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822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7: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考分数线查询-排球赛新闻稿


五数上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解读】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 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
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 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继续教学小数知识
的必要基础。本单元系统的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 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 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
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 。这些
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 数的性质也是
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
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材编写时充分注
意了 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依托 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
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
3.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 容是循序渐进的,小
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 面三个
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步深化。
4.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 。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
人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 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
育为一体。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 握了一位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充分利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 进行教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
间。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化对小数方面知识的理解 ,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四则计算
奠定基础;另外通过有关的数学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 感受数学探索的
乐趣,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比较小数
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
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
6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小数的意义,能说明小数与分数 的联系,能根据分数写出相应
的小数;学会读、写小数。
2.使学生在认识小数意义的过程中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数的扩展,培养观察比
较、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
3.使学生主动思考,体会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产生对数的表达方式的兴趣;在理解、
认识 小数意义的过程中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出示:
(1) 单人课桌的长是0.5米,宽是0.4米;
(2) 一块橡皮0.3元,一支铅笔0.7元;
你认识这里的数吗?谁来读一读?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去了解更多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二、回顾一位小数的含义
出示填空题:1分米=
(
(
)(
米=( )米,3分米=
)(
)
米=( )米。
)
提问: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分米呢?学生讨论后完成填空。
指出:0.1和0.3都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三、初步感知两位小数
1.出示填空题:1厘米=
(
(
)
米=( )米。
)
提问: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结合学生的 讨论情况,相机提示:1米等于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
米?1厘米是1米的几 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指出:1厘米是
11
米,米写成0.01米,0.01读作零点零一。
100100
2.出示填空题:4厘米=
(
(
)(
米=( )米,12厘米=
)(
)
米=( )米。
)
1
,4厘 米是4个1厘米,所以4厘米
100
4412
是1米的,也就是米;12厘米是12个 1厘米,所以12厘米是1米的,也就
100100100
12
是米。
10 0
4412
指出:4厘米是米,米写出小数是0.04米,0.04读作零点零四;12厘米是
100100100
结合学生的讨论,相机提示:因为1厘米是1米的


米,
12
米写成小数是0.12米,0.12读作零点一二。
100
3.让学生根据教材第31页上面的直尺图,完成图下的填空。
学生完成后,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把7厘米写成0.07米的?又是怎样想到把11厘米写成
0.11米的?
4.引导比较、归纳。
启发:0.01、0.04、0.12、0.07、0.11这几个小 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所表示的分
数有什么共同之处?
指出:这些小数都是两位小数,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进一步启发:联系刚才的学习过程 ,你认为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
表示的应该是怎样的分数?
四、初步感知三位小数
1.引导:如果把1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 少?1毫米是1米的
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1
米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
1000
1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1毫米=米=0.001米。
1000
指出: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2.提出要求:你能照样子把40毫米、 105毫米分别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
数吗?
追问:解决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4040
米,米写成小数是0.040米 ,0.040读作零点零四零;105
10001000
105105
毫米是米,米写 成小数是0.105米,0.105读作零点一零五。
10001000
指出:40毫米是< br>3.让学生利用上面的活动经验试着完成教材第31页下面的填空,并要求他们分别读一
读写出的 三个小数。
4.引导比较、归纳。
提问:0.001、0.040、0.105、0.00 3、0.086、0.160都是几位小数?他们所表示的分
数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指出:这些小数都是三位小数,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
五、概括小数的意义
提 出要求:回顾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认识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分数可以
改写成小数?一位小 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含义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 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
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追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六、指导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1. 指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各自完成填空,再依次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 为什么1分是
1573
元,5分是元,7角3分是元?
100100100
(2) 为什么写出的小数都是两位小数?
(3) 你知道0.05元表示多少钱吗?你是怎样想的?
2. 指导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按照要求各自填一填,再依次安排如下三个活动:


(1) 要求说出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通过分数与小数的比较,再次强调: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用小数来表示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2) 追问:知道涂色部分表示0.7,你还能用小数表示这个图形中的空白部分吗?
(3) 出示三个正方 形,要求学生选择其中合适的正方形(被均分成10份或100份)
分别表示0.9、0.07、0.5 2。
七、做练习五第1-6题
第1、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 过程,进一步强调题中每
个小数与相关分数的联系。
第3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并要求说出每个小数各表示几分之
几? < br>第4、5题,先让学生各自写一写、连一连,再指名说说写出的各是几位小数,连线时
是怎样思考 的。
第6题,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改写,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改写的思考过程。
八、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
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例2、例3及相 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
7~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 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各数位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
率,能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说明小 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图形直观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联系小数的意 义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
借助图形认识带有整数的小数,培养几何直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数感 。
3.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等学
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难点:计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出下面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0.39 0.45 0.06 0.6 0.205
(2)复习整数数位


让学生从右起按顺序说说整数的数位及各数位的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3)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673 2488 85 30072
2.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以前认识过整数的数位顺序,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 的
进率。现在我们认识了小数,同样也要认识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根据数位和计数单
位认识 小数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数位和计数单位
(1)出示例2,学生阅读例题,明确要求。
谈话:这里的图形都表示整数“1”,请大家想 想0.6和0.06各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
分别涂色表示这两个小数,并在下面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涂色的?(呈现涂色图形)为什么这样涂色?
提问:0.6里面有几个0.1?能结合图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0.06里面有几个0.1?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指出:请观察第一个图形,平均分成的每一 份是
有6个0.1。第二个图形平均分成的每一份是
1
,也就是0.1;从图上看,0 .6里面
10
1
,也就是0.01;从图上看,0.06里面有
100
6个0.01。
追问:想一想,0.3里面有几个0.1?0.9呢?0.08里面有几个0.01?0.15呢? < br>(2)引导:现在我们看这正方形图,它表示的是整数“1”。先看图想一想,1里面有
几个0. 1?
再从图上找一找,能看出0.1里面有几个0.01吗?
指出:从图上看,一个图形表 示整数“1”,这1里面就有10个0.1;再看0.1里面正
好有10个0.01;反过来,10个0 .1是1,10个0.01是0.1。(板书并齐读:1里面有10个
0.1 0.1里面有10个0.01)
(3)引导:以前我们在整数里知道,1是个位上的计数单位,而这里 认识的0.1、0.01
也是小数不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那么,小数有哪些数位?它们的顺序和相应的 计数单位又
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把“1”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要在小数点往
右的第几位上表示?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呢?
指出:根据小数表示的意义,小数点 右边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这一位是十分位,计数
单位是十分之一,就是0.1;右边第二位表示百分之 几,这一位就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
分之一,就是0.01;按照这样的规律,小数点右边第三位表示 千分之几,这一位就是千分
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就是0.001„„(板书:十分位 0.1,百分位 0.01,千分位
0.001)
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课本第33页上说明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看看各是怎样的?
追问:你能说说小数点右边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各是什么吗?书上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引导:刚 才我们知道了,1里面有10个0.1,0.1里面有10个0.01,再继续平均分,0.01
里面应 该有10个0.001„„所以这里每个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也都是10.(板书:相邻
计数单位间 进率都是10)
2.小数的组成
出示例3,让学生读一读。
提问:“神州”六号 最远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这个小数的正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


