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萌到你眼炸
659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6: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体育科技学院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全册简析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 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
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 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
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位置。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
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
应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 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单元 简 析
本单元内容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使
学生能在解决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
感受到三峡工程的浩大、壮观,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在编排上,重在引导学
生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算法。
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 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
了长江三峡景点的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学习小数乘整数
获取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 题的策略,逐
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和反思笔算
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学习总结算法也就水到渠成。












小学( 五)年级( 数学 )学科备课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的。使学生能在解决
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br>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去过三峡吗?在假期里,老师去 三峡旅游了,见到了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还带回来
一段录像呢!想不想看看?[放录像](出示信息窗 1)
2、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2:10台发电机组又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2004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
电多少万千瓦时?)
……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粘贴在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理解算理。
解决问题一: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独立列式估算。
58.6×6=
交流:58.6≈60,60×6=360。
2、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① 58.6 586
× 6 × 6
351. 6 3516
② 58.6×10=586
586
× 6
3516
3516÷10=351.6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种不同的形式都用到了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2)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58.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86
× 6 × 6


351. 6 缩小到原来的
1
3516
10
(3)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怎样算的。
58.6
× 6
351.6
交流方法,加深记忆: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 6,再将3516缩小到
原来的110,就是351.6。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 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
你还会像××同学那样用竖式计算吗?
(4)多媒体出示练习:2.47×5= 2.453×2=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 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多媒体出
示。
三、巩固应用,完善算法。
1、独立解决其他问题,简单交流。
2、解决问题二: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1)独立计算交流方法。
(2)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3、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7 5.8
╳ 6 ╳ 1 4
8 802 2 3 2
5 8
8.1 2
2.多媒体出示我帮妈妈算一算。(课本4页第6题)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式计算。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六、作业


调查了解电费的单价及各自家庭的用电数量,计算各自家庭的电费,并结合实际谈一谈怎样节约用电。
第2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口算练习
(1)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0.37 ×10 0.37 ×100 0.37 ×1000
2.5×4 25×4 0.25×4
(2)看谁又快又准
4.8 ×9 0.12 ×3 5 ×5.8
0.28 ×3 0.165 ×4 7.96 ×7
2、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
集体订正反馈,找分别找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 走进生活。
1、课本第3页第1题,简单的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问题的情境题
(1)指生描述图意
(2)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理
2、课本第5页第六题,根据提问解决生活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图1,小男孩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米?
图2,跑道长多少米?
(2)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3)你的步长是多少,你也找段路测一测。(课下实践)
3、你能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1)海豚1小时能游2.4千米,25小时能游多少千米?
(2)一头大象每天吃青草0. 45吨。照这样计算,36头大象1天能吃多少吨青草?5头大象一周能吃
多少吨呢?


(3)已知白萝卜每千克1.20元,豆角每千克4.50元,青椒每千克3.40元。问:
①买1.5千克白萝卜和1.5千克豆角,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②如果让你来采购,你想买什么?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
三、 拓展提高
刚才同学们当了小小采购员,采购了蔬菜,看看下面的采购任务你能完成吗?

白菜
面包
拖鞋

1、请帮老师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行吗?
供选择的各商场单价表
糖酒超市 批发市场 利群商场
0.35 0.23 0.36
5.83 3.50 5.80
15.20 8.00 13.58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体确定方案,按表格填好。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案最好。
附: 购买方案表
购买地点 单价

白菜
面包
拖鞋
数量
20
总价

3
4
合 计 金 额
2、 交流设计方案,说明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些什么情况呢?
四、 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① 58.6 586
× 6 × 6
351. 6 3516
② 58.6×10=586
586
× 6
3516
3516÷10=351.6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是把小 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的能力。联 系力求形式多样,并通过调查了解点费情况,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理解算理,个别 学生忘点小数点,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点上小数点,不甚理解,加强指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10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教材选取了
长江三峡景点的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
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2、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 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
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 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旅 游景点?(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后,
出示一组三峡沿途各景点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旅游景点吗?


(可能会有学生说出三峡,如 果没有说出就由老师告诉是美丽的三峡风景,这时学生已被美丽的三峡
景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接着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师:通过信息窗2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出来:
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师: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先让学生解决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 题三的解决,让学生回忆小数乘
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尝试解决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师:求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生:53.5×0.5
师:观察这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能跟据前面学习小数乘法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学生跃跃欲试)
师:请同学们在计算前先估一估结果可能会是多少,然后再计算。(引导学生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
1、 学生已有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可能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
2、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3、集体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
使学生明确:将小数变成整数再计算。
1)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积就扩大了100倍)
2)要使积不变,应将积缩小多少倍?(应将积缩小100倍)
4、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的方法。
● 尝试解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二的解决,使学生发现规律,进
而总结 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
1、学生共同研究探讨53.5×1.2的算法。并将 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简述其道理。可能


有学生将“千米”化为“米”,将小 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有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
计算。教师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积 极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
数的算理。
2、学生在解决问题一 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里放手让学生在探讨尝试解
决53.5×1.2= 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上面初步建立的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发现规律,及时总结。同桌互相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自主感悟,得出规律
师: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你发现小数乘小数有什么规律吗?
1、鼓励学生在同桌讨论说出小数 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将讨论后总结出的计算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听。这里可让多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2、在学生纷纷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进一步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
师:你会用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0.483×0.06吗?
生:(跃跃欲试)会!
通过计算0.483×0.06 使学生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进一步完善小数乘小数
的计算法则。
4、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尝试练习,学生初步形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序练习,促进发展
1、下面各题的计算不完整,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接着算下去吗?
(试做教科书第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页第2题。
师:你能正确计算下面各题吗?先估一估计算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再计算。
(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交流算法,集体订正。
2)对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的同学提出表扬。
3、综合练习教科书第8页第3题
师: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吗?
(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强调规范书写竖式。


五、回顾反思,及时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 作业
完成自主练习第9页到第10页题目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巩固认知
1、口算训练。先说说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0.8×7= 0.24×0.2= 3.5×0.1= 0.2×0.4=
0.7×8= 1.5×6= 1.3×0.07= 10.3×2=
2、根据算式填空。 教科书第8页第4题。
134×3= 402 56×15= 840
13.4×3=( ) 56×1.5=( )
1.34×0.3=( ) 5.6×1.5=( )
0.134×0.03=( ) 0.56×1.5=( )
(1)先让学生独立填空,要一组一组的填。填完后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2)再全班交流,说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 火眼金睛辨对错
8.7 72.9 16.5 12.5
×0.9 ×0.004 × 0.6 + 4.3
7 8.3 2.916 9.90 1.6 8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错在哪里?注意区别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组织交流,探究新知
1、 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 5.8×1.2= 3.15×1.4=
4.9× 1 = 5.8× 1 = 3.15× 1 =
4.9×0.99= 5.8×0.9= 3.15×0.6=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小?
明确: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2、 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0.5= 8.2=
2.4× 1.02= 0.97× 0.84=
0.98= 0.06=
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
教科书第9页第8题。
315×0.9○315 0.98×1○0.98
5.42○5.42×3.8 0.58×0.99○0.58
4.16×1.1○4.16 32.5×1.4○3.25×1.4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再算一算。
3.2×2.1 1.82×0.45 3.1×0.45
2、教科书第8页第5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解答后,全班交流。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教科书第9页第6题
(1)学生独立解答,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4、教科书第10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计算黑板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后,全班交流。
(2)如果数学课本封面长0.24米,宽0.17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选择喜欢的物品,测量有关数据并求出它们的面积。
四、趣味探索
1、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2、找规律,填一填。
教科书第10页第13题
(1)0.3 0.6 1.2 2.4 ( ) ( ) ( )
(2)3.2 4 4.8 5.6 ( ) ( ) ( )


(3)0.2 0.6 1.8 ( ) 16.2 ( ) ( )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四、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53.5×0.5
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课后反思】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并能通 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的现实情境,大 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
现规律总结方法,让 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在这里,教师作为
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 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教学,
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个 别学生在按整数乘法计算的过程中,0也计算进去,没有完全理解算法;
部分学生计算过程出错,不扎实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6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整数的乘加、乘减、整数乘法 的运算定律等相关知
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 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
系。老师先看看大家前面的知识掌握得如何,我们一 起来做练习检验一下:(投影出示)
1、口算练习
0.7× 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2、计算,并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5×3 30×7+85 250×4-3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在计算整数连乘的时候,一般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在计算整数乘加、乘减运算的时候,一般是先算
乘 法,后算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从2006年9月20日22时开 始,三峡大坝告别135米运行水位,正式实施156米
蓄水。蓄水至一百五十六米后,三峡工程的发电 、通航、防洪三大功能将全面发挥。(出示情境图)
提问: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从中都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组长负责记录、整理,一步计算的题目在小组内解决。
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要运费多少元?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要运费多少元?
问题怎样解决?如何列式?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少数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小组讨论:观察算式,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指名小组进行展示:
第一种计算方法:先算这些小麦运1千米需要多少钱,再算运88千米需 要多少钱。计算时按照从左
到右的顺序计算。
0.035×6.4×88
=0.224×88
=19.712(元)
第二种计算方法:先算1吨小麦从万州 运到忠县需要多少钱,,再运算6.4吨小麦需要多少钱。计算
时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0.035×88×6.4
=3.08×6.4
=19.712(元)
讲解:这道题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答,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用小数的连乘进行计算的。在
计算 的时候,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提问: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运费的问题,而且思路清晰,计算 结果也是正确的。现在,如果是
你来付钱,需要付多少钱呢?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收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把 19.71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19.71。在生活在中,很多地方
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按照要求 求积的近似值,因此,要学会灵活应用这一知识。
练一练:
(1)计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1.4×0.8 (保留一位小数) 0.43×2.5(精确到百分位)
(2)把这6.4吨小麦从万州再运到巴东,需要运费多少元?
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视,订正。
2、补充例题:
(1)72×0.81+10.4 (2)7.06×2.4-5.7
观察题目,看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
同桌两人分工任选一题解答,集体订正,问:这道题中包含哪些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
乘 法,再计算减法。
四、应用知识,自主练习
1、判断对错并改正。
(1)5.4×1.95-1.9 (2)37.6×0.25+25.8
=5.4×0.05 =0.94+25.8
= 0.27 =26.74
说明错误原因,并改正,教师强调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2、计算:教材第12页第一题第一竖行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让板演学生说明每道题的 运算顺序,重点强调:在计算的时候,有括号的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列式计算:
(1)3.2与0.8的积乘以1.6,得多少?
(2)5.1与4.6的差乘以3.8,积是多少?
4、实践应用:
(1)光明小 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
千克, 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2)甜瓜每千克7.5元,妈妈买了2.6千克,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
五、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进行小数连乘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你想对同学们说


