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准备课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为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做准
备.
2.
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数数.
教学难点:数数的各种不同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实物投影仪
海底世界图
预习要求:
1、海底是什么样的?
2.情景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3.你能从头数一数,说一说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
们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吗,大海中有很多的生物,今天我们就到精彩的海底世
界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海底世界图,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学生汇报:蓝鲸、海豚,海马·
·····关注学生的听课习惯,让其他学生说出不同的
事物,即不要重复前者的问题。同时,一个学生
在回答时,提醒其他学生给予最大关注
及评价。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
这么多的海洋生物,到底有多少个呢?想不想知道?(想)那我们来数一数,好不
好?
1、自由数一数,同桌两人交流。
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留心学生是怎样数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
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跟同位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
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及时评价做得好的
学生)。
2、 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刚才同学们数的很好,但是有的学生数的不全。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一数。”
(1)从左往右:花纹鱼有11条,水母有6只,海豚有5只,龙虾有9只,蓝鲸有
1只,
海马有10只,海蟹有 4只······
(2)从上到下:水母有5只,蓝鲸有1只,花纹鱼有11只······
(3)按数量从少到多:1只蓝鲸,2条红尾鱼,3个潜水员······
3、
以海马为例,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的?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2个2个的数:2、4、6、8、10
5个5个的数:5、10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1、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2、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
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
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五、实践作业:
数一数你有几只铅笔,几本书?
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
“=
”、“〉”、“〈”,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
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
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
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
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
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
学习“数与代数”知
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
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
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
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
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
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
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
的知识。同时,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
br>小组活动”,通过提出“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
息还可以
数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
导,通过数理解10以内数
的意义,并借助自主练习中数“天上大约有几只小鸟”渗透初
步的估计意识。第二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
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
“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
含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
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在自主
练习中,借
助“饭前准备”的画面,学习2个2个数的方法,初步渗透按群计数的方法。在“贴一
贴”练习中培养学生简单找规律的意识。第三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借助
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数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
动态变化的特点
,跑过来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
两个数的大小。第四个信息窗是“
快乐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上苹果
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同时
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进一
步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自主练习
中又设计了“按顺
序连线”的内容,进一步熟悉0—10各数的顺序。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1课时 总第2课时
信息窗一 快乐的校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3、6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预习要求:
1.情景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2.你能从头数一数,说一说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
“飞机”、“小朋友”……引导
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
对于能有顺序
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怎么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
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
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
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
4、自主练习第11题,给学生3秒钟的时间
看第六题的小鸟,学生估一估天上有几只小
鸟?看谁估的最准。
估过之后,数一数验证一下。再让学生观察图上还有什么东西也可
以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
在哪里?
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限时作业:
1、想一想
第2课时 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会写1-5各数。
2、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
好朋友,学会写这些
数,好吗?
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
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
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
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这
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
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用手指
表示数,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
子图,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
2、自主练习第2题,初
步渗透统计思想,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旁边的表格要
我们干什么?学生能填对数就可,不做过
多要求。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限时作业:
1、 写一写。
2、数一数,填
一填
第3课时 总第4课时
课题:1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6.7、8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数出10以内的数,并渗透有关统计知识与思想。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熟练的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不仅会数数,而且知道数表示的意义,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做伸手指游戏
1. 老师伸手指,学生说数
2. 老师说数,学生伸手指
3. 同桌间做游戏
二、教材第六页第一题
投影出示
让学生说说都有什
么?然后把每一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这样说一说:2个文具
盒、3块橡皮、4把铅笔刀、5支铅
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
三、第2题
1.先指导学生数数,说说每组种物品的个数,想一想分别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2.学生写数,教师指导
四、第8题
1.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摆了几个?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2.指导学生看课本,一组组进行数珠子、画点子、写数字练习。
通过此题,由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第七页第6题
1.图中画的是什么?
2.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数出相应的个数涂上颜色
六、第10题
1.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
2.分别数数,各有多少?
3.讲给同学们说一说(按顺序说)
从上到下
从下往上
从左向右
从右往左
七: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
八、实践作业
1.和爸爸妈妈做手指游戏
2.写一写1——5各数
第4课时 总第5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3.5.6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够借助具体物品的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 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5.4.3.2的组成
教学重点:5.4.3.2.的组成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
收的景象,现在有5个桃子,你可以把它分成两堆吗?怎
样分?出示桃子卡片,分一分
二、
探究新知:
1. 小组合作:把5个桃子分成两堆(用图片做桃子)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分一分
5 5
∕ \ ∕ \
1 4 2 3
5
∕ \
3 2
5
∕ \
4 1
有的学生可能对这四种分法不全,指导学
生有顺序的说一说,如:5能分成1
和几,2和几,3和几,4和几
2. 概括小结:
可以把5个桃子分成1和4,2个和3个,。。。。。。
学生回答5可以分成几和几?
2.3.4的组成仿照5的教学进行
(1)拿出学具(小棒或图片)
(2)先拿4个,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4 4 4
∕ \ ∕ \ ∕ \
1 3 2 2 3
1
(3)拿3个小棒或图片,分一分,说一说
3 3
∕
\ ∕ \
1 2 2 1
(4)拿两个小棒或图片,分一分,说一说
2
∕ \
1 1
三、 游戏练习
1. 伸手指,同桌之间做游戏,两人手指可以5或4.3.2
2. 填空:
○○○○● ( )和(
)合起来是5
○○○●● ( )和( )合起来是5
○○●●● ( )和( )合起来是5
○●●●● ( )和(
)合起来是5
先让学生看图,弄清题意,再填空。
3.
4和1合起来是多少?3和2合起来是多少
四、 第四题
1.
用学具代替小碗或帽子,摆一摆
2. 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并辅导以用手指表示数,边比划边说,先
让学生按从左向右
的顺序说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在让学生按从右向左的顺序说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五、 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说一说5.4.3.2的组成
5 5
∕ \ ∕ \
1 4
4
∕ \
2 3
4
∕ \
5
∕ \
3 2
4
∕ \
5
∕ \
4 1
1 3 2 2 3 1
3
∕ \
3
∕ \
1 2 2
1
2
∕ \
1 1
观察5.4.3.2.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都可以分成1和几)
六、实践作业
和父母做伸手指游戏
第4课时 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11页的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点:0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
预习要求:
默读教材第9、10、11页
1.情景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5的数字),
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3、师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
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2大比小4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
“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
什么方式表
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
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
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2、0的其他含义
(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
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
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4、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
(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
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
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5的数序。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写一写。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5的数序。
( )1( )( )( )5
3、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4、自主练习的第4题。
这是一道5以内数的排顺序的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
样?好
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限时作业:
2、
第6课时
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信息窗3及自主练习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预习要求:
默读教材第12、13页
1.情景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2.你能从头数一数,说一说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咱们一
起去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谁能告诉大家图上有什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汇报观察结果(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图上有足球、大树、向日葵….)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
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有几个小朋友?扎小辫的小朋友排第几?……)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
(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回
到家之后,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
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
,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
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2题
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
求区分颜色和
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
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象什么?
