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992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3: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津二中-社团活动策划书模板




(一)、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2)
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 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
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
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
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 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
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材特点 。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
材编写 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
单元进行教学 。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
“数和运算”的 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
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 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
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 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
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 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2. 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情境或童话世 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
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 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
生活经验来解决。
3. 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
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4. 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
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



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 式,让学生来探索、
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 还可以用“分”
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 交流,出现
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 调学生
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 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
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 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
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 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
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 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
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
动 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
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 ,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
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 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
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 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
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
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 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
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 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
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 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
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 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
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 ;在交流的时候不能
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 图中看到些什
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 不但了解
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 还
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
表示物体的 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
是几个物体画几个 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
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 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 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
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
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 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
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 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 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
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
初步 体会符号化思想。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 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
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 童乐园去玩一玩,
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 观察、去思
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
小朋友们 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
机,有的在滑滑 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 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



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
个,防止遗漏 。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 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 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
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 ,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
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 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 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
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 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
秋千的个数?为什么?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
图)
(3)探 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
己在书上画好 )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 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
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 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
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 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
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 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
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 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
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 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
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
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 友谁长得高,两
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 端,根据
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在比两根绳 的
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
的 ,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
有支架只 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
中应用并内化比 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 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
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如: 石 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
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 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
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 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 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
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 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
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 ,这就是简单的推理。
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 既不能画“”,



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 。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
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 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
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 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
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 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
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4.选择适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 ,这是用符号表示比的结果。这种方式符
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比较是在两个 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
是相对的。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比×重”这些 完整的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
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有意 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并且只要求学生听懂。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这样表达,而不作为对全体学生 的基本要求。另外,
“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从前者能得出后 者,又是一次推
理。教学时适当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是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 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
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
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 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
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 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
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 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
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
流。
(3)要求小组内推 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
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 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
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 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
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 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材分析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 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
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 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
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 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
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 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
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 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
数学生都 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
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 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
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 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
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 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
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 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
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 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
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 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
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 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
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 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
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 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
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 ”,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
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 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
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 关的动物并校对后,
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 部分怎样,从而
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 说说名称
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 同
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 br>



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 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
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 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
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 题引导学生以分类
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分一分
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 常生活中初步
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 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
同。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磁性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 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
是放在货架上的。 < br>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
你 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 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
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图中有几 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
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 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
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 )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 货物的用途
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
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生活动。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
网络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
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
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 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
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 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
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 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
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
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 准分类摆放的。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 些方位词
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 很
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
有 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 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
己的右手。接 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
体的相对位置。然 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
这两个物体 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
的任何一句都清楚 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
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 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
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 br>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
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 br>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
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
右 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 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
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 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 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
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 的四层里,每两层



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 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
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
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 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
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
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 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
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第四单元:认位置
教学内容
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
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在用上下、前后、 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教师:光盘课件。学生:文具盒、学具盒等。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
说 说)
2、谈话:
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哪只手是 右手呢?你是怎么
知道的?
3、游戏二。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4、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 吗?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
识来认识物体的位置了。(板书课题:认位置 )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
(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
(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
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小组汇报交流)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谁?
再指定一位坐在边上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
再指定一位从在角落里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互相纠正。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
(2)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
(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4题。
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橡皮摆
在文具盒在 上面。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3、“想想做做”第5题。
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请每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其余小组的学生一起判断说得对
不对。
4、“想想做做”第6题。
光盘出示第6题的图,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 有?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你还能用前后、或
左右再说句话吗?(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作业: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
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
都比 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
数相对集 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
=、>和<的 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
的含义。10对以 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 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
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 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 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
几,在生活中 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
示物体的个数。教 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 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
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 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
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 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 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
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 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
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 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
从小培养。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1页例题,第12页“想想做做”第1-3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 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
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特别是3和5。
教学难点
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光盘、教师准备小动物贴画若干张、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你会数数教室里哪些东西,能数给同桌听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呀,经常需要 数数,还需要把数记下来,你能告诉同学和老师一些你认识的
数字吗?(绝大部分学生已知道,让他们充 分说)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1—5各数
出事例题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思想点拨。)
你能数出图中的一些东西有多少吗?
(1块黑板,2盆花,3个小朋友,4个气球,5个字)
2、认数、写数
(1)认识“1”。
“1”可以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表示,也可 以用一个圆点表示,还可以用一个方块表示。还可以用
什么表示呢?(写数字“1”来表示)
你会用“1”来说一句话吗?