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不计算,直接把上、下两排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并且说一说这样连的理由.
7×12 8×(5×4) (24+36)×5
(8×5)×4 24×5+36×5 12×7
2、在整数乘法中你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分别说一说什么是乘 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并用字母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b×a
(a×b)×c=a×(b×c)
(a+b)×c=a×c+b×c
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98×4 125×5×8×4 15×201
学生集体练习,指名板演,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明是根据什么进行简算的。
教师谈话:前面我 们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有关运算定律,灵活运用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乘法的计
算简便.整数乘法里的 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适用吗?如果适用,该怎样用?用这些运算定律
后能使一些小数乘法运算简 便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
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找朋友的小游戏:
每个小组准备写有0.7×1.2、1.2×0.7、(0.8×0.5) ×0.4、0.8×(0.5×0.4)、(2.4+3.6)×0.5、
2.4×0.5+3.6×0 .5六道算式的卡片,每人一张,按算式结果相等来找好朋友,找到了好朋友就握握
手。
指名一组学生将卡片贴在黑板上,并将每对好朋友的两道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提问:这三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2:
将63吨大豆和137吨玉米从重庆运到涪陵,共需运费多少元?
问题怎样解决?如何列式?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思考:计算时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板演。


第一种方法:分别求出63吨大豆和137吨玉米的运费,然后相加求出总的运费。
4.2×63+4.2×137
= 264.6+575.4
= 840 (元)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大豆和玉米的总重量,然后求出总的运费。
4.2×(63+137)
=4.2 × 200
=840(元)
比较:这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3、出示补充例题:
0.25×4.78×4 0.65×201
学生自主练习,指名板演,说说每道题都是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
提问: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时候,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看、二想、三算的基本方法
三、应用知识,自主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
4.2×1.69 = □×□
2.5×(0.77×0.4)=(□×□)×□
6.1×3.6+3.9×3.6 =(□+□)×□
2、用简便方法计算:(教材14页第八题 第一竖行)
自主练习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简算的,重点提问:怎样观察算式的特征?用什么样的运 算定律?
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3、用不同的简便方法计算:32×1.25
学生观 察、思考、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做好后,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作业用电脑投影展
示。
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的方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拓展练习:
用三个数4、0.8、1.25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四、
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要运费多少元?
0.035×6.4×88
=0.224×88
=19.712(元)
0.035×88×6.4
=3.08×6.4
=19.712(元)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特别重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利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
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运算的顺序,并结合实际应用的题目,明确每 一步算的是什么。练习设计有层
次、有梯度,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教学内容】
试卷练习


【教材分析】
在做题,讲解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并正确地进行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并正确地进行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填空题(1-4每题 1分, 第5小题 3分, 共 7分)
1. 7.2×0.63的积里有( )位小数.
2. 由7个1000,9个0.1和3个0.01组成的数是( ).
3. 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 )倍.
4. 8.6×0.72=( )×7.2
5. 把0.836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是(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二、 口算题( 12分 )
0.7×5= 0.08×1000=
0.1×6.7= 1.6×0.5=
2.5×4= 0.74×0.4=
7.5×3= 3.74×0=
0.8×0.6= 0.05×0.08=
80×1.25= 0.13×7=
三、 简算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16分 )
1. 2.4×12.5=
2. 9.43×101=
3. 3.4×12.5+6.6×12.5
4. 0.125×9.3×0.8
四、 计算题(1-2每题 2分, 3-4每题 3分, 5-8每题 4分, 共 26分)
位. )


1. 用竖式计算.18.25×34=
2. 用竖式计算.9.35×4.2=
3. 用竖式计算.15.07×9.8
4. 用竖式计算.7.02×0.56=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 81.25×0.6×9.3
6. 15×3.6+4.83
.7
8. 700×0.34×2.9
五、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15分 )
1. 38.62的4.5倍是多少?
2. 把7.2与9.5的积扩大30倍,结果是多少?
3. 4.25与0.9的差乘以0.8,结果是多少?
六、 应用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24分 )
1. 一只母鸡平均每天要吃0.3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5只母鸡一个星期需吃多少千克饲料?
2. 菜站运来1.2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1.5倍,白菜是土豆的2.3倍.菜站运来白菜多少吨?
3. 有一小正方形边长1.5分米,如果用这样的4块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4. 新明小学的操场宽45.5米,是长的一半,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探究学习,
这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 索过程,是否真正理解数学、
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本节课紧紧抓住“推 广”两个字进行教学,精
心设计了“四巧”即“巧”引入,“巧”探究,“巧”应用,“巧”巩固。没有 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
解,而是巧妙地点拨、引导,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参与的是获得知识的全 过程。这样他们
对所学的知识点就记得快,记得牢,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了创造潜能。< br>
第二单元 简 析
轴对称图形是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第一个信 息窗。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简
单的轴对称现象,会判断简单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一条 对称轴。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一
组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旗帜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进一步教学较 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的含义,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近而引导学生画出图形的另一 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


形。
教材的第二个信息窗将两个知识点:图形的平移与 旋转,安排在同一个情境里,出示了运用平移或旋
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六种标志的图案。图形的平移与旋 转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对
学生而言又是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我根据学生实际,将 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学习,
第一节课学习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的特点和认识(即什么图形是 平移得到的,什么图形是旋转得到的)
和图形的平移方法,第二节课专门学习图形旋转的方法,以降低学 生的认知难度。
图形的平移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 次,平移到指
定位置。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会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 移,初步
体会了平移的特征。这里是要求学生将简单图形先从方格纸的右下方平移到左上方,再沿水平方 向或
竖直方向平移得到美丽的图案,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问题的挑战性
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问题的开放性又为激活学生探索多样的平移方法提供了空间。




















小学( 五)年级( 数学 )学科备课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21页。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第一个信息窗。学生在三 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简
单的轴对称现象,会判断简单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一条对称轴。在此基 础上教材通过一


组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旗帜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进一步教学较 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 “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
含义。
2、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一提到2008年,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在奥运会上你最想看到什么? 师述: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国旗就是一个国
家的象征。
2、出示图片: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和一些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图片
提问:你能 把它们按图形的特点分成两类吗?(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分类、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小组中交
流)
讨论: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动脑思考,并回答)
对于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意见可能不一致。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进一步研究对称图形。对称图形也分好几类,小学阶段只研究其中
的一类——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已确认的对称的旗帜图片,都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
二、 探究新知
(一) 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尝试用剪刀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动手前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使你剪得又快又能保证得到的
肯定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尝试动手 剪,教师巡视。)
互相欣赏剪出的作品。
交流剪的方法。(先将纸对折,然后再剪。)


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探究:先判断一组交通图标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结 合自己前面的动手剪与交流的结论,小
组合作研究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小组汇报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解对折、完全重合;在交流中指认对称轴。)
3、总结概念: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明确:轴对称图形要求图形内部的小的 图形或图案也应是对称
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教师板演对称轴的画法,强调画对称轴要用点画线。
在信息窗所呈现的轴对称旗帜中任选一行,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前面同学们在判断古巴的国旗 是否是对称图形,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现在你们的意见是什么?(学生
回答,并说明理由。)
4、研究平面图形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回答,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比较 容易。说三角形、梯形时
注意引导是什么三角形、什么梯形,表述要准确。也有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当成轴 对称图形,引导学生
动手验证一下,明确结论。)
找出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借助准备好的图形纸片动手者看看。)
追问: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吗?
交流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注 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进一步明确这个结论,才能印象深刻。)
(二) 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打开课本第19页,自己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只完成 左边一题即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画图的
方法。
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找关键转折点;
点出其对应点(对应的一组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
连线(对应线所占格数相等)。
按照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右边一题。
(三) 看书质疑
今天我们所学内容是课本第17-19页,看一看,有什么疑问写到问题口袋处,然后小组内 研究解决,
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三、 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1——5题。
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增加一部分:中国银行标 志、联通标志、汽车徽标标志等的判


断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尽可能的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订正答案,明确图形1有两条对称轴,图形2有三条对称轴,图形3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3题:想一想、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问:本题就像是在做什么?(照镜子)
第4题: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在前面的新授中已随机完成。)
第5题: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四、 欣赏轴对称图片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很多,你在哪见过轴对称图形?(学生举例)
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五、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 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轴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
物品、建筑 、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学
生找一找,指 一指,讲一讲。)
二、自主练习——教材第21页自主练习第6至10题。
1、学生自主解决第6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结:有的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如图1),有的图形有两条(如图2)或多
条对称轴(如图3),我们都要画出来。
2、学生自主解决第7题。(课件出示)
学生做完,课件演示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每组图形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反馈信息后小结:1、有的对称轴经过了圆心。
2、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验证学生所发现的第2条规律:第6题中“每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继续验证:自己画一个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学生反思认识到:运用这一规律可以使对称轴画得更精确些。





3、指导学生完成第8题。(找规律,接着往下写)
学生同位间尝试找一找、说一说规律,并试着写一写,画出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交流方法:1:蒙纸法。2、照镜法。3、左右握笔法。
(教师要对学生想到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写一写,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4、欣赏与回忆。(自主练习的第9题)
师:不光数字有对称现象,有些汉字的形状也是近似轴对称的,例如
“日、田、金、美”
等汉字。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汉字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古、丰、喜、申、甲、天……

师补充:在英文字母中,你能找到轴对称字母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W、E、T、Y、U、I、O、A、D、H、K、X、C、V、
B、M、
同位间相互指一指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5、创作与欣赏。(自主练习的第10题)
(1)每个学生准备几张正方形彩纸,拿出一张,按照课本方法对折3次,成为一个三角形,再剪一
次展 开就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你还会剪哪些轴对称图形?试着剪一剪,比一比看谁是剪纸小能手。
(3)展示交流,评出剪纸小能手。
三、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的对称知识设计一幅图画,比一比谁设计的有创意。
【板书设计】
找关键转折点;


