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光大电子银行-公务员转正申请书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科目
周授课节数
课题
精打细算
打扫卫生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练习一
人民币兑换
除得尽吗
调查“生活垃圾”
练习二
轴对称再认识(一)
轴对称再认识(二)
平移
欣赏与设计
练习三
倍数与因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2、5、3倍数的特征复习
找因数
找因数练习课
因数倍数的特征
找质数
质合数和奇偶数的区别
练习四
数学
5
教学班级 五年级 上课时间
总授课节数 80 考试次数
课时
1
1
1
2
1
1
1
2
1
1
1
1
2
1
2
2
2
2
1
1
2
1
1
周次
2
2
2
2
3
3
3
3
4
4
4
5
5
5
5
6
6
7
8
8
8
8
8
- 2 -
2016.8.29
2
讫时
8.29
8.3
8.31
9.2
9.5
9.6
9.7
9.9
9.12
9.13
9.14
9.18
9.2
9.21
9.23
9.27
9.29
10.8
10.9
10.1
10.12
10.13
10.14
说明
中秋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起时
8.29
8.3
8.31
9.1
9.5
9.6
9.7
9.8
9.12
9.13
9.14
9.18
9.19
9.21
9.22
9.26
9.28
9.3
10.9
10.1
10.11
10.13
10.14
- 3 -
- 4 -
图形中的规律
尝试与猜测
谁先走
摸球游戏
可能性练习课
总复习
1
1
2
2
1
5
16
16
17
17
17
18
12.7
12.8
12.9
12.13
12.15
12.16
12.7
12.8
12.12
12.14
12.15
12.22
期末考试
课题一 精打细算
教学目标:
1、从“买牛奶”的情境中知道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
的意义。 2、能借助“元、角、分”的知识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除以
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
理解算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3、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想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11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在另一家商场用126
- 5
-
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小组合作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新课。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一)甲商店牛奶的价格: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二)乙商店牛奶的价格: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
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要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将商的小数点
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
除。
五、课堂总结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用竖式计算:
7.42÷7
= 20.7÷9= 8.2÷5= 15.9÷15 =
- 6 -
七、知识拓展
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先独
立做,最后小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1页“试一试”的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7 -
课题二 打扫卫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
验数学价值。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掌握已学的小数
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7.42÷7 78.3÷9
5.6÷16
请回忆一下,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试着完成课本第63页第4题。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出示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 8 -
根据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一)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二)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
1.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
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
计算方法。
(三)买16个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恐龙玩具多少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用语言说明用“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
一般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总结,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16个小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多少元?(师点拨:每个不到1元。个位
不够商1,
2、完成63页 2、3题,并交流。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 9 -
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15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
要用多少分钟?
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3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三 谁打电话时间长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
- 10 -
的数学思想。
3、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生活中
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除
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 )÷12
2.38÷0.34=( )÷34
5.2÷0.32=( )÷( )
16.1÷0.46=( )÷( )
15.3÷0.125=( )÷( )
2.38÷0.34=( )÷( )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出示打电话的情景图,揭示本课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根据谁打电话时间长,提出数学问题。
(二)、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1.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 11 -
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小华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根据商的不变性质”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用语言说明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
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主要利有商不变规律,把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陈除法。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完成64的“试一试”,并交流。
2、完成65页的第1题
七、知识拓展
王奶奶买了4.5千克黄瓜,交给售货员10元钱后,找回1.9元。你能帮
王奶
奶算出每千克黄瓜多少钱吗?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5页“练一练”的第2题
板书设计:
- 12 -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四 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
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 13 -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0.12=( )÷12 23.8÷0.34=( )÷34
15.2÷3.2=( )÷( ) 16.78÷0.46=( )÷(
)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完成10页的第1,2题
2.完成10页的第3. 4题
3.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四、达标检测
填一填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扩
大到原来的(
)倍。
(2)0.38扩大到原来的( )倍变成整数。0。1368扩大到原来的(
)倍
变成整数。
五、作业布置:配练相关练习。
- 14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五 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
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15 -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57.3÷12.5=( )÷(
) 2.58÷0.034=( )÷( )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完成11页的第7题
2.完成11页的第8、9题
3.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四、达标检测
填一填
计算1.106÷1.23时,先将除数1。2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
使它变成( ),再将被除数1。106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
)位,最
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作业布置:配练相关练习。
- 16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六 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
- 17 -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准确地掌握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查找资料(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 ) 元
1美元兑换人民币 ( ) 元
1欧元兑换人民币 ( ) 元
100泰铢兑换人民币 ( ) 元
1( )兑换人民币 ( ) 元
1( )兑换人民币 ( ) 元
2、试着完成课本第67页试一试。
小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根据人民币兑换情景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根据人民币兑换,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 18 -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小组合作,引
导学生展示,进一步讨论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四、点拨升华
提示:由于货币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一
般保留两位小数。
五、课堂总结
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六、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68页第1题。
2、完成课本第68页第4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填一填 :
保留整数 精确到0.1 精确到百分之一
0.9999 ( )
( ) ( )
12.009 ( )
( ) ( )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8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 19 -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七 除得尽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
循环小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 20 -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你往下除,会发现什么规律?