你能写一个很漂亮的“1”,和老师比一比吗?(学生自写一个“1”。)
你想把这个“1”写得再漂亮一点吗?(描写课本上的“1”)
再写两个“1”和同桌比一比谁棒!
(适当指导:写“1”时,要写得稍微斜一点,笔画要直。)
(2)用类似的方法教“2”、“3”、“4”、“5”。
写“2”时说明要在哪里拐弯,拐弯时要写得流畅一些。
写“3”时说明3的字形像两个半圆,开口向左。
写“4”时说明4的字形像小旗。
写“5”时说明5的字形像称钩。
3、强化1—5各数
拿出1—5的是数字卡片,按次序排在课桌上,读读这5个数。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
2、“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第一 格,上面写的是几,下面涂了几个圆?你能看着每一格里
上面的数,再在下面涂出几个圆吗?自己涂一涂 。
3、“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先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再在相应的“日”字格里写数。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写了哪些数?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几个数。
2、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 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
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 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
读。
3、完成第5题。
① 多媒体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 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 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中小猴、几只
小鸟。
④ 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 反馈,媒体演示。
4、完成第6题。
① 教师读明题意。
② 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 朵就应该画上,
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 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几和第几(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 “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
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 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
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 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 透尊敬老人的教
育。
教学重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3、小结(板书:几和第几)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 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
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 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3、“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 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
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 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 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
个。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 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
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 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0(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的尺子图,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 br>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 分别采
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 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
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 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
调 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 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
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
有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一、 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 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
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总结全课
(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 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 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头像若干、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 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
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2、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
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
队队员同样多。)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 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
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 :一
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
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 “=”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
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
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 ,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
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 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
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 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 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
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 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
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 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
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教唱歌曲。
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
织交流)
二、 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三、 提问: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5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 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
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 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
锻炼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便,再倒数一遍。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根据其中的某个数,摆出学具来表示,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第2题:
谈话: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
根据要求在场景中收集相应的信息。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
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6-9(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难点
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 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
“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 数练习认数、读数。
2、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 ?引导学生复习
5以内数的顺序。
3、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 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
初步接触6~9。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1)提问:(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 ,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
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
(3) 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
(4)从学具盒中分别 找到这些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
字卡片。
2、学写6~9。



提问:我们认识了6、7、8 、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
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 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1页的田字格
里。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 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
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 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
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
学生各自写数,写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
2、“想想做做”第2题
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提问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
什么帮助?互 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6-9练习课(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第4-9题。)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 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
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练书写6-9各数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字?学生:6、7、8、9
2、教师板演写6-9各数,并相机强调每个数的书写要点。
3、在田字格上练习写6~9。
二、进行练习
1、填一填、读一读。(“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 说已经填了哪几个数,还有哪几个数没填?学生在书上□里填数,填好后组
织反馈。 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比7大的有哪几
个?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今天认识的。
说说5离8近些还是离1近一些?回答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有没有道理。 3
离0近些还是离6近些?
3、“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狗贝贝 ”对每一位同学都很满意,它为每个小组拉了一车水果作为奖励,(出示第6
题图)观察,依次理解每个 问题,并反答案写在书。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
样数出来的。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1个苹果对1个梨,苹果还多出4个,说明苹果比
梨多4个,梨比苹果少4个)
6、游戏。



