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温柔似野鬼°
620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5: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安徽毛坦厂中学-运动会加油搞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四单元:可能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总复习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
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 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
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
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 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
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
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
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
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批 注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 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
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
数乘 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
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 ,了
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
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
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 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
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 元+1元5
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
元。
(3)追 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
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 br>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
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 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
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
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
3.5元
× 3
10.5元
35角
× 3
105角


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
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
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
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
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 两位就是
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
个积就应该是一 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
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
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 能
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
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 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
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
再把乘出的 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
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 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
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
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
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
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
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
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方法1
0.72
方法2 0.72
×100
0.72
× 5
÷100
0.72
3.60
0.72
+ 0.72
最后的0可以去掉
3.60
72
× 5
360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练习一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
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
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 热爱数学
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
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 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
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
数的 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
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
我们的主要任 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

批 注


3.215×100= 0.8×10= 4.08×100=
⑵4.1×9= 1.2×3= 5×5.8= 0.28×3= 16.5
×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
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
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
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
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帮他算算他至少 要带多少钱
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
一。小刚要买 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
钱数,求 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 出
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
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 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
(2)2.4×25=( )
(3)( ) ×25=0.6
思路导引
(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
↓×10 ↓不变 ↓×10 ↓÷10
↓不变 ↓÷10
240 × 25 = (6000) 2.4 ×
25 = ( 60 )
(3) 24 × 25 = 600
↓÷1000 ↓不变 ↓÷1000
( 0.024 ) × 25 = 0.6X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
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 页练习一第4题。组织学生先独立
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
共同探 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指名学生朗读题
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
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 33×4= (千米)
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
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
深的了解?
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4.6×6= 8.9×7=
15.6×13=
0.18×15= 0.025×14=
3.06×36=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买四赠一”
两个数 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 因数乘几或
除以几。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小数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
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
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
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
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
×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
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7 1.36×12 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
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 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
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

批 注


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
长2. 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
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
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
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
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
呢?
2.4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0.8
1.9 2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2.4
× 0.8
1.9 2
×10
×10
÷100
2 4 1.9 2
× 8
× 0.9
1 9 2

1.7 2 8

×10
×10
÷100
1 9 2
× 9
1 7 2 8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
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
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
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
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
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


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 过列
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
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 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
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
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
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 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
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积的小 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
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
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
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
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0.0 4
2 2 4 ……四位小数 0.02 24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
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
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4×0.8=1.92 0.56
×0.04=0.0224
2.4
× 0.8
1.9 2
×10
×10
÷100
2 4
0.5 6 ……两位小数 0.5 6
× 8
×0.0 4 ……两位小数→×0.0 4
1 9 2

2 2 4 ……四位小数 0.02 24


1看、2算、3数、4点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第 课
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
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
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
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
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
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 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
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
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批 注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
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
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
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
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
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
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
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
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56千米时
非洲野狗
?千米时
鸵鸟
思路分析:
是非洲野狗的1.3倍


(1)引导学生理解小 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
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
意思?(鸵鸟的最 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
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
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
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
算呢?(生回答:56×1.3)
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
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
正。
(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 请同学们看这
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
(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
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
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
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
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 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
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
应该点在2 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
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
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
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
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 br>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
同学提到56×1.3式子 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
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
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 再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


算。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
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我们可以根
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作业:5、6、7
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例5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练习二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2、4、8、11~14
题、“动脑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
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
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
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体
验知 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
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批 注


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
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 快又对,
大家准备好了吗?
1.口算:
学生抢答:
0.24×2= 10×0.36= 0.8×4= 4.3×100=
4.2×0.1= 0.9×0.4= 5.9×0= 4×2.5=
0.3×0.8= 0.42×10= 0.5×5= 0.18×5=
2.笔算:
6.52×27 0.32×1.25
0.008×0.425 10.9×0.38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1)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
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