4、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
后比较两个4
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1题
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五:限时作业:
想一想
第7课时
总第8课时
课题:6——10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九页写数
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序数的含义,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
2、历用1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会读写6——10各
数。
教学重点:
6——10的写法
教学难点:
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出示田字格中书写的6、7、8、9、10,这些数各像生活中的
什么?引出儿歌:
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麻花拧一遭
9像小勺能盛饭
10像铅笔照小镜
学生边说儿歌边书写。
二、 探究活动:
1、 你想学会写这些数吗?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
它们
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2、 指导学生写6
老师示范,学生注意观察。
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
6
先书空再描红,然后独立写(课本第9页)
师示范,然后学生写
3、学习7、8、9、10的写法
(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
(2)看书自学:学
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
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
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4题
写数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第
一行和第二行分别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学生遇
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弄明白后然后再
正确地写数。
2、自主练习第3题
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
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
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11题
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
以一个一个的数,
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准备了(
)
根筷子”。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一双一双地数,还可以根据碗的个数来确定。此题
可利
用学具帮助数数。数完后,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
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限时作业:
、写一写。
第8课时 总第9课时
课题:认识10以内数(二)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14——17页 部分练习题和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
14——17页1——4题,让学生巩固上节所学知识。
2、熟练地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数1——10各
数。
教学重难点:弄清各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从1数到10,然后写在黑板上。
1,2,3,4,5,6,7,8,9,10
指导学生观察,从前往后数,越变越大,从后往前数,越来越
小。
写在黑板上
10,9,8,7,6,5,4,3,2,1
让学生数一数
二、
投影出示:
(1) 把右边的7个图形圈起来
(2)
从右边数起,把第7个图形涂上颜色
(3) 从左边数起,
排在第( )个和第(
)个
先指导学生分清左、右,再弄清“几个”和“第几”
三、自主练习
1.课本第15页第3题
(1)学生独立的分学具
(2)全面交流,师生共同整理出7可以分成1和6 2和5,3和4.。。。。。。。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理解7的组成。
2.课本第16页第8题
(1)摆学具
(2)全班交流并填数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理解8.9.10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
收集生活中的号码:如:我家住在( )单元( )室,电话号码是( )
第9课时 总第10课时
课题:10以内数的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渗透数的组成,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
数数的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几个和第几个,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几个”和“第几”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每幅图里都是7个△,该怎么画?
△△△△ △△△△△
△△
△△△ △△△△△△ △
通过添加,渗透7的组成,进一步巩固7的组成
二、 8 □ 6
9
5 □ 2 7 4 □
□ 5
用小棒摆一摆,再填
三、
小强买了红黄两种颜色的铅笔共10支,各有几枝?可能有几种情况?
红
黄
四、
找一下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说出自己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数排第几?并用
完整的话说出来。
五、
六、 圈一圈,涂一涂。
把左边的5
朵圈起来。从左起,把第5朵涂上颜色。
把右边的6个圈起来,从右数,把第5个涂上颜色。
七、
小芳 小阳 小丽 小琴 小华
1、共有( )个小朋友,
2、从右数,小阳在第( ),第3个是(
)。
八、总结收获:
你觉得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样?
第10课时 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的信息窗四及自主练习1、2题。
教学目标:
1
、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操作学具来比较数
的大小。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
式。
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预习要求:
默读教材第18、19页
1.情景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比赛刚经开始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呢?你能说一说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
人,右边队选9人,教
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
。讨论过程中,解决如何知
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
(1)数一数
(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学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
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
9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
(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
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今天
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
,长的可像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
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4
8○6 5○8 7○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
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队减1人或
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桌
说说吗?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
,哪边的人数多?
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说一
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
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
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限时作业:
1、
2、
3、
第11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0—21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
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7题
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
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注
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
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
案。
3、自主练习第5题
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
,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
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4、自主练习第8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
先要介绍游戏的
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
br>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
小。为了
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三、第九题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第12课时
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内容--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巩固练习
结合教科书第22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
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
(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数数的时候,
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的统计图中。(图中没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数是0只。)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
补充练习:
5( )6 8( )5 0( )1
3、基数和序数
(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
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得通的教师都应予以
肯定。最后引到图中的
一排小花上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然后,要
求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全班解答或同位解
答。
(2)练习:
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
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三、丰收园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
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
是否积极发言了?在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的时候,你是不
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课堂
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
知识解决问
题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第13课时
总第14课时
课题: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在
现实生活
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
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
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上的是第几
节课?数学“2”在这里表示的是第几的意思,我们的教
室里,有几个吊扇?“2”在这里又表示几个意
思,数就在我们周围,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引出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找找周围的数”。
二、找找周围的数
出示图一(身体上的数)
请同学们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能从自己的身体上找到哪些数呢?
出示图二(公共场景)
这是哪里的场景?马路上有行驶的汽车,公交车站牌、广告等信息,在
公共场合中你找
到数字了吗?
出事图三(家庭一角)
这幅图画呈现的是家庭一角,
这个地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老师相信大家已经调查的非
常仔细,认真,更会找到许多数字。
出示图四(校园中的数)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习的地方是校园,那么在校园中,你又能找到哪些数呢?
三、课堂总结 <
br>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你还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数?做一个小小的调查
员,一个有
心的人,看看你还能找出哪些数字?
第二单元
——分类与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
识的基础,在今后的
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方法。学
生
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单元进一步比较长短、
高矮
、粗细、厚薄等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
多少、
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
取
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
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
经验,再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
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单元设有两个
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
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
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
启发学生利用经
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玻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
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短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
到扩展、
巩固的目的。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
分类,并会比较
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
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
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
4、
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
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 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和自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会用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
教学设想:本单元主
要涉及了分类和比较两个知识点,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比
较密切,在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经验,放手
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
表达和交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操作活动,得到充分的体验
。除了利
用课后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联系分类和比较。
教学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
展练习,实际应用的思路来教学。
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观察,会编数学小故事,能根据<
br>情境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2、
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并联系生活经验激发
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新知识得到比较清
晰、全面的认识。
4、 在分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能正确的进行表达和
交流。
5、 密切联系生活,能把学到的分类与比较的思想与方法应用于生活之中。
单元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衣服图片
2、 学生准备:学具、学习用品
单元实践学活动
1、
我是自理小能手。(在家把自己的衣服、学具、生活用品进行分类整理。)
2、
“火眼金睛”(利用周围的或家里的物品进行比较,并能说两句完整的话。)
四、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课时
百分数应用题
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 1课时
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 1课时
分类与比较的补充练习
………………………………………………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 1课时
第1课时
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
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和团结写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
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预习要求:
1、回家之后整理自己的书包,让妈妈检查。
2、帮助妈妈整理衣物,并请妈妈做评价。
检查预习:你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了吗?你的书包整理的怎么样?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
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
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
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
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
我的放在一
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
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
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
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
题)
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
呢!
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1)
床、很多衣服、妈妈和孩子、窗帘、窗户、墙上有一幅画……
(2) 孩子在帮妈妈收拾衣服。
床上这么多衣服,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把衣服整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妈妈整理衣服。(给予充足的时间)
学生操作分类整理衣服图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按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
按上衣和下衣分;
按季节分;
按颜色分…….
投影展示不同标准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体现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
1、
2、
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
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
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找份的好的同学演示分法)
妈妈很辛苦,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
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
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
可能想到:
整理房间;
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整理客厅里的物品;
整理劳动工具;
整理自己的书包……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
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
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
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
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
的分类方法?”
生:“按年龄来分。”
(师板书:6岁 7岁)
师
:“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7岁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
同学又被分成了两
类,站着的是今7岁的同学,坐着的是今年6是同一批人吗?(不是)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
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
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
实际生活中,哪些
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操作:
1、让学生拿出书包,并把东西倒出来。
2、师问:看到桌面上的这些物品,你有什么感觉?该怎么办呢?
3、学生感觉看到一堆学习用品比较凌乱,激发起学生整理的欲望。
4、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整理。
用实物投影展示分类情况,初步感受分类的重要性,能想
到分类整理,感受分类整理不
一样,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2题:
师:“看到
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
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
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4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
道哪些
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
,请你把它们拿出来。
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哪些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
请小朋友们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在课余时间好好整理书包、书桌和卧室。
第2课时
课题: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 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2、
借助具体情境,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
宽窄、粗细、厚薄等。
3、 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
厚薄等。
教学准备:衣柜挂图、花瓶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
了该放在哪儿呢
?(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
怎样放的。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2、 学生可能会说:妈妈的衣服最多。
你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的?和谁的衣服比的?