20÷6
18.8÷22
学生独立做,小组合作完成。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根据谁爬得快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一) 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二)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余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小组合
作,引导学生展示,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余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四、点拨升华
一个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循环
小
数可以只写一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点上两个点。
五、课堂总结
-
21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完成70页第1题,并交流。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① 0﹒026026026是循环小数。
② 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独立思索小组
③
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④ 无限小数都比有限小数大。
⑤ 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⑥ 1﹒2323…的小数部分最后一位上的数是3。
3、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8﹒53 8﹒5372…
8﹒533…
8﹒535353 8﹒555… 8﹒5353…
8﹒503503…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1、算算看,你发现了什么?
1÷11= 2÷11= 3÷11=
4÷11= 5÷11= 6÷11=
7÷11= 8÷11=
9÷11=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70页“练一练”的第2、3题
- 22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八 调查“生活垃圾”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生
活垃圾”,学习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是
和整数是一样的。
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 23 -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96÷3+12
12×3+20
24×(30÷6) 96÷3÷2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出示五(1)班和五(2)班调查汇报情景图,揭示本课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五(1)班调查汇报
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kg生活垃圾。
五(2)班调查汇报
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t,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t。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
3、小组讨论,说说计算时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四、点拨升华
1、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 24 -
2、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
拨。
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五、课堂总结
对照学习目标,想一想你的目标达到了吗?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
先小
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P18页“练一练”1、3、4题。
七、知识拓展
每小时上网费是
2.4元,小明家6月份的上网费是180元,算一算,小明家6
月份平均每天上网多长时间?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18页“练一练”的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25 -
课题九
练习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
力;
2、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两个不同的实例加以说明。
2、计算并验算:
62.9÷17= 9÷3.6= 117÷36=
- 26
-
2.1÷0.53=
4.2×3.2= 1.8×5.5=
学生独立做,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新知、检测反馈:
1、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算一算,你的估计对吗?
4.48÷3.5=2.8
12.3÷1.5=1.845
13.3÷0.95=0.14
7.2÷0.64=46.08
2、按照规律填数。
25,
10, □, □。
3、动笔做课本第19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工节课所学内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1、完成19页第1题。
2、完成19页第3题。
3、完成19页第4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知识拓展
在下面的算式里填上括号,使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
0.7 × 0.9 + 1.2
÷0.3 - 3 = 1.9
0.7 × 0.9 + 1.2 ÷0.3 - 3
= 1.9
0.7 × 0.9 + 1.2 ÷0.3 - 3 = 1.9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19页“练习二”的第2题
- 27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十
练习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利用小数解决问题,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现实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独立回顾,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
- 28 -
学交流。
2、给下面的试题添上括号,使计算正确。
1
- 0.25 × 4 ÷ 0.8 1 ÷ 8.05 - 7.8 × 0.4
= 0.75 × 4 ÷0.8 = 1÷0.25 × 0.4
= 0.75 ×5 = 1÷ 0.1
= 3.75 = 10
学生独立做,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新知
1、算一算,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些。
54÷(3.94+6.86) (3.2+0.12)÷0.8
0.175÷0.25×4 0.175÷0.25÷0.4
2、做课本第20页的第7题。
3、做课本第20页的第8题。做完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
一下。
4、做课本第20页的第10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具体的解题思路,最后动笔做
一做。)
学生独立做,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完成练习册练习四。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知识拓展
- 29 -
小明家离学校11.25千米,他每天骑车上学,往返一次共
需1.5时。小明平均
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20页“练习二”的第8、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课题一 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
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白纸、彩纸、剪刀、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 30 -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你们会玩纸吗?怎么玩?看老师怎么玩?
