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国庆节的资料-高考笑话
课题1 海底世界(准备课)----- 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
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
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
趣,那
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
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
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
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
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
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
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
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
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
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
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
——
单元分析
1
主备人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
“=
”、“〉”、“〈”,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
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
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
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
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
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
学习“数与代数”知
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
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
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
,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
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
图组成“情境串”,让学
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
同时,培养学
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小组活动”
,
通过提出“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数一共
有
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导,通过数理解10以
内数的意义,
并借助自主练习中数“天上大约有几只小鸟”渗透初步的估计意识。第二个信
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老
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
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同
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2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在自主练习中,借助“饭前准备”的画面,学习2个2个
数的方法,
初步渗透按群计数的方法。在“贴一贴”练习中培养学生简单找规律的意识。第
三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
“拔河比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
数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
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跑过来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
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四个信息窗是“快乐课堂”,以两幅连环
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
关0的问题。同时图中借助直
尺、温度计上的0,进一步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和
分界线。自主练
习中又设计了“按顺序连线”的内容,进一步熟悉0—10各数的顺序。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3
第一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一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3、6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
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
能有顺序
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
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
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
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给熊猫画五官。
4
4、自主练习第6题,给学生3秒钟的时间看第六题的小鸟,学生估一估天上
有几只小鸟?
看谁估的最准。
估过之后,数一数验证一下。再让学生观察图上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
在哪里?有什么不
满意的地方?
五、课后反思:
---------------------------
--------------------------------------------------
-------------------------------------
---
--------------------------------------------------
--------------------------------------------------
-----------
-
-----------------------------
--------------------------------------------------
-----------------------------------
5
第二课时 快乐的校园 1—5的写法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自主练习”第2、4、5题。
教学目的:
1、会写1-5各数。
2、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
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
好吗?
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
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
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
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这两个
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
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用手指
表示数,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
子图,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
2、自主练习第4题,初
步渗透统计思想,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旁边的表格要
我们干什么?学生能填对数就可,不做过
多要求。
3、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观察,让学生把题意先看清楚,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根据给定的数涂出对应的圆圈个数,只要涂的个数与数字对应就可)再引导学生找出排列
规律,初
步认识单数和双数。
6
第三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二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1、2、3、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 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 独立看图
(2) 汇报观察结果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独立思考
(2) 组内交流
(3) 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
(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
7
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
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
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
谜语
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和
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
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象什么?
4、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
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
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五、课后反思:
-----------------------------
--------------------------------------------------
-----------------------------------------
-------------------------------------------------
--------------------------------------------------
---------------------
-------------------
--------------------------------------------------
--------------------------------------------------
-
-
---------------------------------------
--------------------------------------------------
-------------------------------
8
第四课时 快乐的校园 6—10的写法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6—10的写法及自主练习2、4、5题。
教学目标:
1、学写6—10各数。
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
五个数字有意见,
因为1-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
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
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
,它们就会和你成为
好朋友。
2、学习6的写法
(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看看它象什么?(生说,
表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
(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
3、学习7、8、9、10的写法
(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
(2)看书自学:学
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
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
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4题
9
写数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
,学生遇
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弄明白后然后再正确地写数。
2、自主练习第5题
借助碗和帽子图,渗透数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
摆、分一分,
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6题
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
一个一个的数,
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准备了(
)根
筷子”。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一双一双地数,还可以根据碗的个数来确定。此题可利用
学具帮助数数。数完后,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
4、自主练习第7题
这是一
道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
的,再到附页中找到对应
的图来贴一贴,然后同位互相交流排列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
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
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课后反思:
-----------------------------
--------------------------------------------------
-----------------------------------------
-------------------------------------------------
--------------------------------------------------
---------------------
-------------------
--------------------------------------------------
--------------------------------------------------
-
-
---------------------------------------
--------------------------------------------------
-------------------------------
10
第五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三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信息窗三及自主练习1、2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
的方法
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
式。
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
人,右边队选9人,教
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
。讨论过程中,解决如何知
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3、
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
(1)数一数
(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
,最终目的是学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
人
11
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
(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
来表示。今天
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可像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
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4
8○6 5○8 7○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
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队减1人或
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桌
说说吗?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
,哪边的人数多?
