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温柔似野鬼°
844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5: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新乡医学院-申请书范文


北师大新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 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 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
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 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
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 ,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
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 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本校和转入的同 学)也就不一致,这就
需要我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 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 “小数除法” 本 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 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
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 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
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 上学习
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 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 质数与合
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 算等知
识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 和因
数,能在 100 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
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 2、3、5 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 2、3、5 的倍数的特
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 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
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 方法,在数学活动中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
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 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
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 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
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 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
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 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
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 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 2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
水 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
的轴 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 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
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3、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与生活中各种不 规则图
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 础上
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这也是提高 学
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可能性”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
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 方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体会“数”中,体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提高
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通过观 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渗透“化整为
零”的策略。通 过操作、旋转、平移等探索活动,体会“转化”思想,并能用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提高
学生灵活运用各 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建立模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数学应 用的意识。
5、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图形与数的关系,发展归纳与概括能力。
6、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并能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充分把远程教
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 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
量打下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
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自己梳理所学内容;对错题或活动过程的进一
步反思,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更有 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分享算法多样化;进一步追问
算理的解释;
5. 遵循学生的 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
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 识。
- 3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后进生( )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
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 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
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表
科目
上课
日期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数学 班级 五年级
每周课
时数
教学内容
一、小数除法
一、小数除法
一、小数除法
二、轴对称和平移
三、倍数和因数
三、倍数和因数
三、倍数和因数
四、多边形的面积
教科书名 称
6节
总课
时数
数学 五年级上册北师大

2014年8月26

时间
8.25 ----8.29
9.2——9.5
9.10——9.12
9.15——9.19
9.22——9.30
10.8――10.11
10.13――10.17
10.20――10.24
75

考试
次数
实际进度
















2次
计划课时数
2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10.27——10.31 四、多边形的面积
11.3――11.7 整理和复习
11.10——11.14 期中测试
11.17——11.21 五、分数的意义
11.24——11.28 五、分数的意义
12.1——12、5
12.8——12.12
12.15——12、19
五、分数的意义
六、组合图形的面积
六、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
好玩
- 4


17
18
19
20

12.22——12、26 七、可能性
12.29――12.31
1.5――1.9
1.12――
整理和复习
期末总复习
期末考试
4
3
4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第一节 精打细算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 除数都是小数,除
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 5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 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
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 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
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 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
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 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
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 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
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 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
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 ,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
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 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
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 5个十分之一,平均
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 行引导阐
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 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
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 6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 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反思]



第二节 打扫卫生
[教学内容] 打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 4个簸箕共花了24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 7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
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
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
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
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 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
除,商的小数点一定 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 8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 ,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
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教学内容]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第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 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
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认识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竖式计算:
0.48÷4 6.3÷7 240÷60 4800÷400
- 9


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 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
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 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
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
二十几倍, 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②5.1大约有十几个
0.3,那么 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
不到10分钟, 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5.1÷0.3 54÷7.2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试算5.1÷0.3
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 法计算;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怎样转化?应用了什
么规律?
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做好记录。 全班共同理
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法:
把0.3元化成 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了51÷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51÷3=17(分 )
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51÷3=17(分) ??
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都运 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
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 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 5、应用算法,明晰算理。
竖式计算57÷7.2= (分)
教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 中的错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强调竖式的写法,划去除数
的小数点后,除数扩大了10倍,那么被 除数也要扩大10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 你采用的什
么方法来检查?(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 10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教材第8页试一试。 3、完成教材第9页练
一练第5题。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7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谁打电话时间长
笑笑打电话的时间:51÷3=17(分)答:
淘气打电话的时间:57÷7.2=7.5(分)答:
[教学反思]

第4节 人民币兑换
[教学内容] 人民币兑换(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 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
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美元是什么意思? 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怎么换成人
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 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
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 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
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一)美元兑换人
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 11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
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
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 出示
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
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2、总结
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 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
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3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第14页第4题。
[课堂总结] 出示2005年9月某天中国银行人民币兑换比率,对比2012年的人民 币汇率,
你想说点什么?你学会兑换人民币了吗?怎样兑换? [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1×6.7=42.277≈42.28(元)
人民币兑换美元
600÷6.31≈95.09(元)
[教学反思]



- 12



第5节 除得尽吗?
[教学内容] 除得尽吗?(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
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 、除数之间的
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 力的爬行着,请同学们
认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蜘蛛3分爬行73 米,蜗牛11
分钟爬行9.4米。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蜘蛛平均每
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3:谁爬得快???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几种情况:蜘蛛只用了3分钟就爬了73米,而蜗牛用了11分钟才爬了
9. 4米,蜘蛛用了较短的时间爬了较远的路程,而蜗牛用时较长路程却较短,所以蜘蛛爬得快;
根据路程 ÷时间=速度,可以对比蜗牛与蜘蛛爬行的速度,73÷3大约等于二十几,而9.4
÷11还不到1, 所以很明显蜘蛛爬得快??
2、师: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
同桌比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3、学生会发现 怎么除也除不尽,小组合作讨论:除得尽吗?余数、商各有什么特点?它们
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
继续除下去总 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4、师介绍:像24.33 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
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 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 13


5、介绍写法。
在国际上有一种 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
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 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
点一个点。
6、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 24.333?,0.85454?
7、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试着将24.333?,0.85454?保留
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16
页练一练第1、2、4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
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73÷3=24.333??
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9.4÷11=0.85454??
[教学反思]




第6节 调查“生活垃圾”
[教学内容] 调查“生活垃圾”(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 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
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
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
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

- 14

< p>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 br>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
小区 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 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
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 br>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 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 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
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 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
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 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
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 四则混合
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一)
- 15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
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复习
二、探讨








三、生活中
的图形。



四、动手
做。

五、巩固与
提高


出示剪纸、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
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画一画


- 1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二)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
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
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探讨











三、生活中
的图形。





1、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

画的对吗?