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
笔算:0.85+1.942 5.1-2.09
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
47 ×0.05( ) 6.9 ×
0.38( )
4.2 ×1.8( ) 4.08 ×
0.08( )
0.9 ×0.7( ) 6 ×0.07
( )
二、巩固练习
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
现了什么规
(1)3.5×1.2 (2)3.5×0.8 (3)3.5×1
2.4×1.5 2.4×0.5 2.4×1
5.2×2.1 5.2×0.7 5.2×1
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
现?(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
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 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
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
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2题。
3.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2题。
小组讨论,得出题目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 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
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得知,< br>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出。
4.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3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去买水果。你能帮小明的妈妈算
算价钱吗?
苹果每千克4.8元,妈妈买了2.5千克,妈妈应付
多少钱?
香蕉每千克5.9元,妈妈买了3.8千克香蕉,25元
钱够吗?
5.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4题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
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小数位数。
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动脑筋”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kg,大水桶能盛水11k g。
*


不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kg水来?
组织学生思考。
答案提示:先把小桶装满水,倒入大桶中,如此反
复3次,现在大桶 内11kg,小桶内剩下1kg。把大桶内
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桶内的1kg倒入大桶中,再把小桶装满,倒入大桶中,这时大桶内就有5kg水了。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哪些收
获?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4、8、11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
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
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 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
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
索和迁移类推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 育人理念。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 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
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
值就可以了,那我 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
“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
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保留两位
小数 小数
2.095
4.307
1.先思考再回答:(1)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
这些小数保 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
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

批 注

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
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 数。(板书
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 练
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
逃犯、搜查违禁品等。同学们,为什么 警犬能很快帮助
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出示
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
量比人 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
上的气味。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 br>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
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
胞?
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 列算式并计算出算
式的积。(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5个0.049是多少,
用乘法 计算,即0.049×45。)
学生算出:0.049×45=2.205
(4)(出示)追问学生:如果给题目加一个要求:保
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
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 205的近似数,再交流:0.049
×45=2.205≈2.2(亿个)
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
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0.049×45≈2.2(亿个),
2.205要保留一个小数,因为0<5,舍去O和5,取
2.2,即保留一位小数。
(5)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 数是O,0<5,
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O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9.9。由
于求得的结果是近 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表示。


(6)提出问题:求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指一小组汇报并加以引导小结。
师小结: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 值,
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 截取积的近似数。
2.拓展延伸。
出示生活中要按实际情境取近似值的实际例子:(出< br>示题目):一个箱子可以装13.5千克土豆,27箱的土豆
可以装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5×27=364.5(千克)
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学生约等于365千
克,有的可能约等于364千克。
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到底应该保留
多少呢?
通过讨论,学生会得出: 364.5不够365千克,所以
27箱不能装365千克土豆,只能装364千克。
接着提问: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数时
要怎么办?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要 算能装多少东西或用多少材
料,即使小数大于四也要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 ,小数乘得的积可以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
取积的近似数。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取近似数的一般方 法是:保留整
数,就看第一位小数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
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 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
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题。
按题目要求先计算出算式的乘积。完成后组织学生
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取积的近似值的。
2.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再集体订
正。
学生汇报:3. 85×2. 5=9.625(元)≈9.63(元)
时,问:题目没有要求取近似值,你为什么要保留两位


小数呢?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处
理。
强调: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付款时通常只算到“分”,
即保留两位小数,因此9. 625要约等于9.63。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呢?
生1:这节课我知道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
近似值。
生2:我还学会了有时还要根据生活实际来求积的近
似值。
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1、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0.049×45≈2.2(亿个)。
0 .0 4 9 方法:先求出准确
的积,再用“四舍五入”法求
× 4 5 出结果。
2 4 5
1 9 6 注意:计算结果要
用“≈”表示。
2 .2 0 5

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12例7及练习三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 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
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
灵活地进 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
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
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
适用。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观察猜想、合作交流,验证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运算规律适用于小数
吗?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
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批 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
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
律,并用字母表示?
生:乘法交换 律: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 c+bc
板书:0.7×1.2=1.2×0.7
(0.8×O.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生1:第一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生2: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
么?
生4:说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
适用。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板书: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
方法计算,怎样算简便,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学 生观
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


