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优秀教学设计
淮安人事考试网-梅西大学排名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
行的含义,知道确定
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
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
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501班。
教师:这个“501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如果说是
五年级呢?单说一班呢?(都不能准确地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两个信息介绍了我
们的班级,别人一
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
数学信息,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
体对象。)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你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位置,
在
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
: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
反馈,便于了解
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
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
得既简单又明了(课件出现班级座位图)。
1 5
2.展示学生的写法(黑板上展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列;也有可能用两
个数据来表示……而在表示第几
组、第几个时,又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第二组第三个;第五组第三个
;(2—3);(2,3);等等。
3.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下列步骤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教师:同样的张亮同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学生发现: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
教师:知道两个数据就可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组、排、列、行等词):这些词都在指明看的方式,竖着来看或横着来看。
(板书:竖排 横排)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板书:列 行)
2 5
(3)统一定位。
教师
(指着学生所写的数):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确定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
看来
得统一定位。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屏幕显示列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
后
数(屏幕显示行数)。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如右图)。
巩固:教师指座位,学生口答。列与行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两个重要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层
层剖析,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上的规定和谐融合,提炼出“列”和“行”的统一
定位。说明基于生活实际
与现实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经验的保障。)
4.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教师:用(2,3)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好吗?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有学生写的,就根据学生的回答,
强调先列后行的约定。)
教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
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是一个
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
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
(2)读法。
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3)揭题。
教师: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4)数对的作用。
教师:数对充分让我们体会到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请用数对写出甲、乙
两位同学所在的位置。甲同
学在( , ),你是怎么看的?乙呢?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5)针对性练习。 ①请用数对表示出小强(2,4)和小刚(4,2)的位置,同样的两个数据,为什么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人?
②在图中找出数对(1,4)、(2,4)、(3,4)的位置,你们发现了什么?
③请(z,5)的同学站起来,为什么不是一个同学?
④(5,y)表示的可能会是哪些同学?
(设计意图:数学的简洁性在这一环节得到了体现。
通过对数对意义的理解、读法的统一、实际的应
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对的可用性是很强的。)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