有几位,是几位小数?
能说说这个数里有哪些数位吗?其中7、2、5各在哪个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指出:34 4.725这个数,整数部分和过去整数一样读,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7、2、5这
三个数字。这个数是 由344个一和7个十分之一,2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个小数的组成。
3.数位顺序表
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数 位和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你能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吗?(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先自己想一想、填一 填,填完后再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根据交流呈现数位和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数位顺序怎样记 忆?
小数部分呢?(小数点往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小数部分按顺序各数位的
计数单位是什么?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小数部分的数位、计数单位。
4.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两题填空。
交流结果并呈现,注意8个百分之一、8个千分之一是怎样填写的,说明理由。
追问:18个百分之一是多少?18个千分之一呢?
三、练习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观察:一个正方形表示几?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填写的小数,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为什么都写成两位小数?1.04的十分位上为什么是0?
说明: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当十分位上没有单位时,要写0。
追问:看图说说看,2.18里面有多少个百分之一?1.04呢?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想一想每个数中的“2”表示多少,再独立完成连线。
交流:你是怎样连线的?
指出: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几在哪个数位 ,就表示这个数位
上有几个单位。比如,2在百分位,表示有2个百分之一;2在个位,表示有2个一, 2在
十分位,表示有2个十分之一。
3.做练习五第7题。
让学生看直线上的数和各数之间怎样平均分的,在描点表示不同的数,交流结果。
提问:0到 1之间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几?1到2、2到3之间呢?比3大但比4小的小数
在直线上哪一部分?
4.做练习五第8题。
让学生先读一读资料内容,再写出小数,交流、呈现正确写出的数。
要求学生说说7.8、8.86、4.3838的组成。
5.做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填空,交流填写结果,说说怎样想的。
指出: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应用进率进行相邻的计数单位转换时,
要按照这样方法思考:10个较小计数单位等于1个较大计数单 位,比如10个0.01是0.1,10
个0.001是0.01;反过来,1个较大计数单位等于10 个较小计数单位,比如0.1里有10
个0.01,1个0.01里面有10个0.001,所以0.1 里面就有100个0.001.
6.做练习五第10题。
让学生选择五本课本填写书名和定价。


学生介绍自己选择的书本、定价,说出是几元几角几分。
7.做练习五第11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五张卡片,每次按要求摆出小数并交流,说说每次能摆出哪些不同的
数。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9页例4、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 试”、“练一练”,完
成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 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
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或化简小数 。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等 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 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
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难点:能正确应用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 什么意思?(一个也
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 个数发生
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
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 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
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 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
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 况:小明:“我买1
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 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 /p>


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表 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
份分别用0.3、0. 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
(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
确实相等 。
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你有
了什么想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试一试,加深体验 < br>谈话:看来刚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当然,仅仅用一个例子证明是不够的,还得找些其
他例子进一 步研究,看看这是否是普遍的规律。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你能比较出0.100米、0. 10米、0.1米的大小吗?给
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随后出示书上填空,看图填 一填,再比较。
(2)交流比较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可能出现如下的方法:①结合 直尺图说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
米=0.10米=0.1米。你还能用 其它方法来证明吗?②用计数单位说明。0.100是100个0.001,
就是10个0.01,也就 是1个0.1。
(3)感知与体验:教师引读:0.100米=0.10米=0.1米,小数是相等的 。从左往右看,
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也不变?
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总结体验,概括表达
上面的两个例子,小数大小都没变。从左往右看,小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变的?
把你的想法和 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次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小 数的末
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了小数的性质。那么从右往左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4.突出“末尾”,体验内涵。
牛奶 2.80元
面包 4.00元
汽水 3.05元
火腿肠 0.65元
(1)小强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张购物单(出示例5):
合计10.50元
请你帮他找一找:这些物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①2.80元=2.8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法一: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去掉末尾的“0”。
得到2.80元=2.8元。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吗?
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
想法三:2.80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2.8也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
谈话:根据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证明了2.80元末尾的“0” 能去掉,看来小数的性质