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设计
意图:从
“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
学生的兴趣。)
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
1、结合附页1中的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
形的特点。
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
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
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课本21页图形的对称轴并画一画。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称轴,你发现可
以画几条?
(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完成练一练,并交流判断的理由。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5.想象: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
么图案。
三、动手实践,深化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
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 31 -
教学反思:
课题二 轴对称再认识(二)
教学目标
1、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
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淘气画的房子,他画的对吗?
- 32 -
学生讨论并回答。
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
2、轴对称图形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其他特点吗?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研究有关轴对称的其他知识。
二、画图形的对称轴
课件出示教材22页上面情境图。
淘气的房子是轴对称图形吗?
三、精讲
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不仅能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还能通过有几种
完全重合的折法得知图形
有几条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3页,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完成课本24页“练一练”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24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 33 -
教学反思:
课题三 平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
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
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
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
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
平)方向平移
难点:如何通过数格子定点的方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 34 -
1.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那些运动都是平移?
2.小结。
(1
)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
们就可以知道向右平移了几格
。
(2)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
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问题,提问:课本25页淘气和笑笑移动小旗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画出课本25页中小旗向上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图形吗?
3.画出课本25页小船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吗?
4.小组交流,并画一画。
5.反馈汇报。
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7.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
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
,最后沿竖
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出示小船平移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
出小船图的起
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
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
所对应的点平
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 35 -
2.画平移后的图形。(“练一练”第2、3题)
(1)谈话:刚
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
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
,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
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四、全课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
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
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四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经历运用平移、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
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能力: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
会平移、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
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 36 -
教学重点: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导练法 迁移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形,让学生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欣赏与设计
二.自主探究新知(8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教科书第27页中的内容。
2、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3、用多种方法进行变换。
4、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二)检测
做教科书第28页的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汇报。学生回答时,
教师要进行追问。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做教科书第28页的练一练第1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再根据条件进行变换。
(2)教师要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37 -
四.精讲点拔(8分钟)
重点讲解美丽的图案是根据平移、轴对称得到的。
五、当堂训练:课本28页第3、4题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还有什么疑惑吗?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
2
3
教学反思:
课本28页2题
欣赏与设计
、用平移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平移、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 38 -
课题五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力:
经历运用平移、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
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梳理轴对称和平移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29,30页练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导练法 迁移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 39 -
1、轴对称的概念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平移概念及平移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完成课本29、30页的1、2、3、4、5、6、题。
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
(1)先独立做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4)教师小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在图上找出几个
关键点或线段,再确定各关
键点或线段变换以后的对应位置。
三.全课小结:
(1)根据整理的知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请提出来。
四、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课题一 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能力目标: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自学、有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
- 40 -
升团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自然数与整数的范畴及区别
2、因数倍数的研究范围
教学难点: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情景图或小黑板
教
法:引导自学,精讲疑难
学 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生活中经
常会用到一些数,
有的数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A、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知识来认识倍数与因数。
B、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
方法 。C、理解自然数与整数异同。
3、自学指导
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31-32页的内
容,重点看试一试的(1)、(2)和找一
找,思考:1、数可以分成几类?2、笑笑的话你是怎么理解
的?3、判断倍数和因
数的方法是什么?注意两个数是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是怎样表述的。5分钟后汇报学
习成果,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如有疑问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二、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 41 -
<
br>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
学生可以看看、想
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继续深入复看)
三、自学检测
1、出示检测题:第31页的“认一认”的25×3=75 14×6=84 20×5=100
学困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四、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板演
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在正整数范围
内研究因数倍数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收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
六、巩固练习
第32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作业自定(作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
点,做到再次巩固。)
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4和5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学反思:
- 42 -
课题二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
偶数。
情感目标: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2、5倍数的特征及奇偶数的判别
教学难点:奇偶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小黑板100以内数字表
教 法:引导自学
学
法:动手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提问学生来说说自然数和整数的范围及异同
2、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说法:4乘5等于20,说出因数和倍数
- 43 -
3、寻找四个2的倍数
由学困生完成,错误时提问其他学生帮助更正。
二、板书课题
1、出示自学目标
A、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B、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自学指导
自
学指导:认真看第33页的内容。按照要求动手做一做,然后思考:(1)、通
过表格中做上记号的数你
能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2)、2 的倍数有什么
特征吗?(3)
、什么是偶数和奇数?5分钟后汇报学习成果。(师:如有疑问可以与
同学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过渡语:依师自定激励语。
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
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
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四、自学检测
1、先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2、出示检测题:
第34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困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五、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板演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
- 44 -
六、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收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对于学生没
有说到的重难点,可以引导其说出并总结板书。
七、作业
完成第34页
“练一练”第 4题。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教学反思: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3的倍数的特征总结
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小黑板100以内数字表
教
法:引导自学
学 法:自学探究
课 时:2
- 45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和5的倍数特征
2、2和5共同倍数的特征
3、说一些数,提问学生来判断奇偶
通过提问一些学困生来完成,让其他学生来评断,达到全员参与复习。
二、板书课题并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想研究一下3的倍数有
什么特征吗?
