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中学生法制教育-家庭困难补助申请书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
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情境引入。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 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 0℃
师: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三亚 20℃
师: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哈尔滨 零下
20℃
师: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
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20℃和零下 20℃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零上 20℃可以记作“+20℃”;零下 20℃可以记作“-20℃”。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
+”(正号),“+20”
也可以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 20。(教师板书)
师:现在,你知道“+20℃”和“-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
4.尝试练习
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出示教科书上的例2情景图。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 3260 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 422
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20,-20,+8848,-155,+3260,-422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
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 ℃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
℃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
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那你现在知道0是什么数吗?
小结: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巩固练习:
1.先读一读,再把下面各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5,+26,8,-40,-120,+103,0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 5 个正数和 5 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练习一第4题。
学生审题,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小结: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
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
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
量,
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
流。
第二课时:认识负数(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
情境中应用负数,
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 <
br>指名回答:学生可以说说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也可以说说哪个月盈利得
多?哪个月亏损
得多?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 1200 元; 八月份:亏损 650 元;
九月份:盈利 2500
元; 十月份:盈利 4300 元;
十一月份:盈利 3700 元;十二月份:亏损 250
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亏(元)
填写表后让学生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2千米到达邮局。
小林从学校出发,向西走2千米到达公园。
在这里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初步认识数轴。
师:现在我们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出示数轴)
观察这幅
图,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小结:(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练一练: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先指名学生回答,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 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练习一 第 6 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审题。(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3.练习一
第 7 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讨论:-2和-4哪个数更接近0?现在你能判断出-2和-4哪个数大吗?
4.练习一 第 8 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审题。(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1)说说中途各站上、下车的人数。
(2)中途5个站,哪个站没有人上车?哪个站没有人下车?
(3)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可以说说每站出发时车上的人数)
五、全课总结
你现在对于正数和负数有哪些认识?
第三课时 认识负数(练习课)
练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熟练的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
海拔
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
情境
中熟练应用正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3.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
趣。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7-8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 <
br>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
道转化的思考方
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1)出示例 1 中的第 1
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
的面积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预设:学生大多会用数方格方法进行比较,对于出现“转化”教师应当鼓励,并加
以引导。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你还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
转化的方法,同
时让学生思考第1组图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吗?)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 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③平移至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
剪为两个梯形。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
平移。③倒过来斜边重合。
(4)小组讨论:比较两种转化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教学例 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呢?
请大家从教科书第 115
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课前准
备),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m) 底(cm)
高(cm) 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 方 形 的 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S = a × h
三、巩固练习: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
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 1 - 5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形木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何求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如何将一个长方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二、练习指导。
1.练习二第 1 题。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如何画出与其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使学生明白
要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即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
15。
所以要画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 5 和 3、3 和 5 或 15 和 1。)
2.练习二第 2 题。
学生独立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 3 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提问:先求什么?再如何列式?
4.练习二第 4 题。
学生独立审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5.练习二第5题。
取出长方形木框,指名两名学生按课本上要求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多找几
组学生进
行操作,注意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和思考:
长方形被拉变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然后汇报交流,注意让学生明确: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3.这和我们上节课的“转化”有什么不一样?
三、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获得了哪些解题的经验?
四、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第三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
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
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师:仔细观察这 3
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
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
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
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
运用“转
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
5:
(1)出示例 5:
师:用例 5
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课前进行准备)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
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
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
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
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每个
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板书如下: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第 7-9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0 - 17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600=
300÷50= 2×25=
400×5= 240÷60=
68÷4=
2.笔算:
25×12÷2= 25×(12÷2)=
122×÷2= 122×(8÷2)=
二、练习指导。
1.练习二第11题。
(1)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积与什么相等?它的面积如何计算?
(2)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它的底和高的积应该是多少?
(3)学生操作,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练习二第12题。
(1)三角形面积如何计算?
(2)学生测量并计算,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13题。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
(2)先求什么?再如何计算?怎样列式?
4.练习二第14题。
(1)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
(2)说说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注意:底和高的对应)
(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练习二第15题。
(1)让学生取出红领巾,提
问:要想求出这个红领巾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大小只与底和高有关
)
(2)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3)学生操作,同桌交流,指名1-2人回答。
6.练习二第16题。
要使学生
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
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一半。
三、思考题
提示:2个大三角形合起来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 16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 4 平方厘米;平
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获得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五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例 6、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
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
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平等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6:
(1)学生审题后,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汇报小结。(教师课件演示)
把它分成1个长方形和2个三角形。
把它分成1个平行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
补一个完全一样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2.教学例7。
(1)出示例7
师:用117页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课前准备)
(2)小组交流: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梯
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
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
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
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 下底,高等
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 ÷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3.作业:“动手做”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六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18
页练习三1-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熟练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一下梯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怎样求梯形面积?
二、练习指导。
1.练习三第 1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 4
个梯形的高相等,只
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 3
个梯形之外,其余
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2.练习三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 3 题
(1)学生独立审题,师说明什么是横截面。
(2)如何求这个零件的横截面的面积?
(3)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 5 题
学生操作时注意提醒学生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它的高在哪儿。
5.练习三第 6 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何列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6.练习三第7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
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
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7.练习三第8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你打算如何计算?有不同的解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作业。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练习三第4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
第七课时 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8。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
大小,知道1公顷=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
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
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8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土
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
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到操场)28个学生
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
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
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现在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的面积是比1公顷大呢?还是小呢?
4.单位换算
出示练
一练: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再要
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
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
数除
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0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练习三”第11 题。
学生独立审题,指名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让学生说一说如何
进行单位换算的。
3. “练习三”第13 题。
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如何求它
的底?你打算如何解
答这道题,先要做什么?
四、作业:练习三第9、12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八课时 认识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教材19页 例9。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
米、平方米和公顷
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
积单位。通过上节课
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9图
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九寨沟,三峡水库、青藏高原
和鄱阳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
积单位啊?(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认识平方千米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九寨沟,三峡水库、青藏高原和鄱阳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
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
公顷。
5.练一练。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说是如何进行换算的。
(2)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提问: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
别是多少?单
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6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
顷。
2.练习三第14题
学生先和同桌进行交流,然后汇报交流。
3.练习三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三第17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第九课时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0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情景引入,揭示组合图形的含义。
(1)课件展示:动物园平面图。
这些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揭示组合图形的含义并板书课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探究多种解题方法。
(1)课件出示:校园草坪平面图。
请你算一算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它的面积?请把你自己所有的想法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
来。
(3)请选择自己的一种想法进行计算。
2.小组合作,交流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1)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在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汇报:展示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
哪个组能给大家介绍你们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3.比较归纳,揭示优化解题方法。
(1)揭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最常见的“分割法”、“添补法”。
(2)揭示最优的解题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解题方法?为什么?
小结:分成的图形
越少,计算面积时就越简单,所以我们以后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
积时要学会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回顾反思,总结计算方法。
你能说说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吗?
一分图形;二找条件; 三算面积。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学以致用
(1)21页练一练(先分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进行计算。)
(2)出示练习四“第2题”。
2.一展身手:练习四第1题、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挑战本领:练习四第5题、6题。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22页例1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2.让学生经历发现、观察、分析、动
手操作等过程,使学生体会用平移的方法转
化成规则图形计算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规则物体表面
的面积。
3.对周围环境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怀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各
种
学习活动;能乐于帮助同伴,愿意与同伴讨论与交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平移的方法转化成规则图形计算面积。
教学难点:用数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教学用具:图形、树叶、七巧版、剪刀、颜色笔、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习四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说你的想法。
2.练习四第8题。
(1)出示中队旗,提问:如何计算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呢?你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2)同桌交流,在课本上用虚线画一画,选择最佳方法。
(3)指名回答,教师课件演示数据,学生独立完成。
同学们已经能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那么对于下面这样的图形你能计算出它的面
积吗?(课件出示例11情景图)
二、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物体表面的面积。
1.先让学生观察平面图,说一说方便计算吗?要想知道这个湖泊的面积可以怎么
办?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估计出湖泊的面积。(注意让学生感知到有满格和不满格。)
3.指名回答,交流方法。
(1)学生汇报湖泊的面积,并说一说想法。
(2)根
据学生回答可以确定湖泊的面积不少于55公顷,不大于91公顷,所在面
积大约在55-91公顷之间
。
(3)优化方法:比较不同算法后总结出可以将所有不满格当作半格来看,这样的
结果比较
接近真实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2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注意:学生估计的数值可以存在合理的
误差。)
2.完成22面练一练第2题。(利用附页方格纸估计,同桌交流。)
3.动手操作。
取出课前准备的树叶,在方格纸上描出轮廓,再估计它的面积。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十一课时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25页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
复习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出示复习提示:
(1)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面积公式?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它们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学生小组活动。
(1)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整理出来。
(2)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交流指正。
二、练习与应用:
1.第1 题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
边形。随后通
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2.第 2题。
练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再说一说有关的攻势
已达到巩固的目的。
3.第3 题。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
积应是
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 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
生自由选择。
4.第4、5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作业。
补充习题(略)。
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完成第 26-
27页“练习与应用”的 6 - 13 题。
教学目标: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
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
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出示复习提示:
(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哪些单位?它们与平方米有什么关系?
(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学生小组活动。
(1)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整理出来。
(2)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交流指正。
二、练习与应用。
1.第6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第7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再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3.第8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9题。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1)整体面积
- 石子路的面积;
(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
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
出面积。
5.第10 题
让学生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都是8分米。
三、探索与实践。
第12题: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
识帮助
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四、自我评价。
学生完成评价与反思。
第十三课时 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内容:第28 - 29页 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2
.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吗?人均绿地面积又是多少呢?
如何才能知道呢?想不想自己来测量下?