讨。)
让学生在班级内汇报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
书:看、想、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看怎样算简便。
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教师板书:0.65×20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 参与,适
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
代表性的作业展示。)
0.65×202
=0.65×(200+2)
=0.65×200+0.65×2
=130+1.3
=131.3
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数202,因为202可以写成200+2,
再把200和2分别与0. 65相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教师边说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
强调:实际做题时像方框里的那一步可以省略掉。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 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
学还有许多其他简算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每一道题分别是运 用了什
么运算定律。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
完成,集体 订正,并重点说一说在计算类似101×0. 45
与2.73×99题时的关键是什么。
3.计算下面各题(出示如下题目):
50×0.13×0.2 1.25×0.7×0.8 0.3×2.5
×0.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
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说说你们的
收获。(我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 适用。)
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4、5题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X c
O.25×4.78×4 0.65×202
=0.25×4×4.78(交换律) =0.65×(200+2)
=1×4.78 =0.65×200+0.65×2
(分配律)
=4.78 =131.3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练习三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14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
熟练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
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 知
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科学
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
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
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讲解。迁移推理,合作交流。

批 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
1.回顾问题,加深认识。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
在计算 中你有什么感受?(指4-5名学生回答:包括学
困生、中、优生)
学生说在小数的混合运算 中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
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对于小数乘法同 样适用。
出示练习
⑴1.25×7.7×8=□×□×7.7
⑵6.1×5.4+3.9×54=(□+□)×5.4
⑶2.5×(10+4)=□×□+□×□
⑷13×10.1=13×(□+□)=□×□+□×□
让学生在独立填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说一
说填空的依据,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和巩固。(交流
时找中下等学生回答)
2.运用定律,快速判断。
每组题中你只需在A或B中选一题来算,看谁算得
又对又 快,你会选哪题呢?请你做在练习纸上。
A、(8×5.27)×1.25 A、4.5 × 99 A、
2.3×0.6+2.3×0.4


B、(8×5.27)×1.24 B、4.5×100-4.5×1 B、
2.3×0.6+0.4
为什么选?运用什么定律?(汇报时指名中等学生
回答)
二、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
0.25×368×40 1.7×101 7.8×
9+7.8
5.5×9.8 12.5×2.5×0.8×4 19.7×
5.3+4.7×19.7
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订正。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⑴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分析:每箱有24 瓶,每1.3元,则每箱要(24×1.3)
元,图中一共有5箱,一共需要(24×1.3×5)元, 该
算式用交换律计算比较方便。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⑵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7题。
完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指出板演学生
是否正确。
⑶完成教材第14页练 习三第8、11题。先理解题意,


获取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
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三.拓展新知。
(1)说一说:7.69×101 2.5×(3.8×0.04)
0.125×72
观察这三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 注意?你马上
想到了几?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小结: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
“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⑵试一试:1.5×0.8+1.5×0.2 1.5×0.8+15×
0.02
第一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运用了什么定律。
第二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还能直接用运算定
律吗?为什么?。
利用积不变,因数变化规律进行变形15×0.02=1.5
×0.2,
1.5×0 .8+15×0.02=1.5×0.8+1.5×0.2出现了相
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
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⑶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
每千克白菜0.45元,妈妈买了3.7kg,一共要付多
少钱?


学生思考:
分析解答: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列出算式0.42
×3.7≈1.67(元)
教师提示:因为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1”在以“元”
为单位的小数中,“分”所对应的是百分数。所以 在计算
有关钱的问题时,即使没有要求取近似数,如果最后结
果的小数位数多于两位,也要根据 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
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作业: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9、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24×1.3×5
单价×数量=总价
0.42×3.7≈1.67(元)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解决问题(1)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 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 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
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
的有效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
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 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
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 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
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
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
能获得哪些信息。

批 注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
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 br>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
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下表所 示:(教
材第15页表格)