学生可能会说:
(1) 本来妈妈的衣服就多;
(2) 我数了数妈妈的衣服多;
(3) 妈妈的衣服那一落厚。爸爸和小明那一摞薄。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二、
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讨论交流哪些物品之间可以比较,比较什么。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注
意引导学
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
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
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学生能正确说出比较的结果,说清自己是怎样想的,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花瓶除了比大小,还可以比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两件物品时可以比较多个方面,比如:花
瓶的粗细、轻重、高矮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拓展练习,联系实际。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
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
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
立观察思考后,
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三、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
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
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
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四、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
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
问题好。)
五、 本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
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
些东西可以比较?回家说给家长听一听。培养学生在生活
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第3课时
课题:分类与比较的补充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养成分类整理物
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程:
一:分一分
(1)
先认识都是有哪些事物?再说一说按什么标准分类?怎样分?
(2)
教师说明要求:可按要求填序号。
(3)
还可以按什么标准来进行分类?让学生说一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分
法。
2.
学习用品装书包(在学习用品下面画“——”)
(1) 让学生说一说物品的名称。
(2) 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学习用品?教师用———画出来。
以上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用有关分类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二:引导学生听清楚题目要求,分清厚薄。
1、 请将最厚的画“√”最薄的画“○”
VCD机 笔记本电脑
( )
光盘
( )
(
指导学生观察这三种物体分别是什么?
)
判断最厚和最薄的各是什么,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三:请你将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 )
( ) ( )
(1)生认真观察图,并提示要比较他们的轻重需要两幅图。综合起来看
(2)
说一说哪一个最重,哪一个最轻。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 教师在进行总结。
这道题有
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用实物来演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形象,
也容易理解他们之间的轻重关系。
四、谁最高?在她旁边的()里画“√”。谁最矮,在她旁边的()里画“×”。
( ) ( )
( )
五: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第4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
2、
借助具体情境,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
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3、 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可以比较的东西?把你的发现在
小组内说一说。
多让学生说,培养应用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
二:讲故事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故事吗?
(2)仔细看一下
大树的表情,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重猴子轻)小朋友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学生
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3)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淡绿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你
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①高树叶子多,矮树叶子少;
②高树叶子颜色深,矮树叶子颜色浅。
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此题主要看学生观察的是否认真,想象的是否丰富。并向学生渗透一定的环保意
识。
三:比较
仔细观察图画,我们除了比颜色还能比什么呢?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景物有远近、路有宽窄之分。
全班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时,只要说的合理,教师就给与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结:只要你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我们周围到处充满有趣的数学知识。
丰收园:
在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你的表现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
单元学习情况,对自己、同学做出一个真实客观的评价,教
师尽量让每个同学都说一说,尽可能让学生多
说一些。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状况。,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我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全面和谐的
发展。
课外活动.
回家后画一张有关分类、比较知识的画,并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知识,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化、过程化。体现数学知
识的趣味性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
0
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
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
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
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
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
促使学生在主动
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
变,能正确、熟练
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的加减
法解决
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
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
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关键:让学生先建立加减法的表象,然后再由显见的表象抽象出算式。
四、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由于本单元是全册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也是第一次系统学习10
以内的口算加法,所
以在进行本单元设计时,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鼓励学
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并进而从中优化。而且还设
计了多
样化的练习形式,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单元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地学会学
习,总体的教学思路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独立思
考进行应用。
采取的措施: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让学生编成数学故事从而激发兴趣。
2.重视学具的应用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建立加减的表象。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动起来。
五、单元实践活动:
1. 我会摆学具(利用学具帮助学生进行口算)
2.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爸爸妈妈摆出算式,学生摆出得数)
3. 找找周围的数
2.
单元教学准备:
学生:学具,数学卡片等
教师:学具,数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6套)
六、计划课时数:28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1——33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能正
确
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2. 初步学会从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能
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减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体图块。
预习要求:
1.情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要会说)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喜欢谁?为什么?大家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去
玩一玩?今天老师
就带领大家到花果山去游玩。
(课件出示:花果山情景图)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看着这些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2.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4. 一共有几朵花?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我们先来解决:有多少只猴子?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整合在一起说一说?
(自己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看看是几。)
2、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让不同方法的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现方法有: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用小方块来摆,先摆2个,又摆了3个,数一
数一共是5个;左边摆2个,右
边摆3个,合起来是5个;也可以用2+3=5算出来。
4、教学加法算式。认识加号。理解算法。
师:像这样把2和3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板书:2+3=5(只)
读算式:2加3等于5
(这个算式中“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呢?)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
让学生理解“2+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
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5、 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谁能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说一遍?学生回答
:左边有5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一共
有多少只小鸟?
6、 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列式:5+1=6(只)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这个算式中“5”,“1”,“6”各表示什么?
7、一共有几朵花?
自己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2+2=4(朵)
8、剩下的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做完后在小组内交 流
交流:1+2=3(朵)
三、自主练习
1. 教材第一题:摆一摆
投影仪显示,提问:你能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图的意思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
答?
2. 教材第三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 2+2=
1+3= 4+2=
2+3= 4+1= 3+2=
1+5=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填写计算结果。
四、走进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五、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六、限时作业:
1、看图列式。
2.妈妈让小明到面包店买五个面包做早餐,.面包店的面
包有以下几种包装,他可
以怎样买呢?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快速的进行口算。
2. 初步学
会从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体图块。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教师出10道口算卡片(和是6以内数的加法)。一名学生口算,其余学生用手势反馈。
2+1= 3+3= 3+1= 2+3= 5+1=
4+2= 2+2= 1+4= 1+1= 3+2=
此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重点看学生能否正确计算。
二:小组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
要求:四人一组,每人说出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
算式。目
的是通过算式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
三:自主练习第五题,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1+2○5 2+3○6 5+1○4 4+2○6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目的看学生是否会比较。
四:说一说。
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是2、和是3、和是4、和是5、和是6的算式,并且说说自己是怎样
想的
五:自主练习第四题。
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要求“数学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包含
数学信息并能提
出数学问题的故事。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画面自编故事。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
强指导,既要关注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
味”。
六、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3 课时 总第 ( ) 课时
课题:小猴下山——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
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
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
学数学,用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情境图、小棒。
预习要求:
1.情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要会说)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讲数学故事。
1、表扬讲故事讲的好的学生。
注意:这期间学生如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把4幅图的意思说完整。
学生初次接触这种题目,可能费劲一些,如果有可能,可以单独用一节课让学生
来理解
这个信息窗,讲数学故事。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合作解决。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
1、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故事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找出数学信息,同桌2个人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3、教师解决关于桃子的问题:(1)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信息和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说完整的数学问题的习
惯。注意不强求,但要有意识的培养。
你会列式解答吗?请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并板演。
5-3=□(个)
4、学生独立解决:花上还有几只蝴蝶?
步骤:寻找信息,列出算式,找出结果。集体订正交流。
4-2=□(只)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同学们学的不错。看一看,有关青蛙的信息有哪些呢?
(岸边有2只青蛙,小猴子想抓住它,青蛙扑通、扑通都跳进水
里去了。小猴子什么都没抓住。)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2-2=□(只)
讨论: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是多少?
你还想提关于什么的问题?
7、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然后集体
交流订正。
说一说他们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讲故事。(教材36页练习第2题)
请看课本36页第2题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你提的问题列一个算式吧。
(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请你说说算式的含义。你还发现了什么?
四:合作小结。
这节课大家上得愉快吗?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区别?