二、实地测量。
1.分组准备。
(1)准备好测量工具和记录表。
(2)说说测量方法。(每所学校的绿地图形不一样,请大家自己安排)
2.实地测量并记录。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总分析。
汇总各小组数据,完成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四、回顾反思。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内容: P30-32
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 1-5 题。
教学目标:
1、知
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
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
互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 分米=( )米 1厘米=(
)米 1毫米=( )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 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2、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和意义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1 读作: 零点零一 0.12 读作:零点一二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 0 的小数的方法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进一步体会三位小数的读法和意义:
0.001 读作:零点零零一
0.040 读作:零点零四零
0.105 读作:零点一零五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
br>4、小结: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
表示千分之几。
那么同学们知道四位小数表示什么吗?(学生回答)
5、试一试: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先独立填写,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
2、练习五的 1-5
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
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
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第二课时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内容: P32 页例 2、例 3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 6-11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
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计数单位和相邻两
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的理解
学具:卡片 0、0、1、2 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十分之三写成小数是?百分之五写成小数是?千分之十二写成小数
是?
0.6 表示什么意义?0.23 表示什么意义?0.125 表示什么意义?
二、出示例2
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3 上面的小数,再填空。 1、引导学生把 1 和
0.1 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追问:1 里面有 ()个 0.1。1 里面有 ()个
0.01。
2、 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 0.1 和 0.01 有什么关系?0.01 和
0.001 呢? 学生思
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
是 10。整数部分的 1 和小数 部分的 0.1
之间的进率也是 10。
三、学习例3
你能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吗?344.725
提问: 这个数的整数部分是多少?“7”在
哪一位上,表示多少?“2”和“5”
呢?小结: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一
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 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四、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
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
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
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1、提问:(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2)小数部分
有 4
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 表示什么?(2)0.26
表示什么?(3)0.008 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
几表示几
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
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
的计数单位是百
分之一(0.01)
2、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 个千是几个百?10 个
10 是几个百?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5)0.1
是几个 0.01?10 个 0.001 是几个 0.01?
(6)1 里面有几个
0.1,10 个 0.1 是多少?类似的问题多提问,
加强学生对整
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计数单位之间关 系的理解。
五、试一试和练一练。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知
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
手让学生独立 完成后进行交流。
六、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练习五第 7 题。 独立完成,教师关注两位小数的位置。
3、练习五第 10
题。 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4、练习五第 11 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后
读一读。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课堂作业: 1、 练习五第 8、9 题。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P37-38
页例4 和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 1---5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
(1)1 元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小数。
3 角=( )元
30 分=( )个 0.1元 100 毫米=( )米
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课件出示例 4: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①0.3 元和 0.30 元都是3 角,所以 0.3 元 =
0.30 元。
②画图理解。 0.3 元 = 0.30 元
③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 是3 个0.1,也就是30 个 0.01,0.30 也是30 个
0.01,
所以 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 0 添上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的数位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
2、教学例 5:
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0.100 米、0.10 米和 0.1
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得到
0.1=0.10=0.100。
(4)观察板书: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 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 0 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
小数末尾的理解。 )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试一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一练。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 ) 10=( ) 学生自主改写。
3、书上第一题:照样子在方框内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4、练一练第 2
题:下面各数中,哪些 0 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突
出小数末尾的 0 才可以去掉)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第1-5 题。
(第1、2
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必须是小数末尾
的 0。)
(第 3、
4、 5 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化简小数,
也有在末尾添增加小数部分的位
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这些练习
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五、小结。
本节课我通过......学习了......,了解了......,还有什么......?
第四课时 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P39 页例 7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的 6-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
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 相同的时候,从
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
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
怎样想的?
(1) 9.7 元 和 5.9 元
(2)6.79 米和 6.85 米
2.学生汇报:
(1) 9.7 元是 9 元 7 角,而5.9 元是 5 元9角, 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
以9.7 元〉5.9 元;
(2)6.79 米是 6 米 7 分米 9 厘米,而 6.85 米是6 米 8 分米 5 厘米,
因为 6 米 7 分米 9 厘米<6 米 8 分米 5 厘米,
所以 6.79 米<6.85 米.
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
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
数就大.)
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 7) 0.6 元和 0.48 元
学生汇报:
(1)0.6 元是 6 角,0.48 元是 4 角 8 分,所以 0.6>0.48。
(2)0.6 是 60 个 0.01,0.48 时 48 个 0.01,所以 0.6>0.48。
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 大的数就大;整数部
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 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以此类推.
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 么不同?
三、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 小数的
位数不超过四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2、判断:(1)6.809>6.799( ) (3)38.748<38.75( )
3、完成练习六中的 6、9、10、12 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
望能用我 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家庭作业:
1、练习六第 7、8、11 题。
2、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1.8<□
(2)□>23.47>□
(3)□<5.006<□ (4)□>70.02>□
第五课时: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内容:p42页例8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
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小数与
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3840000=( )万 34900000000=(
)亿
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
2、导入: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方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
示一些大数目。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 8(1)
读题后出示要求:(1)把 3844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后先说一说,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 如有困难,师启发:
(1)读读这个数。想想:384400
接近多少万?如果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
位的数,结果是整数还是小数?
(2)如果学生认为是38
万,问:这个结果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明确:按要求改
写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数。
(3)问: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多少?
(4)得出结论后,强调:小数后面应添写“万”字。
2、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
思考讨论: 改写后得到的小数的小数点是在原来整数哪一位的右边?
3、学习例
8(2) 出示要求:把 149600000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尝试,说说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 “试一试”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明确:改写后的数
比“1”小时,整数部分写“0”。
5、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说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强调:
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6、归纳把一个数改写成用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问:如何把一个
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明确:(1)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改写的
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2)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
1—4(做在书上)
(1)学生根据每道题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改写练习。
(2)引导学生将改写前后的数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进一步感受用“万”
或
“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更加简洁,增强数感。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
生活
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7936(精确到百位)
16493(精确到
个位)(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2、导入:我们已经回用“四舍
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求小
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 9。
出示例 9: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 亿千米。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
少亿千米?
(1)讨论第一个问题。依次说说:
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小数的哪
一位?怎样确定近似数?
明确:①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只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
大于
5,所以向十分位进 1。 ②得到的1.5 是近似数,所以要用“≈”连接。
(2)讨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么想的,再次强调得数用“≈”连
接)。
(3)思考讨论:比较近似数 1.5 和 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近似数 1.50 末尾的“0”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中取近
似数的过程说
说体会。 明确:1.5 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而 1.50 是精确到百分位
的结果。所以
1.50 要比 1.5 更精确一些,正因为如此,所以近似数 1.50
末尾的“0”
是不能去掉的。
2、“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3、归纳方法: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些
什么?明确:
(1)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独立完成。 强调:把 2.962
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丢掉结果
末尾的“0” 。
2、练习七第5题。
出示,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注意把 9.9674
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结果,根据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3、练习七第7题。(1)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一组后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要提醒大家
注意什么。(2)独立完成右边一组。集体交流。
4、练习七第6题。(1)提醒学生看清要求,独
立完成前两项。指名板演。(2)集
体交流,注意格式和单位。
5、练习七第8题,
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指导完成总产量的改写,并保留一位小数。
注意格式。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回顾与整
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并理清本单
元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
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小数意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想想这一单元,你学习哪些数学知识?你是怎么获得这些知识的?先在小
组内
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出示下列问题:
(1)举例说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A: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明确:
①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
数分别可以写成一位、两位、三
位的小数;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B:小数与整数的相同点:
①小数和整数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②写小数和写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写起。
二、练习与应用
1、第1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直接做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1)右边
达到小数
与左边的小数有什么不同?(2)写出的三个小数为什么有一位小数,又有两位小数?
2、第 2 题(1)指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每一大格都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一大格表
示0.1
,每小格表示怎样的小数? (2)想想填的数在直线上标出的哪两个小数之间。
(3)学生填写后交流
。(4)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
3、第3题,重点指导台秤和体温计的填写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指导学生看懂台秤盘面上显示的
重量。问:根据台秤盘面上的指针的位置,
你能估计一下鸡蛋的重量在什么范围
吗?台秤盘面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重量?这些
鸡蛋有多重?
(2)指导学生看懂体温计。先
读一读体温计上标出的刻度,再看每一摄氏度之间
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图中
测出的体温应是多少?
(3)学生独立填写其余的图。交流。奶糖价格是12.50 元
体温是36.5 摄氏度
4、第4题
(1)在小小组中读一读题中的数,并说说是几位小数,每个数中的“5”各 表示
多少。
(2)全班交流,体会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
5、第5题(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鸡蛋重 0.7 千克 钢笔的长是 0.135 米
三、看书质疑
四、总结
第八课时 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
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 6 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
是怎样比的。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
分的十分位、 百分位上的数
2、第7题。出示: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506 0.056
0.065 0.56
(1)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
,根据比较的结果
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
序。
(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3)交流排列情况。
0.056 < 0.065 < 0.506 < 0.56 < 0.6
3、第 8
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
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
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二、探索与实践
1、第
9、10
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
如肉、
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
课上进行交流,
说说活动中的体会。
三、思考题:出示:
(1)大于 0.1
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0.1而小于0.2 的小数有多少个?
