建立模型

自主练习第5题的情景图(主要是练习一图四式)

二、学生操作

1、学生用小计数器,每人拨一个数,并比较大小。

如,甲拨15,乙拨18。

甲说我的15比你的18小

乙说我的18比你的15大

......

2、学生用学具数字卡片做猜数游戏(20以内)

如,学生甲出示卡片11,学生乙说我要出的数比你的大的多。甲猜20,19,
18......


三、解释应用

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的情景图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9题------全能练习

1、教师先指导每一个学生明确题意,再让学生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并重点指导学困生。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
愿意试试吗?老师愿意随时帮助你!下节课我们 继续共同探讨。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33课时 本学期第5单元 本单元第5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1.19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 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
交流。重点、难点:

正确的读、写数;

学生是否热情主动的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 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
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br>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 br>(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
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
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
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设计意图 :本环节借助情景图中的小船和海鸥复习了估计、10-20的数、
数位、计数单位、数的组成以及十几 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了
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 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
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板书设计;

海鸥14

帆船16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33课时 本学期第7单元 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运动会报名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11、19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 20以内
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
身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
信心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方案一

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运动,谁能说一说自己参加过那些运动项目?(如赛
跑、接力、滚球、投沙 包、跳绳、踢毽子等),你最喜欢参加哪一项运动?
今天我们学习《运动会报名》这一课。板书课题:运 动会报名

出示“运动会报名”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我们来数一数,参加赛跑的有多少人?参加投沙包的有多少人?

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知道参加赛跑的有9人,参加投沙包的有6人。

方案二

小朋友,下周咱们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你们想要参加吗?有赛跑、投沙
包、跳绳这些项目,你喜欢参加那一个项目?

1、组织学生模拟表演

学生报名教师边选出参加赛跑和投沙包的同学,并到前面排好队,参加赛跑的
9人,参 加投沙包的6人。

2、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知道:参加赛跑的9人,参 加投沙包的6人。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兴趣。

【教学策略】:用排火车的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口算能力。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图上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参加运动会,当运动员能为 班级争光,参加赛跑
的和投沙包的同学有那么多,他们需要写几个号码?怎样才能知道参加赛跑和投沙包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有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把参加两个项目的运动员人数加起来,(9+6)……

2、交流合作

活动一:

9加6等于几?(如果有的同学能够马上 说出结果,应及时表扬。)你想怎样来
计算?可以使用学具帮助计算,先自己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和小 组里的同学说
一说。(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一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几种算法?都是怎样来算的?

学生一边说出算法,教师一边板书:

①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从1数到15,或10、11、12、13、14、15。

②把 9看成10,10+6=16,16-1=15。

③ 9 + 6 = 15



10 1 5
小结:同学们的办法真多,你喜欢用哪些方法来计算?第三种方法是把6分成1
和5,在把9凑成1 0来计算的,我们把它叫做凑十法,老师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
我们以后还要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题。< br>
活动二:

我们可以用9加6表示参加赛跑和投沙包的人数,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6+9

6加9等于多少?你能不能用9加6的办法来计算一下?(学生计算,教师指导。)

你是怎样计算的?比较以下9+6和6+9,你发现了什么?(同位交流)

活动三:

同学们把参加赛跑的9人和参加投沙包的6人加起来,知道了参加这两个项目的
一共有1 5名 运动员,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算出参加这两个项目的一共有多少名
运动员?你能数一数,算一算吗?
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回答,(还可以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
人)

教师板书:8+7=15(个)

小结: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 前面有什么不同?两个数
的相加结果比10大,就需要进位,象这样的加法就是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 学
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第一节学习 进位加,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们主要用
凑十法来解决。那么究竟把几凑成十,没有严格的规定,因 人而异,最终将
哪个数凑成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习惯或者熟练程度自己决定。

【教学策略】: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游戏:找朋友

在 若干卡片上写上20以内的加法算式,发给部分小朋友,算式得数相同的是好
朋友,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 ,其他同学当裁判,找到好朋友的同学站在一起,并
举起卡片让同学们看。同学们轮流做游戏。

9+2= 3+7= 8+4= 7+4= 9+4= 6+6= 8+2= 7+7= 8+5= 8+6=

【设计意图】:审题的意识和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
知 识基础和理解水平,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做题前必须先审题以及怎样怎样审
题,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审题。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心中牢固建立10这个整体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五、课外延伸

算出自己和同位的年龄一共是多少岁?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34课时 本学期第7单元 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运动会报名-自主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11、2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加强理解加、 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
识。
< br>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
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

教学难点:

对于进位加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
好,同一个题目可以 用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口算。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新的
问题,你们愿意动脑筋做一做吗?

