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温柔似野鬼°
830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2: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秋诗歌朗诵-恭喜乔迁的祝福语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 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二、教材解读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 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
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 的一些基
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
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
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 ,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 单元。在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
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
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 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
数和 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
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 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
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 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
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 别数据变动较大时,
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 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
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 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
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
探索的乐趣和数 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 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
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 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
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 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
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
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
活中的图 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 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


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 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 题的有效性,感
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四则运算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
学习因数与倍数、分 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还学习了平均数和
中位数,这是学习众数的基础,同时也具 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
六、教学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 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
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 、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
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七、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等。
八、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1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证-实习生辞职信范文


关于幸福的格言-实习评价


武汉限购令-今年国庆节放假安排


搞笑歌词-影视编导


电算化考试试题-写名人的作文


狱警面试-大学生贫困申请书


延胡索-会议接待欢迎词


萨迦寺-共产党员公开承诺书