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说一
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
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
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课后反思:
12
第六课时
快乐的校园 比较大小自主练习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15页自主练习第3-6题及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4题
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
成后两个。注
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3、自主练习第5题
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
有困难,可以
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4、自主练习第6题
玩一玩,比一
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
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
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
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
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
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三、聪明小屋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3
第七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四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点:0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
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3、师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
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
“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
什么方式表
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14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
是怎么知道
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2、0的其他含义
(1)、教
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
哪儿看到过0?”(尺
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4、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
(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
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
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先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
( )1( )( )(
)5( )( )
( )( )8 7( )( )( )( )
3、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4、自主练习的第3题。
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
在哪里?有什么
不满意的地方?
15
第八课时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巩固练习
结合教科书第18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
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
(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数数的时候,
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的统计图中。(图中没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数是0只。)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1) 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
(2) 补充练习:
5( )6 8( )5 0(
)1
3、基数和序数
(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得通的教师都应予以
肯定。最后引到
图中的一排小花上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然后,要求学
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全班解答或
同位解答。
(2)练习:
16
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
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三、丰收园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
中,你
是否积极发言了?在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你
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四、教学随笔
17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
大小、
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
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
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
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
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
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
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
步学习比较高矮、
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
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
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借助体会分类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
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
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
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
比较“厚薄”、
“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
小、
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
的目的。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教学课时:3课时。
18
第一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主练习”第2题的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
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
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
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
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
我的放
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
19
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
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
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
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
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
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
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
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
br>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
班同学又
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
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
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
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
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
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20
师:“看到刚才
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
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
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
道哪些
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
,请你把它们拿出来。
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教学随笔:
21
第二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
、高矮、
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
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
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
妈妈的衣
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
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
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
22
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
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
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
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
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② 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
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
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三、教学随笔
23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按指定标准或自
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
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
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
教具学具:
投影、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说:同学们学会得可真不少! 想不想做一些问题考考自己 ?
二、巩固练习
1、分一分(投影出示)
红苹果 绿桃子 绿萝卜
绿苹果
红萝卜 红桃子
学生独立分类,同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分法:
(1)按水果、蔬菜分成两类
(2)按颜色分成两类
(3)按树上、地下分成两类
2、投影出示25页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故事吗?
(2)仔细看一下大树的表情,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重猴子轻)小朋友
24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3)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淡绿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①高树叶子多,矮树叶子少;
②高树叶子颜色深,矮树叶子颜色浅。
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学的分类与比较的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过这些知
识?
1、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我整理书包时,摆积木时,整理玩具时……)
2、汇报
3、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能用我们学的知识继续帮爸爸妈妈干一些事情吗?下一节课再来交流。
五、教学随笔
25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
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
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
材
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
尊重学生的认识
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
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
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
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
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
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
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
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
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
四、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
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
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
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26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
br>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
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
度。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6课时。
27
第一课时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
“+”、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
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
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
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
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 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
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1)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
28
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
。
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
(2)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 认识加号。
(4)
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
己已
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
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
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
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六、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七、教学随笔
29
第二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
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
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
题,今天我们进
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图意,并列出算式。通过交流进一步体验
加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口算结果外,还可以制成口算卡片,经常性
地进行口算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3、自主练习第3题
分类说算式的练
习活动,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可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
由其它学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4、自主练习4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5、自主练习第5题
30
小老鼠找鼠标的情
境,根据得数连算式。练习时先让学生知道图上画的是
什么,并弄清图意,再做题。根据屏幕上显示的“
3+4=7”,找出得数是7的鼠
标与电脑连起来。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连其他的鼠标,屏幕上可以
怎样更
改?