先看第1个问题。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
0.18、0.19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讨论: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 的小数吗?有没有大于 0.111 而小于
0.112 的小数? 想想,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小数有多少个?(也可以引导学生结
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
和0.2
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小数有无数个。)
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p48
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 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
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
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
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 8元
角5分 问: 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
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 元,3.40 元,4.75 元,2.65 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
化简成最简小数。 (8 元,3.4 元)
2、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 8 加的是3 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
强调:8
是整数,3 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笔记本 3 元 4 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彩笔2元6 补充:把 8 改写成 8.0,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
(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 板书竖式。 观察竖式, 体会“小数点
对齐, 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
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 7.4)
(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
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都要相同数位对
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 要注意那些地方?(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
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
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得数。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
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 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 1 题,小数点没对齐。第 2
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 3 题,只写了小 数
部分,整数部分要写 0。
3、口算第 50 页的第 1 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
50 页的第 3 题。
三、学生作业: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
教学内容:p.49、50
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 4~6 题。
教学目标:
1、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3、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8+1.4,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指出:小数点对齐后
相加。
二、学习新知:
1、板书书上的4件商品的单价。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
和简单的小数
减法。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
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
列式并板书:8-4.75 竖式(略)
。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引导:被减数小数部分没有,要补 0,变成 8.00 后算。8.00-4.75
时)
3、验算: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
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规
范其书写格式。
4、与“4.75-3.4”的竖式比较:为什么
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题
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再算?
(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
补0。 ) 5、指名板书。讲评。
3.4-2.658-2.6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第3题,交流解
法。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练习八的部分题目:
(1)第 4
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
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
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题。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
四、作业: p50 第5 题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P50-51练习八第7~12 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
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
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要整数部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
数和一位小数
相加。要看清楚数位。
2、笔算:3.6-1.28= 7.18-3.6=
学生列竖式计算,比较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 后再减,后面一题可不用补
0。
3、小马虎在计算3.56 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
了
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
4.23-3.56=0.67, 3.56+6.7=10.26
二、完成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83-0.5= 3.4-3.1= 2.4=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2、第9 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
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
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从中午 12
时
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 这一天开始时与结束时,病人的体温相
差多少
摄氏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
情
况。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认)
3、第 10
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提问
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 的问题。
4、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
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
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
三、对比练习: 0.17+0.06= 0.17+0.6=
(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
四、作业:0.79-0.04=
0.79-0.4=
1.3+0.03= 0.56+0.4=
第四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53
的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
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
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计算器计算。你在那些时
候看见过人们用计算器计算的?你对计算
器计算有什么感觉?
板书:准确 方便 简捷
二、学习例3。
1、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
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 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
2、试一试: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列式计算。
3、练一练: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题。先让学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练习九第 2
题。学生独立算出余额和合计数。
3、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追问: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收获或体会?
四、作业:练习九第4 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p.54 练习九第 5-10 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与整数加减
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运用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2.5+3.2 0.83-0.5 1 0.92-0.2
直接写出得数:(第 5 题)
2、用竖式计算:(第 6 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7题,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 解答。
2、第
8 题,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 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
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
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
水位超过了。
3、第 9
题: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在小组里交流你的估算方法。
4、思考题: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离,再加起来。
(2)简单介绍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并用该方法算出和 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是
否一致。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哪些体会
或不清楚的地
方?
四、课后作业:(第 10 题)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
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
步的抽象、概括以
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疑点分析
学生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具体实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
d试卷-可编辑
例和练习发现、探究这样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学习又为
下面学习小数乘小数打
下基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2×3=6式子中,我在两个
因数中添上
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
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
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
吗?
“0.8×3”是求几个0.8想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
么不同?(有
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
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
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
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出现3个0.8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能用“角”作单位计算后再化成多
少元。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先让学生尝试做。
板书:
0.8
× 3
2.4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算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
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
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
25,要求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
br>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计算结果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
联系,从而
明白“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
是几位小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
边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根据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2.专项练习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边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点小数点的方法,待会
儿介绍给大家。
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指名交流:各题的积是多少?积是几位小数?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引导生把例题里的
感知和“试一试”的收获结合起来,通过小组里说说的方式,整
理计算思路,明确计算方法,建构计算法
则。
小结出可以数一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直接把积的小数点向左数出几位就行
了。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指名
交流。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十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第3题。
学生读题后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
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得非常快,所以这道题让我们略去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候。
提问:这道
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
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
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千
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计算结果是多少?根据图中的已知信息,中途需要加
油吗?
4.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第2题。
板书设计 0.8×3=2.4(元)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0.8
8个十分之一
× 3
2.4 24个十分之一
第二课时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的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
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
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并应用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疑点分析
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对于有些学生可能有困难,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领
悟。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
的学习
让学生体会由小数点位置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计算器、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45.3 0.7○0.07
3.导入新课
比较一下,刚才每组中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小数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大小却不同
呢?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数里,小数点位置移
动,会引起小数大小
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揭
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变化的规律。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5.04×10 =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乘得的积与乘数5.04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50
.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
向移动几位?
5040和5.04比呢?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
把一个小
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
分别把它乘10,100,1000,
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
的规律?
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
别向右移动一
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乘多少?)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表
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
“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
:“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
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
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
(3)提问:你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吗?可
以怎样想?先在小
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
克”作单位的数,可以用0.351
乘1000;计算0.351乘1000时,可以直接把0.351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
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
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样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36乘以10、100、1
000时,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
该在什么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十第5题。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口算,然后反馈,说说自己的方法。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指导完成练习十第6题。
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反馈时说出算式,归纳小
结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的换算法和
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的换算法。
2.指导完成练习十第8题
结合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森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环境保
护意识。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指名说说。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第7、8两题。
板书设计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一个小数乘10、100、1000……,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5.04× 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
小数点向右移动
一位 两位 三位 ……
0.351千克=(351)克
0.351×1000
0.03千克=(30)克 0.03×1000
0.081千克=(81)克 0.081×1000
第三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0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
的小数点与被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
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疑点分析
少
数学生对于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能有困惑,教学中要结
合生活中的例子和小数的
意义让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整数的除法计算,理解了整数除法的算理,
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学习中对于
还有余数的情况下及哪一位上不够商1的除法计算方法要让学生理解其所以
然。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
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商贩
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
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
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
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
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请看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妈妈去超市买水果,妈妈说:
“我买3千克
苹果。”营业员说:“一共9.6元。”
师:看了刚才的镜头,你了解了哪些
信息?如果老师只有4元,买1千克苹果够吗?
引导理解9.6÷3就是用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的方法。
2.估算单价。
你是怎么算出是3元多一些的呢?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估算每千克苹果的单价。
下面这两个问题,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买5千克香蕉共用12元,每千克香蕉几元多一些?
买6千克橘子共用5.7元,平均每千克橘子几元多一些呢?
不满一元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大约是零点几元,为后面用竖式计算个位不够商就
商0作铺垫。
3.独立探索。
看来4元是够的,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9.6÷3的商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9.6÷3”的计算方法。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9.6元改写成96角去计算,用96÷3,结果是32角,就是3.2元。
(2)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9÷3=3元 6÷3=2角
3元+2角=3元2角=3.2元
(3)把9.6看成96去计算,被除数扩大10倍,再把
商32缩小10倍。应用了商的
变化规律。
(4)列竖式计算 :商的小数点怎么办?
解释竖式计算的过程,讨论: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重点要让学生认识
到:因为被除数的小数部分是6个0.1,把6个0.1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2个0.1,即0.2,
所以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整数部分的“3”和小数部分“2”
之间,也就是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比较第3种情况和第4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
法的计算法则
去除。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4.验算结果。
结果都是3.2元,确信吗?
引导学生利用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进行验算。
5.计算每千克香蕉多少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
(1)观察课本例题给出的不完整的竖式,
讨论:说说除得余数2以后为什么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2的后面添0,添
0后得到的“
20”表示20个几分之一?你能继续往下除吗?
检验一下自己的计算对不对。
(2)学生用竖式试算5.7÷6
讨论:个位不够商1 ,怎么办?
6.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说说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吗?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先跟同桌说一说,再交
流。
7.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2.4=2.400
117=117.000 5=5.000 18=18.000
8.完成“练一练”。
先独立计算,再交流。
说说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小小诊所:“练一练”
认真观察每道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再改正。
2.练习十一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
一样,都要从高位除起,每次
除得的余数都要和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4.解决问题。
(1)在2004年的雅典
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52.5环的成绩
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平均每枪打多少
环?
(2)两种规格的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如果买3支小牙膏,售价是8.7元,如果买
4
支小牙膏,售价是10.8元。购买哪种牙膏比较合算?
四、 全课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2、3题。
第四课时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的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使学生理解并
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
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
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
br>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并应用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疑点分析
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对于有些学生可能有困难,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领
悟。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
课的学
习让学生体会由小数点位置左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15000÷10=
215000÷100= 215000÷100=
学生口算后交流结果,并说说方法。
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
1.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1.5÷10、100、1000的商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10 =2.15
21.5÷100 =0.215
21.5÷1000 =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除得的商与被除数21.5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
化? <
br>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
以100、1
000呢?
(4)充实感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
0、
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发现的规律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发
现的规律?
(6)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规律。反过来,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
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
于这个小数分别除以多少?)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注意: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
里原有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要指导
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
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
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1.教学例6
(1)口答:2000米=( )千米 5000米=( )千米
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一个数除以1000,只要把这个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求长劲鹿的体重是多少吨,只要怎么办?