1、出示自学目标
理解并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能独立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第35页的内容,重点看第35页中间的表格和对话框,思
考:
通过表格中做上记号的数你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5分钟后汇报学习成
果。
三、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3的倍数特征总结较抽象,
学生可能一时无法总结,老师要做以适当引导。
四、自学检测
1、学生先自行交流自学成果。
2、出示第36页的练一练第1、2题
通过提问或让学困生板演来完成检测。
- 46 -
五、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板演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
六、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收
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对于学生没
有说到的重难点,可以引导其说出并总结板书。
七、巩固练习
第36页的练一练第3题、第4题。
作业可布置配练习题。作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做到二次巩固。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特征总结
课后反思:
- 47 -
课题 2、5、3倍数特征总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2、3、5共同倍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应用共同倍数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目标: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大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2、3、5共同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出示60以内的数字表
教 法:归总训练
学
法:积极思考,做好知识归类
课 时: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学生完成2、3、5各自倍数的特征知识。
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迅速判断是2、3、5谁的倍数。
由学生完成,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出现的错误。
二、归总训练
- 48 -
1、引导学生观察2、3、5共同倍数的特征,然后形成规律,让学生大胆的
说
出,提问学生进行补充。
2、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主要由学困生完成,老师引导学生评
判,由错误
信息深入难点重点的突破。
3、巩固训练。
4、总结本课重难点及突破过程,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
由学生自述,老师加以引导。
5、布置作业。作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做到二次巩固。
板书设计
2、3、5共同的倍数
特征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 找因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认识因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地找出一个数
的全部因数,了解找因数与拼长方形之间
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发现能力和合作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找到一个数全部的因数
教学难点:归总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12个小正方形学具
教 法:归总训练
- 49 -
学 法:活动中强化知识技能
课 时: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3的倍数的特征并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2、3、5共同倍数的特征提问和据特征来说出此数。
3、因数的研究范围。
自备复习题,通过提问一些学困生来完成,让其他学生来评断,达到全员参与
复习。
二、板书课题并引入新课
1、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第8页的拼一拼。重点看第37页中间笑笑和智慧老人交流
的内容,思考:(1)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2)说一说一
个数的因数和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3)12的全部因数有哪些?(5分钟后
汇报学习成果,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
br>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四、自学检测
1、学生自行交流自学成果。
2、出示第38页的练一练第1题。尽量提问学困生以板演或问答形式完成。
- 50 -
五、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板演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
限的呢?还是无限的啊?最大的是?最小的是?来
突出因数的特征。
4、如果不拼成长方形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此处来完善找因数的数学
算式法。
六、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收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对于学生没
有说到的重难点,可以引
导其说出并总结板书。
七、巩固练习
第38页 “练一练”第2、3、4题
课外作业:第5题
作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做到二次巩固。
板书设计:
找 因 数
不同方法的展示
因数的特征总结
学生的错误展现
课后反思:
第10课时 找因数练习课
- 51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找全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归类
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来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增强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难点:找因数的多种方法实践
教 法:归纳要点,强化训练
学
法:全面思考、积极实践
