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观月记-领导人讲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
一、全册知识内容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的内容有: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 20以内
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内容变动:
1.
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把实验教材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准备课”。
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2.
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
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只认识整时。
3. 减少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只安排了一次数学乐园的实践活动,内容上有补充,形式上有调整。
二、全册的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
序和大小,掌
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
的名称。比较熟练地计算一
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
5.初步认识钟表并认识整时。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10以内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难点:
1、10以内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意
识。
五、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分析
《课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经
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对数据
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能运
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
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
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
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
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
的数学问题。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
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
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
到的某些
困难,获得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
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
时改正。
(一)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
3
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教材除了在数与计算方面丰富了
内
容以外,在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内容。
(1)丰富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数感。
教材重视数概念的教学,并把它作为
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关数
概念的教学,不仅安排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如在认数教学中,仍然
教学数的基数
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增加了
感
受、估计数的大小,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等的内容,丰富了数概念的内涵,为培
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
(2)体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具体方法,经历从独立探索、
合作交
流到选择简便、合理方法的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作用:鼓励独立思考;
承认个体思维差异;允许自主
选择。)体现在:
1、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大多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
br>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
性。
2、例题中展示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
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
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
点。
3、逐步优化,让学生掌握“通法”“通则”。
4、不在出现计算法则。
(3)空间与图形。
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主要的目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传统的小
学几何教学偏重于图形的认识与相关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的“空间与图形”
是大力加强的内容,更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1、安排更了多的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不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了图形的认识以外的许多内
容,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
2、设计了丰富的探索性活动。
空间与图形的加强了探索性和实践性,实验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和实
4
践活动如拼组图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
构。
数
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
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
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
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使他们不
够严密的数学知识逐渐
系统化、结构化。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为数学知识的引入提供学生
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理解数学
知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通过设计学校运动
会和游园活动来学习
20以内的加、减法。 2.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
br>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设计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猫观鱼等童话故事,创设问
题情境进行教学。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
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
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br>式。为了体现这样的理念,实验教材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
和空间,使学生有
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例题和练习设计大多展示学生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情境。这些情境提示教
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组织数学活动,鼓励每一
个学生去探索数学,
学会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
br>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教材改变以往
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结论性的呈现方式,设计了丰富的、开放式
的探究活动,展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如解决问题的
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多种解法,不要求
模式化的解题过程;再如对传统的“计算
5
的法则”的
呈现,是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之后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的几条注意要点,而不再出
现文字概括形式。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
段课程内
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
教学
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4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12课时)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1—5的认识小和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
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
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复习………………………………………………………………2课
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8课时)
6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4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机动(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12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
时
十、总复习(4课时)
7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2
3
4
9.1—9.7
9.10—9.14
9.17—9.21
教 学 内 容
准备课(2课时)位置(2课时)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1—5的认识小和加减法(2课时)
5
9.24—9.28
认识图形(一)(2课时)
6
7
8
9
10
11
12
10.1—10.5
10.8—10.12
10.15—10.19
10.22—10.26
10.29—11.2
11.5—11.9
11.12—11.16
放假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课时)机动(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2课时)
13 11.19—11.23
数学乐园(1课时)机动(1课时)
8
14
15
16
17
18
19
11.26—11.30
12.3—12.7
12.10—12.14
12.17—12.21
12.24—12.28
12.31—1.4
认识钟表(2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2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4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4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2课时)总复习(2课时)
总复习(2课时)复习(2课时)
复习(2课时)
八、教研专题:
题目:数学练习度研究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学期初,学习相关理论,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学期中,两人交流学习体会,互相补充,达到资源共享。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
第四阶段: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反思。
第五阶段:学期末,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作出阶段性小结。
九、本组教研活动:
第一次:9月 加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10月
认识图形
第三次:11月 11~20各数的认识
第四次:12月
钟表的认识。
第五次:1月 定出期末复习计划。
每个单元重点研究内容:
第三单元 加法的初步认识 9月中旬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0月中下旬
9
第五单元 10的认识
11月初
第六单元 11-20的认识 11月底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2月初
第八单元 9加几 12月中
十、一年级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1)班
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31人,整体情况较稳定,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课堂
上
能够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够完整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有个
别学生的学习
习惯不好,课堂上也总是坐不住,集中精力的时间较短,话语表达
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
个别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如:王天雨),
应及时给予辅导,耐心帮助,热心鼓励等,以求让学生提高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2)班
一年级(2)班共有学生32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
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
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习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
、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不能完全集
中。班中有个
别男生,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
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如:卓维煌,张
吉源,李正和,张博皓),要加大和家长
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10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一、内容分析
单
元
课标要求
小节 例题及知识点 (注明:课标对本年级这一内
容的要求,具体阐述)
第
一
单
元
准
备
课
比多少
准备课
“美丽的校园”主题图:
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
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
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
感。
比多少
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能用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初步
建立数感。
二、单元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学生通过操
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
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单元重点
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点数。
11
四、单元难点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五、单元说明
这是学生入
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
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
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
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
到校,要尊
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
物的
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的活动,初步感知10以内各
数。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
种,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
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
数,为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本单元教学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观察
和语
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
兴趣。
2
.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
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
br>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
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
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要尽可能让每个
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
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
可以对以后的教学进行铺垫,找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掌握学生的
发展空间有多大。
六、单元课时安排
数一数……1课时
比多少……1课时
12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材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数“美丽的校园”中事物的个数,了解学生的数数过程和数数方法。
2.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上学,爱老师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计数“美丽的校园”中事物的个数,了解学生的数数过程和数数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10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学生描述看到的事物
1.出示主题图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所美丽的小学,去了解一下校园生<
br>活。(课件显示:美丽的校园主题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叙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里有许多小朋友;有一
群小鸟在天上飞;我看到
一位老师……)
过渡:老师听见有的同学说“看到一位老师”,说得真好,表达得真清楚,
谁
能像他这样再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13
二、通过计数“美丽的校园”中事物的个数,了解学生的数数过程和数数方法。
1.
计数图中的数量
你们看懂的这些,哪些可以用数来表示?
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种物体有
几个?先自己数一数,再用和同小组的同学互
相所以说。注意:你说我听,我说你听
学生观察
交流。(一共有4个垃圾桶;我看到有2个单杠;那里有7只大雁;
国旗上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教师随着学生说,随着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了解学生的数数方法
同一数量的事物不止一个,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并反复问,还有数量是
( )的吗? 当学生说到个数较多的(7~10个)事物时,教师提问:他数的对吗?我们
也一起数一数验证一下
。
3.认读1~10各数
(1)按顺序读1~10各数。
(2)看书4~5页。
(3)打乱顺序指读。
4. 多媒体出示1-10相应数量的事物图。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用手指指着对事物进行“点数”。(做二、三个即可)
学生自己点数。同学之间点数。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数数身边的物体。
(1)数数文具盒里各种学习用具的数量。
(2)数数教室中各种物体的个数。
2.数数游戏:
(1)数数接龙(8前面的数、5后面的数……)
(2)花样数数(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单数数、双数数、单数倒数、双数倒数……)
(3)猜数游戏
14
四、课堂小结,体会学数学的意义。
通过大家一起数数,我们发现在物体的前面加上数量,用数学知识可以把事
物描述得更清楚具体。
学习效果测查题:
①
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认读;举身边的实例,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这个数表
示。
②
数出教室某种物体的个数;找相对应的数字卡片。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第2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
比多少 教材6~8页
练习一
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摆一摆的游戏,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符号化
思想。
3.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比一比、摆一摆的游戏,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两种物体数量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0个○、10个△、10个□、10根小棒、主题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谈话:三只小猪去帮助小兔盖房子了。(课件出示:比多少主题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我们昨天认识的数吗?