确实是合理的。
②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 为什么?可以结合具体数量解释:3.05元是3元零5
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两 者不等。也可以结合计数单位解释。
由此看来,小数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数哪里的“0 ”才可以去掉?(只有
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
(2)口答练习六第1 题: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1.小数的化简
根据小数的性质, 2.80元就等于2.8元,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
小数化简。
化简下面的小数:0.400 0.080 1.750 29.00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提问:化简0.080,“0”都能去掉吗?
2.小数的改写
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4 3.16 10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空。
完成后交流结果,并提问: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为 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
的个数不同? “10”是整数,怎样把它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 br>小结:去掉小数末尾的“0”化简小数,或者在小数末尾添上“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
这些都 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果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必须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巩固应用,深化小数性质的体验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观察数轴图,照样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完成后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0.1和0.10、0.2和0.20、0.3 和0.30„„每组里的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
说明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存在的。0.1=0. 10,数轴上这个点还可以用哪些小数来表示?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涂色表示各小数,再比一比。
交流时结合涂色部分说说涂色时的感 受:为什么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
的大小不等?
教师小结:如 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数末尾,不会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如果添上或
去掉的“0”不是在小数末尾, 小数的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3.完成练习六第1题。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连起来?
4. 完成练习六第2题。独立化简并交流。
5.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独立改写。
交流时重点 指导0.5400,80的改写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有的需要去掉小数末尾 “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
6. 完成练习六第4题,自己写一组相等的小数,同桌之间相互批改。
7.完成练习六第5题。
提问: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上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学生独立改写后交流。 < br>谈话:用“元”作单位表示钱数时,因为人民币“元”后面还有“角”、“分”,所以钱
数一般改 写成两位小数。比较一下,用“元”作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后有什么感觉?(这样
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 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五、总结延伸


通过本 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探索小数的性质的?通过对整
数末尾0的变化的研究, 我们提出了小数末尾0变化引起变化的猜想,并通过生活的实例发
现了小数性质的存在。
0的 作用大不大?通过在小数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
不变的朋友。其实,数 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 容】教科书第39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6~
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 使学生经历相 应的探索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
较、推理等数学思考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
探索与 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难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423○342 234○243 324○324
学生口答,再说说整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说明:比较整数大小,要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比到哪一位大这个数就大。
(2)下面的小数中,哪些是相等的,哪些是不相等的。
3.4 0.05 0.5 3.400 0.25 0.50 3.40 0.55
提问:你还能用数的组成说明0.5和0.50为什么相等吗?( 0.5是5个0.1,也就是
50个0.01)
2.引入新课
引导:我们根据小数 的性质,可以找出相等的小数,并能用小数的组成说明理由。那不
相等的小数哪个大、哪个小呢?今天我 们就联系生活中的经验和小数的组成,来学习如何比
较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方法
1.呈现情境:买1副三角尺用0.6元;买1本练习本用0.48元。
读题: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和数有关的信息?