(3)提问:500千克=(
)吨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
小数点,推理出较小
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4
)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
以1000;计算5
00除以1000时,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你是怎样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2.教学“试一试”
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适当指导改写40千克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直接写出得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是怎样想的?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分析数
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05吨”能
求出什么问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先填表格,反馈时说说这道题目存在的数量关系。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与前面学的例2、例3的知识有什么区别?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5、7题。
板书设计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1.5 ÷10=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缩小10 倍
21.5 ÷100=0.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缩小100 倍
21.5 ÷1000=0.0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缩小1000 倍
……
…… ……
第五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练习十一第8~16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
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
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2.通过归纳推理,进一步认识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的变
化规律。
教学重点
根据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疑点分析
练习十三第11题,有
些学生对于算式中的规律可能难以发现或不能的理解,教学
时先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组织学生观察探究
,发现规律。
学情分析
在练习时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练
习中主要让学生掌握计
算的技巧,达到熟练、准确,并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口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全班交流。
挑最后一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强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商0。
2.笔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0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指名板演,对于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再让学生说说,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注意验算方法。
3.体会规律。
(1)出示第11题。
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
引导观察每一组题目,说说它们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引起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2)出示第12题。
将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注意掌握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合理进行小数点的移
动。
二、 解决问题。
1. 出示第13题。
让学生说说从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出示第14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
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
组织交流,明确不同的解题思路。
3. 出示第15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她们的平均体重。
(在25.5—33.5之间,30千克左右)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平均体重。
可以用总重量÷人数 也可以先找一个基准
(30.5+29+25.5+33.5+28.5)÷5;
29+(1.5-3.5+4.5-0.5)÷5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想介绍给大家。
四、 思考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也就是乙数是甲数的10倍)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的
含义就是如果把
甲数看作1份,乙数就是这样的10份,也就是说乙数是甲数的10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11份,用16.5÷11可得甲数,再求出乙数。
第六课时 小数乘小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
则计算小数乘
小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法则。
教学难点
积里小数点的处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疑点分析
在积中点小数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可
能会受小数乘整数只看一个因数中小
数数位的影响,而本课中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点上小数点。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小<
br>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一、复习
0.52+0.48= 0.17+0.33= 3.6+6.4=
0.8×3= 3.7×5= 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例7: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8米,宽3.2米。
1.15米
3.8米
阳 房间
台
3.2米
门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8×3.2≈
( )
想:3×2=6,面积一定比6平方米大。
4×3=9,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4×4=16,面积一定比16平方米小。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
. 8 ×10 3 8
× 3 . 2 ×10
× 3 2
7 6 7 6
1
1 4 1 1 4
1 2 . 1
6 ÷100 1 2 1 6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
就缩小100
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3.2×1.15=
( )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小组
合作试一试。(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1. 1 5 ×100
1 1 5
× 3.2 ×10 × 3 2
2 5 0 2 3 0
3 4
5 3 4 5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3. 6 8 0
÷1000 3 6 8 0
让学生解释算理:
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
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
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
的积是3.22。
3.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
联系?
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再指名说说: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 72.9
16.5
× 0.9 ×0.04 × 0.6
7 8 3 2
9 16 9 9 0
(2)计算下面的题。
3.46×1.2
1.8×4.5 10.4×2.5
5.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2.练习十二第2题。
观察每题的计算过程,说说算得对不对。发表见解,说说错误的原因后再改正。
3.练习十三第3题。
怎样列式计算呢?估计一下得数大概是多少?完成计算,检验一下估计的结果是否
正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3 . 8 ×10 3 8
× 3
. 2 ×10 × 3 2
7 6
7 6
1 1 4 1 1 4
1 2 . 1 6 ÷100 1 2 1 6
第七课时 小数乘小数(积小于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8,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二第4~7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
计算方法,明白积的小数
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才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疑点分析
在积里点小
数点,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在补0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存在
不能正确的补足0。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积中点小数点不需补0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
br>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出示:
因数 15 1.5 0.15 0.15 15 0.015
因数 48 4.8 4.8
48 0.48 4.8
积 720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
(1)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怎样列式?
0.28×0.28= ( )
(2)学生试做。
0 .2 8
×0. 2 8
2 2 4
5 6
0.07 8 4
相机提出:要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
怎么办?
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0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2)观察例题里的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写字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书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床头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求出一种家具的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1.p.69第4题,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指名说说做这类题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可先全部写上“720”,再分别点上小
数点。)
学生练习并交流。
问:这里有3个积都是7.2,分别是哪三个?(板书)
为什么因数不同,但积相同?
(方法一:先当成整数乘,所以具体的数字是一样的;再点小
数点的位置,它们都
是2位小数,所以一样。
方法二:比较后发现“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所以积变。)
2.p.69第5、6、7题 课后作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想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0.28×0.28=0.0784(平方米)
0 .2 8
×0. 2 8
2 2 4
5 6
0.07 8 4
第八课时 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6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理解积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体会“四舍
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想。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疑点分析
有关连续进位的求近似
值,学生可能不能一步到位,或是在取舍后精确到某一数位
是0的,学生容易把0舍去不写。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小数一单元中已经具备了用四舍五入求某一数的近似值,通过本课的学<
br>习让学生掌握在计算出小数乘小数的结果上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值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投影出示)
3.4×2= 0.63÷9=
0.7×0.8=
4×0.5= 3.5÷7= 0.25÷5=
二、提示课题并板书。
“积的近似值”
1.查预习
精确到个 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指名回答,集体校对。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怎样取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0后面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2.例9。
(1)出示例题:
王大
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
万元?(得数保留两位
小数)
(2)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 )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3.检查练一练完成情况。
展示一名学生的作业,集体校对。
三、练习巩固
1.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
教师指名,让学生把不同做法板书。
全班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种答案,讨论: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讨论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1)请学生将45.264元化成复名数。(45元2角6分4厘)
(2)钱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我们能按计算出的精确值付款吗?为什么?(钱币的
最小单位是分,精
确值的最小单位比分小,是厘,4厘不够一分,所以没法按精确值付
款。)
(3)我们要想付
款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用“四舍五入法”将精确
值取近似值。)
(4)为什
么取近似值要精确到百分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十分位对应的是角,
百分位对应的是分,在实际付款
时只算到分,所以精确到百分位。)
(5)教师小结。
今后遇到付款的问题时,如果小
数部分位数较多,要自觉地进行四舍五入,一般精
确到分。书写时注意,先求出积的精确值,再写出它的
近似值,近似值前要用“≈”符
号。
2.练习十二第9、10题中各任选一小题,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
3.第11题,这里学生作业时,注意强调一个书写格式问题。
应用题如果在作业中不展现竖式过程,则要求横式先求出准确值后再保留小数位
数。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9、10题剩余题。
第九课时 练习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二第12-1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
br>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0.7× 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二、计算练习。
1.P70第14题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 5.8×1.2 3.15×1.4
4.9×1
5.8×1 3.15×1
4.9×0.99 5.8×0.8
3.15×0.6
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0.5
= 8.2=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4× 2.6 = 0.97×0.84=
1.02 = 1.3 =
0.98 = 0.06 =
3.P70第15题你能直接在 里填上“<”或“>”吗?
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三、P70第13题
计算并用计算器验算
四、实际应用。
P70第16、17、1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十课时 小数除以小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9例10及相应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
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的
口算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
应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知
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疑点分析
在计算中理解除数转化成整
数的同时被除数也需要相应的变化,两者的同时变化学
生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在实际转化中可能做不
到同时转化。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的学
习让学生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10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怎样列
式?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小数。
二、教学新课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计算7.98÷4.2?
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巡视指导。
3.分组汇报。
(1)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角÷42角,再计算。
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几?
(2)把7.98和
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4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
过了。
79.8÷42的商与原来7.98÷4.2的商相等吗?根据是什么?
4.小结。
我们想的这两种方法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
经学过了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5.出示竖式。
你能看懂这个竖式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应该先划去哪个数的小数点?
划去4.2的小数
点变成42,小数点其实是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7.98的小数点为
什么也要划去,并且在9后面点
上小数点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商不变。
6.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7.归纳方法。
在小组中说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
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
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
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按照一个数除以整数
的方法计算。
8.验证结果。
怎样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
用1.9×4.2看看是否等于7.98。
学生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9.完成练一练第1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
)÷3 6.72÷0.28=( )÷28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0.12÷0.03=( )÷3 0.672÷0.28=(
)÷28
独立填写。
10.完成练一练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先估算,再计算)
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
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
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新知识?能说说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吗?
感觉今天自己的表现
如何?
第十一课时 小数除以小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例11及相应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
位数时的处理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练习。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能运用在末尾补0的方法完
成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疑点分析
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整数时,当被除数在转化的过程中数位不足时,要在被除数的
末尾用0补足,补足0
对学生来说可能会存在着大问题,不能正确地补足0。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小数
除以小数,但小数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的转化数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位是够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数
位
不够要用0补足的除法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数。
0.24÷0.4=(
)÷4 5.8÷0.2=( )÷2
0.24÷0.04=(
)÷4 58÷0.2=( )÷2
说说每题是怎么想的?
“58÷0.2”的58应转化为多少?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1。
妈妈购买萝卜番茄每千克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
品 种
萝 卜 番 茄
单 价 0.75元 2.4元
总 价 1.5元 6元
买萝卜多少千克?
2.从例题的图和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妈妈买萝卜多少千克?你会列式吗?根据什么关系列式?
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在小组中试着算一算,把自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一下。
4.学生尝试计算,展示学生作业。
被除数上的0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补0?除数划去小数点后,乘几?被除数呢?
指出:当被除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除数少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被除
数补上0以后小数点在哪里?商的小数点应该在哪里?
5.试一试。
买番茄多少千克?你会列式吗?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被除数是整数,乘10是多少呢?
原来3的小数点在哪里?现在30的小数点在哪里?
也就是说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
右移动了几位?
6.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归纳: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先把除数转
化为整数,再看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
数不够或者是整数,
就用0补足。
7.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每一题各是怎样移动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独立完成,说说被除数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
2.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你是怎样验算的?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3.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你是怎样列式的?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被除数的小数点应该向右移动几位?
4.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从题中知道了哪些条件?
独立完成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又有了哪些收获?说说一个数除以小数应该怎样算?