学生观察并数数。
随着学生说,教师把相应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通过比一比、摆一摆的游戏活动,感知“同样多”“多”“少”
提问:同学们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它们都一样吗?
1.比一比
学生从中挑出两组数据,说说数量的多少。
16
(例:有4只小兔,4块砖,小兔和砖一样多。)
提问:谁有好办法,一下让我们看出小兔和砖的数量一样多?
学生在黑板演示。(把小兔和砖的图片一个对着一个摆好;连线;用两只手指)
引导:你看,
像这样把小兔和砖一个对着一个摆好,一下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这样比较多清楚啊!
小结并
用手势表示: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着4块砖,没有剩余,
我们可以说小兔和砖同样多。
引导学生试着用语言叙述两组数量的关系。
提问:你还能比一比其它的数量吗?
(例:有3个苹果,4个萝卜,萝卜比苹果多。)
提问:他说的对吗?大家用我们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谁表示得最清楚?
要求:用○表示苹果,用△表示萝卜。
2.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摆,并交流比较的结果。
提问:为什么说萝卜比苹果的数量多呢?
学生到黑板演示说理由。
小结并用手势表示:我们把苹果和萝卜一一对应后,发现前面是苹果
和萝卜同样
多的部分,萝卜还多余1个,这就说明萝卜多苹果少,我们可以说萝卜比苹果的
数量
多,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会用苹果比萝卜少叙述。
3.画一画
任意挑选两组数据,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体,动手在纸上画一画,比较数
17
量的多少。
4.说一说。
观察教室里的事物,说一说数量的多少。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在比较
的时候,可以把比较的物体
一个对着一个,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对应。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同桌合作,边摆边互相说一说。
①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②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比他多或比他少。
2.书上练习
(1)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用连线的方法比较多少。
(2)题:观察,两端对齐,但疏密不同,排得密的比排得疏的多。
(3)题:大小相同的两个盒子,第一排同样多,观察第二排直观判断。
18
(4)题:交流多种比较方法。
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
: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
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
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
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
子同样多。
学习效果测查题:
1、比一比、说一说,谁多谁少?
2、
19
3、
()和()一样多,()比()多,()比()少,()最多,()最少。
【板书设计】
比多少
一一对应 ( )和( )同样多
( )比( )多
( )比( )少
20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
1、内容分析
单
元
课标要求
小节 例题及知识点
(注明:课标对本年级这一内
容的要求,具体阐述)
P14-16 主题图
(1)
数数:教材中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
事物,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而且这
些事物都是从主
题图中抽取出来的。
(2)认数: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
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
能知道每一个
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P17 比多少
(1)分类:图中小
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
第
三
单
(1)1
——5
的认识
置的,我们先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
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
(2)渗透了
统计的思想:统计出数量,然
后再比较数的大小。并且在这里,给学生
出示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让学生认识。
(3)引出第一批数学符号“=”“>”“<”:
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
>”“<”来
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
P20 第几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
“排队买票”
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
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
顺序。
P21 分和合
(1)4的组成:借助操作帮学生认识4以内
能认
、读、写万以内的数,会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顺序和位置。
能熟
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
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
认识符号<,=,>的含义,
能
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
内数的大小。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顺序和位置。
元 和加减
法
21
数的组成
(2)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
P24 加法的初步认识
(1)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
(2)再通过过程图进一步说明加法的含义,
(
3)最后通过操作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帮
助学生列算式。
P25 加法
(1)体会加法含义
(2)渗透算法多样化
(3)体会数的组成的方法的简便性
P26 减法的初步认识
(1)情景图是加法认识的延续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从总数里
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P27 减法
(1)体会减法含义
(2)渗透算法多样化
(3)体会数的组成的方法的简便性
P30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
(2)0
的认识
和加减
法
可以用0来表示;
(2)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
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
进一步熟悉数的顺
序。
(3)0的加减法。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
来计算。
内的加减法。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
的意义。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
的意义。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单元目标
1.使
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
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2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
等于)来描述
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
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单元重点
1.正确读、写5以内各数。
2.认识“>”、“<”、“=”的含义,会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数
的大小。
3.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5.理解求和、求剩余问题的数量关系。
4、单元难点
1.正确,匀称的写好5以内各数。
2.熟记数的组成。
3.能够区分第几和几个。
4. 0表示起点。
5、单元说明
学生分
析:根据以往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数数、认数、读数已经掌握。
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清楚的区分几个与
第几个到底有什么区别,不会用“>、<、
=”来表示两个量的多少。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的时
候,大部分学生能
够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加法或用减法来计算还不清楚。 本单元所处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
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
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
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
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3
本单元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
数小,抽象程度较低,
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
br>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
儿童的认知规律
,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
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
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本单元的纵线结构
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
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
散写数字的
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
字的
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
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
握5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
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
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
,同时以
醒目的标题摆放在可爱的“毛毛虫”身上呈现给师生。如第15页让学生经历数
物体的
过程抽象出1~5各数;第16页从教学2的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
24
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
在第
17页以“比多少”为标题、第20页以“第几”为标题、第21页以“分与合”
为标题,
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
数的组成的教学。
(4
)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
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
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因此,教材中采取适
当渗透的办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
感性认识。这样既可
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例如,在数数时,实质是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
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
的一、二、三……一一对应(进行数数),指到最后一个元
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
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又如,
在第17页引入“比多少”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
儿童能接
受的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5)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
认数和加、减计算出现三角
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
某
些图形的特征。例如,认3和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
步看到三角形
有三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
(6)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为了让学生在
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
与之相适应的儿童生活情境,便于儿童在具体
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
会数学的价值。如学习1~5各数的认识时,教材呈现一幅农家院图,
让学生通
过数喜爱的动物,抽象出1~5各数。又如,通过让学生看第20页的排队购票图
和“
全家福”照片,理解序数的意义。
(7)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
的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等
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尊重
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
多样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
就充分体
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例如,计算4+1=?时,教材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3种
25
不同算法:有一位是用“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的(1,2,
3,4,5);还有一
位是从一个加数“4”开始数,添上1个一得5的;另一位体现了较高一个层次<
br>的思维水平,根据数的组成(4和1组成5)算出得数,三种算法体现了学生的
不同心理特征,也
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都得到认可。又如,计算5-2=?