一、 限时作业:
1、算一算:
5-3= 4-1= 5-4=
5-2= 3-1=
4-4= 5-1= 3-2=
5-5=
第4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小猴下山——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减法,应用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巩固有关0
的减法。
2、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10以
内减法的计算。
3、 进一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的情境进一步认识,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巩固、理解、学
会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
0的减法。
教学难点:
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熟练掌握10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谁可以说说你昨天学会了什么?
板书 减法:从几里面去掉几。
2、口算。
5-3= 4-1= 4-2= 5-1= 5-5=
4-2= 5-4= 3-0= 5-4=
二、巩固练习
1、练习第3题
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的意思,说出图中要表达的意思。
一共有9个西瓜,拿出来2个( 2个在外面),筐子里有几个西瓜?
然后让学生列算式。
用同样的方法解决第二幅图。
注意:
⑴这种看图列算式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能明
白、清楚的说出图中情景表达的意思,这
是做题的基础。
⑵这里不存在去掉的问题,所以要让
学生明白在这样的题中把看见的数量去掉,去求我
们看不见的数。
⑶介绍学生认识“?”,知道它表示的意思是让我们去求它后面的问题。
2、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的完成,集体订正交流,对能明白的说出图中意思、解释算式中各数的意义的
学生要大
力表扬,引导其他学生学会独立做题的习惯和做题的步骤。
注意:捞出的鱼就是要去掉它,用减法。
3、自主练习第6题
5
4
知道同学们是非常聪明的。看,小狗在做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会列算式吗?解释算式中各数的意思。
独立完成第二幅图。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你自己有哪些进步?
四、实践作业。
回家把43页9题编成数学故事,讲给家长听。请家长帮忙写到一张卡片上。
第5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野餐——10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37——40页的内容,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以及关于0的加
法。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能从简单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问题,列算式解决问题,以及引导学生
有序观察的能力。
3、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的基础上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有关0的加法的学
习。
教具、学具准备:
、小花图片、樱桃图片、星星评价表。
预习要求:
1.情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要会说)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
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
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6
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
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
整的话)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野餐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说出有小朋友、小猴子
、桃子、大树、小花……等等之后,引导学生
说出主题图的文字: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师板书此问题。
)
2、一共有都少个同学怎么求呢?
(1)请大家开动脑筋想问题,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 2)你会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2+4=6 4+2=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2” “4”
“6”各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学生
观察后的答案可能有:(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
4和2,等号后面都是6
。(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4、
师小结:看来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5、巩固练习
4+1=
3+4= 4+2= 3+3=
1+4= 4+3= 2+4=
2+5=
三: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1、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老师可真高兴,那你还能看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重点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这个问题。请你把算式列
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
加法交换率。)
学生交流。
4、课后练习第3题。
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1)左边摆3朵花,右边摆3朵花。(2)左边摆2个樱桃,
右边摆5个樱桃。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
集体订正。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真棒!我要给你们一点掌
声。可是“小小”的题还没完呢!他要问问大
家: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的答案会有:0+6=6(个) 和6+0=6(个)
2、为什么用0呢?
学生自由发言。(右边那棵树上1个桃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
五: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1)小朋友们刚才凭着
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小”的重重关卡,他可高兴了!
所以他想邀请小朋友们和他一起做手指游戏
。 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2和几?
学生回答: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再把小手动一动、7可以分成2和几?
学生回答:6可以分成2和4,2+4=6、4+2=6。
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我出3,你出几?
学生回答:你出3,我出4,3+4=7、4+3=7……
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学生回答:
你伸0,我伸5,0+5=5、5+0=5……
(2)同桌互相做一做。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七、限时作业:
一、细心算,你一定能算得对又快。
3+4= 4+2= 3+3=
1+6=
2+3= 3+2= 2+5=
4+3=
6+1= 2+4= 1+6=
3+1=
二、找朋友(用线连一连)
5+2
2+5
4+2
4+3
3+4
2+4
6+1
第6 课时 总第 ( )课时
1+6
课题: 加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37—40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重难点: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 练习:
1+5= 2+4= 3+4= 4+2= 1+4=
4+3= 5+2= 6+1= 2+3= 4+3=
二、
看图计算
第5题是关于交换两个加数位置记忆关于0的加法的练习,可以
借助学具,让学生边摆
边说。
3+□=□(条)
0+□=□(只)
□+□=□(条)
□+□=□(只)
四、画一画,填一填。
看图填未知数,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画
图时,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
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出几个图形,再根据所画图形
的个数填未知数。
▲▲▲▲__________ 4 + ( )=7
●●____________ 2 + ( )=6
___________■■■ ( )+ 3 =7
_________★★★★★ ( )+ 5 =7
五、 第9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题中提供的花的位置和颜色等信息列出不同的算
式。
六、算一算
完成第2题和第7题,看谁做全对。
2+5= 3+3=
1+5= 2+4= 3+3= 2+5= 1+4=
2+3=
1+6= 2+2= 4+3=
6+1= 4+2= 3+1=
2+1=
七、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 7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 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4
“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习10
以内数两数相减的算法”,教科书41-44页。
教学目标:
1. 能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 初步学会从实
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3. 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
和思考
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从情景图中找出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学具
预习要求:
1.情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要会说)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花果山玩,并且吃了一顿野餐,猜猜他们今天去哪里玩
儿呢?
2、演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介绍课外知识:连环画。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我看到了小朋友、猴子和挑子。
师进一步问:你说的很好,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信息。对学生找出的数学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一起说一说。
出示第二幅图。
让学生找出变化的地方用流畅的语言说出来。
可以先让学生同桌2人之间说一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两幅图的数学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4、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谁能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
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猴子从树上摘下5个桃子吃,现在树上有1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6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5个桃子吃,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
上。
二、动手操作,研究新知:
1、解决红点问题: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1)要想知道树上还剩几只猴子应该知道哪些信息呢?
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寻找到的信息和条件。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说给同桌听。集体说一说,表扬学生。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学生开始动手摆学具,并把自己的摆法说给同桌听。
(3)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从7个里面去掉5个,还剩2个。
学生说的可能不大一样,但大体意思只要对师就应予鼓励。
(4)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
法的计算方法“从7个里面去掉5个”也就是
“从几里面去掉几”,我们就用“减法计算”。
板书:从几里面去掉几 用减法。
7-5=
(5)教学算式,写出算式:7-5=2
认识减号。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
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
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
个数里去掉的,
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6)让学生说一说“7” “5”
“2”各表示什么意思?
2、揭示课题,板书:10以内数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解决1个红点的问题。还剩几个同学?
(1)
学生独立观察信息图、思考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6-2=4(个)
2、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3、游戏:找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得数,找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5
6-2
4 6-1
2 5-4
1
4-2
3 5-2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一、 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
第一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 8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 10以内数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信息窗4
“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两数相减的算法”的练习,教材41-44页。
教学目标:
1、 巩固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
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3、
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
和思考过程。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巩固减法的意义,能应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减法,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几,-(减号)
2、口算:
看谁能张口就答,要求能答的正确。
2-1= 4-3= 5-1=
6-3= 5-4= 5-2=
3-2= 5-3= 6-1=
6-2= 6-4= 3-1=
在学生说结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
怎么想的。对计算的想法好、结果正确
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练习
1、教材P43第5题。
2、教材P43页第5题。
自己独立完成练习。
3、自主练习第8题。
4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是棒极了!
所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幅图,看看,这幅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出示小狗的图片。(有6只小狗,跑了5只,还剩1只。)
根据图的意思如何列算式呢?
按照这种方法完成第10题。
4、自主练习第9题。
5完成口算题。
1+2 5-3 5-4
3-2 2+2
6-3
3+2 4+2 5-2
三、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又学会了什么?
2、表扬鼓励表现积极、思维敏捷的学生。鼓励课下继续练习。
第9课时 总 第 ( )课时
课题:游水帘洞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
的减法。
2、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 会看一图四式。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 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
在故事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
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你能试着列出式子吗?