提问:解决谁贵一些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怎样的问题?(板书:0.6○0.48) < br>2.引导:你会比较吗?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如何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有
困难的可 以互相商量。
学生思考、比较,教师个别交流。
3.全班交流。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教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如下顺序展开交流。
(1)第一层次: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直观解释。
学生交流:将0.6元和0.48元化成几角和几角几分,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通过将 新知转化成以前所学的旧知,然后巧妙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思考
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你能说说为什 么0.6大于0.48吗?
学生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新问题,并交流。
(2)第二层次: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构建模型。
质疑:并不是所有小数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 来比较大小的,如果没有了具体的单位“元”,
又该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
交流:引导 学生交流其他方法,并阐明思考过程。教师则努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力
图使每一个学生弄明白这些方 法。
①画图感知
引导:有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小数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比较它 们的大小将
变得既有趣、又简单。
教师呈现用图表示0.6和0.48,学生准备正方形图各 10个(每一小组都有),并介绍:
大正方形每个表示1,长方形和小正方形分别表示0.1和0.01 。
你能用这些图形表示出0.6和0.48,并借助图形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操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想数的组成
比较60个0.01和48个0.01,得出0.6>0.48。
0.6十分位上的“6”表 示有6个0.1,而0.1里面有10个0.01,也就是0.6里面有60
个0.01;而0.48十 分位上是“4”,表示它只有40多个0.01,所以0.6>0.48,可见比较
十分位上的数,6> 4,就能知道0.6>0.48。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比较0.6和0.65、0.5和1.25之间的大小。
(3)第三层次:摆脱直观束缚,逐步抽象概括。
出示0.32、1.16、0.9、0.88四个小数。
提问: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
明确要求:你可以用图形先摆出这 些小数,然后比较;也可以不动手,通过在头脑中想
图形,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当然也可以不摆、不想 ,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尝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了解情况。
交流。教师有意 识地选择后两种情况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支撑中摆脱出
来,从而达到抽象思考的层面。
4.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交 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比较
各种方法,以完成对 方法的优化。
三、 巩固应用
1. “练一练”。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比较的方法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体会:同 样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
示的大小也不同,以进一步强化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练习六中第6~12题中的部分习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
数大 小比较的方法,形成技能。
(1)第6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数表示各图中的空白部分,并比较它们的 大小,也可
比较每一个图中涂色与空白部分的大小。
(2)教学第7题的第一组,还可以引导 学生继续看图思考:还有哪些小数也比0.1小,
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二组,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中间 的参照数0.3进行比较,以丰富学生
的比较策略;第三组,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思考 。最后,借助数轴上的点,
帮助学生体会:直线上的点位置愈靠右,这个数就愈大,反之愈小,体会数形 结合的思想。
(3)教学第9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的数据,并< br>通过比较,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4)第12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 展开思考:用这三张数字卡片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
不同的小数,如何有序地寻找答案?从而在开放的问题 情境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如时间允许,还可以补充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 比如高架桥上的限高
(有3.5米、4.5米、5米不等)与载货卡车的实际高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再如 世界上奔跑
速度最快的几种动物跑完100米所需秒数的比较等,以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拓
展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8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2.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难点:当原数的数位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2450000 3490000 9980000
3700000000 29900000000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具体的想法。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8:
(1)指名读出这个数。
(2)讨论:如何将3844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引导: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同桌交流)
集 体交流方法:384400里有三十八个万,4400个一。38应该是整数部分的数,4400
不够一 万,如果用万作单位应该在这个数的小数部分。
384400=38.4400万
根据小数的性质,38.4400万可以写作38.44万
所以:38.4400万=38.44万
(3)小结结论: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 数,只要在万位右边点上小数点,
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
2.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1)指名读数
(2)独立完成改写,想一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应该在哪一位的右边点上
小数点?
学生汇报思路。
(3)讨论:A为什么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B比较两次改写,看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找到对应的数位,只要在它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4)P42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讲清思路。
注意不足1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学生改写如果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
(5)想一想: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小结:在改写成 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时候,首先要找准对应的数位,另外要在后面写
上“万”或“亿”。
(6)练习 P43页,练一练。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
三、综合练习
练习七第1~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注意让学生讲明道理。
①结合大数改写的练习,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国情知识。我国的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第二大岛 是海南岛。
②结合大数改写的练习,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
③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特点确定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还是用“亿”作单位。
④引导学生把两次改写的结果进行比较,体会把这3个国家的人口改写成用“亿”作单
位后,更便于表达 和交流。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怎样的?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9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和精确到哪一位等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 法正确
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理解近似数的精确程度。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入: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 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
“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数。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例8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1)出示问题: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思考:要保留几位小数?怎样确定近似数?
小组讨论。
明确:把1.496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而保留一位小数要看这 个小数百
分位上的数。因为1.496百分位上是“9”,所以要向十分位进1,结果是1.5。
(2)出示问题: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思考:要保留几位小数?怎样确定近似数?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2.比较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各组思路。
提问: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 br>结论: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而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要比1.5
更精确一些。也正因为如此,近似数1.50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3.试一试
出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解题思路。
4.总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方法:A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B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C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三、综合练习
1. 43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七第5、6、7、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七8题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第46~47页“练习与应用”第1~5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 意义和
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理清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
践能力。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提问: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小组讨论:
A举例说一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B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C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两点:
第一,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0、 100、1000„„的分数分别可以写成一位、两位、
三位„„的小数。
第二,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二、练习与应用:1~5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想一想分别是把谁作为整数?
“1”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各占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在练习后,让学生说 说右边的小数与左边的两个小数有什么不同,写出的三个小数中为
什么有一位小数,又有两位小数。
师根据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得到的小数也不一样。
第2题:
观察并思考:直线上的每一大格都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大格表示0.1,每一小格表
示了怎 样的小数?