6、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
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
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
br>象,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31
第三课时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的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
关
“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
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
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
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
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
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3只小猴;左边树上
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
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
32
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
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
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3+4=7 4+3=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
楚意思就行)
5、巩固练习
4+1= 5+4= 6+2= 7+3=
1+4= 4+5= 2+6= 3+7=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
解决。
四、走进生活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教学随笔
33
第四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数学
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小
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自主探索
1、教师以《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
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呢?(讨论)它
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
?”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
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得数是9,就一定能
回家了。”
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小白兔走的是哪一条路,
你知道
吗?
2、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小白兔回家的路线(教师可提供如下的算式,也
可以适当补充
算式)。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2+6= 4+3=
三、
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看图,并写出算式。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2、自主练习第4题:我踢哪些球?
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
34
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3、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4、自主练习第6题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五、教学随笔
35
第五课时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
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
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水帘洞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
行了一次快乐的
野餐,今天,我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刚才洞口有8只猴子,现在有3只了,有几只钻进洞里去了?
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现在树上有7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子?
树上原来有9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
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36
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还剩几个香蕉?。
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师: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
计算。7个香蕉,给小猴子吃掉4
个,还剩几个?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7 – 4 = 3(个)
(2)认识减号。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
的和剩下的部分,而
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
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
号的前面。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四、教学随笔
37
第六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
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
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
,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说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具体指导语言:
你看图之后,讲一个故事;
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学生说图的意思,学生连
线,同桌看看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3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写得数,后请小博士交流
教师读题,学生说得数。
3、自主练习第4题
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有的
没住小鸡。
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口算,争取全算对。
三、走进生活
1、自主练习第5题
小猴分桃图,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把分得过程用等式表达出
来,
然后通过汇报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38
解决,以及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具体过程如下:
(1) 学生看图说图的意思
(2) 师生一起摆学具
(3) 看学具列算式
(4) 同位交流
(5) 师生一起把算式分类找规律
2、自主练习第6题
这是一幅包含多信息的情景图。其中有小鸡吃虫子、兔子吃萝卜、小鸟飞
走了等信息,是
加减综合练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然后相互交流。
3、课外延伸
聪明小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拿实
物或学具摆摆看。
四、教学随笔
39
第七课时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
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
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
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
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
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3 - ()=()个
四、解决问题
40
1、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花儿上还有几
只蝴蝶?
2、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41
第八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
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
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
很多本领,今天,我
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边说图意,边列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
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列式计算。
三、拓展延伸
教师讲一个数字娃娃的故事。你能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四、教学随笔
42
第九课时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4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第41页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
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
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②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④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⑤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 探索问题。
师:同学
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
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
43
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
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
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
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
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
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
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
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
连加的方
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
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
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
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教学随笔:
44
第十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4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
题目,
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提供了学生用彩纸做纸花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学
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
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用
了多少张彩纸?”只要列出正确的算式就行。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直尺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
、
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5、自主练习第5题。
求“一
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
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
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
决后,交流共享。
6、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理解,独立解答,发挥想象。在交流中弄清
楚“2+2+2+2”和“8
-2-2-2-2”的含义,并尝试口算出结果。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45
第十一课时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信息窗6。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
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
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
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
br>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
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
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
,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
学问题。
学
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
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
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
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
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
报
本组的意见。
46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1+2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
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47
第十二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8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羊过河”、“运算卡
片”、“小猫钓鱼”、“讲故事”、“做公交车”
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
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
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
”的故事,又解
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
数
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
误的改正。
2、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
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3、同学们,你们做过公交车吗?出示53页图:
(1)引导学生观察: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提出问题:3路车上
一共有多少乘客?
(2)合作解决:车上一共有几人?
(3)汇报结果。
48
适当渗透思品教育:坐公交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靠站停车时先下车后上车,
尊老爱幼等。
4、出示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
br>(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
的鱼。鱼背上算式10
-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
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5、出示48页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49
第十三课时
走进花果山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信息,独立思考,发现隐含的规律,初步的培养独立思考问题
习惯。
2、合作交流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注意倾听、欣赏他人的想法,共享探索
成果,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探索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表达,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
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的知识更有
趣,比比看,谁学
的最好,发现的规律最多。
二、自主探索
1、出示49页第1题
(1)3+2=5,那么2+3=几?