时,教材也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3种不
同算法。不管哪种算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
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
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
、0等数字时,拐弯
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
写数字,养成书写认
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
教学时,教师应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
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数。例如,教材在第16页设计的一个
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来
表示数“3”;
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两边
的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
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
感和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
提倡
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
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
维水平。如前面提及的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
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
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
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
.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
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
26
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6、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14页——16页
第二课时:1——5的认识 17页——18页
第三课时:练习课 19页
第四课时:1——5的认识 20页
第五课时:1——5的认识 21页——22页
第六课时:1——5的认识 23页
第七课时:1——5的认识 24页
第八课时:1——5的认识 巩固练习
第九课时:1——5的认识 26页——27页
第十课时:1——5的认识 28页——29页
第十一课时:1——5的认识
30页——31页
第十二课时:1——5的认识 32页——33页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27
教学内容:P14-16 主题图,例题
教学目标: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顺序,能够认、读、写1-5各数。
2.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
学生大胆交流,建立初步的
数感,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利用“农家院”的主题图,让学生初步感知
“用数学”的快乐,渗透人与自
然要和谐共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通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抽象出数。
2.掌握1-5的数序。
教学难点: 1.有序观察主题图
2.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1-5的数字卡片和点子图
学具: 1-5的数字卡片和磁珠,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现实中抽象出1-5各数
1.创设情境
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农家院吗?(出示P14-15页主题图),你们看,农
家院里多热闹啊!
提问:请你认真观察,图里都有什么?分别有几个?
渗透:慈祥的老奶奶家里养了很多可爱的
小动物,还有很多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们一起生活的很开心,人和动物、植物可以一起生活的很和谐。
2.学生汇报
提问:我们在说数量时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先说数量少的,再说数量
多的。这样不易丢也不易漏。现在谁能按一定的顺序完整的说一说这幅图中都有
什么,分别是几
个?
要求:学生边说自己看到的,教师边把实物贴出来,有几个贴几个。
3.指导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想一想
28
提问:图上画了1只小狗,1位老奶奶,这些事物的数量我们都是用几来表
示的?
2只鹅,2个盘子,2个篮子,用几来表示?
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用几来表示?
什么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呢?
什么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呢?
要求: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把数字板书出来,同
时让学生自己
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依次摆在桌子上。
小结:原来虽然事物不同,但是只要他们的数量相同,我们都可以用同一个
数字来表示。
过渡
:刚才同学们从数的角度去观察了这幅图,我们发现这个农家院中藏着这么
多的数,你们真了不起!
4.操作练习
(1)你能拿出数量是1的小棒吗?
请拿出数量是2、3、4、5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请同学到实物投
影下摆一摆)
(2)说一说,你用几根小棒摆了一个什么?
(3)刚才,同学们能用小棒表示出1——5各
数,真棒!除了小棒,你还能用其
他方式表示1——5各数吗?(书本、铅笔、手指头……)
想一想,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出示和老师苹果一样多的其他东西吗?
5.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你能说说教室里的哪些事物的个数可以用1、2、3、4、5来表示?生活中呢?
二、动手操作,感知1——5各数的顺序
1.计数器感受1—5的顺序。
这是计数器,先拨好1个珠子,这是几个珠子?用几表示?
1添上1是几?2添上1是几?3添上1是几?4添上1是几?
方法:可以师生共同操作,也可以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29
小结: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上1就是下一个数。
2.小圆片感受1—5数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4、5的来源。
3.整体感受数序。
给这些数排排队你会吗?你为什么这么排?
你会用计数器边拨边说吗?请学生到前面边拨边说。
1的后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5和3中间的数是几?
4.游戏。
猜数游戏:这个数在3的后面,可能是几?这个数在2的后面,4的前面,
可能是几?
三、观察范例,指导书写。
1.教师演示
刚才我们看到的数字卡片上的数都是印刷体,我们平时写的时候要写手写
体。
老师逐
个演示1——5的写法,边指导边带学生练习,老师在演示时要注意
把从哪里起笔,从哪里拐弯,在哪里
停笔演示清楚。
快来观察观察和这些数,你觉得他们都像什么?你觉得这个数怎么写就漂亮
了
?教会学生形象记住数字的方法。
2.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练习:16页
四、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做第16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2.做第18页1、2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找一找生活中的1、2、3、4、5,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0
(依次感知3、
1——5的认识
1—5对应的图片
1 2 3 4
5
课堂检测:
数一数,妈妈给我买的
水果每种有多少个?
第二课时 比多少
3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
过复习1—5的认识,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
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
和作用。
2.让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通过小猴分水果的过程,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
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
学具: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
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
跑到
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
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
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
德。)
32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比较2、3、4的大小。
1.想一想哪一种水果够吃?哪一种水果不够吃?
①3只猴和3个桃的数量同样多
②3只猴比2根香蕉的数量多
③3只猴比4个梨的数量少
2.操作
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的?(
学生可能会从数的排列大小关系的
角度来分析,也有可能会通过摆学具的方法进行思考)
每个
学生尝试用学具摆一摆,老师引导学生摆出P17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
从直观理解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抽象出数学符号和式子。
①3只猴和3个桃的数量同样多,数学里可以用“3=3”来表示
②3只猴比2根香蕉的数量多,数学里可以用“3>2”来表示。认识“>”
③3只猴比4个梨的数量少,数学里可以用“3<4”来表示。认识“<”
4.读一读,比一比,记一记。
(1)“3=3” 、“3>2”、 “3<4”读作什么?
(2)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怎么记住“<”“>”
“=”?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
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不看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刚才,我们看图用
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了两个数的大小,同学们真了
不起,现在开始再想想,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出
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试一试:
怎么比较出3和4的大小。
学生已经学过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方
法:点子图,1-5的排列顺序,3添上
1就是4,所以3<4
33
6.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如果又跑过来1只小猴,那么桃子、香蕉、梨够吃吗?
想一想:1只小猴每种水果吃1个,够不够?用手势判断,够吃的用“√”,
不够的“×”表示。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
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
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揭示课题:比大小
今天我们利用比较数量的大小,解决了小猴吃水果的问题,大家真棒。
三、知识运用
(一)做一做
1.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1题,集体订正。
2.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2题,集体订正。
(二)做教科书第18页练习三第3题。
1. 小组同学互相说图意,小狗和小猫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什么关
系?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什么关系?
(三)做教科书第18页练习三第4题
。
1.有几头大象?你还想数什么?
2.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比多少)
(四)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
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
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34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 = 3
3 > 2 3 < 4
等于
大于 小于
课堂检测:
﹥ ﹤
=
第三课时 练习课
35
教学内容:教课书——第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练习,使学生感知自然数
序数的含义,认识符号“<”、“>”、“=”,
知道他们的含义,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的数的大小。
2.通过看一看等数学活动,建立学生的符号感。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感知数序会比大小
教学难点:观察找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
“<”、“>”、“=”和1—5数字卡片
学具: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1—5的含义。
1.数字1—5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只要数量是几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2.练习:第19页练习三——第5题
二、复习1—5的排序。
1.每人拿出1-5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1—5。
三、比多少。
1.怎样比较1—5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呢?举例说明。
(一一对应;两数的关系;)
2.练习:第19页练习三——第6题(画好虚线)
36
第19页练习三——第7题(填完后读一读)
第19页题习三——第8题(认真观察,有什么规律,然后填数。)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汇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3.发散练习。
第19页练习三——思考题
提问:认真观察,谁能介绍这幅图的意思呢?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四、小结: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 2 3 4 5
含义 数序 比多少
课堂检测:
《黄冈作业本》——
第四课时 第几
3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会区分“几个”和“第
几个”。
2.通过看一看等数学活动,建立学生的符号感。
3.创设“排队买票”的情境,使学生感知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
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情景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会区分“几个”
和“第几个”。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第几和几个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排队做一些事情,大家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要排队吗?
