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温柔似野鬼°
675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9: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卓越联盟-发言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翁洋一小三年级 (1)(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个班级分别有学生45和44人。三年级学生已
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 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
方法,大 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
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 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
育学、心 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
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 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 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
本身发 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 则。总结、理解并且记
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 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
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 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
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 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 估算结果。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 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
时间,都 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
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 识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 验教材注意设计
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 握、描
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 编排,教材一方面
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 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
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 百数;会笔算一位数
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
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 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
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 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 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 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
算。




1





6.初步体验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
可能 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
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 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 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
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
形和平行四边形 。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 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产意识。
3、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要求:
一、本册总要求:
1:(1)认识万,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万 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
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 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
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
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 同分母分数
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
2:(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 正面、
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3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 识质量单
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第二单元: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数位顺序。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
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 单的估计,
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
中各种现象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 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
作、交流的意识。
第三单元: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 、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
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第四单元:
1、学生经历探索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
际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
步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第五单元: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回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
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六单元: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能
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第七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 百几时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会笔
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 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 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八单元: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 正
面、侧面、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 、上面观察到
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4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 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第九单元: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 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图,初步学会用
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 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 见带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 、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
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第十单元:
1、使学生结合 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
表 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 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
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 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
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十一单元:
1、通过整理与复习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 br>1、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 兴趣,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
2、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 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
学好数学。
3、通过教科书里的“ 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
步感受到数 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与评价别人。











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教 学 内 容


4 一 期初教育 位置与方向(2课时)
二 位置与方向 4
三 口算除法 4
四 笔算除法 4
五 笔算除法 4
六 笔算除法(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4
七 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平均数(2课时) 4
八 年、月、日 3
九 制作年历(2课时) 口算乘法(2课时) 4
十 笔算乘法 4

6


十一 机动
十二 笔算乘法(2课时) 整理复习(2课时) 4
十三 面积 4
十四 面积 4
十五 小数的初步认识 4
十六 小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3
十七 解决问题 3
十八 设计校园 数学广角 4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期末复习、测试





7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500字-汉字的手抄报


囚绿记-高考英语作文


红十字会手抄报-晚安短信


赞扬老师的文章-昆明三中


骨干教师个人总结-策划书封面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晚会主持词


最快美白方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售后服务工程师-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