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余年寄山水
622次浏览
2020年08月10日 19: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工资证明-中考英语试卷


2020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指导计划
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 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
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 困难,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
“课标2011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教材修订时将 这部分内容与年、月、
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 分利用生
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2011年版”把 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
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 运算(两步)”。为此,教材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
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 两步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
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逐次计算”。本 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本规定, 因此它对学生的后
续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还 第一
次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
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
系,引导他们 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
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


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
中的未知项作为 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
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 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
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 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
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 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 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
过的策略以及继续学习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
根据“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 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
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 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
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 册与平均数有关的内容后
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 据处理方法,
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
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
掌 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
单分析,初步体 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概括简
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 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 括“两位数乘两
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分数 的初步认识(二)” 、
“小数的初步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综合与 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间”。第十
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 复习”。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题活动。
三、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 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
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 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
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
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 乘几十)
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
法。
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启
发。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 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
历估算的过程。


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 准关于估算的教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种数学计算
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 学生被动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
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到了估算 ,体会是如何估算的,还
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 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
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 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结 果的书写位置;例4
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则。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 学加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效地解决难点。
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 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
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乘几十,一般采用笔 算,尤其是像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
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
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例5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 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 元复习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题都是结
合乘法笔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 需要相应的生活经
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 行千
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
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建议
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 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
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 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
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 度单位那样,在
直尺上直接感知。
2.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
接拎一 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
练 习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必算出精确
得数,通过估算就能 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
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 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推算出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
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切不 可忽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
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
步计算 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策略:先体会
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 少、还剩多少、相差
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学生很 熟悉这
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习中逐渐完 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针
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 的两步计算问题。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
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 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 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连乘、连 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 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
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 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
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本单元只 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
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 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
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建议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 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让学生结合
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 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 列解决实 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过
“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 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逐步体会 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 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
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习惯。 3.学会思辨
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 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同级的、有
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 ,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
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熟悉 并全面掌握运算顺
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 相类似
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 有多少,而且相邻
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 元是


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 的知识,
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二 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月历作为学具,
指导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体会有关闰年的规律。
3.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4.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其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本单元教材通过解决比
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经过时间”的含义,初步学会 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例4:
例题安排的是求整点与整点之间的经过时间,要求独立思考,允许解法多 样。问题要求“《动
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播放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是 很难,教材鼓励
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能看着钟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条思考,然后教材指 出,
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其实,在钟面上或直条
上直接数出播放时间,与列式计算,其思考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16小时里去掉14小时,
只是它的表 现形式不同,教学时要沟通它们的相同点。“试一试”是求非整点时刻之间的经
过时间,教材利用线段图 帮助学生思考。用一条线段表示从8:00到9:00,再把这条线段平


均分成6份,每 份表示10分钟,在8:10下面标注开始,在8:40下面标注结束,学生直接
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时 间。学生可以直接数,也可以列式计算。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 长的基础上安排
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
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
单 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句话,本单
元没有这样写出。 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 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
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 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
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 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面图形上,
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 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
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计量单位及 其使用。(2)比较概
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 长不一定相
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长方形,
通过在 大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
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 长或面积,只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
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 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
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 已经初步认识了一
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 分数
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
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
元一共编排5 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
看成一个整体 ,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 数表示。本单元初
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 ,具
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 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在
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 算小数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
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体验一位小数的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 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对一位小数
意义的概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 逐渐形成这个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 br>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习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习,在扎扎实实练习有 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
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 。(1)数形结合,加强一
位小数的概念。例如练习中的第1题、第3题、第5题。(2)感受数之间的 关系,发展数
感。例如练习的第10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 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
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 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
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 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
据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 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 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日期



















教 学 内 容 和 课 时 安 排
两位数乘两位数(4)
两位数乘两位数(4)
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机动(1)
千米和吨(3)机动(1)
解决问题的策略(4)
混合运算(4)
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
年月日(4)
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2)
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机动(1)
整理与复习(4)
整理与复习(1)期末复习(3)
期末复习、考试

备 注


















有关雷锋的歌曲-交友的名言


欧洲国家-二建成绩查询


电视剧家的n次方-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院-个人年终总结结尾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经典诵读总结


过年作文500字-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


勤奋的格言-河北注册会计师协会


陕西师范大学分数线-招商引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