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集体备课
项目经理职责-动物学
毕节十小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主备人
参加人员
备课内容
数学
张宾
年级
一年级
地点
毕节十小
记录人
陈燕芬
罗宁、张宾、王凤群、王臣、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九加几》
教材分析
“9加几的进位加法
”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
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
位加法的基
础。在本节课中,教材注重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
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初步理解并掌握“凑
十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
样化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复习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重点复习分成1和几。、
2.学生交流填空
(
)+ ( )= 10,为“凑十”作铺垫。
3.学习9 +( )说算式。
9 +
1 9 + 2 9 + 3 9 + 4 9 + 5 9 + 6
9 + 7 9
+ 8 9 + 9 9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这些算式的相同点你们发现了么?都是9加几的算式
揭示课题:9加几
备课
过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出示例题图,了解信息: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
个桃。
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9 + 4。
(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
具来摆一摆或者动手画一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借助小棒、手指示范数法)
② ②
画一画○○○○○○○○○ ○○○○
③ ③9 + 1 = 10,10 + 3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
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4) 议一议: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小棒和画图结合)演示“凑十法”的思
考
过程,并随机板书。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第一步:见9想1;(加数有9,找1帮忙)
第二步:把4分成1和3;(说明为什么是1和3)
第三步:9+1=10;
第四步:10+3=13
2.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
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
: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
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让学生结合算式,说说“凑十法”计算的思路。
如: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计算“9+7”想:9+( )得10,所以把7分成( )和(
),
9加( )得10,再加( )得16,所以9加7得16.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
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辅导有困难学生完成。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说给
同桌听听。
(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
加来计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
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
后面。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
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
少1)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
说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凑十
法。)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
9加几
9 +
4 =13(个)
○○○○○○○○○ ○○○○
板书设计
备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