教师先选一组示范:第6个同学举手,前面8个同学向左转,第7个同学蹲下等。以小组为单
位排队,选 出发令员提出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7、“想想做做”第9题:练习写6-9。
三、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对6-9这四个数又有了更多的认识 。希望课后能多练
习写这四个数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0(教材第23页的例题及23-24页“想想做做”的第1-7题。)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
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 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
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教学具准备
小棒、直尺图等,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 :我国是一个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瞧,各族小朋友正在跳舞呢!(教学光盘
出示主题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观察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
1、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让一个学生上台数,其他学生对此作
评价。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 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
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统计做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讲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教师巡回检查,并奖励表现好的小组一颗“智慧星”。
4、写10比赛。
讲述:老师知道小 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了,很想动手写写10吧!别急,先看清10,说说你会怎
么记住这个10。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强调10在日字格中的写法。
5、小结。
小朋友爱动手又爱动脑,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
教师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讲述: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好吗?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翻开书第24页,看看辣椒哥哥叫你们干嘛? 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
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 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
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3题图,讲述:图上画了山楂和一双手,下面有 个田字格,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学生:
让我们数出山楂的个数和手指的根数。
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比较快)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 谁写得好。写好后,再按从大到
小的顺序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填在括号里。
提问: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复习>、<,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做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7、“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后组织反馈。
四、总结评价
谈话:怎么样?唱歌、跳舞、玩游戏、做智力题、吃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
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材第25页练习二第1-6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环节


回顾10以内的数,着重在6—10的数。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
二、进行练习
1、第2题:
学生独立填数。
填好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提问:比6大的数有哪些?比6小的数有哪些?
3接近1还是接近10?„„
你能学着老师也来提出问题考考老师和同学吗?
2、第3题:
给学生读题,再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独立完成,再交流。
3、第4题:
读一题,做一题,注意分清第几盆花与第几盆有几朵花。
注意进一步体会左、右方位的不同
4、第5、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充分交流。
强调有条理的思考,答案不是唯一,但答案只要填一个。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 br>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
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 (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
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 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
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 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
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 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
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 。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
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 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
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 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 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
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 要原因是前者都是
平面,后者有曲面。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 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
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 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
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 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
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 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
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
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 。第四,要参与学生
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 说说收获和体
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
认物体(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 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 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
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 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发展初步
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
教学具准备
积木、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2、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
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 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4、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 顺着学生的回答得出课
题“认物体”,并渗透美育。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 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
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
吗?”
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讲述:看 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
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教师根据学 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
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
4、议一议。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四、总结全课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
了什么 新本领,好吗?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教材P28—29)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
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 、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
学学习情感 。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1、4快滚板,4套积木;
2、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4种形体模具;
4、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一个挖空的木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
出它的 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 ,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
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 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 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
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
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 ,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
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
组各加一分 ,同意吗?
学生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 定
的。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 四种形体在
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如:汽车轮子的形状近似圆柱,为什么不把轮子做成 正方体呢?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为
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状呢?„„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
子 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
左往右, 从上到下地数。
三、总结全课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1)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3)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材分析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 < br>这样编排,是因为较小数的组成比较简单,也容易记忆,所以教学的容量可以大一点;较大数的组
成比较复杂,记忆需要时间,所以教学的步子放小一点;10的组成与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关系密切,
所 以单独教学,更突出一点。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
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 br>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
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 又是有联系的。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



水平。 用“分”的知识回答“合”的问题,体会“分”与“合”是相互促进 的,只要记住了“分”,
就能说出“合”。
3.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数的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途径。教材从一年级
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
效率。
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如第38页第3题在8、9、10里任选一个数,说 出它的各种组成。
第37页第3题在1~9这些数中,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好朋友”。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2-5的分与合(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 —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
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 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
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 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
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
现在有 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把4个手指分成3和1。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
说 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 了3和1,那么现在
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因为手反过来了。
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 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
来看是一样的。)
4、小朋友们真聪 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
成4呢?