点出其对应点(对应的一组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
连线(对应线所占格数相等)。
【课后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 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
才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每 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理性认识到 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又提升到理性认识,再回
归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 了学习之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2—26页。
【教材分析】
教材的第二个信息窗将两个知识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安排在同一个情境里, 出示了运用平移或旋
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六种标志的图案。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将简单 图形按顺时针方
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这 里是第一次教
学旋转的方向和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 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
水平) 方向平移。
2、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平移要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 图形进行
分步骤的斜向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
平)方向平移。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 引入新知
1、我们以前学习 过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学生
举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 转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判断。)
2、课件出示:信息窗2的6幅图片。
提问: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是开放的,教师要把学生的问题归结到“怎样用平移和旋转的方 法得
到这些图案?”)
2、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明确其中的第 2、3、4幅图案是用平移的方
法得到的)
揭示课题并板书:图形的平移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
提问: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
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
(适当提示方法: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
2、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小组交流平移过程。
教师巡视,对学困生适当指点、帮助。
3、集中交流:怎样才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即可)
先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2格;或者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2格。
4、提问:你是 怎么知道先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2格,或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2格的?
(有困难时适当提 示)
讨论交流(以某一点为例:先向左平移2格与左上方的图在同一竖线上,再向上平移2格重合……)
其他点可以这样观察吗?
只能观察一个点吗? 同桌互相另找一点平移练习
还可以观察几个点或其他部分。
揭示:平移时要选取一个点或一条边,以此为基准数格平移。
提示: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5、小结:将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地点要注意什么?
(通过对图形某一点(或几点)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6、学生独立画其它的平移,完成图案。
展示交流,体验成功。(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即可)
三、实践操作应用深化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关于平移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让我们一起检验一下吧!
1、课件出示第23页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第24页第2题。
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平移能够重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折扇和手掌由于图形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不能通过平移重合。
3、完成第24页第3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鹅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汽车呢?
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选择一个点详细说)
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说。
4、完成第24页第4题。
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要我们怎么做?
学生独立画图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对学困生适时帮助。
在交流中使学生 进一步明确平移的方法:先选择图形中的某个点或边,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先向什么方
向平移几格,再改换 方向平移几格。
四、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通过平移可 以创设出很多美丽的图案,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美丽
的图案。(优美的音乐 声中播放一组由平移或旋转形成的图片,有瓷砖、板报花边、印花布纹、剪纸
等,最后两副是通过旋转才 能得到的。)
教师小结:最后两幅图片是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吗?(不是)那是通过旋转后才能得到,下 节课我们将
继续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旋转的现象,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判断。
教师板书:旋转
二、创设情境,认识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
1、引入:观察这段录像,你能发现什么?
(播放一段录像)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学生交流,发现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就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提问:仔细观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你发现有什么异同点?
(播放课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一是在转杆打开和关闭的 过程,转杆下端的点是固定不动的,这是旋转
的中心(在课件上用红点标出这个点,明确指出来);二是 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角度相同,都是90°。
不同点是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不同,正好相反。
板书:中心、角度、方向
3、揭示: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相反。与时针 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课件出示钟面,时针从12转到3,


教师:你能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吗?(时针顺时针转了90°)
继续播放课件 ,时针从3到6,从6到9,从9到12;然后从12到9,从9到6,从6到3,从3到
12,分别让 学生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
教师:你能用手势或动作来表示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吗?
板书:顺时针 逆时针
4、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纸条(一头涂红点 ,一头涂蓝点的硬纸条),我们把纸条在方格
纸上进行旋转,好吗?
教师:请将纸条围绕红点顺时针旋转90°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到黑板上演示,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改正。
教师继续提出旋转要求:请将 纸条围绕蓝点顺时针旋转90°,围绕红点逆时针旋转90°,围绕蓝点
逆时针旋转90°。
学生一一操作,同位交流做法,说说有什么不同。
5、小结:进行旋转要注意什么?(要明确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
三、实践操作,学会在方格纸上将直角三角形旋转90°
1、谈话:(课件出示信息窗2)你 能说说这些图案中,哪些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学生指出第1、5、6
个图案是通过旋转得到的。
教师:观察第1个图案,基本图形是什么?(直角三角形),怎样用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个风车形状的
图 案?
2、操作感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有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尺,自己先操作试试,然后 小组
进行交流:怎样旋转三角尺的?三角尺的每条边旋转前后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3、全班交 流,指名到台前用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过程,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会发现两种旋转的方法,
一种是通过顺 时针旋转的方法得到,一种是通过逆时针旋转的方法得到,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在学生
讲解的过程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说明白是以谁为中心,以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了几次。
4、画图: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旋转的过程吗?我们现以顺时针为例画出来。
请将三角尺在方格纸中间偏上的位置摆出 的形状,沿三角尺的三条边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三角
形,根据刚才的操作,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
学生画图 。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你是怎么画的?(以三角尺的30°角的顶点为中心,先画旋
转后的长直 角边并使之与原来的边互相垂直,长度不变;再画斜边,也使之与原来的边互直,
请将旋转后得到的 继续以30°角的顶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旋转两次,画出风车图
案。
再在方格纸上画出 ,然后以30°角的顶点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90°,旋转三次,得到 风车
图案。教师巡视,对错误的画法予以纠正,对比较普遍的错误要重点讲解。
5、小结:通 过刚才把直角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进行90°旋转,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大小、形状
不变,只是方向 发生了变化。)


四、巩固练习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关于旋转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让我们一起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1、完成第25页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类似的例子。
2、完成第25页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在书上的方格纸上作图,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 生。完成后同位交流画法。然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要先找准一条边,画出旋转后的边,然后 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其
他的边。
3、课件出示第25页第7题。
让学生读题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这两个小题都有多种方法,交流时要开阔学生思路,不拘泥一种方法,但要引导学生注意表述清楚。
五、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通过平移与旋转可以创 设出很多美丽的图案,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
赏这些美丽的图案,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中心、角度、方向
顺时针 逆时针
【课后反思】

数学学习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 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 的平移现象,使学生轻松进入这节
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称、平移、旋转运动基础上进型整理练习的。学生掌握 了对称、平移、旋转
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层层深入的练习,组织有效的数 学活动,使学生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综合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平移、旋转运动和对称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2、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丰富的旋 转、平移、对称的感性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
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综合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平移、旋转运动和对称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请看屏幕。
课件展示 :一个炎热的下午,小蜻蜓正在捉蚊子。这时,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
小蜻蜓生气地说 :“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
么连一家人都不认 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
么会是一家的?”“ 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人。”
同学们你们认为小蝴蝶说的对吗?为什么? < br>小蜻蜓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蝴蝶小蜻蜓一起到图形王国再次感受图像的对称平移和旋转。
2、出示课题
二、梳理知识,复习要点
师:图形王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去的,首先要破解大门的密码,赶快开动脑筋试试吧。
仔细观察下面图形,找出规律,想一想,下一个图形应该是什么?(课件演示)

图 形说:“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破译了大门的密码,欢迎你们来到图形王国做客。”(出示王国图)同
学 们,你都看到了什么?(聪明谷--旋转、图宝宝乐园--对称、七巧板小屋--平移、大本营智慧图)
可是,智慧图上有三把金锁,咱们必须找到三把金钥匙,才能把打智慧图开启。有信心找全三把金钥
匙 吗?( )
问:你们想先去哪里闯一闯?
1、 图宝宝乐园:





提问:图宝宝乐园里住着一些图宝宝,认识吗?出示问题,(哪些是轴 对称图形?)用手势判断。(为


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学生说原因)
课件去掉不是轴对称的图形,同位合作在一分钟内画出尽可能多的对称轴。
引导:你们喜欢和图宝宝们打交道吗?( )他们邀请咱们来帮忙啦!
课件: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同位两人每人画一个)
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步骤是怎样的?(指生强调方法:数格,找对应点,连线)
图形说:“祝贺你们顺利拿到打开宝箱的第一把金钥匙。”有信心找到第二把金钥匙吗? ( )再去
哪?( )
2、七巧板小屋:
师:小屋前又棵大树挡住了路,让我们一起把它移到别的地方好吗?( )动手试试看!学
生展示作品。 你是怎样完成的?(先数方格,再找对应点,连线)看来,画对称图形 的另一半和平
移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问:七巧板小屋里有许多漂亮的图案,哪些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得到第二把金钥匙。
3、聪明谷中会不会又金钥匙呢?走,去找找!
师:大风车挡住了去路,转动的大风车上有什么数学知识吗?(旋转)看来聪明谷的内容与旋转有关。
风页旋转 三角形旋转
提问:如果要大家把一个图形旋转,你们行吗?注意什么?(围绕 一个中心点,按一定方向转动一定的
度数。)
得到第三八金钥匙。祝贺同学们找到了三把金钥匙。智慧图是什么
4、智慧图就是书上27页 的图:看,宫殿雄伟壮观,你能找出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他们各有几
条对称轴?那些图形是通过平 移得到的?那些图形是通过旋转得到的?自己找出后小组交流答案。老师
巡视。
师:您们顺利 地得到了智慧图,奖励你们一次会直至智慧图的机会:利用本单元学过的指示设计一幅
美丽的图画。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旋转
平移
【课后反思】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图形的 大小、形状、位置关
系及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加强实践操 作,增强学生对
旋转变换的直观感受。在研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方向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两种不同的 旋转方向;
然后让学生用纸条以不同的中心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练习,明确旋转的关键要素; 在教学
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旋转90°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后再在纸上画出来。通过这样的设 计,
从直观到抽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三峡工程(二) ——小数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
混合 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
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
值,循 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带中括号的)。
【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认识中括号,掌握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 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认识有限
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3.在探索小 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
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通过独立思 考、合作交
流的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 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习


数学的自觉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数是小数
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中括号的应用。
课时安排:信息窗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课时
信息窗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课时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 2课时
信息窗四:带[]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课时
回顾整理 2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聪明的测量员 1课时
单元达标和讲评 2课时
共计:15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1.积极创设现实、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教学这部分内
容要多收集三峡工程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做成精美的图片或课件进行展示,使 学生在现实、
有趣、挑战性强的情境中自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投入知识的学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新知识。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
的,教学时,可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迁移、类推等方法来学习新知识。
3.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能力的培养。本单元为学生的探索活动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教师要运用好教材,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
4.积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
的。教师要积极提倡解决问题








信息窗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28—33页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
况:一 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
商不变的性 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
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深入三峡工程,学习了小数乘法,今 天我们要继续了解三峡工程,
看看还有哪些收获。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长城号”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2、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9.84÷3=
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展示。
(1)估算:9÷3=3,9.84米比9米多,水位平均每天上升3米多。
(2)变成整数计算,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3.28(米)
(3)竖式算法。
(只要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4、谈话:下面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笔算方法。
(1)9.84÷3= 竖式怎样做?
3
3 )9.84
9

(2)除到十分位时商几?商的数表示的是多少?(2个十分之一)。
(3)那么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怎样表示商写在了十分位?
3.28
3 )9.84
9
8
6
24
24
0
引导学生说出:要在个位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也就是商里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谈话:除到被除数的十分位仍有余数2,应该怎么办?
学生共同把这道除法竖式做完。
5、解决问题:“长城号”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1)怎样列算式?
(2)比较: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学生:所以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然后点上小数点再除。


