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教师节的英文怎么写-年度工作计划
课题:第一单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第 9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2例7及练习三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
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
法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观察猜想、合作交流,验证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运算规律适用于小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生:乘法交换律:a·
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
法分配律:(a+b)·c=ac+bc
板书:0.7×1.2=1.2×0.7
(0.8×O.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生1:第一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生2: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么?
生4:说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板书: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怎样算简
便,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学
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
与其中,共同研讨。)
让学生在班级内汇报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书:看、想、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怎样算简便。
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教师板书:0.65×20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
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
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展示。)
0.65×202
=0.65×(200+2)
=0.65×200+0.65×2
=130+1.3
=131.3
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数202,因为202可以写成200+2,再把200和2
分别与0.
65相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教师边说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
强调:实际做题时像方框里的那一步可以省略掉。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
有的同学还有许多其他简算
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
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并说一说每一道题分别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
重点说一说在计
算类似101×0. 45与2.73×99题时的关键是什么。
3.计算下面各题(出示如下题目):
50×0.13×0.2
1.25×0.7×0.8 0.3×2.5×0.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说说你们的收获。(我知道整数
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4、5题
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
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
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
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
境保护义务。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X
c
O.25×4.78×4 0.65×202
=0.25×4×4.78(交换律) =0.65×(200+2)
=1×4.78
=0.65×200+0.65×2(分配律)
=4.78
=131.3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解决问题(2) 第 1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用列表的方法
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
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
问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
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利保护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
(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
样计费的呢?
二、探索新知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出示:收费标准:
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
要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1 km按1
km计算,那共需要付
7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
准。
(3)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集体订正。
行驶的里程km 1 2 3 4 5 6 7 8 9
出租车费元
三、巩固练习
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
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
度,请你帮老师算一
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 ,理解题意。
教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
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
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元)
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元电费。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
分析:先求出超出3分钟
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3分钟内的0.22元
收费,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解答:8分29秒按9分计算。
0.11×(9-3)+0.22=0.88(元)
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元。
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9*题。
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利保护法》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
商品品种或
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
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
br>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
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分析:先求出超过100g的部分应付,再加上100g应付,两部分加起来
就是一共应付 邮费。
(1)135-100=359(g)
35g按100g计算。
5×0.80+1.20=5.2(元)
答:应付邮费5.2元。
(2)262-100=162(g)
162g按200g计算。
2.00×2+1.20×5=10(元)
答:应付邮费10元。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类型的问题了吗?
作业: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6、7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课题: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87~88例1及练习十九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摆、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
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
算。
法制襂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交通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剪刀、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
⑴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①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②改变机动车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
③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
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⑵步行安全知识资料
①1.步行时,走人行道,靠右侧行走。
②2.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行走时,先看左侧车辆,后看右侧车辆。
③设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绿灯亮时,可通行。红灯亮时,禁止通
行。
④无人行横道与通过设施的区域,横穿马路时,要在确认安全后,再通
过。
⑤
.上学路上、校园内禁止穿暴走鞋与飞轮鞋。
3.为了
创建文明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某社区准备要修建两个大
花坛(出示教材第87页情境图)。这两
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的?(一个
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4.让学生猜测:你觉得哪一
个花坛大一些?多数学生认为不容易猜测,
极少数同学猜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大。通过猜测,引导
学生总结出:
要想比较哪个花坛大,需要计算它们的面积。
5.提问:你会算它们的面积吗?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数方格,比较大小。
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根据已有经验,学生会想到用数方格的方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第87页方格图及平行四边形图:
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格?每一个小方格是
l平方米,不满一格
的均按半格计算,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数完以后会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m
2
。
继续出示教材第87页的长方形图,让学生数一数并算一算长方形的面
积是多少。
学生数完得出:长方形的长为6m,宽为4m,面积是24m
2
。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87页的表格,并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你发现了
什么?
通过比较、讨论,得出: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
2.猜想验证。 提问:通过数方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如果是
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田地还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吗?(不能,很麻烦)
引导学生小结并质疑: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格子的方法
是很不方
便的,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方便又简单?
引导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操作验证:演示教材第
88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拿
出自己的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像刚才演示的操作一样,
同桌相互合作,动
手进行剪、拼、移的操作方法,从中再次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可能会回答:我发现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后形状变
了,但面积没有变,即长方形面积就等于
平行四边形面积。我发现长方形的
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追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得出结论: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
3.全班交流,要求学
生说出自己的推导过程。(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
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相等。这个长方
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
为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4.教学用字母表示。
如
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
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h(板书)
5.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第88页例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教师板书。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2题。可先让学生试着做,再通过集
体订正检查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把平行四边形转化
成长方形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作业: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1、3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例1 S =ah
↓ ↓ ↓ =6×4
平行四边的面积=底
× 高 =24(m
2
)
↓ ↓
↓
S a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