(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生把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反馈。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 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
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 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习。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 游戏:出圆片。
(1)教师出圆片,让学生自 由出圆片,然后再说出来两个圆片合起来是几?如:师:我1,生:我
出2,2和1合起来是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如果不摆,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 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有没有什么规律?
4、 给太阳花装叶子。
(1)谁能选一选,说一说?
(2)每个信封里有两朵太阳花,每朵花两片叶子,还多一片,放在桌子上,把叶子粘在花柄上。
四、总结全课



1、学习了什么?
2、说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6、7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 ,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
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难点
正确把6和7进行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谈 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5的分与合,谁来说一说2、3、4、5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
能合成2 、3、4或5?
我们在研究4和5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今天我们就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6和7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 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请同学们用
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6的组成。
2、教学7的分与合。
(1)请小朋友将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呢?
(2)教学方法同6的分与合的教学方法,只是从实物过度到了点子。
(3)看黑板把7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将点子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 两张卡片上的点子谁合起来是6。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
朋友听:X和X组成6。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2、 完成第2题。
(1)教师将白云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 子谁合起来是7。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
朋友听:X和X组成7。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3、 完成第3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2和4组成几?生:2和4组成6。 4和几组
成7?生:4和3组成7。
(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4、 完成第4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螃蟹身上的3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螃蟹腿上的两个数合起来要是螃蟹身上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全课小结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教师先与学
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练习三(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4)鼓励学生说说 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
到另一种分法的。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
(2)组织游戏活动:
师生练习:师说一个数, 同桌的两个学生先后出示卡片,使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老师说的那个
数。(指名几组同学进行练习) < br>同桌练习:同组两人先约定一个数,再先后出示卡片,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等于约定的
那个 数。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 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
两朵花上的数)。




(一)、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2)
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 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
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
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
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 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
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材特点 。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
材编写 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
单元进行教学 。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
“数和运算”的 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
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 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
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 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
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 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2. 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情境或童话世 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
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 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
生活经验来解决。
3. 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
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4. 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
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



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 式,让学生来探索、
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 还可以用“分”
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 交流,出现
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 调学生
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 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
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 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
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 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
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 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
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
动 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
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 ,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
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 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
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 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
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
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 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
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 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
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 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
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 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
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 ;在交流的时候不能
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 图中看到些什
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 不但了解
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 还
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
表示物体的 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
是几个物体画几个 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
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 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 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
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
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 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
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 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 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
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
初步 体会符号化思想。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 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
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 童乐园去玩一玩,
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 观察、去思
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
小朋友们 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
机,有的在滑滑 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 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



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
个,防止遗漏 。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 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 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
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 ,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
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 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 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
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 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
秋千的个数?为什么?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
图)
(3)探 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
己在书上画好 )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 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
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 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
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 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
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 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
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 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
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 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
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
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 友谁长得高,两
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 端,根据
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在比两根绳 的
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
的 ,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
有支架只 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
中应用并内化比 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 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
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如: 石 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
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 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
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 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 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
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 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
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 ,这就是简单的推理。
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 既不能画“”,



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 。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
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 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
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 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
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 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
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4.选择适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 ,这是用符号表示比的结果。这种方式符
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比较是在两个 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
是相对的。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比×重”这些 完整的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
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有意 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并且只要求学生听懂。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这样表达,而不作为对全体学生 的基本要求。另外,
“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从前者能得出后 者,又是一次推
理。教学时适当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是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 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
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
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 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
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 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
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 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
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
流。
(3)要求小组内推 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
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 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
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 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
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 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材分析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 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
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 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
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 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
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 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
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 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
数学生都 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
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 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
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 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
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 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
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 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
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 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
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 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
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 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
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 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
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 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
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 ”,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
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 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
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 关的动物并校对后,
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 部分怎样,从而
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 说说名称
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 同
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 br>