把整数部分个位上的 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25个十分之一,用5除,可以商5个十分
之一。
(3)概括: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学生明确: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4)深入: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怎么办?
学生: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5)计算完后,可以让学生用乘法验算。
(6)拓展: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学生会说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
得到的商都比1小。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2:竖式计算。
(1)43.2÷6 52.5÷15
(2)4.5÷5 19.2÷24
第一组是一般的小数除法,第二组是整数部分不够商1的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说一说: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
(1)自主练习1:哪种笔便宜?
第一种:每袋4支,8.80元,
第二种:每袋5支,12.50元,
第三种:每袋6支,12.60元,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完善想法:比较出哪种笔最便宜。
(2)自主练 习6:林丽出生时体重是3.25千克,3个月后体重是7千克,林丽的体重平均每月增
长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在组内交流,能正确分析解答,积极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进行全班性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


1、竖式计算:
89.52÷8 21.6÷18 17.5÷35 10.8÷12
2、小明与同学去买早餐,4人一共花了25.8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


课后反思:
1、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 问题,充分发
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 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较、思考
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自主学习新知识。 < br>3、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验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课时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出示情境图)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雄伟三峡的情境吸引住了,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看,问题口袋里 还有问题呢!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24.9÷25=
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你算到了哪一步?与前一节课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除到十分位时,余下了多少?是24个几分之一?
谁有办法在“24”的末尾添上一个什么数字,使数的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
学生可以想到:添“0”继续除。
继续深入:为什么可以添“0”,添“0”后的240又表示什么?
3、谈话:同学们想的办 法真好,以前在整数除法中,除到余数比除数小可以不计算了,现在学
习了小数除法后,可以添0把余数 化成更小的计数单位后继续除。现在请大家继续往下计算。
学生把这道题算完,体会: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
4、你会计算13÷2吗?
6
2 )13
12
1
接下去怎么算呢?
学生动手计算、用心体验,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想一想、说一说,以加深印象。
5、想一想: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5: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说出 正确的答案,指名说说关键部分是怎样处理的,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自主练习9:火眼金睛辨对错。

学生先独立判断对错,然后交流沟通。
3、自主练习8:解决实际问题
蓝鲸的体重约是126吨,大象的体重约是5吨,蓝鲸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探讨计算方法。
4、自主练习7:先计算,再验算。
7.8÷4 36÷16 1÷25
48÷5 1.75÷35 0.42÷1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一听。

课后反思: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 问题,充分发
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三课时
一、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4:口算
6.4÷4 7.5÷5 12.5+0.5 16×0.5
1.2÷3 0.3×0.7 24.8-8 7.2÷4
0.24×3 4.8÷6 5.6÷7 0.25×4
开火车进行,其他同学进行判断。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入课题。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大家一起来进行练习。(板书课题:小
数除 法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5÷5= 77÷35= 4÷16=
初练三种类型除法题,指名板演,揭示练习重点。
( 1)看黑板,谁能结合我们前两节学过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
不同之处 ?
(2)那谁又能说一说在计算这三种题型时分别需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除数是 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整数除法来计算,关键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
小数点对齐;被除数比除数小, 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如果末位有余数,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10:
(出示课件)

(1)一艘轮船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它从武汉到南京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解答。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沟通学习。


2、自主练习11:一块草坪的面积是504平方米,宽16米,
(1)草坪的长是多少米?
(2)如果将宽增加12米,面积增加多少?
先分析数量关系,自主解答,再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合作要求:
①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②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自主练 习12:为“保护地球,关爱环境”,五年级一班23名男生和26名女生开展收集废报纸
活动。9月份 平均每人收集2.7千克,全班一共收集了多少千克?如果每千克卖0.9元,一共可以买
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在组内交流,能正确分析问题,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4、自主练习13:

(1)一支百合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加强对小数除法的巩固和运用,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 活学活用,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
切实提高。
四、拓展练习:
第33页聪明小屋: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组内交流,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正确分析问题,并得出规律。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大家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 细,争做学习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练习



【课后反思】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 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 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
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信息窗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8页
【教材分析】
本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三峡闸门的高度以及学生实际身高这样一组信息,意在 引领学生结合情
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引发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学习 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该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商不变性质、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
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基础,其中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小 数
位数少,需要添“0”再除的内容又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交流的过程
中体验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算理。
2、让学生经历算法的比 较、分析过程,体会算法的优化并学会进行选择,进而使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初步学会并掌握除数是小 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同时体验学习活动带来的成功愉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 、交流的过程中体
验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1.342×10= 1.5×100= 0.5×1000= ……
2、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3、填表
被除数
除数

56
7

560
70

5600

8
(1)请同学们看这个表,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4、计算:27.82÷13 38.5÷14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 话:通过上面的练习,老师了解了大家对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以及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
规律掌握得 很好。今天老师将继续给大家带来三峡的有关介绍,并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出
示情境图)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闸门的高是“我”身高的多少倍?
三、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一)学习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相同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刚才的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38.5÷1.4=
观察、比较这个算式的除数和刚才 练习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怎样来计算。(揭示课题: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
2、解决问题,引发思考。
同学们,我们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请大家想一想,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将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这个想法不错,那怎样将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同组同学讨
论。
3、探究计算方法,认可择优。
⑴ 学生交流想法,汇报讨论结果,说说各自的理由。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答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第一种情况:将单位“米”化成“分米”来计算。
38.5米=385分米 1.4米=14分米 385÷14=27.5
第二种情况: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38.5和1.4同时扩大10倍计算。
385÷14=27.5
第三种情况:竖式计算(可能没有,有的话,方法不一定正确) < br>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变化后的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除数都转化成了整数)也就是说除数是
小 数的除法转化成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出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其实,同学们刚才在思考的过
程中用 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就是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我们
以前学过的 知识从而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地应用。
⑵ 交流算理。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转化,或通过 改写单
位)
在转化的时候,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是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的 ?(除数,因为
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方便呢?(让学生随意选择,但必须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我 们在计算的时候,一般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可以
了,这样数据比较小,容易计算。当 然,在变化过程中,除数转化成了整数,被除数也要跟着扩大相
同的倍数。
⑶这种转化的思想 如何在竖式中体现出来呢?下面我们一起用竖式计算这个题目(边说边写好横
式、竖式)


首先我们应先把除数转化成什么?(整数)把1.4转化成整数,我们把小数点划去就可以了。把小数点划去,1.4就转化成了14,这个数就扩大了10倍。扩大10倍,其实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了一< br>位。
被除数怎么办?(也要扩大10倍)扩大10倍把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我们把原来的小数点 划去,
移过一位点上一个新的小数点。
现在把这道题变成几除以几了,我们会算了吗?怎么算?
教师引导学生将竖式书写完整。提问“商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儿?”
通过我们刚才这个题目 的计算,你认为(1)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
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追 问:(2)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
据商不变的规律)
4、指 导看书,教材34—35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并让同桌再次说一说竖式中的问题“小数点为什
么点在这儿 ?”
5、巩固练习竖式上直接转化的方法,明确以除数为标准进行转化。
⑴学生尝试完成自主练习4中的两道题目。2.46÷0.06 4.56÷1.9
⑵学生反馈常用列竖式的方法,提醒小数点。
①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②转化中以除数为标准,根据 商不变的性质,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
右移动几位。但是被除数并不一定也要 变成整数。
⑶教师小结: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看除数的小数 点向右移
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二)学习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位数少的计算方法
谈话:上面我们以“闸门的高是小男孩身 高的多少倍?”为题学习掌握了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
数相同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如果老师再 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我们的书桌高0.77米”,你
能求出“闸门的高是书桌高的多少倍”吗?
1.列出算式,38.5÷0.77= 并尝试用竖式计算。
2.教师巡视,请算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
3. 集体交流反馈。
刚才在计算时顺利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发现?
(预设:1、学生会说出在计 算时发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教师借势引导学生共同研究重点
问题。2、学生没有说出,或者学 生没有计算障碍,教师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根据学生的板演,教师提出问题:
⑴ 在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后,除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⑵ 此时被除数应随着进行怎样的转化?


⑶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应随着向右移动两位,但现在的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你们说该怎么办?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说清补“0”的情况。
教师小结:在计算此类题目时,我们仍要根据商不 变的规律,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 的,要用“0”补足。
4. 巩固练习:自主练习4的10.5÷0.21 9÷0.45 学生独立计算,两人板演,集体订正。尤其注
意被除数位数不够补“0”。
(三)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算?同位互相说一说。
2.出示课件,讨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 ),除数的小数
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移动( ),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 ),然后按照除数是
( )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提炼并板书: 一看……二移……三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填一填。
0.36÷0.9= ÷9 1.19÷1.7= ÷
0.2÷0.25= ÷25 4.2÷0.28= ÷
1.3÷2.6= ÷26 8÷0.16= ÷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想想你是怎么填的?”
学生独立完成,出示课件集体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2. 巨嘴鸟身长0.66米、嘴长0.22米,它的身长相当于嘴长的几倍?你还了解哪
些有 关巨嘴鸟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读题审题,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第二个问题可以放于课后学生搜集资料之后再做交流。
3. 自主练习3. 火眼金睛辨对错。
2 1 5 2 4
4.2 0 . 8 4 0 . 5 6 8 . 4 0 4 . 5 1 0 . 8
8 4 5 6 9 0
0 2 8 0 1 8 0
2 8 0 1 8 0
0 0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对错,并分析错误原因。课件随即演示进行正确修改。
4. 自主练习4剩余四道题目,学生可任选一道进行计算。
自主练习5,课堂时间充足可在课堂进行,否则可留作家庭作业。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或体会。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板书教师总 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我们可以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 整数的除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商不变的规律。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特别重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数学、理 解
数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 br>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运算的顺序,并结合实际应用的题目,明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练习设
计有层次、有梯度,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第2课时
一、创情导入
谈话:同学 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巩
固这方面的知识,比 一比看谁的知识掌握的最扎实好吗?
二、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口算:(自主练习6)
2÷0.5= 0.24÷0. 2= 0.4÷8= 6÷0.02
1.3×0.2= 7.2÷0.8= 8×0.5 2.8+8=
0.39÷0.03= 0.1×0.1= 3.2-2.9= 21÷0.3=
计时,反馈时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 填表(自主练习9)
出示题目:不用计算,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
被除数
除数

2.56
0.32
8
25.6
3.2

256

8
2560
320



8
学生独立填写之后,交流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填的,根据是什么?
3. 竖式计算:


0.654÷0.06= 9÷3.6= 0.0456÷0.15=
(单纯移动小数点) (被除数末尾添0) (商个位是0,添0继续除)
(1)独立计算,个别板演
(2)指名讲计算过程,根据实题巩固计算法则。
(二)探究应用
1. 探究规律:(自主练习8)
出示题目:计算下面各题。(可用计算器计算)
56.8÷8 4.4÷2.2 35.56÷12.7
56.8÷0.8 4.4÷0.22 35.56÷0.127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在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三组题目进行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题目及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观察算式及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互补充。
根据自己的发现,你能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在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出示规律并板书:
在除法中,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大于零,那么
当除数>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1时,商>被除数。
2. 运用规律:(自主练习10)
出示题目:在 里填上“>”、“<”或“=”。
48.5÷16 48.5 32.4÷0.45 32.4
210÷1.4 210 1.8×2.9 1.8
7.26÷1 7.26 0.25×3.6 3.6
学生根据自主练习8所掌握的规律,判断并填空。
集体交流时,学生说出自己所填答案,并说明判断理由。
师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规律对计算结果进估测和检验。
(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自主练习7
蜜蜂 20千米/时 蝴蝶 7.5千米/时 仙鹤 72.6千米/时
(1) 仙鹤飞行的速度是蜜蜂的多少倍?
(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对小组合作完成情况进行比赛,第一个完成的上来交流。(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自主练习11
出示题目:散海栈多味鱼的购物小票 单价 46.00元/kg 总售价 27.60元
同学们,看老师的购物小票被弄脏了,你能帮助我算出多味鱼的净含量吗?
学生思考,交流想法。
什么是“净含量”呢?(就是所购物品的数量)那怎样求数量?(数量 =总价÷单价)算是可以列成?
(27.6÷46)
你能自己完成计算吗?交流结果。
师小结:谢谢大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本领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
3. 自主练习12
出示题目: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情况统计如下。
地形名称
面积
(万平方千米)
(1)我国的山地面积约是丘陵面积的多少倍?(可用计算器计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问题(1)中的“约是”是估算吗?对,不是。所以结果仍然要求准确值。
独立解决问题, 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进行集体交流。(或是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
交流订正)
4. 自主练习13
出示题目:不会飞的鸟
鸵鸟
身高:2.5米
体重:150千克
速度:70千米/时
蛋重:1.4千克
鸸鹋
身高:1.6米
体重:50千克
速度:60千米/时
蛋重:0.7千克
几维鸟
身高:0.3米
体重:2千克
速度:16千米/时
蛋重:0.42千克
山地
316.8
高原
249.6
平原
115.2
盆地
182.4
丘陵
96
(1)鸵鸟的身高是鸸鹋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题、审题。
从此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课上进行问题交流,解题留作家庭作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板书设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计算方法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 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除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观察,收集信
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引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
的学习 潜能。在计算方法的探索上,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把没学过的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
既降低 了难度,又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9—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
上 进行学习的。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大坝的场景,并以统计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部分大坝的高度情况。
通过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除法问题,引入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创设 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能通过笔
算发现循环小数的 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2、使学生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通过选择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
高学生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创设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要求用“四 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能通过笔算发
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 概念。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很多信息,解决了许 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除了三
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情境图 )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
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课后再解决。
2.解决问题
(1)谈 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你能列
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185÷33
谈话: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2)将你的结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
(1)由于学生计算器不同,显示的小数部分位数可能不同,也有的计算器上显示字母E。
谈话:怎么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不同呢?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明确因为除不尽,小数部分有无数位,而计算器只显示小数部分的前几位。
(2)小数部分数字总是“60、60”重复出现。
谈话:你们很善于观察,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4.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 br>谈话:遇到商除不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什么是“四舍
五 入法”呢?
(可以请知道的同学讲一讲,有学生知道四舍五入法,要给予肯定。)
谈话:用 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保留整数,结果各应是多少?自己写一写,
再和同位交流一 下你是怎么想的。
5.尝试笔算
接下来我们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 倍?”这个问题,你能笔算出结果吗?
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6.汇报交流
谈话: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
(1) 除不尽,商从百分位开始后面都是6;
(老师给予肯定,可追问,为什么你确定后面的数位都商6呢?)
(2) 继续除下去,余数都是“5”,商也都是“6”
(给予表扬,不仅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正是因为发 现了余数重复出现数字“5”,我们才确定后面
的数位上都商“6”。)
7.练习求近似值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保留整数呢?
8.计算8.05÷3.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集体订正。
9.概括循环小数概念。
谈话:5.606060……,2.4666……,2.1756756……这3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概括出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的意义。
10.读书P44 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23÷7
46.4÷13
51.5÷29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3
名称
鳁鲸
长须鲸
抹香鲸
旗鱼
箭鱼
速度(千米时)
55
50
22
120
130
名称
飞鱼
鲨鱼
枪乌贼
金乌贼
短蛸
速度(千米时)
65
40
41
26
15
(1) 箭鱼的速度约是鲨鱼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笔算解答,集体订正。
3. 自主练习5
用计算器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4÷6 2.772÷2.1 3.95÷0.27
10÷7 16.65÷3.3 1.792÷0.1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有错误的要说说错误原因。
4. 自主练习7
先用计算器计算,再将得数是有限小数的涂上红色,得数是无限小数的涂上绿色。
10÷3 5÷8 1.1÷7 37.1÷2.9
9.8÷0.6 4÷9 66.1÷0.9 4.16÷1.3
5. 课后作业:自主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8.9÷2.3 24.5÷0.65 7.8÷6.3
43÷13 5.41÷3.7 1.4÷0.45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自主练习2、4、9


课后反思
1.尊重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
较,思 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2.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学会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
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
价值。

















第2课时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 我们提出并解决了有关于我国各水利工程大坝高度的问题。看,问题口
袋里还有好多问题呢!你想知道吗 ?(出示问题口袋里的题目)
(1)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葛洲坝的多少倍?
(2)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老虎哨的多少倍?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用什么方法取得近似值?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自主练习6
根据生活实际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比较合适?
(1)为了绿化校园,学校买来2.2千棵草种,每千克草种9.28元。买草种花了多少钱?
(2)保管员要把2.2千棵草种放进小玻璃瓶中保存,每个小玻璃瓶最多只能盛0.35千克,准备
6个这样的小玻璃瓶够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第(2)小题会出现分歧,引发学生讨论,6个小玻璃瓶到底够不够?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呢?
学生明确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自主练习8
中国银行人民币牌价 20070703
1美元兑换人民币
1港元兑换人民币
7.59元
0.97元


1欧元兑换人民币
1日元兑换人民币
10.34元
0.062元
(1)一个书包标价为25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2)800元人民币大约能换多少日元?(得数保留整数)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说说你对表格里信息的理解。
在学生正确理解兑换问题后,独立尝试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10
2000年中国、俄罗斯、加拿大三国陆地面积和人口情况统计。
人口情况统计图 陆地面积统计图(单位:平方千米)
中国俄罗斯加拿大
中国俄罗斯加拿大

(1)中国人口数约是加拿大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可用计算器计算)
先出示(1)(2)小题,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交流。用什么方法求的近似值?
(3)知道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些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4.自主练习11
邮件种类
信函
20克以上每增加10克或其零数加收
20克和20克以内
印刷品
20克以上每增加10克或其零数加收
100克和100克以内
小包
100克以上每增加100克或其零数加收 4.50
(1) 小力给国外的姑姑寄信花了4.5元钱,他的信可能重多少克?
谈话:谁愿意把你理解的题意和大家说一下?要用到哪些相关信息?
学生尝试解答,集体订正。注意“20克以上每增加10克或其零数加收”的理解。
(2) 小强的礼品(重360克)如果以小包的形式邮寄,需要花多少元?
找到相关信息,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集体交流。
5.自主练习12
(1)让学生先读题,分析题意。
0.40
7.00
0.50
3.00
质量级别
20克和20克以内
普通国际资费(元)
4.00


(2)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集体交流。
6.自主练习13
找规律,填得数。(可用计算器计算)
1÷9=0.1111…… 2÷9=0.2222……
3÷9=0.3333…… 4÷9=0.4444……
5÷9= 6÷9=
7÷9= 8÷9=
可以根据规律填数,再用计算器检验。
谈话:发现有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板书设计】

根据生活实际取近似值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注意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
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 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观察,收
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引发思考,充分发挥
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计算方法的探索上, 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把没学过的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
知识,既降低了难度,又使学生掌握了一种 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
















信息窗四:带[ ]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5—47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这之前学生已有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对
小数也有了的初步知识,会进行小数的加、减、乘法的计算,本单元又学习了小数除法,因此这部分既是新知也是小数运算知识的结束。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水库淹没范围的示意图,通过数据介绍移
民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
能正确地进行 运算。
2.、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发
展数学思维。
3.、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培养严谨、认真的
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 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
确地进行运算。
【教具使用】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 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从三峡工程几个重要的水库的建设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其实水库
的建设还有赖于对 三峡区域内移民的搬迁工作的合理规划,那我们国家又是如何规划的呢,我们一起
去看看好吗?(出示情 境图)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第一、二期移民共有多人万人?
第三、四期还剩多少万人?
2.解决问题
(1)谈话:从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二期 安置的移民人数接近,那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有多少
万人呢?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给学生思索的时间。
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交流汇报。(通过学生对题目的分析,阐述算式的含义)
①分步计算先求前两期有多少
②综合计算从总数中连续减去
(板书这两种算法,其余只要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3.对比异同
(1)对比这两种思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对比算式又有什么不同点?
(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题目的分析与对比)
4、列综合算式
学生思考,尝试列式,学生可能出现:
算式1:113-(34.15+38.25)÷2
算式2:(113-34.15+38.25)÷2
5.认识中括号。
(1)分析综合算式的错误原因,明确运算顺序。
谈话:怎样列式才能先算113减(34.15+38.25)呢?

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出很多类似中括号的方法,如
113-(34.15+38.25)÷2等。
(2)介绍中括号的写法读法,明确作用。
谈话:为什么要用[ ] ?