四、动手
做。






五、巩固与
提高



- 17


2、讨论并说明理由。
3、请你画完整,在小组内说说你画图的依据或方法。


4、独立完成
- 18






教学反思




- 19



教学内容 平移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
学 两种常见的现象。
目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看一1、看书中的三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
看,初步感
知平移与
旋转。

二、说一
说,丰富对
平移与旋
转的认识。







三、画一
画,掌握平
2、观察并讨论:
移运动的
特征。








四、巩固练


3、讨论:平移时应注意什么?
4、按要求画一画:
- 20



完成书中26页题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 21


一、欣赏图
案。
二、说一说



三、画一画




四、练一练




五、实践活
动。



出示书中的图片,学生观察。

1、独立涂色,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图案是怎样得到
的?
2、找出对称图形,说出对称轴。
3、议一议复杂图形的构成。促成学生形成一种以
简驭繁的设计图案的理念。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①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绘图
的 策略:根据对称轴,找图形特征点关于对称轴的
对称点,然后连接各对称点。
②学生掌握策略下独立绘图。
2、继续画下去。学生独立完成。
1、图案设计。
用自己带的一片树叶或其它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
设计新的图案,并涂色,可进行评比展示。
2、根据附页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来设
计图案。
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
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制作“雪花”。

教学反思





- 22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 倍数与因数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
2.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
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
题。
揭示概念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请同学们观察这
些数,按照它们的 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
类呢?
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
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2.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
息?
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
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关系: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 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
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
的因数。约数和 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
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
入,探索新













二、看书质



















- 23











三、巩固应
用,拓展提






四、全课小
结:你有哪
些收获?

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3、找因数和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然后全班交流方法。
找7的倍数。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1、课本第3页第3题。
2、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规则:老师出示一张卡片, 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
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
的倍数, 或几是几的因数”。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
4和5的倍数。
自然数范围内(零除外)。 4和5是
20的因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的倍数的特征
- 24



1.让学生经历探索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5倍数的特征,能熟 练判断一个

数是不是5的倍数。


2.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
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1.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新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

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合作交流:是5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在小组内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验证: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
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猜数游戏: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
同学说出是否为5的倍数。
2、用0、5、8组成三位数,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 )
四、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的倍数的特征
- 25



1.让学生经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特征,能够熟练的判断一个数是

不是2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
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5 的倍数?


1.2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新(1)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请在书第4页找出2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交流:是2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
倍数。

验证:说出几个较大数,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奇数、偶数
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进行你问我答练习。
3、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观察以
上2的倍数里,哪些还是5的倍数?
三、巩固应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用0、5、8组成三位数
用,拓展提
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 )
高 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 )
使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 )

3、教材第2题:说明理由。

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

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板书设计: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 的倍数叫偶数。
全课小结:
不是2 的倍数叫奇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 26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活动一:复
习巩固。







活动二:探
索研究3
的倍数的
特征。






活动三:试
一试







活动四:练
一练

活动五:实
践活动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
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
上。)
3、说说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4、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会猜想:个 位上是3的数就是3
的倍数……
1、你们的猜想对吗?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
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
的发现。
3、建议学生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看
4、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
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 17 54 71 45 48
2、准备卡片:3、0、4、5 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
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
的过程。
(1)30、45、54 (2)30、54 (3)30、45 (4)30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
交流。
你有哪些收获?

找因数

- 27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

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
考的习惯和能力。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
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
师:同学们喜 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
情境,激情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导入
(二)合作
交流,探索
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
1、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2、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这6个算式最
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4、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2共有几个因数?
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5、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
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活动二:勇于尝试
1、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2、9的因数有哪些?15的因数有哪些?
3、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同学 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
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 28





























(三)应用
拓展。
(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 br>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 画,并
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1、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 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
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2、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3、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 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
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媒体演 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
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 呢?)
1、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好吗?
2、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利用找因数
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 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四)总结
与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找质数

- 29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
数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游戏1、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
学知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 小正
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用上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
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 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
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在张纸上。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2、汇报:可能的情况:(1)1 × 9 3 × 3
(2)1 × 24 2 × 12
3 × 8 4 × 6
3、那第二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
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
计方案)
板书: 1 × 11 11
4、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
案吗?
5、哪个组也遇到了和他们组同样的困难?板书:29、7、13、
17。
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
约数)
板书:29、7、13、17的约数。
6、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 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
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
们只有两个约数)
7、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数的约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
方 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约数。请你仔细

- 30













(二)游戏
练知






















(三)全课
小结
观察约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小组讨论)
汇报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 ②按约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 ③
按约数的个数分类
8、如果按个数这种分法要分多少类啊?能不能再概括分一分?
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用 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
数?
9、你们按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那么“1”
怎么办呢?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游戏,好
吗?
1、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师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课件出示数1、2、3、23、31、 33、49、51、37、41、47、
25、63、74、36、70
刚才有的组在选择时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2、猜电话号码
要求: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认真做好记录。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10以内最小的质数。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10以内最小的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以内最大的偶数。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



1、练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3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集体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
个性调整

最小的倍数是几。




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9、18、27、36、
二、第2题

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1、2、3、6、9、18、27、

54。然后再回答问题。有4种可能:9、18、27、54。




独立完成之后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可以先判断奇数和偶
三、第3题

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第1项
四、第4题
结论是5,第2项结论是13和2 ,第3项结论是36或92。





先解决第1个问题,交流一下你是如何思考的,可以从每

五、第5题
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

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


完。第2问是引导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注意联系

一下生活的实际,如每盒里装2瓶、9瓶、10瓶都是比较合理


的,但每盒里装90瓶就不太合理了。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规律:“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的

六、第6题
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




要求: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认真做好记录。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10以内最小的质数。
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
七、猜数游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 32













八、全课小


教学反思



10以内最小的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以内最大的偶数。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你有哪些收获?
