(等车、买票等)
为什么要排队呢?(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养成排队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排队买票的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来解决。
出示20页主题图。
2.认识第几。
(1)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了?(学生可能说出一共有5个人排队买票,紫衣
服的阿姨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二,叔叔排在第5等等……)
提问:你为什么觉得紫衣服的阿姨是第一个?(人们的脸都朝向前边,所
以紫衣服的阿姨排在第一个。)
小结:脸朝哪个方向,那边就是前,从哪开始数。
38
(2)数字5在这幅图中表示什么?(5表示5个人,也可以表示数数排在第5
个这个位置。)
(3)揭示课题:看来,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顺序,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用数表示顺
序——“第几”(板书:第几)
(4)你还能说出其他人排在第几吗?
第1、第2、第3、第4、第5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不同位置、都表示的
是一个位置上的一个人。)
小结:第几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某一位置上的一个物体。
(5)如果穿紫色上
衣的阿姨买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再请你数一数,现
在一共有几个人?其他的人各排第几?
小结:看来一个数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顺序。
三、课中游戏,巩固“第几”的知识。
1.全班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如:XX组的同学注意了:
①从前往后数,第2个同学起立
②从前往后数,前面2个同学起立
……
小结:“几个”、“第几个”要分清,“几个”表示数量,“第几个”表示
顺序,例如共2个表示2个人,第2个是1个人。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20做一做的1-2题,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几
5个 第5个
个数
课堂检测:
39
排队的一共( )个人,
排第( )个,她前面有(
)个人,她后面有()
40
第五课时 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在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中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初步的
迁移类推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序地熟记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4朵红花、5个圆片、5根小棒、1——5数字卡片
学具: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1)猜想
把4朵红花分成两堆,猜一猜:可以分成几和几?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板书:几和几)
(3)验证
科学家进行猜想后,都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今天,我们就要做一次小小科学
家,拿出4多红花分成两堆,验证同学们刚才猜的对不对。
(4)汇报
谁能有序地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汇报时,可以引导学生边摆边说,先把4朵红
花摆成一排,然后,一边
向左移动1朵红花,一边口述:4可以分成1和3,接着,再一边向左边移动1
朵红花,一边口述:4可以分成2和2,最后,再一边向左边移动1朵红花,一
边口述:4可以
分成3和1.
41
(5)边摆边说
你们会像他们这样边摆边说吗?请全班同学把4朵红花摆成一排,我们一起
边摆边说。
(6)板书分解式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刚才分的过程
4
4 4
∧
1 3
也可以简单写成
∧
2 2
∧
1 3
2
2
3 1
∧
3 1
4
(7)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从上往下读,可以读作:4
可以分成1和3,从下往上读,就
可以读作:1和3组成4
②学生练习读一读,先读分解,再读组成。
(8)观察
4朵红花分成两堆(两堆都有),有几种分法?
比较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9)记一记
你打算怎么记住它们?(可以按顺序记,也可以先记一组再反过来)
过渡:同学们,你们今天像小科学家一样,大胆的进行了猜想、验证、交流,
得出了4的组成与分解,真
了不起!
2.教学2、3的组成
(1)猜想
猜一猜: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同桌交流。
(2)验证
42
操作小棒,验证同学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老师巡视、辅导
(3)汇报
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教师有序地板书
(4)读一读、记一记4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5)找规律
数一数:2、3、4的分解各有几种?他们有什么规律?
小结:刚才,大家积极开动脑筋,观
察比较后发现:2的分解有1种,3的
分解有2种,4的分解有3种。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式子,我们还发
现:左边的数
如果是从小到大写,那么右边的数就是从大到小写。
3.教学5的组成
(1)尝试
根据2、3、4的分解规律,你能猜出5的分解有几种吗?
你能有序的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吗?如果现在想不到可以借助你手里的
小棒来摆一摆。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有序或者分组汇报5可以分成几和几,老师随时板书
①有序写
②分组写
(3)判断
请全体同学手势判断:“5可以分成几和几?”同学们汇报的对不对
(4)读一读、记一记5的分解与组成
(5)小结
刚才,我们能根据2、3、4的
分解规律,找出了5的分解有4种,并学会了
有序的把它们记住,真棒!
二、课间游戏,巩固2-5的组成。
1.对口令
老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要求能和老师出的数组成5。
43
2.猜一猜
同桌用2-5个圆片玩“猜一猜”的游戏。
游戏规则:
(1)先告诉同桌,两只手中一共拿了几个圆片
(2)再给同桌看:一只手中拿了几个圆片
(3)请同桌猜:另一只手中拿了几个圆片
三、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21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P22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几和几
4 4 4
∧
∧∧
1 3
2 2
3
1
2 3 3
∧
1 1
∧∧
1 2
2 1
5 5
5 5
∧
∧∧
1 4
2 3
3 2
课堂检测
1.
∧
4 1
44
5
1
2
4
4
2
1
3
2.找朋友 (组成5)
2 4
4 3
3 1
3.填数
5 4 5
4 5 3
( ) 3 2 ( ) 1
( )
1 2
( )2 (
)( ) 1
45
1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在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中,培
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初步的
迁移类推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序地熟记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一起学习了2——5数的组成,今天我们一起来复
习这个知识。
谁能有序的说说2、3、4、5有几种组成方式,分别是什么。
二、练习巩固:
1.第23页——1题
要求:认真读题,标出重点字。
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区别:4只和第4只的不同。
2.第23页——2题
要求: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什么了?(不给问题)
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注意:隐藏条件(从第1个到第5个,说明有5个娃娃。)
利用5的组成,露出3个,遮住2个。
3.第23页——3题
要求:认真读题,说一说题意。
注意:“同样多”的意思
说一说为什么不能?你是怎么想的?
46
4.第23页——4题
要求:认真看图,说一说题意。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样拔河不公平?怎样做就公平了?你是怎么做的?
注意: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在分剩余。)
小组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4只和第4只
隐藏
同样多
分剩余
课堂检测:
《黄冈小状元》——
47
第七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理解求和<
br>问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角度观察
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1.理解求和问题的数量关系
2.多角度的观察一幅图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5个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个气球与1个气球放到一块儿。
这幅图什么意思?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 )3 ( )5。
48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把3个气球与1个
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也就是求
一共多少个气球。(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
(1)谁能说说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合并)
(2)你能用画一画或摆一摆的方法,把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表示出来吗?
展示:你是怎样画的?你画的是什么意思?
(3)教师小结: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这两部分
合并起来,也就是求一共有多
少个,在数学中我们用加法计算,符号“+”表示合并,教师板书“+”,
板书
3+1=。
你能说说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吗?(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求一
共用加法计算)
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合并)
(4)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
回答的基础上教师
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板书:3+1=4
说一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再说说算式的意思。(反复说)
(5)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求
一共多少
个气球,用加法计算3+1=4。(板书:加法)
(6)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7)举例:你能说出生活中可以用
3+1=4来表示的加法例子吗?
49
3.
小圆片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学生操作,左手拿2个圆片,右手拿 2个圆片。
请你演示
,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学生演示把两个手中的圆片合
在一起,老师把点子图贴到黑板上)
刚才,同学们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就是把两只手里的圆片合在
一起。
现在再考考你们,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你们还会用算式表示吗?