第3题:
独立填空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和 方法。例如:因为1克是
1600
千克,600克就是
10001000
千克 ,所以600克=0.600千克,也就是0.6千克。
第4题:
(1)学生分小组把 题中的小数读一读,并分别说说每个数中的“5”各表示多少,再进
行全班交流。
(2)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
第5题: < br>(1)学生独立填空,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回忆数位顺序表,提高从计数单位的角
度分析和理 解小数组成的能力
(2)根据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数位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 等,
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左边是整数部分,数位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等。
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等。
第八课时: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完成第4 7页“练习与应用”第6~8题,开展“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
思”的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
性质的理 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理清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
践能力。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第6题至第8题。
第6题:在○里填“>”、“<”或“=”。
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的,从而进一步理解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第7题:
(1)学生独立填空,并说一说是怎样排序的。注意从高位看起
(2)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比较方法
可以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并把这些小数按大小 分成三组,即0.059和
0.095,0.59,0.905和0.95;再分别比较第一组中的两个 数和第三组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
五个数的大小顺序。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要把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 的数在表示大数目时
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数的改写是不改变数的大小的,而数的省略是取原数 的近似数。另外改写用等于,省略
用约等于。


二、探索与实践
第9题:汇报自己课前测量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后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第10题:
(1)课前先让学生了解每吨自来水的价格,了解家中用水情况在交流。
(2)把你了解的结果在小组中交流。
(3)各小组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4)说一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书41页思考题:
(1)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看看能否在组内达成共识。
(2)评讲:出 示数轴,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
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
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 有无数个。而两位小数有9个
书45页思考题:
有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4.8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呢?
原来的三位小数可能是4.795、4.796、4.798、4.797
4.801、4.802、4.803、4.804
三、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
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目标,适
当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认识小数、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解决简 单实际
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同伴合作的的态度以及学习的自信心等方面作出定
性描述。
第九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练习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加深对数位顺序 表的印
象,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读写方法,区分小数部 分读法与整数读法的不同之处,注意0在
不同位置不同的读法。
3.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等学
习品质。
【练习重难点】
重点: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内容】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整数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的最高位是( )位;小数部分右边第一位是( )
位,计数单位是( );第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 ),计数单位是( )„„
同桌互相抽背。
二、你会填吗?(PPT逐题出示)
1、0.3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0.05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2、6.3 是( )个0.1,0.63是( )个0.01。
3、由7个10、8个0.01和9个0.001组成的数是( )。


由2个1、3个0.1、4个0.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 )。
4、一个数的百位、十分位、百分位上都是5,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
5、0.465是由( )个0.1、( )个0.01、( )个0.001组成的。
三、单位换算
1米=( )分米 1厘米=( )分米 1米=( )厘米
1千克=( )克 1克=( )千克
65克=( )千克; 340克=( )千克;
3角5分=( )元; 1米4厘米=( )米。
69克=( )千克 1米5分米=( )米
四、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一大格表示多少?是怎样平均分的?




3
2
0 1
五、用0、0、5、6四个数和小数点,请组成一个小数:
1、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 )
2、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
3、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

第十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把多个数字按一定顺序
排列。
2. 通过小数化简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性质,养成主动将计算结果化简的
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ppt
一、知识点复习
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你能结合事例说一说吗?
出示:把10.080化简是( ),把4.0600化简是( )。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3角5分,用“元”做单位是( )元。一节水管长80厘米,
用“米”做单位是( )米。
把1.2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把5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01的数是
( )。
二、火眼金睛
(1)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10.070化简后是10.7。( )
(3)0.500=0.5( )