- 33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整理复
习第一、
二、三单元

二、整理复
习第单元

三、练一
练:

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让学生先罗列出所学知识,再组织归纳,明确联系



所学的面积公式,讨论他们之间的联系。


1、第1,2,3题: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进行筛选。
2、第4题:先摆一摆,再总结规律。
3、第5题:指名分析错误原因
4、第6题:注意估商的方法。
5、第8题:独立做、再讨论。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6、第9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2、3、5的倍数的特征。
7、第14题:寻找“万能钥匙 ”的基本策略是筛选法,本题先根
据是两位数而且是5的倍数这两个条件,这个数可能是:95,
85,75,65,55,45,35,25,15。再根据“所有因数的和
为48”这一条件,排除 “95、85、75、65、55”这五个数,接
着求“45、35、25、15”的所有因子,直至寻 找到符合条件的
数。答案是:35。

教学反思

个性调整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 34


教学内容 比较图形的面积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新课教







二、归纳比
较的方法:



三、练习










四、全课小

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进行交流。

(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
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

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
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
4、17页 第4题。
5、作业: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调整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地毯上的图形
- 35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
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
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
教学重点
性。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出示图
形,让学生
观察讨论










二、练一练







三、全课小
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认识底和高
灵活运用方法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图形有什么特点?
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
(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
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说如何分割?为什么这样分割?
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
4、19页第3题第二部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调整





- 36




1.通过动手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谈话
导入















(二)认识
“高”




















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画高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
的餐桌?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 ,
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
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 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
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
备 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
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 就动手做一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 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
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

说你的理由。(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
词)
(3)师小结: 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
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 互相
说一说。
2、出示三角形
(1)这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学习, 猜一猜我们要
对这个三角形做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
的高?
(2)各小组汇报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
个性调整
- 37
















(三)练习
巩固














(四)全课
总结

画 ,画出的高更精确。
3、出示梯形
(1)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
(3)画梯形的高
4、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
一说。
引导观察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
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
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
他们的发现。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教学反思

- 38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3.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
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1.2厘米,宽3厘米。
(2)长0.5米,宽0.4米。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 边形的
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
面积。
(1)指名到投影上数。边数边讲解
(2)投影出示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3)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 长,平行四
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 高剪开,能拼成
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
(2)揭示转化规律: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
平移的过程。
3.归纳总结公式
(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讨论,汇
报。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
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激发







二、尝试




























- 39













三、应用
实践










四、全课
小结

(同时板书)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怎样推导出来?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
( 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
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 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可以写成“S=a·h或“S=ah”。
(3)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
的面积是多少? (得数保留整数)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
③订正。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
导的?




教学反思




- 40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出示平行四边形 高1.5厘米,长2厘米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 用数方格的方法或
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
计算方法呢?( 揭示课题)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核对数方格的结果。
(2)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
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
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 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自由拼
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 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
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 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
拼。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 成
平行四边形。
(2)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激发








二、尝试


















- 41
























多少度?怎样平移?
(3)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
4.归纳、总结公式。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字母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S=ah÷2。(板
书)
三、应 用实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
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③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利用公式求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四、全课小今天有何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
- 42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运用转
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
2”?
2、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3、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
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
的图形,计 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推导
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
①操作过程。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
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 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
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

行四边形为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 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
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
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 要加上“除以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点拨: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字母公式。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 面积,用a、b和h分别表
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
为: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激发








二、尝试




























- 43







三、应用

















四、全课小
结体验





S=(a+b)h÷2 (板书)
5.小结: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

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
2.8米,渠底宽 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①拿出渠道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横截面是一个平面。
②生试做。
③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练习
(1)让学生用铅笔代替圆木或钢管摆成图中的形状。
(2)根据公式求出总根数,说一说是什么道理。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五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

们的面积。


- 4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基本练1.回答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⑴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
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2. 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 是34厘米,
其中涂色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
少?
3 .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
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指导练1. 练习: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三、攻破难1.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

四、全课小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
- 45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谈话引活动: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 出全部的12
入,教学新
吗?你准备怎么拿呢?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课。









二、练一练



三、巩固练


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
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 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
拿出的是3枝。
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 却不一样多,
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 ”不一样。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
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1、看书说理,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1、独立完成1、2、3,体会分数之间的关系,说说发现了什
么。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4、思考:小红和小明都吃了12块蛋糕,谁吃的多?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12---------4枝 整体“1”不一样
12 ---------3枝 分数所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
不一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分饼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

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
- 46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活动一:分
一分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经,这天八戒化缘得到了3个饼,这下八戒可发愁了:“3张一样大的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
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2、先独立思考,再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画一画,并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分法:先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4分之
一,3张饼分完,每人共得了3个4 分之一,就是4分之3。
板书:14+14+14=34
第二种分法:先把3张饼叠在一起 ,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
分到3个4分之一的饼,合起来就是4分之3。
3、这里的4分之3表示什么?
4、同学们非常能干,帮八戒解决了难题。如果有9张饼平 均
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可能会有两种答案)
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 先分1张,每人4分之一
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个4分之一就是4分之9。
师:4分之9在这里表示什么?
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4分之一张,
合起来是2张加上4分之一张。
2张加上4分之一张,写成分数就是:2 14,读作:二又
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
每人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吗?也就是4分之9等于2又4
分之一。
5、观察4分之3 、4分之9、2又4分之1这三个分数,你
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分
子大于分母)
6、在数学里,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
数叫做 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7、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

个性调整
- 47



















活动二:试
一试





活动三:
课堂练习
谁来说一说?(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教师可问:“4分之4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8、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
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发 现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
在假分数里,像2又4分之1,1又4分之3这样的分数叫做