教学准备:小黑板准备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因数与倍数的依存关系:出示一组因数倍数,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因数(倍
数)
2、因数的研究范围
通过提问学困生来完成,学生自主补充更正出现的错误。
二、要点归纳
1、找因数的方法
利用乘法算式来寻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及时训练巩固利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对于找不全因数的问题让
学生自主研判,利用错误资
源提高学习效果。
3、尝试用除法算式来寻找因数
6的因数:6÷1=6 6÷2=3
6÷3=2 从1除起,后两个算式出现相同数字,
- 52 -
证明因数已找全。
三、两种因数找法的巩固
可以用配练中的习题来加强巩固,让学
生自主选择两种找法,重点解决出现找
不全的错误。利用板演中出现的问题来解决疑难,充分发挥学生主
动性。
四、总结全课重点
让学生自己说收获,重点突出找不全的解决及判定方法(什么时候发现因数找
全了)。
作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做到二次巩固。
板书设计:
找因数练习课
要点总结
两种方法演示
板演及错误解决
课后反思:
第11课时 因数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明晰因数与倍数各自特征
能力目标:能运用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因数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特征的实际应用
教 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
- 53 -
学 法:积极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出示特征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找一些数的因数训练(自主选题)
2、找一些数的倍数训练
学生自主完成,错误由学生自找并解决。
二、当堂训练
1、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的因数,从三个方面引导:
最大的、最小的、个数有限还是无限
2、学生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的倍数,引导学生依因数特征来完成
4、完成因数倍数特征表。主要是由学生来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再形成
规律。
三、强化训练
配练及相关习题(实际应用类的题型,以求突破教学难点)
由学困生完成,学生自己判断及交流,找出错误,突破错误点,达到能力的提
升。
四、总结
学生自主说出因数倍数的特征,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五、巩固
典型习题的强化。诸如一个数最小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等此类问题。
- 54 -
作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做到二次巩固。
板书设计
因数、倍数的特征
因数倍数的引导观察
因数倍数特征总结表格
课后反思:
第12、13课时 找质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会用列表法探究新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100以内质合数的判断方法
教 法:引导自学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目标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 55 -
二、自学指导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填写第39页的表格,重点看第39页表格下笑笑、淘气说的话,思考:(1)
观察左表中
各数的因数,根据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哪两类?(2)结合上面的
发现,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
特点?(3)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三、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认真看书,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四、自学检测:
1.说自学收获: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自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重点说说什么样的数是质数?什么样的数是合数?1呢?
2、第39页的“认一认,填一填”。
提问时以学困生为主,围绕重难点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五、精讲
1、根据学生所作的回答来找出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疑难点。
2、重点突出质合数的区别及与奇偶数的联系区别。
六、巩固练习
练习:第40页第2题
另附一题: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偶数里谁是唯一的质数?1为什么
不是质
数,也不是合数呢?最小的质数合数分别是多少?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
习了质数、合数的概念以及找质数方法,如何对一个数进行判
断?(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 56 -
作业布置自定。
板书设计:
找质数
质数 合数
重点内容总结:
课后反思:
课时14
质合数和奇偶数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再次熟练质合数和奇偶数各自的特征,正确区分各类数
能力目标:学生对此四种数
的分类极易混淆,本课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此四种
数的分类标准,在实际中正确区分此四类数。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质合数和奇偶数各自的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本类知识概念的交叉和区分
教 法:归总分析
学
法:积极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相关内容准备
教学过程:
- 57 -
一、复习
1、质合数的分类标准及意义
2、奇偶数的分类标准及意义
3、说说10以内的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要求学生完成。
二、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及时总结。
1、引导学生写出10以内的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2、引导学生观察质数里有偶数吗?