再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规律: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出示几个类似的但数很大的题,让学生利用学
习的规律解决。 (2)教师出示蘑菇+苹果=9,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为什
么?让学生说说发现的
规律。
2、出示49页第2题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下面的瓜应该是什么颜色
?下面呢?
下面呢?最后一个呢?让学生按要求完成题。
3、出示49页第3题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填几?为什么?
50
4、出示49页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篱笆呢?
再涂上颜色。
三、聪明小屋
请同学们走进“聪明小屋”,看你能发现什么?明天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四、教学随笔:
51
第十四课时
走进花果山 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3页回顾整理。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
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
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
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
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
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准备:
未完成的加减法表格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
奇特风光!
(电脑播放海底世界录象)
【说明: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思维易被激
活。这
种情境在学生头脑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对大海无限喜爱的思想感
情和内心感
受,这一切即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52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自己会不会算?看谁
算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3、排一排(得数是8的所有算式):你再仔
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算式
排的是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
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愿意怎样排?同位交流
4、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
6、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
声音即洪亮又干脆!
7、整理其它得数的加法算式
过渡语: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
样吧,咱
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
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53
贴一贴:
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
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
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4)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师:你看,老师把各个小组整理的情况,也汇总成了这样的一个表,请你
仔
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自己先看看,看谁观察的有顺序,发现的
问题多?
(5)汇报交流。
轻轻的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还有没有了?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想说说你的发
现?……
让学生畅所欲言。
(6)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也可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针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
谁想评评?
【说明: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交流探讨,完善探究
规律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作了适当的
点拨和指导,充分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模拟情境、在玩中巩固
1、游戏——猜一猜
师:刚才大家横着、竖着、
斜着看,发现了许多规律。有几条小鱼也过来
凑热闹。哦,怎么把我们的算式挡住了?那么大家能猜出这
些鱼挡住的是什么
54
样的算式吗?
学生根据规律大胆的猜测。
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2、游戏——比比谁最先走过桥
过渡语: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全猜对了!为了奖励大家,这些
小鱼邀请大
家到它们的海底龙宫玩一玩,想不想去?可是我们必须通过这两座桥,才能到
达!要
想顺利通过,就要把其它的算式补充完整。大家有信心吗?
男女同学再比比赛,看谁最先走过桥?
谁想帮张老师走过桥,谁想试一试?
3、游戏——补阶梯算式,畅游海底龙宫
师:
海底龙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是要想打开海底龙宫的大门,必须把
通往大门的阶梯算式补充完整,大家
还有自信吗
(1)下面小组的同学先讨论,再去写一写。
(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再跟临近小组的同学交流
一下,看看其它小组的
同学跟你们组想的一样吗?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
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教师注重组织丰富的练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
化过程。采
用猜一猜、比一比、补一补等游戏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
中培养
学生的观察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四、活动欣赏
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海底世界的大门终于向你们敞开了!(课件播放录象欣
55
赏)
【说明:活动的欣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课的结
尾让学生意
犹未尽,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七、教学随笔:
56
第十五课时
走进花果山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课件出示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
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观察讨论
1、自主观察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 <
br>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
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
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
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
表一组提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
答方法,多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上自己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
么想的?为什么?
看你能列多少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2、知识延伸
可以
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列你
喜欢的算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57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四、教学随笔:
58
第十六课时
走进花果山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际活动,
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
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
验。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学习
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2、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数吗?在我们周围哪儿有数?请你找出来。今
天,我们就来找找周围的数。板书:找找周
围的数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找找身体上的数。
找找自己身体上有哪些数
?(如:1个头,1个鼻子,1个嘴巴,两只眼睛,
两只耳朵,两只手,两条胳膊,两条腿,两只脚,1
0个脚趾等。)
2、找找教室中的数。
教室中有数吗?请你找一找,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数?