【设计意图】: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
与到教学中。
【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方案(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9只小蝌蚪。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有几只?(9只)。

又有5只小蝌蚪慢慢游过来 了。(老师再画出5只小蝌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蝌
蚪,我们怎样来计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9 + 5 =( )只

指导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方案(2)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个黑点子,再贴出5个黑点子。问:一共有多少个点 子?怎
样计算?让学生说出算式。

9 + 5 =( )个


让学生动手把1个白点子移到黑点子中去,并把它圈起来,这样就凑成了10个,
5个白点子还有4个。10个加4个就是14个。

同样的方法学习青蛙图和相应的算式。

通过学习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2、第2题。

数学游戏

分小组练习,4--- 6人一组,做说加法算式的游戏,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巩
固练习。

教师应先说明 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说得数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全
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 9加几的算式全找出来。还可以补充说得数是
12、13、14、15等的算式;除了说9加几的算式, 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
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有条理 、按次
序地说算式。

3、第3题。

通过找朋友连线,巩固20以 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
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

将这一道题制作成算式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练得
生动有趣。

4、第4题。

方案(1)

第4题是练习进位加法的口算题。 算式是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次
序排列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在订正 结果之后,让学生观察、
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
要求学生说清楚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方案(2)

将口 算题制成卡片,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练习时,教师可补充
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5、第5题。

方案(1)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表现得都很棒。现 在我们轻松一下。教师出示“小白兔拔
萝卜”的挂图,让学生看图编数学故事,解决数学故事中出现的数 学问题。在解
决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如:7 + 4 =11、8 +5 = 13,这时可让
学生说出列算式的理由,只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是正确的。

方案(2)

给学生创设“拔河比赛”情境,每边都有啦啦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找 出身
边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6、 第6题。

出示小朋友在游乐场 里游玩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可先解决
“一共有多个学生”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激发兴 趣,启发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
棵树?”,“一共有多少棵花?”——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逐步培养自觉 提问题,
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达到让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
方法,特别是圈一圈这样的题目就是想让学生牢固树立10是一 个整体,为凑下
法的教学服务。

【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算法,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己做了哪些游戏,看到了哪些画面,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
玩得高兴吗?

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熟练掌握的计算技能。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 质疑:8+5应该
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了起来。在这里, 每个
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
使 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
拆小数两种方法 ,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
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 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
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 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这节课总体来 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
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的参与性
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 br>究中。


本学期总第35课时 本学期第7单元 本单元第3课时

课题:领饮料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11、2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
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 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 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算式口算:

9+5= 2+9= 9+8=

订正时引导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2、小朋友 们谁参加过运动会?在运动会上热不热?渴不渴?热了渴了都喝什
么?能喝多少?好,今天我们学习《领 饮料》这一课。板书课题:领饮料

3、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领饮料”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画的是什么地 方?都有谁?有几组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每个组都领的什么饮料,各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一组 要8瓶矿泉水,7瓶可乐;二组要3瓶雪碧,4瓶可乐;三
组要9瓶雪碧,5瓶矿泉水。
【设计意图】:借助“有比赛项目的同学正忙于准备比赛,没有比赛的同学
也忙着呢”的情景创设, 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这样的思想教
育自然而然,学生最容易接受。

【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表达,从图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观察图形,根据插图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如“一组一
共要多少瓶饮料?”

2、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个组一共要多少瓶
饮料 ?一组和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一组和二组一共要多少瓶可
乐?............)

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对提出较多问题
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

根据 学生列出的算式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
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谁还有
问题把它放在问题口袋中, 以后我们再讨论。

【设计意图】: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学生大部分能用“凑十法”来解决这 节的
内容,但也有部分同学无从下手,教师鼓励他们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表达,从图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通过小组合作的
方式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写出7加几、4加几、8加几、9加几的算式。

2、口算下列各题:

9+4= 8+5= 4+7= 6+7=

4+8= 7+5= 8+6= 5+9=


6+9= 7+8= 7+7= 8+9=

3、自主练习第一题

【设计意图】:在前一节课的练习中,学生 已经做过类似的题型,因此这里可
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表达圈的方法,在心中牢固建立10这个整体。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36课时 本学期第7单元 本单元第4课时

课题:领饮料 课型:练习 授课日期:11、2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 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9+2= 8+3= 4+7= 5+7= 9+4=

9+3= 7+6= 8+5= 8+7= 9+7=

9+6= 5+9= 8+9= 5+6= 8+6=

8+4= 3+7= 7+7= 8+8= 9+9=

2、填空

9+( )=14 8+( )=17 7+( )=15

8+( )=14 6+( )=13 ( )+6=12

( )+8=13 ( )+5=12 ( )+7=16

【设计意图】:让学生排火 车进行口算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凑十法”
这种方法,逐渐养成口算的习惯,不要再去数手指头 。

【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表达怎样凑十,第(2)小题的形式主要是为以
后学习 退位减(想加法算减法)打下基础。

二、自主练习


活动一:

做84页的第一题:圈一圈,算一算。圈出10个有利于计算。

活动二:做85页的第三题: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多种商品图及价格:钢笔7元、圆规 5元、水壶9元、订书
机6元、笔记本8元、铅笔1元、三角板2元、储钱罐4元。然后让学生说出,你 想
买哪两样东西,其余同学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活动三:做85页的第5题。

出示第5题的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讲一个小故事, 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各有多少。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对提出较多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
表扬。

【设计意图】:圈一圈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把十看成一个整体,方便“凑十法”的应用。

【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这里的进位加不要中提倡单一的方法,要体现算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游戏:投球

在若干 卡片上写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分组发给部分小朋友,每个卡片
当作一个球,在前面放好4个篮子 ,每个篮子上分别写上11、12、13、14。老师
发出命令:开始,学生就把球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看谁放的又对有准。同学们轮
流做游戏。

5+9= 6+8= 8+3= 4+7= 8+5=

9+4= 4+8= 7+5= 7+7= 9+3=

6+7= 3+9= 3+8=

【设计意图】:只有单一的算题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枯燥,所以采用
游戏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先调动其兴趣,在学生状态很好的情况下 再来进行练习,会
取得事半公倍的效果。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板书设计: 领饮料

5+9= 6+8= 8+3= 4+7= 8+5=

7+7= 9+3= 6+7= 3+9= 3+8=

9+4= 4+8= 7+5=



本学期总第37课时 本学期第7单元 本单元第5课时
课题:射门大赛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11、29


教学目标
1、通过射门大赛这一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
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具:实物投影 学具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口算:
9+1 9+5 9+7 9+6 9+4
9+2 9+9 9+8 9+3 9+0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几。
9+( )=11 9+( )=14 9+( )=12
9+( )=16 9+( )=17 9+( )=13
3、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踢足球吗?小明所在学校的小朋友今天的比赛项目就是踢足
球。我们去看看 他们的水平怎样.(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图片。
先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师:这幅信息窗图是什么意思?16名参赛人员,有9
人踢完了; 每人踢15个,明明踢进了9个。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明明
有几个没进呢?)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5个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
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师:15-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
想的说一说。
比一比,15-9和以前学习的十几减几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因为9加6得15,所以15减9等于6。
(2)把9分成5和4,先用15减5再减4,得6。(即:15-9=15-5-4)
(3)把 15分成10和5,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5得6。(即:15-9=10
-9+5)
【设计意图:可以结合复习题中的题目比一比,通过比较知道以前学习的十
几减几用个位去 减够减,而今天学习的减法用个位去减不够减。】

【设计策略: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
方法。】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
开动 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
2.练习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问:“去掉9个,还剩几个?”)。
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
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设计意图: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每一种方法 都易理解和掌握,但对
一般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第二种不仅对减数的分成有困难,而且对后面的< br>连续减也不容易理解,因此应让学生着重掌握一种易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设计策略 :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能力。】

三、自主练习
1.让学生看教科书87页第1题,先独立做,教师进行指导,然后订正,并指
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
2.第2题。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师: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几加几得被减
数,这题就得 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四、巩固反馈
1.做游戏:帮助小白兔回家。
准备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11-9”“12-9” …“18-9”的算
式,再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的得数.上述房
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套数字卡片
(2~9)。学 生将写有相应数字的小房子和小白兔搭配在一起。
2.第3题看懂图意,走一走,看一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高兴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1、有几个没进?

15-9=6(个)

2、还有几人没踢?

16-9=7(人)

10-9=1

1+6=7









备课教师:
教师


本学期总第38课时 本学期第7单元 本单元第6课时
课题:射门大赛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12、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练习,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习惯。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速算能力,
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快速地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用具: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
在前节课我们学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看谁学
的好,脑子最聪明。
1、练一练:
教师把下面的口算练习题做成卡片,学生同位之间反复练习,待学生很 有自
信全算对时,再进行“开火车”游戏,最后让学生填上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2、填一填:○里该填几?
6+○=10 4+○=12 7+○=11
2+○=6 8+○=15 4+○=13
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题型的训练,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进位加和退位
减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4题、第6题。
投影出示图片,首先让学生认真看图,明确题意,然后把 自己的想法与同位
互相说一说。求的对图意的正确理解,最后再算式的□里填上数,在○填上运算
符号。
4、想一想:
教师投影出示9+7=16让学生看算式说出两个减法算式(16-9=7 16-7
=9)小组讨论,并启发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二、课堂小结:
这节 课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吧!通过各个练习活动你对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已经熟练计算,希望同学们课后再 加强练习,使计算达到又对又快.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儿童万圣节服装-微博营销方案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征兵工作总结


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长春理工教务管理


小暑是什么意思-学校评语


文言文名句-2011上海中考数学


云南省财政厅网站-敬老院活动策划书


感谢妈妈的作文-哭的文章


日记一则-风不能把阳光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