第十二课时 循环小数和商的近似值(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1例12及练一练,练习十三9-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商
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
3.使学生
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
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
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
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
疑点分析
根据竖式中商的结果来
确定横式中商的结果学生可能会存在着困难,特别是除不
尽,需要根据要求保留小数,学生对于除到哪一
位就结束了这方面很能比较棘手。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小数乘除小数的基础上学
习的,求商的近似值应根据实际需
要灵活选择“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或“去尾”法,这在现实
生活中有着十分
广泛的应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
.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海狮、海豚、飞鱼都是水中游速较快的动物(多媒
体出示例12表格及以
上部分),他们的最高游速与汽车的速度差不多,看了这张表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提问:你能算一算,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钟多少千米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12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尝试计算,突现矛盾。 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由于这一题的商是循
环小数,所以在计
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很早就停笔了,有些学生还在继续除。教师
可再等待,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把想法
说出来。
(3)学生交流发现:①除不完②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
(4)结合板书小结:如
果继续除下去,余数重复出现“40”。商重复出现“6”。像
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
板书:循环小数,并指导阅读72页页脚内容)。根
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
似值。
(5)提问:把这道题得数保留二位小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保留二位小数,
看
千分位上是6,满5进1,约等于0.67千米。)
(6)追问:如果要保留三位小数,你一般要算到
哪一位?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
千分位一般又各要算到哪一位呢?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一般计算
的时候要比所要
保留的位数多算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教学“练一练” <
br>(1)谈话: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得
数保留两位小
数)
(2)学生独立填写,交流取近似值的方法。
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1.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纠正错误。
(
2)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得数保留二位小数,只要除到千
分位,再四舍五入。)
2.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针对作业中的错误,师生评价。
(2)提问: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体会?(结合生活,合理取近似值。)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2.在今天的计算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循环小数,带着对循环小数的好奇,我
们一起来进一步地了解
循环小数。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第十三课时
循环小数和商的近似值(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1-72例13及相应练一练,练习十三12-17题.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
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进
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根据实际需要灵
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经历联系现实情境,凭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寻找合
理答案的过程,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并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
法。
教学难点
弄清“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
区别与联系。
疑点分析
练习十三第17题,在计算器算出第(3)(4)题的得数后,要引导学生比较第(
1)
至(4)题,看看得数有什么规律,然后再按规律直接完成后面的题,学生可能在寻找
规律
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逐步引导。
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习,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
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示复习题:
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4.9÷19
13÷2.4 4.6÷0.38
集体练习第1道题,指名板演。
提问:你是用什么
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相应位数,除
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
取商的近似值。)
书:“四舍五入”法
余下的两题任选一题练习,指名板演,集体检查订正。
2.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谈话:我们大家都有去商场或超市购物的经验,那我们先来看一个相关的数学问
题,你能帮忙解决吗?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呈现问题情境图:一个足球45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2)从图中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
板书:300÷45
一起计算,教师板书竖式。
提问: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指横式追问:横式上应该怎么写?
(3)接下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a.300÷45≈6.67(个) (保留两位小数)
b. 300÷45≈7(个)
(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
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
c. 300÷45≈6(个)
(因为300÷45=6(个)……30(元),30元不够买一
张,所以最多买6张。)
师问:大家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这里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
取近似值呢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5)在讨论中明理:
a.因为买足球只能整个地买,不可能买零点几个,所以要把商保留整数;
b.这道题取整
数商时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因为买7个足球要7×45=315
(元),超过300元了,
所以最多只能买6个,6×45=270(元)。
c.可以按有余数除法计算,不管余数是几,都不
再除下去,只取有余数除法中的商
作为商的近似值。(教师随即擦去竖式中商的小数部分,只保留有余数
的除法算式。)
(6)观察竖式,帮助理解。
教师指竖式,提问:在这里,商6表示什么?余数30呢?
使学生明确:30表示买6个足球后余下30元,已经不够再买一个足球了,所以只
能商6。
提问:假如这里的余数不是30而是其他1到44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这一题的答案
是多少呢?
师小结:
在这里,我们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不管余
数
是几,都必须把它省略,只取整数商,在竖式上只要除到个位就行了。我们把这种取近
似值的
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去尾法”
提问:这里的“尾”是指什么?
它可以表示商里的小数部分。
它也可以表示除到个位上的商以后所得到的余数。
交流后使学生明确:
a.两题题目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取近似值的要求,而我们都是根据
实际情况自觉地
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数商。
b.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c.例8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
;“试一试”不管余数是几,
都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加1,所以叫“进一法”。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师小结:通常情况下,应该用“四舍五
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但以上问题不适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
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
求商的近似值,人们往往更多地用到“去尾”法或“进一”法。
三、练习巩固,发展提高。
1.实际应用练习。
(1)每个水壶可以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需要准备几个油壶?(第72页“练
一练”)
(2)一本字典11元,50元最多可以买几本字典?(补充题)
a.自我练习,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b.提问:“为什么需要14个油壶而不是13个?”“为什么不是5本字典?”
c.谁能说一说
“去尾法”取近似值,“进一法”取近似值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
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综合练习,判断下列各题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1)有一批13.6吨的货物,用一辆载重4吨的货车至少要几次运完?
(2)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3)下面是五年级
一班第一小组男生的身高,王磊1.47米,方小军1.36米,陈
冬明1.44米,刘林1.49米,
黄星亮1.38米.张晓1.53米。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得
数保留两位小数)
(4)
做一种奶油蛋糕,每个要用7.5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成多少个这
样的蛋糕?
(5)幼儿园买50个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a.读题后判断,集体交流。
b集体解答前两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
3.开放练习。
出示10÷3=3.333……
10÷3≈3 10÷3≈4
师:你能给10÷3提供一个现实情境,使商的近似值分别“约等于3”,“约等于4”
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商的近似值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十四课时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14及相应练一练,练习十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
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的简便过程,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
算。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科学的简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疑点分析
学生对减法性质的理解及运用可能有些困难,教学时应通过练习十四第6题的计算,
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式子的特点,发现、理解并运用这个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
运用整数加法运算率和整数减法性质进行简算的基础,把它推广到小数
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这部分
知识的学习能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 )里填入合适的数。
8×□=13×□ 9×4×5=9×(□×□)
(32+28)×6=□×6+□×6
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我们学过哪些整数乘法运算律呢?
2.引入。
我们一进学习了整数乘法运算律并能
运用这些规律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么整数乘
法运算律在小数中能不能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
容。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4。
2、获取信息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第一种:6.5×3.8+3.5×3.8
第二种:(6.5+3.5)×3.8
3.完成P76填空,观察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
4.整数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课题:整数运算律的推广。
5.练一练。
(1)出示练一练第2题
(2)先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方法,再计算。
(3)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你运用了什么规律。
6.小结。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在小数四则中,运用整数运算律可以使
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
再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7.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注意学生不同方法的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说说自己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怎样想到运用这个运算律的?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要求葵花籽大约可榨油多少千克,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解题方法。
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中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第十五课时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四第6-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从而使运算简便。
2.认识并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几种简算形式。
3.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使用方法。
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那
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怎样运用中括号,小括号呢?这堂课我
们进一步来学习小数四
则混合运算。
1.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口算训练基本功
出示自主练习1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计时口算,检验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的掌握情况。
集体订正时重点交流小数计
算方法的运用,同时对个别题目可适当增加简便方法的
渗透,如2.8×0.5可利用2.8÷2来计算
,80÷0.5相当于80×2, 0÷4.86指出0
除以任何数(0除外)仍得0。
(2)对比计算,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独立完成并说说有什么联系。
(3)混合运算中应注意简便算 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在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有哪些要求?
引导学生归纳完整的运算顺序要求:
1.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应该如何计算
2.含有两级的呢?有括号的怎么办?
注意:有简算的要尽量用简便运算。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求图形的面积 出示自主练习8
先让学生说说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第9、10题
学生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独立完成。
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有什么不同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列式:
对比不同解法感受解题思路的改变对运算顺序的变化,同时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与运算顺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三、 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
br>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含有括号的算式
里,要按照从里
到外的顺序计算,先算小括号里的,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
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
乘除,后算加减。能简便计算的可以采用简便方法计
算。
第十六课时 小数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9回顾与整理,P79-80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由小数点位置移
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
律的理解。
2.使学生在讨论、练习等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的欲望。
3.使学生在观察、探究
、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
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
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注重的是计算上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熟练小数乘除小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前面,学会了小数乘、除法有关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
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小数乘
、除法知识进行解决。老师想在放假后去置办年货,上周
日老师去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信息。(出示如
下统计表)
(小黑板展示信息)
花生油 6.5千克 每千克12.7元
果冻
2.25千克 每千克12元
大米 28千克 总价81.2元
奶糖 0.5千克
每千克7.8元
优酸乳 4盒 每盒2.6元
苹果 总价40.25元 每千克1.15元
1.根据以上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
题,并解决问
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卖2.6千克鸡蛋需要多少钱?
6.44×2.6≈16.74(元)
(2)25元能买几千克带鱼?
25÷10.6≈2.36(元)
……
2.通过你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你又想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知识
呢?
师:在刚才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对
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题
:小数乘、除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
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
师: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你想到了有关小数乘、除法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想到: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求积、商的近似值;
(3)小数乘、除法的简便算法;
(4)循环小数的知识;
(5)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
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学生根据上面的复习,与小组的
同学相互合作,整理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点与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出来。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时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
(3)关于本单元的知识,根据你的经验,你有哪些温馨的提示?
三、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把刚才解答的算式根据数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
2)小数乘法有几种情况?按什么划分的?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再观察小数除法的计算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
四、综合应用、全面提高
(一)争当小法官。
1. 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 )
2.
4.74×1.5的积是三位小数。 ( )
3. 8.763763是循环小数。 ( )
4. 1-0.2÷1-0.2=1 。 ( )
5. 2.5×(40
4)=2.5×40 4 。 ( )
(二).口头列式,不计算。
58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2个4.8的和是多少?
36的2.2倍是多少?
64.6是17的多少倍?