公共场所、体育厂、电视上等。让学生说说在不同地点,找到的数都表示
什么意思。
三、巩固拓展,体验生活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找出哪些数?
2、你打算怎样去找你周围所熟悉的数?让学生讨论,制定出课外找找周围
的数的活动计划。
59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都找一找周围有哪些你熟悉的数,回家后跟爸爸、
妈妈交流。
四、教学随笔:
60
第四单元
谁的手儿巧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
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
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
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
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
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
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
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本
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
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
,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
通过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
”的问题,引入学
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 “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
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
,让学生知道这些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
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
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
以体
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
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
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
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
生兴趣。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几
61
何形体。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和比较能力。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
否能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
操作、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与同伴
合作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62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
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
物品越多越好。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
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
自己小组的同学带
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同学
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
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
说一说、摸一摸。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63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
小
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 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 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
br>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
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
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
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随笔
64
第二课时
谁的手儿巧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0页的自主练习以及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
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
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
2、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
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
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
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
可以摆出其
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
生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
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那几个面,再让学生
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
颜色。
65
5、猜一猜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
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
型?并说说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
的知识?”
四、教学随笔:
66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
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
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
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
“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20以内数
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
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
步的估计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
br>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
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
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
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
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初步建立数的
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二是倡导
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
动
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
生在给
海鸥喂食的场面。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
67
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
认识计
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认识11-20各数。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
有多
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几加几
(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
)的学习。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内容
有意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
有“按顺序写数”,进
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共
有
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提倡算法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除考察知识技能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
与各种学习活动,是
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68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 数11—20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数20以内的数。
2、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介绍背景:市南区发起“挽留海鸥”的活
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
久“海鸥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
整。)
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学生说说数的办
法。)
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
(2)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
0各数的数法。让学生把图
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
习数
“沙滩上有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
(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
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
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一捆加两根
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
一组成。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
69
知道2个十是20。
(4)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十
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
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
到11-20各数吗
?”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65页的第1题:写一写,画一画
这
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
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
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教科书第65页第2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
(1) 从小到大
(2)
从大到小
(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
3、教科书第65页第3题:数学游戏
先给
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
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五、教学随笔:
70
第二课时
海鸥回来了
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十几加几的题及加法名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5、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
想。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
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
问题,没解决的我们暂存再问题口袋内,我们今天继续解决。
2、小黑板展示问题口袋内容,筛选出“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12+3)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71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
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
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
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六、教学随笔
72
第三课时
海鸥还来了 十几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65页5、7、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的:
巩固练习十几加几的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1、课本65页第5题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快速的看一眼,马上合上书,你看到了什么?
(糖)
几堆?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
(2)学生集体交流估计的数目,
师:“究竟谁
估的更接近一些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要
想比一比谁估的更接近,必须先算出一共有
几块糖。
(3)学生解答“一共有几块糖?”
(4)比较谁估的对,请他谈谈心得。
2、教师出示两堆小棒
(1)学生先估计一共有几根小棒?
(2)请学生数出两对小棒各有几根?
(3)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估计“一盒没有用过的粉笔有几枝?全班有女生几人?男生
几人?”
3、课本66页7题
(1)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2)学生集体交流图意,“说说通过看图你都明白了什么?”
(3)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表
格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数一
数,算一算。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选
比较简便的方法,
73
4、出示小黑板:
小组
男生
女生
(2)一组有几人?
(3)你根据上述情况,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教师选出有关加法问题板书在
黑板上。
(4)学生独立解决。
5、先计算,后找规律。
10+1 11+2
12+3 13+4 14+5
观察算式及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7、教学随笔
74
一
11
5
二
8
10
三
12
7
(1)通过看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第四课时
海鸥回来了 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4十几减几及减法算式的名称.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
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你看图提出减法问题吗?”
