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数学好玩

玛丽莲梦兔
820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8: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公司放假通知怎么写


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节数学实践课:设计秋游方案、图 形中的规律、尝试与
猜测。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比较抽象。以学生的实践为 主旨,
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1节 设计秋游方案
教材第94~96页。

1.通过“设计秋游方案”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 案、处理数据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
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重点: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北京的小朋友他 们准备去故宫和北海公
园参观,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也不知道需要做什么准备,想请同学们帮忙设 计一套秋
游方案。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 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师直接提问引出课题,开门见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1.出示课本第94页情境图 。
师:想一想,设计方案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学生自由谈谈。(师根据汇报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设计意图:问题由 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通过探究数学活动,
可丰富学生的经验,这些实际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大有用处的。
2.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设计方案,4人一组。说一说,你们是 怎样设计分工的?
(学生根据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想策略)各小组将要做的准备工作、分工与要求记录 下来。
(小组长分配任务)


3.出示景点信息。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计秋游方案。
(1)游览的景点:
(2)出发时间:
路上所需时间:
游览所需时间:
返回时间:
(3)查找资料,画出旅游路线图。
(4)估计费用。
交通

门票

用餐

其他

合计

小组内整理,合并秋游方案。
选出合理的秋游方案。
4.全班交流设计方案,什么样的方案最合理?
生:花费少,时间安排合理等。
讨论: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生讨论汇报,比如:统计,路程计算,时间计算,数的运算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5.选择其 中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组织全班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方案进行补充
和修改。
6.完成教材第96页的“自我评价表”。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设计秋游方案
①准备工作 ②合理分工 ③设计方案 ④修改方案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安排了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 组
长。由小组长对每项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从而制定出出游方案,最后再
由 小组长对自己小组内成员的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然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 的探索空间,使他们发现数学的奥妙,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自然生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后的
学习中能自主地学习,学习方法自然掌握。学生通过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发现与数
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讨论,制定出解决方案,他们从 生活中抽象,在实践
中体验,最后在讨论中明理,从而得出了最佳的方案。


第2节 图形中的规律
教材第97~98页。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
2.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3.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
难点: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生:每人1包小棒。
师:同学们会摆三角形吗?(生回答)
师: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
师:摆2个,3个,4个,n个呢?
预设1:摆2个三角形需要6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9根小棒……
预设2:摆2个三角形可用5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可用7根小棒……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 一啊,其实摆三角形的学问可大了呢,三角形的个数在增加,所
用小棒的根数也随着增加,那它们的变化 有没有规律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做一次探究活
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吧!(板书课题)

(一)活动一
1.师:刚才同学们说用6根小棒摆成2个三角形,现在老师让你们只用5根小 棒摆2个
三角形,你们能摆出来吗?
(1)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
(2)学生展示摆法。(实物展示台)
2.师:用5根小棒摆与用6根小棒摆有什么不同?
生1:有公用的小棒;
生2:可以省1根小棒。
3.师:像这样连续摆的情况,三 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如果有,又有
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摆一摆吧。
动手操作的要求:
(1)照着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
(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
系。
(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生先独立摆一摆,填一填,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规律。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
(1)填写好表格。(课件出示)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5

10
摆成的形状







小棒根数







(2)重点谈论: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你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的?
预设1: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小结:3+2(n-1)。(师板书)
预设2:第一个三角形由1根小棒增加2根组成,以后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
棒。
小结:1+2×n。(师板书)
预设3:将后一个独立三角形与前一个三角形连接,去掉共用 的一根小棒,直到第n个
独立三角形,一共去掉(n-1)根小棒,同样得到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 根小棒。
小结:3n-(n-1)。(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探索所摆三角形个数与所 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
学生发现每多摆1个三角形,小棒相应增加的根数。
5.优化算法,统一成下面的最简算法。
小棒的根数=(2n+1)
6.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去了37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对照。
7.如果想摆2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5个呢?
设计意图:验证学生在摆三 角形中所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所发
现的规律去解决相关问题。
(二)活动二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们当年研究的点阵图,边看边说出各个点阵的点子数。 (课
件 依次出示前四个正方形点阵图,并逐步引导学生想象、猜测:下一个点阵图会是什么样子