引导学生感受到中括号的使用改变了原来先乘除的运算顺序,符合解题思路。
谈话:中括号与小括号有什么区别?
使学生明确各自的作用
(3)检验运算顺序。
谈话: [113-(34.15+38.25)]÷2应该如何计算?
师板书。
(4)学生计算验证结果。
请学生板演。
6、归纳运算顺序。
谈话:今后的算式中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我们又该如何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2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然后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3
这道题与例 题相似,让学生弄清楚条件之间的关系。列综合算式独立解答。(对个别学生可以先
列出分步算式再综合 )
集体交流,从思路分析上让学生体会中括号的作用。
3.自主练习5
这是一道走进生活的题目。
谈话:这是一张残缺的发票,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让学习读出信息,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的顺序 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课后反思】: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 算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计算准确力,就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
惯、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2课时


一、计算练习,形成技能
1、口算训练基本功
出示自主练习1
计时口算,检验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的掌握情况。
集体订正时重点交流小数计算方法的运用,同 时对个别题目可适当增加简便方法的渗透,如2.8
×0.5可利用2.8÷2来计算,80÷0.5相 当于80×2
2、混合预算中注意简便算
出示自主练习8
谈话:在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有哪些要求?
引导学生归纳完整的运算顺序要求
(1)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应该如何计算
(2) 含有两级的呢?有括号的怎么办?
注意:有简算的要尽量用简便运算。如4.8×12-4.8×2
二、应用练习,训练思维
1.两步应用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解答问题理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利用 综合算式来解决问
题。
出示自主练习4
学生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自主解答。
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有什么不同的解决办法?
教师讲学生列式板书:
(51.5+60.5)×3.5 51.5×3.5+60.5×3.5
对比算式感受解题思路的改变对运算顺序的变化,同时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2.三步应用题
(1)出示自主练习9
用综合算式解答,复习中括号的实际应用。
(2)自主练习7
学生自主审题。
集体汇报解题思路或分析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独立解答。
(3) 对比
谈话:同样是三步应用题,一题有中括号和小括号,一题只有小括号,二者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与运算顺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3、开放题目
自主练习10


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提问。
三、拓展延伸,灵活应用
1.自主练习第6题
理解题意,重点明确0.1mg×100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0.2 mg
学生独立做,然后班内交流不同做法。
2.自主练习11题
此题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题目
(1)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出租车计费情况的认识。
(2)再利用现实数据,分析李老师共付23元包含几部分内容。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有哪些要求




【课后反思】
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的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 过繁,还不够简练精
辟。是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形成,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总之,无论这 节课的
优势,还是不足,他都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数学中最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9—52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整理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包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
除法,商 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的初步认识等。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的口算、笔算小数除法。
2、在探索中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运算技能。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的口算、笔算小数除法。
2.在探索中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运算技能。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首先我们来一
个口算小练习,看谁算 的又快又对。
口算:
1.6×50 0.52+0.15 0.9÷0.15
3.8+4.7 0.6×0.04 8-5.7
7.2+0.6 2.6-0.52 1.4×60
二、自主探索,巩固算理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笔计算这样一道题:21.45÷15
① 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商几余几?
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4 3
个 个
十 百
分 分


之 之
一 一
↑↑
1 . 4 3
15 ) 2 1 . 4 5
1 5
6 4 →64个十分之一
6 0
4 5 →45个百分之一
4 5
0
② 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小组讨论:
A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B 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C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③ 全班交流,逐步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 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
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④练习:
42.84÷7 117÷36=3.25 1.69÷26=0.065
3 . 2 5 0 . 0 6 5
36 )1 1 7 . 0 0 2 6 ) 1 . 6 9
1 0 8 1 5 6
9 0 1 3 0
7 2 1 3 0
1 8 0 0
1 8 0
0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商中间有零是怎样处理的?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回顾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
谈话:请同学们在来试算一下这道题:56.28÷0.67
①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应该怎么办?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有何变化?
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学生讨论尝试后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84
0.67 )56.28
53 6
2 6 8
2 6 8
0
先让学生尝试,再集体分析、订正。
②计算:10.44÷0.725

被除数、除数要同时扩大1000倍,此时,被除数小数点应移到哪里?
③ 练习:20÷4.8
三、解决运算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1、学生独立计算: 58.6÷11
谈话:所得到的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小数。
大家看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 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指着上题的数字2和7)
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并让学 生思考循环小数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
生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点:
⑴重复出现的数字是接连依次不断的;
⑵小数的位数有无限多;
⑶用省略号来表示无限多的小数位数。
2、解决除不开的问题。
在复习时,我们已 经求过积的近似值,大家想一想: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点是,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
的小数 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积以后再取近似值。)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 值,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
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 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
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 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今后做小数除法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 数。商是循环
小数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例如,上题的商,可以保留两位小数,也可以保留三 位小数。
板书:
保留两位小数,商的近似值为5.33


保留三位小数,商的近似值为5.327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 75.6÷13.5-(3.6+1.78)
(2) 2.3+3.91÷(22-19.7)
(3) 18-(1.4+1.25×2.4)
(4) [15.2+(8.4-4.5×0.8)]÷1.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课后反思】
对于小数的运算还需要加强练习,尤其小数的除法计算,对于部分孩子的计算方法应用不
熟练,课下采取 一帮一方法。










第2课时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 们回顾整理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1、口算:
25+5.28 3×1.6 1÷0.01
4.8÷0.8 1.5÷0.5 0.26÷0.2
8-7.96 0.125+0.875 1÷0.25
1-0.4×1.3 3.4×99+34 80÷1.6


0.7×16-16×0.2 4.8×0.2×0.5 0.3÷0.15÷2
2、在( )里填上“〉”“〈”或“=”
4.59÷4 ( )4.59
9.5÷0.92 ( )9.5
0÷18.2 ( )0×18.2
71.4+0.999 ( )71.4+1
1.54÷(1+0.01)( )1.54
(4.05+4.5)÷2( )4.05
5.08×1.01( )5.08
3.9÷0.98( )3.9
二、自主尝试,探索知识
谈话:仔细推敲每一部分中的概念,认真加以辨析。
1、9.749保留一位小数是9.8。 ( )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乘数。( )
3、两个数相除商是7.2,如果把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则商是 ( )。如果被除数、除数
同时扩大5倍,则商是( )。
4、 在除法中,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乘以0.1,则所得的商不变。 ( )
5、0.63÷0.5商的位数是( )。
A.二位 B.三位 C.四位 D.五位
6、妈妈用0.8元买了4千克白菜,每千克白菜( )元。1元能买( )千克白菜。
A.0.2 B.5 C.3.2
7、小毅上周练习了4天 慢跑,他一天中最远跑了3.3千米,最短跑了2.4千米,那么4天中,小毅
一共跑了( )千米。
A.4~8千米 B. 8~13千米 C.于16千米
8、15.78÷3.3的商与( )的商是相等的。
A.157.8÷3.3 B. 1578÷33 C.1.578÷0.33
三、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谈话:想想有关小数计算的法则和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15÷0.06 0.054÷3.6 0.6×[(5 - 0.68)÷1.2 ]
15.4÷[8×(6.34-4.59)] (6.02 + 2.8 )÷0.4 - 2.05
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要仔细读题。
1. 对比练习:
原计划8次运煤9.6吨,实际每次比计划多运0.4吨,照这样计算,几次可以运完?
原计划8次运煤9.6吨,实际要求6次运完,这样实际每次应比计划多运 多少吨?
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指名请两、三个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2、王老师为学校购买一些篮球,第一次买回15个,第二次买回同样的篮球29个,两次付的钱数相
差641.2元,王老师第一次付了多少元?
3、推销员每工作1小时可以挣6.5元,另外 ,每做成一次交易他可以得2.5元的奖金。某个星期他
共收入212.5元,其中做成了7次交易,他 这个星期工作了多少小时?
4、小明带了35元钱到游乐场游玩:
A 海盗船的票价是20元;
B 海盗船的票价比碰碰车票价的4倍多2元;
C 蹦床的票价比海盗船的票价的2倍少10元;
D 海盗船的票价比飞天摩轮票价的2倍少10元;
请同学们帮小明选择,小明可以玩哪几种游戏项目呢?(通过计算说明)
(1)让学生先读题,分析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15.4÷[8×(6.34-4.59)]
=15.4÷【8×1.75]
=15.4÷14
=1.1
【课后反思】

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的题目练得较少,学生的思路还没打开,后
面加强。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自我检测。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学生
对本单元 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1、会综合的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情境图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综合的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情境图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 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吧。
二、基础练习。
(一)说一说,看谁说的准。
①小数的乘除法都是怎样计算的?
②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在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二)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4.8÷0.06 72÷0.8 6.3÷0.09 1.3+2.8
3.2-1.9 0.49÷0.7 0.04×1.2 3.2×0.6
(三)填一填,看谁学的牢。
(1)27×32=864,那么2.7×3.2=□;0.27×3.2=□
(2)0.25÷0.5=□÷5 4÷0.25=□÷□
(3)不计算,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87×0.98○287 2.5×57○5.7×25 0.23×1.01○0.23
98÷25○98 28.6÷0.4○28.6 32.8÷0.2÷5○32.8
(4)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
②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
③除法运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
④2.5÷0.01与2.5×100的结果相等。( )


(四)算一算,看谁算的巧。
(1)竖式计算。(带※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1.3×2.06 ※0.037×11.8
※9.62÷0.158 57.76÷15.2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26+3.14+4.74+4.86 0.9+99×0.9
4÷0.8-0.8÷4 8.59-4.1×0.1-4.59
1.5×[1÷(2.1-2.05)] [16.7-(6.2+9.5)] ×8.3
三、解决问题
谈话:小明要去超市买点食品招待客人,你能帮助一下他吗?
出示课本第53页利民超市部分食品价格表。
食品名称
话梅
花生
怪味豆
巧克力
单位




单价(元)
2.40
1.90
椰汁
4.50
10.50
水果糖
奶糖
千克
千克
17.50
19.80
听 3.20
食品名称
可乐
单位

单价(元)
2.80
(1)有1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听可乐?
(2)用20元钱买5袋话梅,应找回多少元钱?
(3)用0.75千克奶糖和一袋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钱?
(4)有20元钱,买0.6千克水果糖,剩下的钱能买几袋花生?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上述问题中还没有提到怪味豆和椰汁,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这两种食品的问题。多启发学生
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提出问题,比如提出有关于小数乘除法的问题,或者混合运算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
谈话: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学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的零用钱约为2.5元。根据 这条信息,你想进
一步了解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一个人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2.5×365=912.5(元)
②全班同学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2.5×50×365=45625(元)
…… 谈话:看到我们得到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每天节约1.5元,你能算一算我们全校同学


一年能节约多少钱吗?(按1000人计算)
1.5×1000×365
=1500×365
=547500(元)
如果这些钱用来买数学书捐给希望小学,可以买到多少本呢?(学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47500÷5.93≈92327(本)
你有什么感受?
五、收获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学 生对基础部分和解决问题部分掌握较好,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是一些比较大的数据,学生在计
算起来有些困 难,必须借助计算器帮助才行。







第四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有方程 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难点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策略及方法 小组合作