奇数里有质数吗?质数全部是奇数吗?偶
数和合数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基本都能解决。
4、及时总结:
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质数中除了2以外,都是奇数。
合数中既有偶数也有奇数。
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10以内连续的三个合数、20以内连
续的三个合数
等易混淆的概念。
三、巩固
完成配练相关习题和其他相关习题,提问学困生完成。
四、总结
全课主要内容总结,由学生自述自己本课的收获,不足由老师引导补充。
作业自定,要分层次而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力求达到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质合数和奇偶数的区别
- 58 -
要点概括
板 演
课后反思:
第15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找因数和找质数的方法。
2、再次熟练质合数和奇偶数各自的特征,正确区分各类数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理解。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 法:引导学生自学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相关内容准备
教学准备:小黑板相关内容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奇偶数的意义
2、提供一些数字让学生迅速判断奇偶
二、出示自学目标
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 59 -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观察动画演示做好记录后,思考:(1)如何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的方
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2)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是什么(3)能应用数的
奇偶性分析
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学生自学
提供动画演示,督促每个学生做好记录,然后认真自学。
五、自学检测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学的收获和遇到的困惑。
2、提问学生完成活动一下的试一试。
3、提问学生完成活动二下的试一试。
尽量让学困生完成,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完成评判。
六、精讲
41页的练一练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重点突出初始是偶数还是奇数,然后问奇偶次时之间的
联系。
七、巩固练习:
做《配套练习》相关章节 重点检查学困生完成情况,及时辅导。
作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做到再次巩固。
八、小结:
学生说收获,老师引导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 60 -
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复习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整理和归纳知识。
情感目标:自我评价和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全面掌握三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体验有序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 法:引导探索法
学 法:练习法
课 时: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这一阶段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总结。
1、请你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与同伴交流。
2、小组合作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有序地归纳与整理。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概念及相互联系)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概念及相互联系)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概念及相互联系)
3、汇报结果,教师补充。
三、巩固与应用。课本第46页的第1-5题。
- 61 -
四、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47、48页的第10-14题。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课本第47页的第6、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一 比较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方格纸,小图形。
教 法:探索引导
学 法:自学
教学过程:
- 62 -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世界。看谁最聪明,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比较图形面
积的大小?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49页全部内容
1、图中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
2、哪些图形组合以后面积相等?
3、哪些图形可以变一变?变成什么图形?
4、你还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比较?
(二)自学
(三)检测。课本第50页“练一练” 第1题。(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对图形的分割和平移,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形状变化,但面积的大小不变这个事实)
(四)精讲。怎样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依据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50页“练一练” 第2—4题。
先让自己画图形,再组织讨论引导学
生画一些非矩形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或者非标准的图形,从而进一步体会不同形状的图形,面
积相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比较图形的面积
大小有
很多方法,比如用数方格法、平移法、旋转法、剪接法等。)
六、作业。1、配套练习相关练习。
2、预习“认识底和高”
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的面积
- 63 -
课后反思:
课题二 认识底和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动手把一个平
行四边形剪拼做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
等操作活动,找到高这条线段,体验高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情感目标:感受动手操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运用转化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
教 法:观察探究
学 法:自学
教具准备: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 64 -
一位木工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想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一
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操作,探究这
个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1页全部内容
1、如果只锯一次,要尽可能大该从哪里锯开,又该如何拼成长方形?
2、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应该怎样剪?
(二)自学。
(三)检测。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自己动手做,利用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
化成长方形。 <
br>(四)精讲。拿出做好的长方形与全班交流做法: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两条平
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去
剪,就可以拼成最大的长方形。(师点评指导发现这条剪切线
是两条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
的高。)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1页“认一认”中的平行四边形。
2、课本第52页“试一试”第1题。
3、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4题中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你今
天学到了什么?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经验?(两条平
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它垂
直的边是这条高对应的底。)
六、作业。
1、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4题。(画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
2、动手做三个三角形,三个梯形。
板书设计:
- 65 -
认识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
与它垂直的边是这
条高对应的底。
课后反思:
课题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能力目标
: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 法:实验探究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
教学过程:
-
66 -
一、复习旧知。
1、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1.2厘米,宽3厘米。
(2)长0.5米,宽0.4米。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
行四边形?
指出它的底和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公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如何计算
它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3页全部内容
1、这块平行四边形空地的面积是多少?怎样求?
2、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自己动手试一试?
3、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自学。
(三)检测。课本第54页“试一试”。
(四)精讲。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
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
是长方形的宽,它们的面
积相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
四、巩固练习。
- 67 -
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底是4.8厘米,高是3.5厘米,它的面积
是多少?
(得数保留整数)
2、填空。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这个长方形的( )与
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等于( )。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五、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
六、作业。课本第54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 方 形 面积 = 长 ×
宽 S=a×h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S=a·h S=ah
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情感目标:学会自主学习。
- 68 -
教学重点: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
法:实验探究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9÷0.7 5.4+2.6 4×0.25 0.87-0.49
530+270 3.5×0.2 542-98 6
÷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
三、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69 -
课题四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能力目标: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情感目标:学会自学,培养猜测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学生、老师准备三角形若干个。
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块三角形的彩纸),
大家想不想计算它的面
积?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6页全部内容
1、三角形彩纸的面积是多少?怎样算出的?
2、怎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动手试试)。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 70 -
4、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字母表达式怎样写?
(二)自学
(三)检测。课本第57页“试一试”。
(四)精讲。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
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
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用数方格
的
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
个平行四边
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每个三
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一半。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2题。
2、填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
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所以( )。
五、课堂小结。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怎样推导的?