(4)0.8和0.800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5)把1.070化简得1.7。 ( )
(6)把0.9改写成三位小数是0.009 ( )
三、把各数改写成以“元”或“米”做单位的两位小数。
4元6角= 2角8分= 8角=
8分= 1元5角2分= 2元零1分=
5元3分= 10元5角8分= 4分米=
1米6分米= 2分米5厘米= 38厘米=
四、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看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
分位上的数字 相同则看百分位„„
抢答: 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或“=”
3.01( ) 2.99 9.44( ) 9.46
3.567( )3.576 15.60( )15
1( )0.999 10.10( )10.1
7.3 ( )7.9 1.35( )1.350
6.58( )6.85 6.7( )8.2
0. 09( ) 0.1 7.4 ( )7.14
五、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1)0.5 0.51 0.501 0.511
(2)4.56 5.65 4.585 4.506
(3) 6.45 64.5 0.645 645
你有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把这些数字竖着写并把小数点对齐,然后一位一位地比,一
目了然。
第十一课时: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练习
【教学内容】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改写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 数的方
法。懂得精确到哪一位表示保留几位小数。
2.结合实例练习小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什么?
1.看清要求。追问:
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 位数省略;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把 位数省
略。
2.如果按要求得到小数的结果末尾有0,这个0不能省略。
出示判断题
(1)把64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0.064万。( )
(2)8.7495保留三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80750。 ( )


(3)4653200000≈47亿。 ( )
(4)4.005保留一位小数是4.1。 ( )
二、怎样把整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把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土星环是由大小不等 的冰块和碎石组成的。靠外的A环宽度为14400千米,中间
的B环宽度为25800千米,靠内的C 环宽度为20800千米。
(2)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其近地点的平均距离为36330 0千米,远地点的
平均距离为405500千米。
三、比较大小
1264008 126万 13900000 139万 32亿 32100000000
34万 340000 12 1208亿 50000 5亿
四、综合练习
1.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它的近似数是9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
2.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它的近似数是34亿,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
是( )。
第十二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 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
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理清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
践能力。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学生练习
1、( )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三位小数表示( )„„
2、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
数点右边第( )位是千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
3、606.006中,最高位上的6在( )位,表示6个( )。中间的6在( )位,
表示6个( )。最右边的6在( )位,表示6个( )。
4、5个十,7个十分之一,2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5、一个数的百位,百分位上都是8,其余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
6、8.03是由8个( )和3个( )组成的,也可以看做是由( )个0.01组成
的。345个0.001是( )。
7、小数的(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 )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8、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这两个小数的( )部分;如果相同,再比较( )
位;如果相同,再比较( )位„„以此类推。


9、用3、4、6、7这四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数中,最大是( ),最小是( )。
10、大于0.8小于0.9的最大三位小数是( ),最小三位小数是( )。
11、5.7□<5.73中,□里可以填( )个数字。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2>( )>1 6>( )>5
0.8<( )<0.9 0.5>( )>0.4
8米4厘米=( )米 6元4角=( )元
7千米60米=( )千米 5千克8克=( )千克
13、(1)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应该在( )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把小数( )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添写( )字。如480200=( )。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应该在( )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把小数( )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添写( )字。如:356020000=( )。
14、再○里填上“>”“<”或“=”
0.76 0.67 0.83 0.79 2.4 2.400
6.1 6.09 7.856 7.865 5亿 50000万
1.01 1.10 1.66万 16600 6060千克 6.6吨
506000000 5.06亿 1米5厘米 1.50米
15、把3.04、3.4、0.34、0.304、4.0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6、将下列各数先按要求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565170=( )万 6873090000=( )亿
123324000=( )万=( )亿
17、从1.65、4.5、0.8、0.006中选择合适的小数填在括号里。
一个西瓜重( )千克;一枝铅笔的价钱是( )元;
一本书的厚度是( )米;妈妈的身高是( )米。
18、地球赤道一周长约40057500米,改写成以“万米”为单位的数是( )万米。
19、我国铁矿石的储存量约有49568000000吨,改写成以“亿吨”为单位的数是( )
亿吨,如果保留整数约有( )亿吨。
20、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 )<3.8<( ) ( )>7.001>( ) ( )>35.49>( )
21、8.32亿吨写成用“吨”为单位的数是( )吨。
22、14.9999保留三位小数是( )。
二、在图中填上合适的数。
1、

-6 -3 -2 -1 0 1 3



2、

0 0.1 0.2


丝袜花的制作-关雎原文


美容讲师-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优美短篇散文-公务员法律常识


夏宝龙简历-主题词


三八妇女节由来-辽宁师范大学分数线


九华山风景区-托班班务计划


逃避心理-芜湖人事考试信息网


高考2018-清明古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