四、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信息窗1: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
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
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 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03年与2010年人工繁育东
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 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
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具使用】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 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
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
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 4
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 - 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
(4)教师板 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
子表 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
知数 。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 “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 研究一下。(出示天
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 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
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
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10+10=20(板书)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
谈话:小正方体 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可以怎样写。
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 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
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50+50=100 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
“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04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x×10=1600
(3)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计到2010年,全国最大的东北 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03年的3倍
还多100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0 3年的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
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 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
列式为: 3X+100=1000 (板书)
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
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03年的只数。)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三、巩固练习 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 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
便。

【板书设计】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课后反思】

结合 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且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
系,感受了方程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第2课时
一、回顾整理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6+x=14 36-7=29 60+23>70 8+x
x+4<14 y÷18=3 3x-12 5x+2x=63
2、写一个方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什么是方程。
二、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4。
(1)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学生读题。
根据图意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再列方程。
学生汇报:跳绳的根数-借出的=还剩的
x - 45 = 10
跳绳的根数- 还剩的=借出的
x - 10 = 45
(2)出示第二、三幅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
2、出示自主练习5,学生读题。
要求: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列方程,然后在小组交流,看谁用的方法多。
3、出示自主练习6。
学生审题后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谈话:通过以上信息,你有什么想说得和同学们交流。
4、出示自主练习8。
(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解决第二问时,学生可能找不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师可提示
学生,从 表格中寻找数量间变化的规律,根据规律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大豆数×3=豆腐数,然
后再列出方 程。
(2)出示补充习题:一种铅笔的单价是0.8元。将表格填完整。
数量枝 1 2 3 4 5 6 ……


总价元 0.8 1.6 3.2 ……
X枝铅笔用去7.2元,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等量关系式。
5、出示自主练习7和9。
先让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
6、运用 学过的知识,自己编一道含有未知数的题目,说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比如:小明今年x
岁,老师今年 33岁,是小明年龄的3倍。
要求:先各自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全班反馈。
三、交流质疑
提问:在这节课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 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我们在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时,要先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
后才能列方程。
【板书设计】

写出数量关系式 然后列方程。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方程的意义的巩固练习课,大多数 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但也出现了个别学
生列出的方程将未知数单独放在等号的一边,像这样的情况教 师要引导学生列出合理正确的
方程。














信息窗2:等式的性质(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65页。
【教材分析】 < br>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教具,
让 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两边都加
上(或 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等式性质,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通过教学,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形如x±a=b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 “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在观察、操作、讨 论的过程中,掌握等式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的方
程。
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数学兴趣;在利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程的
对称美和数学的严密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与检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在观察、操作、讨 论的过程中,掌握等式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的方

【教具使用】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 谈话:同学们,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同纬度保 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10-14亿年前


的古老地层,繁衍着2600多种生物,其中不 乏7000万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
类,成为人类难得的生态王国。这里生活着 一种被称为“世界独生子”的动物,人们都称它们“仰鼻
猴”、“牛尾猴”或“灰金丝猴”,因其数量最 少,栖息地环境最窄,生态学资料最缺,被国际贸易公
约列为濒危度最高的“E”级保护动物,这就是“ 黔金丝猴”。
出示:据央视国际频道2004年6月1日报道,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黔金丝 猴数量已从
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2)1993年比2004年大约少多少只黔金丝猴?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出示问题“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2、算一算,交流结果。
860-600=260(只)
3、谈话并提问。
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研究。
(1)1993年大约有多少只黔金丝猴?---- 600只
(2)增加了一部分黔金丝猴 ---- x只
(3)2004年大约有多少只黔金丝猴?---- 860只
(4)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说明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
(5)你能用方程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吗?
出示:600+x=860
(6)怎样求未知数x呢?
请大家一起借助教具天平来研究一下。
二、实验探究 体会领悟
1、实验一:
天平的一边放上2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另一边放上1瓶啤酒,使天平平衡。
提问:(1)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了什么?
2听啤酒等于1瓶啤酒。
(2)如果在天平两边再各放1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天平会有变化吗?
左右两边仍然一样重,还是平衡。
(3)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小结:天平在平衡的情况下,两边再放上同样重的物体,天平还是平衡的。
2、实验二:
将天平的右边放上20克的砝码,左边放上等重的物体。
提问:(1)左边不知道有多重,用x来表示,右边重20克,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了什么?
左边的物体重20克,所以天平才会平衡。
板书:x=20
(2)如果天平两边再同时放上10克的砝码,会发生什么变化?
天平还是平衡,没有变化。
(3)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吗?
板书:x+10=20+10
(4)通过这样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实验三:
出示:62页对话框下面第一幅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你有哪些发现?
天平左边有1袋盐和50克的味精,天平的右边有3袋50克的味精,天平平衡;现在将天平的
两边同时 去掉1袋50克的味精,天平仍然平衡,并且可以知道1袋盐的重量与2袋味精的重量一样
重,是100 克。
4、实验四:
(1)出示:62页对话框下面第二幅图的第一部分。
提问:你能根据图示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吗?
板书:x+10=10+10
(2)出示:62页对话框下面第二幅图的第二部分。
提问:观察第二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了10,等式仍然成立。
板书:x=10
5、根据以上的实验,同学们对等式有没有新的认识?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新知应用 巩固深化
(一)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计算:600+x=860


600+x=860 是一个方程也是一个等式,你能计算出x的值是多少吗?
2、提问:为什么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600?
等式的两边,也就是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 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样等式的左边就只剩下未知数
x,也就可以知道x的值是多少了。
教师提示:这个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又叫方程的解。
3、指导书写格式与验算。
教学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书写格式。
(1)先写“解:设大约增加了X只黔金丝猴?”
(2)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像这样求方程解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
(4) 最后 要检验并写答。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看看等式的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它就是方程的
解。我们也可以 口算检验是否正确。
(二)尝试练习,知识巩固。
1、出示: 信息窗1的第一题:2004年白鳍豚大约有多少只?
x+300=400


要求列方程解决问题并检验。
集体订正。
2、出示:练习,解方程并口头检验 。
x+8=13 2.5x =5.3
教师指导学生解方程的格式要求。
3、出示:64页第二题的第一小题。
四、评价鼓励 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利用天平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总结一下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2、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方程进行解答。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请学生说一
说,教师适时补充。
3、用方程解决问题是简洁的,方程的两端是对称并相等的,你还想知道方程的哪些知识?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理解的欠缺,虽然在理解等式的性质时借助了天平,由于以 前的基础
知识掌握的不好,导致解方程时存在困难,特别是检验的步骤,学生掌握不下来。因此要求学生 课下
把基本思路熟记一下。




第2课时
一、复习导课
x+5.3=10 15+x=4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 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
2、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
二、尝试解答
1、 解方程:x-9=15
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
④ 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也就是方程 x-9=15的两边同时加上9,抵消掉等式
左边的9,这样等式的左边只剩下x。
⑤ 你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
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方程的左边等于右边,表示等式成立。
3、 出示:64页第二题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提问: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1) 标准体重+超出标准的重量=胖胖的体重
(2) 标准体重-低于标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
标准体重-小明的体重= 低于标准的重量
提问:他们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
1、65页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选出各方程的解的?
(1) 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右是否相等。


(2)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2、65页第5题
(1)提示学生认真读题,注意选择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是否有用。
(2)集体订正。
3、65页第6、7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x-9=15
解 x-9+9=15+9
X=24
检验:把 X=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4-9-15
=右边
X=24是方程的解


【课后反思】

合理使用教材,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 相结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
题,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重 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信息窗3:等式的性质(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6页~70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 去同一个数,所
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合 作探索”中的
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等式的性质及用等式的解形式如ax=b的方程。绿点部分是对这部 分内容进行
巩固。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解形式如ax±b=c的方程,第二个红点 的教学重点
是把ax±b=c转化为ax=b这种形式的方程。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有 利于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 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和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
情境中的等量 关系。
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和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
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回顾旧知 做好铺垫
1、回顾概念
(1)方程的意义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以及会解简单的方程,请举例说明方程的含义。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复习训练
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x+24=73 ②4x<36+17 ③234÷a>12
④x-16= 72 ⑤x+85 ⑥5+y=10.6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情境迁移 提出问题
上节课 ,我们一起了解珍稀动物黔金丝猴的有关信息,这节课老师还想给你们介绍一种美丽的世
界濒危动物—— 黑鹳。
(1)出示:教材黑鹳的情境图。
黑鹳是世界濒危动物。目前,国外仅存1500只左右,约是我国现存黑鹳只数的3倍。
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问题: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
提问:你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列方程。
(我国现存黑鹳的只数×3=1500)
解:设我国现存X只黑鹳。
3X=1500
2、独立思考 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提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2)学生汇报解方程的过程并说明想法。
3、师生交流 验证方法
刚才同学用到的方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验证: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 动态演示 初步感知
①课件演示:借助天平来研究(课件演示动态效果: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



X 20
X
X
X
X
20
20
20
20

X=20 x×4=20×4


提问: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右边托盘应该有什么变化?
能用方程来表示等量关系吗?
②再次课件演示:
x

x x 10 10


10
x 10
3x=30 3x÷3=30÷3
要求:观察天平的变化,看图列出方程.
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揭示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结合实例 巩固认识
3×4=12 (3×4)×2=12×( )
3×4=12 (3×4)÷2=12÷( )
4、 回归例题 总结方法
(1)现在你能用等式的性质来解3X=1500
学生板演,规范格式。
(2)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
(3)检验。
5、应用方法 解决问题
这个方程吗?
(1)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吗?
呈现:情境信息图 我国人工养殖大熊猫有多少只?
先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
(5)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选择方程的解。
x÷5=20 (x=100 x=4) 1.5x=6(x=9 x=4)
7x=0.84 (x=1.2 x=0.12) x÷6=0.3 (x=20 x=1.8)
2.火眼金睛辨对错。
2x=10 x÷5=40


解:2x×2=10×2 解: x÷5×5=40×5
x=20 x=200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课本68页自主练习 3、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等量关系。
集体订正,检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及方程的解。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先找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再通过天平平衡的原 理探
索等式的另一性质:等式的两边同乘一个数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数,等式仍然成立。并利用
这一性质解形如ax=b这类方程。



