(原来有几只海鸥?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怎么列式?引出今天要解答的问
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岩石上现有几只海鸥?”(17-4)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
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
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19-8
(1)学生独立解答。
(2)同桌交流做法。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情景?学生说说,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解答,
75
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放进问题口袋。
4、学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
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口算比赛。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比一比再限定的时间内谁做的既快又对。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76
第五课时
海鸥回来了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自主练习第4、6、8、9,聪明的小屋及根据三个数写四个算
式及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操作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先摆小棒,再计算。
(1)师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6根,再从中去掉5根
(2)学生说说怎么去的?
(3)学生独立解答 。
2、根据算式:19-2
(1)学生自己摆小棒解答。
(2)同桌交流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看图写算式:教师出示苹果图。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然后自己解答。
2、给学生三个数字,15、2、17写出四个算式。
3、先做题,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在教学此题时,要引导学生用被减数,减数,差这样的数学术语来讲述规
律问题。
4、请你写出得数是15的减法算式
19-4 18-3 17-2 16-1
15-0
在教学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写既不遗漏,又不麻烦。
77
5、课本66页第8题
(1)学生看图讲故事
(2)根据故事列算式
(3)集体交流意见。
6、课本66页第9题,综合练习。
以组为单位由一人任选数字卡片,其它
人分别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和得数是这个数的算式。依次轮流进行。
三、走进聪明小屋
找出与其它数不同的数,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
br>予肯定。第2组答案不唯一。
四、教学随笔
78
第六课时
我学会了吗 丰收园
教学内容:
第67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
交流。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
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
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
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
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79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
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
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四、教学随笔
80
第六单元 有趣的游戏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
体形状的过
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
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
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
生用数学眼
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
“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
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
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
中学
习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
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
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
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
习有关方位和视图的初步知识。
本单元
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一,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小朋友“指鼻
子、指眼睛”的游戏画面,引起学生对
左、右方位的讨论。在自主练习中,借
助“二人听口令击掌”的游戏画面,扩展到对上下、前后、左右的
方位的学习。
信息窗二,是利用几个小朋友一起看照片的现实情境,引起学生对汽车和小兔
拍摄
位置的讨论,开展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知识的学习。在自主练习
81
中利用小鸟和小猫从不同位置看房子,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巩固。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辨
认上
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学生在家庭、在学校、
在商店……
多种场合都接触过这些事情,只是没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系统知识来
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外,
还可以设计多种情景,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本课的内容。这样
做,可使学
生感到亲切、有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习的空间,便于学
生联想
和交流。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初步建立前后、
上下、左右等方位,学会用简单的方位知识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辨认从
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等内
容,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重
要的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使其身临
其境,在解决具体问题
中,用亲身体验唤起对经验的联想,从而学会本课有关内容。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灵活,学到有用的知识。由于
是初步学习这些知识,
只是积累直观经验,不宜作过高要求。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
,在应用中逐步巩固。
有关方位和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初步知识是现实经验的系统化,处处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另外,此类知识很难通过几节课,几个例子,一下子学
会,只有通过不断地
辨认,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变为得心应手
的知识。为此,教师除重视课堂中的体验学习外
,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
行应用,学生能经常用简单的方位知识和辨认物体形状的知识解释和描述一
些
周围的事物,在应用中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好玩,
数学有用。
4、除教材提供的游戏外,教师还可联系当地学生实际,设计结合本课内容
的其他游戏,进行教
学,达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5、对本单元中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学会
了用前后、上
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否正确地从上面、侧面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
同
时,还要了解学生与小伙伴合作,主动运用知识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82
第一课时
图形与位置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信息窗1,及第69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
后、上
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并通过与同伴相互
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积
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设想:
通过游戏展开活动,将学习内容寓于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既自主探求,独立思
考又相互结合,参与知识的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和体会由知识结构转化为
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
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
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
玩吗?
二、合作活动,理解知识。
(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
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
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
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
83
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
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师: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
会争先
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辨清左、右
?(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
右走……)
4、反馈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师:左手、右手是
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
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
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
看。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
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
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
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
对性。
6、做游戏。
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
、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
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二)自主探究,上下前后。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
又发现了
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
84
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 、下面分别是什么吗?
