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警校排名
位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置(1)
主备:辅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来表
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
题。
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
团队协作精神。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说出某
一物体的位置。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表示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学来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重点
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教师
学生
创设情境,讲解引导。
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自主
学习
导案
一、 情境导入。
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
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
位置?写下来。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种简单
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 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9页的
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
学习”的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
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
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并及时提示点拨。
学案
探究新知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
竖排叫()
,横排叫(),表示第几列一般从
()往()数,表示第几行一般从()往()
数。
2.小明去看电影,他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5
行,用数对表示是(,)。
3.一个物
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那
么它在第()列第()行;(8,7)表示第
()列第(
)行的位置。
质疑
探究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成
果。
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
完成知识点
的相关练习。学生可
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用数
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并
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果记
录下来。
3.报出学生的姓名,让学生
快速的用数对说出其位置。
4.教师小结:用数对表示
位
置时,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第
a行第b列就用数对(a.b)表示。
知识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下面是王小明所在班上的座位表。
实践
应用
自我
总结
彭智
勇
1
.王小明同学坐在教室的第二列第四行,可
以用(2.4)表示王小明的位置:彭智勇同学
坐在
教室的第四列第一行,可以用(,)表
示彭智勇的位置;如果(2,5)表示王晓萍
同学的位置
,那么王晓萍坐在第()列第()
行。
2.根据座位表,下面五同学的位置可以表示
为;
赵凯(4.2)盛林(4.5)
马军(2.2)吴春(1.5)
李阳(4.4)
请在图中标出这五位同学的位置。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一.随堂练习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长江练习册》
五.课后巩固作业 二.拓展练习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小明的班级总共有8排7列的座位
,小明在
提示:小明在第3列、第4班里的位置是第3列、第4排,用数对表示
排,小丽和小明
位于同一列,则是(3.4),小丽和小明位于同一列,并且在
小丽也在第3列:小丽在小明的小明的后
方第一个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后方第一个位置,用数对可以表
示为(,)。
六.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用数对表我的问题是:
示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初步形成
形成数表示结合的思想。
王
磊
王晓萍
王小明
刘洪
李俊
张芳
范勇
位置(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主备:辅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来表示某
一物体的位置。
2.能借助方格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
学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重点
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教师
学生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
的位置。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表示位置的方法。
会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的形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学来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创设情境,讲解引导。
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自主
学习
导案
三、 情境导入。 我们班的座位有6列5排,从
教室的左边往右数,分别是1、2、
3、4、5、6列,从教
室的前面往后
面数,分别是1、2、3、4、5、排。
同学们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吗?请
用数对表示出来。
四、 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
第20页的相
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
的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纠正
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
及时提示点拨。
学案
探究新知
1.如果棋子A的位置用数对(5,2)表示,棋子
B的位
置用数对(,)表示,棋子C的位置用数
对(,)表示。
2.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是(),学校在超市的
()。
A.(2,3)
B.(3,2)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知识点: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的
位置
(1)
文具店的位置用()表示,幼儿园的位
置用()表示。
(2)
汽车站的位置是(5,0),图书馆的位
置是(2,3),请在图中标出它们的位
置。
质疑
探究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
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
并完成
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
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
的方法。
2.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并通
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果记录下
来。
3.小组选带代表发言,其他同
学可以补充。
4.教师强调借助方格图用数对
表示和确定物体时要注意的问题:
先写列再写行;数对中第一个数相
同,表示在同一列;数对
中第二个
数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知识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下面是王小明所在班上的座位表。
王晓萍
张芳
实践
应用
自我
总结
王小明 刘洪
王磊
李俊
范勇
彭智勇
1.王小明同学坐在教室的第二列第四行,可以用
(2.4)表示
王小明的位置:彭智勇同学坐在教
室的第四列第一行,可以用(,)表示彭智勇的
位置;如果(
2,5)表示王晓萍同学的位置,
那么王晓萍坐在第()列第()行。
2.根据座位表,下面五同学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赵凯(4.2)盛林(4.5)
马军(2.2)吴春(1.5)
李阳(4.4)
请在图中标出这五位同学的位置。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一.随堂练习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长江练习册》
五.课后巩固作业 二.拓展练习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七题。
六.课后小结。用数对表示位置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教室我的问题是:
的座位、景区平面图等。应用数对
可以准确地表示生活中某事物的位
置。
位置(3)
主备:辅备: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经历表示位置和确定位置的练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阶解
题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
乐,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熟练地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并用数对表示该物的位
置。
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熟练地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学
生的印象。
能熟练地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并用数对表示该物的位
置。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学来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创设情境,讲解引导。
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指导
练习
导学案
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教师:同学们都认识国际象棋吗?
(1)介绍国际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盘。
教师:现在有人将国际象棋的棋子排列成图片上的样
子,那同学们可以根
据已经学过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
(2)国际象棋表示棋盘方格所在列数和行数的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国际象棋的棋盘,可以发现如下的信息:
国际象棋棋盘上用小写字母a-
h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列数,用数字1-8
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行数。
(3)交流理解国际象棋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
1.现在棋盘上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
用的方法记为(e,1),你知道它是用
什么方法记录白王的位置吗?这个(e,1)表示什么意思呢?
2根据题目第(2)小题指出棋盘上的白马、黑兵各在什么位置。
3再指名同学指出移动后的白马和黑兵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七题。
(1)出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把三角形平移。
从平移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讨论交流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
学生经过观察会
发现: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
在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改变,图形向
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
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改变。
巩固练习 1. 教才第22页练习五第6题。
组织学生同桌间合作完成,并交流讨论画法。
2. 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四题。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信息,独立得出答案,再在小组累对。
3.
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八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信息,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予以
点拨、指导。
同学们,经过这练习课,你是否对关于位置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课堂小结
自我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