两数的积是201.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三)判断积是几位数?根据什么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
1.34×0.67
0.418×3.5 0.85×28.3 21.7×0.7 23×0.5 1.84×0.026
3). 不计算,你能在 里填上“>”、“<”、“=”吗?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1.6×1.2○ 1.6 1.4×0○1.4 0.25×4○ 0.25 3.7×2.1○
3.7
1.5÷5○ 1.5 3.2÷8 ○3.2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P80练习与应用第5、6、7题。
六、理清脉络,归纳整理。
师:刚才我们对这
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学们学得很积极、主动,给老师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结
合刚才的复习,再看看教材,与小组内的同学
相互合作,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把你们整理的结
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
来,可以吗?
(小黑板出示要求、方法)
要求:整理小
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点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根据生活经验
或收集的数据信息举例说明。
方法:
1)对照目录、小标题概括出小数乘法、除法的知识要点。
2)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提纲。
3)结合生活实例,按自己的理解说说知识之间的联系。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
可编辑
4)找出容易混淆的知识,说一说,辩一辩。
七、全课小结
师:师:时间过得真快,就到了下课时间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今天的复习,看来同学们不仅知识学得好,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七课时 小数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0-81练习与应用第8-12题,以及“探索与实践”第13、14,
并进行“评
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要学生合理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
行思考。
3.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
数乘法的实
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思考。
教学难点
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思考。
疑点分析
学生理解第12题的题意可能
有困难,对于“每条边扩大1000倍后是多少厘米,再
转化成米”帮助学生明白题意。第13题要帮助
学生弄清花边全长与每朵花的宽度、每
两朵花之间的距离这三着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实践,本次练习都要先测量,再计算的,学生有了兴趣,也为
本课的学习成功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对小数乘法和除法进行回顾与整理。
板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理与练习)
二、完成 “练习与应用”。
⑴完成
“练习与应用”第10题。
独立思考、解答;班级交流,注意计算的格式。
⑵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1题。
独立解答,介绍思考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法
和综合法的应用;体会
数量关系式的应用和价值。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⑶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2题。
独立思考、解答;体会从问题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⑷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
⑸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
⑹评价与反思
四、通过今天的复习,老师了解了同学们不仅知识学得好,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一课时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P84-8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能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复
式统计表表达数据;能
简单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数据反映的简单事实。
2、在经历统计过程、运用复式统计表表
达数据的过程中,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体会并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提高用统计表处理简单的数据的
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
念。
教学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展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周末,我们有很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下面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在
活动中的4
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情况。
出示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各小组人数。
2、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学生独立填写)
3、4个小组的情况
,每小组一张,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
四个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
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复式统计表(解读复式统计表表头)
指出:复式统
计表的表头一般都需要分成3块,横着的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即“性
别”;竖着的表示各个兴趣小组的
名称,即“组别”;中间这块即我们统计的各类数据,
即“人数”,也可以写成“数量人”。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填写。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以及总计数的?
4.评价: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5.与刚才的单式统计表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调查、统计。阅读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2)分析数据:经过统计,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3)回顾:我们开始要了解哪些情况?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
2、练习十五第1题。
3、练习十五第2题。把分组调查到的数据进行交流,核对数据。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课时 复式统计表练习
教学内容:P87-88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项目调查、整理的数据,并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
的分析。
2、进一步体验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价值,提高数<
br>据处理技能,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调查和分析数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为了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
掌握收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统计生活中相关
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练习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板书课题
)
二、看表分析
1、了解数据。阅读练习十五第4题,了解题意和内容。
交流: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分别横看、竖看,读懂各个数据。
2、分析数据。
提问:哪一种动物数目最多?世界哪些动物类群的物种数目最少?中国呢?
3、体会特点。
提问:和单式统计表比,为什么说这里的统计表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在
比较数据时有什么好处
?
三、统计实践
1、练习十五第5题。调查数据。
分类整理、填表。填写统计表。呈现统计结果。
分析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统计表下面的问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练习十五第6题。
明确要统计哪几个人的数据,统计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用什么做单位。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对统计活动有哪些经验或体会?
五、作业:练习十五第3题。
第三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89-90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
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简单分析、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知道数据反映的信
息。
2、感受统计
活动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作
用,发展处理简单数据的技能,增强
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你参加过体质健康测试吗?你知道测试内容包括哪些项目?
二、探究新课
1.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在统计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有序的从几个方面来交流:
(1)统计的内容、时间
(2)图例中两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在作业中可以分别用白色和阴影来表示。
(3)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横轴:表示什么?注意间隔问题。
(4)具体的数据,要尽量找准合适的高度。
(5)注意美观:线条要用尺画直;阴影也要用尺画直,不能太稀;直条的宽度要统一
指出:这张统计图用直条来表示各人数
板书:条形统计图
统计的内容既包含了男女
生人数,又包含了三个等级,统计了两个方面;这样的统计图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
2.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后,请你把有关数据填写在书上的表格里。 (交流填写结果)
3.回答问题:(P90的问题)
问:回答这些问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指出:它们各有优点,一般来说统计图更直观。
三、完成练一练: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基本步骤: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中确定合适的高度;并标好数据。注意不正
好
的情况下如何确定适宜的高度。
2、画出合适的条形,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表示
方法来表示两个不同的年级。书上
是分别用淡粉红和深粉红来表示,我们平时的作业可选择一个留白一个
画阴影来区别。
3、注意适当的美观。注意检查是否有遗漏等问题。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提几个适宜的问题并解决。体会其“直观”的优点。
四、巩固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观察统计图:两个小学上学期篮球比赛得分情况,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五、总结:这节课我
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回顾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要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对复式条形统计图
你有哪些认识?
六、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
第四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
教学内容:P91-93,练习十六第3-6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使学
生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进一步积累统计的经验,体验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
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醒写统计图和统计表时间的三种方法。
二、识图练习
练习十六第3题。
1、读统计图,了解数据。
2、分析数据,比较变化。
3、分析结果,体验统计价值。
三、绘图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4题。
(1)引导过渡,了解数据背景。
(2)绘制、交流统计图。
出示第4题。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独立在课本上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
(3)分析数据,交流解释。
2、练习十六第5题。
学生读题,说说从调查的数据中知道了些什么?
提问:你能分别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完成统计图。
学生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交流: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阅读总结:
1、阅读“你知道吗”
2、全课总结。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94~95例1及“练一练”, 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
复的列举
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列举”的特点和价
值,进一步
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
复的
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简单
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列举”的特点
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想:过去我们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你们说到的列表、画图这两种策略都是用来整理
问题中的信息,便于我们分析
数量关系,最后还是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策略则不然
,运用这种
策略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不需要再列式计算。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验吧。
二、探究策略。
1、教学例1。
王大叔在围花圃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他究竟碰到了什么困惑?让我们一起
去看一下吧。
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你愿意帮助王大叔解决困难吗?
①提问: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确定围成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我们要考虑的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知道长
最新中小学教
学word试卷-可编辑
和宽。)
怎样才能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呢?
C=2 (a+b) (a+b) = C÷2= 22÷2 = 11(米)
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是11米,你有信心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到吗?把你找
到的围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吧。指名回答。
②大家这样有条理地表达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是都写下来,似乎也比较麻烦
,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很好地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
③出示表格:请你把刚才所找
到的所有围法都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列表)
出示学生表格:
长方形的长/米
10 9 8 7 6 5 4 3 2 1
长方形的宽/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方形的长/米 10 9 8 7 6
长方形的宽/米 1 2 3 4 5
提问:这两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你认为哪张表格是正确的?为什么?
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对比你认为在“列举”时最应该注意什么呢?
板书:有序
这样有顺序的一个一个排列出来有什么好处?
板书:不遗漏 不重复
④小结:像这样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条理地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答案的
策略,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
的策略——“列举”。
板书:列举
⑤在大家的帮助下,王大叔知道了花圃
一共有5种不同的围法,可这会他又在
纳闷该选择哪种围法?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给王大叔?指名回答: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加入面积一栏。学生口算,教师填入面积。
提问:观察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方
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
大。
⑥小结:看来有顺序的列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数学规律。
2、讨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1)一组一组地写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2)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3)有序地写出3张数字卡片能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三、巩固练习。
谈话: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现在到了检验大家学习成果的时候,有信心
接受挑战吗?
1、做“练一练”第1题。
(1)出示题目:有一种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
00
9:40 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
13:00
14:40 15:40 16:00
(2)学生先尝试完成。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教师主要掌握学生列举时的顺序。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做题,指名说结果(12种)】
3、做“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各自做题,集体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可以用哪些方式列举?列举时要注意什
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在用列举策略
的同时,我们还用到了其他策略,你知
道用到了哪些策略吗?(列表、画图)随着你们
知识的增长,将来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妙的解决问题的策
略。
五、课堂作业。P97第1、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长方形的周长=22米
长方形的长+宽=22÷2=11米
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教学内容:教科书P96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继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出策略
解决一些
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数
学问
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
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列举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列举”的策略特点,提
高灵活运
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可以用哪些方式列举?列举时要
注意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
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
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指名读题(题中告诉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每
两支球队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每两支球队只进行一场比赛;每支球队要
分别与其他3支球队赛一场
。)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2、谈话:这道题确实可以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
题。我们知道列举时要有序。(想
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和同学讨论)
3、全班交流。
(1)分别列举各场比赛,排一排:
红—黄 红—绿 黄—绿
红—蓝 黄—蓝 绿—蓝
(2)可以通过画图列举:
(3)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列举时,可以列表;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列举方法;列举出全部
结果后,要进行检查。)
二、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法)
2、做“练习十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指名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6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法)
4、做“练习十一”第
7题。(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法)四、全课总
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
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P98 “练习十七”第8题。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98“练习十七”第9~14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列举”方法的了解与使用,进一步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
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
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9题。(学生独立练习,老师巡视给予指导)
全班交流:9+4+1=14(个)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做“练习十七”第10题。
学生在书上列表找出答案,请你圈出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
全班交流。(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6:40)
3、做“练习十七”第11题。
学
生读题后,问:这题的什么是不变的?(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什么不变?