(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
予鼓励)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
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
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科书第69页的第1题。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
(2)师生比赛。
(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
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
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
,用信封装着,
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
面有5朵小花。
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
鼓励为主)
(3)课件展示。
四、谈体会: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85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左、右 、上、下、前、后
六、教学随笔:
86
第二课时
图形与位置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信息窗2及71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2、
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
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
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
感和空间感。
教具准备:
信息窗2挂图,学生准备:小汽车、积本、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和各种各
样的图片及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
为了留下这个美好
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
(学生回答)
2、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
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
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
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
影家呀?(学生回答)
3、师: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
二、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挂图:
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87
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包括照片的位置)
师: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小
男孩左手和右手举起的两张照片不一样)
师:为什么两张
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这个
问题先让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教师再说明)。
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
向拍的吗?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
积木、小兔子、小狗、等
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
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观察、
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知
识的交流,又是学生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3、操作练习
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从前面拍的一类,从上面拍的一类,从侧面拍的一类)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
时指导。
同
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
能解决得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
决的放在问题的口袋)。
三、自主练习
谁看到的?
学生自己读图,照图
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
题。(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中小鸟、小猫和两个小屋
子的位置关系说清楚,比如小
猫在屋子的里面,小鸟在屋子的上面。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上面 侧面 前面 后面
五、教学随笔:
88
第三课时
图形位置——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
回顾,使学生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
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2、加深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体验,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感受数学的乐
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六单元尤其是在游戏中,我们都学会了些什么?
二、展示“我学会了吗?”
1、可以借助挂图或事物投影展示“我学会了吗?”
2、学生自己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如:龟兔赛跑),
并用学过的知识说说图意
。教师要及时点评,说明个别答案不唯一。
3、完成“我学会了吗?”下面的3道题目。
(1)第1小题,用彩笔涂色,独立完成后,小组相互检查。
上黄色。第二小题做完后可增加
一些相关练习,如把从左边起第4只蚂蚁圈起
来,把右边的4只蚂蚁圈起来等等。
(3
)第3小题,乌龟是谁看到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可能是小
鸟,也有学生回答是太阳,都合理
。
三、丰收园
丰收园里谈收获。
现在学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1) 长本领了吗?你长哪些本领了?
(2) 习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89
(2)第2小题,把小蚂蚁前面第2只涂上红色,小蚂蚁后面的第3只涂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90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
名”、“领饮料”、“投
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等为素材,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引导学
生
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并能应
用所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
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
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
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
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
在教材编写上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素材,提供
了丰富的信息。在知识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
,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
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教材只安排了9+6、6+9和16-
9、11-3
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把其余内容安排在自主练习中,学生运
用已
掌握的基本的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教材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引发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
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
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
本单元设有
五个信息窗,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
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一个信息窗是“参
加运动会报
名”,通过提出“需要写多少码?”的问题,引出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
方法
的探索,并通过自主练习进行巩固。第二个信息窗是“领材料”,通过解
决“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巩固
加法的口算方法。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
谁赢了?”的问题,
探索20以内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在自主练习中加强巩固。第四个信息窗解决“赛跑分组”情景中引出的“怎样分组?”等有关问题,加强20以内退位
减法知识的应用,进
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第五个信息窗是“领奖”,
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
少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
91
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本单
元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编写特点
1、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
题串”。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
沙包比赛”、“赛跑分组
”、“领奖”五个主题情境,构成了具有横向联系的“情
境串”。由情境引发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
“问题串”。
2、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留有较大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
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上不再采取传统的编排方式,加法不再分9加几、8加
几------4、
3、2加几,即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减法中也不再分十几减9、
十几减8、-------十几减
4、3、2,即先减大数,再减小数等琐碎的知识点,
而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
信息窗内,只安排了9+6、6+9
和16-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其余的
内容全安排在自
主练习中,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材把算式从实际问题里抽出后,引导
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
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在尊重创造、尊重个
性的原
则下,提倡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
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新知识又作
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
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