大米

鸡蛋
单价
30.6
26.5
10
数量
2
0.8
1
总价



师:同学们能将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
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
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买2袋大米和0. 8kg肉
所花去的钱是61.2+21.2=82.4(元),100-82. 4=17.6
(元),17. 6>10,所以用剩下的钱够买10元一盒的鸡
蛋。
生2:我是估算的。1袋大米不到31元,2袋大米不
到62元;肉的价钱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 的鸡蛋,
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所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
一盒10元的鸡蛋 。
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呢?
生3: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的。1袋大
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lkg肉超过25元,
0.8kg肉也就超过 25×0.8=20(元)。如果再买20元一


盒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60+20+3 0=110(元),110>100,
所以用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2.回顾与反思
对比用计算器和估算两种方法,我们很容易发现,
有时用估算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简单。
比较估算的两种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是把
数往大了 估,还没有超过100元,说明带100元钱够买
这些东西了,第二种方法是把数往小了估,正好等于或
大于100元,说明带100元钱不够。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3题。
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为:
8.1×5.2=42. 12(平方米)。
一块地砖的面积为:0.6×0.6=0.36(平方米),
100块地砖的面积一共是0.36×100=36(平方米),
36<42.12,
所以100块这样的地砖不够铺这个房间的地面。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4题。
0.25×15=3.75(千米),所以王老师家离学校3.75
千米。
5×0.8=4(千米),4>3. 75,所以王老师步行0.8
小时能到学校。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
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作业: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1、2、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鸡蛋
.
30.6
26.5
10
2
0.8
1
61.2
21.2
10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解决问题(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
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用列 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
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
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
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的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
答分段计费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
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
(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
骑自行车和走路等)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
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

批 注


二、探索新知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出示:收费标准:
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
按1 km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
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
流订正。
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1 km按1 km
计算,那共需要付7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m为
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
(3)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
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
10.5+2.5=13(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
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全班集体订正。
行驶的里程km 1 2 3 4 5 6 7 8 9
出租车费元
三、巩固练习
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


在 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每度
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 请你帮老师算一
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 ,理解题意。
教师提示:这 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
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
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元)
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元电费。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
习,再集体订正。
分析:先求出超 出3分钟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3
分钟内的0.22元收费,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解答:8分29秒按9分计算。
0.11×(9-3)+0.22=0.88(元)
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元。
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9*题。
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分析:先求出超过100g的部分应付,再加上1 00g
应付,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一共应付邮费。
(1)135-100=359(g)
35g按100g计算。
5×0.80+1.20=5.2(元)
答:应付邮费5.2元。
(2)262-100=162(g)
162g按200g计算。
2.00×2+1.20×5=10(元)
答:应付邮费10元。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类型的问题了吗?
作业: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6、7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
10.5+2.5=13(元)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复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
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 通过
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
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
惯。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
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 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
法的整理与 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
×6 ⑤1.2×199
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
×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 ④ ⑤ ⑦ 小数乘小数:
② ③ ⑥ ⑧

批 注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 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 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
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
数乘整数的计 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
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来做 。)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
方法计算?
1.2×199: 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
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
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
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 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
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
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 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
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
小数乘法的计算 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
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0.36×0.04=
0.12×0.5=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易错点剖析】在给乘积 点小数点时,因数中一
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这时会有两种情况 出现:一种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
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另一种是积的末尾有
O时, 点上小数点后最后的O可以去掉。
【归纳点评】通过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题,
让学生熟 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熟记因数
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牢固掌握小数乘小
数的计算方法。
2.下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对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判
断的,并改正。
2.7×1.8=48.6 25×0.6=26
第一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两个 因数中共有
两位小数,而积里面只有一位小数,所以是错误的;
第二个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因 为0.6比1小,所以
相乘的积应该比第一个因数小,而26比25大,所以
是错误的。
改正:2.7×1.8=4. 86 25×0.6=15
【易错点剖析】在检验小数乘法 的积是否正确时,
有多种验算方法,也就是说验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
选哪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3.选一选:34.99×0.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
A.7 B.7.00 C.6.99
【易错点剖析】34. 99×0.2=6. 998,6.99 8保
留两位小数约是7.00,这里的“O”不能去掉,因为
“0”在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归纳点评】在求积的近似数时,要求保留几位
小数就要保留几位小数,如果数位上的数满十向 前一
位进位,也要用“O”来占位。
4.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
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
为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 95度,请你
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50×0.52+45×