(长乘宽的积都是等于48。
)
怎么才能做到有序思考?(从宽是1开始依次考虑)
(学生填写表格,检查所填的情况)
(在填对5种情况后,学生分别算出周长,指名交流)
指出:(1)面积一样的时候,周长不一定相等。其中宽是1的时候周长最大。
(2)表格中如果有多余的格子,一般要用线划掉,不要空着。
4、做“练习十七”第12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交流)
5、做“练习十七”第13题。(学生读题,说明题意)
2人一组合作完成,在书上画线完成。指名说说解题思路。(6种)
6、做“练习十七”第14题。
(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张,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那法?)
二、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课外作业。
补充题。
1、如果3a+b=20,有几种可能性?(怎样有序思考?依次写一写。)
2、用20米长的栅栏围长方形,有多少种可能性?如果有一面靠墙呢?
第八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P99~100例1、2、3及“练一
练”、“你知道吗”和“练习十八”
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
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
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
子的值。
2、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
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
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
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以及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你有信心学好吗?那你准备课堂上怎样表
现呢?(学生回答) 那好,老师要看看谁在课堂上能积极动脑,认真听讲,表现最棒,好吗?下面我们
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1)例题1:(课件出示)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3 )×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4 )×3:
……
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 a )×( 3 )。
合作:同学们在小组中根据例题的要求进行合作交流,抽象出摆a个三角形一
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提问:字母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a×3表示什么?你能举例吗?
(明确:a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
(2)例题2:(课件出示例2)
①已经行驶了50千米,剩下的千米数是280-50;
②已经行驶了74.5千米,剩下的千米数是280-( );
③已经行驶了b千米,剩下的千米数是( )-( ).
探讨:这里的b可以表示哪些数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进行回答,明确:b表
示已经行驶的千米数。)
提问:如果b=120,剩下多少千米?如果b=20呢?
2、研究“用字母表示公式以及字母乘法的简便写法”。
出示例3(课件):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
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你
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用字母表示公式的写法,进行回答。
板书:正方形周长:C=a×4 正方形面积:S=a×a
说明:a×4通常可以写成4
a或4•a;a×a通常写成a•a或a2。也就是说,当
字母与数字相乘时,去掉乘号,把数字写在字
母的前面,也可以用点表示乘号;当字母
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用点表示,相同字母的话就写一个字
母再在字母的右上角写
上2,是谁就读做“谁的平方。”;字母与1相乘省略1不写,只写字母本身,如
,“1×a”
写做“a”。
3、学生自己读一读第106页的内容,有不明白的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三、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校对,
巩固字母乘法的写法)
2、口算。12、52、102 (板书题目后,指名口答)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3、做“练一练”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追问:式中的字母表示什么?
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
4、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读一读。
提问:你知道韦达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为数学界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学生
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想)
5、做“练习十八”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6、做“练习十八”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用字母表示数能更概括地表示数量
关系,这是代数的初步知识,也
为以后学习简易方程打下基础。
五、课堂作业。
补充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5×a =
b×1= a×x = d×d=
2、如果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 ,
b表示宽,那么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C=
3、芳芳每天看书23页,a天共看了( )页。
4、一个长方形的长30米,宽ⅹ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5、四年级有y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 )人。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正方形周长:C=a×4
=4•a
=4a
正方形面积:S=a×a
=a•a
=a2
第二课时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和公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102例4、5、“练一练”第1、2题、
P103“练习十八”
第3~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
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或计
算公式;会用数代替字母求出含有字母的式
子的值。
2、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
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
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
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以及简洁性。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重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把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星期天,小明和表妹一起在玩摆小棒的游戏,看,这是他们摆的小棒。(出
示小棒)
提问:你看清楚了吗?你会摆吗?你会接着往下摆吗?一起试一试。(学生独立
操作)
提问:在你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互相讨论一下。
反馈,重点引导。
(1)每次增加一个三角形;
(2)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多用两根小棒。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引导:下面我们来算一算每次摆小棒的总根数。
同时板书: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增加1个三角形后,共用小棒的根数是:3+2×1
(教师引导增加了几个2)
提问:你会像这样有规律地说出增加2个、3个三角形后小棒的总根数吗?
回答:增加2个三角形后,共用小棒的根数是:3+2×2
增加3个三角形后,共用小棒的根数是:3+2×3
提问:增加25个,98个,200个…
…这样的三角形后,你能一下子列出算式,
并知道一共用的小棒总根数吗?还能说出多少?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都是3加2乘几,只有最后一个数在
变化)
揭示:我
们可以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像以上这种情况,如果增加a个三角形后,
那么求共用小棒的根数该怎样列
式呢?
板书:3+2×a(提问:a表示什么?)
小结并揭题:用字母来表示数,
这样表达既简洁又明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
的内容,比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稍微复杂了一些。板书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
二、教学例5。
1、情境引入。
导入:小明和表妹在玩
游戏时,家里正好来了三位客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欢
迎,小明做了以下事情。(分别出示例5挂图和问
题)
提问:你能描述一下你刚才所看到的情景和问题吗?
2、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提问: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该如何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谁还有不同的
意见?(教师可灵活处理)
反馈:你能说一下你的算法吗?怎样想的?
1100-x-x-x (学生说明思考过程)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100-3x
(说说3x表示什么?1100-3x又表示什么?)
教师总结:1100-x-x-x这种算法是依
次减去每个茶杯的毫升数,1100-3x的算法是
先求出3个茶杯的总毫升数,然后从冷水壶中橙汁的
总毫升数减去3个茶杯的总毫升数,
求出冷水壶里剩下橙汁的毫升数。
比较:这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单?
3、教学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提问:如果老师告诉你,每杯是250毫升,你能算出冷水壶里还剩多少毫升橙
汁吗?(学生独立完成自
己的本子上)
做后交流,谈话:把x=250代人1100-3
x中,就可以求出冷水壶里还剩下多少
毫升橙汁。
应该这样书写,边讲述边板书:
当x=250时, 1100-3x
=
1100-3×250
= 1100-750
= 350
答:冷水壶里还剩350毫升橙汁。
谈话:你记住了吗?下面请你们把完整的格式再写一遍。(一学生板书,集体
订正。)
4、练习。
出示:水杯中如果每杯是350毫升,那么冷水壶中还剩多少升橙汁?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
5、小结:如果一些题目中的条件是用字母来表示的
,我们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
来表示要解决的问题,当告诉你字母的具体数值时,我们就要按照学过的格式
把数代入
式子,计算出式子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做“练习十八”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3、做“练习十八”第4、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做“练习十八”第6题。(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
5、做“练习十八”第7—1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P103第8、9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3+2×a
1100-x-x-x =1100-3x
当x=250时
1100-3x
=
1100-3×250
=
1100-750
= 350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第三课时
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5例7、“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会化简这样的
式子。
2、让学生在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达一些数量关系并化简的过程中加深
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
,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
题的密切
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教具准备:展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教学例7。
说明题意:小华用小棒摆了a个三角形,小芳用小棒摆了a个正方形。
谈话:根据题意,你会用小
棒摆一摆吗?有的同学可能觉得不知道到底各摆几个,
可以各摆四五个再用省略号表示,最好再用括线注
明a个。
学生用小棒先摆a个三角形,再用小棒摆a个正方形。
提问:摆a个三角形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摆a个正方形呢?
(3a和4a)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会提出:他们一共用多少根小棒?小芳比小华多用多少根小棒
或小华比小芳少
用多少根小棒?
谈话:你能解答他们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一共用了(3a+4a)根小棒或是7a根小棒)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共用7a根小棒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
正方形是用了7根小棒,那么摆a
个三角形和正方形就一共用了7a根小棒)
谈话:3a+4a与7a都表示摆a个三角形和a个正方形共用的小棒根数,
(
两者相比,哪种表示法更简单些?(指名回答)把复杂的式子变成简单的式子
在数学上叫化简,你能利用
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把3a+4a化简吗?)
学生说出化简过程,教师板书:
3a+4a
=(3+4)a
= 7a
提问:3a+4a=(3+4)a的依据是什么?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学生发现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或想到依据乘法运算的意义)
谈话:
以后你们在计算时,可以把中间一步省略(在上式的第二行加虚线框),直接
写成:3a+4a=7a。
我们以往学过的整数的运算律也适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因为字母表示的就是
数。
2、做“练一练”。
(1)出示题目,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2)谈话:你会填吗?试着做做看。学生独立解答,做好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3)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说一说算法和想法。
二、理解新知,初步应用。
1
、做“练习十九”第1题。(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2、做“练
习十九”第2题。(指
名说图意)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空,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做题情况及想法。
提问:你是怎样填的?又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做法:明明家到学校65a米,冬冬家到学校75a米,从明明家到冬冬家
一共有:列式:65
a+75 a
= (65+75) a
=14 0 a
小结:做这样的题目,只要把字母前边的数相加、减,字母不变。
三、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1、做“练习十九”第3题。(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2、做“练习十九”第4题。(出示题目,指名说明题意和图意)
提问:科学实验室和实验准备室的面积一共有多大?
学生独立思考,并做一做。说一说做法和想法。
想法1:科学实验室面积是12a平方米,实验准备室的面积是4
a平方米,一
共的面积是12a+4a=16a平方米。
想法2:发现科学实验室和
实验准备室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
形的长是(12+4)米,面积就是(12+4)a=
16a平方米。
提问:当a=8时,实验室和实验准备室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补充题。
1、计算下面各题。
25a+65a=
76x-57x= 38x+86x= 56b-39b=
2、一辆汽车到站时,车上原有ⅹ人,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多少人?