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 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
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 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
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 题引导学生以分类
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分一分
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 常生活中初步
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 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
同。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磁性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 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
是放在货架上的。 < br>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
你 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 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
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图中有几 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
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 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
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 )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 货物的用途
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
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生活动。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
网络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
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
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 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
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 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
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 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
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
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 准分类摆放的。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 些方位词
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 很
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
有 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 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
己的右手。接 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
体的相对位置。然 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
这两个物体 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
的任何一句都清楚 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
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 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
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 br>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
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 br>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
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
右 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 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
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 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 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
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 的四层里,每两层



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 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
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
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 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
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
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 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
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第四单元:认位置
教学内容
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
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在用上下、前后、 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教师:光盘课件。学生:文具盒、学具盒等。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
说 说)
2、谈话:
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哪只手是 右手呢?你是怎么
知道的?
3、游戏二。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4、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 吗?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
识来认识物体的位置了。(板书课题:认位置 )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
(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
(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
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小组汇报交流)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谁?
再指定一位坐在边上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
再指定一位从在角落里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互相纠正。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
(2)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
(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4题。
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橡皮摆
在文具盒在 上面。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3、“想想做做”第5题。
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请每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其余小组的学生一起判断说得对
不对。
4、“想想做做”第6题。
光盘出示第6题的图,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 有?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你还能用前后、或
左右再说句话吗?(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作业: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
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
都比 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
数相对集 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
=、>和<的 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
的含义。10对以 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 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
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 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 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
几,在生活中 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
示物体的个数。教 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 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
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 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
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 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 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
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 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
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 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
从小培养。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1页例题,第12页“想想做做”第1-3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 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
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特别是3和5。
教学难点
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光盘、教师准备小动物贴画若干张、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你会数数教室里哪些东西,能数给同桌听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呀,经常需要 数数,还需要把数记下来,你能告诉同学和老师一些你认识的
数字吗?(绝大部分学生已知道,让他们充 分说)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1—5各数
出事例题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思想点拨。)
你能数出图中的一些东西有多少吗?
(1块黑板,2盆花,3个小朋友,4个气球,5个字)
2、认数、写数
(1)认识“1”。
“1”可以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表示,也可 以用一个圆点表示,还可以用一个方块表示。还可以用
什么表示呢?(写数字“1”来表示)
你会用“1”来说一句话吗?



你能写一个很漂亮的“1”,和老师比一比吗?(学生自写一个“1”。)
你想把这个“1”写得再漂亮一点吗?(描写课本上的“1”)
再写两个“1”和同桌比一比谁棒!
(适当指导:写“1”时,要写得稍微斜一点,笔画要直。)
(2)用类似的方法教“2”、“3”、“4”、“5”。
写“2”时说明要在哪里拐弯,拐弯时要写得流畅一些。
写“3”时说明3的字形像两个半圆,开口向左。
写“4”时说明4的字形像小旗。
写“5”时说明5的字形像称钩。
3、强化1—5各数
拿出1—5的是数字卡片,按次序排在课桌上,读读这5个数。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
2、“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第一 格,上面写的是几,下面涂了几个圆?你能看着每一格里
上面的数,再在下面涂出几个圆吗?自己涂一涂 。
3、“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先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再在相应的“日”字格里写数。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写了哪些数?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几个数。
2、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 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
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 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
读。
3、完成第5题。
① 多媒体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 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 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中小猴、几只
小鸟。
④ 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 反馈,媒体演示。
4、完成第6题。
① 教师读明题意。
② 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 朵就应该画上,
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 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几和第几(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 “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
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 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
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 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 透尊敬老人的教
育。
教学重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3、小结(板书:几和第几)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 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
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 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3、“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 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
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 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 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
个。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 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
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 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0(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的尺子图,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 br>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 分别采
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 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
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 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
调 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 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
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
有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一、 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 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
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总结全课
(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 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 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头像若干、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 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
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2、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
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
队队员同样多。)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 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
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 :一
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
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 “=”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
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
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 ,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
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 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
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 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 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
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 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
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 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
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教唱歌曲。
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
织交流)
二、 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三、 提问: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5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 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
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 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
锻炼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便,再倒数一遍。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根据其中的某个数,摆出学具来表示,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第2题:
谈话: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
根据要求在场景中收集相应的信息。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
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6-9(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难点
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 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
“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 数练习认数、读数。
2、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 ?引导学生复习
5以内数的顺序。
3、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 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
初步接触6~9。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1)提问:(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 ,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
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
(3) 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
(4)从学具盒中分别 找到这些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
字卡片。
2、学写6~9。