0.62=53.9(元)
【易错点剖析】这类收费 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
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 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四、拓展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吗?
0.65×1.3+0.65×1.7 0.25×9+0.25
小组讨论、计算、汇报。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简便,运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1:0.65× 1.3+0.65×1.7=0.65×(1.3+
1.7)=0.65×3=1.95
生2:0.25×9+0.25=0.25×(9+1)=0.25×
10=2.5
生3:我有个小窍门帮助同学们记忆乘法分配律。
例如
0.65 × 1.3 + 0.65 × 1.7 =
0.65 × ( 1.3 + 1.7)
我 爱 爸爸 和 我 爱 妈妈 缩为
我 爱 爸爸 和 妈妈
师:很好,用语文课上常用的缩写兔子来记乘法
分配律,真是奇思妙想。
五、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
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
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
些地方?
作业:1.用竖式计算0.76×0.32 1.08×25
0.25×0.046(保留两位小数)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0.125)×8 56.5×99+56.5
4.8×100.1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0.65 × 1.3 + 0.65 × 1.7 =
0.65 × ( 1.3 + 1.7)
我 爱 爸爸 和 我 爱 妈妈 缩为
我 爱 爸爸 和 妈妈
教学(后记)反思:


第二单元:位 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以 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
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 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
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
形与坐标 ”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
分利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
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 的含义及确
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
表示位置,结合学生 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 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
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 生明确
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 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
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
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 个”的方式来描述实
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

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
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 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
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
用 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
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 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
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 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
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
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
序。
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二单元: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
“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
理解数对的 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
情境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
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

批 注


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
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
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
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
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 br>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
“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 (板书:
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
为第1列、 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
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
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
3行)


2.引导 :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
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
(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 确定位置。
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
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
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
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
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
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吗?说一说,
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 br>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
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
座等。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
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 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
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
后数。


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竖排一列 左一右
横排一行 前一后
数对(列,行)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二单元: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 课
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
置,谁来说一说数 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
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
“行”。)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

批 注

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
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





熊猫

大象





猴山



大门






海洋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
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
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
点都分散在 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 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
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
表明行和列 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
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大象馆(1,4)猴山(2,2) 大门(3,O) 熊猫馆(3,
5)海洋馆(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
1)、猩猩馆(O,3)、狮虎山(4, 3)。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 一列第一行,
猩猩馆是(1,3)在最左边一列第3行,狮虎山是(4,3)
在第四列第三行。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
狮虎山在图中 的位置和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
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 们的
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
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 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
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


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 ,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
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 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
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
能 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
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
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
围棋棋谱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
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 它们的第二


个数相同。
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猴山(2,2) 大象馆(1,4) 大门(3,O)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二单元:位置—练习五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
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 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
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
置,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
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l)介绍国 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国际象
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
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
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 的角角相触的
各地称为“斜线”。
(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
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
(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

批 注


做一做。
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
(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
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
(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
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 二个
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
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 数没有变。
(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
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
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
先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
米。),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 际方
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
物所在位置。
让学生独立 完成,再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
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学校以北700m ,
再往东lOOm处。
三、拓展延伸
1.结合教材第23页“生活中的数学”,讲 解围棋棋
盘及地球上的经纬线与数对的联系,引导学生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数对有联系?
(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
2.出示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字母“Q”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2,
2)。请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 )、( , )和( , )表示。
(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
1表示( ),数字2表示( )。
请你在图中圈出这个字母。
【易错点剖析】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表示