板书:2+2=4
说一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完成P24 做一做。
要求:认真观察图,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总结提高。
观察这些图和算式,想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用加法计算)
为什么都用加法计算?
小结:像我们刚才操作的那样,把
两部分物体合在一起,算“一共是多少”
都可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板书:加法
)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板书设计:
加法
3 + 1 = 4
2 +
2 = 4
加号 等号
50
课堂检测:
51
第八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
、演示,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算法的过程,会用自己
理解的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
的加法,并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
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2.通过学生操作
、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
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
、演示,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算法的过程,会
用自己理解的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
的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 圆片、小棒各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5以内数的组成
1.师生玩对口诀的游戏
老师报出一个数,手指出一个数,再让学生出一个数,要求与老师手
指出的
数组成老师口中报出的数。
2.生生玩对口诀的游戏
学生对口诀的过程中,
老师巡视,对游戏开展得好的小组鼓励,及时处理学
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3.实投展示。填一填
3 ( ) 5
( ) 1 1 4 ( )( )
抢答,尤其是最后一题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把几种方法都说出来。
52
二、探究新知,教学3+2=5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参加?
课件展示动画情境。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变化,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同桌说
一
说,好吗?(课件展示,有3只松鼠,又跳上来2只松鼠。)
(2)根据这一情景,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
思考:求树上一共有多少只松鼠?你知道用
什么方法表示吗?怎么列算式呢?
板书:4+1=5
(4)你能说说这个算式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吗?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于5,得数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2)先同桌之间说说个人的想法,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各种算法。(数、从3接着数、组成)
3.师生评价,总结提炼。 <
br>根据学生提出的多种方法,教师设问:这一道题有这么多的算法,说明我们
每一个同学都动了脑筋
,老师也感到非常高兴,那么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
一种方法?请你轻声的告诉你的同桌。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们不看图,不用数数,也不摆学具,想想能用什么方
法直接计算出4+1=5,
又最简便呢?
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进行计算,使学生逐步脱离直观操作,能
进行口算。
4.小结:看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5.联想发散。
你们能说一说生活中能用4+1=5表示的事例吗?
53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P25 做一做第1题。
(1)利用课件展示几只小猫动态活动的情境。
左图:先有4只小猫在玩皮球,又来了1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在玩皮球?
学生列出算式
(2)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1=5
说一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出得数的?并引导思考:
不看图,不数实物,
你能直接算出3+2=5的得数吗?
右边的小猫处理方式同上
(4)仔细观察和比较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渗透交换加数位置,和不
变)
2.P25 做一做 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在下面摆,教师巡视并个
别指导,然
后指名几个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摆法,学生说,教师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给学生
一个
直观的印象。
(2)口头列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3)在书上填得数
3. P25 做一做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鼓励学生用
自己理解的方法想得数,集体订正时,指名说
一说是怎么算出得数的。(教师启发引导:像这样没有图,
求两个数合起来是多
少,用什么方法想得数比较方便呢?)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四、寓教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的活动
1.要求:为“每一片绿叶”上的算式找到对应的答案,即“红花”。
2.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哪个组找到的答案最多,设计出的花
的图案最美。
3.学生互评:给胜出的小组奖励。
54
五、归纳总结,小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请你回家后
,把今
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再和他们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提个数学问题,并想
办法解决
它好吗?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加法
3+2=5
4+1=5
55
第九课时 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理解减法
问题的数量关
系,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会用自己
理解的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
的减法。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角度观察
的能
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经历优化算法的过程,体会用数的组成来
计算的简便 。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体
会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
2.多角度的观察一幅图
教学准备:
教具:磁贴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感知减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手里共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反复播放几次。
(1)小组交流:这幅图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从4个气球里飞走了1个,还剩3个。 <
br>(2)教师说明:4个气球里飞走1个,就是从4个气球里面去掉1个气球,也
就是求还剩几个的
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3)只给飞走的图。
56
小组讨论什么意思?(一样)
注意:从几个气球里飞走了1个。
二、理解减法算式含义。
1.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
(1)谁能说说怎样求还剩有多少个气球呢?(去掉)
(2)你能用画一画或摆一摆的方法,把求还剩多少个气球表示出来吗?
展示:你是怎样画的?你画的是什么意思?(虚线表示去掉)
(3)教师小结:从4个气球中
去掉1个气球,也就是求还剩多少个,在数学中
我们用减法计算,符号“-”表示去掉,教师板书“-”
,板书4-1=。
你能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吗?(知道一共有多少,去掉其中一部分,
求
剩下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求还剩用减法计算。)
减号表示什么意思?(去掉)
(4)引导学
生算去掉1个后,还剩多少个?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4。
板书:4-1=3
说一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强调:飞走的1个气球是
从几个里面飞走的)
再说说算式的意思。(反复说)
(5)教师小结:从4里面去掉
1还剩3,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个,“从一个
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来
计算?(板书:减法)
(6)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
(7)举例:你能说出生活中可以用
4-1=3
来表示的加法例子吗?
2.在练习中继续理解减法的含义。
57
(1)第26页——做一做
要求:认真观察每一幅图,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注意:从几个里边去掉了一部分。
问题:说一说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在具体问题中,理解算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动画演示:画面出现5只小松鼠,走了3只。
这个动画里发生了什么事情?(5只小松鼠,走了3只)
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
问题:还剩几只?
(2)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5-3=
2.交流算法,适时优化。
(1)交流算法
你是怎样算的?有不同的吗?(老师认真听给与指导)
①从5倒着数,5、4、3,还剩2只。
②利用数的组成,5可以分成3和2,走了3只,还剩2只。
③3加2等于5,所以5减3等于2。
(2)优化算法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数的
方法、或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和想加法算减法
几类,你喜欢哪些算法?
在题目中体会哪种比较方便5-2= 5-1= 5-4=
3.应用算法,充实体验。
(1)看一看,算一算。
出示P27
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后,再让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并说说自
己是怎么算的?
58
学生算完两道题后,教师问:“发现什么了吗?”
(使学生能够体会到4和
1组成5,从5里面去掉1还剩4,从5里去掉4还剩1)
(2)划一划,填一填。
出示P27 做一做第2题。
说一说第1幅图的算式和图的意思,自己独立算再集体订正。
(3)涂一涂,填一填。
出示P27 做一做第3题。
说一说第1幅图算式和图的意思,自己独立算再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黄冈作业本》
五、课堂小结,收获提高。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回家后向爸爸妈妈提出几个类似的
数学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减法
4 - 1 = 3
减号
5 – 3 =2
课堂检测:
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
59
第十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
教学准备:13张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1)出示P28第1题第一幅图。
问题: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左边1把扇子,右边3把扇子,求一共
有几把扇子?)
强调: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求一共)
问题:谁能列出算式呢?2+1=3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第二幅图。
问题:你能向你的同桌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这道题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复习减法的含义。
(1)出示P28第3题第一幅图。
60
问题: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原来有2只小羊,去掉1辆,还剩几辆?)
谁能列出算式呢?2-1=1
你为什么用减法来表示呢?
(2)出示第二幅图。
问题:这幅图什么意思,你能向同桌介绍一下吗?