呢?)
生:第一个点阵图是1个点;第二个点阵图是4个点;
师:在心里想第三个、第四个点阵图是什么样子。(示图)与你的想象一样吗?
生1:一样。第三个点阵图就是9个点。
生2:我知道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肯定是的。
设计意图: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
学生不 用数,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这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
2.师:除了能说出各个点阵的点数之外,仔细观察点阵图。
课件出示:(1)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
(2)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3)思考照这样的规律画下去,第十个点阵的点数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n个点阵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交流汇报。
(1)生1:我发现从第一个图开始依次往后,点子数分别是加3、加5、加7。
生2:我发 现它们的点子数能写成1×1、2×2、3×3、4×4,类似于求正方形的面积,
就是边长乘边长。
生3:第一个点阵是1个点,其余的都是正方形的。 点子总数与正方形点阵每一边的
点子数有 关系。还与是第几个点阵有关系,第一个点阵边长就是1,第二个边长就是2,第
三个边长就是3,一直 这样数下去。
(2)横纵各5个点的点阵图点子数就是5×5。
(3)生3:第10个点阵图点子数可表示为10×10。
小结:第n个点阵就表示为n×n。
设计意图:结合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 法,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
己的想法,使得初步的形象感知得到提升,总结出正方形点阵图的个数与点 阵中点的个数之
间的关系。
4.同一个点阵图,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也有很多奥秘,请同 学们试着横着,竖着,
斜着看看第四个点阵图画一画,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
预设1:横看或竖看:得出加法算式,问:4+4+4+4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2:横竖同时看或看成正方形:得出乘法算式,问:4×4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3:拐弯 看:得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观察:1+3+5+7。如果不看图,下
一轮应该加到几?为什么? (从图上看,每一轮都比前一轮多加2个,所以应该加到9)
预设4:斜着看:2、3、4分别表示什 么意思?为什么有的算式加到2就开始递减,而
有的算式加到3、加到4才开始递减?
师:回 过头看,既然以上几个算式都表示第四个点阵图的点子数,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些
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4+4+4+4=4×4=1+3+5+7=1+2+3+4+3+2+1
师:第n个点阵的点数是多少?
生:用省略号,这样表示:1+2+3+…+n+…+3+2 +1或n×n或n+n+…+n(n
个n相加)等。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寻找正方形点阵 的不同划分方法,把教材分散处理的关于正方
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集中探究,便于学生思维的延续和拓 展。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探究
心理和学习习惯,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培养了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

阅览室桌子的排列问题

1张桌子坐6人,2张桌子坐10人…
(1)5张桌子坐几人?
(2)有50人,需要摆多少张桌子?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
摆三角形 点阵中的规律
三角形小棒的根数=2n+1 1=1×1=1=1
4=2×2=1+3=1+2+1
9=3×3=1+3+5 =1+2+3+2+1
16=4×4=1+3+5+7=1+2+3+4+3+2+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 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但对于具体
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对 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这一节课的设计,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 节课的核心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摆连续的三角形。课堂上,以学生熟悉的用小棒摆三
角形为思维起点,给 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摆连续的三角形,并边
摆边填写表格,其中就隐含着图形 中的规律,学生有图可依、有表可据;要求他们说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数图中小棒的根数和看表 中数据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出
摆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小棒。
引导学生 初步感受形与数的关系,再通过观察一列数与观察拐弯分或斜分的正方形点
阵,让学生再次感受数与形的 结合,感受到形的直观,发展数感和空间想象力。
第3节 尝试与猜测
教材第99~100页。

1.结合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体验借助列表进行尝试与猜测的解题策略。

厦门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吃团圆饭的作文


反垄断法案例-鲁东大学教务信息


河北建工学院-我的假期生活


好笑话-客服工作职责


石家庄信息职业学院-安全教育总结


前世死因测试-美国人的价值观


2013高考时间-哈尔滨金融学院分数线


去新加坡留学费用-民主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