生:3+5=8
生:5+3=8
师:谁来说说3+5 是把谁和谁合起来?那5+3呢?
师: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小结:不管把左边的和右边的合起来,还是把右边的
和左边得合起来都是8只小
猴子。所以,这两种算法都对。
2、 还剩几只小猴子?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8-5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要求还剩几只小猴子,就是从8只里面减去已经跳进去的5只。
师:说得非常好。那8-5等于多少呢?
学生思考,试着独立计算,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三、 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一共有几朵花?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游水帘洞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5+3=8(只)
3+5=8(只)
还剩几只小猴子?
8-5=3(只)
``
第10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46-48页
教学目标:
1、
进行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2、 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1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第2题:口算练习
第3题: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然后独立试做。
第4题:
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第6题:
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写出算式,并观察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
看数轴写算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8题:
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画图时,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
数。
第9题:圈一圈、填一填
结合圈一圈说清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第10题: <
br>在充分观察画面和解答1、2题的基础上,结合学过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然后相互
交流。
第11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小猴分桃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处有关10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处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
你
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 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0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师:用你喜欢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小猴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 ○
方法二:○○○○○○○○
○○
方法三:○○○○○○○ ○○○
········
你能用算式表示你画出的图形吗?
汇报交流:9+1=10
10-1=9
1+9=10 10-9=1
师:你能说说9+1表示什么意思吗?10-1呢?
引导学生归纳: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四个不同的算式。
三、
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12课时 总第 ( ) 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50-52页
教学目标:
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1题:
读图,明确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确定解决的方法,列出算式。
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四式之间的关系。
第3题、第4题:口算练习
第5题:比较大小
第6题:
通过数得出一共有几个香蕉,要吃几个由学生自己选择,然后列式算出还剩几个。
第8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算式,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算式。
第9题: <
br>引导学生按照图中提示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用减法解决。除了小鸟的信息,
还可以讲有关
苹果和小花的故事,用加法或减法解决。
聪明小屋: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想法后,再
动手涂色。通过第10朵花是什么颜色,放手让
学生去想、去研究,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第13课时 总第 ( ) 课时
课题:小猴跳水——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7的内容,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10以内数的加和减。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法,。
3.
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0以内数的加和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猴跳水》的情景图,学具小棒,
预习要求:
1.情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要会说)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第53页信息窗7挂图)
教师出示小猴跳水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有条理的讲述画面上
的情景,讲成数学故事,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1、引入连加知识的学习。
(1)在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理解图意的基础上,以“河边有几个同学?”这一问题为线
索,引入连加知识的学习。
(2)“哪位小朋友能够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们可能在一个一个的数,也有可能将男女相加,即4+5=9(人)。
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
息,引导学生按位置的不
同来列算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思路可列出不同的算式,如4+3+2、2+3+
4、3+4+2等,再
通过交流各自的想法,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请学生们用手中的学具小棒将各算式
摆一
摆。如算式4+3+2,师先和学生一块摆,即先摆出4个小棒,再摆出3个小棒,然后摆
出2个小棒,最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在学生明白意义后,让学生自己来摆其余两个算式
2+3+4、3+
4+2,以进一步理解连加的意义。
(3)“同学们的思路都很清晰,明白了连加的意义(把3个数合
起来),那么如何来解决
这样一个连加的算式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学生引
导他们借助小棒摆一摆、想一想,在集体交流
探索计算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用“先算……
再算……”的方式来说清运算的顺序。如
4+3+2=
。要先算4+3=7,再算7+2=9。(也可以让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用——画下来。)
⑷“同学们
,你们都采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而不至于弄错,愿意把
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前两个数的得数,强调虽然只写一个得数,但要分两步
想。在做题时可以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写到算式的上边或下边,然后计算第二步。
2、引入连减知识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连加的方式解决了有几个同学的问题,下面
我们在帮小猴解决另
一个问题:树上还剩几只小猴?”
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意,明白事情发
生的过程:原来有5只小猴,跳入水中1只,又
有2只跳下,树上还剩下2只小猴。
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上列出算式,明白连减的意义,对于如何计算5-1-2,引导学生用小
棒摆一摆,即先摆出5
个小棒,再从5里面拿出1个小棒,然后拿出2个小棒,最后剩
下的就是结果,让学生弄明白连减的计算
顺序,并让学生说清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各解决了什么问题。如5-1-2=
,应先算5-1=4,再算4-2=2。
三:知识延伸,集体交流。
1、“刚才我们利用画
面学习的知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重点——10以内数的连加
连减(板书)。同学们能否根据画面
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继续提出一些用连加连减来解决
的问题?
2、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一共有多少朵花?河里一共有几条小鱼?一共有几只青
蛙在比赛游泳?等,学生独立解答,将算式列在
本子上,让学生边做边说计算顺序,进
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及时给予评价。
四: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口算比赛。
教材46页练习第4题。
3+2+3= 3+6+1=
2+5+0=
7-1-4= 5-2-1=
9-5-4=
4+0+5= 8-0-4=
10-7-1=
同桌两人共同来完成第4题。一人一道,比赛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五、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
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六、合作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五、 限时作业:
1、算一算:
10-3= 9-6=
7-4= 9-2= 10-5=
7-4= 8-4=
10-7= 8-5= 9-7=
2、
第14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连加连减练习题
教学内容:课本53-57页。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准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和连减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自主练习第一题摆一摆
通过此题使学生借助学具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使学生
进一步体会连加
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二、 自主练习第8、5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提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提醒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 口算
3+2+3 3+6+1 2+5+0
7-1-4
5-2-1 9-5-4
4+0+5 8-0-4 10-7-1 可以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的得数或用举卡片的形式口算得数,不管哪种形式的练习应注
意强调先算什
么后算什么。
四、 自主练习第10题
理的数据让学生列出连加算式算出结果。此题引导学生明确表格填写的内容及方法在
正确填写。
根据整
五:合作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学生进行总结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15课时
总第 ( ) 课时
课题:小猴学钓鱼——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8——61页的内容,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
算10以内
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
培养应
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小猴学钓鱼教学挂图、小猴图片、口算卡、小棒
预习要求:
1.情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要会说)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一节课,顽皮的小猴子们给我们表演了跳水节目,你们喜欢吗?
学生回答。
2、星期天到了!小猴子们又想出去玩了。不过,猴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的严
格。她
设置了三关,每一关都有不同的题目,哪只小猴子能够顺利的通过三关,它就可
以出去玩,如果有一道题
目做错了,那就只好在家里看门了。小猴子们可着急了,后来
它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就想请我
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3、同学们,你们看,小猴子们带着题目来了,让我们积极思考,用最短的
时间帮它们解
决问题。
卡片展示:第一关的题目,分别是:1+9= 7-2=
5+0=
4、刚才我们顺利的帮小猴子们通过了第一关,下面让我们准备好过第二关。
卡片展示:第二关的题目,分别是:9-3-2= 6-4= 5+2+3=
5、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很快就帮小猴子们通过了两关,下面让我们全力以赴准备通过
第三关。
卡片展示:第三关的题目,分别是:10-4-3= 3+3+4=
8-1-5=0并让学生说一说
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6、同学们,你们真是好孩子!用自
己的聪明才智帮小猴子顺利地通过了三关。我们和它
们一起去玩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教学情境图
看!它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河边。瞧,它们在做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猴学钓鱼
2、仔细看一看,小猴学钓鱼时发生了什么事呢?你能把它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能流畅、合理的编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
3、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把你的问题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
指导学生在交流时分工合作,有的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有的板书,有的解释,有的
补充。
预计学生交流的结果如下:
问题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
算法一:5-3+1=3(只)
算法二:5+1-3=3(只)
问题2: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算法一:3-1+2=4(条)
算法二:3+2-1=4(条)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维习惯,能有条
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5、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
教师指着4个算式说: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三: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1、计算(目的:专项练习,巩固运算顺序)
计算教材P49第3题,并想一想,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3-2=
6-2+5= 9-8+7=
7+3-5=
5-5+4= 0+9-3=
4+2-6=
8-3-3= 10-7+3=
结合学生的汇报,强调为了记住前两个数
的得数,我们采用写下来的方法。这样可以使
我们全心全意去计算,而不用担心忘记了得数,不能继续后
面的计算任务。
2、看图列算式。让学生做教材P59第 1题。
步骤:先看图编出数学故事,弄清题意,然后列算式,最后解释算式的意思。
关键步骤是看图弄清题意,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图中的大体意思说出来。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一听,回家以后再说给爸爸妈妈听。
五、
限时作业:
1、算一算,看谁算得准。
7+2-8= 6-4+7=
8-6+2=
9-7+5= 10-5+4= 10-3+2=
8-2+1= 7-4+3= 10-2+1=
2、
第16课时 总第 ( )
课时
课题:小猴学钓鱼——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58——61页的内容,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
减混合
运算。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
学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
合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成功学
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正确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
出示49页第4题。
4-1+5 3+3-3 3+2+4
8-1-2 3-2+9 5+3-1
引导学生明白在做题时可以把第一步计算
的结果先写下来,然后看着第一步计算的结果
再进行第二步。
出示完整的题目,引导学生说出做这种题时要先算结果,再连线。
二、练习巩固。
1、第5题:小猫能钓哪条鱼?