提问:我们认识了6、7、8 、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
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 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1页的田字格
里。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 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
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 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
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
学生各自写数,写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
2、“想想做做”第2题
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提问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
什么帮助?互 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6-9练习课(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第4-9题。)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 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
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练书写6-9各数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字?学生:6、7、8、9
2、教师板演写6-9各数,并相机强调每个数的书写要点。
3、在田字格上练习写6~9。
二、进行练习
1、填一填、读一读。(“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 说已经填了哪几个数,还有哪几个数没填?学生在书上□里填数,填好后组
织反馈。 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比7大的有哪几
个?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今天认识的。
说说5离8近些还是离1近一些?回答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有没有道理。 3
离0近些还是离6近些?
3、“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狗贝贝 ”对每一位同学都很满意,它为每个小组拉了一车水果作为奖励,(出示第6
题图)观察,依次理解每个 问题,并反答案写在书。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
样数出来的。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1个苹果对1个梨,苹果还多出4个,说明苹果比
梨多4个,梨比苹果少4个)
6、游戏。



教师先选一组示范:第6个同学举手,前面8个同学向左转,第7个同学蹲下等。以小组为单
位排队,选 出发令员提出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7、“想想做做”第9题:练习写6-9。
三、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对6-9这四个数又有了更多的认识 。希望课后能多练
习写这四个数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0(教材第23页的例题及23-24页“想想做做”的第1-7题。)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
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 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
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教学具准备
小棒、直尺图等,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 :我国是一个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瞧,各族小朋友正在跳舞呢!(教学光盘
出示主题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观察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
1、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让一个学生上台数,其他学生对此作
评价。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 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
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统计做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讲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教师巡回检查,并奖励表现好的小组一颗“智慧星”。
4、写10比赛。
讲述:老师知道小 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了,很想动手写写10吧!别急,先看清10,说说你会怎
么记住这个10。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强调10在日字格中的写法。
5、小结。
小朋友爱动手又爱动脑,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
教师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讲述: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好吗?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翻开书第24页,看看辣椒哥哥叫你们干嘛? 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
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 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
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3题图,讲述:图上画了山楂和一双手,下面有 个田字格,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学生:
让我们数出山楂的个数和手指的根数。
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比较快)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 谁写得好。写好后,再按从大到
小的顺序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填在括号里。
提问: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复习>、<,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做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7、“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后组织反馈。
四、总结评价
谈话:怎么样?唱歌、跳舞、玩游戏、做智力题、吃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
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材第25页练习二第1-6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环节


