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绝世美人儿
511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8: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地藏经全文-成长的作文600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
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 册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
中,不少教师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 定困难,
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课标2011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
教 材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与年、月、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
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 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 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
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2011年版”把 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
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 运算(两步)”。为此,教材
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 两步
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
往右逐次计 算”。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
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 本规定,因此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会产生
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 容时,还第一次要
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
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引导他们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
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综合能力的 发展。
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
策略 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
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 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
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 件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
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 发
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
一策略,不仅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逐
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 决问题的自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过的策
略以及继续学习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
根据“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 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
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 计图表,也不要
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
三年级下册与平均数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
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 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 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
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 握数
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


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
方面面, 概括简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
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 括“两
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小数的初步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综合与 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
间”。第十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 复习”。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
题活动。
三、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 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 位数的计算
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
成一 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
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 包括几十乘几十)
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
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
得到算法的启发。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 算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
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估算的教 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
种数学计算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怎
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
到了估算,体会 是如何估算的,还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 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
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
一步乘得的结果的书 写位置;例4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则。
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



效地解决难点。
4.教学两位 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
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 乘几十,一般采用笔算,尤其是像
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 十是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
例5 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 元复习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
题都是结合乘法笔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 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
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 是多重,
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
具备认 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
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 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建议
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 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
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 是低年
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
米无法像 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
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 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
体会。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
的计算或估计。 < br>练习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
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 估算就能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
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 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
或时间,推算出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 动,切
不可忽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
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
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 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 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策
略:先体会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 排求一共
多少、还剩多少、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
问题出 发进行推理,学生很熟悉这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从问题向条
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 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
点和方法。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
的好处。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习中逐渐完 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习主要有两种类
型,一是针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 的两步计算问题。
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
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
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 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
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
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考虑到三年级学 生的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
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 和“有除法也有加
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建议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 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
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 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
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 列解决实 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
步算式再通过“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 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
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逐步体会 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 数量关
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习惯。 3.学会
思辨
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 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
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 ,便于学
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帮助 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运算顺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



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相类似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 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
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 间单位的
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
秒的基 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
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
好的认知结构。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二 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月历
作为学具,指导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体会有关闰年的规律。
3.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4.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其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本单元教材
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经过时间”的含义,初步学会 求经过时
间的思考方法。例4:例题安排的是求整点与整点之间的经过时间,要求独立思
考,允 许解法多样。问题要求“《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播
放多长时间”。这个 问题不是很难,教材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能看
着钟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条思考,然 后教材指出,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其实,在钟面上或直条 上直接数
出播放时间,与列式计算,其思考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16小时里去掉14小时,
只 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教学时要沟通它们的相同点。“试一试”是求非整点时
刻之间的经过时间,教材利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思考。用一条线段表示从8:00到
9:00,再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 10分钟,在8:10下面标注开始,
在8:40下面标注结束,学生直接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时间。学 生可以直接数,
也可以列式计算。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
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
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 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 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
句话,本单元没有这样写出。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 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
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 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
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 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
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 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
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
计量单位及其使用 。(2)比较概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
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 定相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 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
小的长方形,通过在大长方形和正 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只 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
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 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
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在直观图形的帮
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
成一个整体,认识整 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
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 br>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
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 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
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 的知识打下基
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 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
是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 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算小数
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 体验一位小数的
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
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概 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形成这个概
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
减法。
初 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
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看做是小 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习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习,在扎扎实实练习有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同 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
数感。(1)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 念。例如练习中的第1题、第3题、第
5题。(2)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例如练习的第10题 。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 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
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 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
利用数据里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 进
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 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
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 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
排教学。
周 次
1

日期 教 学 内 容 和 课 时 安 排
两位数乘两位数(4)

备 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两位数乘两位数(4)
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
机动(1)
千米和吨(3)机动(1)
解决问题的策略(4)
混合运算(4)
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
年月日(4)
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
(2)












14

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2)

15
16
17
18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
机动(1)
整理与复习(4)
整理与复习(1)期末复习(3)
期末复习、考试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英国马拉松


海东人事网-58同城网招聘深圳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今晚月亮


大人物剧情-幼儿园育儿心得


松鼠的资料-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育部考试中心日语-小学后勤工作计划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独立的英语作文


河北省专科学校排名-春节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