列再表示行,这一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另外在确定第
几行第几列时,也容易数错。所以 一定要让学生明确:
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列从左往右
数,行从前往后数。
【归纳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了行与列,明白了确定行与列的规则,巩固了 数对的知
识。
3.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1.熊猫馆的位置在( , ),白鹤馆的位置在
( , )。
2.老虎馆的位置在(2,3),在图上标出老虎馆。
3.从老虎馆到白鹤馆,要向( )走( )格,再
向( )走( )格。
【易错点剖析】在方格上确定数对的位置 时,要看
清楚行和列的开始。本题中行与列都是从0开始的。学
生在做题时对于0总是忽略,直 接从最左边一列为第一
列。
【归纳点评】在方格纸上,表示位置的那些点都分
散在方 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
右依次标注了O,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 了O,
1,2……6,其中的“O”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四、全课小结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在
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本课练习你还有哪些收
获?
作业:


按下列要求做题。
1.先写出三角形各个点的位置。
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画出
图形 ,再写出平移后图形A
1
B
1
c
1
顶点的位
置。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数对(列,排)
行:横排
列:竖排

教学(后记)反思: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
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
题以及整理和复习。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 练、编制中国结、买羽
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
题。小数 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
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 是整数的除法,
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商的近似值和循环
小数都是进一步 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
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 规律,
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
整数除法和商 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
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 分的时间
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 识时,难点是不知道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会用“四 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
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 力,培养学生的估算
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 通过学生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
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小数点倒置的确定。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
2.一个数除以小数……………………3课时
3.商的近似数…………………………1课时
4.循环小数……………………………1课时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
6.解决问题……………………………2课时
7.整理和复习…………………………1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第 课
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 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
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
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
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从
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的道理。
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00÷5= 576÷48= 832÷32=引导学生回

批 注


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
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 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
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
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
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
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 息提出一个
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
持晨练。他计 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
多少千米?
计划4周应跑22.4
思路分析
平均每周跑?千米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
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 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
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
法:
生1:22.4km=2240 0m,22400÷
4=5600m.5600m=5.6km。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
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 被除数22.4扩大10倍,
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
1
, 所以
10
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
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
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
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
除以4就是6个0.l,所以要在5的后 面点上小数点
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
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 那一位
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 齐了,所以商的小
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计算方法独立完 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
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
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
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 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
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
数的计算方法 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
问题。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2、5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
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
反馈)
作业:教材第26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5.6
4
22.4
20
2 4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4个十分之一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第 课
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5例2、例3及练习六第5、7、8、12

题。
批 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
和 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 br>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
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学生
及时检验的好 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
两种特殊情况。
教学方法:利 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例l的知识经验,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62.7÷3=
29.4÷21=
2.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
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节 课
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板书课题:除
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2。
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 学
生,王鹏。看,在他的带动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
(出示教材第25页例2)王鹏的爷 爷计划16天慢跑28km,
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 ÷16,再让学生
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
数12时,教师提问: 接下来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 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
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
分之一 再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
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 br>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
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 O小数
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由于被除数28是整数,小数点没有
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 小数点后,再写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见图1):
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因为还有余数,
所以还没有除完。)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将8的后面添上O
看成80个百分之一,再除以1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见图2):
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
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
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 除尽了。
4.引导总结: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谁能说出除
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 小数
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
面添O继续除。
(二)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5页例3)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
他每 天要跑多少千米?生独立列式:5.6÷7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 数的整数部


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
就是商的个 位上写0,用O来占位。
引导:现在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合
起来看作56个十 分之一,再除以7够不够除?商应该写
在哪里?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
完成算式(见图3):
4.验算 。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
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
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并说一说
当除到被除数 的末尾还有余数时,怎么办?(添O继续
除)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 通过观察
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个
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 到的商都比1小。
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
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2题。独立完成,集
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O点 上小数点继
续往下除。(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
添O继续除。
2.师: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归纳:除数 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
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
除到被 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作业:教材第27—28页练习六第5、7、8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例2:28÷16=1.75(千米) 例3:5.6
÷7=0.8(千米)
1.7
18
28.0
16
12 0
18
1.75
…添0继续除,
0.8
7
表示120个
28.00
(十)分之一
5.6

16
…添0继续除,
5.6

12 0
表示120个
11 2
(百)分之一
80
80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六 第 课
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6~27练习六第4、6、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
确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数是 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的
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现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
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
识的内在魅力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 密切联
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演示讲解;练习体验,理解分析,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教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一下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口算。
1.6÷4= 0.49÷7= 3.8÷19= 9.6÷
6=
5.1÷17= 3.5÷5= 14.4÷12= 7.6÷
19=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算回答。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50.7÷5= 0.91÷65= 18÷48=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批 注


