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销售总监-教师自查自纠报告
.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角的度量》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
成,也已经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
br>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
思维的
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
时,学生也学习了直
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
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
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
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
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
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
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
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
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
时在交流汇
报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
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
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
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
的难点。
【教学准备】
量角器
、 三角板 、 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
的角1和角2)。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
提问: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顶点
边
边
2. 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就进角的王国看看。(让学生欣赏各个美丽的角组成的图片)。可这一会,,
角的
王国里有两个角发生了口角,角2对角1说:“我的角比你大,你应该叫我老大,你看我
的边比你长多了
。”而角2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的角比你大多了。”两个人在争论不休。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说是哪个角大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是角2大,因为角2两边叉开的
要比角1大。同时学生也
会说角的大小跟两边长短无关。让学生初步回顾了第一段所学的知识。】
3)课件演示,那到底角2比角1要大多少呢?
.
.
【
学情预设:由于角的度数对于多数学生还没接触到,还不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因此不能说
出准确的度数来
。此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到底是大多少呢?】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
度量,学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
少了。(板书:角的度量)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顾角的各部分名称,有利于为下面角的测量提到中心点要
与顶点对齐作铺垫
。再引出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既复习了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有
关,又自然引出了新课教学。这样的创设,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让学
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
1. 认识量角器
1)学生自学课本P37页,自学提示:量角的大小要用哪个工具?
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观察量角器,你知道了量角器哪些名称。
2)同桌相互介绍量角器。
3)指名学生进行汇报(课件出示量角器,辅助学生讲解。)
【学情预设:量角器是一个半圆
,有180°,最小的单位是1°,有0刻度线,有两个半圈的
刻度线,方向是相反……但学生不能从书
上直接获取量角器的中心的点角什么名称,这里教
师直接告诉学生,是叫中心点。】
4)小结: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步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再学生汇报时,教师辅助进行讲
解,完善学生的知识。
2.观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
.
.
1)在量角器上找出90°有多大?出示课件加以说明。
2)再找出30°45°60°120°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
生
初步感知常见角的大小。在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学
习了直角,因此先让学生观察90°的
大小,并体会到与直角相联系,得出直角就
是90°。
3.学生自主探索角的测量方法。 <
br>1)老师已经把角的王国里的角1与角2请到了我们的作业纸上了。你们要做裁判,到底角
2比角
1大多少?要准确测量出他们的大小,好让他们不要继续争吵下去。(角1是20°,
角2是50°)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得出角的测量方法。
4)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进行演示
4.小结:
测量角的度数的过程与方法:一是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二是把角的一边
与0刻度
线对齐,三是读出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线表示的度数。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
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
学习方式,学习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通
过小组派代表汇
报,集体评价,学生能自主归纳出测量的过程与方法,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
1.先估计三角板的角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2.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几度。(P38做一做第2小题)
.
.
3.集体进行校对,同时请两位学生进行演示,怎么测量的。
【设计意图】
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上进行估计,这角大概是多少?然后动手操
作测量。最后到测量队旗跟五角星的
度数。这个练习的设计是让学生多次操作测
量,巩固内化。要求每一位学生会测量角的度数。落实教学目
标。
四、应用拓展、提升能力
1.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你发现了什么?(P38例1)
2.学生自行总结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测量
出这两组角的精确值,让学生更进一
步体会到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有关,跟边长的长短无关。
五、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相对应的《课堂作业本》
.
.
3.下课后,你能对教室里的有角的物体进行测量,测一测他们的大小。下节课进行汇报交流。
(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板书预设】
角的度量
认识量角器: 中心点 0刻度线 内外刻度线
测量角的度数:一、重合顶点 二、对0刻度线 三、读出刻度线
.
.
记住,永远不要对父母说这十句话!
1.好了,好了,知道,真啰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啰嗦”其实是一种幸福。)
2.有
事吗,没事?那挂了啊。(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明白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他们只是想和我们说说话。)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
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不要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
.
.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
拂了老人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
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他们只是担心你吃亏。)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人老了都会念旧……)
当你还在襁褓时,她便
天天抱着你,哄你入睡;当你到少年时代,她便天天念叨着你,夜夜帮你捻着棉被;当你终于离开家,远行他方,
她便天天牵挂着你。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母亲的唠叨、念叨,总是在心烦她那些说了无数遍的
关心话语。都说儿女是父母前辈子欠下的债,这句话不假。让我们感恩于心,让我们感恩父母那些点滴的关
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电器;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也许是因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每个人都
会老,父母会比我们先老。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很多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请不要嫌弃他们,并请维持他
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不可能洗干净;
当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他们不爱吃,可能是因为牙齿咬不动了。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其实,每位母亲都是一位漂亮的仙女,她们有一件非常美丽的衣裳。可是
当她决定做某个孩子母亲的时候,当她准备呵护某个生命的时候,就会褪去这件美丽
的衣裳,变成一名普
通的女子,一辈子,平淡无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