分数。

第一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第二题: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第三题:在直线上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1.独立练习练一练1、2、3集体校对。
2.判断(1)真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大于1.
(3)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四、课堂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 48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问,揭示课







二、创设
情境,引
导探索。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36÷6 = 4÷5= 80÷5=
3÷7= 5÷10= 4÷9=
归纳分类: 36÷6 和80÷5的商为整数;
4÷5和5÷10的商为有限小数;
3÷7 和4÷9的商为循环小数。
2、两个自然数 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国庆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国庆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 开
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
几天我同语文老师对想要买的食 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
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
做一 下计划吗?
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 食品数量 班级人数 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果 50个 58 50÷58
饮料 49瓶 58 49÷58
花生 8千克 58 8÷58
上面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能否用分数来表示呢?等我们学完 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
到答案的。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1)我想调查 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
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
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同学们愿意帮***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出示例题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
得多少?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把蛋糕平均 分成

个性调整
一、设置疑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 49








































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我们用分 数来表示它。请
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上面的
算式1÷3的商可 以用分数13表示了,
(2)小组讨论:1÷3=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
和除数与 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 br>生口述的过程中,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4)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 的商了,那么,大
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3.,巩固关系 国庆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
语文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 学A和B共同分
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
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
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
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 剪刀剪一
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
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
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
3÷4= 34(张)
答:每人分得 34 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 中的被除数和除
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板书:a÷b= a b (b
≠0)
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
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
- 50




三、总结
提升,归
纳关系



四、练习
实践















零)

1、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
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 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
而分数是一个数。

1、练一练1、2、3题。
2、拓展练习 7÷13= 713 =( )÷( )
( )÷9= 34 =( )÷
26
3、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
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 a b (b≠0) 3÷4= 34(张)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答:每人分得34张
饼。





五、课堂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课


1、进一步理解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 5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复习





二、练一
练。

















三、活动




教学反思

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2、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1、2题,学生填写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方法,
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2题的 ,说说还可以用什么
分数表示。
第3 题,用分数表示没涂色的部分,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 样思考的。
第4题,先解决第1个问题,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
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解决问题,引导说说“还能用分
数表示什么”。
第5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
数。
第6题,在○里填上“﹥”“﹤”或“﹦”。
第7题,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第8题,观察今年的年历,并填空。

组织学生设计一张数学手抄报,设计好后,说说各栏目所
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


个性调整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5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
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猴图片,故事引入
情境,引起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 给小猴们吃,它先
学生参与
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
兴趣












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
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
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 三块饼平均切12块,分
给第三只小猴三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
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验收后得出
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聪明 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
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有
什么规律吗 ?

(二)探究
1、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 折 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把
新知
























每张纸都看作一个整体。用手分别平均折成4份、8份、16份。
(2) 画 在折好的长方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3

份、6份、12份画上阴影。
(3) 剪 把长方形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 比 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2、 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 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
示各是几分之几?
(2) 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
讲。
(3) 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
它们连接起来?
(4) 这三个分数 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
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小组讨论。
(5) 汇报讨论情况。
(6) 启发点拨。
A.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B.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 以相同的数,分数的
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请举例
- 53
















(三)练习
实践


四)全课小

说明。
板书: (零除外)
C.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都、相同的数、零除外)
(7)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A. 思考:要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
么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B. 让学生讨论后独立解答。
(8)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8
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

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
的?)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34=68=121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不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六


1、进一步理解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

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 54


一、复习




二、练习















三、实践活




四、全课小

举例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举例说说什么如何找最大公因数?
说说如何约分。

第1题,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渗透集合
思想。
第2题,练习约分,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数约分,再连一连。
第3题,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4题,先找出分数,并说思考方法。再提出一些问题。
第5题,开放题,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第6题,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思考:选择怎样的
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出实质是要求24和3 0的公因数。30和
24的公因数是1、2、3、4、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
3dm、4dm、6dm的方砖。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分数意 义、
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设计表格,用分数知识交流。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找最大公因数


1、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 55


活动一:找
最大公因数






























活动二:练
一练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时候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因数,下
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找因数 的比赛,好吗?
同桌互相比赛,一个找出12的全部因数,另一个找出18
的全部因数,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你是怎样找的?
12=( )×( )=( )×( )=( )×( )
18=( )×( )=( )×( )=( )×( )
或者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学生反馈答案后,师出示两个集合圈:请在书上的这两个集
合圈中分别填入12和18的全部因数。
出示两个相交的集合,提问:这两个集合和上面两个有什么
不同之处吗?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你是怎样想的?说说
你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 ,小结:这里填12和18公有的因数,也
就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在书上相交的集合圈中填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除了用上面的办法,你还有没有办法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完成第一题:出示8和16,找一找它们的全部因数。
提问:8和1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你能找出它的公因数
和最大公因数吗?(明白,16是8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最大公
因数是8。 )
完成第2题:出示5和7,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全部因数
提问: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吗?你 有什么办法直接找出它们
的最大公因数吗?(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第4题: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 56











三、全课小




第5题: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 的最大公因数。先让
学生自己写一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数学探索:在表中写出 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
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找一找1,2 ,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
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1×12=2×6=3×4 12的因数:1、2、3、4、6、12
18=1×18=2×9=3×6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
其中最大的是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约分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活动一:做
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下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哪些公因数?最大公因

个性调整
- 57


一做






































活动二:试
一试







数是几?23 1015 1215 812 47
3060
今天我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对分数进行进一步地
探索。
出示“做一做”:你会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板书:13 26 412 812
请你观察上面几个分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可能会说:这几个分数都是相等的。
为什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分数的大小 却
是相等的?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释同学的发现吗?
生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
824=8÷224÷2=412
412=4÷212÷2=26
26=2÷26÷2=13
把824的分子和分母 都除以2得到412,根据分数的
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824=412。
二、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824=8÷824÷8=13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
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现在1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像13这样不能再约分
了,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有时要约好几次,也可以这样
写。

把1648 化成最简分数:你是怎样约分的?化成的最简分
数是多少?完成练一练第1题: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 的分
数约分。
第2题:猜灯迷,连谜底。
第3题:比较分数的大小。后面几题能不能直接比较出它
- 58



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第4题:写出三个与三分之二相等的分数。

三、全课小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约分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的过程叫做约分。
13 34 57 79
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找最小公倍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
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导入,初步
2的倍数呢?3和2的最小倍数都是几?
感受
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
- 59


(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几个数?