1.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改一改。
(2)让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指出题目中竖式计算
错误的原因。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可能会指出:第一个 式子的
小数点没有对齐,第二个式子商的小数点后遗漏了一个
0。
2.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题。
提问: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
(1)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这是一个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 先求出总钱
数也就是总价,价,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
的式子得到。
三、巩固拓展
1.利用画图法解决差倍问题
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 得的数比原
来的数增加了38.7,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
学生阅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提问:想一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
把一个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
的10倍,实际上现在的数就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0-1)
倍 (如下图所示),求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原来的数:
扩大后的数:
38.7
原来的数的(10-1)倍

规范解答:10-1=9 38.7÷9=4.3
答:这个小数原来是4.3.


教师小结:已知两数的 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
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差倍问题,解决差倍问题时,关键
是找到两个数 和的差与较小的数的位数关系。
2.即时练习: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得到的数 比原来的数减少了3.69.这个小数原来是多
少?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4、11题。



板书设计
练习六
第9题: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
小。
第10题:单价=总价÷数量
24.2+16.4=40.6(元)
40.6÷7=5.8(元)
40.6÷14=2.9(元)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1)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
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
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
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
快 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除法化成整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
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接龙游戏。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学生:喜欢!
教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
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 0.7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
(2) 9.3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
(3) 6.73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
(4) 0.023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表扬表
现出色的小组)
2.心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
由。
270÷90= 27÷9=
教师: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
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 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

批 注


以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第28页例4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
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可能会说出:
(1)奶奶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
(2)这里有7.65 m丝绳;
(3)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2.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
(个)
教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
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0. 8 5 7 . 6 5 0. 8 5 7 . 6 5
扩大到它的100倍
9
0. 8 5 7 . 6 5
7 6 5
扩大到它的100倍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边板书边讲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
倍,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并相互检查。
教师强调:采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把被除数和除
数乘100,在竖式中把小数点和没有用的0画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


计算,再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
然后集体订正。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0.12÷0.03=( )÷3 0.28÷0.07=( )÷7
0.01÷0.16=( )÷16 0.314÷( )=31.4÷18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 m,是第二根绳的
3.5倍。第二根绳长多少米?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学生列式并计算,
小组内交流并订正。
四、课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
收获?
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3题。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1)
7.65÷0.85=9(个)
0. 8 5 7 . 6 5 0. 8 5 7 . 6 5
扩大到它的100倍
9
0. 8 5 7 . 6 5
7 6 5
扩大到它的100倍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三单元: 一个小数除以小数(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9例5及练习七第2、4、6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
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
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
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
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
教学方法:讲解法。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有
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4.68÷1.2=( )÷12 2.38÷0.34=( )÷
( )
5.2÷0.32=( )÷32 161÷0.46=( )÷
( )
指定一个小组学生轮流回答。
教 师: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可以总结一
下这些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吗?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 br>么?(引导学生向商不变性质的知识点靠拢,并回忆商
不变的性质的具体内容)
教师: 既然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更
进一步地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
二、探索新知
1.教学第29页例5。

批 注


(1)教师出示第29页例5:12.6÷0.28-
(2)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计算时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结果:
a b
4.5
0.28
1 2 .6
1 1 2
0.28
1 2 .6 0
1 1 2
4.5

(3)教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计算是正确的?说说你的
理由。
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 ,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
学生明确: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扩大到原来相
同的倍数。当 被除数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O”补足,再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错误的计算擦掉。
2.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师:一个数除以小数应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归纳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 向
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
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
除法计算。(一看,二移,三算)学生在教材第29页填
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
(1)教师出示第2题。组织 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判断
计算得对不对,错在哪里,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正确的计算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己算一
算吧!
学生在练习本上重新计算这些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4题。
(1)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然后汇报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组算式,使学生明确:被
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多少,商就乘以多少 ;除数乘以多
少,商就除以多少(O除外)。
3.列竖式计算。
621÷0.003= 72 8÷0.56= 5.04÷0.012=
2.7÷0.7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4.小明帮 李奶奶买西红柿,每千克2.98元,付给
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5.1元。他买了多少千克西红柿?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灵活地运用呢?
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2、6题。