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体系框架。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
br>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信息窗
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5、练习题渗透函数思想。
教材在加、减法的练习题
中,多处有意识地把有关的口算题按规律排列,让学
生在算出得数的同时,从中体验到一个加数不变,另
一个加数与和的变化关系;
感受到减数不变,被减数与差的变化,以此渗透函数思想。
6、回顾整理的创意形式新颖。
92
回顾整
理这部分教材的编排采取“营地式”的呈现方式。把全单元的内容
相聚于“大本营”内,大本营共分为六
个营区,以不同颜色的小旗为营区的标
志。蓝、黄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绿、深蓝营区复习2
0以内数的退
位减法;黄、绿、深蓝营区分别对加减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为红、紫营区填写
加法
表和减法表作好了准备。
通过各个营区设计的不同活动,完成对整单元所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四、具体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
法
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
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
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
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
、用数
学的乐趣。
五、教学建议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教材中的五幅情境图,展现了“小小
运动会”的种种情境。教学时,教师不要
静止的“观察”,机械的“问答”,要活用情境图。有的情境图
如“运动会报名”、
“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可组织学生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的情境图如“领饮料”、“领奖和公布成绩”,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启发学生学习。学生
们有了经历和体验
,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就会亲切而有积极性。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
法。
根据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
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
、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
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经验基础不同
,同一道题目会
提出许多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要注意鼓励、尊重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不要统
一
限定一种口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有
个性的学习。
93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欲、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材在“你说我讲”栏
目中,虽然设计了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这些“问题”和“方法
”限制学生提问的方向
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创设开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
br>展开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索,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强高效率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生
应练好的数学基本功之一。按《课
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
速地进
行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时,教
师要注
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
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练
习过程中要承认差别,逐步提高要求。开始
只要求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
迅速。练习方法,
开始可看卡片,逐步到听题口算,最后开火车或口算抢答。练习一定要强调高
效率。
5、对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
内数的加减
法,还应考察学生是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还
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
表现情况。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4课时
94
第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
概括、推
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
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
的兴
趣。
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
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菜牛上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
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95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 ......
师:刚才这些同
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
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
,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
考一分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2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
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
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
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
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
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
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
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
学们打
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
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96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
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
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让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
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97
第二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法。
2、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
br>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为了解决运动会报名的问题,我们学会了计算进
位加法,今天,我们用学
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巩固应用
1、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
8+5 5+8 7+4 4+7 3+9 6+8 7+9 8+9
5+7
6+6 3+8 7+7 4+8 5+9 6+5 7+6
2、自主练习第2题。 <
br>小组合作,教师首先要说明要求。可以以举例的方式讲清规则,如一人说
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
把得数是13的算式有条理地按次序说出来,9+4=13、
8+5=13、7+6=13、6+7=1
3、5+8=13、4+9=13。
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尽可能地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说一说。
3、自主练习第3题。
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为什么把小猫和袋鼠连在一起
?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
4、自主练习第5题
一共有多少萝卜?学生自己看图,列算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5、自主练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编个小故事,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
忆,
让学生尽情地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交流时,先组内交流,再组间
98
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99
第三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运动
会分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
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出示76页
信息窗2,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学生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
的种种信息,通过研究书中提出“一组
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为引线,引导学生
根据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
的问题加以
梳理,顺势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
法。
教学绿
点标示的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对于当前解决不了
的问题,要写在问题口袋里,留待以后
解决。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教师要引
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写算式。为了扩大练习量,可灵活增加8加几、
9加几、5加几……的算式。学生可
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自主练习第2题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玩“找
朋友”的游戏好吗?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
算式卡片。出示贴有得数是10、11、12、13、14、1
5、16、17、18、19、20的
小椅子。每个同学手里卡片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找几号小椅子。得
数10是多余
信息,没有对应的卡片。你能帮它找到朋友吗?指名说。
四、走进生活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