下面请同学们用△圈出4的倍数,用○圈出6的倍数。

(学生操作圈数)

谁能说说4的倍数?6的倍数呢?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

44、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能举例说明吗?

公有的倍数:12、24、36、48……^

其中最小一个是12



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呢?
(二) 顺
这个名字起得好,在数学 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
理成章,总
谁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公倍数?
结概念
那么,在这几个数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有没

有最大公倍数呢?(师生共同讨论)



(三)总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
方法,实际的?
应用



















(小结学生的发言,板出:枚举法。)
在寻找最小的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
这个方法:做教材第51页的试一试。
(学生练习,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强调集合圈的写法)
谁来汇报练习的结果?
(学生展示各自的练习)
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大家的想法,从而总结一下求
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 出示教材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求最小公倍数。然后
在小组里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总结3种类 型的数求最小
公倍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的第4题,讨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 60


(四)总结
收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不仅很好的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 义,
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
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公有的倍数:12、24、36、48……^
其中最小一个是12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分数的大小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复习准





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
个性调整
- 61
























(二)学习新


























2.口答填空: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7和9 32和29
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
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 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
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
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
少?


(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 62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教师巡视。
(3)教师 :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
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
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
在书上。集体订正。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
小。(同样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
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 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
很好。

并说明道理。
- 63































(三)巩固反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2)教师:请看一看这一 组分数,(指第二组板书出的分数)有什
么共同之处?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
较大。
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
书上。集体订正。
3. 教师:请说一说同分母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同分子的分数
如何比较大小?它们在比较的方法上有什么不 同?
学生口答的后教师板书归纳:

口答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投影片)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
小。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64





(四)总结
收获










5.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哪些分数?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


分子分母都不同 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组合图形的面积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 65


一、 故
事引入,复
习旧知

























二、合作交
流、引导探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到小小家做客
小小说:欢迎你们,这座楼房、草坪、风筝等等都是小小自
己设计的,里面有很多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你能找出来吗?
1、找简单的平面图形
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呢?
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板
书:转化)是啊!数学学习中,转化这个数学方 法可帮了我们不
少忙,我们要善于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谁来说说三角形面积的推
导过程?梯形面 积的推导过程?
2、认识组合图形
(1)这幅图中,还有一些我们没学过的图形,来 看看黄色
的屋顶和红色的正面墙壁,这个图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基本
图形组成的?
(2)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由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
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 件)。像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补充
板书:的面积)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你瞧!小小用几何图形把生活环境设计得多美呀!小主人
想把这堵墙涂成红色,刷墙体的工人工资是用平方米来计算的,
也就是要计算这堵墙的面积。那 么,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呢?谁来说说?(同意吗?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需要哪些条
件 ?
你真了不起。还有其它种的分法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种解法,这 两种方法在思路上有什么
相同的地方?(板书:分割法:分割——找条件——面积和)
小结: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分割法,作辅助线把
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来计算面积,做辅助 线时要注意画虚
线,以及用铅笔和直尺作图。
2、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 66























四、全课总

同学们帮小小解 决了问题,小小可高兴了,可他在绿化周围
环境时,又碰上了一个问题(出示课件)给这块地铺上草坪, 至
少要买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同学先自己动手算一算,谁算得最
快,老师请他来当当小老师。
非常感谢你,又帮了小小一个大忙了,他想送一面“欢乐小
屋”的旗子给你们做纪念 ,你们能算出这面旗子的面积吗?有几
种办法?有的同学已经有答案了,真棒!拿出我们预先准备好的< br>图,拿起你的铅笔,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中讨论一下。
这种方法是分割法吗?跟分割法有什么不 一样的地方。(引导说
出填补法的基本步骤:填补——找条件——面积差)
3、针对练习
小小现在学会了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了,现在他要给这
个游泳池外围铺上小石子, 同学们和小小比一比,看谁能更快地
算出铺上小石子的面积是多少?:这节得真不错,谁来说说看,

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成长的脚印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 谈
话,问题导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一个
忙 ,你们愿意帮老师吗?(愿意)出示问题图 片:有阳光时,
大约25平方米的树叶能提供足够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
气,如果一棵树有 大约10000片树叶,有阳光时一天能提供

个性调整
- 67









二、参与探
索,经历新


























三、新知实
践,解决问












足够几个人呼吸的氧气?
引导知道树叶的总面积就能求出,怎么求树叶的总面积
呢?
今天我们学完成长的脚印一课就会算一片树叶的面积了。

出示小华出生时的脚印,怎么能知道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
呢?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
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4、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
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总结:(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再次出示开始的问题,一片树叶的面积怎样估算出来呢?