板书设计
一个小数除以小数(2)
12.6÷0.28=45 一看,二移,三算
4.5
0.28
1 2 .6 0
1 1 2
计算一个数除以 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
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
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向右移动几位(位数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七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
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练
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
习习惯。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
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
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
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
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
的有关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
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批 注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
÷0.32=
指名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
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乘或除 以相同的数(O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
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
一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
的质量是0.25 kg。
(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 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
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


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题相关。
(4)学生:这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这个普通苹果
的多少倍?
(5)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据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
加以解决。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0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教师:要怎么比较两个家庭每月节约的费用?
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出两个家庭每个月平 均节约的
费用,就要知道一定时期内的节水费用,再运用“单价=
总价÷数量”求出两个家庭每 月的节约费用。本题要注
意的信息是两个家庭的节水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半年,
一个是一个季度 。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8题。
(1)指名学生读题,审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9题。
提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商,再与被除数比较,
最后观察除数的物点,看看有什么规律。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当

< p>
被除数不等于0时,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若
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若 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
被除数。)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1题。
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订正。
四、自我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8÷0.16= 57.04÷0.023 72÷0.24
1.25÷0.8
2.在○里填上“﹥”“﹤”或“﹦”
1.256÷0.4○1.256 33.6÷4.2○33.6
0.875÷2.5○0.875 5.69÷1○5.69
3.航航用5.88米的 彩纸做圆环,做一个圆环需彩
纸0.056米。这些彩纸可做多少个圆环?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的学习有何评价?
作业:某市出租车公司规定:3km以内8元 ,超过
3km,每千米收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张红乘
做出租车从家到图书馆 ,支付车费15.5元。你知道她家
离图书馆最多有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练习七


第10题:34.5÷6=5.75(元) 21÷3=7(元)
5.75﹤7
第8题:455÷6.5=70(m)

2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
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
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
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43×4.67
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
的近似数?

批 注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
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
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
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
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
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
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 算到角,
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
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
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 常会计算到分,
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
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 ,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
(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
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
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 算出
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 ,再按“四舍五入”
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
汇报,板书:
12
1.6 1 6
1 9.4
1 2
7 4
7 2
2 0
1 2
8 0
7 2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
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
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
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 除了,
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
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 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
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
求商的近似数的时 ,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
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
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 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
位数多除出 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
近似数,有时按照实 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
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
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 的。有些
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
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 1.55÷3.9,保留两位小数
是0.40。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1.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
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2.求
商的近 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
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 br>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


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 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
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业: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2、3、8题。

板书设计:
按要求取
小数位数
按实际需要取
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
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循环小数 第 课


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
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习八第4、5、
6、7、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的意义。
过程 与方法: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
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
简便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 察、分析、比较、
判断、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
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
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故事引入:今天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批 注


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 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
事……
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不
断地重复。)
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循
环”。(板书:循环)
2.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
说出图意, 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学生列式:
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
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学生 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
“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3.引出课题。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
(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揭题:那怎 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
商有些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也是
我们要 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
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
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让学生猜一猜400÷75的商下一位是多少?并计
算验证。
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来表
示永远除不尽的商。
(板书:400÷75=5.333…)
2.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
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
在第2小 题:78.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
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
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 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
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
除 不尽。
3.引导学生比较400÷75,28÷18, 78.6÷11
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400÷75和28÷18的商,从小 数
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
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起开始不 断地依次重复出现
数字4和5。

广西专科学校-心得体会


武大分数线-lnzsks


瑞云塔-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工作总结


歌颂教师的名言-我的新班级


我爱祖国的手抄报-2015重庆高考数学


孔雀石手链-三讲三提升


沈阳化工大学分数线-七七事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