这道题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出示P29第6题、第8题。
要求:小组合作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4.出示P28第5题
要求: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思。
方法:先集体讨论,再独立做,最后展示。
二、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出示1+3= 5-2=
谁会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比一比谁做的快。
做P28第2题、第4题,做完后订正答案。
做P29第7题,做完后订正答案。
做P29第9题,做完后订正答案。
三、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法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进行表演。
2.一半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算式,告诉他们这是一张车票,黑板上有
5辆车,要对号上车。
其余学生做评委。然后交换。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1
板书设计:
加、减法复习
含义 计算
课堂检测:
《黄冈作业本》——
62
第十一课时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具体情境中体会0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
(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完桃子。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
桃子。)
教师小结: 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
0)这个数字读
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
个数。
63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
br>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
5个,还剩0个。小华
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
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
得最好。 讨论后,指明4~5人
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
以表示没有。0还可
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
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 (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3.生活中哪里还见过0。(介绍0分界的作用)
课件出示:温度计
问题:你们知道温度计上的0表示什么吗?
冰和水混合在一起的温度就是0摄氏
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我们称零上,
这个温度一下我们称零下。所以0还可以表示分界。
(以上这一部分,可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介绍给
他。)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
圆行。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64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1)“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
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
的加、减法。”
问题: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
怎样列式?
2-1=1
问题:吃2个呢?
怎样列式算式?2-2=得几?为什么?
(2)看小鸟图列式计算。3-3=0为什么?
(3)练习:4-4= 2-2=
5-5= 1-1=
小结: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1)出示青蛙图。
问题: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
怎样列式?
算式:4+0=得几?为什么?
(2)练习2+0= 3+0= 5+0=
小结: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65
问题: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1页——第1、2、3、4题
要求:认真观察图意,把算式写完整,集体订正答案。
六、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
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
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
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
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
数加
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
教科书第31页——5
0 起点
2-2=0
3-3=0
4 + 0=0
5-0=0
66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5以内数
的相关知识、感受加法和减法含义之间的关系,
对比各种计算方法在加法和减法中的运用,加深对计算方
法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将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形成整合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结构美,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
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含义之间的关系,对比各种计算方法
在加法和减法中的运用,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
解。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3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数、比多少、第几和组成。
1.复习数数数、比多少。
出示第32页——1题
(1)认真观察这幅图,有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仔细数一数各有多少只?
(2)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可以做到不移不漏。(做标记一个一个的数,数后检
查。)
(3)2、3、4这3个数比较大小可以怎样比?
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4)练习:第33页——1题、4题、5题
小结:我们在数数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的做上标记数,数后要认真检查。
我们学过3个表示数字关系的符号, “ >” “<” “=”,我们怎样记呢?
2.复习数的组成。
(1)拍手游戏:组成5,我拍1,你排几?依此说完4、3、2的组成。
(2)第32页——2题
要求:先自己独立做,再订正答案。
小结:在组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67
二、复习加减法。
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教师先出示左手中有2块橡皮,
合上手后,再出示右手中有1块橡皮,合
上。问:“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把两只手放在一起,问:是这个意思吗?怎么算?
学生列出算式后,算出结果,教师带着学生回忆刚才的的过程,并把下图贴
在黑板上。
小结: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合并)
(2)教师先用双手捧出3块橡皮
,合上后,在出示左手中的2块橡皮,问:“你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
师先把两只手放在一起,再把左手拿开,举起右手,问:
是这个意思吗?怎么算?
学生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后,教师带着学生回忆刚才的过程,并把下图贴到
黑板上。
小结: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
(3)练习:第33页——3题
2、加减法计算的对比,深化理解。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33
第2题,然后同桌说说计算方法
(2)教师让学生说出得数,再说说怎么算的,从中比较数数、扳手指
、利用数
的组成计算一组算式的异同。
集体交流.订正。重点交流计算方法。
如提
问1+3=4,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想,因为1和3组成4,
所以1+3就等于4. <
br>再问:4-3=□,是怎么算的?(因为4可以分成3和1,所以4-3=1,或想
3和1组成4
,所以4-3=1,或想3加几等于4?3+1=4,所以4-3=1)
计算完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看看有什么关系?
68
如 3 + 1= 4
4 –
3= 1
渗透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数,就得到另一个数的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对所学算式进行整理。
(1)5以内数的加法练习
老师在黑板上画
,将数字卡片 放在
0 1 2 3 4 5 0
方格的下面,做口算:0+0,1+0,2+0,3+0,4+0,5+0;再把
放在上面做口算:
0
0+1,0+2,0+3,0+4,0+5;再将数字卡片1和2也这样放,分别练习加法口算.
(2)5以内数的减法练习
先比较数的大小
0 1 2 3 4 5
,找出这5个数中谁是最大
的?用最大的5分别减去小数,
老师说算式,学生结果5-4,5-3,5-2,5-1,
5-0,再用4减去比4小的数,4-3,4
-2,4-1……
(3)第32页——3题
①请你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律自己整理一下。
提问:说一说左面胡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是怎样排列的?
②任意指一指算式很快说出得数。
③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收获知识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复
习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标记
第几
组成
比大小
加减法
69
课堂检测:
1+1= 5-1= 1+2= 5-2=
1+3= 5-3= 1+4=
5-4=
2+1= 5-3= 1+4= 5-4=
2+3= 4-3=
3+1= 3-1=
70
第四单元
单元分析
一、内容分析:
单元
第
四
单
元
认
识
图
形
做一做2、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
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
小节
例题及知识点
课标要求
立体
活
动一: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让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
图形
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
的认
识
做一做1、让学生滚圆柱、推长方
体、搭积木、转球、摸球
直观的辨认、区别
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
用,感性的、初步的了
解各种立体
图形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平面和曲
面的区别
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
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二、单元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
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重点
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四、单元难点:
1、圆柱体和球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2、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五、单元说明
71
《标准》指出,“‘空间
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
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
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
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
始,
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部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
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
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
以把立体图形的
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六、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72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实践,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并能够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也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圆柱体和球的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分。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装满各种立体图形的一个袋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吗?那老师要讲游戏的规则了,
你们要认真的听。
现在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现在把
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
看一看,倒出来后就不要再动了。
好,现在听清老师的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 感知物体的形状
1.看一看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开始进行操作,仔细看一看究竟是什么东西?老师巡视。
2.说一说
小组汇报说一说这些物品形状分别是怎样的,(先在组内说然后每一个小组派
73
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说。)
3分一分
上面所有的物品中
,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
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4议一议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
地方是相同的?请同学们现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
的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是因为: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
柱子;一组是圆球的)
5.抓住学生说的比较关键的物体特征,来分别引出物体的概念(把正方体和长方
体同时讲解,
圆和圆柱一起来讲)
(1).认识球
现在来看看总是在你们桌上放不住,爱滚的那些物体。你们能给它们起个名
字吗?(球) 球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很常见,大家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了,那现在大家和老师
起来摸一摸球,看看有什
么特点,然后在你们的桌上滚一滚,每一个同学都感受
一下,谁来说说,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
往不同的地方滚动呢?
(因为它是圆的;因为它的面是曲的,面是光滑的……)
让学生体会
仔细考虑一下,你能想到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事物是球么?(玻
璃球、足球、篮球、地球仪、乒乓……
)
(2).认识圆柱体
刚才我们认识了球,但是还有一些物体,它们也能滚那么它们又是什
么呢?