3、同学们做操,男生有3排,每行排x人;女生有4排,每行排y人,一共
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3a+4a 4a-3a
=(3+4)a
=(4-3)a
= 7a = a
第四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107“练习十九”第5~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律、计算公
式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运用
相关格式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
性、概括性以及简洁性,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教学重点:会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提问:(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二、巩固应用。
1、做“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7x-3x=4x(元)
4x=4×3=12(元)
2、做“练习十九”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再集体交流)
3、做“练习十九”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提问:“0.9 2和0.9×2
、2x和x 2为什么不相等?
指出:因为0.9
2表示的是0.9乘0.9等于0.81,0.9×2等0.18,
所以0.9
2和90.×2不相等。
另:因为“2x和x2”可以分别表示“x+x”和“x×x”,是
两种不同的运算,
结果自然也不相同。
补充:当x=( )时,“2x=x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练习十九”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填表时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运算律
的理解。
5、做“练习十九”第9题。(说说是根据什么进行思考的?)
启发学生依据不同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思考。还应适当提醒学生把写出的表示周
长的式子进行简化。
6、做“练习十九”第10题。
(这道题是表示所求问题的式子中含有两个不同字母,求值时
,需要分别用相应的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数去代换,难度较此前有所增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正确进行选择)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P107“练习十九”第11~13题。
第五课时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学目标:
1、经历画图、填表、分析数据、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皮克公式。
2、初步感悟通过固定某些变量的值来探求其余变量的变化规律的科学思维方
法。
3、获取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能类比迁移探求问题的方法,尝试拓展研究同类新问题。
教学重点:发现、得出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钉子数和多边形中间钉子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类比推导出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作业纸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直观感知。
1、呈现一个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说明:每相邻的四个钉子构成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面积是1个面积单位。
提问:这个图形有几个面积单位?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面积公式计算;
(2)分割数方格。
2、启发:你能再围一个面积和刚才不一样的多边形吗?在围过程中想一想多边形
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动手围一围,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求出面积的)
3、追问:跟哪里的钉子数有关?
4、揭题:面积与钉子数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呢?我
们这节课就来研究钉子板
上的多边形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提问: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概括结论
二、简单入手,探究多边形内有一枚钉子的情况。
1、个例发现,形成猜想
出示:一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提问:每个多边形各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边上的钉
子数各有多少枚?先数一
数、算一算,把结果填入表中(生独立计数,完成表格)
提问:(1)校对结果
(2)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1)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越多,面积越大。
(2)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的一半。
如果用S表示面积单位的个数,n表示多边形边上
的钉子数,你能用字母表达式表
示这一发现吗?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2、举例验证,明确前提。
引导:由刚才这四个图形,有了这样的发现,这一发现是否也适用于钉子板,
我们还要举例验证。
要求:在钉子板上画一些多边形,验证刚才的发现。
(1)符合规律。
(2)不符合规律。
提问:看来刚才的发现并不适
合钉子板上的所有图形,到底怎样的图形才具有
这样的规律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仔细观察,把你
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指名交流:多边形中间只有一枚钉子。
3、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总结:看来要使这一发现成立,还要加个前提,谁能把这个规律完整的说一说?
当多边形里面只有1枚钉子时,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的一半。
如果把多边形里面的钉子数用a来表示,完善字母表达式。
总结:看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面积不仅跟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有关,还跟多
边形里面的钉子数有关。
正因为面积和两个量都有关系,所以我们研究是时候先确定一个量(里面的钉
子数)
三、运用结构,探究多边形内有多枚钉子的情况。
1、探究形内有2枚钉子的情况。
当形内有2枚钉子时会有怎样的规律呢?同学们也像刚才那样画一些形内只有
2枚钉子
的多边形,算一算,数一数,多边形有几个面积单位?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有
几枚?把结果填入表中。
过程指导:也像刚才那样,把钉子数除以2,再跟面积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
规律。
如果用字母表达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应该怎么写?
学生独立探究,发现规律。
交流:当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时,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2+1
同桌互说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当a=2时,S= n÷2+1
2、推想形内有2枚以上钉子的情况。
提问:比较这两个规律,你觉得a=3、4时会有怎样的规律?
如果你能直接推想出规律,那就写出你
的猜想,然后举例验证,如果不能,那也像
刚才那样先画出图形内有3枚钉子的多边形,再数一数、算一
算,看看有什么规律。
交流规律:当a=3时,S=n÷2+2
当a=4时,S=n÷2+3
3、归纳推理,形成一般公式。
当a=m时,s=?
当a=m时,s=n÷2+m-1
4、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对形内有1枚、2枚、3枚、4枚钉子数的多边形的研究,
发现多边形的面积单位
个数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当a=m时,s=n÷2+m-1。
板书设计: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当多边形内只有1枚钉子时,多边形面积
单位的个数等于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2
当a=1时,S=n÷2
当a=2时,S=n÷2+1
当a=3时,S=n÷2+2
当a=m时,s=n÷2+m-1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0“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
生活现象。
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
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
义和性质,会比较小
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
性质,能用小
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通过复习,
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
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小数。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
位间的进率。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计数单位:万 千 百 十 个
(进率都是10)
2、做P110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
3、做P110第2题。(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提示:思考过程:
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是几个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几;1和2之间的小数表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
卷-可编辑
示是1和几个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点几。
4、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①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②同时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③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④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提问: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2)做P110第3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
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练习: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排列,指名板演,集体评议、订正。
三、复习负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请大家举例说明。
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做P110第4题。
学生独立填空,在小组里把题目完整地读一读,全班反馈。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做P110第5题。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口答。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
小数 负数
第二课时 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1“整理与复习”第6~14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
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
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化
简形如“ax±bx”的式子。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
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
乘、除法式题。
3、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
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
4、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
境合理求
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
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
小数四则混合
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做P111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做P111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小结:如果一些题目中的条
件是用字母来表示的,我们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
表示要解决的问题,当告诉你字母的具体数值时,我们
就要按照学过的格式把数代入式
子,计算出式子的数值。
二、复习小数。
1、做P111第8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2、复习运算定律或规律。
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
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a-c-b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3、做P111第9题。(做左边三题)
(1)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交流、订正。
(3)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小结:
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
做中间三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这几题先都可以看作什么数相乘?(“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
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做右边三题。
(1)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这一组的几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
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
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
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3)小结:小数乘法看作整
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
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
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
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4、做P111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做P111第11题。(
独立完成第(1)(2)小题,集体交流、订正)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指名提问题并解答。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P111第11、13、14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小数加、减法
小数乘、除法
第三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2“整理与复习”第15~1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
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
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
千米”的含义,能正确
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
用公式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公式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
单位间
的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1、学生讨论并交
流:我们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
序排一排。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交流后出示: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平方厘米 100 平方分米
100 平方米 10000 公顷 100 平方千米
2、补充练习。
0.09平方千米=( )公顷 5.006公顷=( )公顷(
)平方米
1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6.08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002公顷=( )平方米 8.5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3、做P112第1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提示:可以先把6000千克换算成6吨后再计算。
二、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先让学生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
交流后出示:
(1)表格整理: (2)画图整理:
图 形 面积公式
长方形 S=ab
正方形 S=a2
平行四边形 S=ah
三 角
形 S=ah÷2
梯 形 S=(a+b)h÷2
2、出示: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9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
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
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
加宽的和乘2”。)
3、做P112第18题。(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P112第15、16、19题。
板书设计:
图形王国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第四课时
统计天地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2~113“整理与复习”第20~21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目标:
使学生
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
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
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
以解决。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
计算
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和作
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我们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
的?
2、做P112第20题。
(1)在第119页的方格纸上根据调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①统计调查,收集数据:
设计调查问卷
学号 性别
你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只写一种)
②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某种动物的人数分布表
动物编号 动物名称 划记(正) 人数 百分比
①
大熊猫 26%
② 金丝猴 19%
③ 藏羚羊 12%
④ 丹顶鹤
19%
⑤ 梅花鹿 17%
合计 100%
从上为了更直观地看出
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以便更简单、清楚、直观地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
表可知:我们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正”
字的每一划代表一个数据。
③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看出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吗?
全班同学喜爱________的最多,有____人,占 ___%.
喜爱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二位,有____人,占 ___%.
喜爱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三位,有____人,占 ___%.
喜爱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四位,有____人,占 ___%.
喜爱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五位,有____人,占 ___%.
喜爱_______的同学排在第六位,有____人,占 ___%.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④得出结论:
全班同学喜爱_____的最多,有____人,占 %,然后依次是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男生喜欢_________的最多;女生喜欢___
______的最多。
(2)小结:在上面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考查的全体对象,我们
对全体
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这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全面、准确、可
靠
,缺点是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3、做P113第21题。
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指名说说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分,要注意分清一班、二班数据,并用不同的直条
表示。
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4)组织讨论:
①两个班的运动会总得分各是多少?
②五年级二班哪些项目的成绩比五年级一班好一些?哪个项目的成绩比五年级一
班差一些?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并解答。
④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选择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
提
问:这节课我们主要体会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绘制了
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复式
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还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
加以解决。
那么,对于这些方面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统计天地
复式统计表
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五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3~114“整理与复习”第22~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
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一、应用广角。
1、做P113第22题。
从报纸、杂志或网上分别收集了哪几条用负数、小数或统计图表表示的信息?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按要求来收集信息。
2、做P114第23题。
(1)课前你进行调查活动了吗?全班交流你填写的内容。
(2)你还调查了哪些地区的面积?在小组里交流。
3、做P114第24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读。
(2)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4、做P114第25题。
(1)先动手摆正方形,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再动手摆长方形,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5、做P114第26题。新- 课-标 -第 -一-网
(1)学生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全班交流、订正。
二、自我评价。
回顾自己本学期的学习表现,能得几颗☆,就把几颗☆涂上颜色。
根据评价指标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要结合自我反思和他人的意见,实事求是地作出
评价。
三、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应用广角
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