回顾10以内的数,着重在6—10的数。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
二、进行练习
1、第2题:
学生独立填数。
填好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提问:比6大的数有哪些?比6小的数有哪些?
3接近1还是接近10?„„
你能学着老师也来提出问题考考老师和同学吗?
2、第3题:
给学生读题,再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独立完成,再交流。
3、第4题:
读一题,做一题,注意分清第几盆花与第几盆有几朵花。
注意进一步体会左、右方位的不同
4、第5、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充分交流。
强调有条理的思考,答案不是唯一,但答案只要填一个。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 br>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
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 (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
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 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
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 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
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 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
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 。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
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 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
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 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 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
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 要原因是前者都是
平面,后者有曲面。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 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
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 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
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 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
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 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
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
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 。第四,要参与学生
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 说说收获和体
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
认物体(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 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 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
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 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发展初步
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
教学具准备
积木、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2、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
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 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4、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 顺着学生的回答得出课
题“认物体”,并渗透美育。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 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
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
吗?”
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讲述:看 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
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教师根据学 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
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
4、议一议。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四、总结全课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
了什么 新本领,好吗?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教材P28—29)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
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 、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
学学习情感 。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1、4快滚板,4套积木;
2、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4种形体模具;
4、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一个挖空的木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
出它的 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 ,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
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 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 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
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
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 ,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
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
组各加一分 ,同意吗?
学生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 定
的。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 四种形体在
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如:汽车轮子的形状近似圆柱,为什么不把轮子做成 正方体呢?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为
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状呢?„„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
子 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
左往右, 从上到下地数。
三、总结全课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1)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3)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材分析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 < br>这样编排,是因为较小数的组成比较简单,也容易记忆,所以教学的容量可以大一点;较大数的组
成比较复杂,记忆需要时间,所以教学的步子放小一点;10的组成与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关系密切,
所 以单独教学,更突出一点。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
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 br>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
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 又是有联系的。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



水平。 用“分”的知识回答“合”的问题,体会“分”与“合”是相互促进 的,只要记住了“分”,
就能说出“合”。
3.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数的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途径。教材从一年级
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
效率。
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如第38页第3题在8、9、10里任选一个数,说 出它的各种组成。
第37页第3题在1~9这些数中,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好朋友”。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2-5的分与合(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 —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
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 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
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 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
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
现在有 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把4个手指分成3和1。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
说 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 了3和1,那么现在
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因为手反过来了。
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 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
来看是一样的。)
4、小朋友们真聪 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
成4呢?



(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生把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反馈。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 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
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 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习。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 游戏:出圆片。
(1)教师出圆片,让学生自 由出圆片,然后再说出来两个圆片合起来是几?如:师:我1,生:我
出2,2和1合起来是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如果不摆,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 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有没有什么规律?
4、 给太阳花装叶子。
(1)谁能选一选,说一说?
(2)每个信封里有两朵太阳花,每朵花两片叶子,还多一片,放在桌子上,把叶子粘在花柄上。
四、总结全课



1、学习了什么?
2、说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6、7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 ,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
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难点
正确把6和7进行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谈 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5的分与合,谁来说一说2、3、4、5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
能合成2 、3、4或5?
我们在研究4和5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今天我们就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6和7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 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请同学们用
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6的组成。
2、教学7的分与合。
(1)请小朋友将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呢?
(2)教学方法同6的分与合的教学方法,只是从实物过度到了点子。
(3)看黑板把7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将点子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 两张卡片上的点子谁合起来是6。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
朋友听:X和X组成6。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2、 完成第2题。
(1)教师将白云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 子谁合起来是7。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
朋友听:X和X组成7。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3、 完成第3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2和4组成几?生:2和4组成6。 4和几组
成7?生:4和3组成7。
(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4、 完成第4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螃蟹身上的3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螃蟹腿上的两个数合起来要是螃蟹身上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全课小结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教师先与学
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练习三(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4)鼓励学生说说 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
到另一种分法的。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
(2)组织游戏活动:
师生练习:师说一个数, 同桌的两个学生先后出示卡片,使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老师说的那个
数。(指名几组同学进行练习) < br>同桌练习:同组两人先约定一个数,再先后出示卡片,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等于约定的
那个 数。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 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
两朵花上的数)。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如何防暑


春天在哪里作文-托物言志的作文


赤壁怀古原文-声母表


安徽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公司管理制度-咬文嚼字教案


河南民生学院-修辞手法


聊城一中-苏刘溢


什么是丁克家庭-党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