第2课时
一、复习铺垫 温故引新
1、复习等式的性质
课件出示:看图完成填空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观察信息,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并解答。
3、解方程
12x=96 x÷40=14
指名板演,说明解方程的依据。
二、情境引入 探究新知
1、回顾信息 解决问题
(1)出示:介绍东北虎有关信息
预计到2010 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03年的3倍
还多100只。
(2)提出问题
2003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
解:设2003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
3x+100=1000
2、思考交流 探究方法
(1)初探:方程形式类比,引导知识迁移
提问: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
(2)研究:运用转化思想,尝试解决新知
提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
根据学习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这个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方程。
交流算法 :可以把3x看作一个数,运用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x+100= 1000 3x +100-100=1000-100即把方程转化成3x=900这类形式的方 程,在运用另一个
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求出方程的解。( 渗透转化思想
方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
(板书解方程书写格式)
(3)再探:检验方程结果,明确方程解法
X=300是方程的解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方程。
把x=300代入原方程
板书检验格式
小结: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
出 得多少。
3、补充练习 应用算法
根据刚才学过的方法,求出下面方程的解。
1.2x-1.4=8.2
指名板演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 的回答,总结ax±b=c这类形式方程的解法,要先把ax看作一个数,适时运用等式的性
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 ,再求


质,求出方程的解并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实践应用
1、填一填
2x+5=21 5x-8=3.2
解 2x+5 =21 解: 5x-8 =3.2
2x= 5x=
2x÷ = 5x =
X= x=
让学生说说填写的依据。
2、解方程
2+4x=3.6 8x+2=4.4 3x+1.5=6 2.5+10x=12.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找出典型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方程?(2+4x=3.6)
提示学生注意检验
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课本69页自主练习第8题
先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出示课本70页第11题
滇金丝猴体长约为80厘米,它的体长比间蜂猴的3倍多5厘米,间蜂猴的体 长大约是多少厘
米?
列方程解决问题。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列方程的专项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把表示一份的数设为X,
这样便于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出一个未知数时,不要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但是有的学
生就 偏偏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而且还把答语中的两个未知数答成一个结果。


第3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复习等式的性质


提问: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你能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头猪=( )只羊 1把蕉=( )个苹果

(1)如果5+3=8,那么5+3-3=8( )
(2)如果50-13=37,那么50-13+13=50( )
(3)如果a - 7=8,那么a - 7 + 7=8( )
(4)如果x+9=45,那么x+ 9-9=45( )
你是根据什么完成填空的?(等式的性质。)
等式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齐来说一遍。
2、找出图中等量关系


认真观察以上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二、技能训练
1、解方程
X+28=36 x÷10=12.5 3x-2.4=3.6
2x+9=33 2x=4.6 5x-4=11
说一说,在解方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
(4) 解方程要注意格式,规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强调等式变换时,各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5) 要想好根据什么关系来求方程的解,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


(6) 解答形如ax±b=c的方程,应把a x看作一个数,运用等式的性质转化为a x=b型的方程再求解,
想想怎样化难为易。
(7) 检验方程,把方程的解代人原方程,我们要根据“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进行检验;养成良好的
检验习惯。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题:课本69页第7题
你能用方程解决问题吗?找出等量关系说一说怎样列方程?
学生思考,独立解答。
交流汇报,订正答案。
(2)出示练习题:课本69页第9题
蜘蛛每分钟爬行27米 蜘蛛的爬行速度是蜗牛的30倍
蜘蛛的牌行速度比乌龟的4倍还多4米
问题:蜗牛、乌龟的爬行速度分别是多少?
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说明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①蜗牛的爬行速度×30=27 ②乌龟的爬行速度×4+3=27)
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书写要求,规范格式。)
(3)对比方程形式,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对比一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不同点:方程②连续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把较为复杂的方程形式转化成与方程①相同的形式,再来求解。
三、拓展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决,学会解方程,丰富你们 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运用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课件演示课本70页13题
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
(2)课件演示课本70页12题
生活中有两种表示温度的方法,了解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换算的知识。
先自己读题,了解有关信息。


师: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怎样换算?
让学生弄清楚F=1.8C+32所表示的含义。
独立解决问题(1)一个人的体温是36.5℃,相当于华氏多少度?
(2)华氏94.1度,摄氏温度是多少?
汇报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解决第一个 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用方程解决?(让学生体会这个问题直接套用公式顺向思维,用算
术法比较方便。 )
解决第二个问题,用方程来解决。
为什么选择用方程解决问题?
适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哪种简便?为什么?
通过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时,你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想法要与同学交流?
小结:我们学习了解 方程,又掌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
运用,选择合适方法来解 决问题。
趣味探索





【课后 反思】
本节课是列方程的巩固训练课,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把表示一份的数设为
X,这样 便于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出一个未知数时,不要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答语要和
方程的解对应起来。


信息窗4:解形如ax±bx=c的方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1-74页。
【教材分析】 < br>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以及会用方程的意义求方程的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 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借助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学会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会选择合适的未知数量
设为x ,掌握解形式为ax±bx=c一类方程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解形如ax±bx=c的方程并掌握其方法。
2、学会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会解形如ax±bx=c的方程并掌握其方法。
2、学会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5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教室的面积是56平方米。长为8米,宽是多少?(方程解)
设:宽为x米 8x=56
x=7
说说求解的依据。
6 比较分析 学习新课
1、给出情境图:上海野生动物园是中国首家野生动物园。截
止到2004年,一共有成年东北虎和白虎16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
2、根据情境图,你都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大家根据情境图提出了不少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那么我们选取集中提出的问题:东北虎和
白虎各有多少只?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一下。
3、 对比研究: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老师把刚才开课初我们一起解决的那个问题拿出来,大家
先把这两道题 目做个对比。
(1) 教室的面积是56平方米。长为8米,宽是多少?(方程解)
(2) 上海野生动物园是中国首家野生动物园。截止到2004年,一共有成年东北虎和白虎16只,
东北虎的 只数是白虎的7倍。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
4、仔细对比,找出不同。(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同位互相交换意见)
5、学生汇报。
小结:刚才,同学们一共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那大家意见较为集中的是什么呢?(第1题只有
一问,而 第2题却有两问)如果这道题要用方程来解,先从哪里入手研究呢?


6、请大家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7、小组汇报。
小结:刚才各个小组 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少同学谈到要先解决白虎的只数,能说说理由吗?
(因为题目中提到东北虎的只 数是白虎的7倍,求出了白虎就知道了东北虎)大家的意思是先求
出1份是多少,那7份是多少自然就求 出了。
7 两“图”结合 感受方法
1、引导学生画图
刚才大家都谈到了要先 求出白虎的只数比较简单,下面我们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来绘制线段
图,也许这对于大家解题会有所 帮助。
如果我们设白虎有X只,用这样的一条线段表示:
白虎只数: x
那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东北虎的只数吗?
2、组内交流。
请画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一下应注意什么。
3、师生总结。
(1) 每份画的都应与白虎的只数一样,这样才能成倍数关系。
(2) 要画这样的7份,正好是东北虎的只数。
白虎只数: x
x x x x x x x
东北虎只数:
4、根据图意,列出方程。
如果设白虎为x只,怎样列出方程?
设:白虎有x只,那么东北虎就有 7x只
x+7x=16
5、说明想法。
四、尝试解法 解决问题
1、根据列出的方程:x+7x=16 学生尝试独立解方程。
2、组内交流解法。
3、小组汇报:
x+7x=16 东北虎只数: 7×2=14(只)
8x=16


x=2
答:白虎有2只,东北虎14只。
4、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8 自主练习,巩固加深
1、解方程:
7x+5x=120 16x-7x=27 4x-1.2=74
3.8x-x=0.56 x-0.85x=3 7x+3x+26=74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3、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和松数一共有750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信达公司投资36000元钱为西藏自治区某小学每个教 室配备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实物展示台。
电视机每台1200元,展示台每个2800元,请问这个学校 有多少间教室?
(3)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列方程的巩固训练课, 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把表示一份的数设为X,
x x 93
40
x
3x
x
这样便于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出一个未知数时,不要忘记求另一个未知 数,答语要和方
程的解对应起来。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时安排的,意在对本单元的内容做一个整体全面的复习。
使学生 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熟练掌握列方
程解答简单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审题的解题习
惯。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关方程的意义及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通过解简单应用题学会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审题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有关方程的意义及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出示《今天我当家》录像①。(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用零花钱中的20元买一份礼物送 给妈
妈,剩下60元捐给希望工程。)
2.指名说出储蓄罐里已经积了多少元钱。
3.让学生说出解法。(算术解、方程解)
二、提出问题 尝试解决
1.出示录像②。
(今天正好又是星期天,爸爸说,该由我当家,让妈妈好好休息。早上,我 煮好牛奶,拿着爸爸给我当
家的钱就上街买了三个特香包,每个4元,还剩下98元。你猜猜,我爸爸到 底给我多少钱当家呢?)
2.学生列方程解答。
3.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原有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解:设给我x元钱当家。
x -4×3=98
x -12=98
x =110
答:给我110元钱当家。
4.检验。
把x=110代入原方程,左边=11O-4×3×4=110-12=98,右边=98,左边=右边,所以x =110是原方程的
解。
5.出示录像
(吃了早餐,我拎着菜篮子,哼着歌 儿来到市场,心想,妈妈平常最喜欢喝葡萄酒,对,就买两瓶吧。回


家路上,我碰见也去 市场买菜的郭老师,郭老师问我这葡萄酒1瓶多少钱今我愣住了,买酒时,只是付出
30元,找回3元。 忘了问每瓶葡萄酒多少元啦。)
6.让不同列法的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7.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三、巩固练习
1.张艳从食品橱里取出3袋面粉包饺子,用去1.2千克,还剩0.3元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2.张艳把8朵鲜花插到花瓶中,这时爸爸捧回2束同样朵数的笔鲜花,现在一共有20朵,爸爸问:
我 捧回的鲜花每束有多少朵?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后列出方程。
四、开放性练习
1、出示录像④。
(忙了一整天,一顿丰盛的晚餐总算准备好了。我数了数钱,还剩下才46元, 于是来到水果摊前,看到
苹果j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4元、草莓每1千克8元、桔子每千克3元。可我 犯难了,除了买水果
外,还得留下18j元买生日蛋糕。)小组讨论,汇报可以怎么买。
2、拓展延伸:
同学们,08年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作为本次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的 小公民,你们都做好
准备了吗?为了更好的办好本次奥运会,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历年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做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 名
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
(1)
(2)
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
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 了以下几点:1.复习题的设计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相结合。整理复习课不只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更是对学生已学内容的一种更高层次的
再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本节复习课的设计,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和发展练习,使每个学 生都得到发
展。2.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中国正规军-中国领导人物


张学良故居-2019高考成绩查询


元宵节烟花-冬至日期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校区-初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


桂林人事-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昆明一中-保险公司实习报告


新西兰奥克兰时间-教师年度考核总结


除夕为什么不放假-北京市财政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