六、作业。
1、课本第58页“练一练”第3-4题。
2、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
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
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S=a×h(S=ah)
三 角 形 面积 = 底 × 高 ÷ 2
课后反思:
- 71 -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二、基本练习。
1、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
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
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配练相关练习题。
三、提高练习。
1、课本58页的第5、6、7题。
2、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 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
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
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
的小
- 72 -
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因
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以是
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剪去的
面积是2×2
÷2=2平方厘米。)
3、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估算
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大约是多少公顷?(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讲出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作业。配练第4题和配练第5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五 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
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经历推导和理解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梯形若干个。
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 73 -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复习梯形高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相信通过转化你们一定能计算出
这
个梯形堤坝横截面的面积(出示图)。想计算吗?那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9页全部内容
1、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什么?高呢?
3、转化成三角形和两个小梯形后,底和高在哪里?
4、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字母表达式怎样写?
(二)自学
(三)检测。
1、利用转化和迁移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课本第60页“练一练”。
(四)精讲。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先按
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
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
移动,直到为止。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
下底之和,高等于梯
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
br> - 74 -
积等于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下底)
×高÷2。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
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字母计
算公式就表
示为: S=(a+b)h÷2。)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2-3题。
2、想一想: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
么图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3、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
1.4米,
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
母怎样表示?
六、作业。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梯 形 的 面积 =
(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S表示梯形的面积
a表示梯形上底
b表示梯形的下底 h表示梯形的高。
课后反思:
- 75 -
《梯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加深梯形面积计算的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基本练习。
1、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渠底宽(米)
渠深(米)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三、提高练习。
- 76 -
3.1
1.5
0.8
1.8
1.2
0.8
2.6
1.3
0.5
2.8
0.9
0.7
2.2
0.8
0.6
1、配套练习 页的第 题。
2、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
如果每棵果
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讲出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
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1、回答下列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 77 -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
3.6公顷=( )平方米 1200平方米=( )公顷
4平方千米=( )公顷
52公顷=( )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0.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①高30分米 上底8米 下底12米 ②高5.6米 上底9.5米
下底12米③下底5.4
分米 上底5.8厘米 高5.2厘米
三、提高练习。一个
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
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讲出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六 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三种图形面积转化中的
联系。
- 78 -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用平移方法求面积、用列举方法探索结果的过程。
教学重点
:全面掌握三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引导探索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字母表达式。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面积的基本计算。
1、独立完成课本第61页的第1题。(订正后分析错因并改正。)
2、独立完成课本第61页的第2题。(让学生先画出高,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二、图形的变化。
1、课本第61页第3题。
2、课本第61页第4题。(先画一画,再找,最后交流结果。)
三、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课本第62页的第6题。
四、实践活动。
课本第62页的“实践活动”。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课本第60页的第5题。
板书设计:
- 79 -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自学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63页画一画上面的内容。
1、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每个人拿的东西一样多吗?
2、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 80 -
3、拿的东西不一样,也就是什么不一样?
4、感受整体“1”。
(二)检测
做教科书63页的画一画。
(三)精讲
1、什么是分数?
2、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64页“练一练”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的过程。
2、64页第4题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3、64第5题独立完成。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四、布置作业
做小黑板上的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认识
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
数。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 81
-
课后反思:
第二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自学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65页量一量的内容。
(二)检测
- 82 -
做教科书65页的“分数墙”。
(三)精讲
1、分数单位的概念。
2、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66页“练一练”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的过程。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66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
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课后反思:
- 83 -
第三课题 分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情感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47里面有(
)个17,5个18是( )
13个18是( ),2714里面有( )个114
二、直接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分类<
br>的知识。板书:真分数、假分数。
三、探究新知
(一)自学
自学指导:
学习课本67页、68页练一练上面的内容。
- 84 -
1、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书中是怎样分饼的?你有何感想?
2、观察比较分数是如何分类的?
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举例说明。
4、如何读写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5、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有什么特点?
6、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是什么?
(二)检测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哪些是带分数?
34
94 1216 23/12
(三)精讲
像34
,…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像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像9+1/4…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 带分数大于“1”。
四、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68页的1、2、3题。
2、闯关练习
第一关:(写一写)以5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第二关:(选一选)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站出来,说出你的理由?