这个题应该怎么做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这个题
应该怎么做?(得数为2的小鱼被小红猫钓到,得数为8的
被小蓝猫钓到,得数为10的被小黄猫钓到,
应该先算得数,再连线。)
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题目。
2、教材60页第6题,请你帮小羊找到过河的路。
同学们看,小山羊遇到困难了,你能帮它解决吗?
应该怎样解决小山羊遇到的困难呢?
学生理解题意,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辅导学困生。
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表扬写出第一步得数的学生。
3、第2题。
出示情景图。学生编数学故事。
有8只美丽的天鹅,它们在水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泳。一会儿,
有2只天鹅飞走了,还剩
下6只天鹅。过了一会儿,又有3只天鹅飞来了,现在有9只天鹅在一块儿玩耍
。
4、第7题
看看,小猴子又在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出来吗?
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此题有2个算式,3+4+1=8,也可以是8-1-3=4。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17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10以内数的减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图文结合的题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文结合的题目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学具
教学设想:对比练习,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括号:
10
1 认识大括号
师:大括号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2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
3
要求这边有几个?你会列式吗?
10-4=6(个)
大括号表示:总起来,一共的意思
有可能列式 4+6=10 10-6=4 注意对照
二、加深认识
?个
先说图意,再列出算式:6+3=9(个)
?个
三:巩固所学:
10支
9个
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再列出算式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18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 理解0在减法中的作用
3、学会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0在减法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 :课件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1:填一填,说一说
3 - =
2:巩固练习:
7-0 9 –0
6-0 0-0
8-0 10-0 5-0 1-1
你从以上算式中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让他们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任何数减去0还得原数
3:看图列算式
6- = 5- =
4:动脑想一想,括号里应填几?
(1) 7-( )=7 4-()=0
(2)( )-0=8
5-()=0
(3)( )+0=0 5-( )=0
5、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 19课时 总第 ( ) 课时
课题:10以内的减法的练习三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对于图式结合的题目,学生要注意加以引导。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图式结合的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学具
教学设想:在练习中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
一、看图列式:
二、算一算
9-1 6-3 4-2 7-6 10-4
7-5 10-7
8-1 9-3 9-5
7+0 9-2 0+5 6-4 8-8
三、小鸡回家
师:你明白这幅图的意思吗?
让学生去说,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四、9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你有几种分法?
为什么可以这样分? 妈妈
孩子
你为什么想这样分? 9 0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8 1
7 2
6 3
5
4
五、48页的情景图
1
充分感知情景图:注意观察各种事物的动作,关键是让学生弄清从几里面去掉几?
2 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数学问题。
3 解决学生提出
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找同学说一下自己想怎样解决,问同
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然后让这
个同学解决。目的锻炼学生的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 交流体会: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小鸟:7-3=4
萝卜:9-4=5 兔子:3-2=1 小鸡:5-2=3
五 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备注:减法对于学生的难题是弄不清从几里面去掉几应多加练习,多做一些直观练习,
例如
第
16课时 总第 44 课时
第20课时 总第 ( ) 课时
课题:回顾整理
教学目
标:引导学生在零散的学习完各部分知识之后,将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学具
教学设想:在练习中增强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
出示一组数字卡片:6、3,9
2、 问你是怎样确定得数的?
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回答看
到这三个数,会想到的算式?学生说出各种算法。激发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联想。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找出有联系的三个数
1、全班交流
利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想一想,说说组成的加法,减法算式各是什
么?
2、出示下列题目:
5+3=8 4+5=9
8-5=
8-3=
9-4=
9- =4
利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想一想,说说组成的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加法减法算
式各是什么?
3、出示下题,连线
3+ 5 7
9 - 2
3
2 + 1 4
7-3 8
4、出示填空题
7,10,2,7,1,9 ,3这些数中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
是( ),最小的数是( ),比7 大的数是( ),比5小的数有( )个
5、出示下图:
让学生列出算式,巩固加法的意义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2
1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整理与回顾。
教学内容:复习题。
教学目标:
经历分类整理成表—发现规律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分类及抽象概括的能
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发现加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
1、引导回忆本单元的加法算式。比比谁说的算式多。
2、组织讨论将加法算式整理成加法表的方法。
同桌或前后桌讨论并汇报。
3、组织交流。
4、填写加法表。
5、介绍关于行、列的划分方法。
每个小组一套加法算式卡片,进行讨论,组成加法表后汇报。
二:观察加法表寻找规律。
1、提出要求:横看、竖看或斜着看你发现什么?
独立观察或同桌交流。
(1)得数2、3······10的算式在第几行?
(2)竖看每列的第1个加数与第2个加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横着看呢?
学生自由表达观念。
2、组织全班交流,引导验证学生的发现。
三:利用加法表进行练习。
1、教师指加法表中的算式。
2、巩固由任一算式得数推知其他得数的方法。
学生举卡表示得数,指名说出与得数一样的算式。
3、继续让学生寻找加法表的规律。
小组合作交流。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 22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整理与回顾。
教学内容:复习题。
教学目标:经历分类整理成表—发现规律
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分类及抽象概
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发现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
1、引导回忆本单元的减法算式。比比谁说的算式多。
2、组织讨论将加法算式整理成减法表的方法。
同桌或前后桌讨论并汇报。
组织交流。
3、填写减法表。
4、介绍关于行、列的划分方法。
每个小组一套减法算式卡片,进行讨论,组成减法表后汇报。
二:观察减法表寻找规律。
1、提出要求:横看、竖看或斜着看你发现什么?
独立观察或同桌交流。
(1)每一列中的得数分别是多少?(1、2、3、4、5、6、7、8、9)
(2)竖看每列的被减数与第2列的被减数有什么变化?