印到方格纸上,再计算。
(1)学生小组合作印树叶,算一片树叶的面积,每组合作
画一片树叶。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3)统计五片树叶的面积值,算出平均值,再求出树叶
的总面积,进而解决问题。

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
- 68


四、课外资
公斤二氧化碳。1万平方米的森林所制造的氧气能供给一千人
料阅读
呼吸。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一天


呼出的二 氧化碳全部吸收,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
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 供60%
的净洁氧气。全球现有的森林,每年生产的氧气达555亿公
斤。
五、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
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设计秋游方案
1、通过活动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逐步体验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组织能力和实践
能力。
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怎样设计,既合理又经济。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 69


一、创设情境 (一)活动准备

二、探索规律





1、我们秋游前,首先要做好活动方案。设计方案要考
虑到哪些问题呢?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2、你想采取怎样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如果小组合
作,你想怎样分工?
3、准备工作记录。
3、
(二)经济预算


- 70



1、仔细研究表中内容,有哪些数学信息。
2、61名学生活动,请你做好预算。
3、请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一份秋游方案。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图形中的规律

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
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 71


一、创设情1、摆三角形
同学们还记得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吗?三

角形还可以这样摆,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看图填表:
二、探索规
分组讨论: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小棒根数 3 5 7 9 …

三角形个数 小棒根数
1 3=1+2

2 5=1+2+2
… …
n ( )

同学们观察图和表格:寻找所摆三角形个数与小
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从图形、数等多种角度寻找关系,
并加以对应,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

增加2根小棒。并将这一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最
后用字母表示出来。

如果(1)摆26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应该
怎么想呢?

(2)现在有63根小棒,能摆多少个三角形?应
该怎么想呢?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
2、点阵中的规律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研究平方数
三、运用规
律:


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
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每一个点阵,(一 分钟)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心底悄悄的想象一下第五个
点阵的样子?你能画出第五个图形来吗? 试一
试。
指名摆,为什么要这样画?
原来你是发现了这组点阵的规律,谁来描述< br>一下第6个点阵的样子?第7个呢?你觉得我们
应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点阵?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说得很好。看来我们研究点阵中的规律可以
从形状和点数这 两方面进行。齐读这一组算式,
你又想说什么?

- 72



教学反思


- 73



教学内容




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
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 运用与解决实
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 、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 br>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
兔的数量问 题。
理解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类似问题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
名的数学趣 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是说:笼子里有若干只 鸡和兔,从上
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有谁知道这类题 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鸡
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 书
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呢?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








二、展示情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呀?(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
境,尝试探里)













1只鸡有( )个头,( )只脚。
1只兔有( )个头,( )只脚。
2只鸡2只兔共有( )个头,( )只脚。
7只鸡3只兔共有( )个头,( )只脚。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 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
什么信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
下面数, 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
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3、猜想验证,
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 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
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

- 74





































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 不等于26。)和学生一起验证,找出正
确的答案。(只有这一个正确答案吗?)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
举法。
你们觉得用猜想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生:麻烦,
而且当头和脚 的只数越多时,越不容易找出答案。)
那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4、尝试假设法 < br>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看表格
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就是有8只鸡和0只
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
是)那 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
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 会少算两条
腿)
假设全是鸡一共就有16条腿。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
少了 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呢?(把兔当了鸡在算。
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几只兔当 成了鸡算就会少算
10条腿呢?即10里面有几个2。就把几兔当成了鸡算,5个2,
用五只兔 当成了鸡算,这个五就表示应该有5只兔)
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 ,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
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5、列方程解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
程法)
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
通过得到到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
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 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
可以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把另一个表示出来。这道题我们可以
设 兔的知数为X只,根据兔和鸡共有8只。那鸡的只数就可以
表示成:(8-X)只),因为一只鸡有2条 腿,所以X只鸡就共
有2X条腿。一只兔有4只脚,(8-X)只兔就有4(8-X)只
脚。又 因为鸡和兔共有26只脚,所以2X+4(8-X)=26
- 75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
方法?(列表法,假 设法和方程法)
三、建构模
































1、初步提炼:从“鸡兔同笼”到日 本人说的“龟鹤问题”,再到“人
和狗”的民谣,逐步提炼出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特征。
不但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鸡兔同笼
问题, 日本人对鸡兔同笼问题也有研究,日 本人又称它叫“龟鹤
问题”。日本人说的“龟鹤”和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假如我
们不叫 它鸡兔同笼,也不叫龟鹤问题,还可以给它取个其它的名
字吗?
鸭猫问题。猪鹅问题。马鹰问题。……
抓住了本质的东西!看来这里的鸡不仅仅代表鸡,这里 的兔
也不仅仅是指兔!(板书:给鸡兔加上红色“”号 )
这儿有一首民谣,我们一 起来读一读:一队猎人一队狗,两
队并成一队走。数头一共是十二,数脚一共四十二。你有什么话
想说?
你能算出猎人和狗各有多少吗?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算
一算。
2、建立模型
看来鸡兔同笼不仅仅可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换成乌龟
和仙鹤, 换成人和狗,仍然是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其实只
是这类问题一个模型!
听说过“模型 ”这个词吗?在哪儿听说过?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叫做飞机模型?虽然不是真飞机,但是得具备飞机的 基本构
造的“假飞机”,我们就称它叫飞机模型。就像这些“龟鹤问题”、
“人狗问题”虽然外 表不是“鸡兔同笼的问题”,但是他具备了“鸡
兔同笼的问题”的基本原理。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 题吗?
以前我们就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今天又进一步研究了这类问
题,可现在老师突然想到一 个问题:生活中谁会将鸡和兔放在一
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他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学生思考)
3、游戏建模:
有些同 学好像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更多的同学还在思考,
接下来咱们先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大家可以边 猜边想。
(出示一个信封)老师这儿有一个信封,谁能猜出信封里放
- 76



















的 是什么吗?这信封里放了5元和2元的纸币,共7张,你能
猜出信封里一共有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猜的? 信封里一共放了
29元钱,你们能猜出信封里放了几张2元几张5元的 ?这个
游戏和我们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有联系吗?
4、应用模型:
刚才我就问大家,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现在大
家觉得有吗? (有的学生还在思考,还有的则若有所悟地点点
头。) 下面就让我们带上一双“数学的眼睛”到我们身边去看一看
生活。
在乒乓球比赛中有 没有类似咱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呢?先请
大家读一读: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
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这和我们今天探索
的问题有联系吗? 只。) 会做吗?试一试。
接下来我们再到公园去玩玩:师生共42人去龙泉湖划船,
共租了10条 船,恰好坐满,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
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这还是鸡兔同笼问题吗?