(有的学生可能说出是圆柱体),那么为什么它们不是球呢?(它还有两个面)
活动:
圆柱体有光滑的曲面能够滚动,也有上下两个平面,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
面有什么特点,大家
拿起一个圆柱体来摸一摸。然后再桌上滚一滚。
总结:
74
先让学生来说一说(有上下两个平面,且大小是一样的,中间是光滑的曲面,
能够滚动。)
课件演示,上下平面是相等的
引导学生观察举例,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圆柱体的物
体呢?(杯子,
保温桶,饼干桶,桌子腿,灯管,棒棒糖的小棍、铅笔)
(3).认识长方体:
我们认识球和圆柱体,那么刚才同学说把这些长长方方的图形放在了一
起,
你们同意吗?这些物体尽管有不同的颜色、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有不同的用处,但
在形状上它
们是一样的,那么这些立体图形叫什么你们知道(可能有的知道叫长
方形)
现在大家和老师一
起拿起一个长方形来,自己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看
看你能发现什么?(每个面都是平的、一年级的
小孩可能还不回去摸,去感受,
老师要演示如何来摸)师:一共有几个这样平平的面呢?(6个)
活动:
推一推:让学生在桌上来推一推长方体感受他的面是平的,
数一数:你们怎么知道是六个面呢?谁来数一数。(数的尽量要求孩子要有顺序)
那么这六个
面有什么特点你们能知道吗?(对面相等)(难,孩子可能说不出来,
老师引导孩子明白)
课件演示长方体对边相等
(
学生再来感受,长方体有六个面,并能够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每一组对着
的面是相等的。)
小
总结: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呢?并说明你的理由(六个面、
每一个面是平的,对着的
面是相等的)。
引导学生观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课本、公共汽车、纸盒、砖头、门……
(4).认识了正方体
还有一个和它非常的类似的图形,就是刚才同学们说四四方方的那些图
形,
它叫什么你们知道吗?(正方形)
设问:现在我不明白了,我觉得这个图形也符合长方形的特点啊,都是六个
75
面,每个面都是平的,对面也一样啊。怎么它就不叫长方形呢?(每个面都相等)
得到每一个学生的认可后,做课件演示。
活动:
摸一摸:再让学生去感受正方体,摸一摸袋子里的正方形。
推一推:在桌上推一推,感受正方体的面是平的。
举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正方体的
物体呢?并说明你的理由(六个面、
每一个面是平的,每一个面是相等的)。
(纸盒、礼品盒……)
(5).简单介绍三棱锥,为下节课做铺垫
除了我们刚才学
习了的四个立体图形外,其实还有很多的立体图形,比如三
棱锥等等,我们就不一一介绍学习了,希望大
家课下能够自主学习、观察更多的
立体图形。
三、练习
1、老师从袋子里随便拿物体,学生说是什么形状
2、(1)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到
讲台来,把手伸进袋子里来摸,摸说特证,
让其他的同学来猜是什么立体图形。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来摸,其他的同学来猜是什么图形。
3、刚才老师考了
你们听力和反应力,现在我还想靠靠你们的眼力,我给你们
一幅图画,请你尽快告诉我,图中的机器人是
由多少个长方体,多少个正方体,
多少个球体和圆柱体组成的?p35 2题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这些形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到处可见,课上我们说了一部分,老师希望大家在课下能够多注意我们身
边的事
物,做个一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好孩子。
76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内容分析:
单
元
课标要求
小节 例题及知识点 (注明:课标对本年级这一
内容的要求,具体阐述)
1、6和7的数概念。(数数、数的顺序、
序数含义、比较大小、写数、组成)
2、
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
(1)6-7的认识和加
第
六
单
元
6-10
的
认
识
和
加
减
法
(3)10的认识和加
减法
(2)8-9的认识和加
减法
3、用有关8和9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
问题。(“一图四式”)
1、10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2、10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
(4)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
排上充
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
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
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8和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1、8和9的数概念
减法
3、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
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法计算方法(“一图两式”)。
二、目标单元: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
77
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
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
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
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
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单元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四、单元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
五、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
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
9的认识
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
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
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
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
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
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
中,
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
摆,引导学
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
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
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
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78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5)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建议。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六、单元课时安排: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9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
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
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
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培养学
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0、1、2、3、4、5(学生齐数)。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
2.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吗?猜一猜我
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二、新授课:
(一)教学数数
1、课件展示主题图。
电脑课
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
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
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
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
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
,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
80
导。)
3、汇报交流。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
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
把椅子,再数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小结: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
一数吧。(结合数数
的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清楚的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5多1是6,6多1是7。6比5多1,
7比6多1。)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4、小结: <
br>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学生,你能做到吗?我们刚
才按顺序数数的。在
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
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1、数一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81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
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活动:同桌互
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2、摆一摆: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汇报: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3、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室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
数量是7?”,
“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三)教学数序 1、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
是5添上1是几?6颗
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 )。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1、动手操作比较数的大
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
字卡片比较大小,并在两张卡片中间用写有符号的旗
帜表示出来。
82
教师与一名学生先演示两人的玩法
,然后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边比边摆,直
到将8张卡片全比好。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及时纠正、指导。
(表现好的同桌给予鼓励表扬)
2、反馈:指名学生汇报。
师:请同桌来比一比,说一说。哪两位先来?
生桌1: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师:说的很清楚,让大家听的很明白。
生桌2:我出4,我出6,6大于4,4小于6。
生桌3:我们出的是2和7,2小于7。
生桌4:我们拿出来的都是6,6和6是一样大的。
……
师:如果我先拿出6
〉( ),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呢?
学生思考。
师卡:看谁能一下子想出很多。
生:可以是0、1、2、3、4、5。
师:如果是( )〈
7,后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谁最大?
生:0~6。6最大。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点子图下的
5○6 6○7
6○5 7○6。
(五)教学序数
1、区分第几和几:请第一组第6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前面6个同学起立。
让学生观察分析,说一说第6和6个意义上的区别,明确序数的意义。
2、出示课本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
第4瓶。
83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3、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去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六)教学6、7的书写。
1、学生观察6、7,教师范写(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
“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右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
。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
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四、知识回顾,评价体验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2、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教学活动的表现。
五、练习:
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 ) 5 ( ) ( );
②号
5○6 6○7;
③号 ( ) ( ) 5 ( );
④号 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84
⑤号 6○5 7○6;
⑥号 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⑦号
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六、板书设计:
6、7
5<6
6>5
6<7
7>6
85
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
教学内容: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规律掌握6和7的多种组成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字6、7,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用到这些数字,
请你
打开书46页,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向我们介绍的“生活中的数字”(指名说说图意)
你在生
活中用到过数字吗?谁愿意向我们介绍介绍?
过渡: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用处可真是不小!今天我们
继续来了解我们的数字
朋友,你们愿意吗?看谁能把今天的知识学好!
二、复习
1、做5的组成游戏
师说1,一名学生说4,齐说:5是由1和4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的。
2、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6、7的组合。(板书课题:6、7的组成)
86
三、新授课:
(一)6的组成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6
1 5 2 4 3
3
2、看图,说说6的组成。
6是由5和1这两部分合并起来,5和1合并起来就是6。我
们也可以说:6
是由1和5这两部分合并起来,1和5合并起来就是6。
3、总结分法。
师: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还可以想到什么?(6还可以分成5和1)
(二)7的组成
1、师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
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
有几种分法?