减数呢?(学生自由表达观念)
2、 组织全班交流,引导验证学生的发现。
三:利用减法表进行练习。
1、]教师指减法表中的算式。
2、
巩固由任一算式得数推知其他得数的方法。
学生举卡表示得数,指名说出与得数一样的算式。
3、 继续让学生寻找减法表的规律。
小组合作交流。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 23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复习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能够快速的进行计算。
2、根据数字能灵活的列出算式加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卡片、列出算式
1、
复习加减法混合运算出示5、3、2。
比比谁能用这三个数写出所有的两步计算的算式。
2、 组织交流并板书所有的式子5+3+2 5-3-2,5+3-2,5-3+2
让学生口算结果,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组织练习、复习计算顺序。
4
、完成53页中,帮蚕宝宝回家的连线题,你知道蚕宝宝的家在哪里吗?连一连,学生
先口算结果在连线
。
4+3+2 8
9-2-7
4
7-5+2 9
10-7+5 0
二、加强练习,巩固知识
1、 综合练习第2题。学生直接写得数。
2、 玩游戏学知识第4题,两个人合作每人出一张数字卡片,在各自说一说想
到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并口算出结果,看谁想得快、算得对。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 24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
练习学生尅熟练的进行看图列式计算,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从中发现问题并能
够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运算效率。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图意,从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列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解决问题,集中解决第1、3题反馈交流意见
看到这幅图你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动脑解决反馈交流结果,教师引导
学生列式
二、猜数、做题,第六题猜一猜画“√”
初步渗透估计的意识和估计的方法,通过
两个学生的对话,引发对“我吃的个数和你吃
的个数差不多”的思考,从而根据“差不多”的意义确定男
生吃草莓的个数,练习时,
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数画对号,在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理由,此题选择
8或者10
都是可以的。
二、 填一填
综合练习第5题,动脑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
想一想5加几得7,最后一道题 □ +
□ =10,可由学生自己填,答案不统一如:1+9=10,
3+7=10……,让学生能够向全面说
一说,并相互交流一下,
再填一下题目:
6- □ =2
7 - □ =1
□ -3 =6 □-8
=0
9- □ =2 □-□
=3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 25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二)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字学生能够想出得数都得几的算式,加减能够灵活掌握。
2、根据正确的图意,能列出算式计算并比较。
3、
能够熟练的的比较算式之间的大小,填上合适的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的理解图意,从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看图列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第9题
2+3+4 9-7+5 6+0-4
10-3-2 9-2-7 7+2-5
10-6+5 3+3-0 5+2+3
学生可以独立做
,算出得数,反馈订正,抽出个别题目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
么,熟练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第11题,
分别写出算式得数,反馈交流
第12题,
2+6○9 7-3○3 8-8○0
8+1○10
8○6+3 6○10-5 5○10-3
7○2+5
9○2+7 7-0○6 3+0○3-0
4+5○5+4
弄清这种类型的题,我们该怎么做呢?先说一说:算出得数,在进
行比较大小,,自主做
练习。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你们坐过公交车吗?在公
交车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看图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说说车上的乘客有什么变化?该
怎样列式计算现在车上有几名乘客呢?
星期天小猴子拿着妈妈给他的10元钱去买东西,都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售货员给我们说
一说吧?(有飞机、足球…….),这么多东西,那小侯拿着10元钱能买什么
呢?算一算
他的钱够吗?如果买足球和故事书还剩多少钱?怎么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 26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三)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计算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2、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熟练的进行计算能够根据看到的图画,进行正确的列
式。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的理解图意,从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看图列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出问题
自主练习第17题,看到这美丽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他
们在干什么?你能提
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例如:一共有几只螃蟹?
一共有几只海螺?
一共有几筐鱼?
…….
能不能自己根据图画列式算一算,然后再小组交流一下,说一说反馈交流。
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把算是写在练习本上。
二、试一试,走迷宫
第15题,只要沿着得数是7的算式走,就能走出迷宫,试试看吧?先自
己把每道算式都
算出来,再找一下得数是7的算式连起来,你就能成功的走出迷宫了。
三、补充练习
1.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1 6 3
( ) 3
4 2 2
2 1 5 ( )
3 1 5
( )
( ) 4
( ) ( ) ( )
( )
2.在方框里填上数字,使得数得9
1 3
(
)
4 1
( ) 5 1 (
)
2 6
( )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 27课时
总第 ( )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59页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整体的把握,能够使已学知识串联起来。
2、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能够根据图画所示提意列算式。
教学重难点:根据图示列算式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引出问题。
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谁能说出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看样子很
高兴似
的(跳绳,捉迷藏)除了有小朋友还有什么?(小鸟,小花……)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例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只小鸟?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一: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整合在一起说一说?(同桌互说)
怎样列式? 3+2=
怎么计算?
说一说“3” “2” “5”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解决问题二
怎样列式? 3+2+2
怎么计算?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多说。
说一说“3” “2” “2”
“7”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独立解决其余问题
找生交流并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补充练习,巩固旧知
1、3+5+2= 7-3-2 =
6-0+3= 0+4-3=
6-2+5= 0+7-2=
5-2+3= 7+2+0=
2.想一想,算一算
3
2
6
3
2
2 1
10 6
3.看图写算式。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单元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0-73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
念,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
好
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
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
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
学生加强体验。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主动参
与后动,重视亲身体验。教材利用
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
官方为和视图的
初步知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2、学会确认方向,正确辨认前后左右。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辨认前后左右上下
单元教学难点:在相对面判断左右
单元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讨论
、亲
自体验来加深对方位的理解、增强判断力,并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生
源于生活,产生用数学思考观察周围实物的兴趣
单元教学方法:游戏猜一猜——游戏击掌游戏——感知体验——辨认应用——反思
数学
采取措施:
1、充分唤起学生的经验意识,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
感
知数学生源于生活,并不高深莫测,并不难。
2、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学知识。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
4、设计多种活
动,巩固所学知识。除教材提供的游戏外,教师还可联系当地学生实
际,设计结合本课内容的其他游戏进
行教学。
5、教学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能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增强学
生的合作意识
单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游戏、方位卡片
二、学生准备;拍手游戏、贴画游戏、拍照
课时安排:
猜一猜: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
考试 1课时
讲评
1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猜一猜-----左右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活动中识别“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中相对性。
2、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清左右
教学准备:《幸福拍手歌》、韵律操音乐
课件、小鹿、小兔、小鸟、蘑菇的图片
预习要求:
观察教科书70页信息窗一,想一想,图
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游戏?和爸爸
妈妈一起做一做这个游戏。做完游戏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把问
题说给爸爸妈
妈听。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激发兴趣
听《幸福拍手歌》并一起做动作。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在课堂上应怎样做
呢。
生1:遵守纪律。
生2:认真听课。
生3:……
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大家能按照刚才说得去做,好不好?(好)我们现在开
始上课。
二、做游戏 认识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
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
、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2、增加游戏难度 引出左右
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
(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 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
游戏比上次难在什
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3、认识左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渗透思想教育
大家举一下你的右手。
(真聪明,都举对了)
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那右手都能干些什么呢?
生1:写字
生2:画画
生3:吃饭时拿筷子
生4:……
(真是些爱动脑筋、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左手,左手又能干什么呢?
生1:吃饭时拿馒头
生2:写作业时按本子
生3:……
对,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
左手帮忙一起来做,可见左右手是
一对好朋友。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
更多的事情。
4、认识身体中其它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生1:左耳右耳
用手指一下你的左耳右耳。
生2:左脚右脚
跺一下你的左脚,再跺一下你的右脚。
生3:左眼右眼
指一下你的左眼右眼
生4:左肩右肩
拍一下你的左肩,再拍一下你的右肩。
生5:……
5、增加“听口令做动作“游戏的难度巩固左右的知识
小朋友们真棒,这么短时间就能分清左
右了,那我们把刚才的游戏再增加一下难度,
注意仔细听:左手指左耳
(不要放下手,想想指的对不对,自己改正过来)
右手指右耳(这次有进步,不过还要继续努力哟)
认真听,下面还有:左手指左肩
右手指右肩
(不错,都指对了,真棒)
下面我们又要增加难度了,注意听:
左手指右肩
右手指左肩
(同学们真棒,做得不错。)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用到左右的地方?谁能说一说都是在哪些地方?