四、反思小有一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生活中有






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只要你有一双数学的眼 睛和一个数学
的头脑,你就会在生活中找到和我们书上知识的生活原形。我们
的数学学习就应该 是这样的——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深入。思考
让数学变得更美丽、思考让你变得更有智慧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谁先走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 77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
二、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
小组讨论。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各种与众与
不同的方案。
开展交流,请各 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
法。说一说他们的想法。汇报后,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
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
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三、做一做
学生独立设计正方体,并表述清楚,怎样能使3朝上的
个性调整
可能性为12。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
五、实践活动
开放题,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合理的设
计。设计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打折的 销售设计。
二是摸奖销售设计。摸奖销售也可以分为两种,三是打折与
摸奖混合的销售设计。即 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内),
剩余部分的让利进行摸奖。对设计的结果尽可能开展交流,
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第七单元 可能性


教学内容 摸球游戏
- 78






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
事件的可能性。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4、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请看下面一道题。
盒子装有3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小青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
⑴你认为小青摸出的球可能是什么颜色?
⑵哪一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可能性大,为什么?与同学进行
交流。
那么为什么说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呢?
那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现在盒子里只有2只红球,那么,能
否摸到白球呢?
也就是说这个盒子中不可能性摸到白球,那么可以用一个
什么数来表示呢?
当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常常用0来表示。那么,在这
个盒子里摸出红球的情况呢?
当摸出的答案是唯一时,我们把它称为摸出的可能性是
1。
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0”。
……
刚才同学们举了 生活中大量的例子说明有些事件一定会
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知道用数字来表示这些可能性的情况。下面我们继续来看。

(出示一个只有1个红球与1个白球的盒子)
那么,从这只盒子中,摸到红球队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教师板书:摸出的可能性 红球 白球)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1、 在交流
中复习旧













2.在分析
中理解数
的表示方
法(一)

















3、在分
析中理解
数的表示
- 79


方法(二)






























4、课堂
练习:

5、归纳小




如果用数表示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可以怎样表示?
为什么用12表示呢?
说得很好。那么,如果现在在盒子里再放入一个黄球,那
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怎么表示呢?
噢,盒子里有三只球,所以摸出可能性是13,那么,现
在把盒子内的球换一换,成为2只红球,1只白 球。现在摸出
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这两个同学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说明呢?请大家
合作讨论一下。(分组讨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请同学按他们提出的方案,
把每只球标上字母。
请同学看一 看,虽然这个盒子里只有两种颜色的球,但给
这些球标上字母就会发现,摸球的所有可能性是3种,而红 球
有2只,因此,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23。
如果现在盒子里放3只红球,2只白球,那么摸出红球的
可能性是多少呢?

87页1题、2题。

用数据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


教学反思





- 80




总 复 习
复习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
复习目标:
数与代数
1、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2、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3、经历整理与复习本册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4、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空间与图形 < br>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并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3、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 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
信心。
统计与可能性
1、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的认识,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3、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统 计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能结合实际问题情景,学会分析量
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和分析能力 。
4、体会可能性的大小问题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认识和了 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策略的多样性;体会和学习“枚举”、“假设”
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数与代数……………………3课时
空间与图形…………………2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综合练习……………………6课时




第一课时 因数与倍数
- 81


复习目标
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 、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的意义。
2、能够准确 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
目的。
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复习引人
1、再现所学知识
(1)提出问题:本学期你学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将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
理。
2、点明课题,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倍数和因数
(1)(出示集合圈)根据所示集合圈,你能说出我们要填哪些内容吗?
分别写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中间的交集部分应写哪些数?
同学们还记得2和3的倍数的特征吗?5的倍数的特征呢?
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1是所有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
(2)在2、3、0.81、-3、102、0.35、-9、85中,( )是自然数,( )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 )是质数,( )是合数。
自然数按是否有因数2分为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可分为1、质数、合数和0。
(3)下面哪些数有因数2?那些数有因数5?那些数是3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58、789、87、121、65、72、90、195、72、95、150
2、复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1)在60=12×5中,12和5是60的( )。
A、倍数 B、因数 C、质数 D、偶数
(2)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 )。
A、合数 B、奇数 C、质数 D、公因数
(3)100以内除了质数外,共有( )个合数。
A、74 B、75 C、50 D、无数
- 82


(4)因为a =2×3×5; b=2×2×2×3;所以 a和 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 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5)50以内6的倍数有( );8的倍数有( );6和8的公倍数有( ),
其中最小的是( )。
(6)1082至少加上( ),才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 ),才是5的倍数。
(7)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51,这三个奇数分别是( )、( )、( )。 < br>(8)在□中填上同一个数,使783□是2的倍数,使60□3是3的倍数,使149□是5的
倍数。□的数是( )。
(9)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直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利用短除法 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同时也可以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
且无剩余,每 段最长是多少厘米?
(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公因 数。“最
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当 然,这
一题的内容超过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结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时 分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分
数与小数的互化。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 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提高学生计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过程
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的许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本学期有关分数的内容。
(一)分数的意义
- 83


1、说一说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分数?
(写在黑板上,并说出每个分数代表的意义。强调“平均分”。)
2、写一写
同学 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请你观察下列图形,你能用
分数写出涂色部分 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并把它化成小数。

( ) ( ) ( )