学生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
7 7
7
6 1 5 2 4 3
6 6
87
师:
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提示:看到7可以分成6和1,你还
能马上想到什么?7可以分成1和6
)
2、说说7的组成。(集体说、指名说)
四、练习巩固:
1、游戏: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
个吗?
2、P481:方框里填几?为什么?
学生独立填数,订正时说明理由。
第一题:方框里填4,因为6是由2和4这两部分合并起来,2和4合并起来是
6。
五、总结:数的组成大家一定要熟练地掌握,这样我们口算时才能够又快又对。
六、板书设计:
6、7的组成
6 6 6
7 7 7
5 1 4
2 3 3 6 1 5 2 4 3
88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45—46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
得数。
2、熟练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练习(5以内加减法)
2、括号里填几?为什么?
( ) ( ) 6 ( ) 7
5 1 4 2 3 () 6
1
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二、新授课:
) 2
4 3
( )
89
(
(一)学习加法
1、三角图,问:左边有几个红三角?右边有几个黄三角?
师手势,把这两部分怎么样?合并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
列式:5+1=6
问:从右往左看,还可以怎样列加法算式?1+5=6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看到这幅图我们一下可以写出几个算式?
2、摆一摆:6朵花分成哪两部分?(分成4和2这两部分)
问:怎样列加法算式?4+2=6
还可以怎样列加法算式?自己试着填在书上。(指名订正)
3、想一想:3+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算一算:1+5= 2+4=
4+3=
(二)学习减法
1、投影出示:
1)指名说图意。(一共有7个三角,去掉1个三角)
2)问:“去掉”用什么方法?从几里面去掉1个?列式:7-1=6
90
出示:
1)指名说图意。(一共有7个三角,去掉6个三角)
2)问:从几里面去掉6个?列式:7-6=1
小结: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虚线圈圈住谁就表示去掉谁,用减法计算。
2、看图:
1)问:虚线把这7个三角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6这部分和1这部分)
2)师:虚线也表示“去掉”的意思,去掉哪部分呢?
(既可以去掉6这部分也可以去掉1这部分)
3)如果去掉6这部分怎么列式?7-6=1
如果去掉1这部分呢?7-1=6
小结:这幅图里包含几个意思?我们一下就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3、摆一摆:
一共有几朵花?虚线分成几部分分别是几?
一下可以写出几个算式?自己试着填在书上。(指名订正)
91
4、巩固练习:
看图:
1)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
2)指名订正:
5+2=7 7-2=5
2+5=7
7-5=2
5、想一想:6-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看图:
3 + ( )=( )
6 - 3 =( )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订正。
6、算一算:7-5= 7-6=
(三)口算练习
1、口算卡片练习6、7的加减法
2、P46做一做
要求:认真计算将结果工工整整地填写在方框里。(指名订正、改错)
(四)练习写算式
92
1)教师范写算式,注意:字迹要工整,数字和运算符号都占田字格的一半,
等号要用尺子。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6、7的加减法,要想熟练地口算就必须熟练掌握数
的组成。
四、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1=6
7-1=6
1+5=6 7-6=1
93
第四课时:加减法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P47看图说图意,用加减法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看图完整说出图意,并能准确的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看图完整地说图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7以内的加减法)
2、看图列式:
二、探索新知
1、看图说图意列加法算式
1)出示小鸡图,谁来说图意?(有3只母鸡,有4只小鸡)
2)看手势,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只鸡?)
94
出示:
?只
告诉学生:大括线表示把这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追问:大括线表示什么意思?问号表示什么?
3)教师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叙述,给学生做说图意的师范。
这幅图的完整图意该怎么说呢?(有3只母鸡,4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鸡?)
4)谁能像老师这样完整地叙述这幅图的图意?
5)提问:要求一共有几只,应该怎样想? <
br>(引导学生说:3只母鸡是一部分,4只小鸡是另一部分,要求一共有几
只,就要把3只母鸡这一
部分和4只小鸡那部分,这两部分合起来。)
提问:这两部分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计算)
怎样列式?板书:3+4=7(只)
2、看图说图意列减法算式
1)出示鸭子图,河里一共有几只鸭?(6只)
你怎么知道的?(大括线下写着6只)
2)出示问号,问号表示什么?(要求的问题)
95
看图,问号画在这儿说明要求的问题在这儿呢!对吗?要求什么问题,
谁说说?(还剩几只鸭子
?)你怎么知道是要求“还剩”?(看另一部
分是游走的鸭子)谁再说说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多说)
3)教师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叙述,给学生做说图意的师范。
这幅图的完整图意该怎么说呢?(有6只鸭子,游走2只,还剩多少只?)
4)谁能像老师这样完整地叙述这幅图的图意?
5)提问:要求还剩几只,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从6只鸭子里去掉游走的2只鸭子这部分,就得到还剩的
鸭子那部分)
提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计算)怎么列式?6-2=4(只)
6)教师将问号移到游走2只上面,问:这回怎么说图意谁会?
7)要想求“游走几只”怎么想?
(从6只鸭子里去掉还剩的2只鸭子这部分,就得到游走的鸭子那部分)
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计算)怎么列式?6-4=2(只)
小结:一定要认真看懂图意,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还是要求其中一部分,然后
再确定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P47)
1、看图,你看懂什么了?(简单说说图的意思)
师:这幅图中就有数学问题,愿意一起来解决吗?
96
2、投影出示“捉蝴蝶”图:
1)自己试着说说图意
2)同桌互相说说
3)指名说:捉蝴蝶的有4人,游戏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
4)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5)怎样列式,写在书上。
6)还有不同列法吗?列在这个算式的后面。
3、出示“向日葵”图:
1)看清问号画在什么地方了,自己试着说说图意。
2)同桌互相说说
3)指名说:一共有7棵向日葵,摘了3棵,还剩多少棵?
4)要求“还剩多少棵”你是怎么想的?
5)怎样列式,写在书上。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知识会了吗?一定要认真看懂图意,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还是要
求其中一部分,然后
再确定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应用题
3+4=7(只)
6-2=4(只)
97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48、49练习十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7以内的加减法。
2、比较熟练地看懂图意并列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7以内加减法
2、看图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看懂图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卡片练习7以内的加减法
2、口算比赛
3、P495口算
4、游戏: ·· ····· ···
···· ·
··· ······
哪两张卡片上点子的数相加得6?并说出两个算式。
哪两张卡片上点子的数相加得7?并说出两个算式。
98
二、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1、P48-494:看图列式计算
指名说图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2、P496
1)学生独立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2)指名说图意
三、提高题
1、用下面得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种算式?
2、5、7、0、6、3、1、4
1)指名说一道
2)学生独立填写
3)同桌交流
4)指名汇报
2、摆一摆,填一填
1)独立思考后填写
2)互相交流
3)指名数正方体个数
7-1=6(只)6+1=7(只)
3、
介绍一种扑克游戏:
任意拿出一张扑克(7以内),用大的数减小的数,算对的同学可以赢得对方
的牌。
99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7-3=4(只)
4+2=6
6-2=4(只) 7-1=6
6+1=7(只)
(只)
(只)
(只)
(只)
100
7-1=6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