第三关:(1)分母是9的所有真分数有:(
),分子是9的所有假分数
有:( ) 。
(2)x6是真分数, 5x
是假分数,则 x=( )
五、全课小结
- 85 -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懂得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分饼(真分数和假分数)
像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分子<分母) 小于1
像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分子>或=分母)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
2+14…… 大于1
读作 :二又四分之一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种特殊书写形式
教学反思:
第四课题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
除的商。
能力
目标: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
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的算理
,会正确进行互化。
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商与ab(b≠0)的意义。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 86 -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6
4÷5=0.8 80÷5=16
3÷7=
5÷10=0.5 4÷9=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36÷6=6 和80÷5=16的商为整数;
4÷5=0.8和5÷10=0.5的商为有限小数;
3÷7= 和 4÷9=
的商为循环小数。
2、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他们的上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
们
就学习分数与除法.(板书:分数与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自学
自学指导:
自学69页的内容。
1、把谁看成整体?如何分?
2、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如何
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
系怎样表示?a和b是否可以是任
何自然数?为什么?
4、假分数与带分数如何互化?
- 87 -
(二)检测
第70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三)精讲
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除号相
当于分数线。
a÷b = a b (b≠0)
三、巩固练习
1、做71页的第4题。
2、做71页的第5题。
3、做71页的第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的了哪些知识?
(教师)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分
数线相当于除号。
a÷b = a b (b≠0)
教学反思:
- 88 -
复习课
复习目标:巩固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复习重难点:掌握和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的方法。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复习过程:
1、复习
回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假分数如何化带分数?带分数如何化假分数?
3、复习题 。
(1)做分数转化成除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转化成分数的有关题。
(2)做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有关题。
(3)做带分数或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有关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89 -
第五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
小不变的分数。
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
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二、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自学
自学指导:
自学72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1、认真观察两组图,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之间有什么关
系?
-
90 -
2、你能找出分子和分母变化规律吗?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4、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注意哪些关键的地方?
(二)检测
第43页的试一试。
(三)精讲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
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练习
做课本P 73的1、3、4题。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 91 -
第六课题 练习六(2课时)
练习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
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能力目标: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情感目标: 进一步掌握约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如何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最简分数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 92 -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74页,第1题,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
的分数单位?
2、完成课本74页第2题,你能画出它们原来的图形吗?
3、完成课本74页第3题,在图中标出各分数的点,并与同伴交流。
二、提高练习。
1、课本74页第4、5题请学生独立完成。
(1)第4题,说说涂色部分还可以表示几分之几?
(2)第5题,小组讨论完成,并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2、课本75页第6、7题。
(1)第6题,①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②哪几
个图形阴影部分的
面积不是整个图形面积的13?
(2)第7题,按要求在圈内写出两个以上的分数。
3、完成课本76页第11、12、13、14题。
(1)第11题,独立完成,想一想,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2)第12题,小组讨论并交流,谁用的时间长?
(3)完成第13题,观察今年的年历,并填空。再提出一个用分数解答的问题。
(4)完成第14题,猜一猜,画一画,它们各钓了几条鱼?
三、实践活动。
1、设计一张16开的数学报,说一说各栏目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
2、小组交流,并讨论。
- 93 -
3、汇报讨论结果。
四、小结
通过练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94 -
第七课题:找最大公因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
大的公因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方法寻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4=12,( )是12的因数。
2、找出12和16的的因数。
二、语言导入。
三、探究新知
(一)自学
自学指导:
自学77页内容。
1、认真填写认一认,填一填中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 95 -
2、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什么?
(二)检测
第78页的练一练第1题。
(三)精讲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最大公
因数。
四、巩固练习
做课本P78的2、3、4、5题。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最大公因
数。
(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教学反思:
- 96 -
第八课题:约 分(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情感目标:经历探索约分方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说明知识形成的过
程及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个数是否是互质数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 97 -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自学
自学指导:
自学P79的全部内容。
1、认真观察图并写出分数,你发现变化的规律?
2、什么叫约分和最简分数?
3、举例说明最简分数?
(二)检测
第80页的练一练第1题。
(三)精讲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
分。
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80页练一练的3、5、6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 98 -
完成课本第80页练一练的2、4题。
板书设计:
约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 99 -
第九课题
找最小公倍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
小公倍数的含义。
能力目标: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
最小公倍数。
情感目标: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
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 法:引导法 讲解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日历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
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
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