生1:走路靠右走(对,我们平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生2:体育课上向左转向右转
生3:……
你们真是些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7、左右的相对性
小朋友们,举一下你的右手。(师也举)
小朋友们反映真快,都指对了。那你们看一下老师举的是右手吗?
生:是
那老师的右手怎么跑这边来了?
生:因为老师和我们是面对面的,不是朝同一个方向。 噢,原来是这样啊!老师知道了,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我们右手的方向就正好相
反。师:老师怎样
才能和你们的右手在同一边呢?
生:你转过身来就可以了。
小结:
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大家累了吧,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
三、做韵律操
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
(放音乐师 生一起做)
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
拍拍右肩膀 拍拍右肩膀
右脚跺一跺
右脚跺一跺
向前跳一跳 向后蹦一蹦
右手摆一摆 右手摆一摆
左腿踢一踢
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映很快。)
四、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
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 后)
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
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
(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
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
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
指上、下、前、后、左、右。
师:孩子们,谢谢,你们真棒!
六、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中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你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这
么愉快地学习,而且还有这么收获,老师非常开心,也非常满
意,你们自己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回到家
以后把咱们这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说给爸爸、
妈妈听。
七、限时作业:
1、
1.
一共有( )个图形。从左边数第( )个和第(
)个是 ;从右边数第( )
个和第( )个是 ;
的左边有( )
个图形,右边有( )个图形。
2.
(1)
在 的( )面,在
的( )面,在
的( )面,在
(2)
的( )面。
的( )面是 ,( )面是 ,( )面是
。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页
教学目标:
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
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
自
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挂图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与位置,你们学的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
相信同学们
会做的更好。
二、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同桌互相讨论)
2学生独立提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及时评价,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3天空飞着几只鸟?它在太阳的哪边?(两只鸟,左边)
指名回答后,同桌互相说说
4你还看到了什么?
(把红花左边的花涂上黄色,把右边的花涂上蓝色;把黑蚂蚁前面的第二
只涂上红
色,后面的第3只涂上黄色)
三、鼓励学生看图后,提问题。
同学们再仔细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同学讨论)请一组同学上台说说。
四、丰收园。
1、同学们,想想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同学积极合作)
(我能分清左右了,我知道了在生活中常常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等)
点拨: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发现数学问题的?
五、指导学生做练习。 <
br>1、学生做《新课堂》的练习,老师及时批改,同时拓展课外练习,使学生在生活中
学习数学,运
用数学。
2、同桌之间互相出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在学校中选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看看他的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分别是哪些
地方?和同学说一说。
4、小组画玩具。小组同
学围坐在桌子四周同时画玩具,拿出其中一名同学画的,辨
认这张画是从玩具的什么位置画的。
六、总结: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承努
力,把以后的知识学
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第3课时 智慧广场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4-75页
教学目标:
1、
2、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经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
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
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智
力。
3、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兴
趣
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形成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
数学信息?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这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二、
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师:你猜想一下这行大雁有多少只?
生:8只
生:9只
······
师:到底是多少只?我们可不可以画一画呢?
学生小组内交流,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师提示:从前往后画6只,从后往前画几只呢?
○○○○○ ○ ○○
所以,这行大雁有( )只。
三、 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
一共有几只鸭子?
让学生尝试画图、做题,感受画直观图的好处。
2、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做题,一共有9只。
3、
4、
提醒孩子认真读题,不要产生思维定势。
从右边数排第几?
先画7个圆圈,从左边数排第4,把第4个做上记号,在从右边数,这个排第4.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76-8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
续和发展
,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
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
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
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
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的数
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各数:认识11——20
各数,并能正确的读,写。
2、在
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
和“十位”;知道11——
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
小。
3、结
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
计意识。
5、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经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
受成功的快
乐。
教学重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
(不进位)、
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口算。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结合学具和计数器的使用,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知道计数单位和数
位,建立
数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计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发
现他们的各种想法,提倡多
样化算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不同的答案。另外,练习题的
处理中,应适当地渗透估算知识。
单元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应用拓展知识面——思
路来反举
采取措施:
1、充分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有趣的情境图中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并能把数学信
息
编成小数学故事,讲给大家听,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
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形成数的概念。
3、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尝试的好习
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片、计数器
学生准备:卡片、学具盒
单元实践活动:
游戏:比大小(准备数学卡片、两人任抽一张比较大小)
聪明小屋(把不一样的数找出来)
课时安排:
11——20各数的认识: 2课时
11——20
各数的认识练习: 3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测试:
1课时
讲评: 1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应用,形成初步的抽象能力。
4、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5、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20根小棒
预习要求:
观察66页信息窗,说出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预习指导:说给爸爸妈妈听,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们到海边玩过吗?今天也有一群小朋友来到海边,瞧(多
媒体出示情景
图),有的小朋友正在给海鸥喂食,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
br>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图上有喂食的小朋友;还有沙滩上的海鸥;礁石上的海鸥等等。
根据你发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数11-20各数
(1)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那就快来数一数吧!
学生自己按照喜欢的方法数。
(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以两只两只地数……
(3)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
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
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
习数“沙滩上有
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
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摆边说。
(2)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导: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根
吗?
学生观察体会得出结论:不能一眼看出。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皮筋想到把10根小棒合成一块。
学生投影仪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另外一根放在右边。
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动手摆出11。(学生动手摆小棒)
(3)一捆小棒中有10根小棒可以说这就是一个10,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说。
(4)看着自己摆的11,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10和几个1。
一捆小棒
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
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知道2个十是20。
(5)这一捆小棒所在的位置表示一
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十
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这一根小棒表示一个
1,它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
叫做“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1。
(6)在计数器上表示数
,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
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
十。
“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
(7)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
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
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教学11的写法。
有一个10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有一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1,表示
一个一。
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11.汇报写法。
想一想:1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4、“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68页的第2题:写一写,画一画
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
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
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
扩充练习。
2、教科书第78页第3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
从小到大
从大到小
3、教科书第79页第7题: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
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
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写数。
( ) ( )
( ) ( )
( )
( )
( ) ( )
2.我知道。
(1)( )个一是10;2个十是( )。
(2)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4)一个数,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5)和16相邻的数是( )和( )。
五、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六、限时作业:
一、【基础平台】写一写
二、【能力检测】摆一摆,填一填
三、【拓展应用】画一画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78——79页。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正确的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正确地计算11——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出示11-——20各数的数字卡片、找同学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情况:
从大到小排列:20、19、18、17、16、15、14、13、12、11
从小到大排列: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师补充:1、排单数11、13、15、17、19
2、排双数12、14、16、18、20
并回忆以前学过的所有单双数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在○里填上“﹥”“﹤”“﹦”。
出示 : 18 ○ 10 15 ○
20 19 ○ 15 17○18
11○ 14 16
○ 12 12 ○ 12 10○20
二、自主练习:
通
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先圈“10”再计数的便捷性,进一步强化计数单位“十”。练习
时,先让学生独立完
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的数,十位上的“1”
表示图中的哪一部分。
第5题:填空
(1)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3)2个十是( )。
此题复习了数的组成,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拓展练习:
第9题:估一估
做此题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寻找并掌握估计的方法,再用数一数来验证估计结
果。
应着重让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按照一个标准去估计的策略。
第2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0+3= 10+ =12 10+
= 14 10+ =15
10+ =17 +8=18
+6=16 +9=19
该题是十加几的加法练习题,通过练习,既可以强化
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巩固
11-20各数的组成的知识,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做基
础。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练习,你有什么进步?
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11——2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
教学内容:教材
80——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学具操作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
退位减法
的计算过程,正确计算。
2.结合实际活动解决问题。在探索算法过程中,了解用不
同方法解决
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提高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会口算11——2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
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算法。
预习要求:
观察80页信息窗,说出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