( ) ( ) ( )
3、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
3414
2 3
207825
5.625 0.27 0.3 2.4
4、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a÷b=ab
5、复习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1 假分数≥1 带分数>1
6、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谁能说说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举例说明它的用途?
(1)把下列分数约分后,能化成带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32821241445

67918812
(2)通分。
57513547378
和 和 、 和 、 和
6925
(3)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527131482014
和 和 、 和 和
9381639112115
(二)分析问题
- 84


1 、星期日小强和爸爸爬香山,进公园后,用20分钟走了全程的,接着又用25分钟走了全
程的一半,最 后5分钟登上了山顶。
(1)小强前45分时间共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最后5分钟到达山顶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出现了多余信息,为了较清晰地分析 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解答时画出
线路图。)
2、要举行元旦联欢会。全年 级共有300人。老师让其中15的学生打扫教室,25的学生
布置会场,16的学生外出买奖品。
(1)年级共有几分之几的同学有自己的任务?
(2)还剩下几分之几的同学没有自己的任务?
(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00人是个多余的信息。着重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全课小结: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分数加减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指导复习
1、复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857
+ +
131388
2131
+ ﹣
36105
通过交流,引导小结如下:
- 85


异分母分 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通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
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如下练习题
131
+ ﹣
963
512
﹣ +
633
711
+ ﹣
843
通过交流,引导小结如下: < br>要弄清运算顺序后再算;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运,提高
计算技巧, 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算完后要认真检查。
3、解决问题
51
(1)、一条彩带剪下两段,第一段占总长的 ,第二段占总长的 ,剪下的两段占总长的几
124
分之几?
112
(2)、一批水果,香蕉占总重量的 ,苹果占总重量的 ,西瓜占总重量的 。
845
⑴苹果和西瓜共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⑵这三种水果共占总重量的几分之几?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尝试解决。
213
(3)、一节课的时间是 小时,有一节科学课老师讲解用了 小时,小组讨论用了 小时,
3510
其余时间学生做实验,学生做实验用了多长时间?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6页“总复习”中的第10----15题。
四、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 86








第四课时 图形与面积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 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
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复习过程:
(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 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
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知 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计算;组合图形 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
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①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
②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
③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 87


3.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
①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
②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
(三)活动三: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
2.结合网络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总结出来的?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又是什么?在它们的公式中为什么都有“÷2”?
3、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A、先回答问题,再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dm)

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个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
( )的面积+( )( )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B、算出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

(3)、算出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采用“分割”和“添补”的方法。
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方法。
(四)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 88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的认识,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3、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统计 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
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和分析能 力。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这部分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二、指导复习
梳理知识
先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有关统计方面的哪些知识?
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
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三、综合练习
1、填空题
(1)、一只公鸡生蛋的可能性是( )。
(2)、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的可能性是( )。
(3)、从只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的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
球的可能性是( )。
(4)、小华从分别标有“A、B、C、D”的四张卡片中任意抽一张,抽到标有“B”的可能性是( )。
(5)、在盒子里有3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摸到黄球的
可能性是( )。
(6)、人能够长生不老的可能性是( )。
(7)、一粒有1~6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
2、选择题
(1)、有10张扑克牌,2张梅花,3张方块,4张红桃,1张黑桃,从中任意 抽取1张,抽到方块的可
能性是( )。
A.
1313
B. C. D.
107210
(2)、小明 有一件红毛衣和一件蓝毛衣,黑、白、灰色3条裤子,现在他要任意拿出一件毛衣和一条裤
- 89


子配成一套,正好是蓝毛衣和白裤子的可能性是( )。
1111
A. B. C. D.
2356
(3)、王老师要给小强家打电话,可是忘记了其中一个数,只记得是6234※18 ,随意拨打,恰好拨通
的可能性是( )。
1511
A. B. C. D.
10796
3、填表题
五(3)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如下表。
如果从五(3)班任选一名同学,这名同学身高在130~150cm的可能性是多少?
4、学校在举行乒乓球比赛决赛前,公布了参加决赛的王强、李华两名同学的资料。
(1)你认为本次决赛,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学校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县乒乓球比赛,你认为推选谁比较合适?
5、在CBA篮球联赛中,下表是三位运动员在某次篮球比赛中的统计数据。
1)谁平均每分时间得分最高?
2)谁的表现好?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比赛中,应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数学与交通》中,我们还学到了运行图,请同学们看屏幕。幻灯片出示:97页17题 ,①请
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情况。
②出发几分钟后,5路车到达最高速度?
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6、在口袋里有6个黄球和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1个球。
①摸出哪个球的可能性大些?
②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7、下列卡片背面完全相同,将卡片全部数字朝下放在桌上,任意抽取一张卡片。
5 6 7 8 9 10 11 12
1)卡片上的数是两位数的可能性是多少?
2)卡片上的数在7-10之间的可能性是多少?
组织小组交流。
8、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参加一个迎新年的摸奖活动从袋中各摸出一张卡 片,其中只有一张卡片中奖,
男同学中奖的可能性是( )。
9、袋子里放两种颜色的球,要使袋子中摸出一种颜色球的可能性为( ),袋子里可以放( )个
- 90


球,两种球各放( )个。
10、桌上有9张 扑克牌,其中“红桃”有4张,“方块”有2张,“黑桃”有3张,牌面朝下放在桌上。如
果从桌上随意 翻出一张牌:
(1)翻出“红桃”的可能性是( )
(2)翻出“方块”的可能性是( )
(3)翻出“黑桃”的可能性是( )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统计与可能性” 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这些知识,
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己

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 91

尊敬老师的作文-六年级语文工作总结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学校会计工作总结


2015广东高考英语-广东省公安局出入境


山坡羊潼关怀古-三下乡策划书


最美妈妈-我的爸爸作文


开幕式致辞-小班班务计划


一本院校排名-端午节是哪天


一会儿一会儿造句-俞敏洪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