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玛丽莲梦兔
510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6: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古典名著手抄报-江苏高考录取查询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 第 一 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
数乘法 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
的加减法
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 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
数乘法的初步经验。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
新 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 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
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
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 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能运用乘 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
性。
3.结合具体 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
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 值。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课时分配:
信息窗1——小数乘整数 2课时
信息窗2—小数乘以小数 2课时
信息窗3——小数连乘 2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单元检测与讲评 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
初步了解三峡工程及其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
生对三峡工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 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学会计
算方法,将解决问题与自主学习知识 有机结合起来。
3.运用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小数乘法的
过程中,要引 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乘法中因数与
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研究,总结 出小数乘
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 第 二 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 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生活中
平移、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习的。对称、平移与 旋转等内容,在
小学阶段这是最后一次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观察实物、动手
拼折、设计图案 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等活动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 内容是:进一
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
根据要求在方格纸 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认识平面图形的
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
一半。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
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2.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欣
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图形美。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教学难点是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平移或旋转方法设
计简单图案。

教学课时分配:
信息窗1--轴对称图形 2课时
信息窗2---平移 旋转 2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单元检测与讲评 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学习。 学生对
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已经有了初 步的了解。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和
操作等活动 ,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会旋转和平移的方法,切实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学生 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教材设计了大量的画一画、
折一折、剪一剪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 些活动增
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问观念。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关于 画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要求是:
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里有两点要把握好,
一 点是在方格纸上画,另一点是画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 第 三 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小
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活动,
培养积极的学习
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课时分配: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课时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2课

信息窗3 3课时 信息窗4 2课时
回顾整理 1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引导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 第 四 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用字母表示数到简易方程,是代数思
维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是学生对 所学的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
的应用,又是学生进行第三学段代数知识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
地位 。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简
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其 中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
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
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
解简单的方程。
能力目标: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
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分配: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3课时
信息窗3 3课时
信息窗4 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讲解法、讨论法、列举法、归纳法以及练习法。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 第 五 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在学 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 体
图形知识的基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知识是空间与图
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 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
学时,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平行四 边形、梯形的特征及平行四
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
学重 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用数方格或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 握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图形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
抽象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 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课时分配:

信息窗一2 课时
信息窗二2 课时
信息窗三3 课时
回顾整理1 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1、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2、 发挥直观操作在探索活动中的作用。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 第 六 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2、5、或3 的倍数的
特征,以及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整
数、自然数,学习过整 数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以后进一步
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教材先通过学具,引导学生从因数
和积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让学生利用熟悉的乘、除法探索并
学会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接着 让学生分别探索2、5和3的倍
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然后通过操作,依据一个数因数的
个数引出对素数和合数的认识。最后安排了练习六,对本单元内
容进行综合练习。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
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
解质因数。
2.在探 索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
等数学活动,感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


理、归纳能力,产生 探索自然数规律的好奇心。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经历 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
学活动,感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
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归
纳能力,产生探索自然数规律的好奇心。
教学课时:

本单元预计用课时数:7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1.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2.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 第 七 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 图之后安排的,
学生已经会用条形图表示各种数量。本单元以此为基础,引入对
折线统计 图的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
式折线统计图的等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能完成折线统计图
并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条形统计图或者先统计图表示数据。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体验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
化中 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根据需要,能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
表示
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或预测。


3、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
计观念。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能够根据需要合理的选择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
示数据。






教学课时分配:

本单元预计用课时:5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1、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
2、注重体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结合地域特点和教学实际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外交学院分数线-公务员考试题


亲情的文章-查会考成绩


守望的距离-关爱残疾人的作文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


新闻界-爱国古诗句


雷锋日手抄报-2013年入党申请书


中国联通新势力-周口人事网


三河一中-自主招生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